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动物大世界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5 12:49 作者:新京报 围观:

为何中西方民间故事里的青蛙总是奔波在求婚的路上?,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京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动物大世界的故事有哪些1

从1939年的凯迪克金奖绘本开始,新京报小童书已经推出了14期评论。第15期我们将翻开1956年的金奖绘本《青蛙娶亲记》(Frog Went A-Courtin')。该书的中文版已由童书品牌童立方引进。

《青蛙娶亲记》英文封面。

这本书由音乐家、教育家、绘本作家约翰·兰斯塔夫(John Langstaff)改编自苏格兰民谣《青蛙娶亲记》( Frog Went A-Courting)。与我们所熟悉的青蛙王子的故事不同,它讲的是青蛙向老鼠姑娘求婚的故事。这首苏格兰童谣如今有多个版本,并在影视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如动画片《猫和老鼠》1955年发行的《佩克斯·佩斯特》(Pecos Pest)这一集里就使用了这首曲子。

绘者费奥多·罗詹科夫斯基(Feodor Stepanovich)生于俄国,1941年后移居美国。他的插画作品大多与动物有关,在这本《青蛙娶亲记》中,他惟妙惟肖地画了青蛙、老鼠、猫等动物。

本期评论中,王帅乃从多个版本的青蛙娶亲的故事出发,探讨了中国民间青蛙娶妻故事与“青蛙王子”系列脚本的不同,以及女性在这类故事中应该体现的自主性。

《青蛙娶亲记》插图。青蛙左佩枪右挂剑,穿着黑亮的高筒靴、骑着高头大马。

民间故事里的青蛙怎么总在寻找伴侣?

准备本期的写作主题时,跃入我脑中的第一个想法颇有些逗趣:怎么民间故事里的青蛙好像总在寻找伴侣的路上呢?

我诧异于自己形成的这种印象,尝试着把它表述得更严谨一些——民间文学里,似乎没有哪一种动物比青蛙更热衷于在保留动物身形的情况下大胆主动地来到“人间”求偶了。生成这一记忆主要是因为,它们不但会出现在乍一看起来情节不甚相关的故事里,比如《青蛙王子》和中国的“青蛙丈夫”型故事,而且这些故事传播范围都颇广,异文也颇多;人类又是颇为自恋的物种,当青蛙屡屡将人类少女选为求偶对象时,我们也就更容易记住它的求婚故事。

青蛙王子的童话人们耳熟能详,而青蛙丈夫型文本,我想只需稍作些介绍,不少读者大抵就能回想起类似的故事。

小活字出品的绘本《青蛙绿马》插图。(唐亚明/编著,后藤仁/绘)

它们的开头往往是一对老夫妇求子不得,便许愿只要老天顾念,即使得一个青蛙儿子也心满意足。他们得偿所愿,青蛙也像人类儿子一样孝敬父母、承担家事。青蛙长到了适婚年纪,一日离家向国王求娶公主。国王设下难题,而青蛙以哭、笑、跳的方式展现了撼山动海的超能力娶得最小的公主。婚后夫妻虽和谐,但白日里青蛙始终以蛙的形态示人,最后妻子将蛙皮丢入火中,青蛙丈夫或者死去或者从此保留人形或者出走。

这类故事流布中国几十个民族生活区,有至少上百种异文,也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1937年时,德国研究者艾伯华就将这类青蛙求婚故事以“蛤蟆儿子”为名收入《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一书中,并对相关分型作了详细梳理。后来丁乃通、刘守华等重要的民间文学学者也在各自的民间文学分型著作中将其纳入。

虽然我的研究方向并非民俗文学,但仍可判断这是中国学者对世界民间故事体系补充完善所做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国际通用的民间故事分类方法“阿尔奈-汤普森分类法”中,这些青蛙娶亲故事都属于条目440“蛙王或铁亨利”名下。然而,我们从条目的定名和斯蒂·汤普森的《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一书对此的阐释中都能看出,这一类型学体系建构时的欧洲中心特征。

汤普森当时所掌握的材料有限,于是认为这类青蛙求婚故事起源于德国,并写下这样的文字:“……但不论其文学背景如何,它似乎颇为德国的故事讲述者们所熟悉并向东远抵俄国,几乎全欧洲的国家都对它偶有报道,虽然从未见其他大洲有过报道”,现在我们知道并非如此。

并且,中国的青蛙丈夫故事比青蛙王子系列的复合性更强,它们往往长度可观、结构灵活,包纳了更多不同类型的故事情节,比如有的脚本中青蛙为求得新娘必须出发去寻好运,开始了“范丹问佛”的旅程;有的脚本里青蛙则干起了田螺姑娘的活儿,老婆婆偷窥发现他扔下蛙皮后“一个壮壮实实的小伙子站起来了,接着就开始烧火、做饭”——于此也颇可见本民族文化对烟火实在生活的情有独钟。

