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母女感人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6 21:25 作者:人民网 围观:

文艺星开讲丨用爱抵抗遗忘 吴彦姝、奚美娟诠释母女情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人民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母女感人的故事有哪些1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编者按:近日,电影《妈妈!》上映。影片聚焦阿尔茨海默病家庭和老年群体,将一位85岁妈妈和65岁女儿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不仅母女情深令人动容,两人面对病痛的坚韧态度也引发了观众共情。

此前,《妈妈!》曾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吴彦姝凭借妈妈一角获得了“天坛奖”最佳女主角奖。片中,吴彦姝、奚美娟彼此辉映,贡献出国内银幕少见的老年母女形象。借此机会,人民网“文艺星开讲”对话吴彦姝、奚美娟,听她们讲述和《妈妈!》之间的那些事儿。

“角色前后反差是最大挑战”

片中,吴彦姝和奚美娟用真切的表演撑起了这部电影。戏里,两人是同为知识分子的母女;戏外,两人也亲切称呼对方“吴妈”“小奚”。

吴彦姝表示,自己在得知奚美娟饰演女儿之后,她毫不犹豫接下了妈妈一角。两人一见如故,没有经历太多磨合便进入“母女状态”。吴彦姝说,她们为拍摄做了很多案头工作,但在真正开拍时并没有囿于剧本,两人在拍摄现场时常即兴发挥,相互给予,碰撞出了一些灵感的火花。

“很感谢导演,把这样一个重任交给了两位中老年演员。”奚美娟感慨道,“女儿这样的角色,是我在多年表演中第一次遇到,我觉得很兴奋。作为表演艺术工作者,我们乐于接受这样的挑战。”

影片中,妈妈任性可爱,患有老年疑心病,一直依赖女儿的照料。她原本觉得自己行将就木,对生活不再有期待和欲求,直到得知女儿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那刻,她在悲伤之余重新振作,肩负起了照护女儿的重担,更决心给女儿做出一个积极面对生活的“好榜样”。

两人“互为母女”的前后反差为影片增色不少。采访时,吴彦姝、奚美娟纷纷表示,角色身份反转为表演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给两人带来更多创作空间。

“这个妈妈在开场时很‘作’,怎么让她‘作’得恰到好处,可爱不招人烦,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吴彦姝表示,后期这位妈妈得知女儿生病后,开始积极锻炼身体,和女儿一起迎接病痛。从被照顾者转为照顾者,角色转变也需要她用心揣摩。

对奚美娟而言,女儿在得病前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极大,稍有不慎便让观众无法相信,“原本她是一个沉默寡言、心事重重的人,得病后反而重回童年时刻,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天性,也敢于表达深藏在心中的痛苦。这样的挑战唤醒了我的创作激情。”

“希望大家多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对很多观众来说,电影的后半段处处是“泪点”:

65 岁的女儿悲切地问 85 岁的妈妈:“我还会好吗”;

白发苍苍的妈妈推着轮椅上的女儿,而女儿迷失在记忆的十字路口,反复说着:“你真像我妈妈”;

“妈妈是海,我是一滴水”,两人在海边起舞、拥抱;

……

《妈妈!》用镜头展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和病程,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和母女间的真情流露构成了影片的律动。母女二人直面风雨,用爱对抗遗忘,尽显生命的尊严和体面。

疾病侵袭了记忆,却磨灭不掉母女之间的爱。“当女儿渐渐忘却,她有多不舍。不舍这个世界,不舍她的妈妈。”吴彦姝回忆印象最深的那场戏,病情逐渐加深的女儿已经认不出妈妈了,但内心深处的挂念让她半夜起床,要给妈妈寄信,“为了安抚女儿,我只能陪着她演戏,告诉她‘***妈来信了’,然后读了一封‘无字信’。读完已是泪流满面。”

“病人经常会有瞬间清醒的时候,家人很高兴,以为有所好转,谁知道下一句话又忘记了。家属因此会承受很多痛苦。”奚美娟说,她从早期、中期、晚期全方位呈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表演的分寸感至关重要,“角色太未知了,我要抓住病人的状态,把自己沉浸到里面,没办法完全设定角色的走向。呈现病状的时候,也不能有一点点造作,最好不要有表演痕迹。”

“这部电影触动了我们,也提醒大家面对这一疾病,并提前作准备。”吴彦姝、奚美娟希望观众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多为这样的家庭提供爱与帮助,“面对衰老,我们应该多一些耐心。”

关于母女感人的故事有哪些2

转自:微信公众号“新华社”

5月初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准护士王林慧

9年如一日

带着母亲上学的故事

受到了关注

大量网友在评论区为王林慧加油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孝顺的人

也一定会是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

“百善孝为先

千千万万个王林慧式的青年

就是祖国的未来!”

“懂事的孩子运气不会太差

林慧,加油!”

还有网友表示

“请问有资助渠道吗

希望尽一份绵薄之力”

……

快一个月过去了

这个“眼睛里有光”的女孩儿过得如何?

妈妈的病情有好转吗?

