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关德育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31 16:37 作者:教师吧 围观:

「德育案例」真心化雨沐万物 多方协作育花朵,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教师吧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关德育的故事有哪些1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0]14号)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是重要的育人工作,在学校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沟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学生是经过中考筛选处于后50%的学生(我们学校可能是处于后20%),他们正处于人生低谷或自暴自弃阶段,且年龄在16—19岁,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的转型期,学生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容易逆反;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思想行为自控能力差……如何帮助、管理、转化这些迟开的“花朵”,是我们每一位中职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尤其是我们班主任,更应该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协同各方力量,用真心呵护这些迟开的“花朵”,让他们努力绽放。

案例回放:高一开学不久,有一位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庄晓琳,她内向腼腆,是一个透过厚发帘偷窥外面世界的女孩,几乎不跟同学交流。开学初的课堂她很“忙”,不是“忙”着在自己画的纸质键盘上练习打字,就是“忙”着自顾自哼唱,或者跟周公约会。每天的作业都交不齐,并且对所学专业一点都不感兴趣;开学第二周周日返校时,还在书包里偷偷带了几罐啤酒……这让我产生强烈质疑:她到底是怎么了?所做的事怎么跟她的外在严重不符?之前的她也是这样的吗?还是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

针对晓琳同学的这种情况,我进行了仔细的全面分析,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决定给晓琳同学定制一份特别的爱。


一、把脉知病 ,寻找根源

李季老师曾经说过:“没有问题‘学生’,只有‘问题行为’。”每一个有问题行为的孩子,其背后必定是有一定原因的。发现这些问题后,我没有马上把晓琳找来,批评说教一番,也没有立马找她谈话,而是先从各个方面去深入了解她。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习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却是第一位的。于是我决定先去晓琳同学家进行家访。

从***妈无奈的叹息声中,我了解到,小学时的晓琳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子,讨人喜欢,但在她四年级的时候,父母分开了,她跟着妈妈一起生活。母亲恨铁不成钢,对她要求高,结果适得其反,导致晓琳叛逆,不学习,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几乎不跟母亲交流。

了解到问题症结所在,我与她母亲达成共识,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她,用朋友圈点赞的方式引导她,不用别人家孩子的标准要求她。

二、真心沟通,拉近距离

真心是进入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当学生愿意与你交流时,你与孩子的心就近了。

家访之后,我第一时间晓琳谈心,一开始的谈心并不顺利,总是我说一大堆,她蹦不出一句话。于是我改变策略,假装遇到难题似的问她,学校团委每周交给班级那么多篇征文要打印,我实在是抽不出这个空来,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帮我这个忙。此时的晓琳两眼放光,我知道我的策略起效了。自此之后,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她,她每次总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我也经常有意无意地在班级中多次肯定她的工作。

从那以后,我发现她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也乐观开朗了很多,她的母亲也多次来电告诉我,晓琳现在周末回到家愿意跟她主动交流了,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时间也少了。我非常欣喜她的变化,没想到一个大胆的尝试,一份她从没享受过的老师的信任,为我成功地打开了她的心灵之门。

三、同伴教育,推动进步

在学校里,我与全班同学同学商定,班级分组制定了陪伴和帮扶计划,并且又根据心理学家德韦克的三个夸奖原则(夸具体不夸全部,夸努力不夸聪明,夸事实不夸人格)得到启示,让学生寻找晓琳之美,感受晓琳之美,点赞晓琳之美。

“她做事踏实,为人真诚”、“她兴趣广泛,不仅唱歌好听,而且编程也很厉害”、“她进步好大,现在不仅能按时上交作业,而且在专业上还能帮助其他同学”……就这样,在班级里,属于晓琳专属的“点赞本”就这样形成了。

“很幸运能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能和志同道合三观正的好友共同学习,这是世上最幸福的事了。”这是晓琳发自肺腑的感慨。在帮扶过程中,一个有凝聚力、向上向善的班级氛围也就这样形成了。

四、捕捉亮点,多多赏识

我们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她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她的心灵。我们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最后要有能力改变学生。

该怎么引导晓琳呢?我忽然间想到,晓琳经常在教室或寝室哼唱歌曲,而且也有学生告诉我,晓琳唱歌很好听。刚好当时学校有十佳歌手比赛,我觉得我的教育契机来了。但当我找来晓琳力荐她去参加这个比赛,她犹豫了,害怕自己不行,也害怕丢全班的脸。我跟音乐老师及全班同学达成共识,瞒着晓琳,把她在音乐课上的歌声录下来,在一次《放飞梦想》的班团课上播放出来,并且全班大声喊:“晓琳,你行的,我们挺你!”最终,晓琳在这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佳绩。自此之后,晓琳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也变得精神开朗了好多。

了解到晓琳对计算机有着超乎常人的兴趣,并且在计算机方面有着比同班同学高的水平,我就推荐她去参加校技能训练小组,指导老师也多次给她机会。终于她不负众望,获得宁波市一等奖。为了防止她飘飘然,也为了让她的生活更加充实。我在征得全班同意之后又交给她一项长久的任务,让她记录下同班同学活动、学习、比赛、实训时的照片或视频,毕业的时候让她制作一个视频mv送给全班同学。毕业那一天,我们都收获了一份珍贵的毕业礼物。

