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青年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5 10:51 作者:环球网 围观:

“秘中合作共赢的成功案例”(进博会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环球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青年成功的故事有哪些1

来源:人民日报

编者按: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举行。5年来,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书写了一个个合作共赢的故事。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进博会故事”系列稿件,讲述进博会助力各国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真实故事,展现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给世界提供的新机遇。

在秘鲁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市郊区的萨查卡村,奥斯瓦尔多·马马尼家的3层楼房格外显眼。记者走进他家的院子时,马马尼正与妻子、兄弟姐妹和孩子们一起,赶制一批羊驼造型的玩偶。这些独具秘鲁特色的手工艺品即将远赴中国上海,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与消费者见面。

“不久前,我们将房屋加盖了一层,专门用于生产羊驼玩偶。”马马尼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来自秘鲁阿曼塔尼岛,岛上许多居民世代以手工制造羊驼毛织品和玩具为生。马马尼家也有一个作坊,从事羊驼毛手工艺品制作已经20多年了。以前,他们的产品主要在当地旅游景点出售,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远渡重洋销往中国。一切改变都要从进博会说起。

“我们白手起家,靠进博会打开了局面”

2018年,长期从事中拉贸易的中国姑娘马玉霞与秘鲁伙伴贝德雷加尔、伊莎贝拉的创业之路刚刚起步。她们向中国客户交付的第一笔订单就是马马尼家庭手工作坊生产的1000只羊驼玩偶。正当她们想着如何进一步打开销售渠道时,中国将举办进博会的消息让马玉霞眼前一亮。马玉霞报名参加了首届进博会,并为这些羊驼玩偶起了“温暖驼”的名字。

当年11月,“温暖驼”亮相首届进博会。“我们展品单一,生产标准化程度有限,国内消费者能否接受,我心里直打鼓。”马玉霞说,当时她只带了羊驼玩偶的摆件和挂件两种样品参展。没想到,仅9平方米的展位挤满了人,几百件样品没等进博会闭幕就售罄。进博会首秀后,“温暖驼”陆续接到5家实体店的订单。

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马玉霞和大家做了充足的准备,伊莎贝拉带着种类更多的新产品从秘鲁飞到上海参展。“温暖驼”再次旺销。展会结束后,与她们开展合作的实体店达到17家,电商也主动找上门。到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时,“温暖驼”品牌已增加到20多个大类、300多种细分商品:摆件、围脖、拖鞋、动物玩偶……一时间货品供不应求。

“那是我第一次到中国,也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高级别的展会。”伊莎贝拉至今难忘现场参加第二届进博会时的震撼与激动。她清晰地记得,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习近平主席的话让我们充满希望。我们一直努力给秘鲁的特色产品寻找新的国外市场,这并非易事,直到通过进博会平台,我们进入了中国大市场。”伊莎贝拉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鼓励着千千万万像她们一样的创业者到中国开展业务,实现更好发展。

“我们白手起家,靠进博会打开了局面。”马玉霞说,借助进博会的平台效应,“温暖驼”突破了创业之初的艰难时期,可以集中精力扩大产能、提高质量、创新设计。“正是因为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不断为合作交流搭建平台,‘温暖驼’这样的小企业才得以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大潮中。”

“即使相隔万里,也能感受到精彩的进博会对秘鲁手工艺人的友好”

每周一凌晨4时,马马尼都会开着新买的汽车,到距离3个小时车程的布诺镇购买羊驼毛皮。现在,他们一家每年能生产约5000只羊驼玩偶,绝大多数销往中国。

“我在阿雷基帕市的市场租了一家小店。有一天,马玉霞来到店里,从我和其他手工艺人那里各买了几件羊驼玩偶,比较谁家的工艺更好。最后,她选择了我们。”一开始,马马尼并不适应成批量、标准化的生产。经过反复磨合,马玉霞和贝德雷加尔对羊驼玩偶的五官、形态乃至脖子的粗细等都做了细化,产品的外形逐渐规范统一起来。

