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铭记幸福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5 12:46 作者:百年档案 围观:

他潜伏台湾42年,新婚9天便与妻分别,70岁回大陆后才知儿孙满堂,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百年档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铭记幸福的故事有哪些1

1988年,大陆和台湾之间正式开放探亲政策,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拿着一张叫“叶依奎”的台湾籍身份证,回到了大陆,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视。

原来叶依奎只是他使用的假名字,他的真实身份,是潜伏台湾42年的中共地下党员谢汉光。

当年,为了执行任务,他结婚9天后,就与妻子分别,前往台湾工作,直到70岁的时候,他才返回大陆,再次见到了妻子。

他为国家奉献了一生,在潜伏的过程中,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改名为叶依奎,才得以保命,让我们一起走进谢汉光的英雄人生。

图丨谢汉光

酷爱读书,考入国立广西大学

1917年9月的一天,谢汉光出生于广东省顺县埔寨镇采芝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家里一共有11个孩子,他排行老二,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父母还是决定供他读书。

谢汉光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在学习方面,他很争气,在学堂里,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平日里,他也有看书的习惯,没事的时候,总会一个人待着看书。

1938年,谢汉光21岁,这一年,他报考了国立广西大学,由于考试成绩优异,他被广西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录取。

在那个年代,能考取大学的人不多,那年,他成为了家里的骄傲,和全村年轻人的榜样。

图丨谢汉光

上大学后,谢汉光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课,大学四年,他不仅学到了更深的专业知识,也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在这里,一定要提一提:梁铮卿、陈伯豪、张伯哲这三个人。

正是因为谢汉光在大学期间,和这三人关系要好,在他们的带领下,谢汉光早早地就了解了很多共产党的知识,也多次跟随他们参加抗日活动。

最后,他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有了后来的故事。可以说,如果谢汉光没有认识这三个人,也就没有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

图丨抗日活动

工作能力突出,成为农场主任

1942年,谢汉光完成了大学的学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广西桂林的一个农场工作,在工作期间,由于专业能力突出,不久后,他就升职为农场主任。

成为农场主任后,谢汉光工作更努力了,在农场里,他经常运用所学的知识耐心地指导他人工作,也没有领导架子,慢慢地,他获得了农场很多同事的信赖。

也正是因为谢汉光在农场工作的顺风顺水,他在那里做了一件大事。在谢汉光刚工作的那2年,正是国共矛盾的炙热期,很多共产党人只能悄悄地开展地下工作。

谢汉光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为了不让自己的同志被敌人发现,他利用职务之便,让很多在桂林的共产党人暂时在他那里落脚。

慢慢地,谢汉光把农场发展成了桂林共产党人的地下情报站。

图丨农场

在那里,他成功传递了很多情报,也帮助了很多被抓捕的共产党人成功脱险,顺利逃出广西。

1944年8月8日,衡阳沦陷,日军向桂林逼近,一个月之后,日军攻陷东安、零陵后,桂林进行了强制疏散,谢汉光被迫离开桂林,他跟着难民大部队,靠一路乞讨,走到了四川。

在路上,他常常因为饥饿,胃痛发作,冷汗直流,过了好几个月的艰难生活,有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好在他去了四川之后,意外碰见了一位他曾经帮助过的共产党人。

之后,在这位朋友的帮助下,谢汉光进入四川一所中学当老师,这才结束了颠沛流离的乞讨生活,生活得以安定下来。

图丨老师

情定香港、被迫与新婚妻子分离

1945年初,谢汉光依旧在朋友安排的中学里教书,正当他习惯了学校的生活,却意外收到了一封电报,电报是他之前的大学老师发给他的。

电报内容如下:谢汉光同志,你好,我现在在台湾省林业试验所工作,任那里的所长,目前身边缺一位得力助理,你是我的学生,专业能力强,我信得过你,希望你能来辅助我工作。

当谢汉光收到电报后,他思考再三,决定接受老师的提议,前往台湾工作,可在路途中遇见的一个人,让他暂时放弃了前去台湾工作的想法。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交通不发达,内地没有直接去台湾的船只,想要去台湾,必须先去香港,再从香港坐船到台湾。

