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台湾口音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31 16:44 作者:参考消息 围观:

台媒文章:武汉“台二代”书写两岸融合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参考消息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台湾口音的故事有哪些1

台湾“中时新闻网”10月21日/22日发表台湾自由撰稿人侯聪明的文章,讲述一位武汉“台二代”用自己的方式促进两岸融合的经历,全文摘编如下:

我们同样是来自台北的青年,但她说话却是标准的武汉口音,她叫郭佩珊,是一名“台二代”,目前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

她的故事在台生圈里早已流传开,因为她就是“那个舍弃港澳台联招,在高三跟着大陆同学一起拼高考并且拼进985高校的台湾学生”。

一切得从她的“台二代”身份故事说起,特别是她的家庭教育,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正向作用。

郭佩珊的父亲是台北人,母亲是武汉人,是标准“台二代”。从小父母就引导她寻找自己热爱的方向,主动学习。

关于考试这件事情,对郭佩珊来说仅仅是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通过高考途径和港澳台联招途径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她选择普通高考只是因为她的常居地是武汉,并且不太想学写繁体字罢了。

郭佩珊第一次回台湾,是在7岁那年。台湾亲戚借机来了个大聚会,好多小孩子,大家一下子就玩到一起,丝毫没有隔阂,从那之后几乎每年暑假都回去。

或许是因为从小在武汉长大的原因,郭佩珊说话没有任何台湾腔。在大陆时,周围的师长同学其实很少会询问她的出身。

在台湾,因为有在大陆成长的经历,很多朋友愿意多跟她接触,想了解大陆的发展情况,而后对部分媒体的宣传进行质疑,渴望认识一个真正的大陆。

同时,大陆人对台湾一直充满了好奇。无论是吃喝玩乐,还是台湾人对大陆的看法等等,很多朋友都会主动跟她交流这些问题。

这些年来,郭佩珊与母亲共同运营了“一家两岸”微信公众号,里头记录了很多两岸故事和在武汉生活的点点滴滴。她说:“‘一家两岸’设置的初衷很简单,因为家里是两岸家庭,我们希望能用民间交流的形式,展现更全面的大陆和台湾,成为两岸沟通的桥梁之一。”

郭佩珊希望能够持续书写和传播两岸故事。除了继续办公众号、写文章之外,她也在考虑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内容生产,制作视频、H5等让形式变得更好接受、更方便传播。

郭佩珊作为在大陆成长的台生,一直关心如何让台生们亲身了解大陆的发展情况、直接接触大陆人。

她始终感觉台生群体更多是刻板印象的打破者和真实的呈现者。她说:“多参加活动和观察生活,才能更好了解两岸动态,更好交流。”

最后,郭佩珊也希望在大学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乡台湾继续深造读研。相应地,她也欢迎更多台湾青年能够来到大陆生活发展,特别是大陆还有很多台湾朋友会一起互相帮助。现在大陆也有很多创业优惠政策,台湾青年可以获得很多大陆发展的红利和机会。

如今这位“00后”女孩,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两岸故事,促进两岸融合,希望让更多的两岸青年彼此认识和交流。她是“00后”武汉“台二代”,她在用新媒体做两岸交流的和平使者。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台湾口音的故事有哪些2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5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哲昊 实习生 林伊铭)近日,平潭一家台湾饮料店刷爆了当地人的朋友圈,这家店名叫“茶言妙芋”,由台胞冯景民与平潭商人林鸿共同经营。

因看好大陆的发展前景,冯景民带着丰富的餐饮品牌管理模式与经验跨海而来,希望能够以岚岛作为“登陆”的第一站。“平潭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他说。

一场跨越两岸的合作

冯景民来自台湾桃园,经营连锁饮料店“查理国王”已有足足18年。怀抱“做台湾最好喝的饮料”的目标,他从一间小店铺慢慢做大做强,如今已拥有37家门店,遍布全台,产品甚至远销东南亚。但冯景民认为,当下台湾餐饮业已经趋于饱和状态,这样的现状催使他将目光对准潜力巨大的大陆市场。