窗外大雨纷纷

5月24日

王林慧和母亲林细碧

在家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大家带着牛奶和鸡蛋等

专程来看望母女俩

并捎带来4.3万多元捐款

王林慧的孝行

对当下的孩子们

有正面的教育意义

正是被她的孝心打动

大家积极捐款

截至目前

王林慧母女已经收到

7万多元捐款

她把这些捐款都做了记录

感恩大家的帮助

王林慧说

尤其让她感动的是

武汉有一位律师

和一位医生朋友

辗转找到她们

愿意为她母亲提供免费治疗

“那天晚上

医生通过网络问诊

详细了解妈妈的病情

足足聊了三个小时”

但考虑到母亲身体状况

以及疫情和路途较远等因素

她们还在商量中

“你好好上学

照顾好妈妈

家里有乡亲们”

福安市甘棠镇英岐村书记王克松安慰道

虽然林慧的父亲目前也在住院

但村里会尽可能给予照顾

王林慧的母校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帮助她申请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还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

希望能帮助她们渡过难关

“一路走来

遇到诸多苦难

但总有好心人扶持

我们才有了生活的勇气”

林细碧哽咽着感谢大家

是啊,一路走来

遇到诸多苦难

但林慧和妈妈

始终坚持不懈

不向困难低头

做生活的勇士

生活就会报之以歌

继续加油,王林慧!

来源: 共青团中央

关于母女感人的故事有哪些3

50岁以上的人们不会忘记老电影《战洪图》,描写的是1963年海河发生特大洪水,为确保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要在冀家庄人刚刚修好的大堤处炸堤分洪。冀家庄群众经过思想斗争,舍小家顾大家,表现出共产主义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小时候每次看电影《战洪图》,奶奶就会告诉我:“这电影就是在我们这里拍的,为了保卫天津,武城也淹了好多村庄,我们家就住过滕庄公社九屯村的娘俩儿,一直到快过年才走的......”

长大以后,我知道电影《战洪图》原型在天津市静海县,不过1963年武城县恩县洼滞洪的悲壮历史比电影里的故事更加可歌可泣!《战洪图》写的是一个村庄,而武城县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了167个村庄,近9万人受灾......

恩县洼滞洪区为千年洪区洼地,位于山东省武城县境内,是鲁西北平原上的封闭碟形洼地,地处海河流域,是卫运河下游的最后一个滞洪区,面积325平方公里,分布着157个村庄、15万人口,分别占武城县域总面积、总人口的44%、39%,因1956年前隶属原恩县辖区而得名。

据《恩县县志》记载,为隋代窦建德、孙安祖起兵据守之地。直到解放前,此洼仍十年九灾。1954年6月,国家正式将恩县洼定为滞洪区,由国家防总直接调度运用,曾于1954年、1955年、1963年三次滞洪。

1963年七、八月份,由于太平洋高空低涡停滞在太行山一带,从南阳至保定形成一条特大的暴雨带,造成海河流域高强度大范围连续降雨。 漳卫南运河特大洪水威逼下游,10日,大名县闫格堰决口;11日,临清县西冯园决口。尽管这样,下游流量还有2540秒立方米,卫运河山东武城段汛情严重。

为保卫天津市和津浦铁路以及更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中央防总根据国务院意见,决定利用恩县洼分泄洪水。13日11时45分,大堤爆破分洪,最大分洪量1000秒立方米。在近3万民工紧张奋斗的情况下,济南军区调集4个师参加抢修工作,海军派遣橡皮船和水路两栖汽车,帮助蓄洪区抢运人畜、物资。赶来的解放军全部部署到23公里长的陈公堤段上。

这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给国家和海河流域的广大人民群众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前水利部长钱正瑛曾提到过,1963年特大洪水,平地行洪百余里,受灾人口2200余万,淹地7000万亩,京广铁路中断27天,共损失约70亿元。武城人民为了国家利益付出了沉重代价:鲁权屯、滕庄、大屯、马庄等公社位于恩县洼滞洪区内的320平方公里耕地被淹,167个村庄的8.7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1.2万间。大批群众被安置到外乡……

我的家乡是武城县老城镇(原杨庄乡)军营村,地势高亢,1963年8月到年底接纳了本县滕庄公社九屯村的数百名外迁群众。我奶奶生前经常讲起那年的事情:村里来了很多滕庄公社九屯村的群众,住在我家的是一对母女,从夏天住到冬天。奶奶说隐约记得在我家住的那娘俩姓夏,母亲当时四十多岁,女儿十岁左右,住在我家东屋,几个月的时间相处的特别亲热。我家做好吃的时候,请她们娘俩过来解馋。政府给九屯群众发放救济面粉,她们也拿出来和我们家分享。1963年冬季的一天,九屯村的群众接到上面的通知,他们老家的新房子盖好了,第二天就要返回家园了。那天晚上,在我们村安置的九屯群众都没有休息好,一是要回自己家了,兴奋无比;二是马上离开相处三四个月的村庄,每家都和房东有说不完的话......

第二天天刚放亮,来接九屯村群众的汽车就开进了我们村,每家每户门前都是告别的情景,因为洪水相识的两家人紧握双手洒泪告别!奶奶告诉我,九屯村群众走的那天早晨,村里一位妇女刚好生下一个男婴,住在她家的九屯村人临走时给孩子取名叫“九明”,寓意九屯人的天明了!

1973年,电影《战洪图》开始在村里上映。这部电影就是根据1963年海河流域大水改编的,电影里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牺牲自己利益的故事让观众感动不已。我们村的人们都说,这部电影就是根据我们这里的事情拍的,武城人民为了国家为了集体也是舍弃了小家的!

时光荏苒,我的奶奶已经去世28年,村里的九明也59岁了!不知道当年在我家居住的那对母女现在状况如何?那位母亲如果活着的话也应该接近百岁,女孩子现在也应该七十岁左右了......

祝福她们好人一生平安!

壹点号鲁北老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