通过进博会成名后,“温暖驼”开始组织当地家庭进行专业化生产,大大提升了当地手工制品的品质。“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很多像我这样的手艺人就要失业了!”马马尼说。借助进博会打开中国市场后,马马尼的作坊收到的中国订单金额从最初每年1万美元,增加到如今的每月5万美元。“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搞生产,日子越过越好了。”望着家人,马马尼露出幸福的笑容。

如今,在秘鲁已经有100多个像马马尼这样的家庭加入到合作中来。今年40岁的恩里克是一名设计师,负责为“温暖驼”品牌设计新的玩偶模型。他的作坊以前主要生产火烈鸟和大象造型的玩具,只有4名家人从事生产。“中国伙伴一直在鼓励我们提高质量、创新设计,这对于我们这些家庭作坊是很好的发展机会。”恩里克对未来满怀期待,“与中国的合作让我们拥有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在中国被称为‘秘鲁手工艺人’,这令人自豪。”

看着中国伙伴转发来的消费者评论和点赞,许多像马马尼、恩里克一样的秘鲁手工艺人,都满是幸福感和成就感。“即使相隔万里,也能感受到精彩的进博会对秘鲁手工艺人的友好。”马马尼说。

“通过进博会平台,一些秘鲁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阿雷基帕市西北郊的科罗拉多山区,记者见到了34岁的设计师加马拉。与一般的家庭作坊不同,加马拉的作坊有近40名当地女工。记者在现场看到,11名女工正在娴熟地用针在玩偶身上点刺出花纹式样。其他女工有的在家上班,也能获得同样的薪酬。作坊还专门设立了儿童活动室,方便这些女工照顾孩子。

“3年前,进博会为‘温暖驼’带来了大量订单。我们加入品牌合作后,业务量迅速提升。如今,整个作坊每年可以生产约2.5万件不同样式、尺寸的羊驼玩偶。”加马拉说。手工制作这些产品步骤复杂。“如您所见,这些长期与我们合作的手工艺人,已经成为该领域专家。她们必须非常仔细,使玩偶看起来更加逼真。”加马拉说。

正在给一只“小羊驼”梳理毛发的罗萨里奥告诉记者,羊驼玩偶的耳朵和面部等细节很难把握,她花了至少一年的时间来学习让羊驼玩偶变得更完美。“我在这里工作4年多了。”她说,“这几年,我的收入提高了很多,还能有时间照顾家庭。”

作为合伙人之一,贝德雷加尔几乎每天都要到这些作坊查看产品质量,如色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制作过程是否存在问题等。“通过进博会平台,一些秘鲁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贝德雷加尔说,“希望再次参加进博会,并把秘鲁手工艺人请去,为大家现场展示羊驼玩偶制作过程。”

“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惠及世界,给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深秋的北京,色彩斑斓。海淀区的一家商场内,人流不息,暖意融融。一家毛绒玩具店里,一只只羊驼玩偶呆萌可爱,受到了顾客们的青睐。

2021年,刚刚创业不久的毛绒玩具店主刘丛在浏览进博会相关新闻时,注意到了来自秘鲁的“温暖驼”。为此,她特意报名参加了第四届进博会,现场洽谈合作。

每两个月,就会有一批“温暖驼”从阿雷基帕市出发,经过利马、香港,抵达上海,再分发至全国各地。

如今,“温暖驼”在国内30多家商场有合作销售店铺,年销售额是2018年的20倍。今年,连续第五年参展的“温暖驼”展台将扩大到36平方米,展出卧姿羊驼玩偶、手绣抱枕等新产品。

参加了多届进博会的秘鲁驻上海总领馆商务参赞蒂安娜·彼塔表示:“‘温暖驼’是秘中合作共赢的成功案例,进博会是了解中国商业文化和消费趋势的理想平台。”