五、抓好反复,持之以恒

按理说,晓琳的故事到这里应该有一个满意的结尾了。可是在一个周日返校的晚上,我闻到了她身上满身的酒味,还没等我开口说话,她就吼出一句:老师,你不用管我,反正我没人疼。事先***妈已经打电话给我,原来今天是她父亲再婚的日子,并且她也知道了***妈也有想重组家庭的想法。我深呼吸几口气,拍了拍她的肩,并且拥抱着她,说;“晓琳,我理解你的心情,也理解你今天用这种另类的方式来宣泄。但请永远不要怀疑父母对你的爱,老班和全班同学永远是你的后盾。”晓琳在我面前失声痛哭。

此时,我明白了,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帮助晓琳的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我们几方力量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反复抓,抓反复,所幸晓琳自己也没放弃。

六、走出阴霾,涅槃重生

巴特尔说过:“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学生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

晓琳在2017年参加浙江省高职考,并且如愿以偿考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在大学,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及比赛,在她大二那一年,在省解剖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佳绩,并且推荐去参加国赛。如今的她已经大三实习期,她一边忙着在家禽医院实习,一边忙着复习,准备专升本的考试……

如今的晓琳,不仅拥有了自己的朋友,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奋斗的目标,而且还能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握手言和,还有了两个可爱的妹妹……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每一朵花都有尽情盛开的理由,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资格,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有一个我们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德育工作者,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学生人生路上的同行者。

作者: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周芳芳

有关德育的故事有哪些2

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案例现象:

本班有一位名叫兰成功的学生,他有一习惯,进教室不喊报告,出教室不说再见,当我问他有关情况时,他总是昂着小脑袋,指责他人的不是。他长得眉目清秀,样子挺可爱,乍一看没有什么不良感觉。但只要出现在班级里的人群当中,就开始出现各种不近人意的情况。先是陆续有同学报告他骂人、打人,对同学态度粗暴。他上课喜欢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引得大家哄笑。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对同学的帮助嗤之以鼻。平时参加同学们的课间游戏时,总喜欢捣乱,不是推倒这个,就是打得那个同学哭,搅得同学们不得安宁。他懂的课外知识要比其他同学多,因而有时他会嘲笑同学的无知,但真正要他做时,他又做得不是很好。

案例分析:

这一案例除了小孩子天生的淘气,但还有下面的特征表现得比较突出,如: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重视,又不放过可以嘲笑其他同学的机会。在内心深处,不承认自己应该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相反,却因一种逆反的心理而产生了“受迫害”的不平,觉得天下人负了我,大家都讨厌自己恨自己,所以,他习惯于保护自己,习惯于面对否定,也习惯于捏紧拳头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赞扬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受表扬时,脑神经活动就快,也更加灵敏,做事的效率就高。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表扬和鼓励无异于小树苗成长过程中的阳光和雨露。处理同样的一件事,一个恰当的方法会让学生充满自信,走向成功,而一个过激的方式只能让学生丧失信心,走向消沉。对待调皮的学生,老师应该调整心态,转换角度,讲究方法

摸清了原因,掌握了情况,我有计划、有目的、全方位地对他进行了辅导。

1、与家长沟通

“家访”在学生的印象中实际上是"告状"的代名词。很多时候,教师只有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会寻求家长的帮助。有多少教师会在学生取得荣誉,进步的时候,特意把喜讯告诉家长呢?

其实,当学生听到老师在爸爸妈妈的面前表扬自己时,他们的心中洋溢着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我相信,这也正是学生最渴望的。我们的教育必须使学生拥有希望。一位教育专家曾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因此,每当肖东同学有一点进步时,我都会以各种的形式通知其家长,以此树立他的自信心。通过与家长联系,端正其父母的教育观,恳请家长与学校教育配合。

2、谈心

这是我采用的基本方法。我除了定期找他谈心外,还有意无意地相机谈上几句。让他重新认识自己,让他感到在老师眼里,他是个具有许多优点的孩子。为他重新建立自信、自尊。随着谈心次数的增多,师生感情加深,我再以“建议”的形式告诉他“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等等。渐渐地,他能接受我的“建议”,一点点地弥补不足。每当那时,我会对他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并帮助他做到持之以恒。

3、发挥特长,扬长避短

利用他爱看书的特点,我向他推荐如《英雄的故事》等书籍,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发挥他知识面广的长处,让他在班级各类活动中担当主角。

案例反思:

这位同学的现象,存在于很多学校、很多班级里。出现了这些情况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它,而是应当正确地面对它,首先要承认问题的客观存在,然后是思考它,最后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我们认真、科学地对待问题,潜心地研究问题,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协作,对这类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合理的教育,定能使他们得到转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去拥抱一切孩子,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用全身心去拔动每一根琴弦,让它们弹奏出动人的曲调。

有关德育的故事有哪些3

德育故事大赏 - 第一集 - 二十四悌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因为有这些文化的熏陶,让我们能够身体力行的影响这下一代,我们常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那何为悌?今天我们在文字来找出灵魂所在。

