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农村回收木材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6 21:27 作者:镜观物语 围观:

民间故事:老光棍进山砍树,遇新娘扭头便跑,失去童子身换个娇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镜观物语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农村回收木材的故事有哪些1

清朝顺治年间,凤翔府有个老光棍,名叫陈正德,但他为人特别老实,从不说一句假话,乡邻们都叫他陈老实。陈老实是个木匠,年过四十尚未娶妻。

按理说,陈老实有一技之长,木匠手艺也深受好评,娶妻并非难事。他为何一直没能娶妻成家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不好,一般人都认为,人太老实不好,总要受他人欺负。特别是女子择偶,一听说介绍的对象太老实,就根本不考虑嫁给他。

在她们看来,男人老实了不但自己被欺负,以后妻子被欺负了,他也无法保护,嫁给老实人完全没有安全感。所以女人们都认为,托付终身之人,一定不能太老实,就算稍微狡猾一些,那也比老实好得多。

另一个原因,就是陈老实对女人有些偏见。因为他母亲在他3岁时,就狠心将他抛弃,跟着一个牛贩子跑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因此陈老实担心,就算娶了妻子,她也不会安分,是养不家的。这样还不如不娶,自己一个人过到老算了。虽然这样想,但他有时会觉得愧对列祖列宗,自己若不娶妻,就没有儿子,陈家这一脉在自己手上就成了绝户啊!

因此陈老实也相当纠结,他也留意着,若是遇到了生得不太美貌,但又贤惠能持家的寡妇,自己倒是可以考虑娶一个回来。只是别人寡妇愿不愿嫁给他,只有到时再说了。

这天,陈老实进山砍树。他要寻一棵上好的紫檀木,为镇上的王员外打造一批紫檀木家具。王员外付了高额的订金,让他一定要做好这批家具。

紫檀树作为贵重树木,村子的后山十分稀少。一旦有长成堪用的树木,大多都被人砍走了。陈老实在山中寻了大半天,虽然找着了两棵小紫檀,但树干都仅仅茶杯大小,根本无法使用。

他只得冒险进入深山,深山连着千里秦岭,有许多人迹罕至之处,各种大树都是有的,只是有一定危险。

陈老实翻过了两座大山,不久就在林间闻到一阵香味,正是紫檀木特有的清香,他顺着香味寻去,果然找到了一株大紫檀树。

好一株大树,足有合抱粗细,高足有四五丈,做这批家具,顶多用此木的一半就够了。陈老实心中欢喜,这棵树光凭木材也能值三十两银子,今天真是运气不错啊!但这么大一棵树,又在深山里,运回村子比较麻烦,只能锯成数段,请邻居李二狗帮忙,用他的骡车来拉回去了。

此时日近黄昏,东山头上一轮圆月升起。陈老实打算摸夜赶工,今晚就把这棵树砍了,明天回村找李二狗来帮忙锯木,再运回村里。

他从包里摸出几个烧饼,填了下肚皮,便抡起斧头,开始砍起树来。

月光洒落一地清幽,倒也适合干夜活儿。过了大半时辰,大树才砍了一个小缺口,这紫檀树的木材也太硬了些。陈老实擦了把汗,准备坐下喝口水。

就在他转身之时,一下惊得倒退三步,忍不住面色大变。他身前不远处,赫然有一个打扮得十分整齐,穿着新娘服的美貌女子。

女子一双美目正盯着他,不知此女是何时来的,也没有发出一丝声响。而且这是一个新娘子,为何会孤身一人,出现在这深山老林中?

陈老实往地上一看,见这女子站在月光下,却没有一点影子。心里咯噔一声,今晚遇上不干净的东西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转身就跑。

他一边跑,身后却传来了女子咯咯的笑声。但他不敢回头,身后的女子,绝对是一个女鬼,今晚真是倒了大霉,早知如此,明天再来砍树多好!

