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兄弟当兵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2022-11-05 10:42 作者:南部战区 围观:

军营故事 | 双胞胎兄弟一起来当兵,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南部战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兄弟当兵的感人故事有哪些1

者 | 李祺诺、张业照、余意、丁鹏

在军营里

双胞胎入伍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今天走进武警广东总队新兵团

去认识一对亲兄弟

相差无几的长相

难分伯仲的身材

哥哥叫施峰瑶

弟弟叫施峰瑾

共同的理想追求

让他们选择了同样的迷彩绿

相同的童年,共同的经历

兄弟俩来自江苏盐城

作为双胞胎

父母用“瑶瑾”二字分别命名

希望他们像“美玉”一样纯洁美好

兄弟俩并不是军人世家

但从小他们就对部队充满向往

帅气的军装、热血的红色故事

给兄弟俩的心灵带来启迪

他们养成了自律的生活习惯

培养了相同的兴趣爱好

经常一起打篮球、跑步

弹吉他、看书

相同的选择,共同的愿望

高中毕业后

兄弟俩考上了不同的大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弟弟找到哥哥

诉说了自己想参军入伍的心愿

兄弟俩一拍即合

当二人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时

父母心中虽有万般不舍

但还是决定尊重他们的选择

雏鹰需要翱翔

人生需要磨砺

今年3月

他们哥俩终于如愿以偿

穿上崭新的军装

来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军营

机缘巧合下

又分到了同一个中队同一个班

成为武警广东总队河源支队新兵

相同的目标,共同的斗志

在新兵中队

他们一同参与训练

一同参与课外活动

叠被子

他们精益求精

比谁叠得更快、谁叠得更好

站军姿

他们暗中较劲

比谁站得更标准、更有气势

这股子拼劲、狠劲、钻劲

深深鼓舞着身边战友

也赢得中队官兵的肯定和赞赏

“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生活

向往的地方

每一次奋斗和进步

都能收获喜悦和激动”

每当问及入伍2个月的感受时

他们都这样回答

“愿扎根于此

顽强拼搏

不懈奋斗

为国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结语

上阵亲兄弟

军营“双子星”

兄弟二人的军旅人生刚刚起步

但我们相信

接下来的征程里

兄弟二人会满怀热情与自信

闯过难关、度过苦累

相互鼓励、携手奋进

共同扛起肩上属于军人的神圣使命

南部战区权威发布

监制:梁启英 田军里 编审:刘道付 姜博西

主编:孙炳祥 责编:段江山 版式:侯鲁晋

刊期:第 1700 期 投稿邮箱:nbqjh_001@163.com

兄弟当兵的感人故事有哪些2

作者|宁镜诚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和战友在云南边境执行人工扫雷任务时,发现一枚爆炸物。

“你退后,让我来!”杜富国嘱咐完战友,开始蹲下排查。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爆炸突然发生。危急时刻,杜富国毫不犹豫地挡在战友身前,自己却倒在血泊之中……

回顾杜富国8年多的军旅生涯,3次重要抉择注定了其不平凡的一生。

第一次是参军之初,杜富国本可以成为一名边防战士,他却坚定地选择扫雷;第二次是进入扫雷队后,因为炊事技术好,队长想留下他当炊事员,但杜富国选择去一线扫雷;第三次是扫雷遇险时,他选择将战友挡在身后。

串联起这些关键选择,铸就了杜富国的英雄之路。

鲜为人知的是,杜富国的弟弟杜富强也是西藏边防军人,杜富国受伤后,母亲并未阻拦杜富强当兵。接受采访时,杜妈妈的一番话也令人动容,大家这才明白:之所以会有杜富国这样优秀的儿子,是因为他的背后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一、

1991年,杜富国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他的家紧邻县道,那是一条红军长征时曾走过的路。仿佛从出生伊始,就注定了他和军队的不解之缘。

念小学时,杜富国的学校旁有一座红军烈士坟茔,但墓碑上没有名字,年幼的杜富国问老师为什么。老师告诉他:当年长征有很多战士牺牲,有些人没有留下姓名。

这些无名英雄也让杜富国形成了对“一心为国、牺牲奉献”的最初认知。

2010年12月,遵义市湄潭县的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旁,19岁的杜富国戴上红花,穿上军装,光荣入伍。