2011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绘本《青蛙骑手》改编自西藏民间故事。讲述的是青蛙想要娶头人家的女儿为妻,他用大笑、大哭和跳跃来显示自己具有神奇的力量,最后娶到了头人家的三姑娘。

青蛙娶亲童话的兼容性也体现在对不同地域风俗习惯的包纳上。我最初读到的几则故事里,青蛙儿子成婚后还去参加了赛马大会,他脱下蛙皮化身英姿飒爽、绿袍白马的青年,三度成为场上的最佳骑手,这个令人惊艳的情节显然来自于其采编地藏区的传统民俗。

山西版本的青蛙儿子会把皮一脱就开始吧嗒吧嗒地抽水烟,湖北的青蛙儿子为娶对岸的员外女儿要泅渡长江,而四川九寨沟人民则把青蛙儿子的求婚故事与当地雪山和泉水的起源联系在一起。高坡黄土,山寨草海,月涌江流,不同变体的青蛙娶亲故事映照出中国各民族和区域不同风貌的水色山光和烟火人情。

相较之下,欧洲大陆“青蛙王子”故事的结构和情节就单纯、稳定许多。

迪士尼动画片《公主与青蛙》(2009)画面。

中西方的青蛙求婚有不同寓意

说起人们为什么乐意选择青蛙作为人兽婚配故事的主角,总脱不开原始思维的关系。蛙类具有旺盛的繁殖能力,又有着与婴儿相似的啼鸣声及下肢弯曲的形态,这就让渴盼人丁的先民十分自然地产生了蛙崇拜,选择它们作为祈祷种族繁衍的图腾。

再者,蛙类活动于春种秋收的时段内,而其在大雨前后的频繁出现又让人们把它当作预知风雨的神奇动物,加之它们还能在农田中捕食害虫,有利生产,故而原始先民们便将蛙类作为预知气候的神奇动物和祈求风调雨顺、作物丰收的精神寄托。如此,有着悠久农耕历史的中国衍生出了十分丰富的青蛙求婚异文故事恰在情理之中。

农耕文化的深刻影响也部分地解释了中国故事与“青蛙王子”系列脚本中的一处显著不同。后者并不强调青蛙具有超能力,其主旨在于教导“守信”;中国的青蛙娶亲文本则不然,故事以结婚为分水岭裂为前后两个主旋律完全不同的阶段,前一阶段反而是其重心所在,也就是说,中国故事更强调求婚者青蛙与人类国王的强弱对比。

这种强弱对比一方面指向儿童与成人二元体对立,将儿童身上的天真元素“萃取”转化为保留了更多原始性的动物,将成人的经验权威亦加以“提纯”,直至夸张为俗世间至高权力的掌控者;一方面又指向阶层/阶级内涵,青蛙本身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又被农民夫妇所养,其社会身份所属一目了然。民间童话以直观的体型之小喻底层个体力量的单薄,那么当故事声称青蛙的哭、笑和跳皆能令地动山摇时,其间的价值立场是不言自明的。

小活字出品的绘本《青蛙绿马》插图。(唐亚明/编著,后藤仁/绘)

因此可以说,虽然中西方的青蛙求婚文本同样包含契约维护、婚恋相处之道等主题,但欧洲的青蛙求婚故事专注于更抽象的道德规训和心理层面的象喻,而中国的青蛙娶亲童话则更与社会生活现实靠近,阶层是其关注的重点,且非常明显地反映了底层农民的心声。故而前者从头至尾便依托于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并将青蛙同样设为王室出身,保持了男女主人公在社会阶层身份上的齐平,避免过多的差异元素令故事旁生枝节释义不明,为的是以单纯结构承载简单而普适的道理;但后者必须反复对读者强调青蛙的身形之小和力量之大,务求与国王形成鲜明对比,以其意在“小民”对贵族阶层的挑衅。

这里不得不提的一笔是上篇专栏中我们已经谈及的老童话所包含的问题(延伸阅读:智慧、友爱、勇敢、善良……哪一个才是童话故事的价值基底?)。虽然“青蛙丈夫”们不变人身就登堂入室求娶公主,比隐在深山等着未来岳父出现并向它们求助的蛇郎或“野兽”(《美女与野兽》)自信、坦率得多,也更有孩子般的无邪和游戏狂欢者的讨喜属性,但作为女性读者,我必须承认在阅读时仍然本能地对这一类民间脚本中包含的“强制婚”元素怀着恐惧——国王是慑于青蛙的通天彻地之能不得已答应对方的要求,在许多故事版本里,小公主最初也是出于救父救国之故嫁于青蛙,当代读者应能很容易就读出其中令人不适的非正义的一面。而女方父母索要高额聘礼,又有着买卖婚的影子,不论是何种情况,小公主都难逃被父亲和未来夫婿物化交易之嫌。