陈老实跑得大汗淋漓,可却根本不敢停下,只是那耳畔传来的笑声,不但没有随着他的离开远去,反而越来越近。

最后陈老实累得不行了,只得停住了脚步。硬着头皮往回一看,自己离那女子,还不足一丈之遥,而且竟也还在那株紫檀大树的覆盖之下。

女子笑着说:“这位大哥,你怎么不跑了?请继续啊!”

陈老实回答说:“鬼娘子,你用法术将我困住,我又怎么跑得脱,还望鬼娘子开恩,饶过小人一命,放我离开此处!”

女子叹息一声,幽幽说道:“放你离开,但谁又放我离开呢?大哥,小妹我困居此处,已经一百年多年了!大哥,你就不能行行善,救我一起离开吗?”

陈老实听后一愣,他虽然对女人有些偏见,但心地极其善良,便按捺住心中的恐惧,问这鬼新娘是怎么回事?要如何才能救她离开?

鬼新娘躬身向他行了个大礼,请他坐在树下,听她说起她的故事来。

女子说:“大哥,奴家姓万名叫翠娘,乃明朝崇祯年间人氏。我生于一个普通农家,当时与村中一个穷书生相爱。但书生家境贫寒,也拿不出什么聘礼,我父母不愿将我嫁给他。”

“当时,有一个京中归来姓郑的御史,已经六十多岁了,但十分有权势,县太爷都时常去他家送礼。这御史听说了我的美貌,就带着媒人来到我家,看见我一眼后,就豪掷千金为聘礼,要纳我做他的第六房小妾。尽管我痛哭哀求,可父亲还是收下银子,答应了将我嫁给郑御史!”

“不久后,我被强行穿上了新娘服,被他们塞进花轿里。我心中万念俱灰,觉得这样嫁过去,太对不起相爱的书生,嫁给一个行将入土的老翁做妾,怕是生不如死。花轿抬到山路上时,我趁人不备,一下从轿中跳了出来,直接往深山里跑去。那些人一时间追不上我,让我逃到了此处,这棵紫檀树下!”

“当时这棵树还很小,仅有一丈余高。我扯了一条树藤,爬到树上结了一个套,将自己吊死了!因为是吊死鬼,我的灵魂便被此树束缚此处,无法去阴间转世投胎,除非我害死一个人做替身,方能让自己超脱,可是奴家心软,从来没有害人的念头。今天见到大哥砍树,便想让你救我一救!”

翠娘说到最后,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陈老实也为她的身世叹息,这个鬼新娘看起来不坏,但最后她的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要害死自己做替身吗?

看着她脸色发白,翠娘不禁一笑道:“大哥,奴家并非要害你性命。除了害死人做替身的法子,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超脱,只是一般人很难做到而已,但大哥只要肯出手相助,你是可以救小妹脱离此难的!”

陈老实问:“那是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翠娘红着脸,有些羞涩地说:“首先,要寻一个男子,必须是童男之身,与奴家欢好一番,让我吸收一点他的先天元阳之气,这样就能保持灵魂脱离此树后,半个月不灭。其次,就是要砍掉这棵大树,吊死鬼的诅咒自然就解除了。”

“至于我的灵魂,大哥若是肯帮忙,请个道士超渡一番,便能转世轮回,另外大哥若是有心,能找到一个灵魂不全的傻女,奴家便可以借体重生,嫁给大哥为妻,愿与你结永世之好!”

陈老实听后松了一口气,既然没有性命之忧,童子身也不值几个钱,就给这女鬼算了。砍树是本就定好的,也不耽搁功夫。至于她说的借体重生之事,也让他颇为心动,他所知的附近几个镇子范围,就有好几个傻女。

见陈老实答应了,翠娘便含情脉脉靠上来,她吹气如兰,身体散发出诱人的异香,虽然有点儿冰冷,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紫檀树下,草地松软,月光在微风中荡漾,见证着男女间羞人的美好。事后,陈老实穿衣起来,发现他已经深爱上了翠娘,便对她保证说:“娘子,你就在一边呆着,看我砍树,日后我必为你负责,让你重生,我们做一辈子夫妻!”

