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中国精神的英雄故事有哪些

2022-11-06 08:08 作者:光明网 围观:

《特级英雄黄继光》:用生命捍卫祖国尊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精神的英雄故事有哪些1

作者:盛咏

近年来,不少主旋律电影以精良的制作水平和鲜明的价值导向,赢得了观众口碑和市场表现双丰收,为主流文化传播和主流价值引领起到了良好示范效应。今年国庆期间上线播出的网络电影《特级英雄黄继光》,以精致光影再现红色经典,以真挚情感致敬英雄先烈,正是对这一题材、类型的延续和接力。

毫无疑问,对于创作者来说,战争片有着很高的行业门槛。一方面,这一题材、类型的影片往往需要兼顾多个叙事角度,如敌我双方、大小人物等,在多数情况下叙事结构庞大、线索纷繁。另一方面,相关战争场面的拍摄在技术上有着相当难度。因此,无论是叙事还是影像,战争影片的创作,即便是对于电影产业发达的国家而言,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同时,作为讲述历史故事的影片,与史学教科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史诗兼具的艺术品格,需要寓情于史,才能打动观众。

限于网络电影的投资体量,《特级英雄黄继光》无法像院线大片那样,通过多条故事线全面展现宏观战争场面,但影片巧妙地聚焦在黄继光参军前后的故事上,以他在上甘岭战役中的具体任务为叙事中心,用日常真实的对话场景和小体量的战争场面,在由宏观到微观的起承转合中,真切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当影片镜头来到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的敌军发起反击,虽然多次与敌军对战,却依旧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离天亮只有不到一小时了,时间就是生命,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看着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毅然提出:“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这一场景,精准交代了黄继光完成英雄壮举的大背景,构成了影片史诗合一的叙事基础。

拍摄战争片的最大难度,是要尽可能还原真实的战争场景,使观众产生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这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和高概念的影视技术加持。《特级英雄黄继光》把精力用在了局部战场这个“刀刃”上,黄继光牺牲前的一系列战争场景,采用升格慢速镜头,以远景和特写镜头两极之间的无缝衔接,以及后期制作的整体统合,实现了对“舍身堵枪眼”前激战场面的充分渲染,使得叙事极为紧凑,形成了层层递进、密不透风的戏剧效果,也使战争场面的表现更加“硬核”,把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聚焦在核心事件、关键场景,为重现红色经典作了充分的画面语言铺垫。

故事的高潮部分,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与两名战友冒着枪林弹雨向敌军的火力点冲去。在距离目标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友牺牲,另一名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忍着伤痛一步不停地前进。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对方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又受到了阻拦。这时,黄继光负重伤再次倒下,眼看天就要亮了,身边已无多余弹药,千钧一发之际,黄继光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那间,敌军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这永远刻印在中华民族烈士丰碑上的经典一幕,在影片画面语言的精心调度下鲜活重现,升华为可知可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由于战争片场景、主题的特殊性,在该类影片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对任何创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特级英雄黄继光》虽然以黄继光作为主要线索人物,但是在全片的人物塑造上却做到了对志愿军队伍的“群像式”讴歌。六连的每个英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象,并不是某些外国战争片中为了配合“主角光环”如零部件一样的配角,而是被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生动具体的“人”。在战斗不同阶段的叙事展开过程中,影片以单元式的结构,分别塑造了战士肖登良、李旭、赵克春等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战士形象。他们虽然经历各异、个性鲜明,但都能在决断时刻毫不犹豫、不怕牺牲,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特级英雄黄继光》在国庆假期上线播出后,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高度认可,也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相信在观众的激励下,会有更多制作机构、播出平台精心投入,用视听精品把更多打动人心、催人奋进的英雄故事讲给今天的人听。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9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精神的英雄故事有哪些2

11月1日,《龙华英烈画传——我和他的故事》系列短视频在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发布。