欧洲青蛙王子的故事亦然,公主背信弃义固然理当被责,但青蛙所提要求的合理性也少人探讨。这样一则涉及女性私密、身体权益和婚姻自主(在格林兄弟的版本里,不知为何青蛙刚落地变成王子,故事就糊里糊涂地快进到了婚姻,文本写道:“按照国王的意志,他现在是公主亲爱的伙伴和丈夫了”,公主的意志似乎不值一提,又或者公主根本没有独立的意志。从那以后,这个脚本里就没有以公主为主语的句子了)的不平等协议真能构成一份有效的、值得现代文明继续去捍卫的契约合同吗?还是那句话,文本具有多面性,我们和孩子都常常要记得询问的一个问题是:故事在不同向度上所召唤的平等是谁的平等,所赞美的正义又是谁的正义。

《青蛙娶亲记》插图。以树洞为居所、正在纺纱的老鼠姑娘。

从这个角度返回兰斯塔夫改写的这本《青蛙娶亲记》民谣绘本,能发现晚近的作者确实自觉不自觉地将被求婚的女性形象改编得更加具有自主性,有意增强了婚姻中的浪漫爱成分,保证了两性的平等(青蛙没有去找岳父,而是直接对老鼠小姐求婚;老鼠小姐则对叔叔肯定过青蛙是一个“可爱帅小伙”,插画中她甚至直接坐到了青蛙腿上,只不过原民谣中的性暗示被画者剔除而保留了女性主动的情欲需求。另外,应对女方家长审查的是鼠小姐自己,从她胸有成竹地应答婚礼事宜来看,这位准新娘对此显然话语权在握),基本剪除了传统民间故事里买卖婚和强制婚的元素,诸如此类处理都是进入现代社会后“开化”的印迹。

民间故事如何旧瓶装新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绘本中几个小细节透露出的信息十分有趣,即被视为富有吸引力的配偶的青蛙作如此打扮:左佩枪右挂剑,穿着黑亮的高筒靴、骑着高头大马,画面中他住在乡间的一所豪宅里——这是一个乡绅贵族形象,而他看上了以树洞为居所、正在纺纱的老鼠姑娘。这样的设计展示了欧洲大陆童话的某些旧文化基因。

格林童话研究者玛丽亚·塔塔尔曾感慨,所有的民间童话好像都绕不开针织纺织这件事,它总会以某种形式出现在一个童话文本内。白雪公主要给小矮人缝补衣物;灰姑娘和千种皮公主光有美貌还不够,必须还有华丽的舞裙去获得进入舞会的通行证,并迅速吸引众人包括男主人公的眼球;《六只天鹅》里小妹妹也要给哥哥们每人做一件翠菊衬衫,好让中了魔法的他们恢复人形;《十二个猎手》里女孩们因为多看了纺车一眼而被认出是女扮男装。就连佩罗童话集初版卷首插图上的“鹅妈妈”都是纺纱老妪的形象。

尽管如此,对我而言,《青蛙娶亲记》里男女主人公的身份设定与情节画面唤起的最直接记忆还是童话《纺锤、梭子和缝针》。这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篇爱情主题民间童话,倒不是由于其中相对进步甚至有些乌托邦感的政治道德,而是因为它不但有着民间文学的许多叙述要素,还表现出不少“作家童话”特征。

苏格兰诗人、童话故事收藏家安德鲁·朗(Andrew Lang)《绿色童话书》中《纺锤、梭子和缝针》插图。

譬如,对男女主坠入爱河后的行为反应有着既细腻传神又幽默克制的描写,人物不像是脸谱角色,而有了某种“私人”的、独一无二的气质,可以说兼得民间童话与作家童话二者之美,质朴又不无雅致,以至于我时常会忘记它究竟出于格林童话或安徒生的笔下(直到写这篇专栏时,我发现它确实来自格林兄弟对文学作品的摘录重述而非地道的民间故事收集,也算对之前的判断有所印证)。

故事讲的是,某国的王子声称要自己出门去寻找一位最贫穷同时又最富有的姑娘做妻子,接着读者被告知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是某个边远乡村里最贫穷而女红技术最好的姑娘,她的纺锤、梭子和缝针与主人可谓心神合一,将一度离开的王子重新引回女孩的家中。故事的结尾二人终成眷属,那三样女红用具则被收入国库奉为珍宝。

