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强大心灵的人的故事

2022-10-28 14:27 作者:光明网 围观:

他的故事,比照片还要震撼,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强大心灵的人的故事1

闯火海、下冰河、攀悬崖……

从事消防救援工作20年

5400余次出发

他就是2022年“最美退役军人”

消防员刘亮

日前,这张刘亮奋战在灭火一线的照片

在网络热传,再度引发关注

是什么让他奋不顾身?

每一次“逆行”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刘亮奋战在灭火一线

“他们把脱险的希望

全寄托在我身上”

刘亮出生在辽宁法库

从小就有一个从军梦

2002年,初入警营的他

被分配到消防队伍

虽然和最初预想的不一样

但刘亮在一次次赴汤蹈火的出警中

明白了“逆行”的意义

“他们把脱险的希望,全寄托在我身上”

2016年3月

吉林长春市某家居城突然起火

刘亮与两名队员成立攻坚组

起初在三层的外跨楼梯上

趴着灭火

一个多小时后,下方火势有所控制

他们便坐在台阶上灭火

此时,建筑墙体已烤得通红

建筑内部成了个大蒸笼

刘亮防火服的袖口、衣领等衔接处

溅起的水珠在他身上烫出一片水泡

经过6个多小时的奋战

大火终于被扑灭

刘亮的身上起了一片片水泡

脸部也被烤得疼痛难忍

二十多年来坚持严格训练

“抢先一秒”是他不懈的追求

二十多年来,刘亮对自己

近乎严苛的训练从未停止

他说,“抢先一秒”是自己的不懈追求

在2019年消防救援队伍

“火焰蓝”大比武中

36岁的刘亮主动请缨参赛

每周平均跑步165公里

完成20吨的总训练负荷

体重仅65公斤的他

杠铃蹲举最大达到200公斤

作为全国参赛队员中年龄最大的选手

刘亮带队夺得全国第二名

国际交流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刘亮在执行任务中

常年高强度的训练和抢险

让刘亮落下了耳鸣、风湿

腰肌劳损等10余种伤病

浑身大小伤疤近30处

但他对消防员这份职业的热爱从未改变

“通过每一次救援

把被困的群众解救出来

我觉得特别自豪,特别有成就感”

多年来

他参加各类救援行动5400余次

成功营救遇险群众470余名

“扎根消防不是一阵子的事

而是一辈子的事”

灭火时,刘亮会把手机放在消防车上

任务结束,回到车上

手机屏幕上总会有妻子的

几个未接来电与微信

“怎么样了?”

“还没完事吗?注意安全”

刘亮的妻子同样从事消防工作

负责火灾事故调查

她是最了解火灾现场的人

也更能体会什么是危机四伏

因此,每次刘亮出警

她的担忧也更添一分

△刘亮在执行任务中

对于家人的牵挂

刘亮内心也深感愧疚

但面对转岗等机会

他依然坚定地选择留在消防,留在基层

“能救人于水火,我觉得很值得!”

综合中国退役军人

来源: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有强大心灵的人的故事2

文/秋韵

全文共2290字

老同事老齐有一残疾儿子,是小时候麻痹症引起的重度残疾。两条腿不能落地,全凭两支拐杖架着勉强行走。

小齐面目清秀,是个非常帅气的小伙子,但他眼神阴郁,脸上很少有笑容。他一直闷在家里,羞于出门见人,与家人也很少沟通交流。他没读几年书,却很喜欢看书看报。老齐每次出差,都要给他带几本书回来。单位订的报纸,也会每天给他带回去几张。

小齐骨子里是个要强的人。父亲在单位做采购员,每日四处奔波,非常辛苦。母亲家庭妇女,照顾他牵扯精力太多,没有时间出去工作。一家三口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还要供养在老家的奶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小齐经常愧疚自己是一个废人,白吃饱,活着就是父母的累赘,年龄越大,心理压力也越大。

十四五岁开始,他有过几次寻短见的念头,都被细心的母亲及时发现阻止。后来,他虽然不再做傻事,却越来越沉闷,心事越来越重。母亲常发现他坐在床上盯着窗外的蓝天,一看就是半天。

到他二十二岁那年,街上忽然来了几个南方修鞋匠。以前人们穿鞋都是自己纳鞋底鞋帮,穿烂了扔掉做新的。修鞋匠出现的年头,胶鞋、皮鞋开始流行。

胶鞋容易烂帮,皮鞋容易开胶。那时候人们条件还不是很富裕,鞋子能修就不舍得换新的。很多人为了鞋底耐磨,新鞋子买来就要加固鞋底,钉鞋钉、鞋掌。

经常走南闯北的老齐,早就在其他地方发现过修鞋匠的身影。当时,他还没怎么往心里去。直到看见自己家门口也有了这样的修鞋摊子,他忽然心动,觉得儿子应该能做这活儿。儿子一向心灵手巧,他用旧报纸折叠的小玩意儿,经常让院子里小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

老齐回家假装不经意地提起修鞋匠的事情。他告诉小齐,南方人的脑子活络,眼力独到又特别能吃苦。他们非常能捕捉商机,看出了修鞋这个大市场。全国各地,都有南方修鞋匠出现。

一般当地人,觉得这活儿不体面,赚钱也不多。修一双鞋子一两毛钱,又脏又累,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这就给了南方人到处赚钱的机会。别看修一双鞋一两毛钱,可是,架不住活儿多,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吗!要赚不到钱,他们能全国各地跑?

