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晋惠帝的故事有哪些成语

2022-11-06 21:19 作者:殷大白 围观:

那些应该知道的成语出处,带你走近一个风云际会的西晋(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殷大白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晋惠帝的故事有哪些成语1

这是一个短暂的繁华时代,她的前世有近百年的分裂,她的后世是更长时间的混乱,能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无疑是幸运的,虽然在她艳丽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颓废和腐坏,也不影响我们来了解她的真实面目。这个身处于数百年动荡洪流中的时代,就像被遗弃的少女,楚楚可怜。希望通过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解开她神秘的面纱,走近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西晋。

狗尾续貂

《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上次熊宝无意中谈到一个人:赵王司马伦,狗尾续貂这个成语就同这位王爷有关。作为司马懿最小的儿子,司马伦没有继承他父亲的任何优点,反而是个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二世子。因为地位的关系,司马伦坐上了征西将军的位置,镇守关中。这个帝国最重要的军事重镇非宗室重臣不可镇守,这是西晋不成文的规定。可是因为赏罚不公,引起了氐族叛乱。首领齐万年领导的暴动让司马伦灰头土脸的下岗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回到京城的司马伦竟然升了官,还继续掌管军权,不得不让人感慨干得好不如生得好。

后来的事情比较复杂,当时太子司马遹已经被废掉,本来谄媚皇后贾南风的司马伦——竟然巴结自己的孙媳妇——刻意鼓动皇后杀死太子,然后借机起兵,又除掉了皇后贾南风。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再后来,看着那个白痴皇帝司马衷也碍眼,干脆把这个傻孙子从皇帝宝座上拉下来,自己过把皇帝的瘾吧。司马伦知道自己皇位来得不正,怕别人不服他,为了收买人心,司马伦开始大肆封官受爵,连手下的奴役都可以或得爵位。那时的官帽上流行插貂尾,一时半会又找不到俺么多貂尾,就只能用狗尾来代替了。但是这样的恩赐并不能挽救司马伦,后来的三王起兵把司马伦赶下了生命的舞台。

鹤立鸡群

《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

《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司马伦算得上是一个十足的反贼,现在我们该说说忠臣了。对,就是这个鹤立鸡群的阮绍。提阮绍可能不认识,但说起他的父亲阮籍,却是鼎鼎大名。“竹林七贤”,魏晋时期最火的偶像团体,人气比昨天提到的“金谷园二十四友”要高出不少。阮籍最有名的作品就是那篇《与山巨源绝交书》,绝交的原因很简单,身为曹魏的宗亲,不跟那个投降司马家的走狗玩儿了。狗血的是,在阮籍临死的时候,却把自己的儿子又托付给了山涛,说好的绝交呢?而这个孩子就是阮绍。

相比“竹林七贤”的其他几位,山涛显得最俗不可耐,他竟然跑回去当司马家的官儿。在司马氏高压政治的那几年里,有骨气的文人选择了装疯卖傻,逃避现实。清谈、醉酒、寒食散,成了那个时代文士的三大爱好,是比抽烟喝酒烫头高雅点哈。不但保持了人格独立,还能让后世传颂千古的气节。可是百姓呢?相比大把的名士在任上吟诗作对,荒废了军务、政务。山涛默默的回到工作岗位,承受了千载的骂名,安安分分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名节、风度就留给别人吧。


不过朋友的托付一定要办到。阮绍,山涛养定了。不但养你,还要教你做人的气节。八王之乱时,晋惠帝被乱兵所围,身为內侍的阮绍用自己的身体替惠帝抵挡乱兵的攻击,最后惨死在惠帝的脚下。当手下人要清洗皇帝的衣服时,这个历史上的白痴皇帝竟然说出:“这衣服上有嵇侍中的血,不要擦掉”的话语。