据杜富国回忆,新兵训练结束下到连队的时候,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激情干事业,忠诚守边防。”在他们连队,还总结有“骡马精神”。

杜富国说,弘扬“骡马精神”就像传承“老黄牛精神”一样,必须不怕苦、不怕脏,任劳任怨。

2015年,陆军某扫雷大队组建之时,杜富国在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因为扫雷工作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杜富国的主动请缨让上级十分感动。

那年11月,艺辆挂着鲜艳红色横幅的东风汽车停在了麻栗坡县八里乡。目光所及之处,“为边疆清除雷患,还人民一片净土”的大字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提起自己为何要进入雷区扫雷,杜富国说,因为他看到了太多因触雷而断腿的农民,这才明白自己为何要来到这里。那时杜富国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扫完雷,给乡亲们一份踏实的安全感。

即便如此,在队友刘新未眼中,杜富国其实并不算聪明。因为刚加入扫雷队时,杜富国的扫雷理论知识掌握得并不算好。在第一次摸底考试中,杜富国只考了32分。可是,刘新未发现杜富国年纪轻轻,骨子里却充满了力量。

杜富国深知自己理论知识薄弱,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找来一摞专业书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

后来的第二次考试中,杜富国考了57分。直到最后,他那张90分的试卷也变得顺理成章。通过努力,杜富国夯实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也为他后来的实践打下了地基。

二、

众所周知,以老山为代表的云南边境雷场向来被视为“全世界扫雷难度最大的雷场”。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这里地雷种类多、数量大。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雷区自然沉降、滑坡塌方等因素,导致雷场变化大、探测定位难,作业人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触雷。

所以在这样的场地排雷,战士们每天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

刚到雷场的几天,部队开展训练时,附近村民就坐在村口远远地望着,还有不少不幸被炸致残的农民自带食物和水,在雷场外等待,想让战士们补充一下体力。

老乡们经常嘱咐杜富国和他的战友:“要注意安全,慢慢弄。”

这片土地虽然被雷患冰封了30年,冻透了人心,可随着战士们的到来,坚冰被一点点地凿穿,温暖的空气灌入其中。

成为排雷兵的3年时间里,杜富国出入雷场1000余次,排出了2400多枚地雷,处置各类险情20余次,其难度可想而知。

2018年10月11日,随着那声惊天巨响,被杜富国护在身后的战友艾岩感到自己的脸和耳朵一阵剧痛。当他回过头时,只见杜富国躺在地上满脸是血,头盔的护镜被炸裂,两只手掌被当场炸飞……

事后,人们在距离爆炸六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已经被炸成棉絮状的防护服碎片。

刹那之间,爆炸声和战友们的呼喊声,不断在山林间回荡。

杜富国生命垂危,双眼球破裂内容物溢出,右眼球造成脱落,大腿根部至面部创伤面积达90%以上……

整整三天三夜,在经历了连续5次大手术之后,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杜富国逐渐恢复了知觉,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艾岩怎样?”

在场战友听闻此言,无不动容。

幸运的是,因为得到了杜富国的保护,所以战友艾岩只是受了一些皮外伤。

受伤之初,杜富国的手臂常有幻觉痛,他感到手还在,“手指头”会疼。当被问及这种疼痛感有多痛时,医生回答说:“就像刀子割肉一样。”

从医几十年,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难掩惋惜之情。“哪怕还有一点儿视力,或者一根指头也好啊。”

他说,因为视觉和触觉是一个人感知外界最重要的两个通道,但是这两个通道都在杜富国的身上关闭了,连一条细小的缝隙也没有留下。这就意味着杜富国以后要想实现生活的自理是非常困难的。

三、

更让人心疼的是,这场爆炸不仅夺走了杜富国的双手和双眼,还在他的身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疤痕。5场手术后,每隔10天,杜富国就要注射20针以上的瘢痕消退针,每一针都伴随着剧痛。

在此期间,面对探视时,杜富国总是习惯性地想要起身敬礼,但是都没能成功。

这位老兵再也不能敬军礼了。

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扫雷4队队长李华健都感到心如刀割:“富国手那么巧,如今却没了手,那么爱笑的他却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

