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主体故事叙述上的特点有

2022-11-06 21:20 作者:光明网 围观:

南部战区空军某旅:战鹰飞到哪里,教育就跟进到哪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主体故事叙述上的特点有1

南部战区空军某旅紧贴使命任务深化主题教育——

战鹰换羽向战飞

■解放军报记者 李浩然 武诗韬 通讯员 于 淼

深秋时节,晨光熹微。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数架战机振翅高飞,赴远海开展实战化训练,多项新战法得到有效检验。

战鹰归巢,该旅“听令而战、制胜空天”主题强军故事会随即火热展开。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我和战友们一同驾驶战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习主席和全国人民检阅。”讲台上,该旅飞行员刘飞回忆起那个让自己永生难忘的时刻,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台下官兵听得热血沸腾。

“近年来,我旅多次换装新机,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建设蹄疾步稳,打赢能力不断提升。”回顾旅队发展变化,刘飞感慨地说,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指引。

一名飞行员的心声,折射出全旅官兵铁心向党的忠诚信仰。“换装任务越重,越要坚定信念、铸牢军魂,强化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决心。”主题教育课堂上,飞行员陈畅和战友们的强军故事,在官兵中引发强烈共鸣。随着部队装备更新、新大纲试训、实弹演练等大项任务全面铺开,该旅首批改装飞行员陈畅和战友们紧紧围绕加快形成新质战斗力这一目标,常态化开展高难课目训练,深入挖掘新装备潜能,科学总结研练成果。

战鹰飞到哪里,教育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该旅通过创新授课方式,教育引导官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落实到旅队建设方方面面:针对飞行员飞行时间不固定、部队执行大项任务频繁等特点,利用训练间隙动态开展“战鹰下的课堂”等专题教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等时机,在新机前举行新兵下连、老兵退伍、立功授奖仪式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筑牢官兵“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的思想根基。

“作为‘空中尖刀’,我们必须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随时起飞、随时应战。对飞行员来说,守卫祖国蓝天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该旅领导介绍,这些年,他们组织官兵驾驶多型战机上高原、赴大漠、出远海,部队战斗力在翱翔长空中换挡升级,飞行员技战术水平在搏击云天中得到有效淬炼,逢敌亮剑、敢打必胜已成为全旅官兵的自觉追求。

夜幕降临,发动机轰鸣声响彻耳畔。陈畅和战友们驾驶战机再度升空,一场场空中对抗在夜色中激烈展开……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主体故事叙述上的特点有2

在浙江龙泉市小梅镇黄南村村民王登辉眼里,改革开放是绿水青山换新颜——受益于河长制推行,家门口的小河又变回儿时的水清岸绿;在上海市民李阿伯眼里,改革开放是餐桌上的进口美味更多了——随着进博会的举办,超市里进口生鲜种类更加丰富,价格也很实惠;在浙江义乌商家吴晓明眼里,改革开放是出口订单的不断增长——得益于当地开通世界杯海运专线,义乌制造的世界杯相关产品从宁波港和上海港出发,只需要20天至25天就能直达卡塔尔哈马德港,和去年同期相比,吴晓明收到的订单量增加了70%。普通人身边具体而微的变化,彰显着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证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回望过去,我们依靠改革开放,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眺望未来,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十年来,改革不停顿,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涌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十年来,开放不止步,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启示我们,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这十年,从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资源配置更高效公平,到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从医药体制改革持续减轻患者负担,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养老保障更公平;从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持续完善,产学研用加快深度融合……改革增进了市场活力、增加了民生福祉、增强了创新动力。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面对疫情考验,一艘艘远洋货轮扬帆起航,一列列中欧班列穿梭往来,推动外贸保稳提质,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大动能。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连年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搭建起开放合作的平台,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郑重宣示:“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2012年12月8日,深圳莲花山上郁郁葱葱,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亲手种下一棵高山榕。十年来,这棵榕树枝繁叶茂、苍劲挺拔,见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欣欣向荣、蓬勃发展,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我们一定能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人民日报评论部)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主体故事叙述上的特点有3

信仰的味道还是那么甜

——一位大学生的来信

《光明日报》编辑部:

“上好思政课对我们成长成才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理想、信念、信仰及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命题?”……在思政课堂上,同学常就这些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老师也乐于回答,师生们在一场场坦诚深入的思想“交锋”中沟通心灵、启智润心。

我是一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本科生。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开始,思政课就一直陪伴我成长,并在课堂的思辨过程中引导我一步步学会独立思考。

大一上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基础知识,引导我思考“人生为何”“法律何为”的问题;