鹤立鸡群的哪里只有外表。正是因为有了山涛、嵇绍这样的人,才能让我们有了再去了解那个血色时代的勇气。

信口雌黄

《晋书·王衍传》:“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说到清谈,不得不提那个时代的清谈大家——王衍。这位大家的名声倒不怎样,人们往往鄙视他“信口雌黄”的做派。与人清谈时觉得说错了,使用雌黄改一下,最多是有失风度。据说王衍仪表不俗,举止高雅,简直是仙人一样的人物,在他那里没有风度也是感觉有风度的。

就是这样的人,让大家看到了中国门阀士族的另一张嘴脸。八王之乱时,王衍可谓是政坛上的不倒翁,躲过了一次次的屠杀,竟然升到了宰相的高位。这个位置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利用上班时间办个清谈大聚会,搞个寒食散大聚餐等等,可以脑补下如今的聚众吸粉儿,反正正事是不怎么做的。不过王衍先生是个顾家的人,先后把家族里的两个弟弟派到荆州、青州这些物产富饶,远离战乱的地方做刺史,因为他已经预见到不久的将来会是一场大乱。这批最早衣冠南渡的家族就成了后世“王与马,共天下”中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由此看来,给亲友移民这样的事在中国是有传统的。

王衍的下场很可怜。当时的西晋仅有的朝廷中央军与草莽英雄石勒的军队相遇,大败之后王衍等一众高管全体被俘。王衍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后的演说:“本人年轻时就不喜欢参与政事,只想求自身避免祸患,天下的混乱可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看石勒大王您英姿勃发,威武霸气,不如早点称帝,带我们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石勒听了以后很受用,让手下推到石墙把王衍压死了。

杯弓蛇影

《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乐广也是一位清谈大家,他在河南做官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清谈,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杯弓蛇影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怎么样,翻译的不错吧,史书上的记载仅止于此。不过不多说几句又不是我的风格,其实乐广应该看成那个时期普通人的代表,无权无势,做个小官而已。既看不出天下即将大乱,也无法做出避难的举措。最终死于八王之乱的权利斗争中。

看杀卫玠

《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再说说乐广的女婿:卫玠。又是一个帅哥,中国四大美男子:潘安、卫玠、沈约、高长恭(兰陵王)。全部都是两晋南北朝人,可见那个时代的流行风向。卫玠的爷爷名叫卫瓘,是西晋时的名臣,熟悉《三国演义》的小伙伴应该听说过这个人,钟会邓艾伐蜀之战中,蜀汉是被消灭了,可惜钟会邓艾却落得了身死家灭的下场,最后收拾蜀中这个乱摊子的就是卫瓘。多年以后,司马炎决定要把皇位传给他的白痴儿子,深知此事不妥的卫瓘决定要劝谏一下,又不好明说,就在一次宴会上借着酒劲,抚摸着皇帝宝座说道:“多么好的座位啊,可惜了!”司马炎没有当回事,却被当时的太子妃贾南风记在了心里。果然,司马炎驾崩之后司马衷继位,贾南风立即找了个借口将卫瓘杀死,这年卫瓘已经71岁了。至于卫玠,这位帅哥留给后世的可能也只有他的帅了,至于他是被人看死的,我到不敢苟同。当时天下大乱,卫玠早就有举家南迁的想法,只是因为卫玠还有一个哥哥当时身居要职无法抽身,经过多次家庭会议讨论,卫家最后决定卫玠的哥哥继续为国效力,卫玠带着母亲及家人南下,后来几经辗转终于来到建业(南京),说得好听点是迁移,说得难听点就是逃命。不管怎样这一路上的操劳卫玠是要承担的,所以当卫玠到达建业后,更多的是劳累致死,而不是被看杀。


晋惠帝的故事有哪些成语2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六十:木石人心

木人石心


“木人石心”本意是对财货、权势和美色不动心。后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这个成语出自于西晋时期的洛阳。

