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圆明园被盗后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5 10:41 作者:读者报 围观:

圆明园曾遭“四劫”:到底流失多少文物,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读者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圆明园被盗后的故事有哪些1


3D复原圆明园原貌

终成废墟

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四十景仍剩下超过13处的景观,山形水系也并未破坏。此后100多年,遭难的圆明园是如何历经火、木、石、土“四劫”,而彻底变为一片废墟的呢?知名圆明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专家王道成揭开了历史真相。

1860年,圆明园遭焚毁,建筑绝大多数被烧毁,花草树木也遭到严重损害。同治十二年,清廷调查后发现圆明园尚存13处景观。“比如方壶胜景、蓬岛瑶台都是建在水中的,英国人没有船,烧不到。”王道成说。1860年后,圆明园的中国园林部分并未成为一片废墟,有些建筑还保存得相当完整。但这场劫掠和焚烧,是这座名园灾难的开端。

王道成认为,目前并无史料证明八国联军曾进入圆明园劫掠,真正让圆明园遭受“木劫”的,是清王朝驻守西郊的败兵游勇和地痞流氓。这次的破坏主要是大量古树被砍伐,甚至烧成木炭拿出去卖。同时,残余的陈设被洗劫,幸存的建筑物被拆毁。这些劫掠和损坏,已无数字可考。从此,圆明园的古树破坏殆尽。但此时,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仍然没有遭到破坏。

清王朝覆灭后,军阀、官僚、政客乘机对圆明园的石料巧取豪夺,民间也有人肆意取用了圆明园的石料。比如,军阀王怀庆把圆明园的一些石料拉走,修自己的达园。抚顺张作霖的陵墓也用了不少圆明园的东西,燕京大学的翟牧师从圆明园私拆走了一对华表,至今仍矗立在北京大学西门内。

1917年后,一些农民开始进入圆明园,山形水系开始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圆明园的农民越来越多,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据1980年统计,圆明园里共有7个生产队,农业人口2000多人,住户有270多家。农民进了圆明园后,为了种水稻,要挖山填湖,因为水深了水稻种不出来;为了建房屋,要挖山取土;为了在圈里养猪羊,要挖山垫圈。

“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其实是近几十年才破坏的。”王道成叹道。

流失多少文物

“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没有精确的统计。”王道成说。他说,根据档案记载,清漪园(颐和园旧称)留有详细的“陈设清册”,详细记载了勤政殿(现仁寿殿)、佛香阁等不同建筑的各种摆设,精确到了每一层楼、甚至每一张桌子,但圆明园的陈设清册没有留存下来,可能是在战火中毁掉了,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今天,我们对圆明园文物的盘点主要来源于众多文物专家的研究。

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曾在《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一书中提到:1973年5月,史树青随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赴法。前往巴黎东南70公里的枫丹白露的一座行宫参观,法国人称为枫丹古堡。1863年,拿破仑三世在此另建中国馆,这里收藏着法国侵略军当年从圆明园劫去的大量珍贵文物。

中国馆门前有俩石狮,馆中收藏文物一千余件,展出了320件,全部是1860年从圆明园劫夺去的。中国馆室内金漆桌案及多宝格上,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莲花大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明景泰蓝熏炉(宫熏)、尊、觚、吊灯,各种玉雕,各种如意、盔甲和丝绣等物,尚有成对大象牙、成对大犀角。

此外,尚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等工艺品。宫廷肩舆(辇)一抬,据说,此肩舆被劫运法国后,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曾乘坐过。

1890年,薛福成出使法国,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中国室见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1904年,康有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初见印象

1975年,王道成应颐和园之约,为颐和园写书,考虑到三山五园的整体性,王道成提出去圆明园看看。

一辆吉普车载着王道成和三位专家来到当时的圆明园旧大门口,车子就没路可走了,王道成一行只好下车步行。商量着,先去看看福海,因为那里是圆明园的中心。

“那是一个夏天,我们走进去,触目所及,完全跟农村一样。”王道成回忆说,园子里到处是矮小的农民住房、瓜棚豆架,一幅鸡鸣犬吠的景象。“我们直奔福海,入目是一片稻田,边上几棵大柳树,耳边是田里青蛙的叫声,和柳树上的蝉鸣。”回想当年史籍对蓬岛瑶台神仙境界般的形容,王道成已无法想像此地原先的模样。