大一下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国家和民族风云变幻的前途命运,引导我思考“历史为何”“学史何为”问题;

大二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引导我思考“马克思主义为何”“马克思主义何为”问题;

大二下、大三上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飞跃和理论成果,引导我思考“事业为何”“道路何为”问题;

大三下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引导我思考“时代为何”“复兴何为”问题。

正因为在思政课中受到了真理的引导、信仰的鼓舞,我认真学习,广泛实践,努力探求所学知识背后,能予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经过三年的奋斗,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在我看来,思政课一直都不是“沉闷说教”,而是一整套“周密学理”。

回想起中学时期的思政课堂,那是我打牢思想基础、提升政治素质的“主阵地”。老师把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时事热点穿插在搭建起学理大厦的知识模块中,为我们提供了有深度、能“解渴”、合“口味”的成长养料。

以高中政治课堂为例,我的老师用学术话语讲政治,用生活话语讲理论,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学习要求,融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学理阐释中;把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抽象术语,贯穿于身边真实发生的社会变化中,让我在枯燥的刷题练习之外找到了学习和成长环环相扣的妙趣。

这样的“润物无声”为我的成长夯实了思想的根基,并在高考路上化作强大的思想动力,点燃了我为之拼搏不懈的奋斗意志。

而早在小学,思政课的细致入微就已经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建构正确价值观的启蒙窗口。

课堂上,老师带我们阅读英雄人物传记,鼓励我们学雷锋,做标兵,要求大家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外,每周定时参加升国旗唱国歌、聆听在国旗下讲话的仪式,还有“劳动教育”“红色之旅”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虽然彼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各类活动开展的深意,但在荣誉的感召下,我仍愿意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团结友善,积极参与,争做先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更加理解了总书记强调要办好思政课,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我正是受益于此,在思政课的熏陶启迪下成长起来的“强国一代”。

现在,我被免试推荐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读硕士,未来我也要响应总书记号召,为思政课建设、青年人的终身成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郑槐泠

光明日报记者周世祥

近日,编辑部收到了一封特殊的读者来信。在这封信中,大学生郑槐泠对自己的成长成才过程作了深度梳理。“在思政课的熏陶启迪下接续成长”是她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到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接续育人”作用?本版邀请师生共同探讨。

2021年4月30日,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500余名学生与党员教师同上一节“思政课”。徐慧摄/光明图片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江苏省高邮市实验小学在纪念馆进行一场特殊的“寻宝”游戏——“一件破旧外衣”“一把小手枪”“一封家书”,让小朋友们在寻找中走近历史。

紧跟他们身后的,是南海中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通过分组查寻当地“抗战最后一役”的线索,分析战前形势、红军指挥员战前的运筹帷幄、战役过程及其意义。他们在图片资料实景前驻足沉思,在小组讨论交流中表达传承红色血脉的决心。

7月21日,新疆学生代表与天津大中小学生代表共上一堂思政课。刘东岳摄/光明图片

“在这场同主题、分学段的现场教学中,小学思政课重在教师引领下的自主学习,初中课堂则是实景探究,两节课都追求由单一信息传输转变成立体、多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形成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等,从‘小我’逐步走向‘大我’,从‘小爱’逐步走向‘大义’。”扬州市思政学科特级教师、竹西中学校长刘岚分析道。

正如数学先学习整数,再学有理数、实数,层层递进、有机统一也是将思政课改革引向深入的要求。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逐渐改变“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通过融合课堂、集体备课等形式,螺旋上升、衔接育人的“一体化”渠道在各地各校打通,为新时代思政课开辟了新空间,也赋予“强国一代”更强大的前行动力。

层递进、避重复,内容深耕更充分

“爱劳动”主题是思政课的重要章节,从小学到大学都有涉及,高中思政课该如何把握?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师陈明青许久。然而,参加市级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联合教研活动后,经过思维碰撞融合,她渐渐有了自己的答案。

“小学段学生对‘什么是劳动’逐步建立概念;初中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从事劳动的个体是平等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高中则应讲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等名人名篇,认识层次更高、更抽象、更思辨。”

在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美容看来,“一体化”更体现在相互协同。“从总体上讲,大中小学三个阶段应该各有侧重,各有不同。然而,思政教育的不少内容确实需要在不同学段反复强调,这是其内在特点。那么,如何在强调的同时避免‍‍简单重复?例如有的学生感到,高中考试反复背的知识到了大学还在讲,‍‍可实际上,大学要讲的可能跟中学不一样。所以‘一体化’重点在于教学内容如何做整体‍‍规划设计,怎么体现相互有效衔接。”