西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朝代之一。也是完成全国统一后最快解体的政权。从统一到覆灭,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公元280至公元316)。西晋的灭亡,可以说是复制了秦朝大乱之后“朝生夕死”的王朝悲歌。

关于西晋灭亡的原因,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分析,是忽视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内宫专权、诸王乱政等。这些诚然都是导致西晋王朝迅速崩溃的直接原因。但从社会学角度看,道德伦理的缺失是国家覆亡的潜在因素。晋武帝司马炎靠阴谋篡逆获得了政权,却大肆宣扬忠孝道德,这就使得社会道德与行为标准严重分离。使许多正统的士人不屑与之为伍。如“竹林七贤”等,尽管也被迫做官,但总是没把官位当回事,在任上心怀忧虑,官儿做得漫不经心。

另一方面,穷奢极欲的生活,也直接违反了当初的立国之本。司马炎本人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在登上帝位的初期,他的确励精图治,在生活上勤俭奉公,出现了历史上所谓的“太康之治”。但是全国统一之后,司马炎好像是完成一次由俭到奢的蜕变、摘下了一个假面具。他不仅自己怠惰政事,荒淫无度,还纵容臣下攀比炫富。《世说新语》中记载:大臣石崇与他的舅父王恺比富,双方的奢靡程度令人瞠目。司马炎不仅不制止,反而还赠与王恺宝物珊瑚树,在一旁助威。

从古到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特别是奢靡之风最容易上行下效。于是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铺张炫富,整个社会弥散着奢侈之风,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晋书·惠帝纪》评论说:“纲纪大坏,贿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

当然,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有较为清醒的人物。当时的文学家鲁褒著《钱神论》,指斥朝野上下唯钱能通神的咄咄怪事。更有一些“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之人,视富贵、权势和钱财如粪土。当时的名士夏统就是这样一个人。

据《晋书·夏统传》记载,夏统,会稽永兴人,是一个无论从才学到人品都受人敬仰的人物,他从小“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雅善谈论。”。夏统成年后,族人劝他去做官,他勃然作色,说:“你们把我当什么人了!要是在清平盛世,我还可以做一个贤士;现在身处浊世,我想当屈原也当不了,只能做像耦耕、沮溺这样的隐者,难道还让我辱身曲意地留在郡府之间吗?”一番话说得对方惭愧不已。

但夏统最终却来了洛阳。他到洛阳,也纯属不得已。他来洛阳不是为了求官,而是为母亲买药治病。

夏统来洛阳的时候,正是阳春三月。京城的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都纷纷外出踏青,场面很是热闹。洛河上搭起了浮桥,两岸百姓熙熙融融,竞相出游。“士女骈填,车服烛路。”当夏统乘船路过时,在河中的船上,他把为母亲买的药摊在船头晾晒,而且只顾埋头干活儿,对来来往往的达官贵人的车乘连瞧也不瞧一眼。

夏统这样的行为,恰好引起了外出游玩的太尉贾充的注意。这个贾充,在当时可是个大权在握的人物。他不仅是西晋的开国元老之一,而且是曾参与谋划弑杀魏帝曹髦,把司马炎直接推上帝位的功臣。他的女儿贾南风嫁给了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就是后来的晋惠帝。因此,贾充可以说在朝内掌握着对群臣百姓生杀予夺的权力。

在车里的贾充开始只是对夏统的行为感到奇怪。于是他派人去询问夏统的来历。夏统开始不愿回答,但是禁不住贾充的再三追问,他才说出了自己的身份,“会稽夏仲御也”。贾充一时兴起,与夏统攀谈起来。

详谈之下,贾充吃惊不小!这个夏统不仅文采好,通音律,还善操船。贾充顿时十分高兴,他让夏统表演操船。于是夏统就驾驭了一只小船,在洛河上奋舟前行,一时间“风波振骇,云雾杳冥……观者皆悚遽。”

贾充实在喜爱这个南方来的书生,于是问他是否愿意留在京城做官。一提到做官,夏统就不说话了。最后,贾充请夏统吟唱会稽一带的歌曲,夏统站在船头,“以足扣船”,引吭高歌起《慕歌》《小海唱》等南方曲子。一时间,洛河两岸只唱得“大风应至,含水漱天,云雨响集。”一曲终了,满场皆惊。听歌的人们都互相议论:“如果我们今天不来洛河上游玩,怎么见到这样有才能的人啊!”