一、【泰伯采药】

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被发文身。

【原文】

殷泰伯,周太王长子。弟季历,生子昌,有圣瑞,太王有传位季历以及昌之意。泰伯知父意,即与弟仲雍相约,因父病,以采药为名,逃之荆蛮,被发文身,示不可用。孔子以「至德」表之。李文耕谓,泰伯之逃,遵朱注以让商为定论。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率仲弟飘然远去,使王季自然得位,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其曲全于父子兄弟间者,浑然无迹,非至德其孰能之。

【白话解释】

殷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二、【赵孝争死】

赵孝遇饥,自述体肥。愿代弟死,两得全归。

【原文】

汉赵孝,字常平,与其弟礼相友爱。岁饥,贼据宜秋山,掠礼,将食之。孝奔贼所,曰,礼病且瘠,不堪食,我体肥,愿代之。礼不允,曰,我为将军所获,死亦命也,汝何辜。兄弟相抱大哭,贼被感动,并释之。事闻,诏分别迁授。赵氏昆仲,以至性孝友,而化及盗贼。夫恶至杀人而食之贼,且当众贼饥饿亟亟待食之时,尚可令起慈心,则世间安有不能化之人。《大学》云「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其然乎。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麽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三、【许武教弟】

许武教弟,半读半耕。取多与寡,以成弟名。

【原文】

汉许武,父卒,二弟晏普幼。武每耕,令弟旁观,夜教读,不率教,即自跪家庙告罪。武举孝廉,以弟名未显,乃析产为三。自取肥田广宅,劣者与弟,人皆称弟而鄙武。及弟均得选举,乃会宗亲,泣言其故,悉推产于弟。许武与薛包,适成一反比例。薛包让美取恶,不欲居瘠己肥侄之名,故设种种饰词以掩之。许武取多与寡,实默存抑己扬弟之心,故假种种贪行以显之。事若相反,而其用心之苦,则尤甚也。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四、【姜肱大被】

姜肱大被,旷世所稀。不言遇掠,盗悔还衣。

【原文】

汉姜肱,字伯淮,与二弟仲海季江,友爱天至。虽各娶,不忍别寝,作大被同眠。尝偕诣郡,夜遇盗,欲杀之,兄弟争死,贼两释焉,但掠衣资。至郡,见肱无衣,问其故,肱托以他词,终不言。盗闻感悔,诣肱叩谢,还所掠物。

李文耕曰,人伦有五,惟兄弟之日长。父之生子,夫之娶妻,蚤者皆以二十年为率。惟兄弟相聚,自幼至老,多者至七八十年之久。若恩意浃洽,猜忌不生,其乐岂有涯哉。姜氏兄弟,乃真知此味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姜名肱的,表字叫做伯淮。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一个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爱。虽然他们兄弟三个人,各自娶了妻子,可是不忍分开了睡,所以他们做了很大的被,兄弟三个人一同睡着。有一次,兄弟们一同到府城里去,晚上碰着了强盗,就要杀他。他们兄弟三个人都抢着死,强盗也就把三个人都释放了,只抢了一些衣服和金钱去。到了府城里,别人家看见姜肱兄弟们都没有了衣服,就问姜肱这是什麽缘故。姜肱就用别的话来支开了,终究不肯说明,碰着强盗这一回的事。强盗们得知了,觉得很感激,并且很懊悔,就到了姜肱那儿,叩头谢罪,把以前抢去的物件,统统都还了他们。

五、【缪彤自挝】

缪彤化弟,闭户自挝。诸妇谢罪,得以齐家。

【原文】

汉缪彤,字豫公。少孤。兄弟四人同居。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数有争斗之言。彤愤叹。乃掩户自挝曰。缪彤,汝修身谨行。学圣人之法。将以齐整风俗。奈何不能正其家乎。弟及诸妇闻之。悉叩头谢罪。更为敦睦。

李文耕曰。骨肉之间。无责善之理。父子既然。兄弟可知。观缪公返躬自责。而诸弟及诸妇。遂人人知悔。转为敦睦。可知天地间除自责自尽外。更无道理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缪,单名叫做彤,表字豫公。他在幼小年纪的时候,早已没有了他的父亲,兄弟四个人,一同住在一块儿。等到后来各自娶了妻子,这几个妇女们就要请求均分家产,已经有好几次了,甚至于屡次有争闹的言语发生。缪彤听见了很感愤叹息,就关了门,自己打着自己说道,缪彤呀缪彤,你勤修身体,谨慎行为,学了圣贤人的法则,想去整齐世界上的风俗,为什麽不能够去正了自己的家庭呢。他的弟弟们和那几个妇女听到了,就都在门外叩着头,谢了罪,缪彤才开了门出来。从此以后,他们一家的男男女女,就更加敦好和睦了。

六、【王览争鸩】

王览护兄,争酖舍生。感母悔悟,九代公卿。

【原文】

晋王览,母挞其异母兄祥,览辄流涕抱持。母虐使祥及祥妻,览与妻亦趋共之。祥渐有时誉,母疾之,乃酖祥。览知,取酒争饮,母遽覆酒,遂感悟。吕虔有佩刀,相其文,佩者至三公。虔与祥,祥以授览,后果九代公卿。