民间故事被大量采集并作为儿童读物进入市场的热潮与欧洲贵族阶层衰落、资产阶级蓬勃壮大的时间是相契的。儿童文学研究者们发现,那时的许多著名童话集对此过程及其中贵族的矛盾心理有所反映,如格林的《灰姑娘》《可怜的磨坊土地和小花猫》《古怪的姓》《金山王》等故事都透露了如下社会事实:日渐衰弱的贵族阶层放开口子,通过联姻的方式,接纳商人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他们注入财富力量,而作为回报,他们也不得不与后者分享统治权。

上次专栏里提到某些版本《美女与野兽》故事的最后嫁给王子的商人之女被证实同样出身贵族,以此印证美好的品质只是贵族专属,便是“权力过渡期”贵族阶级矛盾心理在故事中的一种体现,也是在此意义上,前文说《纺锤、梭子和缝针》最后对女主贫民身份的正面接纳是政治道德迈进一步的表现。而民间童话里频繁出现的纺织情节和女红元素亦反映了17-19世纪欧洲大陆纺织业地位之重,它们甚至隐秘地记录了工业化进程中纺织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但另一方面必须指出的是,其他纺织题材的“向下求亲”故事里,贵族们不曾许诺自己会付出“爱情”,其结婚承诺实际上仅涉及地位与财富的交易。而《纺锤、梭子和缝针》却通过贵族男性直接宣告的方式,赤裸裸地将浪漫爱的生成与否和“贫富”这样的概念挂起钩来,作为一个强调浪漫爱的故事,它甚至懒得让王子在求婚赞美词中把姑娘的纺织技能和勤劳、诚实等人格品质相联系,以便为个中的物质主义提供一层道德遮掩。不论贫富二词的内涵如何丰富,其基本义中的经济指涉是摆脱不掉的。

故事中与贫富相关的另一端正是工作技能的高低,努力工作就能提升社会地位、过上富裕生活并由此进入统治集团,且勤劳和熟练掌握工作技术可能会被社群成员解读为品格美好(虽然求婚者对此闭口不谈);同时,你会被鼓励延迟满足,而不是期待即时的精神愉悦,能力优秀与否的衡量方式被落实在对精美物质的占有中,这些显然既不是贵族也并非农民而是资产阶级的生活信念及其对社会的许诺。

一度似乎并不满意地离开这位“灰姑娘”的王子由纺锤牵着的金线引回小屋(妙写。若非金线,王子已经因为姑娘居所破败而走向下一站了),地上铺着梭子织就的玫瑰花毡毯(记住此处的玫瑰),缝针则造就了天鹅绒椅垫和丝绸窗帘,女主角站在焕然一新明亮如镜的由各类纺织品装扮的小屋内等待男主这次踏进房门,作品说她本人亦好像“一朵灌木丛中的玫瑰花”——爱情之花就在纺织带来的光鲜亮丽的财富之宅中亭亭盛开,女性本身亦退隐为爱情的符号——堪称神来之笔,她如此完美地融入物质堆聚的屋宅空间、如此恰切地在其中找到了她的位置和造型并定格在那里如同毡上花束,仿佛她与小屋、爱情与小屋本就是同气连枝的一体。

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看,我找不到比这更毫不遮掩物质主义倾向的爱情童话了。然而其诗化“财富-爱情”关联的笔墨却不见斧凿痕迹,当我们换一种阅读角度时,这看起来就像一段浑然天成的骑士罗曼司。

《青蛙娶亲记》插图。猫出场搅局。

写到这里,我们很可能会遭遇一种质疑的声音:兰斯塔夫的《青蛙娶亲记》倒是把原生民间故事里的强制元素和性别倾斜性尽可能地删去了,只留下一点阶层差别的浅影,按道理说这是一种文明上的进步,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从中文译本来看,除了配图质量较高外,其文字部分的艺术水准在一众青蛙求婚故事中算来相当一般,那么这种对民间脚本原生设置的剪除难道不是文学的损失吗?

这大约是当下儿童绘本的民间文学重述热潮中,许多写作者和读者都会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也召唤着文学研究工作“对未来文学”的责任。说实话,我并不认同把这种缺憾归于一句简单的“政治正确筛掉了民间文学中最有生命力的内容”。首先是因为,这一判断中可能包含了不易被察觉的文类偏见。艺术中“最有生命力的内容”不会以“对弱者生存真相的漠视”为根基,为着“文明”的缘故,这是我们必须抱有的信心。如上一期专栏所说的,民间文学在精神层面的生命力,以及其“善”的关节处并不在于宽容和保留陋习,而恰恰在于坚定地以“弱胜强”为核心信念。