这个时候的贾充,更想留下这个才子了。于是他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夏统。他拉开架势,要给夏统摆一摆排场。据《晋书·夏统传》记载,贾充“遂命建朱旗,举幡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须臾,鼓吹乱作,胡葭(笳)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从这段记载看,贾充为了炫耀自己的威仪,不惜用上了美人计的下三滥手段,他竟然找了一些歌伎,让这些年轻的女孩子穿着长袍大袖的袿衣(类似于汉服的一种),身上戴着金玉珠翠,打扮得花枝招展,把夏统的船团团围住,且歌且舞,让夏统更觉得低级趣味。

因此,在这样的诱惑面前,夏统还是毫不动心。“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最后,贾充和他的一班人马折腾得精疲力尽,感到很是无趣,就各自散去。贾充感叹地对人说:“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夏统回到会稽后,“竟不知所终。”

晋惠帝的故事有哪些成语3

前文介绍过,贾充官至司空尚书令,位列三公,按律可以开府了。所谓开府就是官当到这一级,允许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厅,有自己的私人幕府。(请移步三国归晋之贾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所谓幕府,即是高官个人的办公厅,是以高官官职名义组建起来的国家行政机构。比如司徒主管民政,他的幕府就是民政部;太尉主管军事,他的幕府就是军委总参;司空主管司法,他的幕府就相当于立法院、检察院。当然不是和现代官职完全对接,大致类比吧。

图片来自百度

当时有个南阳人名叫韩寿的前来投靠。贾充一见,韩寿果然风度翩翩,风采过人;考教才学,更是对答如流。贾充很是欣赏,留在府中做司空掾,也就是办公厅主任。从此,司空府的文牍来往都出于韩寿之手,其文采便得以显扬,颇受称赞。看到有这样一个能干的助手,贾充尤为高兴,府中宾客往来,都让韩寿作陪。推杯换盏之间,大家夸夸其谈。清谈之风在此时最劲,韩寿之流特别容易博得世人青睐。于是,就撩动了府中小姐贾午的春心。

这个时候贾南风已经成为太子妃,贾府只有这一个闺女还待字闺中。贾充没有儿子,自然对这个老疙瘩百般宠爱。

贾小姐隔着帘子只看了一眼,立刻被韩寿的风采所吸引,竟然不能自主,一颗芳心就此寄托在了韩寿的身上。但贾午的两个姐姐一个嫁给了当今皇帝的弟弟做王妃,一个嫁给了当今太子,日后就是当朝国母。而韩寿虽不是素门寒士,但也不是出身于有名望的世家大族,同两个姐夫相比更是天差地远。在那个士族门阀制度最严格的时代,若想成就鸾配,势比登天还难。三小姐可以不管颜面无光,只要偕成神仙眷侣就心满意足。可是贾司空的老脸往哪搁,今后还怎么好意思同京城高士侃侃而谈?眼看着爱人就在身边,却不能说我爱你。这可怎么办?相思成灾,眼看着贾小姐的一缕芳魂荡悠悠就要追随韩郎而去。

