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嘉兴抗战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6 21:17 作者:北京丰台法院 围观:

爱家乡 讲党史|白山黑水护火种不灭,英雄正气铸无恙河山 ——铁血书生苗可秀,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北京丰台法院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嘉兴抗战英雄的故事有哪些1

爱家乡 讲党史

家乡,承载着无数美好记忆,拳拳赤子心,浓浓故乡情。100年来,从石库门的星星之火,到嘉兴南湖的点点波澜,无数共产党人为祖国强大、家乡繁荣、人民幸福献出青春和热血,我党在泥泞中起步以燎原之势带领全国人民从不断胜利走向胜利。

为进一步将党史学习融入新录用干警教育培训活动,推动新录用干警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丰台法院开设“爱家乡·讲党史”专栏,通过2021年新录用干警结合各自家乡情况,分享家乡红色党史故事,走进每一个红色地标,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前进力量,担当时代初心与使命,为新的历史成就贡献力量。

张思薇

2021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现工作于丰台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担任法官助理

我叫张思薇,我来自辽宁。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东北人民站到了斗争的最前线。在东北地区的抗战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事迹。今天,我要和大家介绍一位东北抗日英雄,他的名字叫苗可秀。

苗可秀,1906年生于辽宁本溪,在抗战期间领导东北民众自卫军和中国少年铁血军与日寇进行顽强斗争,后因汉奸出卖,被捕牺牲。

“在此国家存亡关头,喧嚣月余不闻有对外办法、实力准备,徒依赖于国联决议。”“自不努力,空望人助,为自覆亡之道。”

——“南下请愿团”宣言书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强占沈阳,由于东北大学遭到日军大肆搜捕和破坏后解散,原就读于东北大学的苗可秀借读于北平。1931年9月苗可秀等人组织东北学生军,由“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直接领导。同年11月5日,苗可秀作为请愿团的负责人之一参加“东北民众赴京请愿团”。书中指责南京政府并提出“克日收复东北,准备对日宣战,缉拿汉奸,惩治失地负责官吏”等八项要求。正是在这次赴南京请愿的过程中,苗可秀看清了收复失地不能依靠南京政府而只能依靠民众自己。1932年苗可秀受救国会委托,加入辽东三角地带邓铁梅所部义勇军,被委任为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苗可秀提议成立军官学校,这所军官学校的不少人后来成为东北民众自卫军和少年铁血军的领导骨干。

“用黑铁赤血精神,采全民之革命手段,收复东北。”

——中国少年铁血军宗旨

在20世纪30年代,在东北安奉路(今沈丹线)以西,南满路(今长大线)沈阳至大连段以东,两条铁路中间形成一个长三角形状的地区,人们通常习惯称之为“三角地带”,“九一八”事变后,三角地带曾活跃着众多的抗日武装,其中坚持时间最长的、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国铁血少年军。1934年春,东北民众自卫军因日军的大肆讨伐,化整为零进行分散游击。几年抗日斗争的经验令苗可秀对于东北地区义勇军的瓦解进行反思,为使抗日组织更加坚实有力,长期坚持斗争,苗可秀邀请赵同、赵伟等人组建了中国少年铁血军,以苗可秀为总司令,少年铁血军吸收了民众自卫军中的中小学生等,组建了一支战斗力极强,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队伍。队伍自1934年组建以来迅速壮大,1934年至1935年期间与日军开展数次战斗,在1934年9月邓铁梅总司令牺牲后,支撑起“三角抗区”的艰难局面,围捕出卖邓司令的叛徒汉奸、歼灭日军并缴获日军武器。

“……我们要做新中国的主人,要做重整山河的圣手。做事不可因为一次的失败,便灰心;不可因为一次的危险,便退缩。须知牺牲是兑换希望的一种东西,我们既然有希望,便不能不有牺牲。”