许止净曰,祥览二人,颇与卫公子伋寿相类。惟彼则均不得其死,此则富贵寿考,声施烂焉,则有幸有不幸也。而彼朱氏者,徒以我执太甚,爱其子反以伤其心,贻恶名于后世,亦太愚哉。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着名友悌的人,姓王名览。他的母亲打他不同母的哥哥叫王祥的时候,王览每每流着眼泪,抱了哥哥。他的母亲虐使王祥和王祥的妻子,王览同了他的妻子,也一定赶去同做。后来王祥在社会上,渐渐地有了名誉,王览的母亲很妒忌他,就用毒酒要药死他。王览知道了,就拿了药酒来抢着喝,他的母亲就急急忙忙把药酒夺来倒在地上。因为了这一件事,他母亲的心里也就感悟了。当时吕虔有把佩刀,看佩刀上面刻着的字,带了这佩刀的人,做官可以做到三公,吕虔就把这佩刀送给王祥了。王祥拿来给了弟弟,果然后代的子孙,做公卿大官的有九代。

七、【庾衮侍疫】

庾衮事兄,疫盛不避。亲自扶持,昼夜不寐。

【原文】

晋庾衮,字叔褒。时值大疫,二兄死焉,次兄毗复危。疠气方炽,父母诸弟悉外避,衮独不去。诸父强之,衮曰,性不畏病。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间复抚柩哀泣。十余旬,疫止,家人乃反。毗病得瘥,衮亦无恙,父老异之。衮不畏疫,父老异之,以为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然疫非不足畏,第骨肉至情,自不当舍去,亦不忍舍去耳。此中原不容畏避心,亦不容侥幸心,世人一涉计较,便失之矣。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姓庾,单名是一个衮字,表字叫做叔褒。那时候正逢着了大瘟疫,他的两个哥哥,都传染了疫病死了。第二个哥哥名叫庾毗的,又病得很危险,疫气非常的盛。所以他的父亲母亲和弟弟们,都避到外边去了,独剩了庾衮一个人不肯去。他的伯父、叔父们硬要他也出去躲避,庾衮就说道,我的生性,是一向来不怕病的,竟不肯出外。他并且亲自扶持病人日夜不睡,有时候还抚着死去的两个哥哥的灵柩,哀哀的哭。这样的过了一百多天,流行的时疫没有了,家里的人才回到家里来。这时候庾毗的病已经好了,庾衮也没有传染,地方上的父老们,都觉得很奇怪。

八、【刘琎束带】

刘璡敬兄,闻呼下榻。束带未完,不敢遽答。

【原文】

南齐刘琎,字子敬,瓛之弟也,方毅正直。宋泰豫中,为明帝挽郎。其兄尝于夜间隔壁呼之,琎不答,至下床着衣正立,然后应。瓛怪其迟,璡曰,向因束带未完,故不敢应耳。其敬兄如此,是以为一代名臣。兄弟非疏远之人,卧室非几席之地,夜睡非进退之时。乃以束带未完,礼貌欠周,一应对且不敢,其敬兄可知矣。

《孝经》云,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立操如此,宜其为当代名臣矣。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南齐朝有一个人,姓刘,单名是一个琎字,表字子敬,就是刘瓛的弟弟。他的做人,是很刚方并且很正直的,在南宋朝泰豫年间,曾经做过明帝的挽郎。有一次,他的哥哥刘瓛,半夜里在隔壁房间里,叫着他的名字,但是刘琎并不去答应他。等到下了床,穿好了衣服,到了哥哥床面前立正了以后,才答应了。刘瓛很怪他的弟弟,怎麽答应得这样迟。刘琎从从容容对他的哥哥说道,以前我因为身上的带子还没有束好,深恐防礼貌不周,得罪了兄长,所以不敢随随便便答应的。刘琎的敬重哥哥,是这个样子,所以做了一代有名的臣子。

九、【牛弘不问】

牛弘之弟,酗酒杀牛。其妻往诉,不问不尤。

【原文】

隋牛弘,本姓寮。父允,为后魏侍中,赐姓牛。弘好学博问,官吏部尚书。其弟弼尝酗酒射杀弘驾车牛,妻告曰,叔射杀牛。弘不以为意,但答曰,作脯。妻又曰,叔射杀牛,大是异事。弘答曰,已知。顔色自若,读书不辍。

李文耕曰,兄弟之嫌,多起于妇人。然妇虽善间,岂能间无可间之骨肉。如牛弘闻弟杀牛,而第曰作脯,妻复言之,仅答曰已知。若欲再言,则已读书去矣,饶舌妇其奈之何哉。

【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有一个人叫做牛弘的,他原来本是姓寮。他的父亲名叫寮允的,做了后魏国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赐给他姓牛。牛弘的生平,最喜欢读书,他的见闻又很广博,后来做了吏部尚书。他的弟弟名叫牛弼的,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驾车的一只牛,用箭射死了。牛弘的妻子去告诉丈夫说,叔叔今天不知道为什麽缘故,竟敢把你驾车的一只牛射死了。牛弘听了这种话,也不以为意,只冷冷地回答他的妻子道,做干肉吃好了。他的妻子又说道,叔叔射杀了你一只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牛弘又回答他道,我已经晓得了。他的脸色很自然,仍旧读着书不息。