因此,谢汉光收拾好行李后,便乘船去了香港,在到达香港之后,他并没有急忙忙地赶去台湾,而是在香港停留了一段时间。

图丨香港

在香港的那段时间,他认识了一个姑娘,在交往的过程中,他发现彼此的性格、三观都很合得来,约会了几次之后,他们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那一年,谢汉光已经28岁了,眼看着同龄人的孩子已经可以打酱油了,他也有了结婚的想法。

思考了几天之后,谢汉光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决定暂时不去台湾工作了,就留在女朋友身边好好过日子,几天后,他便给老师发了一张电报,委婉的回绝了老师的请求。

没过多久,谢汉光和那个姑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有了自己的家。

正当小两口对以后的生活有了盼头的时候,也就是谢汉光结婚9天后,中共华南分局的香港负责人来到了谢汉光的家里,给他传达了一个秘密任务。

那就是择日出发,前往台湾去辅助老师的工作,并在那里站稳脚跟,帮助台湾共产党员开展地下工作。

图丨传达任务

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时之间,谢汉光失魂落魄,他不知道怎么开口,跟妻子说自己要远行的事儿,在心里也明白,他这一去,也许就没有了归来之日。

刚结婚不久就要分离,面对身边善解人意的妻子,又不能说出真实的原因,谢汉光那几天心如刀割,夜里辗转反侧。

妻子看出了丈夫的心事,问丈夫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谢汉光这才跟妻子说:过几天要去很远的地方工作。

妻子愣了一会儿,贴心地跟他说:“没事,你去忙工作,我在家里等你。”听到这样的话,谢汉光流下了眼泪。

一周之后,谢汉光在组织的安排下,动身去了台湾,出门的时候,他看着自己的妻子,始终没有勇气说出那句:别等我!尽管他知道可能再也回不来。

从那以后,谢汉光的妻子就过上了独居的生活。

图丨前往台湾

前往台湾,与同窗好友并肩作战

谢汉光去了台湾之后,在老师的引荐下,顺利进入台湾省林业试验所工作,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当老师被调往别处工作之后,他接手了老师的位置,成为了台湾林业试验所的所长。

升职之后,因为有职位的庇护,谢汉光的地下工作非常顺利,组织知道了他的情况之后,也立即给他下达了第一个任务:那就是给张伯哲安排一个工作。

在前文中,我们说过张伯哲是他大学时代的好朋友,当听说张伯哲也要来台湾时,谢汉光非常开心,在他的关照下,张伯哲成为了莲花池分所的一名普通员工。

当时张伯哲在台湾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为了扩大我党在台湾的势力,组织又让谢汉光给他另外两名好朋友:陈仲豪和梁铮卿安排工作。

图丨张伯哲

没过多久,在谢汉光的推荐下,这两个人在台湾也有了合适的工作,这下,谢汉光最信赖的3个朋友都留在了他的身边。他每天睡得更安稳了,干起革命来也更有信心了。

没事的时候,他们三经常约到一个秘密地方,开心地畅谈、聊天,有时候还会聊一整晚。那段时间,是谢汉光在台湾最开心的时间。

有了这三个人的帮助,谢汉光的地下工作开展得很顺利,之后,他又给很多共产党人做掩护,并给他们安排工作。

因为他头脑灵活,做事细心,经他手处理的一些事情,几乎没有出什么大的差错。

不过谢汉光不犯错,但这不代表别人也不会犯错,有一天,谢汉光的手下王明德多次给女友传递《光明报》,引了国民党的怀疑,他被国民党的人抓了。

图丨光明报

蔡孝乾被抓,500名共产党人被捕

王明德被抓捕后,因为受不住严刑拷打,他向国民党坦白了一些事情,这导致基隆市工委的共产党领导人陈浩东等7人被抓捕。

陈浩东被抓了,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下,他没有轻易的妥协,始终没有向他们透露一个字。这把国民党气坏了,继续对他进行非人的折磨。

在昏迷中,陈浩东无意中说出了一句话:老郑怎么样?