“故宫禾黍,人世沧桑。”王道成的脑海里只有这八个字。

圆明园阁楼照片

“这是圆明园烧毁当天的一张照片。”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翻出了一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这是我1999年去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很小的博物馆时翻拍的,好多老照片就堆在地下室仓库里。”罗老回忆说,当年他受邀赴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整理来自中国的老照片。

罗老介绍说,从照片上看这个建筑造型奇特,是一座两层重檐的阁楼形建筑。屋顶是琉璃瓦黄剪边六角攒尖顶。最为奇特的是台基为六角星形平面,台阶置于星角之间。“我曾查考了圆明园现有的图像资料,尚未找出这一建筑的位置,因为没有焚烧之前的准确平面图纸。像这样六角星形的平面在圆明园中十分罕见。”照片背面的手写体英文显示,这张照片拍摄于1860年10月18日。而这一天,正是历史上记载的火烧圆明园的第一天。

“我很老实地告诉他们,这张照片的价值很大,建议他们以后结集出版。后来他们每天就只许我看一小时,又赶上感恩节和管理者放假,很快就没有时间(让我看)了。”罗老至今念念不忘那些无缘见面的老照片。(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姜葳 王海亮)

圆明园被盗后的故事有哪些2

清末圆明园铜版画 谐奇趣楼北侧

今年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60周年纪念。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它不仅直接导致三山五园被损毁,大批文物丢失,还导致西方势力更大程度地入侵中国。

提到火烧圆明园,很多人会说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恶行。实际上,早在1860年,英法联军就将圆明园烧毁殆尽。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再次抢劫了圆明园,致使圆明园彻底毁坏。

另外,从当时的史实来看,英法联军烧毁的不只是圆明园一处,还包括三山五园的其他园林。这些行为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曾经的皇家园林,如今有的被修复,有的只剩遗址,这些遗迹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屈辱。

咸丰十年(1860)的9月21日,英法联军在北京通州的八里桥,与僧格林沁、胜保等人带领的清军大战三四个小时。清军战败后,英法联军也进行了几天的休整。10月3日,英法联军向北京城里进发,当得知清军主力部署在圆明园一带时,联军便尾随而来。10月6日,英法联军包抄了驻扎在德胜门和安定门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晚上9时许,法军准备侵入圆明园,遭到首领太监任亮率领的二十多个太监的拼命抵抗。

10月7日上午,法国军队闯进圆明园,开始了疯狂地抢劫,下午到达的英国士兵也加入了抢劫的行列,圆明园内最珍贵的东西被洗劫一空。时人赘漫野叟在《庚申夷氛纪略》中记载,圆明园“御内陈设珍宝、书籍、字画,御用服物,尽被搜括全空”。英国首席谈判代表额尔金把洗劫圆明园的责任推卸给法军,他在《额尔金勋爵的信件和日记》中描述了圆明园被抢掠的惨象:“劫掠和蹂躏这样一个地方,已够坏了,但更坏得多的是破毁。原来总值一百万镑的财产,我敢说五万镑也不值了。法国兵用尽一切方法撕毁最美丽的丝绸,打碎碧玉饰物和瓷器等等。”

然而,侵略者并未到此为止。根据法国人皮埃尔·马蒂埃的《从巴黎到八里桥》、埃利松的《翻译官手记》和帕吕的《远征中国纪行》等资料记载,10月7日下午,英法联军开始放火,圆明园大宫门外朝房被焚烧,时值西北风起,火势越发旺盛。10月9日,英法联军撤出圆明园后,清军才将大火扑灭,此次大火连续烧了三天。11月8日(农历九月二十五日),内务府大臣明善、内务府总管王春庆两人亲往圆明园详查情况,根据随后奏报的《明善奏查得圆明园内外被抢被焚情形折》记载,八月二十三日(10月7日),英法联军焚烧了圆明园的九洲清晏各殿、长春仙馆、上下天光、山高水长、同乐园、大东门等处。