去年5月,冯景明来岚考察市场,在朋友的介绍下,结识了当地商人林鸿。林鸿从事两岸商品贸易,常年往返于岚台两地,开一间饮品店一直是自己的梦想。

谈话之间,两人聊起创业投资计划,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在平潭合作开设台式饮品店。去年9月,林鸿还特意赴台,实习了半个多月,在冯景民的指导下学习正宗的煮茶、冲茶等多道工序。“

冯景民正在店内招呼客人

今年初,二人合伙经营的饮品店开业。开店仅4个月,“茶言妙芋”便凭借优质的“古早味”,迅速在平潭站稳脚跟。通过顾客们的口耳相传,光是在外卖平台上,“茶言妙芋”的订单就超过了6000份。

一张台湾美食地图

“欢迎光临!”伴随着一声带着台湾口音的吆喝,记者走进“茶言妙芋”店内,只见店门前早已聚集了不少“吃货”。后厨中,冯景民正在指导新晋员工如何调制、冲泡奶茶。

闲暇间,冯景民为记者做了一杯“鲜芋QQ奶茶”,这是店内的招牌饮品,其原料槟榔芋头产自台中大甲。只见杯内肉眼可见的鲜芋碎块,口感绵密松软,再搭上由锡兰红茶调和的奶茶,香气十足。“为了将芋头煮得恰到好处,我实验了很多次,才摸索出一套熬煮甜芋头的方法。”

“除了芋头之外,店内的四季春茶、绿茶是产自南投的,知名的红豆之乡——屏东万丹也是我们的原料供应区之一。”冯景民拿出自己手绘的图纸,对记者介绍说,我们的产品原产地遍布台湾全岛,组合起来正好可以拼凑成一张台湾美食地图。

不但如此,冯景民还向一家位于台中庙东夜市的知名饮品店拜师取经,将其标志性的凤梨冰饮“嫁接”到平潭。“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台式饮品,也是台湾人记忆中的‘古早味’。”他说,期待能够用最正宗的“台味”饮料,让在异乡打拼的台湾游子一解乡愁。

一个更宏大的愿景

从开店选址到店面装修,再到各种证照办理等,冯景民与林鸿越过了一个个挑战,结下了深刻的友谊。“没有冯大哥的帮助,我是迈不出这一步的,我们现在已经是‘最佳拍档’,这便是岚台合作共融的最好证明。”林鸿说。

冯景民和林鸿二人如今已是“最佳拍档”

事实上,他们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景,那就是在偌大的大陆市场,建立一个来自台湾的饮品王国。

如今,二人对经营茶饮品牌已做好了长远布局。“首先,我们将以平潭总店为基地,把台湾服务业的理念引进来,并安排5名台籍培训老师长期驻扎在平潭,负责训练大陆员工。”冯景民说,不仅要让员工知道饮料的制作方法,还要让他们充分了解台湾茶饮文化,这样才能泡出“台味”浓浓的好茶。

对冯景民而言,平潭虽是一座小城,但这里正致力于打造两岸共同家园,生活着众多前来创业的台胞,市场广阔。“我相信,平潭有不少台湾朋友很喜欢挂念在地的家乡饮品,这将是我们一大客户群体。”他说。

如今,冯景民的“登陆”之旅越走越顺,但他的目标并不局限于平潭。他对记者说,目前已经在福州相中了几间店面。

未来,他还打算入驻平潭台创园,将总部企业落地到岚岛,在这里打造一个“台式茶饮”基地。

台湾口音的故事有哪些3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距离国民党败逃台湾已经过去将近40年,两岸人民都在寻求一种新的合作关系。

1987年10月14日,台湾当局通过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方案,允许在大陆有亲属关系的人申请回大陆去探亲。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岸剑拔弩张的状态随即烟消云散,很多人都向当局申请到大陆去探亲。

