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尊老敬老的诗歌(重阳节尊老敬老的诗歌)

2022-10-28 14:25 作者:方圆大语文 围观:

9首重阳节的诗词,让你领略美到极致的中国传统文化,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方圆大语文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尊老敬老的诗歌1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因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文人墨客则会登高赋诗,赏菊饮宴,思念故乡。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月九日忆山东①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便插茱萸②少一人。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山西祁县人,因其精通佛学,故人称“诗佛”。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都有脍炙人口的佳篇。王维诗画都很有名,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注释】

①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②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有在重阳登高、佩带茱萸的习俗。

【诗词大意】

我独自做客在异地他乡,

每逢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今日重阳,我想在遥远的故乡,兄弟们一定会登高望远,

他们头上都插着茱萸,也在想着身边唯独缺少了我一个人。

【经典赏析】

这首诗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就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乡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①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②。

他乡共酌金花酒③,

万里同悲鸿雁天④。

【作者简介】

卢照邻(约636—约680),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四杰”之一。今有《卢升之集》《幽忧子集》存世。

【注释】

①玄武山:蜀地山名。

②积风烟:极言山川阻隔,风烟弥漫。

③金花酒:即菊花酒。菊花色黄,称黄花,又称金花。重阳节饮菊花酒,是传统习俗。

④鸿雁天:鸿雁飞翔的天空。

【诗词大意】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

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

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

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经典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情怀。

首句点明题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次句由动态转写心情,“归心归望”的情怀,寄寓在“风烟”中,一个“积”字很有分量,道出了“归心归望”的程度。风烟有多浓多广,诗人的“归心归望”也就有多浓多广。

后两句写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朋友一起喝着节日的菊花酒,而这里与故乡身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南飞。饮酒消乡愁、寄乡情。用“雁南飞”之景反衬人不能北归,这就是景中含情。

【文化链接】

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后来,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萧纲《采菊篇》有“相唤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就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

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③苦,

鸿雁那④从北地来。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约676),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首。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

【注释】

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③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

④那:为何。

【诗词大意】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

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经典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

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文化链接】

一字千金

王勃于公元667年从京都来到南昌时,生活比较穷困,常为生计而奔波。这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在宴会中,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空”这个字,然后把序文呈给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阎伯舆心想:“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九日龙山①饮

【唐】李白

九日龙山饮,

黄花②笑逐臣③。

醉看风落帽,

舞爱月留人。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注释】

①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

②黄花: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

③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

【诗词大意】

九日在龙山宴饮,

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

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经典赏析】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既写诗人的宴饮,也扣东晋桓温同宾僚的宴饮,借用典故自然吻合,合情合理。次句着重写宴饮时菊花的神态,诗人以“逐臣”自比,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风吹落帽的东晋名士孟嘉。

末两句诗是前两句诗的深化: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后一句写实,重在“舞”字,巧妙地将月亮拟人化,以“月留人”收尾,显得生动别致,表面上是说月亮挽留诗人,实际上是诗人留恋脱俗忘尘而不愿割舍离去,表达出诗人饮菊花酒抒发失意愤懑以及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文化链接】

风落帽

东晋大将桓温继任江州刺史,见孟嘉待人谦逊而正直,很是看重他,便任命他为参军。

一年重阳节,桓温带着属下的文武官员游览龙山,登高赏菊,并在山上设宴欢饮。山上金风送爽,花香沁人心脾。突然一阵风扑面吹来,竟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但他一点也没有察觉,仍举杯痛饮。

桓温见了,暗暗称奇,以目示意,叫大家不要声张,看孟嘉有什么举动。但见孟嘉依然谈笑风生,浑然不觉。又过了很久,孟嘉起身离座去上厕所。桓温趁机让人把孟嘉的帽子捡起来,放在他的席位上。又命人取来纸笔,让咨议参军太原人孙盛写了一张字条,嘲弄孟嘉落帽却不自知,有失体面。桓温过目候觉得很有趣,想乘酒兴调侃孟嘉一番,便把纸条压在帽子下。

孟嘉回到座位时,才发觉自己落帽失礼。但却不动声色地顺手拿起帽子戴正。又拿起字条看了一遍,即请左右取来纸笔,不假思索,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一篇诙谐而文采四溢的答词,为自己的落帽失礼辩护。桓温和满座宾朋争相传阅,无不击节叹服。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②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③战场开。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现存诗360首,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今有《岑嘉州集》行世。

【注释】

①故园:故乡,这里指长安。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②登高:古时风俗,农历九月九日登山叫登高。登高时常饮菊花酒。

③傍:靠。

【诗词大意】

九月九日,我勉强去登高,

可是没有人给我送酒来。

可怜远方故乡那些可爱的菊花,

现在只能靠着战场的残墙断壁开放了。

【经典赏析】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文化链接】

无人送酒

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诗中“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途中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①,