这引起了国民党的关注,在之后的调查中,国民党的人查出了老郑的真实身份,他就是蔡孝乾。1950年的一天,在国民党有准备的抓捕下,蔡孝乾被抓了。

当年,他是台湾地区重要的共产党领导人,也是唯一一个参与过红军长征的台湾人,由于领导级别很高,他知道很多事情。

图丨蔡孝乾

被抓一周后,由于禁不住敌人的严刑拷打,蔡孝乾叛变了,在监狱里,他交代了很多事情,几乎供出了他知道的所有地下党员。

在前期的抓捕过程中,根据蔡孝乾的提示,国民党人顺利抓捕了近500名共产党员,彻底瓦解了我党在台湾,辛辛苦苦建立的地下党组织。

随着抓捕的共产党人越来越多,台湾剩余的共产党人的处境越来越危险,谢汉光的同窗好友梁铮卿和张伯哲没能逃过这次劫难,他们相继牺牲。

在张伯哲被抓捕前,他秘密托人带给了谢汉光一封信,在信中,他告诉了谢汉光组织被暴露的消息,让他赶紧离开,前往台中的南屯村。

当谢汉光看到信之后,他立即动身前往同学所说的那个地方,顺利躲避了国民党人的抓捕。

图丨国民党的追捕

意外得到村长的帮助,改名换姓开启隐居生活

1950年,谢汉光33岁了,在多年的磨砺中,他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睿智。这一年,在收到好友张伯哲的信后,他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前往台中南屯村。

在路途中,他遇到了一个朴实的农民,正是这个农民帮助了谢汉光,让他安全地活了下来。

1950年的一天,南屯村的村民汤溪伯外出干活,碰见了狼狈不堪、向他求救的谢汉光,在这样的情况下,汤溪伯把谢汉光带回了家,并给他准备了一些吃的。

当谢汉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的时候,汤溪伯询问了谢汉光的身份。为了获得汤溪伯的同情,谢汉光谎称是国民党的逃兵,千辛万苦来到此地,希望躲避国民党的追捕。

在当时那个年代,国民党经常在村里抓一些壮丁去前线作战,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在听说谢汉光是逃兵后,汤溪伯决定帮助他。

图丨农民

不过他也知道,如果把谢汉光藏到家里,迟早有一天国民党会找这里,于是,汤溪伯把他带到深山上,让他暂时藏在山上的山洞中。

可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个事儿,有一天,正当汤溪伯为这个事情苦恼的时候,他撞到了村长身上,村长看见汤溪伯失魂落魄的样子,耐心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村长是村里闻名的大好人,他总是一心一意地帮村民做实事。为了分担自己的忧愁,汤溪伯跟村长说了谢汉光的事儿。

村长听了谢汉光的事之后,心里也非常同情这个年轻人,他跟汤溪伯说:“你让他来见我,或许我能帮助他。”其实这时村长心里已经有了好主意。

图丨国民党的追捕

之后,汤溪伯带着谢汉光去村里找村长,村长看到谢汉光长着一副善良的面孔,谈吐也非常得体。

村长问他:“听说你是国民党的逃民,你来到这里是一种缘分,如果你愿意留下来,我让你顶替我们村一个走丢的人,借用他的身份信息在这里居住,你愿意吗?