翠娘十分感动,在一边静静地看着,见陈老实砍树热了,便帮他擦汗。

天亮前,陈老实砍倒了这棵大树,翠娘惊喜地尖叫一声,感觉到终于恢复自由了。以前,她的鬼魂无法离开此树三丈。

陈老实带着翠娘回家,让她躲在自己的卧房里,并且将窗户关得严实,让她不至于受到白天阳气的侵害。

他带着李二狗进山,把这棵紫檀树运了回来。至于为王员外打造家具,这个还不急,木材还得放置一个月,等水气干一些才能开工。

陈老实忙着打探起附近几个傻女的信息来,没多久便了解到,平山镇有个邓秀才,家中有一个女儿,生得美貌如花,但生下来就是白痴,除了吃喝拉撒,什么也学不会。因此到18岁了,也没有人上门提亲。

邓秀才夫妻整日唉声叹气,但也没有任何办法。

这一天,陈老实却带着一个媒人上门来了,表示愿意娶邓女为妻,并愿意以10两银子为聘礼。邓秀才喜出望外,他早就知道陈老实的大名。对于傻女来说,能嫁一个老实人为妻,那就再好不过了。

邓秀才不收聘礼,并表示会为女儿置办嫁妆,三天后将她送到陈家。

就这样,陈老实一文钱没花,就娶了一个美貌的傻女过门。但村邻们都讥笑,说他这样的老实人,娶不着媳妇,也只能找个傻子婆娘了!

新婚过后,邓氏傻女却完全变了个人一样,不但知书识礼,操持家务比一般的女人还贤惠许多,这让人完全难以置信。只是没有人知道,傻女的躯壳下,早已经换了一个灵魂了。

静月斋寄语:

老实人到底好不好?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看法差异很大。现在一些女人,在外面打工久了,觉得心累,便说要回老家,找个老实人嫁了。这也说明老实是一种美德,还是受女人喜欢的。因为老实的人忠诚、可靠、踏实。

婚姻之事,本质上是男女双方的事,应该是以两个人的感情为基础的,可现在有一些人的婚姻中,却掺杂了太多铜臭味,高额彩礼坏了不少美好的姻缘,这些人的父母,你们真为自己子女的幸福考虑了吗?

(本文作者:阿飞)

农村回收木材的故事有哪些2

四岁丧父,母亲发疯,10岁那年,哥哥姐姐嫌家太穷 纷纷离家出走,从此他便一边照顾疯母 一边念书,一边捡破烂,为念书改命,带着疯母住进猪圈,最后却放弃55万年薪,回家乡助教,帮助2700多名贫困子弟走出大山,被教育部授予“最美教师”的称号,他就是刘秀祥,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秀祥不服输的曲折人生!

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贵州的一个贫困的山村里,家里是特别的贫困,刘秀祥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不大的土房子里生活,连一张像样的床都没有,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日子虽然清贫,但却是刘秀祥幼年记忆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刘秀祥幼年时 居住的房子

就在刘秀祥4岁这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而母亲也因伤心过度,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失常,家里的重担就落到了孩子们的身上,哥哥姐姐就撑起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家,而刘秀祥年纪虽然还小,但他也知道跟着哥哥姐姐忙里忙外,可就在刘秀祥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哥哥姐姐忍受不住这个家庭的重压,选择了逃离这个家庭,从此杳无音讯。

原本一家五口拥挤而快乐的土房子,从此只剩下刘秀祥和他那精神失常的母亲相依为命,无比的空旷和冷清,年仅十岁的刘秀祥没有一句抱怨,选择扛起家庭的重担,每天砍柴,洗衣,做饭,尽最大能力的照顾好生病的母亲,做完这些之后,才安心的去上学,而这便是自从哥哥姐姐出走之后,刘秀祥暗自做的两个决定,一,无论如何,一定要照顾好母亲,二,要继续上学,只有上学才能摆脱贫困的窘境。