十、【田真叹荆】

田真昆仲,议分紫荆。树即枯死,悲悔同声。

【原文】

隋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议分财产,资皆均平。堂前有紫荆树,茂甚,议分为三,其树即枯。真叹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兄弟复同居,愈相友爱,紫荆复荣茂如故。

李文耕谓,田氏久翕,其庭树亦敷荣于和气之中。至于析财异居,伤其和气,即不闻分斫之议,树亦应枯死矣。既而兄弟同居,荆花重艳,岂非和气复回之证乎。真以兄弟比树之同气连枝,最为切近。

【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大的名叫田真,第二个名叫田庆,小的名叫田广。弟兄们三个人,要想分家了,家里的钱财产业,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长得来非常的茂盛,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也匀均分做三份。哪里晓得这棵紫荆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死了。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一知道将要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照这样看起来,那么我们的人,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因此悲伤得了不得。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大家更加友爱了,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

十一、【李绩焚须】

李绩在官,为姐煮粥。火焚其须,不用妾仆。

【原文】

唐李绩,字懋功,本姓徐,太宗赐姓李,以功封英国公。初为仆射时,其姐病,绩亲为燃火煮粥。风回,焚其须,姐曰,仆妾多矣,何自苦如此。绩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姐年老,绩亦老,虽欲数为姐煮粥,其可得乎。

李文耕曰,姊妹出嫁,服降弟兄一等,然固我之同气也。况父母牵挂,尤多在于女儿,爱父母未有不爱及姊妹者。李仆射为姐煮粥,焚须不顾,读其对姐数语,恺恻之思,溢于言外,令人凄然生感。

【白话解释】

唐朝有一个大臣,叫做李绩,表字懋功。原来他本是姓徐,太宗皇帝爱惜他,所以赐给他也姓了李。并且因为他的功劳很大,所以把他封做了英国公。当李绩做宰相的时候,他的姐姐偶然生起病来,李绩就亲自替他姐姐烧着火去煮粥。哪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姐姐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用人多得很,为什么要你自地步呢。己辛苦得这个李绩回答他姐姐道,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我是因为现在姐姐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虽然要想常常替我姐姐煮着粥,哪里能够呢。

十二、【文本乞恩】

文本有弟,太宗不悦。婉曲陈情,泣下呜咽。

【原文】

唐岑文本,为右相,弟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太宗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故,朕将出之。文本曰,臣弟少孤,老母特钟爱,令出外,母必愁瘁,无此弟,是无老母也。容臣归,极言劝诫之。因泣下呜咽,上愍其意而止。情到至处,无不感动,况贤明如太宗乎。文本爱弟,出于至情,实根于至性。发悲哀之语,陈恳切之衷,且垂涕泣而道之。足以感动君王,收回成命,得免慈亲之愁瘁,兼保弱弟之安宁,殊令人叹服不置。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一个大臣姓岑,名叫文本,做了右丞相的官。他的弟弟岑文昭,做了校书郎。可是岑文昭来往的朋友,多是些轻薄的人。太宗皇帝心里很不高兴,就对岑文本说道,你的弟弟事故很多,我要把他调到外边去。岑文本就叩着头,回对太宗皇帝说,我的弟弟,因为从小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所以我的老母非常的宠爱他。现在皇上要叫他出外,那么我的母亲一定是要忧愁劳瘁的。倘若没有了这个弟弟,就等于没有了我的老年母亲了,让我回到家里,竭力的去劝诫他。岑文本说完话,就流着眼泪,呜呜咽咽哭起来了。太宗皇帝很可怜他爱惜弟弟的情谊,也就不调他的弟弟外出了。

十三、【公艺百忍】

唐张公艺,九世同居。睦族之道,忍字百余。

【原文】

唐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问其睦族之道,公艺请纸笔以对,乃书忍字百余以进。其意以为宗族所以不睦,由尊长衣食或有不均,卑幼礼节或有不备,更相责望,遂为怪争。苟能相与忍之,则家道雍睦矣。

李文耕曰,处家之道,非一忍字所能尽,然忍固争之反,化之渐也。凡憎嫌之端,初起甚微,结之便深,构之便大,一忍则无事矣。况相效于忍,有不和顺者乎。张公治家,更有规范,然忍字固其得力处也。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个姓张名叫公艺的,他家里竟有九代,同住在一块儿不分家了。高宗皇帝就叫了张公艺来问他道,你们能够使得族中这样的和睦,究竟是用的什么法子呢。张公艺就请求用了纸笔来对答,高宗皇帝就给了他纸笔。张公艺提起笔来,竟接连写了一百多个「忍」字,进到皇帝那里。照张公艺的意思,以为大凡一家人家,宗族间的所以不和睦,每每由于尊长的衣食,或者有了不平均,卑幼的礼节,或者有了不完备。大家互相责问,互相怨望,所以就发生了种种怪异和争闹的事情。倘然能够大家百样都忍耐些,那么家里当然是很和睦的了。