谢汉光听到村长的话之后激动万分,他知道这是自己活下来的唯一机会,他当即表示愿意留在村里生活,感谢村长的收留。

之后,村长立即把村民叫到一起,向他们说明了,谢汉光要顶替村中另一个走失人员的事情,提醒他们如果有人问起,不要说漏嘴。

图丨谢汉光的新身份

面对村长和村民汤溪伯的热心帮助,谢汉光非常感动,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2枚金戒指,送给了这两个人,他们不肯要,但在谢汉光的拼命劝说下,他们接受了这份礼物。

之后,谢汉光便以走失村民叶依奎的身份信息,在村里留了下来,从此之后,他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在村里那些年,很多村民看小伙子很勤奋,都很喜欢他,也有人给他介绍对象。

但谢汉光因为心里始终念着大陆的妻子,想着未来有一天,也许有机会回到大陆见到妻子,他一直没有接受别人的好意,在那里独自生活了42年。

谢汉光因为很多机缘巧合,在当年那样艰难的情况下活了下来,这是谢汉光的幸运,而在他的人生中,第二件幸运的事情,莫过于在古稀之年重回大陆,与妻子重逢。

图丨重返大陆

70岁回到大陆,与妻子重逢

1988年,谢汉光坐上了回大陆的游船,踏上了寻亲之路。

一想到再过几天,就可以再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妻子,谢汉光双手止不住的颤抖,紧紧的把行李包提着,把行李包的手提带都捏烂了。

当游船抵达大陆后,谢汉光一刻没有停留,在打听了妻子现在的住址之后,匆忙地赶到了妻子的娘家。

在那里,他见到了白发苍苍的妻子,看到妻子扶着门把手认真看他的模样,谢汉光的眼泪瞬间湿润了。

“就是这个人,想念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女人,就在那里好好地站着”,谢汉光一边这样想,一边哭。

图丨重逢

妻子见到了这个男人之后,立即就认出了他,随后这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弥补这些年丢失的时光,之后,妻子给他讲了这些年的生活情况。

他这才得知,在他离开后不久,妻子就怀了他的孩子,后来在娘家人的帮衬下,妻子独自把儿子养大,现在,儿子又娶了媳妇,生了3个孩子。

看到妻儿好好地活着,那一刻的谢汉光比谁都幸福,听完妻子的故事后,他再次把妻子抱在怀里,感谢她多年的等待和辛苦的付出。历经多年,熬尽了许多辛酸,他们终于又相见了。

不久后,为了恢复真实身份,谢汉光在得知曾经的好朋友陈伯豪还在世时,便托他帮忙向当地政府说一说自己的事儿,帮他恢复真实身份。

陈伯豪听说他还活着,非常惊喜,立即约他见面,两个老人在一起说了好久的话。

图丨谢汉光一家

陈伯豪帮他恢复了真实身份,谢汉光从那以后,享受到了国家给予离休干部的正常待遇。

后来,谢汉光卖了台湾的房产,在妻子老家附近买了一个两层楼,和妻子生活在一起,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谢汉光的一生是坎坷的,他为了国家在台湾九死一生,但他又是幸运的,他活了下来,并找到了家人,和家人安稳地生活在一起。

在那个年代,有很多像他一样的英雄,我们要铭记英雄的故事,是他们的勇敢、隐忍、一心为祖国,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关于铭记幸福的故事有哪些2

6月6日午间,随着天舟四号货物舱舱门成功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也正式拉开大幕。后续,他们将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堪称“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

回顾此次神舟十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都有哪些令人感动的瞬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值得铭记?跟随记者的视角,一同重温发射背后的故事。

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一场注定不平凡的出征

6月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朝阳炽烈,晴空万里,问天阁广场上人头攒动。出征通道两侧的群众代表挥舞着手中鲜艳的国旗,等待着三位航天员的到来。

7时50分许,陈冬、刘洋、蔡旭哲缓步走出问天阁,人群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三位航天员向大家挥手致意,眼眸中充满了喜悦与坚定。

人群中,一位高呼加油的白衣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是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冬奥冠军武大靖。