小齐很有兴趣地听着父亲讲有关修鞋匠的故事,与以往一样,他只是静静地听,没有搭言。

第二天,父亲上班走了,他要母亲推他上街看看。母亲推他用的是一辆竹制童车改制的推车,他小时候用过的,父亲亲手帮他改了,能推他出去走走。已经不知多久没上街了,母亲听他主动要求上街,非常高兴。

等到街上,母亲才知道,他要去看修鞋的。也就是那天开始,他每天都要母亲推他出去。在三个修鞋匠所待的地方转转,每次在那个年长些的师傅附近待的时间最久。

几天以后,小齐对父亲说:“修鞋这活儿,我看了几天,觉得我能干,你帮我淘弄个机子吧!”

小齐的决定,让父母高兴得不得了,母亲甚至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父亲借出差机会,真的给小齐买了修鞋机和各种辅料。小齐把家里和邻居家的鞋子搜集了不少,先在家里练手。一周以后,他在父母帮助下,把修鞋摊子摆在了那位年长的修鞋师傅旁边,开始了他的修鞋事业。

没用多久,人们发现,小齐换了电动轮椅,出摊收摊不用父母帮忙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南方来的三位修鞋匠不见了。

老齐说,小齐开始修鞋以后,因为是当地人,大家都给他面子。有活儿喜欢找他,影响了南方修鞋匠的生意,他们转场地走了。

其实,找小齐修过鞋的人都知道,小齐不仅活儿干得仔细,收费也比南方人低,创下了不错的口碑。

小齐做修鞋匠三年以后的那个夏天,老齐请假出了趟远门,回来的时候,领来了七八个人。人们这时才知道,老齐是给小齐领媳妇去了。媳妇是南方人,就是那位年长的修鞋匠做的媒。修鞋匠在的时候,与小齐相处不错,走了以后,一直与小齐保持着联系。

老齐先过去相看了人,谈妥了条件,按照对方当地风俗,女方家里来了七八口人帮忙相亲。按他们那边说法,亲戚成了以后,这边要给所有来客每人一套衣服。

老齐说,几套衣服算啥,能给我儿子讨个老婆,花多少钱都划算。几天以后,老齐给大家拿来了喜糖,顺带发喜帖。他说:“这么多年,我是光吃别人家喜糖,吃别人家酒席了。这回,也请大家来我家热闹热闹!”

老齐笑得嘴都合不拢,说媳妇一家人对小齐都很满意,尤其媳妇,一点不嫌弃小齐,俩人一见面就很能聊得来。原来,媳妇也是跟随家人在外地做修鞋匠的。她个子比较矮,有一条腿也有些问题,媳妇说,俩人条件差不多,谁也不用嫌弃谁,挺好。

婚事定了,很快就举行了婚礼。婚后不到一个月,小齐开始摆两台机子了,夫妻二人一起出摊。人们去修鞋时,总能听到小两口边干活儿边说笑,有时候媳妇还会对小齐动动手打他几下。

俩人的眼睛里,都流露着隐藏不住的幸福感,令人十分羡慕!没用一年,人们就听出,媳妇口音已经改变了很多,与当地人交流没有一点问题了。

几年以后,媳妇为小齐生了一儿一女,俩孩子取了父母优点,长得十分可爱。

如今,老齐早已退休,与老伴儿住进了儿子给买的楼房,没事的时候,楼下活动室与老伙计们下下棋喝喝茶。小齐两个孩子,也都已经学业有成,成家立业了。

小齐两口子的修鞋摊子早就不摆了,他们在自己买的一间小商铺里做洗鞋店了。小齐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修鞋的基本没有了。倒是一些高档运动鞋、皮鞋打理的活儿越来越多。他说他们这行也要与时俱进,适应现实需要。

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满满,人们都竖拇指为老齐点赞,夸他养了个中用的儿子,也夸小齐命好娶了个好媳妇。

每逢这时,老齐总是很傲娇地说:“嗯!我很知足!说实话,我儿子,比那些有个好身板儿还啥都不好好干的人强多了!”