羊驼毛纺织业是秘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秘鲁山区民众的重要收入来源。近年来,秘鲁大力推动羊驼毛纺织业及时尚业走上国际舞台,着力打造“秘鲁羊驼”的原产地品牌。中国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为这一产业带来新的机遇。“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很多消费者愿意购买高品质、差异化的产品。秘鲁的羊驼毛纺织品在中国市场拥有良好前景。”秘鲁出口和旅游促进委员会执行总裁阿莫拉·卡巴哈尔·舒马赫说。

“温暖驼”的故事,是中国与各国共享市场机遇的生动缩影。从历久弥新的百年老店,到搏击潮头的初创公司;从实力雄厚的世界500强企业,到最不发达国家的中小微企业,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在更好满足中国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在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进博会5年来取得了突出成就,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惠及世界,给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舒马赫说。

(本报秘鲁阿雷基帕、北京电)

青年成功的故事有哪些2

“失败只是更明智地重新开始的机会。”

成功不是线性的。如果你放大亚马逊过去 20 年的成功故事,它似乎只是根据股票价值上涨。但如果你放大,就会发现潮起潮落。

有几个月股票价值暴跌,看起来永远不会恢复。不可避免地,在那些低迷之后,他们的损失增加了一倍或三倍的巨大收益。正是这些挫折是学习和为未来发展留出更多空间所必需的。

我保证你所仰慕的任何名人或偶像最初都在他们想要完成的事情中挣扎。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碧昂丝——是的,碧昂丝——都曾在某个时候挣扎过。他们认为他们可能会失败。他们可能对追求自己的梦想感到怀疑,因为他们听起来很荒谬。有些人认为他们最终会在余生中从事办公桌工作。但是通过自信和决心的结合,他们能够忘记自己的挣扎,分析他们做错了什么,并了解如何改变他们的方法以在下一次完美地执行。

艾伦·约翰逊·瑟利夫曾经说过,

“你梦想的规模必须永远超过你目前实现它们的能力。如果你的梦想没有吓到你,那么它们还不够大。”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失败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通过我们的失败,我们学会了在生活、爱情、目标和幸福中成长的能力。另外,每个人都曾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失败过。

从长远来看,这里有一些最著名的人的 14 个成功故事,他们的职业生涯始于最初的挫折。成功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你不放弃,它就会在那里等着你。

1.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在发行 1975 年的经典电影《大白鲨》之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多次被南加州大学电影之心学校拒绝。[1]如果他没有把那些早期的失败放在心上,我们可能永远不会有 ET、印第安纳琼斯或侏罗纪公园来感谢他。

2.斯普拉特


演员克里斯普拉特在他最终登上大银幕之前,他 19 岁时无家可归,住在夏威夷的一辆面包车里。[2]他的第一部电影只付了他 700 美元。经过 20 年的努力,普拉特获得了 1000 万美元的电影《侏罗纪世界:堕落王国》。

3.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摇滚明星和作家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曾经很穷,以至于他不得不以 40 美元的价格卖掉他的狗来买食物。在为他的剧本和在《洛奇》中的表演获得两次奥斯卡奖后,他以 15,000 美元的价格从新主人那里买回了这只狗!

4.奥普拉温弗瑞

奥普拉可能是最著名的成功故事之一,他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极度贫困中,由一位靠福利生活的单身母亲抚养长大。她在童年时期受到身体、精神和性虐待。


关于她,没有多少人知道的一件事是,她十四岁就离家出走并怀孕了。[3]她在出生后不久就失去了孩子。尽管她在年轻时经历了最初的挣扎,但她将自己变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之一。

5. 金凯瑞

金凯瑞是这个星球上最有趣的人之一。他一直是一些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影的明星。但凯瑞在加拿大长大,非常贫穷。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的家人在一所学校担任看门人,以帮助支付账单。在他的第一次单口喜剧表演中,他被嘘下台。不久之后,他在 In Living Color 上大放异彩,然后在同年继续出演 Dumb & Dumber、The Mask 和 Ace Ventura!