《龙华英烈画传——我和他的故事》系列短视频选取首批“龙华英烈画传系列丛书”中罗亦农、杨殷、彭湃、陈延年、赵世炎、陈乔年、林育南、杨匏安、张佐臣、许白昊、杨培生等十一位英烈为主人公,通过对丛书作者、相关专家学者的访谈,分享英烈事迹给他们带来的震撼与触动,深入挖掘英烈精神的当下意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活动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 图

新华社上海分社副社长张小军表示,这套短片的创作不仅是为了缅怀烈士,更是为了歌颂英雄。希望青年一代从这十一位龙华英烈身上汲取信仰的力量,以英雄精神回应时代召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主任邹强指出,《龙华英烈画传——我和他的故事》将为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习党史提供生动鲜活的视听教材。未来,龙华烈士陵园将持续推出红色精品,充分展现龙华英烈“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的精神,讴歌他们为理想而献身的高贵品格。

龙华英烈画传系列丛书

活动现场,与会人员观看《龙华英烈画传——我和他的故事》系列短视频的首发作,跟随电视剧《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重温陈延年、陈乔年的故事,《陈延年画传》作者曹典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解读英烈们的人生取舍与生死抉择。

该短视频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新华社上海分社指导,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心联合制作,即日起在新华社客户端,“龙华英烈”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同步上线。

中国精神的英雄故事有哪些3

渤海之滨,黄河之洲的滨州市,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地域,“老渤海”红色文化在这里孕育。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普及“老渤海”历史知识,讲述英烈故事,弘扬英烈精神。

陈宝凤(大安子)是抗战时期我高苑丁家村人。1941年,年仅17岁的陈宝凤参加了民兵组织。不久,组建飞行爆炸组,他担任了组长。1943 年,陈宝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宝凤在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领导下,带领飞行爆炸组,大摆“地雷阵”,大打“麻雀战”,仅在两个多月就埋地雷九十多个,爆炸成功六十多个,炸死鬼子多人,敌马两匹,杀伤伪军六十一名,他被称为“爆炸大王”。陈宝凤和他带领的飞行爆炸组配合我主力部队和县区武装,有力地反击了日伪的“扫荡”、“蚕食”,为保卫高苑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4年,陈宝凤在一次埋雷中不幸光荣牺牲。陈宝凤虽然离开了抗日队伍,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却在抗日根据地内广为流传。他的斗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千千万万的抗日军民。1945年2月,渤海军区召开人民武装代表大会,追封陈宝凤为“民兵英雄”。并决定在全区普遍建立“大安子爆炸组”广泛开展大安子爆炸运动。民兵英雄陈宝凤成了抗日军民崇敬的英雄。

下面记述的是大安子爆炸事迹的几个片断。

一、智炸汽车

1943年农历10月25日,高苑城据点里的日本鬼子到魏家堡修炮楼、安据点。狂妄地扬言要在“三天内扫平高苑三区”。高苑三区是高苑抗日根据地的坚强中心,而魏家堡就位于三区的中部。鬼子在魏家堡修炮楼,分明是向我高苑根据地腹部插刀子。在区委和区中队的指示、帮助下,陈宝凤决心和爆炸组的同志们,发挥“地雷阵”的威力,阻挠、破坏日寇在魏家堡建炮楼,保卫抗日根据地。

有一时期,日寇每天要用汽车向正在修建的炮楼运送物料。依据这一战

情,一天夜里,陈宝凤带领陈家吉、陈孝敬、陈家兴等十几个战友,怀抱地雷,肩扛铁锨,悄悄地来到村南日寇汽车往返必经的公路上。大家先挖好坑,陈宝凤再看,连个民兵的影子也不见了。正当他们愣怔的时候,突然,陈宝凤出现在日伪军不足百米的胡同口上。有个伪军认出了他,慌慌张张地向鬼子报告说:“太君,你看,大安子、土八路”。鬼子一听,恼怒之情顿生,歇斯底里地狂叫:“抓住他,快!”于是,日伪军蜂拥而上,朝陈宝凤就追。陈宝凤在胡同里左拐右拐忽隐忽现,瞅准时机就是一枪。前面的伪军倒下了,后面的连忙四散趴下,不料又趴在地雷上,“轰”、“轰轰”又有几个敌人被炸死、炸伤。