——苗可秀致友人信

随着铁血军成为了东北抗日战斗中的重要力量,1935年5月起,日伪军对于三角地区义勇军进行大规模“围剿”,铁血军的行动日益困难。6月13日晚,苗可秀部向岫岩方向移动至羊角沟时,被汉奸告密,遂与日伪军展开战斗。撤退途中,苗可秀臀部被炮弹炸伤,在寻医治疗中被敌人大规模搜捕发现,不幸被捕。

被捕后苗可秀被敌人押解到凤城县。敌人企图诱降,但被苗可秀坚定拒绝。苗可秀的英雄气节感动了日本翻译官前山,就义前夕千山先后代他传递了两封书信:一封写给民众抗日救国会王卓然等负责人,另一封给同窗好友。他在写给同窗好友的信中写道“伏床自思,尚堪自慰,慰者死得其所。”还嘱托好友在他死之后,“凡国有可庆之事,弟当为文告我;国有可痛可耻之事,弟亦当为文告我……”

1935年7月25日上午,民族英雄苗可秀为抗日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年仅29岁。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觉醒年代》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愿意当这个急先锋,九死而不悔,虽千万人而吾往矣”,《觉醒年代》的这一辈人在伤痕累累的中国大地上用鲜血呼唤觉醒,用血肉铸就长城;泱泱大国每一寸土地上的人民从未有一刻放弃对国土的守护,他们奔走,他们战斗。正如苗可秀,在他用一生为之奋斗的抗战事业中,虽然经历过失败,遭遇过无数危险,但是从未放弃过建立新中国的希望,这个希望根植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与担当。

爱家乡 讲党史

“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誓以己身之血肉,守百姓以长安。前人寄者,后人往之。从抗日斗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每一代中国人在先辈的肩膀上带着他们的夙愿继续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回顾百年党史,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我们在先辈英烈的事迹中感悟精神,汲取力量。我辈当以赤子之心,怀爱国之情;当以人民为本,夙报效祖国之愿。身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敢于有梦,勇于担当;身为司法工作人员,要以司法为民为初心使命,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终身学习奋斗之目标和志向。千百万国人若都能以爱国之心,履岗位之责,国家建设可成欣欣向荣之态,中国将继续以自信之姿,破竹之势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步迈进。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我辈来守!

供稿 | 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张思薇

编辑 | 岳娟

嘉兴抗战英雄的故事有哪些2

【编者按】

嘉兴南湖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众多南湖儿女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们将通过南湖区两位英雄人物的故事,致敬最可爱的人!

马斯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

“如果人人都不参战,我们的祖国只会永远挨打。”92岁的马斯顺提起当年自己的参军“初心”,仍然铿锵坚定。

1928年出生的他,是南湖区南湖街道人,1948年6月入伍。1950年,马斯顺跟随第二批赴朝作战的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

“我历经几十场战斗,一直冲锋在前。”老人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烽火岁月的点滴。

有一次,为了抢占一处高地,畅通运输路线,司令员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美军的飞机、大炮还有密集的机关枪扫射,成为我们前进途中最大的障碍,部队艰难挺进,越来越多的人倒在途中。”就在那个时候,敌军的一颗子弹打中了马斯顺的枪栓,弹夹瞬间炸开了。

“我的脸上全是血,眼睛受了伤,后来就再也看不清东西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马斯顺因战致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都付出了血的代价。没有其他办法,我们必须要扛住。否则,敌人一旦越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乃至全国,就危险了。”沉浸在回忆里的老人,一字一句地说出自己的心声。

朱亚:

“当年,我要参加战争,保卫家园”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但我们直到1955年才回到祖国。”92岁的朱亚回忆起那段在朝鲜时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仍然记忆犹新。

朱亚是南湖区新嘉街道人,1928年出生,1944年正式入伍,服役于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从军17年,从抗日战争一直到抗美援朝战争。”

戎马半生的朱亚参加过上甘岭战役,那场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当时,朱亚负责守卫山下的粮弹仓库,一次上山途中,遭遇敌方4架U2侦察机。“我和随行的战友立即用机关枪扫射反击,没想到真让我们打落了一架,生擒了飞行员。”他记得很清楚,“战打完了,就想睡觉,作战4天5夜,实在太困了。”