6.JK 罗琳


在撰写现代史上最成功的系列丛书之前,JK 罗琳身无分文,靠福利生活,独自抚养一个孩子。她花了七年时间写出了第一部哈利波特小说,即便如此,当时所有十二家主要出版社都拒绝了这本书。

7.凯蒂佩里


在第 XLIX 超级碗中场秀与臭名昭著的“左鲨鱼”在舞台上跳舞之前,凯蒂佩里的漫长旅程充满了失败。在她的第一张专辑仅售出两百张后,她的第一家唱片公司就倒闭了。在又有两个唱片公司放弃了她之后,凯蒂佩里花了十多年的努力,才终于在 2008 年获得了一个名为“我亲吻了一个女孩”的热门歌曲。

8. 托马斯爱迪生

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不仅是最著名的发明家(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鉴于他众所周知的成功故事,您可能还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

在小学时,我们都被教导托马斯爱迪生在试图发明一种商业上可行的电灯泡时失败了 10,000 多次。[4] 爱迪生是反复试验的大师。他不怕犯数百甚至数千次错误,然后才弄明白。

“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最确定的成功方式总是多试一次。” -托马斯·爱迪生

9.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的成功故事也是众所周知的。众所周知,亨利福特是汽车之父,也是流水线的创造者。他用他的福特 T 型车帮助将交通工具带给了美国的大众。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的第一家公司破产了。就连他的第二家公司也破产了。

10.碧昂丝

在 Destiny's Child 之前,碧昂丝加入了一个名为 Girl's Tyme 的团体。当碧昂丝只有九岁时,这群人出现在综艺节目《搜星》中,却迷失了方向。那群人后来成为命运之子。

但这并不全是阳光和彩虹。她们有内讧,少女泰姆最初的六名成员中,天命之子成立后,只剩下两人。1996年,他们被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下,剩下的就是历史了。

11.詹姆斯·戴森

如果你认为托马斯爱迪生的失败很糟糕,让我向你介绍詹姆斯戴森,你在电视上看到的戴森吸尘器的著名发明者。戴森在找到无袋真空品牌之前开发了 5,000 多个失败的原型。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全部储蓄账户投入到他的原型中超过十五年!幸运的是,无袋真空吸尘器奏效了,现在福布斯估计詹姆斯戴森的净资产超过 60 亿美元。[5]

12.斯蒂芬金

在斯蒂芬·金被称为可以说是在世最伟大的作家之前——他写了 60 多部小说,其中许多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金被一次又一次地拒绝。

在他的回忆录 On Writing 中,King 描述了他过去是如何将拒绝信贴在墙上的,并带有一个很大的灵感来源。他的第一部小说《嘉莉》被拒绝了 30 次。就在他准备放弃继续下一个项目的时候,他的妻子在垃圾桶里发现了手稿,让他再试一次。我们都知道那之后发生了什么。

13.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梵高的成功故事可能没有其他人那么有名,但仍然同样鼓舞人心。大多数人不知道梵高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他有多么成功。他的画直到他去世后才流行起来。在他的 900 幅画作中,只有一幅在他生前被卖出。

14.杰伊-Z

Jay-Z 在年轻时就贩卖毒品并不是什么秘密——他不断地谈论它以提醒自己他卑微的出身。他绝不为此感到自豪,但这是他在布鲁克林的 Marcy Projects 中勉强糊口所必须做的。

在那段时间里,他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在创立自己的唱片公司 Roc-A-Fella Records 之前从他的行李箱里卖掉了 CD。[6]不久之后,当他的专辑飙升至 Billboard 200 的第 23 位,然后成为白金唱片时,他的职业生涯一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努力工作是让你度过一生的动力。海豹突击队开发了BUD/s,被称为美军最难的训练项目。他们希望确保他们选择的战士有精神上的坚韧,能够在压力下保持冷静,无论情况如何,都不会放弃。

做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暴露在极端压力和不可能的条件下。他们经历的挫折越多,他们就越能从中学到更多东西,并制定他们的精神和身体策略来克服下一次的障碍。

这正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些最成功的人的形成。他们并没有故意让自己陷入困境,但他们能够克服的环境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并学会了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

自信是最强大的个人品质之一,它将导致你的成功。所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要对自己失望。这太容易了。