十四、【士选让产】

张氏士选,阴骘满面。让产青年,名传金殿。

【原文】

五代张士选,幼丧父母,其叔育之。祖产未析,叔有七子,选年十七,叔曰,今与子析产为二,各得其一。选曰,叔有诸兄弟七人,可分为八。叔固辞,选让愈力,因从之。时选在馆,术者称其满面阴骘,必高第,后果然。明代俞僧与伯之六子,七分其祖产,士选与叔之七子,八析其祖遗。俞僧因从其妻之言,士选则出于己之意,彼则后报以富,此则先报以贵。后先辉映,天之报施皆不爽,盖士选尤贤于俞僧也。

【白话解释】

五代时候,有个张士选,幼小年纪就没有了父亲母亲,靠着他的叔父养育他。他祖父遗下来的家产,还没有分析过。他的叔父有七个儿子,等到张士选十七岁的时候,他的叔父对他说,现在我和你把祖父遗下来的家产,分做两份,大家各得一份罢。张士选说道,叔父生有兄弟们七个人,那么应当把家产分做了八份才好。他的叔父一定不肯,张士选愈让得利害,因此他的叔父也就答应他了。这个时候,张士选还在书馆里读书。有一个看相的,偶然走到书馆里来,看见了张士选,就指着张士选对书馆里的先生说,这个人满脸阴骘,将来必定能够高高的及第。后来果然应了他的话。

十五、【陈昉百犬】

陈昉眷属,七百余口。上下相亲,孚及百狗。

【原文】

宋陈昉,自其祖崇遗制以来,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余口,不畜婢仆,上下亲睦,人无间言。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席。有犬百余,共槽而食,一犬不至,群犬不食,乡里皆化之。州守张齐贤上其事,免其家繇。

许止净曰,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后之论者颇疑之,谓史氏浮夸。殊不知《孝友传》中,感及毒蛇猛兽,化及蚊蚋虮虱,何况于犬。《高僧传》中,亦有犬过午不食者,何独疑于陈氏之犬乎。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陈昉,他的家里,自从他的祖父名叫陈崇的遗下法制以来,合族一同居住着,已经十三代了。家里大大小小男男女女,一共有七百多个人,但是并不雇一个男女的用人。上上下下的人,都是很亲睦,没有一个人有句离间的话。他家里吃饭的时候,一定大家坐在广大的厅堂里,没有成年的人,坐在另外的席上。他家里养了一百多只狗,都在同一个槽子里吃着的。倘若偶然有一只狗还没有到,那么这一班狗一定大家等他,不肯先吃的。因此他乡里间的人家,也都被陈家所感化了。那时候的州官叫做张齐贤,就把这个事情奏上朝廷里,把他家里的徭役统统都免了。

十六、【文灿拒间】

文灿之兄,醉殴暴慢。邻人不平,怒其离间。

【原文】

宋周文灿之兄,性嗜酒,素仰文灿为生。一日,饮酒大醉后,无故痛殴文灿,其邻人闻之,咸为不平。文灿怒曰,兄非殴汝,何得离间我骨肉耶。司马温公常书其事以戒人。尝闻杜衍以母改适,二兄遇之无状,至引剑斫之,伤脑,出血数升,衍受之不怨,可谓悌矣。周文灿之兄,仰弟为生,且赖弟而得饮酒,乃乘醉殴之,宜邻人之不平。而灿反斥为离间,其悌尤不可及。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姓周,他的名字就叫文灿。他有一个哥哥,生性是最喜欢吃酒。但是穷苦得很,没有依靠的地方,所以一向靠着周文灿过着生活。有一天,他的哥哥喝了酒,竟喝得大大的醉了,无缘无故,忽然间竟把周文灿重重的痛打了一顿。周文灿的邻居人家晓得了,大家替周文灿抱着不平。哪里晓得周文灿反而因为邻舍的人替他抱不平,他就大大的生气,对着那邻舍人说,我的哥哥并非来打你们,你们哪里可以离间我的骨肉至亲呀。司马温公很佩服周文灿的行为,常常写了这一桩事情,去劝戒人家,以作人家兄弟的榜样。

十七、【温公爱兄】

温公兄老,爱敬情深。饥寒饱暖,刻刻关心。

【原文】

宋司马温公,名光,字君实,孝友忠信,为一代名儒贤相。与其兄伯康名旦,友爱甚笃。伯康年八十,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每食少顷,则问曰,得无饥乎。天少冷,则抚其背曰,衣得无薄乎。

李文耕曰,温公一代完人,孝友出于天性。其于伯兄,奉之如严父,敬之至也,保之如婴儿,爱之至也。饥寒饱暖,刻刻关心,不几于「听无声,视无形」乎。友爱至极,蔑以加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大贤的宰相,叫做司马温公。他是双姓司马,名叫光,表字就叫君实。他的做人,对待父亲母亲,是极其孝顺的,对待哥哥弟弟是极其友爱的,侍奉皇上是极其忠心,对待朋友是极其诚信。所以大家称他是一代名儒家的贤德宰相。司马温公和他的哥哥司马伯康名叫司马旦的,友爱得很。司马伯康年纪八十岁了,司马温公像待父亲一样的服事他,并且像小孩子一样的保护他。每逢到吃饭稍为迟了一些,就问着他的哥哥道,恐怕你已经饥饿了吗。天气稍稍有一些冷了,就摸他哥哥的背上说道,恐怕你的衣服太薄了吗。