可没有收入的家庭,别说上学了,连吃上一顿饱饭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为了活下去,也为了能学下去,小小的孩子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便四处捡垃圾打零工,不敢学习多累,打工多苦,回到家,面对不能自理的母亲,他做饭,打扫,为母亲洗脸梳头,操持着家里的一切,懂事的让人心疼,可事实是并没有人心疼他,母亲的病会时不时地就陷入精神失常,常常摔东西,拿着石头乱砸乱画,并大喊大叫,村里人背后叫他母亲“疯婆子”,当然也连带着也看不起刘秀祥!村里的孩子,他们肆意地嘲笑刘秀祥,在放学的路上,他们会模仿刘秀祥的母亲在路上捡石头故意去砸刘秀祥。

刘秀祥被嘲笑着,谩骂着,殴打着,可并没有人站出来阻止这些孩子。在别人眼里,母亲是疯子,谩骂,嘲笑,但在自己眼里,虽然她并不能像其他母亲那样,把自己抚养长大,但是是她生了我,给了我一个家。就算家里条件再苦,刘秀祥依然没有放弃给母亲治疗。

可现实是,母亲的病情依然越来越严重,直到后来,吃喝拉撒都成了问题,又要照顾母亲,又要上学,所以只靠他课余时间赚的钱,并不能维持家庭生活开销和学费,最后,他打算把自己家里的几亩地给租出去,原本呢,还有亲戚帮忙打理,可时间一长,就慢慢的不管了,而自己又要上学,所以给租出去之后,还能多点收入。

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他背着一个麻袋捡着破烂,一个纸片、一个废旧的塑料瓶,他从不敢去学校的食堂吃饭,,每天就在家里简单地做几个面饼,带上一小块咸菜,就这样对付着自己的一日三餐。虽然生活的苦,压得刘秀祥透不过气来,可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全班第一名。

每个孩子都有被爱的时候,刘秀祥也终于体会到了,这世间还有温暖,而这个人就是他的班主任,当了解刘秀祥的家庭状况和他的努力之后,决定帮他垫付学费,并且轻描淡写的对他说:只要你人能来上学就好!

也正是在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下,让刘秀祥在贫苦的生活中一步一步的走了出来,小学毕业考试,他的成绩排在全县第三名,他的成绩本可以上全县最好的学校,可是却交不起那里的学费,他最终选择了一所民办的学校,因为这里对优秀的学生免学费,只要能继续读书,刘秀祥就很感恩了。

可新的问题也降临了,村庄距离学校路途比较遥远,他去上学后,就没办法照顾母亲了,而家里的贫困,也早已没有亲戚来往,所以除了自己,并没有其他亲属可以帮忙照顾母亲,想到这里,刘秀祥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为何不带着母亲一起去上学呢?

说干就干,他快速的收拾好了两人仅有的行李,背着母亲去父亲的坟前向他告别。他跪在地上给父亲磕了三个响头,对着父亲的墓发誓:“爸,我要带着妈妈出去上学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挣钱给妈妈治好病,我一定会带她过上好日子。要是出去不混成人样,我绝不回来。”说完又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背起母亲头也不回地踏出了这 贫穷的山村。

而村里的人认为 一个小孩带着一个疯子,要去城里生活,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刘秀祥这是第一次离开了他生活已久的村子,来到了陌生的县城,而更大的苦难还在前面等着他。。。

在这里,没有钱,没有收入,更没有住处,刘秀祥决定在学校附近简单搭起一个简单的住所,一来离学校近,方便照顾目前,二来可以省些钱,为此刘秀祥跑了多个地方捡来一些别人废弃的木料和塑料袋子,搭起了一个简陋的窝棚,垒砌起一个灶台,这就成了母亲和刘秀祥在县城里的“家”。

虽然落脚的地方解决了,但生活的压力也随之变大了,每天放学后,他到学校附近捡垃圾卖废品,周末的时间就去打零工,刘秀祥并不介意自己吃苦,哪怕再艰难,都想让母亲过的稍微好一点,所以每个星期,他也会留出一点钱给母亲买点儿肉吃。

即便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刘秀祥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安龙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了赚到读高中的学费,刘秀祥利用暑假的时间,在遵义找个一个工地,每天的辛苦搬砖,扛钢筋,把衣服都磨破了,有一次疲惫不堪的刘秀祥差一点从近百米高的脚手架上跌下来。

