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比喻好女儿的经典语录

2022-11-30 11:55 作者:汇镜知行 围观:

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情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汇镜知行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比喻好女儿的经典语录1

/漫游心灵之旅的记录/

裸浴[文化散文]

作者:蔡磊

————————✎————————

能听懂自己的真实内心,然后让自己活在这内心的和谐流畅之中,这就是女人的“幸福”了。

——匡文立“网易女人十日谈女人”

我想我应该坦白一点,那就是在写作这本书的期间,我的心里始终徘徊缭绕着一首我愿意终生长吟不绝的歌。歌不长,只两句:

骑马挎枪走天下,

马背上有酒有女人......

——蔡磊·《裸浴》后记

————————✎————————

卷二 混沌之旅

第五章 从女神到女皇

————————✎————————

黄河边台地上的古迹 摄影/张润国

————————✎————————

被污染了的河

在世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的关于女人的比喻与形容中,令我深为叹服的还是曹公雪芹的那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的神思妙喻。

按他的说法,“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情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

我因此想,如果说每一个单个的女儿都是冰清玉洁的一滩水的话,那么,她们合起来不就成了一条冰清玉洁风光无限无边无际还又无始无终的河?

她们的确是一条河。

一条承载了古往今来人类的全部生存史、发展史、奋斗史和文明史中所有的痛苦,所有的艰辛,所有的血泪和汗水,所有的嚎啕和呐喊,所有的欢欣喜悦和希望的河。

活生生的,这该也算是一条黄河吧!

就是那条被历代诗人吟诵了无数次的从天而来的,远上白云的,奔流到海的,浊浪排空的——黄河!

也就是那条“一反天下反”,“一怒天下怒”的——黄河!!

那么,这条我们心中的河,这条原该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冰清玉洁的河,这条后来也泥沙俱下浊流滔滔的河,又是被谁在哪里以怎样的方式污染的呢?

最初,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只是一条润物无声涓滴成溪清澈透底的河。

后来,一路行来一路吸纳百川,待到它自身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它面临的挑战和障碍也是巨大的。

单是千沟万壑千山万塬的黄土高原一路,就有数以千万吨计的黄土倾身而入,这样,它就真成了一条泥沙滚滚而下浊浪滔天排空的黄黄的黄河啦!

这是地理教科书描述给我们的那条黄河,那条流经中华版图的地理意义上的黄河。

做为一个出生和生活在上游的黄河的子民,我曾有幸见过未被污染时的黄河的清清丽丽的模样。

谁也说不清一路直奔渤海而去的黄河一路上究竟拐了多少个弯,但在玛曲草原,人们都说这是黄河拐第一个弯的地方。在这片天高云淡草深没人的黄河首曲之地,黄河的确是一副冰清玉洁仪态万方青春亮丽的女儿家容颜。

水流舒缓且水质澄澈,不仅浮悬水中倏忽来去的游鱼清晰可辨,甚至你还能看清淹在水中的牧草的叶脉。

联想到人烟稠密处泥腥扑鼻污沫浮渣随水漂浮的下游黄河,使人忍不住怀疑,这也是黄河吗?这真是黄河吗?

当地牧人对我溢于言表的兴奋惊诧颇为不解,在他们看来,黄河不是这样的那才怪呢!不是这样的黄河难道还配叫做是黄河吗?

可黄河后来的确是已经那样了,那么,面对同一条河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存在形态,你究竟该肯定哪个又否定哪个呢?!

呆呆傻傻地伫立在黄河玛曲岸边,耳听着绿意盈盈风吹草动的嚓嚓声,还有河水断断续续含混不清的窃窃私语,我总是忍不住想起下游处流经我生活的那个城市的那一段黄河。

尽管按地域讲,那里也依然得算是黄河上游流域,但它在那里就已经被污染了。河岸边,经年累月堆积着发腐发烂臭气熏天的垃圾;一些不停地往外排放着或黑或黄同样也是异味扑鼻的废水排放管更是隔三差五处处可见。

河水在那里显得忧郁而悲伤,每一个浪头都像是一次不甘受辱的反抗,每一声涛响都像是一声渲泄沉重的叹息。

不无荒唐的是,就是在这一段河面的某一处岸边,却郑重其事地被人安放了一尊题为“黄河母亲”的石雕。

站在黄河玛曲岸边,我突然觉得这里才是安放那座石雕的最适宜的场所。只有在这片人迹罕至人烟稀少颇有些远古流韵的清静之地上,那雕像所流露表现出的宁静恬适和圆润的心情才会显得有了一点现实依托,才会显得不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母亲应该是一种至圣至美容不得半点亵渎与不恭的称谓,就像女大应该是一条如丝如绸如云如虹的容不得星点污垢的河一样。