这一年,老兵赴大陆探亲的新闻充满了所有新闻媒体的版面,1989年,一名叫肖成群的老汉也向当局提出了申请,不久他就出现了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的火车站。

刚下火车不久,他不经意间的几句浓厚台湾腔的话就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因为台湾“放开探亲”的时间并不长,内陆很少在现实中听到电视机里才有的“台湾腔”,因此当一个台湾腔调的男人出现在渑池县火车站的时候,很快吸引了别人的兴趣,大家也都在猜测他的身份。

都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老汉离开家乡已经41年了,在台湾生活多年,口音早就有了改变,但是回到家乡后“儿童相见不相识”倒是真的。

国内发展太过于迅速,很多地方他已经不认识了,通过不断的打听,才从车站找到去他家村子果园八里寨村的小客车。

他家所在的村子还没有通车,司机把他扔到离他家最近的站点就开着车离开了,凭借多年前的记忆,他终于找到了他儿时走过无数次的山路,以前去山上轧草喂牛,走的就是这条小路啊!

那一路他走得很辛苦,却也很幸福,在外多年,无数个夜晚他都梦到这条小路,如今终于重走这条路,他走得很踏实。

走得满头大汗时,他终于进了村,来到了那个熟悉的大门前,这个场景他曾幻想过成千上万次,他的内心瞬间一股莫名的沧桑,终于回家了!

就在他要准备敲门的时候,却看到大门上有一块写着“烈属光荣”的牌子,他当时感觉有点奇怪,但是思母心切的他没有多想,还是敲了敲门。

不一会儿一个老太太步履蹒跚地打开了大门,看到眼前这个穿着奇怪,声音特殊的人感觉到好奇,然后问道:“请问,您找谁?”

见到这位老太太,已经习惯用台湾腔说话的男子,突然嘴里冒出一句河南话:“俺娘啊!俺回来了!”

老太太被突如其来的话声音震撼到了,一下子仿佛回到了40年前,她儿子在身边这样叫她。

等她仔细打量眼前的人时,虽然穿着有些奇怪,但是看相貌,听声音,这就是自己的儿子肖成群啊!

老太太以前做梦的时候经常梦到自己的儿子从朝鲜战场回来喊她娘,可是儿子已经牺牲在了战场,门口的烈士家属牌就是部队送来的,那还能有假。

老太太不敢相信眼前的场景,以为自己又在做梦了,但是即使是梦,也是幸福的梦,她保住眼前的肖成群说道:“俺的儿啊,你不是牺牲了吗?”

直到这时,肖成群才反应过来,原来所有人都以为他牺牲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老母亲是多么伤心啊。

肖成群对老母亲说:“俺命大,没有死,这不回来了吗?”

听说“牺牲”了36年的“烈士”突然回家,整个村子都炸了锅,尤其是村里的亲朋好友,得到消息后立马涌去他家,直到看到活蹦乱跳地大活人肖成群,他们才相信他真的没有死。

在大家的急切关心下,肖成群才将自己最不愿意回忆的那段经历讲了出来……

人们听着肖成群讲述他以血和泪写成的传奇故事时感慨万千,“大活人”肖成群为何会成为“烈士”呢?

肖成群是土生土长的渑池县人,他的父亲叫肖汉卿,是一个贫苦的农民,解放前可过了不少苦日子,刚生下肖成群没几年就爆发了抗日战争。

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老百姓才过上了没有战争的日子,儿子肖成群也十几岁了,能帮着家里做点事情。

然而和平的日子没有多久,国民党就于1946年6月准备发起全面内战,那一年,肖成群只有13岁。

随着物价飞涨,他们一家的日子又开始变得艰难起来,平时,在村子外的小路上,经常出现肖汉卿就领着肖成群牵着一头老黄牛上山去轧草的画面,父亲弯腰弓背地走在前面,肩上扛着一把犁耙,破烂的衣衫被汗水沾在脊梁上。