相反,微笑着看着它,对自己说:“这就是我在这里的原因。这是我学习和变得更好的机会。” 此外,看看有多少其他人做过。

青年成功的故事有哪些3

回眸无悔的青春

——同题故事·奋斗老兵

■张一吴凡 张永清 陈万金 解放军报记者 欧世金

插图:李振 插图制作:贾国梁

前不久,一个老兵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多年前的一天,连长跟一个即将退伍的战士谈心,问他还有没有什么心愿。战士想了想,目光聚向营墙外面,说:我想请假外出一次。连长同意了。战士带着刚发下来的退伍费,高兴地踏出营门。但是,战士不到中午就回来了。连长看着他圆鼓鼓的钱包问道:咋一分钱没花?他说:坐公交是班长替我拿的钱。早上吃了饭去的,不用买吃的喝的,而且我也没啥要买的。连长说:那你去哪了!战士说:去看国旗。我们每天都在保卫着这座城市,但升旗广场我还一次没去过。我还没走到了国旗下,远远地望见,我就哭了……说着说着,战士的声音哽咽了。连长抱住了战士,想说什么,心里涌上的泪水一下子堵住喉头。后来,组织退伍官兵去升旗广场成了连队一项特殊的传统。

战士的深情多么动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长征副刊》版特别策划一组强军故事,展示基层官兵在战位上听党指挥、奋斗强军的昂扬风貌。一个个故事,既是官兵的奋斗记忆,也折射着人民军队加速推进强军兴军的生动实践。每一个在战位上坚守的官兵,身后都伫立着强盛的祖国。几个故事仿佛汇成一首美丽的诗:祖国,让我们用青春点燃对您的赤诚,为您奉上一个士兵的爱。

倔强老兵

他叫张立君,身材高大,皮肤黝黑,战友们都说他是个“倔”脾气。他的故事要从他刚刚穿上军装那天说起。

刚穿上军装的他,就“倔”得一心想加入特战队,前前后后递交了4次申请,才得偿所愿。相比现在的身形魁梧,那时候的他身高1米85,体重却只有120斤,瘦得跟竹竿一样,力量也很弱,第一次考核成绩就垫了底。许多人都劝他放弃,“特战这份苦不是你能吃的”,他却不服气。

从那以后,他开始跟每个课目较劲,每天玩命地训练,再苦再累都咬牙坚持。每当达到体能极限的时候,他总是再逼自己一把,不断地对自己说:“张立君,再坚持一下,再多练一次!”几个月下来,他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各项训练成绩也进入了中队前列。

不过,张立君第一次参加“魔鬼周”,可是吃尽了苦头。训练一开始,张立君一马当先冲了出去,但是连续几个课目下来,他有点“吃不消”了。在跨越泥潭课目,张立君实在是爬不动了,头上烈日炙烤,身下泥浆缠身,他呼吸急促,动作迟缓,意识逐渐模糊。就在这时,后面的队员慢慢超过了他,他猛抬头,怒目圆睁,盯着前面一个队员的身影奋力向前追赶。口鼻里灌满了污泥,手上的指甲也翻了过来,身上还爬满了蚂蟥,他全然不顾,拼了命地往前爬,超越了一个又一个,成为了当年最年轻的“勇士纪念勋章”获得者。

一枚勋章,他并不满足。前前后后征战了几十次“魔鬼周”,他一次没落下,每次都能捧回勋章。那年,部队参加了一次国际军事交流比武。一开始,大队党委决定推荐年轻队员参赛,这个消息传到张立君耳朵里,瞬间“倔”脾气就上来了。大队长做他的思想工作:“你都30多了,已经是高龄特战队员了,身上还有这么多老伤,还是别去了吧。”张立君不服气地理论道:“‘拳怕少壮,棍怕老郎。’30岁怎么了,受过伤又怎样,我比那些黄毛小子经验更丰富、技术更老练。”就这样,他前前后后找了大队长七八次,最后大队长拗不过他,还是让他去了。