这是在理论上。至于事实,则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就都只能令人顿足扼腕仰天长啸啦……

地理黄河即是一例。

那条从远古流来的,在一代一代的人心中流淌了百年千年万年的女儿河又是一例。

按诗人周涛的理解,所谓的“黄河母亲”应该是这样:

“一个褴褛的、干瘪的老妇。

黄河上吹来的高原的万里长风,掀开了她破碎的前襟,露出了她粗糙畸形、筋脉隐隐显露的、像两根丝瓜一般垂吊但却无损顽强坚韧的乳房!

肋骨和白发;

细的脚腕和缠裹后又放开的脚趾;

紧闭的纹路倔强的嘴;

还有哀伤的眼睛和眼角善良的皱纹。”

看着这样一个白发纷披历经沧桑的母亲的形像,面对着这样一个一点也不幸福的被不肖于孙折磨到精疲力竭悲愤欲绝的母亲,我们难道还不该检讨一下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吗?

那条冰消雪融后形成的女儿河的确是被我们这些泥做的骨肉,这些充其量不过是些渣滓浮沫的所谓男人给污染和搅混的。

鲁迅先生说他从洋洋洒洒纵横几千年的历史中,只看到两个歪歪斜斜的字:“吃人”。

既然要吃,就需编造些理由,以证明被吃者的活该被吃。这样,鲁迅说:“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这是他们的老谱!”

女人也是人,自然也在被吃之列,而且,从来就首当其冲!

几千年来,排向那条原本是清清亮亮的女儿河的污水黑水可谓滔滔不绝名目繁多花样百出,但目的只有一个:活该被吃,应该被吃,吃了白吃,不吃白不吃……

岂止一个中国如此?

著名的英吉利的莎士比亚感慨万端:弱者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同样著名的俄罗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仰天而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鲁迅的呐喊更为直接:

“吃人的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

绘画[女娲补天]

————————✎————————


补天的女人

早先的女人话题可完全和这是两回事呢。现在再听,可不就觉得那是神话了。

但你要是真以为远古神活在远古时代也只是一种神话,那你就大错而特错啦。

也就是说,既使对于现代人来说,一个民族的远古神话,也绝非只是一种梦幻性的存在。相反,这是一个既是历史又依然是现实的实体。作为一种早期文化的象征性表记,远古神话是各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源泉之一。

换成我们在上一节所沿用的关于“河”的比喻,就是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最初的流自青海的黄河,哪里会有在山东注入大海的黄河?!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是这样论述这个问题的:“古人在创造神话的时代,生活在诗的气氛里。他们不用抽象演绎的方式,而用凭想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把他们最内在最深刻的内心生活转变成认识的对象。”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没有诗意,起码是诗意越来越少的时代里。

一个个自命不凡又飞扬跋扈的现代人只关心和承认事物的现实意义。那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远古神话即使是在当时,也至少具有一种以上的功能或者说作用。

肯定的,它首先是一种解释系统。

当时的人们就是用神话这种方式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在先民们的眼中,阴晴雨雪打雷闪电等等自然现象的背后,肯定有雷公电母风婆雨汉在各司其职,这些高高在上无从谋面的神祗也和他们一样,或男或女,有老有少,当然也就各有自己的脾气和秉性啦。

这当然仅仅只是神话的一种解释功能,它同时还要解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还要解释人们自身的来源和历史……

我们的物质生活粗糙简陋,精神生活却相对而言丰富得多的祖宗们曾经生活得多么诗意盎然呀!

不管有多少所谓的专家学者对女娲补天和造人的神话作出多少考据和研究文章,不管他们对此做出多少种解释和结论,我都只坚信一点:

最先讲出这个故事的,如果是个女人,那她就是个奇女子;如果是个男人,那他就一定是个旷古难再的真男儿!

那该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应是在古树参天浓荫蔽日的原始森林里吧,那里有一处空地,刚好可以让这一群茹毛饮血身披鲁皮的人搭起几个异常简陋的窝棚,或是干脆就连窝棚也没有,就那么席地而坐,围着一堆点燃后就再也没有灭过一一火种实在是太难取了,要不是那天打雷,一个闪电恰好击中一棵干枯的古树,他们哪能知道火是这么好的东西呢一一的篝火,随意而懒散地坐着。

男人们今天运气不错,一扫前三天连只兔子也没抓着的晦气,猎获了一头糜鹿不算,还扛回了两只野猪。

现在,他们就是刚吃过香喷喷的烤肉呢。

吃饱了肉的男人们觉得今天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把了,不像前几天,总是徒劳往返空手而归,只得用留在家里的女人们从地里奇迹般地收回的粮食来喂肚子。

女人们真是不得了呢,坐在火边的一个胡子和头发一样长的男人觉得不可思议,她们不仅能把野鸡变成家鸡,还能从地里收获她们想收获的东西,她们不仅能管我们,甚至还能生我们,这一切真的是太神奇啦!