“在冬奥会的时候,航天英雄在为我们加油。这次我代表运动员们祝福航天英雄们一切顺利,平安归来!”武大靖告诉记者。

冠军相送英雄,征途注定不凡。航天员们乘车前往发射现场,在场所有人依然高歌着《歌唱祖国》,久久不愿散去。

从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批准实施,到如今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走过近30载漫漫征程。

今年,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而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出征前,刘洋的朋友圈更新了充满力量的4个字:“准备,出发”;指令长陈冬也在朋友圈中尽显铁汉柔情:“还未离开,却已开始想念,想念祖国,想念你……”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新华社记者李刚 摄

最年轻乘组“有故事”

“神舟十四号乘组,年富力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说。

神舟十四号乘组3人均为“75后”,全部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他们也是我国载人飞行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年轻的乘组。

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乘组第一次全部由第二批航天员组成。

他们进入太空之后,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及其他公益活动。

虽然有压力,但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从年龄上看,我们乘组3人相对年轻,但我们有充分的准备、火热的激情、十足的信心。”陈冬表示,他们3人已朝夕相处12年,并且经历了两年半的任务训练,彼此越来越熟悉、配合越来越默契,做到了思想、行动、目标的统一。

作为我国首位女性航天员的刘洋,10年后再次出征,她希望自己一直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6月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家国此刻共梦圆

出发前陈冬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

“孩子们说能不能带我们上去,我说没有票了,给你们留项作业。你们为什么想上去,你们上去之后想干什么,回来之后我问问你。”陈冬说,王亚平回来时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自己到时候就是“检查作业的爸爸回来了”。

“在工作之余,也会尽情领略太空美景,拍一拍美丽的地球和伟大的祖国、看一看长江和黄河、找一找亲爱的家乡。”蔡旭哲的话语间,饱含着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

“非常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是他们的爱与支持,让我在向前的路上更有信心,更有勇气,更有力量。”刘洋说。

“能把火箭送上天,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经历过百余次火箭发射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火箭指挥赵磊说,我对家庭的照顾比较少,主要精力都是放在了工作上,因为现在航天任务多,火箭一发接一发。咱们中国航天进步非常快,我心中无比自豪。

“之前我女儿出生时,家里人怕影响我工作,直到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任务成功,才告诉了我。”赵磊谈及家人对他的支持,眼里噙满了幸福的泪花。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0号指挥邓小军在发射前告诉记者,一会儿发出“点火,起飞”的口令时,我一定要放声去喊!因为这不是代表我个人喊的,而是代表每一位航天人和每一位默默支持我们的家人喊的。

进舱前,陈冬向左臂的国旗竖起大拇指。刘洋面向镜头,向亲人和祖国,挥手,敬礼,比心!

家国此刻共梦圆。火箭从酒泉腾空而起,梦想向着星辰大海奔赴而去。

记者:宋晨

来源: 新华社

关于铭记幸福的故事有哪些3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编者按:发掘“乡村振兴”故事富矿,打造“光影湘村”精品力作。由中共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省电影局、湖南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光影湘村”湖南省微电影大赛一经启动便吸引了广泛关注,其中不乏驻扎在湖南乡村振兴第一线的奋斗者们,他们希望借微电影大赛之平台,向更多人分享湖南乡村振兴第一线的感人事迹。本系列报道将对准湖南省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党员村干、农民企业家、青年服务者等先进人物、典型代表,倾听来自现场的动人事迹,为广大微电影爱好者提供丰富的内容素材。

钟白玉在黄桃林里劳作。

阳春三月,合群村的白族姑娘在油菜花丛中穿梭。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通讯员 邓玲 实习生 李经韬 长沙报道