比武的时候,正值夏季,室外温度就有40多摄氏度,地表温度更是接近60摄氏度,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整整30天。在最终考核时,他第一个课目拿了满分,本来信心满满,却不料在第二个课目中发生了意外。搜索识别射击时,由于前一个参赛队员动作幅度较大,部分靶位损坏,他跟得很紧,来不及躲闪,被一根铁钉刺入左手食指根部,顿时鲜血直流。一股钻心的疼痛瞬间袭来,然而对于胜利的执着却让他清醒了过来,在这样的赛场上,一分一秒都决定着胜负。他顾不上鲜血淋漓的左手,硬是咬着牙完成了这个课目。

课目结束后,张立君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又重返赛场,带伤完成了剩下所有课目的比拼。血染红了洁白的纱布,一滴一滴透过纱布落在了地上,在夕阳下就仿若一朵朵怒放的血莲。

最终,张立君夺得了个人全能第一的桂冠。外籍专家看着眼前这个老兵,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落日余晖,晚霞醉人,张立君闭着眼,张开双臂静静感受着晚风拂送来的阵阵清凉。短暂休息之后,他又重新走上跑道,奋力向前冲刺,影子被夕阳拉得越来越长。

雨夜爆破

夜色渐浓,海面风平浪静,月亮在迷雾般的云层里,泛出了点点微光。多年前的一天,入伍第3年的杨超奉命参与接装任务,驾驶新型交通艇平稳地行驶在东海上。

启程返航时,突然狂风大作,波浪滔天,在长江上穿梭自如的交通艇到海上就像一个小竹筏一样在水中左右倾斜,艇上锅碗瓢盆的摔打声和海浪拍击甲板的声音不绝于耳,地方的引航员惊慌失措,建议大家快做好弃船准备。

但驾驶室内,杨超却沉着冷静,紧握艇舵,一边努力调整航向,一边向艇长报告:“建议立即卸掉淡水!”

“你行吗?”艇长问。

“我有把握,请相信我!”杨超坚毅的回答让艇长定下决心。

一个个艰难的摆舵动作,应对着风浪的一次次拍击。2分钟、3分钟、5分钟……随着交通艇自身载荷的逐渐减少,摆舵的阻力越来越小,杨超成功扭转了局面,有效避免了横倾事故的发生。

这样一个技艺精湛的船艇兵却在刚入伍的时候闹了不少笑话。第一次游泳训练,杨超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非常恐惧,抱头不敢下去。上学时偏好文科的杨超,面对船艇原理、机械制图等课程处处感到吃力。

为了不被战友看扁,杨超偷偷地在脸盆中练习水中闭气,在板凳上练习蛙泳动作,鼓起勇气到水中进行训练。利用节假日和课外活动时间,他认真研读了河流航行、船艇避碰等知识,一有时间就在闷热嘈杂的机舱中对照学习。有时被蚊虫咬得满身都是疙瘩,但他全然不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月的艰苦训练,这个“旱鸭子”不仅可以在长江里游泳,还能武装泅渡1万米,并且连续三年获得总队“水中蛟龙”的称号。他还掌握了船艇机电技术,研究制作的船艇射击依托、水上移动靶子等成果也得到上级机关肯定,总结归纳的100余条紧急应对避险措施,为部队开展针对性训练和提高驾驶人员技术水平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0年对于杨超来说,是重要而又繁忙的一年,他先后参加了多次抢险救援任务,表现出色。最让他难忘的,还是那次爆破堰塞湖。因为当时船艇大队接到任务的时候,杨超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结婚了。

夜色如墨,一道刺眼的闪电撕裂了整个天空,雷声震耳,暴雨骤至,大地在颤抖,洪水在肆虐。持续性的暴雨,导致多处山体大面积垮塌,江河被阻断,形成了近5平方公里的堰塞湖,严重威胁到山下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接到爆破任务,杨超独自驾驶一艘冲锋舟,只身前往爆破点。航道上暗礁密布,旁边危房林立,水面上漂浮着树木、房屋板材碎片,短短的2公里航程艰险重重。