那个大奶大屁股还又挺着个大肚子的女首领此刻也安闲地躺在火边,双手还不时地在自己形如山丘的肚腹上揉着,揉着。大胡子男人凭以往的经验知道,女首领又快要给他们这一群添一个哇哇叫的娃娃啦。

人是人生的,那么第一个人又是谁生的呢?

大胡子男人出神地想了一会,后来就情不自禁地摇摇头,在心里嘲笑起自己的愚不可及了。

既然人是女人生的,那第一个人肯定就不是男人;既然是第一个,那么那第一个的女人哪里才仅仅是人呢,分明是个神嘛,女神……

远古时期最早的关于人自己的传说就这样开始有了雏形,到后来,便是完善加工和流传了。

也真是神了,女娲一出,原先存在着的种种巨大的困惑都一下就得到了异常圆满的解答。

那个大胡子男人和他的那一群听众那时候都还不会骂娘呢,那么,一下子解决了那么多的极其重要的问题,他们会不会载歌载舞喜极而泣呢?

年代实在是大过久远啦,当时的情形和声音都早就消失了,但被他们喜气洋溢情不自禁地当作图腾刻画在岩石上山洞里和崖畔间石头上的女阴图,御千载不灭留传下来,那是他们的全新发现,也是他们的传喜捷报,他们终于找到了世界和人之所以诞生的唯一源泉,那个开天辟地的唯一女神,那个所有人的共同始祖——

女娲!

又过了许久之后,在读书人的笔下,便有了这样的记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淮南子·览冥篇》

这段记载虽说拗口了些,也少了些初时的鲜活灵动,但大概意思还在,那么,就是它啦!

我从来就不是个严格意义上的神话爱好者,但我从心里认可并喜欢这则女娲补天的神话。相对于流传千年的许多有关女人的污言秽语胡说八道奇谈怪论,这则神话有一种追根溯源正本清源的刮骨疗毒的疗效。

历史上的许由洗耳自是佳话一则,但那么多需要洗的耳朵不是会造成新的更加令人不能容忍的污染么?

且先不说古往今来有多少男人女人的耳朵干脆需要连根割掉,单是我们已经污染了一条清清亮亮的女儿河的罪孽,我们就断然不许再有新的污染呢!

瞧瞧,我们又回到了关于河的话题。

现在你明白了吧,所谓的河其实是这样一种……东西——

你动它也动,你不动它还动,你以为它已经过去了,可实际上,它还在更远的前边等着你哪。

最后一段带有总结性质的话是马克思在他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的:“女神的地位,乃是关于妇女以前更自由和更有势力地位的回忆。”

这,也是女娲补天传说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

[作者简介]

蔡 磊,1957年生 祖籍湖南,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小说家、散文家。多家出版社出版其长篇小说《大河之城》《汉风烈》《大明日落》《隋亡唐兴七十年》及其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十数部其创作领域还涉及报告文学、戏剧、电影剧本等。

————————✎————————

更多阅读,点击链接

比喻好女儿的经典语录2

张庆善(口述) 记者郭海瑾(采访整理)

日前,张家湾古镇红学文化论坛暨冯其庸学术研讨会、“多少工夫筑始成——红研所校注本《红楼梦》出版四十周年纪念暨2022年修订新版发布会”、中国红楼梦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等与“红学”文化相关的活动相继举办,“红学”热度不减,魅力无限。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自18世纪面世以来,凭借其深邃的思想深度、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无数学人热衷于品读它、分析它,并由此产生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红楼梦》为何成为永恒的经典,常读常新?如何阅读《红楼梦》?《红楼梦》在新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是怎样的?本期口述纪事采访了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庆善,请他讲述这部永恒的经典。

去年是《红楼梦》程甲本问世230年,今年是《红楼梦》程乙本问世230年,这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正因为有了程甲本、程乙本的问世,《红楼梦》才结束了以抄本流传的时代,进入刻本流传的时代,这是《红楼梦》传播史上第一次大普及,以至于有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红楼热”。