其次,如此归因在思考上亦是懒惰的。中译本《青蛙娶亲记》在对民间文学传统的保留方面看起来除了母题的沿用(它只是青蛙求婚型故事和老鼠嫁女故事的简单合并。特别是最后猫出场搅局,显然是对“鼠婚型”故事某些版本具体情节的借鉴),基本也就是在叙事形式上还可见对排比陈列技法的运用。在排除了原生故事的阶级、性别冲突后,没有设置足够吸引人的新冲突,也没有充分利用好民间文学的更多技法(比如对某些数字的偏爱、重复、押韵、夸张、反转,等等)——当然,后一条是译者的问题,兰斯塔夫的原文版本至少在对这些口述文学迷人的传统技巧的运用上有着非常不错的继承和发挥——这些,才是造成今天我们手中的《青蛙娶亲记》泯然众书的根本原因。

还是那句话,文学的难题,最终必须依靠文学本身的方式去化解。对于民间童话重述创作而言,继承文类传统旧瓶装新酒或者先锋实验都未尝不可。当总在求婚路上的青蛙遇见纺织不停的老鼠,又或者哪天青蛙骑士发誓要去寻找一位既最贫穷又最富裕的姑娘,会发生的故事我们谁也无法预料(而这正是文学的美妙之处)。我唯一能确定的是,写出好故事的通衢有千万条,但一代一代造路者前进的秘密却只有一个:

守着美的规律万万偷懒不得,沿着善的方向越行越宽广。

——

参考资料:

[1] 刘守华主编.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0.

[2]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湖北省群众艺术馆主编.绿袍小将:湖北民间童话选[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5.06.

[3] 李井岩.从考古发现看新石器时代蟾蜍和蛙崇拜现象的产生[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2(00):213-223.

[4] Jack, Zipes. Who's Afraid of the Brothers Grimm?: Socialization and Politization through Fairy Tales[J]. The Lion and the Unicorn, 1979, 3(2):4-41.

[5](美)汤普森(Thompson,S.)著;郑海等译. 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02.

[6](美)丁乃通著.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4.

[7](美)艾伦·奇南(Allan B. Chinen)著;刘幼怡译. 秋空爽朗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M].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8.09.

[8] 侯姝慧,温小璇.文化记忆视角下鼠婚型故事的激活与重构——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鼠嫁女”图画书为中心[J].晋中学院学报,2021,38(06):48-53+104.

[9](美)玛丽亚·塔塔尔作;吕宇珺译. 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 写给大人看的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08.

题图来自小活字出品的绘本《青蛙绿马》。

撰文/王帅乃

编辑/申婵 西西

校对/张彦君

动物大世界的故事有哪些2

前言:今天要说的是两条狗的故事。它们的经历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于人的原因导致命运改变,从而对人类产生敌意并进行攻击。不过好在,即使被改变的它们已经出现了,也还有挽回的方法。

狗的祖先确实是狼,也是第一个被人类驯化的物种,但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的狗和狼并非是同一个祖先——狗的祖先是一种独立而古老种族的狼,但这种狼早已灭绝不复存在。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4223年前,到目前已经发展出超过450个品种,是全球变种最多的哺乳动物

图片自购自:depositphotos

最早的狗被发现和一对男女在一起埋葬在现在德国波恩市的奥博卡塞尔地区的玄武岩下,也就是说一万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明确定义的犬类,并且可以说是最早的家养犬了。

此后,狗已经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甚至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不可分割的家庭成员之一。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狗进入到人们家中,这些家养犬身上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伤人事件。而这些事件出现的原因无非就是两种,那今天就来分享两条狗的故事。

(以下狗的名字均为化名,事件均为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家养犬的兽性】

第一条狗叫做Grosvenor,从名字就可以听出来非常老实又聪明,它在生下来之后就被送给了一个普通的工薪家族。

在这个家庭是一个四口之家,夫妻二人都是工薪阶层,每天工作繁忙,而家中的小朋友只有2岁,平时由孩子奶奶日常照顾

由于夫妻二人工作非常忙,早出晚归,家里边也只有孩子和奶奶在,因此遛狗的重任就日常就常常由孩子奶奶负责。不过由于Grosvenor非常老实,因此孩子奶奶有时候在遛狗的同时也会带着小朋友一起出去转转,在外人看来非常温馨。

图片自购自:depositphotos

但有一天家里来了快递,孩子奶奶考虑到还没到遛Grosvenor的时间,而且小朋友午觉睡得正香,于是孩子奶奶不加思索就决定下楼去取快递,顺便决定去把晚上做饭用的食材买齐。