中有孤丛②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③入少年场。

【注释】

①郁金黄:用郁金草染成的黄颜色,也泛指黄色,这里形容黄色的菊花似黄金一样。

②孤丛:孤独的一丛。

③白头翁:诗人自称。

【诗词大意】

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的,

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

就像今天的酒席,

我这个满头白发的老翁进了青少年去的地方。

【经典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有少年的情趣,仍然充满青春活力。这首小诗以花喻人,自然贴切,饶有情趣。

【文化链接】

重阳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毕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九日齐山①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②。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③酬佳节,

不用登临④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⑤何必独霑衣。

【注释】

①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

②翠微:这里代指山。

③酩酊(mǐng dǐng):醉得稀里糊涂。

④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⑤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古诗今译】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与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经典赏析】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颔联与颈联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尾联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安慰自己。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文化链接】

牛山泪

齐景公在牛山游览,向北观望他的国都临淄城而流着眼泪说:“真美啊,我的国都!草木浓密茂盛,我为什么还要随着时光的流逝离开这个国都而***亡呢?假使古代没有死亡的人,那我将离开此地到哪里去呢?”

史孔和梁丘据都跟着垂泪说:“我们依靠国君的恩赐,一般的饭菜可以吃得到,一般的车马可以乘坐,尚且还不想死,又何况我的国君呢!”

晏子一个人在旁边发笑。景公揩干眼泪面向晏子说:“我今天游览觉得悲伤,史孔和梁丘据都跟着我流泪,你却一个人发笑,为什么呢?”

晏子回答说:“假使贤明的君主能够长久地拥有自己的国家,那么太公、桓公就会长久地拥有这个国家了;假使勇敢的君主能够长久地拥有自己的国家,那么庄公、灵公就会长久地拥有这个国家了。这么多君主都将拥有这个国家,那您现在就只能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田地之中,一心只考虑农活了,哪有闲暇想到死呢?您又怎么能得到国君的位置而成为国君呢?就是因为他们一个个成为国君,又一个个相继死去,才轮到了您,您却偏要为此而流泪,这是不仁义的。我看到了不仁不义的君主,又看到了阿谀奉承的大臣。看到了这两种人,我所以一个人私下发笑。”

景公觉得惭愧,举起杯子自己罚自己喝酒,又罚了史孔、梁丘据各两杯酒。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①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②消金兽③。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④,半夜凉初透。

东篱⑤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⑥盈袖。莫道不消魂⑦,帘卷西风⑧,人比黄花⑨瘦。

【注释】

①永昼:漫长的白天。

②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

③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④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⑤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⑥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⑦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⑧西风:秋风。

⑨黄花:指菊花。

【诗词大意】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漫长的白天令人忧愁,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绕。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经典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词的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作者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文化链接】

夫妻二人比词

有一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去外地做官,夫妻二人又要暂时分离。

这年重阳节,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更加深重,于是填了《醉花阴》这首词,寄给身在外地的赵明诚。其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比喻精彩,画龙点睛。

赵明诚看到这首词后,非常赞赏,心中自愧写词的才能不如妻子,又暗暗想一定要胜过她。

于是,他谢绝宾客,闭门苦思,废寝忘食,用了三天三夜,精心填了五十首词,又将这首《醉花阴》也混在其中,请友人陆德夫对这些词加以评论。

陆德夫再三吟赏,最后说,只有三句绝佳。

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采桑子·重阳

【近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①,战地②黄花③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④,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⑤江天⑥万里霜。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注释】

①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②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③黄花:菊花。

④劲:强劲。

⑤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⑥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古诗今译】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经典赏析】

这首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诗人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这首词,诗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酝词用字都非常大气,比如“寥廓江天万里霜”,一个“霜”字就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画景,它既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也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霜天。这样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来,实在是别有风致。

【文化链接】

重阳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尊老敬老的诗歌2

重阳节关于老人的古诗词六首:九九是重阳,儿童怪我老来狂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唐朝上官昭容《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

重阳节是古老的长寿节,虽然当代将这日定名的“老人节”,彰显敬老爱老的淳朴传统,实际重阳节关于长寿和敬老的渊源,是和重阳节共生的。

先秦时代,就有九月九的传统节日,也是看中了这数字带来的长久吉利。人们在深秋,佩戴茱萸,饮用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菊花酒,就是为了留住健康,留住生命。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老人的长寿,都是抱着崇敬的心态,君不见大多数神仙都是白发飘飘,鹤发童颜。

以土地为纽带的农村家族社会,更有尊老的伦理和传统,先秦时代,即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告诉子女善待父母是责任和义务。以儒家伦理建立的古中国社会,很多地方其实已经很制度化了,和民俗互为推动。

唐朝的慈恩寺是唐中宗李治为母亲长孙皇后,建立的一座追思寺庙。是长安城宏伟的建筑之一。唐中宗率领群臣在九月九日,莅临慈恩寺,登上浮屠塔,有以慰孝思,教化天下的作用。群臣献上菊花,不仅是对皇帝,也是对天下父母的一片孝心。