这时,迂回到敌人背后的民兵,听到地雷爆炸声,便从敌人背后下了手。敌人腹背受敌,企图抢占有利地形,拼命向村头一个半敞开的大门里跑;一推门,又踏着了地雷,“轰”,几个敌人被炸得横躺在地上。几个伪军吓得晕头转向,乱窜一气,一钻进碾棚“轰”的一声,变成了碎骨烂肉迸向四周。其余的日伪军也被陈宝凤和爆炸组的民兵炸得、打得焦头烂额,溃不成军,抱头鼠窜。

二、声东击西

日伪接连尝到被炸的苦头后,特地央求上级派来了专门起雷的鬼子“专家”宝贝爱。起初,陈宝凤没提防,被起去了三四个。不久,陈宝凤钻研制成了“铗子雷”,“专家”宝贝爱对铗子雷不“专”,到底被炸死了。

此后,日伪再也不敢起雷了,一提到去三区“扫荡”就胆颤心惊。最后,他们绞尽脑汁想出了特殊的“行军术”;前面用牲口拉着耢“蹚道”,中间是伪军“开路”,最后才是鬼子部队。陈宝凤仍用老办法摆雷,不仅几次都没炸着敌人,地雷也被破坏了。经过党组织和区中队的指导,陈宝凤组织爆炸组的战友们总结了经验教训,按照毛主席的游击战术,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打法。

一天傍晚,陈宝凤 、陈孝敬带领爆炸组扛着枪,提着铁桶,来到距魏家堡炮楼不远的抗日沟里隐蔽起来。天一黑,他俩就朝炮楼那边零零散散地打了几枪,炮楼里的敌人立即用机枪朝这边激烈地还击。他俩又迅速转到炮楼的前面、左面、右面,点着鞭炮放到铁桶里,铁桶里发出了“劈哩啪啦”、似机枪般的响声。炮楼里的敌人以为我部队围攻据点,机枪、小炮不住点地往外打了一宿。

就在敌人胡乱打枪放炮的时侯,陈宝凤又带领几个民兵,背着那个“万宝囊”,带着地雷,一溜小跑来到十里堡村西头汉奸的办公处,把个头号大雷埋在鬼子、汉奸抢着坐的大床跟前。

十里堡是高苑城到魏家堡的必经之路。伪办公处是过路的鬼子、汉奸常歇脚的地方。魏家堡据点里的敌人打枪放炮一宿,子弹、炮弹差不多打光了。第二天一大早,一个班的伪军扛着子弹箱由高苑城向魏家堡送。他们路过十里堡,先进伪办公处休息。有个汉奸头目一走到大床跟前轰……“劈啪……”,地雷爆炸,子弹箱也跟着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如晴天霹雳,屋顶腾空而起,只剩下了血肉溅红了的四壁,一个班的伪军除一个因小便侥幸漏网外,全都被炸死。

三、以炸还“炸”

陈宝凤还经常带领飞行爆炸组掐日寇的电话线,破坏日寇的通信联络。这年夏天的一个夜间,他带领民兵掐日寇的电线,掐到一棵大柳树附近就不掐了,他对战友们说,“明天鬼子重新架线,架到这里正是热时候,准找地乘凉,咱把地雷埋在柳树底下,炸他们。”于是,他们把几个地雷埋在了柳树底下。

果然不出陈宝凤所料,第二天日寇又来竖杆、架线。时值三伏酷暑季节。架到大柳树附近时正是晌午时分,十几个架线的鬼子兵个个热得汗流浃背,张口直喘。他们见大柳树下有荫凉,扔下工具争先恐后地往树下跑。“轰、轰、轰”几声巨响,震天动地,浓烟四起,十几个鬼子兵全部被撕裂成块块碎骨,条条烂肉。

大柳树晃动着巨大的树冠,细细的枝条随之拂动,仿佛在轻歌曼舞,欢庆胜利。陈宝凤和他的战友们,听到地雷爆炸声,个个更是放声欢笑,欢呼雀跃,庆贺地雷战的又一胜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