而年纪尚幼的肖成群正处于发育期间,却因为吃不饱饭,导致身材瘦弱,走在父亲的身后早已有气无力。

辛苦了一天后,回到家里,两个人继续用铡刀铡草,这头黄牛是家里最值钱的家产了,就是饿了自己,也不能饿着这头老黄牛。

就在这时,家里来了两个人,见他们正在铡草,也立刻动起手来帮忙,肖汉卿就与来人聊了起来。

当时肖成群已经懂事,从谈话中得知来的两个人当中,竟然是县里的大官,一个是渑池县民主政府第一区的副区长续海露,另一个是区干队的王班长,两个人都是共产党员,二人此次到村子里的主要是为了开展工作。

他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三点,首先是访贫问苦,谁家有困难了,他们就会伸出援助之手;其次是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减少老百姓的负担;最后是扩充人民武装,鼓励适龄青年加入到人民群众武装队伍中来。

因为肖汉卿家里有9口人,大多数都不是劳动力,是真的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他们到肖汉卿家里来看看,有什么困难,或者需要帮忙的就提出来,他们会尽量帮助的。

肖成群在一旁听着,当听到民主政府正在扩充人民武装的时候,感到异常兴奋,他直接跑过去说自己也要去当兵,一定要续区长和王班长把他带走。

因为肖成群年纪尚小,本来并不符合招兵的条件,但是肖成群再三坚持,父母也很支持,续区长和王班长就答应让他参军。

当时渑池县并不属于解放区,渑池县民主政府还处于隐蔽阶段,续区长就领着肖成群来到县城南街的区部秘密驻地,让他担任区干队的警卫工作。

随着国民党发起全面内战,共产党在渑池县的武装力量并不足以应对,因此县政府和区部不断更换驻地,未经任何军事训练的肖成群和他的战友一样,白天到几十里外的山区活动,晚上潜回县城执行任务。

最为艰难的一点是,由于缺乏补给,部队的粮食和食盐十分缺乏,随时都有断粮的危机,为了填饱肚子,战士们不得不从老百姓那里买来羊,然后杀了吃肉,靠少量的羊肉维持生计。

羊肉性热上火,再加上没有盐和油作为佐料,煮熟的羊肉也十分难以下咽,但是为了保持体能,肖成群和战士们忍着膻味把羊肉吃了下去,但是羊肉却给他留下了阴影,从那以后,他闻到羊肉味就会恶心。

在艰苦的条件中,磨练了肖成群的作战经验和战斗意志,很快就成为一名颇具资历的游击队长了。

1948年1月,正是北方最寒冷的时候,太岳五分区部队第50旅顺利攻克渑池县城,渑池县的同志还来不及庆祝胜利,就因为敌人的反攻,不得不暂时做出战略转移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艰难的,同志们好不容易盼来了曙光,却要再次回到山里面。

这一次,不仅有国民党部队的封锁,还有几十年不遇的暴雪来袭,大雪把整个山区都覆盖了起来,部队的补给出现极大的困难,战士们不得不以雪充饥。

为了能够与敌人进行长时间的抵抗,县委在马跑泉建立山前指挥部,在石门沟建立山后指挥部,山前山后两个指挥部互为照应继续开展游击战争。

肖成群所在的区干队跟随县委书记李仲敏、县长李一民、区长续海露等领导来到渑池县委驻地马跑泉。

可是,危险却悄悄袭来,2月21日夜晚,胡宗南部第78旅以两个团的兵力,勾结地方武装庙道会来偷袭跑马圈。

在遭到袭击后,我方立刻组织武装力量进行反击,然而由于敌人做了充足的准备,我方很快寡不敌众,在这样情况下,只好选择分散突围。

肖成群跟着续区长冲出包围圈后,却自己一个人落单了,他只好一个人沿着山梁向东撤退,一股敌人却发现了他,对他穷追猛打,情急之下,他钻进一个洞里躲了起来。

几个小时后,他就被搜山的敌人发现了,把他从洞里拽了出来,并把刺刀架到他的脑袋上,让他说出县委领导的去向。

很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会胆怯,但是小小年纪的肖成群却并未害怕,无论敌人怎么威胁恐吓,都没能让他开口。