初秋的合群村,黄桃挂果,蛙鸣阵阵,习习微风吹过稻田,夹带着稻谷的清香,似乎隐约可以窥见即将到来的丰收场景。美丽的白族姑娘们穿着传统服饰,在田间载歌载舞,成了合群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公元1258年,一支因战乱告别苍山洱海的云南大理“寸白军”,来到湖南省张家界桑植县定居。如今,桑植共有白族同胞13万人,是全国第二大白族聚居区。原有的7个白族乡合并成5个接壤的白族乡,合群村所在的芙蓉桥白族乡,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合群村党支部被授予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一年多过去了,看到这块自己从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回来的奖牌,合群村党支部书记钟白玉仍觉得备受鼓舞。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田间到车间再到直播间,从想大事到干小事,钟白玉每天都风风火火、马不停蹄地忙碌在村庄的各个角落。她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大家合胆同心,群策群力,合群村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

2021年合群村村集体经济分红现场会现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主力1万7千多人,在总指挥贺龙的带领下,从湖南桑植县的刘家坪和轿子垭地区出发,开始长征。钟白玉外婆一家十几口人,就在这支长征队伍里。

作为红军后代,钟白玉从小就听着长征的故事长大,继承了祖辈的红色基因,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了她不怕苦、肯奋斗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钟白玉在广东打过工、在县城卖过盒饭、开过餐馆、宾馆、舞厅,办过溜冰场,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当时,村里很多人跟着她干,都说“跟着钟白玉干,铁定能赚钱”。

“那时候,我自己在外面打工,一个人是富裕了,有饭吃了,小日子也算很安逸。但是我回一次家,心里就难受好久,我的家乡路不通,没水喝,没有电,村里的人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住着破破烂烂的木房子。”穷得叮当响的家乡,时刻牵动着钟白玉的心。从此,一个“大家富才是富”的致富梦在钟白玉的心底扎根。

钟白玉毅然回村,并在2007年,被村民高票推选为合群村党支部书记。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原本的事业,回来帮扶这个山窝里的“穷村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于她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一句书上的话,更是时刻铭刻在内心的处世信条。

很多人不理解钟白玉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原本的事业,回来帮扶这个山窝里的“穷村庄”。对于她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一句书上的话,更是时刻铭记在心的处世信条。现在村民们聊起钟白玉,都情不自禁地称赞连连。

“以前到处是泥巴路,雨天出门一裤脚烂泥巴,晴天出门一身沙土灰,晚上出去串个门,还得提着煤油灯小心看路。”20世纪60年代担任村支书的钟光前老人,见证了合群村天翻地覆的变化。

现在的合群村,产业路实现硬化,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庄美丽宜居……作为合群村脱贫致富的亲历者、推动者、领头者,钟白玉用自己的真心与实干,让共同富裕的梦想生根发芽。

2021年,合群村举办第三届农耕文化节,当地30多名村民同场竞技,比拼传统插秧技能。

田间、车间、直播间,巾帼绽放芳华

“坡上喊话坡下听,走路走得腿抽筋”“不大不小几个坪,一个山头爬半天”,这是合群村的自然现状,旱地石头多、土层薄、坡度大,村民一度认为,“在这里能发展什么产业?翻不起浪咯!”。

钟白玉则有不同的想法。通过邀请专家实地考察,明确了“山下种稻子、山间养羊子、山上种果子”的产业发展思路,让贫穷山窝窝蜕变成富裕的金窝窝。

依托优良水质、无污染土壤等资源优势,2017年,钟白玉开始带领村民们种起了优质稻,“试水”的80亩水田,换来了8万元的利润。2018年,合群村700亩水田,收获113万元真金白银。先行先试,让村民们看见了脱贫的希望。

有了好的开头,钟白玉便琢磨起了长远效益。在外摸爬滚打多年的她,非常清楚“包装”的重要性,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合群村获得了产地环境质量检测报告绿色认证,“七眼泉”生态香米品牌应时而生,并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一级认证,来自大山深处的优质大米远销国内多个城市。