十八、【朱显焚券】

朱显兄弟,祖产已分。不敢异处,取券尽焚。

【原文】

元真定有朱显者,至元中,其祖父已分授财产。迨至治中,显念其侄彦昉等年幼无恃,乃谓其弟耀曰,父子兄弟,本同一气,可异处乎。乃会拜祖墓下,取分券尽焚之,复同居焉。兄弟,父之一气也,从兄弟,祖父之一气也。祖父视群孙无轻重,亦犹父视诸子无轻重也。朱显胞弟,仅一耀耳,而群从则多贫。乃以祖父已分之券,火之而复同居,非违祖父之命,实深慰祖父之心尔。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真定的地方,出了一个大大友爱的人,姓朱单名叫做显。在世祖皇帝至元年间,他的祖父,早已把家里的银钱和产业,一概均匀分好,传授给子孙了。到得英宗皇帝至治年间,朱显想着他的侄儿叫朱彦昉的一班人,穷的很多,并且有的年纪太小,又没有父亲母亲可靠。因为这个缘故,朱显就对他的弟弟名叫朱耀的说道,凡是父子兄弟本来同是一气的,哪里可以不同住在一块地方呢。就会齐了各房的弟兄们和子侄辈,一同到了他的祖父坟墓前,叩头禀告了一回。拿出向来他的祖父分给他们的分书凭据,尽数用火烧掉了,仍旧大家合拢来一同住着。

十九、【张闰无私】

张闰无私,八世同居。共织互乳,缙绅不如。

【原文】

元张闰,八世不异爨,家人百余口,无间言。每日,使诸妇女聚在一室为女工,工毕,敛贮一库,室无私藏。幼稚啼泣,诸母见即抱哺,不问孰为己儿,儿亦不知孰为己母。搢绅之家,自谓不如,至元中,旌表其门。先于闰者,唐有张公艺九世同居,宋有陈昉十三世同居。后于闰者,明有郑濂七世同居,唐宋元明,代有其人。而张闰事,与唐时张孟仁家同,后先辉映。共织一室,不为私蓄,互乳其子,令人钦佩无已。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有个张闰,他的家里有八代不分炊了。家里有一百多个人口,可是一些儿没有间隙的闲话。每天叫家里这一大班的妇女们,大家会聚在一个房间里,一同做着女工,做好了以后,就藏贮在一个库里,各人的房间里,没有一些儿私下的收藏物件。每逢小孩子啼哭的时候,伯母婶母们无论哪一个看见了,就抱起了给他吃奶,不去问哪一个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这一班小孩子们,也弄得不晓得哪一个是自己生身的母亲了。这时候就是缙绅的家里,也都自以为万万不及张家。到了顺帝至元年间,朝廷里就派了钦差,在他们的门前旌表起来。

二十、【章溢代戮】

章溢之侄,为寇所擒。愿以身代,贼亦心钦。

【原文】

元至正壬辰,黄州妖贼,自闽犯龙泉赞善。章溢同其侄存仁,避乱山中,存仁为贼所获。溢曰,吾兄止一子,不可使无后。乃出语贼曰,儿幼无知,我愿代儿。固请免戮其侄,至于号恸,贼义之,俱释焉。从来处变之时,最足验人真情。章溢于流离颠沛中,兢兢焉为其兄顾一线宗祀,愿舍身代侄,以独存无父孤儿。笃志深情,处义直到尽处,苟非烈丈夫识义理者,何能若此。

【白话解释】

元朝顺帝至正壬辰年间,黄州的地方,有了一种妖贼,打从福建省过来,侵犯龙泉县赞善等等地方。这个时候,那地方上有一个友悌的人,他姓章,名叫溢,同了他的侄子章存仁,逃到山里去避乱。不料那个章存仁,忽然间被妖贼们捉去了。章溢说道,我的哥哥,只有这一个儿子,不可以叫我的哥哥没有后代。他就走出去对一班妖贼们说,这是我的侄儿,他的年纪幼小,还没有知识的我情愿自己来代我侄儿子的死,一定请求妖贼们不要杀他的侄儿。后来竟至于号淘大哭了。妖贼们也被章溢感动了,因为敬重他的义气,就把他们叔侄俩都释放了回来。