与此同时,其他皇家园林的境遇又是怎样的呢?咸丰十年九月初三(10月16日),内务府大臣宝鋆在《宝鋆奏禁园被抢印信遗失折》中说,八月二十三日(10月7日),有200名侵略军闯入万寿山清漪园,“将各殿陈设抢掠,大件多有伤损,小件尽行抢去。”第二天,侵略军又冲进玉泉山静明园,抢掠一番。在这封奏折上,宝鋆还说:“静宜园(即香山),夷人并未前往,各殿陈设,照旧封锁。”可见,英法联军第一次侵入三山五园后,主要烧毁了圆明园,清漪园和静明园遭受了抢劫,但没有被焚烧。香山静宜园也许是距离的原因,英法联军没有到达那里。

1860年10月17日, 英国人额尔金以清政府“不讲道义,不顾国际法”将抓获的18名英法“侨民”虐待致死为借口,发誓要焚毁圆明园,“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

10月18日,额尔金下令火烧圆明园。于是,英国米启尔中将率领3500名英军蜂拥而入,圆明园第二次遭受大火。这次大火,火势猛烈,给圆明园带来极大损失。英军步兵中校沃尔斯利在《1860年对华战争录》回忆录中说,到了10月19日晚上,圆明园只剩下断壁残垣。令人发指的是,安佑宫内没有来得及逃跑的宫女、太监、工匠等300多人,竟然被活活烧死,实在是惨无人道。

起初,当额尔金把再次火烧圆明园的想法告诉了法国公使葛罗时,葛罗认为这样做影响法国“文明”的国家形象,予以拒绝。但是,法国军队后来还是参与了火烧圆明园的行动,这在恭亲王奕訢致葛罗的信中和英国人的记载中有反映。这也说明,并非很多人认为的那样,火烧圆明园只是英军所为。

更加不幸的是,根据中外历史文献记载,英法联军第二次火烧圆明园的同时,还焚烧了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和畅春园等。

奕訢在农历九月初六(10月19日)给咸丰帝的奏折中说,九月初五见到“西北一带烟焰忽炽,旋接探报,夷人带有马步数千名赴海淀一带,将圆明园、三山等处宫殿焚烧。臣等登高瞭望,见火光至今未熄,痛心惨目所不忍言。”这段档案资料表明:圆明园和“三山”即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同时被英法联军焚烧,且大火烧了两天还没有熄灭。

关于英法联军焚烧万寿山清漪园的情况,从西方的史料中可知具体的情况。当时的英国随军记者沃格曼在发回英国的报道中记载了10月18日清漪园被焚烧的惨状:“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建在高处、俯瞰全园的高大楼阁,它耸立在高高的花岗石台阶之上,四周被熊熊的烈焰所包围,看上去就像是某个处于火海之中的巨型祭坛……园内遍地狼藉,只剩下坚实而无法摧毁的巨石,它们将留下来告诉未来的人们,这里,曾经有一座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信中所说清漪园中的高大建筑物,指的就是园内最大的高41米的木结构建筑:佛香阁,它是乾隆皇帝为庆祝其母六十寿辰而专门建造的。另外,在这次大火中,清漪园被焚烧的还有万寿山东部的水木自亲大殿、玉澜堂以及位于万寿山后山四大部洲(木结构)等建筑。

清代历经几代帝王才修建而成的三山五园,就这样走向衰落。而这段屈辱的历史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就要挨打。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赵连稳

流程编辑:郭丹

圆明园被盗后的故事有哪些3

本文内容选自《国宝星散复寻踪: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段勇 / 李晨著,译林出版社出版。