肖成群的“嘴硬”让庙道会的一个小头目十分恼怒,过来就给肖成群两个大耳光子,还不过瘾,拿起大刀就要把他砍了。

正在这时,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被这边的声音所吸引,便过来询问:“怎么回事”。

小头目回答说:“这小东西硬种得很,啥都不说,还犟嘴!”

军官看了一眼不经意地说:“还是个孩子嘛,把他交给我吧。”

肖成群还以为这个军官会以什么样特殊的手段对付他,但是这个军官并没有再套他的话。

原来这个军官姓王,大家都叫他王组长,是敌18旅的情报组长,他给肖成群做工作,让他先投靠国民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肖成群认为只要不出卖党组织,就是在敌营中待一阵子,等找到机会再逃跑去找自己的部队。

在王组长的求情下,肖成群没有被杀,还成了国民党军队的一名士兵,不久之后就跟王组长一块撤防到西安去了。

来到敌军军营以后,不但穿得比以前得体了,伙食标准也上来了,生活环境也提升了,但是在军队中,肖成群却看到了国民党士兵身上的一股暮气,那种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的士兵神情呆滞,对平时的军事训练也不上心,他们都想着战争能够早一点结束,他们好回家种地,没有丝毫的斗志。

肖成群更想念自己曾经的战友,有一天,他决定跟另一名被抓来士兵一块逃跑,结果却被抓了回来,被当作逃兵打得半死,好在王组长说情,才免去一死。

经过这件事后,他对国民党更加失望了,并且下定了“不能给国民党卖命”的决心。

再遭遇暴打后,肖成群始终没有放弃逃跑的想法,王组长知道他的心思,就把他介绍到一个仓库给主任当勤务兵,故意安排一个看管轻松一点的部队,希望他能够顺利逃走。

1948年8月,这位仓库主任调工兵连当了连长,肖成群也被他带到四川去了,当时解放军连克彭山、眉山,肖成群见时机成熟,很快逃离了国民党军,在前线找到解放军部队12军36师105团,讲述了自己被俘的经历,然后要求回到革命的队伍。

部队领导经过讨论后,一致同意他归队,肖成群重新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再次入伍后的肖成群无比珍惜这次机会,每次打仗的时候都冲锋在前,很快得到部队领导和战士们的信任,在重新入伍六个月时,年仅16岁的肖成群担任过文化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

这些工作让肖成群对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担任文化组长时,他经常在领导的安排下,召集老百姓开会,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交枪交粮支援前线。

在担任纪律组长时,他更是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纪律,任何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都不能迁就姑息,因此他干得特别认真,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一般同志,只要是有违纪行为的,他都如实记录上报,他因此也没少得罪战友,然而他并不在乎,他知道革命的胜利是与严格的纪律分不开的。

新中国成立后,他激动得成天成宿都睡不着觉,他的父母再也不用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了,他的弟弟妹妹再也不用过着饿着肚子的生活了。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边刚刚打败国民党,美国就在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战火一度被引到鸭绿江畔,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肖成群和战士们听说后,都义愤填膺,主动报名要到战场上去。

在抗美援朝的动员大会上,他慷慨激昂地说:“我们新中国刚刚建立,美帝国主义就把战火烧到我们的家门口!解放军战士手里拿的不是烧火棍,我坚决响应部队首长号召,强烈要求到朝鲜战场上去保家卫国!”