二十一、【郑濂碎梨】

郑濂碎梨,食者千余。不听妇语,七世同居。

【原文】

明郑濂,七世同居,门旌天下第一家。太祖召问曰,汝家人口若干,对曰,千余。因问治家之道,对曰「惟不听妇人言耳」。上赐二梨,濂拜受归,上命校尉瞯之。濂至家,召家人齐谢恩,置水二缸,碎梨入水,饮之,上大悦。张闰八世同居百余口,陈昉十三世同居七百余口,可谓繁矣。而郑濂七世同居千余口,宜郡守旌其门为「天下第一家」也。问其治家之道,惟守家法,不听妇言。呜呼,妇人之言,家之斧斤也,可不慎欤。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郑濂的家里是七代同住的,他家里的大门上,旌表着「天下第一家」五个字。太祖皇帝召了郑濂来问着他道,你家里究竟有多少人口呢。郑濂回对道,大约有一千多人口。太祖皇帝就问郑濂用怎麽样治家的法则,郑濂回对说,只有不听妇人家的言语罢了。太祖皇帝听了很欢喜,就送他两个梨子,郑濂拜谢着。受了梨子回到家里去的时候,太祖皇帝叫校尉暗地里跟了他去,看他有什麽举动。哪里晓得郑濂一到了家里,就召集了合家的一千多人,一齐出来谢恩以后,便放下了两大缸的清水,把两个梨子弄碎了放在水里,大家分着喝了。太祖皇帝晓得了这一回事,非常的喜欢。

二十二、【廷机教弟】

廷机教弟,仍易旧冠。奉命维谨,可谓二难。

【原文】

明李廷机,官大学士,弟布衣自家至京候兄,方巾鲜服以见。廷机询家事及寒温慰劳语毕,讶其巾服,问曰,入泮乎,纳粟乎。弟皆曰否否。诘其原冠何在,曰,在袖中。廷机曰,仍冠此,毋徇俗。弟奉命易冠,毫无难色。文节昆仲,可谓难兄难弟矣。兄已官至学士,而弟仍布衣,至偶戴方巾,即使易冠,人几疑为不相容,实则爱之以德,不忍其弟失礼耳。而弟亦奉命惟谨,略无难色,尤为人所难能。

【白话解释】

明朝的李廷机,做了大学士的官。他的弟弟是一个白衣人,打从家里到了京城里来问候他的哥哥,就戴了新鲜的方巾,穿了新鲜的衣服,进去拜见。李廷机问了他家里的事情,和寒暄慰劳的言语。讲完了以后,见了他弟弟的方巾衣服,很为奇怪。就问他弟弟道,你是不是已经进了学,中了秀才吗。他的弟弟回答道,不是的。李廷机又说,你是不是纳了粟,捐了官职吗。他的弟弟又回答道,不是的。李廷机问他弟弟原来的帽子,到哪里去了。他的弟弟说,放在袖子里。李廷机说,你仍旧戴这个好了,不要跟着世俗去做。他的弟弟奉了命,就立刻把帽子换下了,丝毫没有为难的神气。

二十三、【严凤敬兄】

严凤宴客,进箸稍迟。兄批其颊,欣然受之。

【原文】

明严凤,性孝友,事兄如父。致仕归,兄老而贫,迎养于家。凡宴客,必兄递杯,自执箸从。一日进箸稍迟,兄怒,批其颊,欣然受之,终席尽欢,既醉,送兄归卧。日未明,已候榻前,问昨饮畅否,卧安否。兄寻卒,哭葬尽礼。先生悌德素着。里中施佐、施佑兄弟争产,先生谓佑曰,吾兄懦,吾恒忧之,使得如若兄之强力,能夺吾田,吾复何忧。因挥涕不已。佑因此悟,佐亦慰解,乃各以田相让,友爱终身。其笃爱之感人如此。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严凤,天性非常的孝友,服事他的哥哥,像服事他的父亲一般。后来严凤做官告老回来,这时候,他的哥哥年纪已经老了,家里又很穷苦,严凤就把他迎养到家里。每逢请客的时候,必定叫他的哥哥去递着杯,自己执了筷子跟在哥哥的后面。有一天,严凤把筷子送上去迟了一些,他的哥哥生了气,就给他吃了一个耳光。严凤欣然的顺受,仍旧在这个酒席上尽了欢才散。他的哥哥醉了,严凤就亲自送哥哥去睡了。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已经在哥哥的卧榻前面等候了。并且问他昨天的酒,喝得畅快不畅快,睡得好不好。过了不多时候,他的哥哥死了,严凤痛哭安葬,都很尽了礼的。

二十四、【世恩夜待】

世恩待弟,问食问衣。尽情忧恤,弟不敹归。

【原文】

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季弟好游狎,早出敹归,长兄规之不改。世恩曰,伤爱无益。乃每夜亲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钥,问以寒暖饥饱,忧恤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悔,不复敹归。世恩善于化弟,无论矣,而尤非人所能者。世恩贵时,其兄已卒。有小民吴三者,兄妾之弟也,来省其姐,衣服蓝缕,世恩邀与对食。季弟问之,则曰,庶嫂子女皆无,青年为兄守节,吾敬之以及其弟耳。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姓陈名叫世恩的,是神宗皇帝万历己丑年中的进士,他的大哥哥是个举人。他的小弟弟最喜欢游荡,天天很早的出去,很迟的回来,他的大哥哥屡次的规劝他,他究竟不肯改过。陈世恩说,这个样子,徒然损伤了兄弟间的友爱,是没有益处的。于是陈世恩就每夜亲自守着大门,必定要等到他的弟弟回来了,又亲手下了锁。并且问他的弟弟身上冷不冷,暖不暖,肚里饿不饿,饱不饱。忧恤他弟弟的神气,完全在说话里和脸面上表现了出来。这样的有了好几夜,他的弟弟就大大的悔悟,不敢再到晚上回家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