在孩子奶奶出门以后,家里就仅剩下小朋友和Grosvenor在家,考虑到平时Grosvenor非常乖巧因此奶奶也和平时一样没有关卧室和客厅的屋门

但不幸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

图片自购自:depositphotos

在孩子奶奶出门期间,小朋友睡醒后因为没有人安抚不断的哭闹,这引起了Grosvenor的注意。Grosvenor顺着声音进到卧室后直接跳上了床,看到哭闹的小朋友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把脑袋凑上去闻了闻。

就在这时,小朋友看到了Grosvenor,但并没有像平时一样抚摸Grosvenor,而是不知为何拼命地对Grosvenor又拍又挠。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一不小心戳到了Grosvenor的眼睛,而Grosvenor也因为这个刺激瞬间唤起了兽性,开始对小朋友进行攻击,咬住了小朋友的一条腿并进行强烈的撕扯……

当孩子奶奶回家后,看到奄奄一息的小朋友和满脸是血的Grosvenor后惊慌失措,虽然已经尽其所能送小朋友去医院治疗,没有生命危险。可由于Grosvenor对腿部造成的撕咬伤非常严重,小朋友的一条腿神经遭到了不可逆的损伤,即便后续进行恢复性训练也无法再彻底康复,小朋友走路也变得有些跛……

这场悲剧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家庭对犬只失去管理,要知道即便是被驯化的狗仍然还是存在兽性,因此在一些无法对其进行管理的特殊情况下家养狗就可能会对人进行攻击,导致家庭成员受伤或者死亡。

【流浪狗的威胁】

第二条狗叫做Horatio,它和它的名字一样都能让人感觉到精力充沛,但Horatio的命运非常坎坷。

Horatio一出生就因为***妈的饲主没有办法饲养那么多小狗,因此就和其它同一窝的小狗被装在纸箱子里被丢到了街上

在阳光的暴晒下,Horatio和它的兄弟姐妹们只能又饥又渴的状态下无奈的哀嚎。这些明明应该在舒适的房间中和依偎在妈妈怀中吃奶的小狗不懂,为什么一出生就被抛弃,无依无靠地等待不确定的未来。

图片自购自:depositphotos

幸运的是,Horatio遇到了它的贵人。一个住在附近的小伙子把Horatio和它的兄弟姐妹们捡回了家,之后留下了Horatio并把它的兄弟姐妹们送到了其他几个同学家中,让所有的小狗都有所依靠。

小伙子不仅非常喜欢Horatio,而且对它照顾有加,让它能够茁壮成长,并且让它产生了积极而开朗的性格,在小伙子出门遛狗的时候经常也会主动向其他人示好。

但是好景不长,小伙子本是从外地过来求学,租住的是一个非常便宜、几乎没有人养狗的社区。虽然在Horatio小的时候安安静静的让邻里周围都能感觉接受,但随着Horatio越来越大,在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快递,以及自己被留在家里的时候经常乱叫,以至于邻居都无法容忍甚至报警。

虽然十分不舍,可最终小伙子只能无奈的把Horatio丢在了离家比较远的公园里。不仅是这个小伙子,其他的同学也和他情况差不太多,也因为各种原因把之前收养的小狗送人或者丢弃。

图片自购自:depositphotos

幸运的是,由于Horatio长得非常可爱,它又被人捡回家去饲养。而第二个饲主也是第一次养狗,没有什么经验,饲养精力充沛的Horatio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又把Horatio转送给了自己的朋友。

遗憾的是,即便Horatio非常可爱而且受人欢迎,但仍然经历了多次转送或者丢弃,最终成为了一条流浪狗。而它在更换家庭的过程中,性格也逐渐变得扭曲,开始对人产生不信任甚至恨意。

在流浪过程中经历了几次人类的驱赶甚至殴打后,Horatio终于到达了爆发的边缘。有一天Horatio正在慵懒地躺在马路中央晒太阳时,一个正巧路过的人不知道为何踹了Horatio一脚,这样的举动终于让Horatio忍无可忍,直接对这个人进行撕咬,最终导致了这个人腿部受伤,而后因为治疗不及时导致伤势过重死亡

图片自购自:depositphotos

虽然Horatio咬死了一个人,但是它并没有被捕捉到,而是和很多和它一样的流浪狗一起不断地制造袭击人类的事件,让居住在这个街道的人们深感恐惧,也让一些人开始发起了“消灭流浪狗”的宣传。

【并非讲狂犬病】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想问,为什么我要在一个脊髓灰质炎作为主题的节日讲两条狗的故事,但实际上我说的两个故事就和脊髓灰质炎息息相关

当我们一直在强调消灭脊灰“最后一公里”的时候,却让很多人忽略了脊灰病毒并不只是来自于野生的“狼”,即野病毒;其实还有一些曾经被驯化的“狗”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变化,导致了脊髓灰质炎病例的产生。