到了入学的时候,刘秀祥带着母亲赶到学校,可打工赚的钱在交完学费之后,已经所剩无几,怎么办呢,他就租了一个破烂不堪的猪圈,环境的恶劣程度可想而知,不过也只有这里的租金,他还能承受的起。

后来学校在得知他的家庭情况以上,也被他的精神而感动,所以决定免去他的学费,就这样,刘秀祥带着母亲在学校旁边租了个便宜的房子住,也终于让自己的母亲住上的稍微好一点的房子,这让他心里多少高兴了一点。

在高三的这一年,刘秀祥在电站找到了一份工作,边学习边工作,时间比较紧,为了挤出多点时间,刘秀祥每天只睡3、4个小时,吃饭也是有一顿 没一顿的,就在高考的前一周,太过劳累的刘秀祥病倒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高考成绩与理想的学校只差四分,刘秀祥落榜了。看完成绩的这一瞬间,他孤独又绝望,甚至没有任何人可以倾诉,万念俱灰的他也想过结束自己可怜的一生。可当看到面前的母亲时,他想到了当时离开家的时候,对去世父亲的承诺还没有实现,一定不能就此作罢,一定要振作起来。他安慰自己道:“一次不行就再试一次,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是为了上大学,改善生活,无论如何都一定要上的。”

可因为高考分数不高,很多高中都拒绝了他的复读申请,最后没办法的刘秀祥找到了一家民办中学,向校长下跪了5次,才换来了对方准许自己入学复读的机会。这一次,刘秀祥全力把握住了机会,终于在2008年,考入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而这所大学比之前念的中学,距离要远得更多,不过这一次的刘秀祥并没有为此而发愁,这么多年来他们一刻都没有分离过,这次也是一样。

2008年9月份,刘秀祥带着母亲坐上了火车,这个“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感人故事,被媒体传唱到大江南北,刘秀祥带着母亲来上大学的消息,临沂师范大学也早就知道了,为了方便刘秀祥照顾母亲,临沂师范大学决定给刘秀祥安排出来一间空宿舍,让他和母亲居住。得知学校的安排,刘秀祥红了眼眶。

这里的生活好像变了,身边的每个人都知道他,并对他抱以尊敬。又好像什么都没变,刘秀祥依然打着四份工。送过外卖,也当过服务员。发过传单,也做过家教。图书馆,宿舍和上班地点来回跑。

大学毕业前,刘秀祥已经是一个多次获得“自强之星”、“道德模范”等荣誉的名人了。因为他永不放弃的精神和感人的故事,北京的一家企业向他发出邀请,愿意以55万元的年薪,聘请他入职。不过被刘秀祥婉言谢绝了,因为他不愿消费别人的同情心,苦难的生活并没有使他忘却初心。

如果可以,他想回到山里,他愿意拉一把那些同样生活艰苦的孩子们。大学毕业之后的刘秀祥,回到了农村,他刚到这里的时候,学校里只有他一个老师,如果不是他要回来,这山村小学可能都要取缔了。而他回来了之后,学校里也只有十来个学生,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都很差,最基本的学费都交不起,可是作为老师,刘秀祥发誓,自己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他组织开展了助学走乡村活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带头牵线资助山区的贫困学子,他还到各个学校里去作演讲报告,在全乡镇宣传,用自己的经历带动鼓舞和感染更多的学生回到课堂的学习中。从毕业至今,刘秀祥一共开展了近两千次演讲,他所直接或间接资助的学生多达2700多名。

2018年,他被选入“中国好教师”,同年,他也成为了这所中学的副校长。2020年被教育部授予“最美教师”的称号,担任着学校总支部委员会副书记的要职。

刘秀祥的付出没有白费,孩子们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也有孩子对刘秀祥说,等自己上了大学,也会和他一样回山区教学。

而曾与他奔走千里求学的母亲,在刘秀祥的精心照料下,过着安详的晚年生活,也实现了自己对父亲的承诺。

刘秀祥靠着一颗赤诚的心,在偏远的山区里散发着耀眼光芒,引导着更多身在迷途的孩子。而他改变的并不止是他一个人的命运!

