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哪些毕业的故事名字

2022-10-31 16:38 作者:中国青年网 围观:

中国人的故事|二十大代表刘秀祥:十年助学走乡村,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青年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哪些毕业的故事名字1

编者按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章规定和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38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2296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是经各级党组织逐级遴选产生,肩负着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重托,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将光荣地出席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中很多是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党员。本栏目重点介绍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

网络上隔段时间就有人好奇地问:那个当年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人们问的是2008年的往事。那年,贵州省望谟县的高中毕业生刘秀祥背着患病的母亲,跋涉千里,到山东读大学,一时引起轰动。

这些年,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的刘秀祥,身上多了许多耀眼的光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最美教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这名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把自己的使命写在微信名中:“刘秀祥:助学走乡村”。助学——是他最近十年的人生主题。

这个故事还得从十年前讲起。

2012年,刘秀祥即将大学毕业,许多企业听闻他的事迹,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也是在毕业这年,曾经一起捡过废品谋生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自己不想上学了,准备结婚。

刘秀祥想到,自己靠上学改变了命运,但在贫困的家乡,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他的心愿既宏大又具体:他要回乡,他要点燃更多孩子的梦想。

李应芬讲起刘秀祥老师,忍不住哽咽起来。刘秀祥是她在望谟县民族中学读高中时的班主任。读高一时,李应芬生病,硬扛了几天。刘老师上课时发现她的异常,带她去看病,还让妻子留在医院陪她。李应芬和师母聊天时,讲起自家的情况时,她说她不想上学了。

李应芬还有个弟弟,那年弟弟刚好小学毕业,李应芬四处借钱,想带弟弟来县城读初中。弟弟也争气,考上了县里的初中。

可是以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供两个学生压力很大,李应芬打算放弃学业,打工赚钱供弟弟上学。

刘秀祥很快从妻子那里听说了李应芬的情况,他告诉李应芬,自己联系了一个资助人,每月给她300元生活费。

他没告诉李应芬的是,这个“资助人”其实是他自己。

刘秀祥也没忘记李应芬的弟弟。在他的帮助下,姐弟俩先后考上大学——李应芬考上六盘水师范学院,弟弟考上贵州民族大学。

大学毕业后,李应芬来到“刘秀祥名师工作室”上班,负责整理学生资助的相关资料,每个月还要和工作室的伙伴一起,举办受资助学生座谈会。

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依然习惯称刘秀祥为“老班”,谈到六七年前的往事,这个女孩哽咽得说不出话,“是刘老师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在李应芬眼中,“老班”很神奇——他今年暑期去了趟浙江,就为200多个学生拉来资助。

当年读中学、大学时,穷得叮当响,他也执拗地不肯接受资助,如今他走到哪儿就问:能资助我的学生吗?靠这样坚持不懈,他陆续从1000多人那里“争取”到了1300多万元,让420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

助学的另一面,是他出色的教学成绩。

在望谟县民族中学任教时,他带着学生“逆风翻盘”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2015年,刘秀祥接手了一个高一班级。这个班以成绩差“著称”:中考总分700分,全班最高分258分,最低分只有100多分。

为了激励这些孩子,刘秀祥不惜揭开过去的伤疤——他一向不愿跟人提起心酸的过去。那三年,他陪着学生上早读、下晚自习,带学生到家里吃饭、谈心。三年后,中考成绩258分的学生,高考考了586分,全班47名学生都考上了大学。

为了带好学生,刘秀祥将一大半工资都花在学生身上,时间也几乎都投入到学生身上——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在望谟县民族中学任教时,他曾同时担任五个班的历史老师和三个班的班主任。有了出色的教学成绩,很多名校纷纷邀约刘秀祥加入,但刘秀祥都拒绝了。

2018年,刘秀祥调任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正逢学校新建,这无异于又一次白手起家。

从浙江省余姚市来支教的老教师熊立权记得,当时校舍施工还没结束,“没有食堂,在教学楼的一楼搭起临时的食堂。没有餐厅,教学楼的角角落落都是餐厅。缺少食堂员工,老师成了厨子帮工。没有铃声系统,吹哨子、敲钢条成了集体行动的指挥。没有广播,扯着嗓子就当喇叭。”

换了新岗位,刘秀祥依然奔忙。熊立权在支教日记里写道:刘秀祥副校长每天晚上等学生睡了、老师走了,还要在学校公告群里发一张校园平安照。听说他晚上只睡四个多小时。

以德立校是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止于成绩,“德在分前”是师生们达成的共识。

2020年,实验高中开始实施“德育积分制”,考试时无人监考,老师只负责提醒时间。学校还建了“金手指”理发队,理一次发,收十元钱。学生们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积分,还能赚得几块钱。刘秀祥仍记得自己当年初入大学时的不适应,从贫困的家乡到繁华的城市,那种差距让他难忘。他希望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当众演讲、当众表演才艺,锻炼胆量。这些学生到了大学,不会再像自己当年那么怯。

当教师这些年,刘秀祥不辞辛苦,到处做公益演讲,一次次讲起那些心酸的过往。

他说:“我一遍又一遍地讲我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向社会上的人博取同情,而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的孩子,给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希望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

回乡十年,刘秀祥最初的心愿逐渐变成现实。2012年,望谟全县只有70人录取本科;2022年,1302人考上本科,总上线率达到55.48%。他很高兴自己为此出了一份力。

这名有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说:“有种说法‘寒门难出贵子’,我不赞成。我为什么要当贵子?我只做一个平平凡凡的、对国家有用的工作者,不可以吗?”