奔小康,不能只靠水稻种植,合群村以四大产业为主线,建设优质水稻、黄桃、丑柑、生态养殖四大基地,沿着“山上搞种植,林下搞养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了钟白玉的头等大事。2019年,一座占地1800平方米的优质大米加工车间建成。一袋袋优质大米源源不断,自动化生产线让产品质量更有保障。

良好的自然生态,独特的白族文化,合群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农业+旅游”正释放无限活力。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合群村建造升级了游客中心、民宿、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看白族舞蹈,到品白族三道茶,从采摘黄桃,到认领优质稻田,这里的旅游风生水起。

受疫情影响,合群村不少农产品滞销,“货卖不出去,可怎么办呐”,村民十分慌乱。钟白玉也暗暗着急,然而对未来她却始终充满信心。滞销?那就带着品牌产品,一家家政府部门和企业去跑,在钟白玉的努力下,山外的订单源源不断,山内的产品持续输出。

线下售卖因疫情出现危机?那就转战线上,第一次走进直播间的钟白玉,与县长搭档,一场直播卖货最终盈利2万元。

直播的红利,打开了钟白玉的新思路。从那之后,她在县里的帮助下办手续、开直播培训班、引进和培养直播人才、学习拍摄剪辑技术、搞装修……合群村直播间风风火火地做起来了。

走进直播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整套直播设备,是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是丰富多样的直播互动。身着白族民族服饰的新晋主播,在直播间里唱着民歌,讲述白族民俗风情,卖力介绍特色产品,烹饪原汁原味的美味菜肴,福袋、免单等福利送不停……直播开启的不仅是新销路,更是合群村村民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

2022年“中外媒体湖南行”采访活动中,钟白玉书记向媒体记者们介绍合群村推进乡村振兴相关情况。

最坚实的堡垒,最纯粹的初心

基层工作,最难的是思想转变。

“在外面不管有多难,我总是一个人在奋斗,想怎么干,就自己认真去干。但是在村里干,我是要带着班子、带着一群人干。每个人的想法、文化程度不一样,对事物的理解也不一样。”钟白玉说,单干是没有出路的,党群要连心,步调要一致,才能共同助力村庄的发展。

为发展壮大产业,钟白玉创新性地提出“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全村土地,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将全村党员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党小组负责联系一项产业、管理一个基地、经营一个合作社,让党员冲在最前面,实现人人有租金、人人有分红、人人可务工的“村社合一、党群连心”的新路子。

一个地方要发展起来,需要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入党誓词里面说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我们的初心。党有召唤,党员就要归队坚决执行任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支部的堡垒越来越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好,群众的福气就越来越多。”在这十五年里,钟白玉说服了很多人回乡发展,既有外出务工的村民,又有走出大山的大学生,更有流动党员,并成为村里的中流砥柱。

发展产业的同时,村庄生态治理也步入正轨。村民们每天打扫好自家屋前屋后、庭院果园等卫生,就可以获得一分,积累到一定量后,可以用积分换米、油等农副产品。有激励的积分制,让合群村村容更干净,村民更爱惜环境,实现了实现制度管人、制度管党员,强化了党建引领。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合群村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支部坚实的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村民收获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既然接受了这一份工作,就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一路上我们也是遇到好多困难,但看到村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老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多,富裕的人越来越多,我心里觉得很欣慰。”钟白玉提到这十五年的奋斗,感慨万分。

从2007年到2022年,从一人富到家家富,从田间到车间,最后到直播间,从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到全县产业发展的学习样板,钟白玉始终敢拼敢闯,带领合群村走出贫困,迈向小康,步入振兴。

合群村集体经济收入突飞猛进,从0元飙至150万元,实现了“山上养羊子、山中种果子、山下种稻子、老百姓口袋有票子、游客来了有乐子”的“五子登科”,而钟白玉又转身投入了下一场奋斗。

本文来自【红网-时刻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