“要实现学段衔接、贯通,就要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教学目标的要求去规范课程内容,小学的定位应为培养道德情感,中学的定位应为打牢思想基础。”洛阳市第五十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陈继表示,小学低年级培养的是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即“说话要算数”;小学高年级时注重强调“身边有法,生活中有法”,以及每位学生都受法律的保护;到了中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公民意识,让学生初步形成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依法辨别是非。“这便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横向贯通。”

多研讨、勤沟通,学情把握更精准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小、中、大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均有体现,究竟如何提炼出合适的育人思路?江苏省溧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里,教师们纷纷给出了答案。

强埠小学教师史云怡讲的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学生从分享身边的变化入手,逐步感知学校、家乡乃至祖国的变化;重温少先队入队誓词,畅想校园梦、家乡梦、中国梦。一段段贴近生活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坚持与付出,明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溧阳中学教师陈昕的课堂则按照“为什么、如何做”的逻辑结构展开,通过班级各小组展示研学成果,引导学生逐步探寻百年大党成功执政的奥秘,随后通过展示“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增强高中生对党的情感认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陈子烨的课堂则围绕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逻辑,并就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该如何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进行讨论,让学生对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学段的壁垒要真正打通,各学段教师要在一起研讨,那么,研讨的重点是什么?不是大学应怎么教,初中应怎么上,‍而是研讨各学段如何真正立足于自己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各方面具体情况进行教学。”陈明青分析,“也就是说,只有弄明白了‘一条河’,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一段渠’;只有了解整片田野,才能清楚‘一亩田’的真正边界。”

陈明青还表示,具体每一学段,不只要帮助学生“知”,还要切实引导学生如何“行”。“仍以劳动为例,对于小学生,知道劳动光荣后,是不是应主动做好垃圾分类?对于中学生,知道劳动平等后,就能明白为什么要上劳动课、学农劳动?对于大学生,毕业面临择业就业,是不是愿意到贫困山区去工作,‍‍是不是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陈明青表示,每一个学段所结合的学生自身实际都是不同的,因此“行”的层面也会有不同指向,这都是思政课需要阐发、引导的。

领头强、分工明,协作机制更健全

一体化由谁牵头,靠谁推进?记者注意到,多地采取了建立省级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托本地知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队”成立一体化工作联盟的形式。例如,河南省在相关实施意见中提出,指导委员会统筹一体化建设的领导、指导、咨询、督查、评估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一体化建设“领头雁”,要充分利用丰富教研资源,主动对接中小学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那么,作为“领头雁”的高校当何为?“我们要承担的一是政府想做但没有精力去做的事情;二是中小学想做却没有资源去做的事情;三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协同的事情。”洛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文献表示,学校发挥多学科优势,依靠信息技术学院的技术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的学术支持,和中小学一起打造“云上河洛”思政大数据平台,通过运用线上资源、线上课程,推动洛阳市的线上线下教学、教研一体化。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玉璞则认为,高校应承担在机制创优中的协同责任,做到积极联络、反复联络,并提供场地、办公用具;承担师资创优的“孵化”责任,完成对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任务、向中小学学段输送思政课人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中扩大本科生培养规模,提供学科人才支撑;承担研究创优的引领责任,利用学科优势,把中小学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研究能力结合起来,由大学引领的中小学教师一起“找问题”,并根据问题设置研究课题共同攻关。

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教育研究机构承担了联络角色。9月底,“一体化讲好冬奥故事,优化思政课作业设计”专题市级展示交流活动在昌平第二实验小学举办。据悉,从2018年开始,北京启动“回天行动计划”,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启动优质资源与回天地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学校“手拉手”和回天地区“思政一体化”建设教研基地建设,促进学校质量整体提升。近年来,由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领航的“昌平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共同体已培养出一批市区级骨干教师,并有一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

“大学和中小学思政教育之间‍‍长期以来确实形成了相互分割局面,老师、学校,学校内部课程和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一体化、联系机制。”万美容表示,虽然各省在教育部指导下成立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但其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

“目前大中小一体化的项目,大多是由大学马院组织牵头,但组织形式多是‘工作驱动型’,由院长、其他院领导主要推动。就教师而言,可能中小学教师合作积极性更高,但高校教师则未必主动,并没有形成教学团体当中的内生动力。”万美容分析,“所以我认为,光有指导委员会可能还不够,希望还能推动建立一些全国性、省市区级思政课教学研究会等类似学术型机构,也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队伍、一体化目标、教学活动等方面有一体化的考量,对各方所处地位、责任有切实界定,让一体化得到更有效的推动。”‍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1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