《红楼梦》,毫无疑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红楼梦》自产生以来,就以其灿烂的光辉照耀着中华大地,以其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倾倒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总有人问我:“《红楼梦》为什么总是那么吸引人?红学为什么总是那么热?”我说,这是由《红楼梦》的伟大和不朽决定的。清末大诗人黄遵宪曾对日本友人说:“《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的确,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像《红楼梦》这样的文学经典也是极为罕见的,它以其优美的语言、神奇的结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涵,构建了一座巍峨的文学大厦,高高地矗立在世界文学的顶峰。而在中国,人们对《红楼梦》的喜爱,似乎已经超越了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迷恋,人们围绕着《红楼梦》总有着说不尽的话题,《红楼梦》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化存在,带给中国人的是无穷无尽的艺术审美、精神享受和人生感悟。

最近,在北京举办了“红学再出发——新红学百年反思与新时代红学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红楼梦学会年会”。在这次学术年会致辞中,我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在推动新时代红学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十分重视《红楼梦》当代传播的研究,重视《红楼梦》与当代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一句话,就是要重视《红楼梦》的当代意义以及价值,让更多人真正认识到《红楼梦》的伟大。

让人欣喜的是,今年以来全国《红楼梦》研究及各种活动,很是活跃、引人注目。如全国甲卷高考作文题源自“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引起热烈讨论、中学生如何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被广泛关注,还有北京蒜市口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开馆、赣剧青春版《红楼梦》首演成功、《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五)》特种邮票发行、河北省红楼梦学会成立、张家湾古镇红学文化论坛暨冯其庸学术研讨会举办、《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会举办、《红楼梦》新校注本出版四十周年纪念暨2022年修订版发布、曹雪芹与《红楼梦》在京遗迹标识及导视系统设计大赛、第二届冯其庸学术提名活动启动,等等,《红楼梦大辞典》修订版也将在今年内完成,这些都为2022年抹上了一笔浓浓的“《红楼梦》标记”。

应该怎样阅读《红楼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想最主要的有三点:一是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来研究,不要掉进自传说、索隐派的泥坑里;二是要精读、细读;三是重在欣赏、审美、感悟。

常听有的年轻人说,《红楼梦》我就是读不下去,书中似乎没写什么,都是一些家长里短。如果只是看到这些,说明真的没有读进去,更没有读懂《红楼梦》。读《红楼梦》一定要耐心,为什么要精读和细读呢?这是因为《红楼梦》和别的小说不太一样,它不是一部以情节见长的小说。《红楼梦》不像《三国演义》有那么多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也不像《西游记》,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故事生动曲折;与《水浒传》也不一样,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一个个英雄好汉,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一个接一个。《红楼梦》讲家庭生活、讲人情世故、讲家族命运,讲一群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等。它是通过家庭生活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对人、对人生的深刻阐释,所以一定要精读、细读。

比如,《红楼梦》第三回的黛玉进府。如果粗粗地读一遍,会感到情节很琐碎,没有多大意思。但是如果用欣赏的眼光细细地读,用感悟生活的心态细细地品,那就不一样了。我们就会顺着林黛玉的眼睛仔仔细细地观察京城、贾府,细细地体会一位失去母亲的小姑娘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时的心态、感受、见识,诸如京城的繁华、贾府的气派、外祖母的慈悲、王熙凤的张扬、宝黛初会时的似曾相识的那种感觉……这些都会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宝黛爱情无疑是《红楼梦》中最感人的故事,但我们是否真正认识和理解宝黛爱情的真谛呢?宝黛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和许多恋爱过程一样,经过了情感交流、试探、交心、放心的心路历程,伴随着甜蜜、误会、眼泪、争吵。这其实是任何爱恋历程都会有的阶段,只不过宝黛爱情的心路历程似乎更加曲折、细腻、感人至深。

在《红楼梦》中,无论是宝玉的率真、黛玉的痴情,还是宝钗的城府、凤姐的泼辣,以及其他人物的各具特色,曹雪芹都写得那样生动逼真,活生生就像是我们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人物一样。因而,读《红楼梦》常常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种人情世故、世态炎凉,那样的人,那样的事,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所经历。我们读《红楼梦》就如同咀嚼自己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读《红楼梦》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可以加深我们对人物、生活、社会、生死、爱情的认知。可以体会一下,20岁读《红楼梦》和40岁、60岁读《红楼梦》的情形,绝对不一样。从《红楼梦》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人生启迪,可以感受社会的人情冷暖,可以收获文学经典震撼人心的永恒魅力,越细读越精读,这种感受就越深。