在肖成群的发言过后,战士们的激情就像引信一样被引爆了,大家纷纷主动请求到朝鲜战争去,抗击美国侵略,保家卫国。

1951年2月,肖成群所在的12军105团在河北进行了短暂的训练后,就开赴朝鲜战场去了。

肖成群入朝作战后,凭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历练,在单兵素养上有着过硬的本事,敢打敢冲,在朝鲜战场上屡立战功。

无论多艰苦的环境,他都能坚持下来,从来没有打退堂鼓,面对敌人的枪炮,也不畏惧牺牲,多年来的军旅生涯早就让他把军人的荣誉看得比一切都高。

然而命运却再次给他开了个玩笑,没有让他凯旋而归,也没有让他马革裹尸,而是让他受伤被俘,并经历了心灵流浪的几十年。

1952年5月,肖成群所在部队奉命接替兄弟部队向摩天岭高地发起进攻,摩天岭高地易守难攻,而敌人早已在此构筑好了防御工事,凭借强劲的火力,我军想要攻下这个高地并不容易。

在肖成群部队担任主攻前,兄弟部队发起数次猛攻,伤亡惨重下,不得不换部队继续进攻。

在冲锋号响起时,肖成群像往常一样勇敢地冲锋在前,碉堡里的敌人居高临下,把子弹疯狂地倾泻到志愿军的身上。

冲在最前面的肖成群身上多处负伤,尽管他还想着继续冲锋,却因为失血过多昏死过去了。

他的同乡战友杨根忠目睹了肖成群倒下的残酷画面,为了替肖成群报仇,杨根忠也冲向了敌人。

战斗结束后,杨根忠幸运地活了下来,他向组织证实了肖成群牺牲的事情,肖成群很快被当作牺牲人员逐级上报,消息传到家乡,他的父母和弟弟妹妹都陷入极度悲伤当中。

因为没有找到尸首,家人只得按照当地习俗捏个面人下葬入坟。

1953年,渑池县人民政府为他填写了烈士证书,并在他家大门上挂上了“烈属光荣”的牌匾,在1985年时,肖成群还被载入《渑池县志》当中。

在战友、家人、政府都认为肖成群牺牲的时候,其实他躲过了一劫,原来,他在这次作战之前,被调到通讯班,打仗时身上带着无线电、指南针、信号枪等很多军官才能佩戴的物品,在他重伤昏迷的时候,敌人将他当成了志愿军军官,将其俘虏。

当时敌人对志愿军的组织形式并不了解,他们迫切地需要从一些军官那里了解到志愿军的情报,但是他却始终一言不发。

为了获取情报,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他的腰肋骨被打断四根,腿、胯部两处骨折,几次昏死,还是没能敲开他的嘴。

当敌人准备将他处理掉时,被经过的翻译官发现并制止,并且告诉他们,按照国际公约规定,不准“虐待”俘虏。

等到肖成群再次苏醒过来时,自己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胳膊上还扎着吊针,鼻子里插着输氧管。

肖成群不知道这是敌人按的什么心思,他只求一死,这样就不会把重要情报泄露出去了,因此他几次拔掉针管,不愿接受敌人的治疗。

护士认为这个人精神有问题,只好把情况报告给了一位美国的医生,美国医生就走来跟他讲了一些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并且跟他说,医生不管战场上的拼杀,只负责救死扶伤。

得知眼前的医生不会再问他情报,肖成群的内心不再那么抗拒,由于伤势严重,肖成群在医院里住了七个多月,出院后又被押到战俘营。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按照停战协定,双方开始交换俘虏,肖成群日夜想着回到祖国的怀抱。

然而在美军释放一批俘虏后,却公然违背协议,没有将剩下的志愿军战士释放回国,原来当时美国和韩国不想让志愿军战俘回到中国大陆,所以就把剩下的战俘强行押送到台湾。

当时的台湾与大陆还处于敌对状态,想要重返大陆只能等待机会,肖成群又想起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老话,于是在台湾寻找机会回到大陆。