图片自购自:depositphotos

一种就是刚才说的,当已经被“驯化”的野病毒制备的脊灰活疫苗被使用后,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家庭环境)对减弱的病毒失去控制导致脊灰病例出现,导致下肢瘫痪;而另一种同样是活疫苗中的弱病毒因为被“转赠”或“弃养”后辗转(循环)多个家庭(感染者)导致病毒毒力恢复和野病毒相差无几,当群体免疫力不足时,就会感染人体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病例的出现。

这两种疫苗中弱病毒相关的病例,前者被称之为疫苗相关性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后者被称之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感染所致脊髓灰质炎。

图片来源:全球消灭脊灰行动(GPEI)

因此,现在或许距离消灭脊髓灰质炎并不止“一公里”,而是“两公里”——前一公里是目前需要尽快消灭的脊灰野病毒,而真正的“最后一公里”就是与活疫苗相关的脊灰病毒。

当然,解决方案一方面是“训练性格更加稳定的犬种”(也就是研制更加稳定、不容易毒力恢复的减毒疫苗),另一方面是“对养狗进行严格管控避免无饲养能力的人成为饲主同时也彻底避免流浪狗的出现”(全面使用脊灰灭活疫苗)。

无论哪一种,都是走完消灭脊灰“最后一公里”的可选方案,但到底如何执行和推进都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也就是说,脊灰病毒的命运就和伤害人类的那些狗一样,都会因人而改变。

图片自购自:depositphotos

用一句话总结:希望下一个即将随着疾病一起消失的节日,叫做世界脊髓灰质炎日,当然如果可能的话,还有世界狂犬病日。

对了,顺便说一下2022年世界脊灰日的主题是“为母亲和孩子创造更健康的未来(自译,非官方翻译,原文:A healthier future for mothers and children)”,除了脊灰疫苗的应用之外,让犬只甚至家养动物能够得到更妥善的管理,也能够为大人和孩子创造更安全未来。

愿天下无疫!

=丸=

免责声明:本文为个人兴趣创作,仅为让更多普通人对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单位、机构,未接受任何形式赞助,所使用的素材均来源于公开网络或付费购买,如果内容有误,大家多做自我批评(不是)。

动物大世界的故事有哪些3

2021年12月27日,在肯尼亚的一个村庄里,两名男子从采石场下班回家,大约20头鬣狗袭击了他们,其中一名男子被围猎杀死,另一名侥幸逃过一劫。

然而在这一场惨案发生后的不到24小时,在卡姆什村的一个农场里,农场主人发现了几件沾满鲜血的衣服,紧接着就在几米外发现了令他毛骨悚然的一幕——一颗血迹斑斑的人类头骨和其它一些残骸。农场主人赶紧报案,警方和肯尼亚野生动物服务局官员到达现场后,发现了鬣狗的脚印,确认此人是被鬣狗捕猎后吃掉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草原上最可怕的动物是狮子以及百兽之王老虎,大一点的大象,猎豹。鬣狗在动物世界的故事中常常是作为配角出现的,常年的非洲老二什么时候鬣狗也胆子这么大?胆敢袭击人类了?

鬣狗起源

鬣狗是群居动物,在鬣狗之下还分为斑鬣狗,条纹鬣狗以及鬣狗中的另类,土狼。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斑鬣狗是由1777年,德国自然学家约翰首次正式描述的。

虽然斑鬣狗看着像犬科,名字听着也像犬科,但是它们世界上更为接近灵猫科,属于猫型亚目,更多接近猫科而多于犬科。是目前所有鬣狗成员中最大型的成员。

远在上新世,斑鬣狗的祖先就从缟鬣狗分支出来,由于当时剑齿虎已经消失,并且由短牙的猫科动物取代,一些鬣狗开始自行猎食及演化成新的物种,包括如今的斑点鬣狗。

斑鬣狗能够发出低沉及像鸟的吠声和很像人的笑声。

陆地最强咬合力

斑鬣狗被认为是世界上拥有强大咬力的生物。

2017年,在《自然传奇》5月份的一期名为《巨齿钢牙》的节目中,研究者将咬力计藏在一头羚羊的头颈部,开着车用绳子拖着走,以吸引狮子上来啃咬。实验中,狮子总共扑击了两次,两次测得狮子的咬力分别为227千克和311千克。

在测量斑鬣狗咬力时,研究者只找到一只1岁大的亚成年斑鬣狗,当时研究员们把咬力计改造为一咬就有奶水流出的装置,越用力咬,流出的奶水越多,由此吸引斑鬣狗去咬。实验测得斑鬣狗的咬力271千克,与成年狮子差不多,而节目中主持人口播知识提到了“根据记载,成年斑鬣狗的咬力能达到450千克。可见斑鬣狗的咬合力的确比狮子略大一点,同时,斑鬣狗还拥有很强的裂齿咬力,这有助于它们处理猎物骨头。