或许有人会说,《红楼梦》不过讲述了200多年前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故事,讲述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衰败和一群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和人生悲剧等,这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相差太远了,《红楼梦》在今天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不错,《红楼梦》中贾府的生活与我们今天确实完全不一样,宝玉、黛玉的恋爱历程,与今天的年轻人的恋爱也不可同日而语。但奇怪的是,为什么200多年来《红楼梦》的故事还是那样的感动人,为什么宝黛爱情还是那样地震撼着人们的心弦?我想,这就是文学经典的力量,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红楼梦》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衰落,也不仅仅是讲述了以宝玉、黛玉、宝钗为首的一群青年男女的爱情和人生悲剧,它更是一部人生体验的书,是探索人性根本的书,是感悟人生的书。它对人、社会以及世态炎凉、人情世故的深刻描写,对女儿们命运的深深同情,无不体现出作者曹雪芹对人、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无不抒发出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恶,具有永恒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更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伟大文学经典的伴随。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传统及其经典,都是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精神支柱。而对其文化经典的敬畏、传承的程度,则是衡量一个民族人文素养的标志。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正是由文化经典支撑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决定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文化经典不会过时,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文化经典不是“死”的遗产,而是“活”的资源,如果把中华文化比喻成一条长河,那么像《红楼梦》这样的伟大文学经典就是这河流的源泉之一,是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

曹雪芹的一生是短暂的,他只在世40年或40多年,他的一生历经坎坷,晚年更是“举家食粥酒常赊”,这是他人生的不幸。但他在短暂的人生中写出了“传神文笔足千秋”的《红楼梦》,这又是中华民族的万幸。我们永远感激这位伟大作家为中华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正是:伟大的曹雪芹,不朽的《红楼梦》!

来源: 人民政协报

比喻好女儿的经典语录3

(一)

暗送秋波 :本指女子暗中以眉目传情,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结。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语本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霞裙月影 :以云霞为裙,明月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楚腰卫鬓 :谓细腰秀发。借指美女。
吹气胜兰 :①谓美女气息之香胜于兰花。②形容文词华美

(二)

东施效颦《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寄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成玄英疏:“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纤蹙,更益其美。是以闾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强嚬,倍增其丑。”后因以“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亦为模仿别人的谦语。颦,同“矉”,蹙眉 :蛾眉曼语 :形容女子容貌之美。蛾眉,比喻美女的眉毛像蚕蛾眉那样又细又弯;曼珠,眼珠转动。

(三)

皓齿明眸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后因以形容女子的美貌。亦借指美女。
皓齿青蛾 :形容女子美貌。喻称美女或美好的人才。
红颜薄命 :谓美女遭遇不幸。
刻画无言 :《晋书·周顗传》:“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顗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亦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无盐,齐国丑妇;西施,越国美女。谓以丑比美,比拟不伦不类。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亦指代美女。

(四)

柳腰莲脸 :腰如柳,脸似莲。形容女性之美。亦代指美女
六朝金粉 :①吴、东晋、宋、齐、梁、陈崇尚华靡,仕女以艳丽见称,因以指美女、粉黛。②指六朝国都金陵的奢侈豪华景象
美女破舌 :谓用美女迷惑君王,扰乱国政,使谏臣的进谏不为君王所听信。舌,指谏臣
美女簪花 :语出《太平御览》卷七四八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后因以“美女簪花”形容诗文或书法的娟秀多姿
满目蛾眉 :如螓之首,如蛾之眉。谓额广而眉弯。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亦借指美女
十二金钗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金钗十二行”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以“十二金钗”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
闭玉埋香:指埋葬已故的美女。
雾鬓风鬟 :①指女子细密而蓬松的美发。②借指美女,形容女子细密柔美的头发。

(五)

此外,还有:如云流瀑、眉如远山、巧目盼兮、鼻若悬胆、樱桃小口、齿如编贝、颈如天鹅、肩若刀削、盈盈一握、三寸金莲等等。描述女子神态风姿的有:翩若惊鸿、顾盼生姿、如花似玉、花容月貌、人面桃花、沉鱼落雁、莺声燕笑、花枝乱颤、烟视媚行等等。表述年龄的有:黄花闺女、含苞待放、年方二八等等不胜枚举。
同“四大美女”(浣纱西施,出塞昭君,拜月貂婵,醉酒贵妃)一样,自古中国美男代表就是潘安和宋玉,相关词汇也是浪漫派表达,什么玉树临风、风神气朗、卓然浊世,什么白马王子、绅士风度、骑士风采等。(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