记者:李雅娟

统筹:刘世昕 杨月 安俐

制图:韩伊博(实习)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出品

来源:中国青年网

有哪些毕业的故事名字2

参赛作品:《毕业》

作者:隋辉 朱欣荣

学校院系:青岛科技大学

拍摄时间:2022年6月

拍摄地点: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

指导老师:李鲲鹏 曲明

参赛类别:摄影

创作思路:四年前怀着懵懂之心踏入校园,四年后怀着赤子之心光荣离校。又到了记忆循环的终点,风把学士服吹响,也吹起了欢送的号角,眼前献花、笑容和泪水,回忆里嬉笑怒骂闹的样子,是种种不舍。以六月的风作礼,愿学长学姐们前程似锦,下一次见面,情谊依旧!

“寻找山东最美大学校园”微视频/摄影大赛是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自2019年开始发起的品牌活动。活动初衷是展现山东高校风采,展示山东大学生的青春与活力,促进美丽文明校园建设。在前三届微视频/摄影大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共同举办第四届“寻找山东最美大学校园”微视频/摄影大赛。

本届大赛主题为“向未来”。其中,微视频大赛作品分三类:校园风光、校园人物和校园故事;摄影大赛作品仅限于校园风光。你可以通过校园四季的风光变幻展示时光之美,也可以通过最美的他/她/它,来展示大学的灵动之美,或者通过一段故事来展示成长之美。

“寻找山东最美大学校园”微视频/摄影大赛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15日。参赛作品必须主题鲜明,导向正确,题材丰富,内容真实可信,艺术性强。视频文件格式为MP4,画面清晰,声音清楚,重点内容配字幕,时长为1分30秒以内。摄影作品格式不限。摄影摄像器材不限。

需要注意的是,作品介绍文字要求采用Word格式,文件标题为:参赛奖项的名称+作者所属学校+作者姓名(与身份证吻合)+作品说明。文字介绍内容包括:长度18个汉字以内的标题,拍摄者姓名(与身份证吻合)拍摄者身份信息:供职或就读学校+院系专业+年级+身份(教师/职工/本科生/研究生等);拍摄日期、时间;拍摄地点;创作思路;联系电话。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2年10月15日。

参赛者须将所有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赛事专用电子邮箱76968279@qq.com,邮件主题栏填写参赛校园名称、参赛项目名称。如未注明,造成漏评,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参赛者提交作品须承诺版权。为保护知识产权,保证评选活动的真实性、严谨性,参赛作品须保证合法、真实、原创、无抄袭。如果参赛作品涉嫌违反现行法律、政策及存在侵权等现象,将取消参赛资格。关于本次大赛的更多详情,请联系王老师咨询,电话:17862971870。

有哪些毕业的故事名字3

二十大故事

原标题:张桂梅代表的新梦想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新华社记者胡喆、庞明广、王宾

来北京参加二十大,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代表还保持着在学校的早起的习惯。

清晨5点多,张桂梅就起床了,只是这几天她不用像往常一样巡视校园,而是忙碌地按大会的各项议程履行职责。

脚部微肿、行动不便,手上仍是贴满了膏药……长年被病痛折磨的张桂梅,眼神格外坚毅。

认真学习二十大报告等大会文件、准备发言提纲……无论是开大会还是小组讨论,她都全神贯注。休息的间隙,张桂梅会和学校老师通个电话问问情况,她还牵挂着几千里之外的学生们。

这并不是张桂梅第一次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当时还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的张桂梅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参加了大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她的“一个梦想”:“我想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把山里的女孩子都找来读书。这是我的梦想。”

2008年9月,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帮助下,张桂梅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落成开学。

建校至今,华坪女高已有2000余名毕业生考入大学。许多女高学生如今已大学毕业,成为教师、医生、军人、警察……

“最让我欣慰的是,女高的姑娘们没有忘记学校的教育,党和国家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张桂梅说,“有学生毕业后主动报名去西藏当兵,还有学生放弃城市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建设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让张桂梅心潮澎湃。

“总书记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张桂梅说,报告中的每一句她都认真地听,“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不管山有多高、水有多长、路有多远,孩子们都能毫无阻碍出来读书了。”

站在北京金秋的阳光下,张桂梅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新梦想:“原来我们是让孩子们能读得到书、人人有书读,这次我看到了更高远的目标:让孩子们读好书!”

“我的这个梦想是和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及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张桂梅说,“我们希望城里高质量的老师、好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走进乡村,用教育来振兴乡村。”

张桂梅和学校老师通了一次电话。她兴奋地告诉老师们,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里指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以后山乡里的学校、学生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