因为肖成群当时刚满21岁,战场作战经验丰富,被按照老兵给安排到国民党空军高炮部队服役。

肖成群不是没有在国民党的部队待过,在他看来,那时的国民党军还只是有点“暮气”,败退到台湾后,只剩下腐败了。

当时国民党内部等级森严、腐败不堪,新兵要给老兵欺负,士兵要给军官送礼,而肖成群在共产党军队里早就习惯了官兵平等,根本无法再次适应国民党的部队。

再加上肖成群的复杂历史,国民党士兵也排挤他,因为他在战场上受过上,平时训练也不是很积极,因此无法完成一些操练,就遭到军官的毒打和辱骂。

独在异乡的他更加思念祖国大陆和人民军队,为了抒发思乡的情绪,他把一些心里话写到纸条上,却被别人发现,上交到“空军政治部”,肖成群很快被当成“共党间谍”抓了起来。

政治部主任问他为什么要说解放军的部队好,肖成群当时气就不打一处来,直接说道:“共产党部队官兵一致!你国民党部队有啥理可讲?说我是间谍有啥证据?要是有证据,你们枪毙我!”

负责审讯的人气急败坏,然后给他按“共党间谍”嫌疑分子隔离审查,好一阵子才被放出去。

但是他却并为忘记自己的身份,当时部队要求士兵加入国民党,大家不管情不情愿都写了申请书,只有肖成群一个人没有写。

连长问他为什么迟迟不交申请书,他直接反问说:“为什么要我写申请书?”

连长对于肖成群这样的回答显然很不满意,就说到:“这是上面的要求,不想入党就是对党国不满。”

肖成群闻言,不屑一顾地说道:“国民党有什么好,真有本事来为啥来台湾?”

这一句话可捅了篓子了,很快肖成群就被关进禁闭室里反省,因为长时间的压抑,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他的身体素质直线下降,很快得了急性盲肠炎,疼得他浑身冒汗,也没人敢管。

他只好一个人爬到其他营地,被一个营长看到,实在看不下去,就让人把他送到医院去了,然而因为他的手续不符,院方不让他住院,最后经上级出面才给他安排手术。

手术结束后,他的身体并没有好转,不久之后又是得肠梗阻,又是得肺病,最可恨的是他不但被疾病折磨,还要受到台湾“国防部”的审查,继续进行心理折磨。

1960年时,尽管只有28岁的肖成群却已经感觉自己十分衰老了,于是多次给上级递交退役申请,都没有得到批准。

后来他干脆写信给刚上任的“国军退役辅导委员会”主任蒋经国写了封信,在信中陈述了自己伤病的情况,希望能够退役。

一个星期后,他的退役申请终于获得批准,他也如愿以偿地脱下了国民党军装。

退役后,国民党当局给了他400元台币,然而这点钱却并不够他生活的,为了生存下去,他曾在学校当工友,在个体食堂干厨师,在绿化队劳动,帮人烙饼卖馍,开食堂卖饭……

在历尽千辛万苦后,他终于从一无所有到逐渐安稳下来,1967年,在朋友的介绍下,肖成群娶了老婆,并且在第二年生下孩子,生活过得还算稳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愈发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并且向当局提出申请,想要到大陆去探亲,然而他的言论却受到当局的不满,当局经常找他的麻烦。

肖成群不得不表面上隐忍,不再提回大陆的事,但是内心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家乡,直到1989年两岸关系缓和后,他才如愿以偿,以探亲的名义回到了大陆。

他将这些事情讲完后,老母亲和乡亲们都感慨万千,渑池县县委、县政府、统战部的领导得知肖成群的事迹后,对他十分关心,询问他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政府会帮忙给解决。

肖成群离开祖国大陆多年,没有想到政府依然关心他的情况,很快他在渑池县城买了房子,并在此住定居下来。

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大多数时间都在渑池居住,只有少数时间到台湾与妻儿一起生活。

经常来往于大陆和台湾两地,每每看到大陆的高速发展,他都会感觉到高兴,在他的内心深处更希望看到的是祖国早日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