图片来自百度

只有小姐身边的贴身丫环懂得姑娘的心事,知道心病还要心药治,不得以冒险一行。她偷偷跑到韩寿的办公室,埋怨他:你可害死我们姑娘了。韩寿被这个冒失丫头给说懵了。及至问明了丫头的身份,不觉又惊又喜又怕。惊的是万想不到,垂青他的竟然是东家的小姐。要知道贾充在当时已经位列三公,是当今皇上身边数一数二的红人。自己做梦也不敢想迎娶太子的小姨子啊。喜的是如果真和三小姐结成眷属,那就是和日后的皇上结为连襟啊,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不对,应该是贾午小姐封夫荫子。嗨,不管是妻以夫贵还是夫以妻荣,反正此一举就可以永远改变自己的出身了;而怕的是万一事情不偕,太子的老丈人,皇帝的亲家、红人,连皇帝都敢杀(弑曹髦)的人,如果知道了自己手下的一个掾吏偷了自己的女儿,一怒之下,杀人灭口,还不跟掉一根头发似的轻松?

这样一想,韩寿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旁边的小丫环不方便久等,催促韩寿,你今晚到底敢不敢去和我们姑娘一会?

韩寿毕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情之所动,没有什么可瞻前顾后的。不管以后将如何结束,只要曾经拥有过。

当夜,韩寿就翻过司空府后面的高墙,由丫环接应着,潜入了小姐的闺房。

自从丫头回来报告,小姐一整天都在惴惴不安中,既怕他不来,又怕他来了自己不知该怎么办。忽然听到脚步声,小姐一下子惊起。“见客入来,和羞走,”又“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而在韩寿看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此处删去五百字。

清晨,三小姐把一束奇香赠送给韩郎。

韩寿沐浴着朝露径直去了办公室。同事们都闻到了一股香味儿,非兰非麝,却又另有一种沁人的雅味儿。众人都奇怪这是什么香味儿,在哪来的?惟有韩寿笑而不语。大家终于知道这股幽香是由韩寿带来的,纷纷询问是什么香?韩寿当然不会告诉他们。

可是这股香味终于传到了贾充的鼻子里。贾充不禁大奇,因为这种香是西域进贡给皇上的,是皇恩浩荡赏给了自己一些,除了给女儿一点外,宝物难得,谁也不得闻。怎么这小子会有?忽然联想到女儿前几日病重,近来忽然痊愈,且精神比从前还要好。难道其中有什么关联?贾充暗中留心,得知了其中的关窍。到底是魏晋名士,崇尚自然至理。于是,哈哈一笑,成就了传颂千年的“偷香”佳话。

韩寿和贾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韩谧。

图片来自百度

282年(太康三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贾充病逝。晋武帝感念老臣把一生贡献给了司马家族,特给予了非常高的规格,谥号武公,追赠太宰,并大加赏赐,划给一顷墓地。

贾充生前位极人臣,死后备极哀荣。作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谓是最成功的范例了。

最主要的,是由于贾充身后无子,便让其外孙,就是贾午和韩寿的儿子——韩谧,承续了鲁国公的爵禄。这在当时是件有悖伦理的决定。因为按照纲常,世袭的爵位传子不传女,没有儿子可以在侄子当中寻找一个继承,也不能传给外姓人。而外孙就属于外姓人,

于是,在贾充治丧期间,博士秦秀请上谥曰“荒公”,因为认为他“悖礼溺情,以乱大伦”。

晋武帝当然不会批准,一切都是按照贾充遗愿安置。所以,韩谧改姓贾谧。

晋武帝去世后,晋惠帝司马衷继位,贾南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由于晋惠帝黯弱,贾南风骄横,贾家俨然已经超越皇家成为当朝第一家庭。贾谧虽然年轻,但是仗着嫡亲姨妈的宠溺,竟然比太子还豪横。

可是呢,贾谧又不是一般的纨绔阔少。这家伙继承了他父亲的所有优点,长得非常漂亮,而且学习很好。《晋书》说他“好学,有才思。”

用《九品中正制》一量,这个样的贾谧当然是上上品无疑。所以无论是硬件、软件,贾谧具备了魏晋名士所要求的所有一切条件,放眼一看大晋的天下,他不豪横谁还能豪横?