斑鬣狗亦是幼狮的主要掠食者。当攻击成年的狮子时,斑鬣狗群会追击雌性,但却一般会避开攻击雄性。

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斑鬣狗与大型猛兽争抢食物。在荒野中,狮子与猎豹每次猎杀了对应大型蹄类动物,往往也会吸引来平原上的游荡者,斑鬣狗。它们聚集在大型猎手的旁边,不容易被驱赶。总是垂涎欲滴于别人的食物,似乎斑鬣狗总给我们一种这样的感觉。

但实际上,斑鬣狗大部分的食物来源于自己猎杀的食物,当然,如果在捕食的路上遇到别人吃剩的食物它们也不会放过。

像秃鹫一样,斑鬣狗也是非洲草原上赫赫有名的食腐者,但秃鹫只会吃腐肉。而斑鬣狗不一样,它连骨头都要啃干净。得益于强大的咬合力,敲骨吸髓已经不能满足于它了,斑鬣狗能轻易咬碎角马、斑马等这类大型动物的骨头。对于骨头,斑鬣狗会把它们磨碎了咽下去。因为嚼碎了太多骨头,导致斑鬣狗拉的粪便都是灰白色。

非洲掏肛者

斑鬣狗有着臭名昭著的掏肛者的称号,它们猎杀动物往往是从肛门开始。在狩猎时,它们会紧紧的围绕猎物跑动,然后专门针对动物身上比较脆弱的部分撕咬,往往能轻易撕扯下来一块肉。这样的攻击方式能让猎物在跑动过程中大失血而死。

为什么斑鬣狗同属于猫科动物,拥有着强大的咬合力作为杀器,却不像其它猫科动物那样选择同样优雅迅捷的捕猎方式,反而在使用这种看起来十分下三滥的手段去捕猎?

原因就出在它们的身体结构的短板上,其它同一类型的猫科动物一般是斑鬣狗的两到三倍。就连在猫科动物体型排行垫底的猎豹体型都比它大了一倍不止。

其次,身材已经矮小,但是弹跳力也并不如人意。斑鬣狗不像其它大型肉食者,可以扑击锁喉,一口毙命,咬断对方的喉咙。

现实是它们甚至没有很多猎物的身高高,它们碰不到对方的喉咙。但是,有句话说的好,生命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斑鬣狗拥有着惊人咬合力的同时还拥有着可怕的耐力。它们在围猎食物时,会采用和狼群一样的狩猎方法,车轮战术。斑鬣狗能以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轮番追击猎物,最快速度能达到60公里每小时,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被斑鬣狗咬中一口,就可以轻易的撕下一块肉。而且,斑鬣狗所采用的这种掏肛的方式很容易使得猎物肛门附近撕裂并且大出血。即便是猎物逃跑,最终也会死于失血过多。因此斑鬣狗通常会在猎物奔跑过程中不断撕咬动物下体直至血肉模糊 ,再不断缓慢奔跑驱赶猎物,最终,猎物会丧失反抗能力,沦为斑鬣狗的食物。因此,这种屡试不爽的掏肛绝技便成为了它们赖以生存的捕猎能力。

雌雄同体,母系为尊

斑鬣狗是世界上少有的母系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同样遵循着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在这里,雌性鬣狗统治着鬣狗群,通常每胎会生育两个幼崽,但其中较为强壮的一方会杀死另外一只,以获取更丰厚的生存资源。

但千万不要认为鬣狗群和人类一样,男性更为强壮,恰恰相反,鬣狗群中,雌性往往更为强大,还在娘胎里的时候,鬣狗妈妈就会给与肚子里的胎儿大量的雄性激素,以使得它们更强壮,副作用就是,在变得强壮的同时,雌性鬣狗还长出了雄性生殖器官,大小、尺寸都相差不大。

总结

在人类眼中,鬣狗似乎一直是相当负面的角色。它们长得不如其它肉食性动物威武彪悍,身形太小,但毛色黑白相间,嘴巴向前突出,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十分丑陋。此外,鬣狗在动物世界也常常扮演着食腐动物出镜,会偷取其它动物的食物,还会在骚扰其它动物捕猎,唯一的杀手锏还是看着就肮脏的掏肛。

但是,斑鬣狗在世界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非洲草原上没有了鬣狗,那么各式各样腐烂的动物将无人收场,皑皑白骨也没有谁能去消化。在自然界,鬣狗的形象并不负面,恰恰相反,它是草原上的清道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