清宫文物属于皇家御用之物,官员尚难得一见,更长期与普通百姓无缘。若无重大事变,断不易流落市井,更不致流失海外。

可惜清朝末年,由于国势日衰,政治腐败,外患频仍,清宫文物珍藏多次遭到劫掠或毁损,许多被抢到异域,不少流失民间。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庚子之变和清逊帝溥仪“小朝廷”时,有大量清宫文物由于战争、偷盗、非法交易等,被掠夺、盗运到海外。

正如晚清状元张謇曾感叹的:“前清内府,昔日所藏缛矣。一散于庚申,再散于庚子,永沦异域,至可唏也。”



■清宫文物第一次流散: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趁中国陷于太平天国战乱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为借口,联手发动的对清朝的战争,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 The Arrow Wa),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有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法国借口西林教案亦派兵参战。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控制了北京城。10月17日,英国首席代表额尔金以清政府“不讲道义,不顾国际法”,将捕获的英法“侨民虐待致死为口实,照会清政府:“圆明园者,英法侨民所受痛心疾首惨刑而死之地也。(英国)誓必毁为平地……”野蛮地命英军将北京西北郊的五园(即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皇家园林纵火焚毁。


火烧圆明园

在占领、焚毁圆明园等皇家园林的同时,英法联军也对保存于其中的清宫文物大肆抢夺、恣意破坏。

据史料载,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后即成立了由双方各一名上校军官为首的战利品委员会,负责挑选出最珍贵的物品献给各自的君主,即当时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法皇拿破仑三世,其余则由军官与士兵们瓜分。在这场近乎疯狂的抢劫过程中,相比普通的金银货币,英法联军尤其重视对于文物、艺术品的掠夺,例如当时法军司令孟托邦曾专门致函法国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具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而藏于法国博物馆”。英军司令也曾指示部下,极力收集可携往英国之物。


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帝的“宸居游豫之所”,也是皇帝每年夏秋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清宫收藏的大量艺术珍品、图书字画、鼎彝礼器、文书档案都保存于此。仅《石渠宝笈》著录的历代书画收藏于圆明园的就有200余幅。

这座清廷经营了150多年的东方艺术之宫,在短短几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劫掠一空,并被付之一炬。关于英法联军掠夺文物的数量,法军士兵阿尔芒吕西安在给他父亲的信中提到:“300多辆车装的全是战利品,所有的士兵除了规定的背包还都背有沉重的包袱。“


流失海外的青花瓷瓶

事后,奉咸丰帝之命,内务府大臣明善曾对圆明园被抢的情况进行了察访,在他的奏折中提到圆明园内九州清晏各殿、长春仙馆、上下天光、山高水长、同乐园、大东门等多处殿宇被焚,而房座尚存的一些庙宇、亭座、宫门、值房中的陈设、铺垫、几、案、椅、杌、床张均被抢掠,银库中被抢银钞19225两,并实银制钱尽行丢失,器皿库内存装修、什物、零星木植、灯只等件,抢掠不齐……


向斯在《故宫国宝宫外流传秘笈》一书中,汇总整理了档案、史料和中外的报纸、杂志、书籍所载,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而造成我国流失的珍宝文物大致包括:

  • 西洋楼谐趣园,海棠喷泉池,池周的铜鹞、铜羊、石鱼;
  • 西洋楼海晏堂,八字形水池,池周的十二生肖兽面人身铜像;
  • 西洋楼大水法,狮子头喷泉池,池中心1只铜制梅花鹿,池周10只铜狗;正大光明殿,宝座左边墙壁上悬挂的巨幅《避暑行宫图》,紫檀雕花宝座,雕镂玫瑰等花的挖花栏杄,装饰着翡翠和孔雀羽毛的镶玉、镶宝石屏风,紫檀桌子、椅子、柜子,花梨木橱柜、角柜,瓷瓶、瓷缸、瓷碗、冰纹壶、碧玉瓶等珍稀古玩;
  • 缂丝三世佛、四大金刚、十八罗汉;
  • 商、周青铜器、青铜鼎、青铜雕龙、青铜香炉;
  • 羚羊皮货、海貂皮货、白鼬皮货、鬈毛羔羊皮货;
  • 皇帝、皇后、妃嫔的龙袍、貂褂、朝珠、珠翠、金鸡、神像;
  • 古名画《女史箴图》(原文如此。另有研究认为《女史箴图》是1900年由八国联军中的英军军官从颐和园掠走),《乾隆肖像》《皇帝在万寿山下接见蛮人》;
  • 金塔,金钟,鎏金编钟,景泰蓝麒麟,宝石,铜鍌金云龙纹编钟,如意云纹金瓶;
  • 古陶器,古瓷器一一宣德青花大碗,康熙、雍正、乾隆五彩、粉彩瓷瓶、瓷罐、瓷花盒,古漆器,金器,银器,牙雕,珐琅,景泰蓝——明景泰蓝熏炉、尊壶、吊灯,珊瑚,琥珀,玛瑙,水晶,文竹,象牙,犀角,黄杨木器物,大金塔,小金塔,金曼达,皇帝肩舆;
  • 金罐,金壶,金盒,军刀、盔甲,珊瑚狮子,康熙五彩瓷,乾隆粉彩瓷——粉,彩千花壶、粉彩镂空熏炉,珐琅釉瓷瓶,茶釉龙耳罐,剔红百子图盒,掐丝珐琅麒麟,掐丝珐琅五供,金嵌珠宝坛城,茶叶末釉双龙柄瓶,红金胎掐丝嵌画珐琅执壶和温碗;
  • 金、银、玉如意,玉盘,玉池,玉屏,玉磬,玉罗汉,玉香椽,玉山——乾隆大玉山(白玉大山,浮雕人物,上有乾隆御笔临摹王羲之《兰亭序》),玉瓶,玉碗,玉洗,玉鼎,玉壶,玉册—-乾隆《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碧玉册,玉如意——康熙玉如意(白玉透绿,上书御制,有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玉插屏,白玉浮槎,白色玉玩,绿色玉玩,玉兽面纹双耳炉;
  • 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精绘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西洋画师郎世宁精绘本《格登鄂拉斫营图》《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伊兰泰精制海晏堂等西洋楼铜版画,世间稀见的《圆明园菊花迷宫图》和宫廷画师沈源、孙祜精刻木刻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等。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抢劫后的许多珍贵物品就地售卖,如同儿戏。英国皇家炮兵队长诺雷斯回忆:“将抢来的东西,当时就在北京分给英军的军官和士兵们,物件用拍卖方法售出,与法人交给我们的一齐合算起来,得着一笔很大的款项!……幸得女皇体谅,赞成我的举动(所售出的款项,总计8000镑,还有法人交给我们的18000镑现款)。许多美丽的装饰物,都陈列起来出售。而且军官们知道将得到奖金,立刻随便出价,所以这些物件都卖得很多的价钱。一个黄色的中国式小茶杯,就卖到22镑。我买到了几块美丽的宝石,还有一个最精美的碧玉项圈,上面还镶着红宝石呢!看上面粘贴着的标签,我们知道,这是一位著名的鞑靼酋长进贡给清帝的。我仅仅花了50镑就买到了,好像没有人喜欢这件装饰品似的。我还买了一块天蓝色的宝石,雕镂得很是精致。奖品委员会得着一个美丽的金瓶,清帝用来将玫瑰香水倾注到他那柔荑般的手上的,他们却很慷慨地送给了我!……另外,还有两个美丽的大瓷瓶样式非常好看,请允许我将这两个瓷瓶送给女皇!”


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鎏金佛塔

据清咸丰十一年(1861)大臣奏报:圆明园失落大钟93件,大表20件,小表182件。静明园原存陈设20112件,火毁17523件,英法联军洗劫之后,只有981件。故宫《史料旬刊》第17、18两期汇集了“清咸丰年英法兵入京焚毁圆明园案"史料。

圆明园遭劫被焚后,大量的清宫文物被劫往海外,如今美国、日本、西欧多国都不乏圆明园文物的踪迹,其中尤以英、法收藏的数量居多、质量最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