农村回收木材的故事有哪些3

岁月如流水,在不断地冲淡洗涤着我们的记忆,所谓“往事如烟”正在散去,五六十年前的事情,如今你还能记住多少?!

出于工作的需要,笔者经常下乡采风,家乡农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欣慰,但是偶尔也会遇到一些建于五六十年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除了唏嘘现在竟还有人在居住外,又对这些曾经的老古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及时地拍照了下来,作为珍藏。

翻阅这些老照片,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农村在建这些老房子时的画面,而且这些故事早已淡出了今天人们的视野,大部分的人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我想作为回忆形式把它写出来,让同龄人跟我一起回忆那个年代,让后生们涨些曾经的科普知识也好吧。

笔者六十年代初来到了农村,当然最先应该做的就是要有一处自己住的房子,当年农村条件简陋,基本上都是泥草房,虽说简单,但是也需要必要的“套路”,这对于当年仅十几岁的我显然是理解不了的,通过在农村的锻炼成长,和后来也干了几天木、瓦匠活,对这些建筑也略知一二,今天在这里就给大家唠唠。

六十年代前农村的房子,绝大多数是因地制宜的泥草房,整体的木屋架结构,石头黄泥砌墙,墙只起挡风保暖的作用,并不承重,上面屋顶的重量完全由木屋架承担。

木屋架的组成

,横跨房屋承载支撑全屋空间的主要部件,是木屋架中的核心,梁分两种,跨梁;跨梁一般不叫梁,称为,它跨越整个屋地,两头担在柱子上,柁一般是两层,下面通长的是大柁,上面隔着短柱还有一个短的二柁,二柁上面还有一个短柱上面顶着脊檩,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指这大柁和二柁,这是跨梁。

插梁;插梁是梁柱一体,中间是一个通柱,直顶上面的脊檩,中间开榫里槽外尖,下前后“大插梁”,连接好后下面穿有一木楔钉紧成一体,这个木楔是全屋唯一一个称为木的构件,叫“托梁木”,上面前后大插梁与通柱上端有人字斜杈支撑,上面铺檩子。一般三间房子中至少中间要有一插梁,这个插梁要做得足够粗大,被称为“明柱”或“明山柱”,在房子山墙处也有各一插梁,因为要砌在墙内,相对要细很多。

;柱是支撑上面整个屋顶重量的,这种木屋架通常被称为“四脚落地”,所谓“立木顶千斤”,柱子是关键,顶在柁头下面那根柱子因为最突出显眼,就是被称为大名鼎鼎的“顶梁柱”,也被称为“抱柱”,每一根柱子下面都垫有一块“柱脚石”,尤其是屋地中间的“柱脚石”还要十分讲究。

檩子,柩(臼);檩子是跨房间的承重木构件,两头搭在梁或插梁上,上面再铺以椽子,构成一个整体屋架。檩子通常与柩两两配对使用,柩在下面,卯榫结构嵌入梁内,连接梁与插梁,檩子铺在柩的上面,主要作用是承重,有“紧柩宽檩”之说,檩子数量按照房子跨度不同而不同,通常有“五檩五柩”,“七檩七柩”的为多,当然必须是单数。

椽子;椽子是铺在檩子上面斜坡上的细木,有整根的叫“通椽”,也有半根的叫“接椽”,用钉子钉在檩子上,椽子上面或铺木板,或勒条子秫秸抹上笆泥,再盖草。

砍房架;盖房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平地基,砍房架,过去盖房子平地基简单,稍微平一平,看看水平就完事,也不用打地梁,主要工程就是木匠的做房架子,被称为“砍房架”。一般房木都是现砍的湿木头,要先去皮晾晒,等稍干一些就要请木匠来做了,过去的老木匠是用旧尺计算的,还不兴现在的米尺,一般房子常用的尺寸是“丈六的”,或是“丈八的”,就是宽一丈六尺或一丈八尺的。与现在一样,无论多少人干活,“掌尺的”只有一人,所谓“木匠多盖歪歪房”是扯淡。所谓“好眼睛不如乱线线”,木瓦匠都离不开线,所谓“一个师傅一个令”,那也看要干什么,总是不能太出格。