后来,当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朱亚所在的部队没有选择立即回国。“美军扔的炸弹,实在太多了,朝鲜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被轰炸过。所以我们留了下来,帮助当地老百姓重建家园。”

在战场出生入死17年的朱亚,对战争的残酷有着最深切的感受。“炸弹飞过来,一个副营长当场被炸飞了,就在我的眼前。战场上这样的事太多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会感到很难过、很心痛。”

当年英勇杀敌的少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但他仍记得年少时扛起枪的热血初衷:“战争是侵略,侵略者破坏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所以我要参加战争,保卫家园。”

来源 | 区委宣传部

编辑 | 倪力 周明 朱静燕 王月磊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嘉兴抗战英雄的故事有哪些3

庞艺影老师在城南片的考察活动中,2006年10月12 日的日记里写道:

今天,天气晴朗,我们前往新城街道。去之前,庞艺影与顾明荣先到城南7号桥严家浜,一个做石头生意的老板家里去看一块石碑。

这块石碑原来是放在嘉兴梅湾街旁西南湖朝东的分水墩上(名为:明道法师之塔),梅湾街区拆建时流失,现发现时已断裂,石碑上的文字很清晰,由叶恭绰书写,碑长约为160多厘米,宽60厘米,厚20厘米。目前,嘉兴文保所想把这块石碑征集过来。

明道法师是嘉兴南门人,俗名戚则周(也名戚思周),原籍嘉善县西塘镇,入赘于南门东米棚下戚家而改姓戚,并易名戚则周,是嘉兴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戚家开设戚五丰米行,是南门富商。戚则周青年时期和褚辅成同期考入日本东京警监学校。留日期间参加孙中山先生发起组织的同盟会和光复会,进行反清的革命斗争。毕业回国后在嘉兴鉏家桥警察所任警官,后来升为警察局局长。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各省响应。

10月下旬(农历9月初)褚辅成由上海返回杭州时,经嘉兴下车秘密抵达家中,即时召集在嘉兴的革命党人戚则周、田毓甫、钱大忠、庄幼山等举行会议,布置任务:“密切注意时局,随时准备策应沪杭起义”。

戚则周等革命党人就按褚辅成的布置与其他革命党人钱大忠、计宗型等九人,于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三日)夜,秘密集中于南湖小学堂,在大礼堂后的一间教室里举行会议,策划嘉兴起义。

11月7日,方於笥、计宗型按计划率领学生军和起义军攻打嘉兴府衙门,知府杨兆麟已先期出逃,清军水师十个营反正,嘉兴宣告光复,建立浙江省嘉兴军政分府。

辛亥革命成功,嘉兴军政分府成立,同盟会、光复会的革命志士中许多知名者都不居功也不求名,而积极支持军政分府开展各项工作,戚则周也没有在军政分府内担任任何职务。直至民国元年(1912)11月,由于戚则周“对革命贡献颇多”,才被任命为桐乡县知事(县长),任职二年。

1917年,戚则周在普陀遇大德太虚法师,并拜为师,就在普陀佛顶山慧济寺剃发具戒,法名明道。后来又至上海参与成立中华佛教总会,任常务理事。

1918年,他又与太虚法师及章太炎、张謇等居士发起创立佛教团体觉社和居士林。1938年示寂于苏州灵岩山报国寺,时年五十五岁,火化后分部分骨灰葬于故乡嘉兴。

抗战胜利后,其子戚再玉回嘉兴后建塔于分水墩上。塔高约三米,宽约八十厘米,正中隶书“明道法师之塔”石碑,系戚则周故友叶恭绰撰碑文并书塔名。1971年疏浚长水塘时,拆除此塔。其旧址在今南湖大桥北首桥下。(“明道法师之塔”石碑,现已由嘉兴市文物保护所征集收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