眼看着距离爆破点只有300米了,冲锋舟却被巨石和树木拦住了去路。杨超当机立断,毅然弃船。他将做好防水措施的炸药捆绑在背上,纵身跳进了湖水中,向着堤坝游去。

刚上岸没几步,他就陷进了稀软的泥潭里,慢慢下沉。他此时只能死死地抱紧炸药,在泥潭里艰难地挪动身体。一声巨响,此时山体再一次发生滑坡,刚刚死里逃生的杨超被一块掉落的碎石迎面砸中,一时间血流不止。杨超强忍着剧烈疼痛,咬紧牙关,借助身边的树枝和藤蔓成功挣脱了泥潭。经过半个小时艰难的跋涉,他终于来到了坝体上方,将炸药完好无损地交到了爆破技术人员手中。

砰!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化解了这场危机。杨超的身姿依然笔挺,他整了整被打湿的军装,朝着大队的方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一招制敌

何茂涛疲惫地靠在了墙上,彩钢瓦房上2个小时的暴晒,让他浑身灼痛。他大口地喘着粗气,一种深深的力竭感充斥着全身。

刚刚入伍时,他还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模样。当时的教导员常说像何茂涛这样的身板,站个军姿都不一定能站住,然而何茂涛的表现让所有人都难以忘怀。有一次站军姿比赛时,何茂涛在烈日下愣是站了足足5个小时,最后当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他还坚持着。

入伍半年后,何茂涛的各项成绩都极其出色,只有一个弱项——徒手搏斗。为了增强自己的搏击能力,他一有时间就拉上自己的班长陪练,每次不有所收获,他绝不回去。慢慢地,他的身体不光愈发强壮,搏击能力更是愈发抢眼,拿下了不少比武的前几名,数次在实战行动中大显身手,成了赫赫有名的“搏击王”。然而令他的名声真正响亮起来的,还是那个热浪翻涌的夏天。

炙热的阳光直直地照射在彩钢瓦的雨棚上,发出耀眼的光芒,光芒下一个如同“铁人”般的身影蜷缩在了雨棚的一角,缓缓向前挪动着身体。

那“铁人”正是何茂涛。此时,他的脸色有些发白,嘴唇上也布满了干裂的细纹,撑在彩钢瓦上的双臂更是被烫破了皮,身上的军装在一次次溻湿和被烤干后,留下了一片片白色的汗渍。他使劲咬了咬牙让自己保持清醒,他知道自己能做的只有等待。

几小时前,何茂涛所在的中队正在组织训练,然而一阵急促的哨音打破了平静。接上级命令,某村庄发生一起劫持人质事件,应急班立即前往处置。

这是实战!歹徒挟持着人质占据了主楼房顶的有利地形,与众人对峙。

中队官兵此时也犯了难,歹徒所处的位置背靠墙体、空间狭窄,不但无法狙击,更是难以强攻。在观察后,众人发现唯有攀爬到主楼右侧彩钢瓦房屋顶,利用视角盲区,隐蔽接近才可能制敌。

何茂涛找到参谋长主动请缨,然后飞速跑到楼下,准备从旁边的雨棚绕到歹徒的视野盲区,展开行动。可当他刚刚接触彩钢瓦屋顶时,屋顶就发出了“咔咔”的声响。何茂涛紧张得一下子汗毛直立,还好歹徒的注意力不在这边。他担心继续行动很可能会暴露目标,危及人质生命安全,索性把自己的战靴和装具全部脱下,轻装隐蔽接近。

从地面到雨棚要经过二楼阳台,何茂涛纵身一跃,双手环抱铁柱,撑着身体向上攀爬,随即轻轻扑在了雨棚边缘,一点一点地向预伏位置挪动。

彩钢瓦在太阳下已经暴晒了大半天,烫得几乎可以烤熟生鸡蛋。何茂涛刚趴上去,身上就止不住地冒汗,豆大的汗珠从额间不断滴落。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何茂涛强忍着身下的灼烧感,慢慢靠近歹徒。

近了,更近了……

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机会终于出现了!