医院的护工许继红第一次看到杜富国后,他鼻子一酸,哽咽地说:“20多岁的年纪就受了这么重的伤,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可是许继红“低估”了杜富国。

就在他陪护的第一天,还没等许继红进屋,杜富国就自己起床,硬是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

他叠了再拆,拆了再叠,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执着劲儿,许继红既佩服又心疼。他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已经把兵当到了骨子里头。

负伤后刚苏醒的那些天,杜富国总是对医护人员说:“我得加强锻炼,让自己好得快一点,这样就能早点回去扫雷了。”

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就让人扶他下床走路。一个半月后,他就开始在病床上做平板支撑,恢复体力。

后来,当得知自己的眼球被摘除,不能上战场时,杜富国难掩失落。沉默了片刻,杜富国说:“如果可以,我想学学播音,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扫雷工作。”

四、

2018年,杜富国转院到重庆的西南医院继续治疗。

他喜欢重庆这座城市,尤其钟爱重庆小面和重庆火锅。身为贵州人的杜富国爱吃辣,但是他更喜欢重庆火锅,辣中带着麻的味道,或许是这些食物能让他体会到生命中的酣畅。

因为眼睛看不到,手也不方便,所以杜富国每次和战友出去吃火锅都非常珍惜。

除了病房,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陆军军医大学。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要去操场上跑步。他说自己可以在操场上听到军号声,感觉自己的战友就在身旁。

操场上,负责照顾杜富国的战友田俊挽着他,两个人并排跑。每次至少3公里,状态好的时候就跑10公里。

杜富国说:“虽然我们看不见太阳,但心里要升起一个太阳,充满阳光,去鼓励那些失去光明的人。”

杜富国在人生的下半场不断拼搏,而他的战友也在完成未完成的使命。

2018年11月16日,就在杜富国负伤的坝子围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官兵用手拉手、徒步检验的方式,把最后一块已经扫雷完毕的场地移交给了当地百姓。

曾经的死亡地带,终于变成了一块和平之地。人们知道,之所以能拥有这样一块和平之地,背后正是站着无数像杜富国这样的英雄。

4天后,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在杜富国的病床内举行了一项庄严的仪式:扫雷大队领导宣读了南部战区陆军为扫雷英雄杜富国记一等功的通令。

得知杜富国负伤,猛硐乡乡长盘院华几度哽咽:猛硐的山林地适合种植茶叶、草果,但全乡2万亩茶园,有8000亩在雷区,群众不敢进去耕种,只能撂荒。

部队进驻当地扫雷后,已将2/3以上的雷区土地安全地移交给村民耕种,目前已产生经济效益。

盘院华说:“我们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希望了。”

时隔2年,一位前来采访的记者得知“杜富国是自己穿衣、洗漱、叠被子,还主动学习播音、坚持练字”时,动情地说:“他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却升起太阳。每一个走近他,想要安慰他的人,反而从他身上获得感动和力量。”

他说,杜富国每次洗漱后都要得叠军被,他先是绕着被子走一圈儿,然后用半截小臂把被子抚平,然后打出褶儿,整个过程“小心翼翼的”。

5分钟过去后,“豆腐块基本成型”。

杜富国也坚持练字,几乎每天他都会练一个小时左右。他在右边的小臂上绑着一支笔,现在已经能完整地写出自己的名字,他最喜欢写“不忘初心”。

鲜为人知的是,杜富国的弟弟也是一个军人,他驻守在西藏,是一名边防兵。虽然大儿子出了事,但是杜妈妈始终没有劝阻小儿子当兵。她说:“留在身边该有危险还是有危险,听他自己的。孩子放到身边,永远都长不大。”

在杜妈妈看来,男儿志在四方,只有历经重重考验,才能获得成长。

文章末尾,笔者想起杜富国最喜欢的一首歌《夜空中最亮的星》,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

一一END一一

兄弟当兵的感人故事有哪些3

文|刘运昊、王昊

图|颜克成、叶毅挺

7月15日,《解放军报》以

《军营双胞胎,从小比到大》为题

报道了东部战区空军某旅

彭英、彭豪两兄弟的事迹

这两兄弟在东部战区空军与

东部战区空军某基地“三会一好”