做大梁,不怕梁有弯,罗锅冲上就行,抗压,檩子就不能太将就,需要直的,柱子需要硬木的,抗压抗烂。每块木头都有编号,无论几间房子,以东为大,排号,如;东一言(东边第一间的檐檩),东二吉(东边第二间的脊檩)等等,都是东,没有西。别管写什么字,木匠自己能看懂就行。

木匠常用的工具;墨斗,牛角划笔,拐尺,平锛,斧,锯,凿等,是所谓的“大眼木匠”,是粗活,不是细活,以平锛用得较多。

拉排(音;拍);立房架,上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房架都做好了,就等着立房架了,通常这过程叫“拉排”,这是个大事,不但需要人手帮忙,还要找人看日子,还要有一个小小的庆祝。

拉排是一个危险的活,几百斤的梁柁要安全地立起来,不要损坏,更不能伤人,所以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在梁柱中间的榫卯结合处加固,用备用木杆索紧连接处,使梁柱成为一体,以防折损榫卯,然后在要立的梁柁各点安排适当的人员,有抬的,拉的,顶的,戗的。一切准备停当,一声号令“起”!几十人运足力气,柁梁被缓缓抬起,竖立,顶起,拉起,支起-----,停!待找准位置确定无误后,前后左右四面八方立刻支上“戗杆”顶牢,“戗杆”就是用椽子做斜支撑钉在梁上,下面顶在土里,保证大梁不倒不晃动,不同部位的“戗杆”有不同的叫法,有“顶门戗”,“迎山戗”,“顺山戗”等叫法,一般一个梁至少需要八到十根”戗杆“。

等第一排固定好后,第二排也照此过程进行,当第二排固定好后,就开始两个梁的连接,首先安装“檐柩”,檐柩的两头卯都钉入两侧的梁内后,再钉入“檐檩”,然后上“脊柩脊檩”,最后上中间的“铺檩”,如此再进行下一排。所有的排都立好后,中间的“脊檩”最后上,这里面有个重要事情要做;”跑梁“;跑梁是个庆祝仪式,由身手敏捷的木匠担任,当最后一根脊檩安放好后,这位木匠将一串用红布栓着的铜钱挂,绑到脊檩正中间,口里要念叨一套喜歌,大吉大利之意的,从檩子上走过去,这就叫“跑梁”没有胆量和功夫的可做不了,再向下面的人群中扔糖块,谁抢到谁吉利。这一套做下来,主人是要赏钱的。

大柁,柁头。

梁,柁。

山墙中的插梁

过去房子,山墙没有插梁的,完全是砖砌或石砌的叫“硬山到顶”,这种有插梁的上面是糊泥的叫“软山”。

檩子,椽子,笆板。

七十年代末,当地农村掀起了盖房子热,但是那时候还没有花钱雇人干活的,都是求工干的,我也能对付干一些木、瓦匠活,那一年春天就帮起工来,不是木匠就是瓦匠,什么都帮,不光是本村的,邻村的也来求工,还不好意思拒绝,那一年刚好我分家出去单过,经济也是挺紧的,没有办法,谁让咱好说话呢?最后那一年算下来,共帮了整一个月的工!

七十年代后期就开始流行“人字架”的房子了,它结构简单容易制作,还节省木材结实耐用,之后,原来的“排架房”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样的老房子,几乎都是六七十年代前的建筑。

今天的农村盖房,也讲究“上梁”了,相当于过去的“拉排”,不过现在的是讲究收礼,定好这天“上梁”,其实是早就做好了,只差到时候将中间的那排架子正道一下就放鞭炮庆祝,然后大摆宴席招待来随礼的宾朋,这在农村是仅次于结婚的大事情。

有图为证,笔者在上梁。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