《晋书》记载贾谧“负其骄宠,奢侈逾度,室宇崇僭,器服珍丽,歌僮舞女,选极一时。开阁延宾。海内辐凑,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徙,莫不尽礼事之。”

当时官场不甚得意的天下首富石崇、天下第一美男子潘安都投到了贾谧的门下。

潘安和石崇对于贾家人攀附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皇后贾南风经常招母亲进宫商量事情,每当老太太的车驾经过洛阳大街时,潘岳和石崇就会不顾名士的骄傲,拜倒在路旁,一直到车驾过后扬起的灰尘都落地了,才恭恭敬敬的起身继续行路。对于比他们年轻不少的贾谧更是如此。所谓“望尘而拜”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以后就有传说,说以潘安、石崇为首的一批文学之士,为趋炎附势,自觉充斥在贾谧麾下,经常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饮宴作乐,表面以诗赋唱和,其实朋比为奸,跑官要官,扰乱朝纲,被称之为“金谷二十四友”。

这二十四个人,全部有名有姓可查:石崇、潘岳、欧阳建、陆机、陆云、缪徵、杜斌、挚虞、诸葛诠、王粹、杜育、邹捷、左思、崔基、刘瓌、和郁、周恢、牵秀、陈眕、郭彰、许猛、刘讷、刘琨、刘舆。

为什么要列这么详细呢,是因为这个“金谷二十四友”传说有误。真正趋炎附势的有,但是其中左思,崔基,杜斌,挚虞至少这几个人不是。而刘琨、刘舆兄弟是因为和石崇有交情被拉进来的。在这个时候,刘琨兄弟也是混世魔王,不会甘居人下的(刘琨的故事后面会有细表)。

真正把这二十四个人凝聚到一起的原因,是贾谧领了一个差事,被任命为秘书监,掌国史。这个活不仅是国家档案局局长,还要负责皇帝的起居注。贾皇后把这差事交给嫡亲外甥,也是为了安插在皇帝身边,监督着皇帝的一举一动。

晋武帝时曾经研究过,“咱们大晋从哪一年起始呢”?有人主张应该从240年曹芳继位开始算;有人主张应该从嘉平年也就是高平陵政变后开始算。终晋武帝一朝,也没定论。这一次贾谧提议大晋应该从晋武帝受禅的266年泰始元年开始算,这个提议受到了众大臣附议。于是从魏文帝曹丕220受禅到266年曹奂禅位,就成了前朝,按规矩,后朝要为前朝修史,那么这个差使自然是贾谧来主持。所以贾谧就以修史的名义,可以指定当朝著名的饱学之士参与。这个样,陆机、陆云兄弟以及左思都被选进写作班子。

所以,所谓的金谷二十四友并不都是为了趋炎附势参加金谷园宴游的。他们之间也不是三观都合,甚至有几位相互之间还矛盾重重,掐的厉害。

但无论他们目的如何,这些人都是当世泰斗级大家,他们创作丰富,据统计,他们存世的作品数量,占了西晋文学总量的一半,成就也非常高。

到了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他们制造了一个规模浩大的活动,这个活动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石崇记录下来了:“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这就是著名的《金谷诗序》。

他们当时也把参会名士所做的诗编纂成集,可惜的是今已失传了。

潘安当时所作还能找到:“……朝发晋京阳,夕次金谷湄。回溪萦曲阻,峻阪路威夷。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前庭树沙棠,后园植乌椑。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饮至临华沼,迁坐登隆坻。玄醴染朱颜,但愬杯行迟。扬桴抚灵鼓,箫管清且悲。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潘安的诗更详细的记述了这场盛会的过程、场景,甚至背景音乐都描绘清楚了。

这场盛会却堪比兰亭集会,而且规模和场景以及豪奢程度是兰亭集会没法比的,应该更为世人津津乐道。遗憾的是,由于集会主人的名声不好,这场盛会也被后世看淡。

金谷之会——图片来自百度

请移步《三国归晋之贾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