凶犯一边挥舞菜刀,一边背向雨棚左右徘徊。正面佯攻的战友见机配合,开始拿着喇叭喊话以吸引歹徒的注意。

说时迟那时快,何茂涛趁歹徒分心的瞬间,抓住时机,飞身跃起扑向凶犯,一番激烈的搏斗将其制服。

当何茂涛迅速抱起受伤的人质冲向救护车时,群众立刻让出道路,一时间小道上欢声如雷。望着驶远的救护车,何茂涛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

“两栖”教员

一道道刺眼的闪光灯,一句接一句嘈杂的采访,封宇恒被紧紧簇拥在了人群的中央。他一句一句耐心地回答着采访,似乎从没想过会有这样的一天。很多年前他的梦想只是当一个好兵,后来这个梦想变成了当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员。

全军优秀政治教员、第二十二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十几年来,封宇恒身上的荣誉多得简直让人吃惊,他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班长。

还记得刚入伍那年,封宇恒第一次跑5公里的时候就跑吐了,单杠做2个就到了极限,接连的受挫,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他明白,过硬的军事素质才是军人的“资格证”。他开始了疯狂的苦练:别人负重10公斤跑,他就负重15公斤;绑着沙袋拉单杠……

两年的苦练,让封宇恒在下中队后不久,便进入了尖子班。那年,他代表中队参加总队训练尖子大比武,在夜间射击课目中发生了意外。轮到他上场时,头顶的3盏灯突然爆裂,霎时,四周一片漆黑。然而,比赛并没有叫停,封宇恒看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再不射击自己的成绩将被判零分;可无法瞄准,贸然开枪,结果也可能是零分。突然,他灵光乍现,跑到旁边射击点,借助微弱的光亮瞄准靶子,击发命中。经过激烈角逐,封宇恒在第一次比武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前三甲。当年8月,封宇恒紧接着参加了支队组织的军事大比武,最终取得了个人全能第6的好成绩。年底,封宇恒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三等功。

在走上班长岗位后,封宇恒发现军事素质好不代表能够把兵带好,于是他潜心研究组训施教,向着优秀教练员的目标发起了新的冲锋。后来,全总队教练员集训,他排名均在前三,被评为“优秀教练员”。

迈向成功的路上,常常要品尝失败的滋味。曾经肘关节撕裂,他仍坚持单手做单杠;右膝撞墙软组织挫伤,他咬牙用一条腿硬挺着跳到了终点……这些都没有将他打趴下,但两次提干时的理论考核不及格让他尝到了从未有过的挫败滋味。

文化的短板让封宇恒清醒了过来,他告诉自己要加紧理论学习,从最简单的抄、最基础的读、最管用的记开始,每天学一句、每日记一篇,日积月累,学思践悟。封宇恒的身上随时都会携带一个小本子。他常常摘录创新理论金句、经常联系实际总结,就连执勤查验证件也要总结几句口诀。慢慢地,一名军政兼通、文武双全的“两栖”教员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2017年,注定是封宇恒的军旅生涯里最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一共参加了5次比武。4月,封宇恒带队参加支队优秀教练员比武,一举夺魁;5月,他信心满满参加总队优秀教练员比武,没想到在战术动作演示中出现了小失误,未能卫冕冠军;6月,在仅仅准备了7天时间后,封宇恒又参加了总队优秀政治教员评比竞赛,排名第11;8月,封宇恒被总队推荐参加武警部队优秀政治教员评比竞赛,与武警部队100多名干部骨干同台竞争,以第5名的优异成绩获武警部队十佳优秀政治教员。紧接着,封宇恒又马不停蹄参加全军优秀政治教员评比竞赛,荣获全军优秀政治教员,成为自全军政治教员评比竞赛开办以来,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位军士参赛选手。

回到部队后,封宇恒将夺目的获奖证书缓缓放入了一个大箱子,他清楚知道,自己不能因荣誉而自满,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员,要做的仍旧还有很多很多。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