——END——

#乡土散文#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声明: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秋韵,河北人,现退休在家,喜欢讲述过去的故事。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有强大心灵的人的故事3

足智多谋的陈荣

1935年初,陈荣带领红三团第一连在梁山开辟革命根据地,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这天,林老汉来报信,驻杜浔的国民党反动军队一个排建造了一座碉堡,他的儿子被白军捉去做工,林老汉请求红军救救他的儿子。

陈荣安慰道:“阿叔啊,你不用怕,红军是百姓的亲人,我们一定想办法救你儿子回来,你等我们的好消息。”

当天下午,陈荣带着两名战士,挑着三副竹筐,到杜浔赶圩,三人来到建于杜浔路口的敌人碉堡前,碉堡附近是圩场,百姓们在赶圩买卖东西,他们或站或蹲。陈荣三人放下竹筐,蹲在碉堡附近,仔细地观察碉堡的情况,到了天黑,他们才回到部队驻地。

  战士们围了过来,陈荣将敌人的兵力和火力配备情况讲了一下,大家心中有数。陈荣又将战斗任务分配完毕,最后交代:战士们上半夜睡觉,下半夜行军。

  战士们听到睡觉,纷纷散去,进草寮睡觉去了。

  下半夜,红一连静悄悄地从梁山出发,奔向杜浔敌人碉堡。抵达附近时,天刚蒙蒙亮,可以清楚地看到人脸,公鸡啼叫了一遍。战士们按照计划,迅速地包围了碉堡。陈荣带着突击排摸近,见哨兵正在打瞌睡,两个战士冲上前,用枪托将他打倒。突击排冲向碉堡前,门关着,陈荣手一挥,一个手榴弹响起,把门炸开。两位机关枪手抱着机关枪冲进,缴了敌人的武器。

  碉堡里的敌人从睡梦中惊醒,战士们高喊:“缴枪不杀”。敌排长抽出手枪,打中一个战士手臂。陈荣手一挥,一枪打中敌排长。碉堡里的白军穿着大裤衩,纷纷站在床边,举手投降。

  这次凌晨偷袭,出敌不意,端了敌人的碉堡,缴获枪枝五十支,机关枪三挺,手榴弹十箱和大量的粮食。

  林老汉的儿子和十个被捉的民工被救了出来。陈荣问:“哪个人是林老汉的儿子?”

  林老汉的儿子走过来,说:“我就是。”

  陈荣小声对他说:“你爸爸来报信,立了功劳,这是给你爸爸的奖励,你带回去吧。”

  林老汉的儿子叫林全,他接过陈荣递给他的半袋粮食,跑出碉堡,回家去了。

  陈荣带领同志们回到梁山,因打了胜仗,智取碉堡的战斗时常被战士们称颂。

  这一天,山下来了个砍柴人,放哨的战士上前盘问,他说要见陈荣,哨兵就带他到草寮。砍柴人说白军知道了陈荣是红军,经常去他古雷岱仔村的家里搜人,并将值钱的东西拿走,今天知道碉堡是被陈荣的红军给端了,就把他的侄子和嫂子捉去审问。

陈荣听了,非常担心嫂侄的安危,心里很着急,在草寮前踱来踱去,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于是,他低声交代交通员,让其回到古雷岱仔村办一些事。

一出好戏开始上演。古雷岱仔村陈荣家雨厝内,一场丧事正在举行。锣鼓、唢呐响起来了,讣告贴出来了,写着陈荣的名字。陈荣兄长穿着白长衫,大厅里摆着一具棺材,正中写着一个奠字,家人伤心地哭着,族人开始忙碌起来。

陈保长听到了锣鼓声,走了过来。陈荣大哥见是陈保长,上前递烟,陈保长问道:“怎么回事?没听你家有谁过世。”

陈荣大哥伤心地直抹眼泪:“陈荣昨晚被人打死了,尸体连夜抬回来,入殓了,今天就下葬。”

陈保长听了,假惺惺地说:“可惜了,好好的一个后生,怎么去当红军哩。”

陈荣兄长捶胸顿足:“我父母已年长,白发人送黑发人,世间最悲惨的事啊。陈保长你就不要说了,这是我家门不幸啊!”说完,扶着棺木大哭起来,哭声震天动地。

陈保长围着棺材转了一圈,又一个个地问了陈荣的家人,大家都说尸体是连夜送回来的,身上被打了好几枪,全身都是血,不忍直视,打消了他想要一看究竟的疑心。陈保长压抑住得意的心情,环视陈荣的族人,故意说:“可惜了,这么年轻的后生仔,就应该好好在家干活,做正经事,少掺和红军,这才是对家庭对家族负责任。”说完,他便扬长而去。

第二天,出殡仪式举行,一群穿着白长衫的陈荣的亲人,伤心地把棺材抬送到靠海边的一个山丘上,埋进沙坑,垒起了高高的土坟。

陈保长看着土坟,又信了几分,再一次来到陈荣家里,看见神龛,更坚信是真的。陈保长向白军报告:陈荣已经战死。

不久,陈荣的侄子和嫂子就被白军放了。在梁山革命根据地的陈荣听到地下交通员送来的这个消息,终于放下心来,随即哈哈大笑,“这一计耍得白军团团转,过瘾!哈哈哈……”

从此后,陈荣家平安,再无白军上门骚扰和捉人。

来源:《漳浦红色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