授课比赛中取得优胜奖和二等奖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兄弟的故事吧——

《解放军报》报道彭英、彭豪两兄弟的事迹。

“我是3000米跑纪录保持者。”

“我打破了负重组合纪录。”

“5公里武装越野,我像蛟龙出海。”

“400米障碍,我像猛虎下山。”

在东部战区空军“三会一好”

优秀政治教员授课比赛现场

东部战区空军某旅双胞胎兄弟彭英、彭豪

将他俩从小比到大的故事搬上讲台

现场笑声、掌声不断

彭英和彭豪。

彭英、彭豪人如其名

一个想当英雄,一个想当豪杰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

两人打小就互相较劲,谁也不让谁

“小时候,我送俩孩子参加夏令营,

初衷就是体验生活,

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双胞胎兄弟的母亲任常娥介绍

当时,夏令营活动很多

皮划艇项目还要以竞赛的形式进行

别的孩子当作娱乐,兄弟俩却都想争第一

总要缠着父母课后“加练”

最后包揽了前两名

这还没完,在两兄弟的坚持下

家里让他们报考了体校

接着又一起进了省队

双双成为国家一级皮划艇运动员

“英豪”兄弟的获奖证书。

初入新兵连

兄弟俩很快崭露头角

长跑中,遥遥领先

障碍时,敢打敢拼

纪录被他们刷新好几遍

刚入伍时的“英豪”兄弟。

爸爸来新兵连看望“英豪”兄弟。

但理想的船桨在新兵连的赛道上可不好划

内务、条令对于俩“糙汉子”而言

都是难攻的“硬茬”

被子软塌、法规不熟……

为此,他们没少挨班长训

“一名优秀的军人,

不能只靠发挥自己的特长,

样样都得拿得出手!”

兄弟俩又暗自比上了

某日午休时间,爬了一早上战术

战士们个个鼾声四起

唯独兄弟俩的床铺空空荡荡

原来,这两人都在俱乐部

彭英正抱着板凳压被子

彭豪正捧着红本背条令

哥俩都在给自己“开小灶”

哥哥彭英进行体能加练。

弟弟彭豪不甘示弱。

不久后,两兄弟先后逆袭

长期“霸榜”内务、条令、队列三大标兵

战友们纷纷感到“压力山大”

相继加入到他们比学赶超的行列

全连争先创优的“火药味”愈发浓烈

彭英与战友一同训练。

下连后

连队根据兄弟俩的兴趣爱好、

性格特点,把他们分配到不同的岗位

但你以为他们的竞争就到此为止了吗

哥哥彭英维护车辆。

弟弟彭豪烹调保障。

不久前,连队开展“微讲堂”比赛

获得第一的选手将代表连队参加旅授课比赛

彭英讲述红色故事

彭豪活用网络热梗

两个授课“小白”虽然略显稚嫩

但朴实而真挚的话语直抵人心

赢得官兵好评

“英豪”兄弟在连队微课堂上同台“PK”。

“彭英课件精致,

授课声情并茂,表现力好!”

“彭豪巧设互动,

课堂气氛活跃,感染力强!”

到了评分环节,官兵小声议论

众评委竟一时拿不定主意

可旅里的参赛名额有限,怎么办

“要不他俩都第一,

搞个组合一起去旅里PK?”

现场一句玩笑话打开了僵局

得到了官兵一致赞同

旅授课比赛现场。

比拼这么多年,没想到最后“合体”了

去上级单位比赛,兄弟俩心里都没底

但不懂就学,倒是十分默契

自此,他们一到休息时间就铆在图书室

通过强军网等平台

观看历届优秀选手的授课视频

又经历多次试讲

虚心向领导、战友请教意见建议

反复打磨教案课件,最终他们俩凭借

新颖的选题、接地气的叙述方式脱颖而出

刚从赛场走出的彭英和彭豪。

“归队后咱还接着比。”

走下领奖台,兄弟俩相视一笑

为双胞胎兄弟彭英、彭豪点赞

东部战区权威发布

来源: 东部战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