这是上官婉儿不多的诗存之一,在重阳节这天,大量豪华车马进入慈恩寺,都佩戴着茱萸,在宴席上大家共喝菊花酒,致敬长孙皇后,祝福皇帝长寿,也祝福自己身体安康,国泰民安。

唐玄宗时代,更有皇帝的旨意证明,要求民间秋社一定要寿老,就是给予老人祝寿。

到了宋朝,更是儒家伦理强化的阶段,在重阳节,儿女们要先给父母恭贺长寿,而老人也以健康长寿为荣耀。重阳节从唐朝的登高辟邪更多带进了亲人团聚的内容。

“九十慈亲鬓发播,今年菊早去年花。

一尊细说重阳事,似此清欢有几家。”宋陈文蔚《重阳侍老人饮》

将九十岁的老母亲,拾掇清爽,在她的鬓边,插上菊花。

陪着老人,喝杯长寿酒,年年今日,岁岁今朝。

和母亲慢慢诉说的重阳节各种往事,从童年到成年,从家园到亲戚。

虽然可能没有高朋满座那么热闹,但记忆拂去岁月的尘埃,缅怀往事,让亲情更加深沉温暖。

而且陈文蔚是有着做儿女的得意的,因为家有九十岁的母亲健在,在精神上就是一棵荫蔽后人的大树,家里有老人在,再老的儿子也是儿童,能够保有赤子之心和纯真的濡幕。

有多少家有我们这样几世同堂的清欢呢?

那么作为老人,在重阳节,也会珍重自己,珍爱生命。在经历了大半生风雨之后,面对落落夕阳,灿烂菊花,反而更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算来七十五重阳,无酒今朝对菊黄。

记得苏杭船上坐,一番醒眼咏诗章。“宋朝陈藻《九峰过重阳》

这是陈藻生命最后一个重阳节的诗。看起来笔力还颇矫健。

算起来我已经过了七十五个重阳节,只是今年没有酒对着傲霜的菊花。

他大概率不是因为贫穷,而是他的身体状态可能已经不允许,但是他还是回忆了过去,记得有一年在苏杭的船上,过的重阳节,也没有酒,但是却仍旧不废吟咏,写下了最清醒的诗章。

那么今天来谈陈藻,还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他幼年丧父,除了对自己的师傅特别孝顺,成年后,到处“买”父孝敬,但凡是老人,他遇见了就非常亲切。

作为开门授课的理学老师,陈藻弟子满门,也得到弟子像父亲一样尊重和善待。

”老人谙尽人间苦。近来恰似心头悟。

九九是重阳。重阳菊散芳。

出门何处去。对面谁相语。

枕臂卧南窗。铜炉柏子香。“宋朝朱敦儒菩萨蛮·老人谙尽人间苦

朱敦儒活了78岁,这是他晚年在重阳节,对生命生活的感悟。

人老了,吃尽了人生辛苦,最近却豁然开朗和悟出些道理来。

这九月九日又是重阳佳节 ,你看看那重阳的菊花正在吐的芬芳。

我这么老了,出门能够走到哪里,又有谁是故交相知,能够谈起往事呢?

我还是回到这家里的南窗下,在幽静的松柏香气里躺下,好好平静享受这晚来的时光。

其实写得很朴实。人生年轻时候的动力是欲求不满,心之所想,势不可挡,也会为梦想和现实挣扎吃苦,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连朋友都凋零,出门都麻烦。

那么若还是努力折腾,就不上算了。那么就像菊花一样静静开在斜阳里,放弃一些能够放弃的奢望,不再为难自己,长寿和平静也是一种境界啊,如同菊花沐浴于太阳。

老人的存在就是社会安定和家庭幸福的一个坐标。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

枕上是仙乡。浮世事,能有几多长。

白日明朝依旧在,黄花非晚是重阳。

不用苦思量。“宋朝朱敦儒《望江南/忆江南》

实际朱敦儒也是经过一番折腾才想清楚的。每个中老人都会感叹时光流逝,甚至因为衰老,会对多变的世事,有过更敏感纠结的阶段,有过心情的沮丧。

但是越有世事的积淀,越能够在这种纠结中早些摆脱出来。

比如,当一件事情无法掌控结果时,中老年人,会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

因为事情总会有一个结果。

当一个人认清自己的状态,并不是服输,而是更客观看待自己,反而会生出乐观来。

只要明天还在,只要我活着,就是一朵菊花开在重阳的雨露里,就有可能看到事情的结果,就能够等到变数。

所以黄花非晚是重阳,不用苦思量,是对自己身心最大的保护。有长久,才有希望。

”身是去年人尚健。心知十日事如常。

眼前杯酒是重阳。

破帽簪萸携素手,长歌藉草慰寒香。

儿童怪我老来狂。“宋朝 刘辰翁浣溪沙

俗话说,少亦沉稳老宜狂,这是为什么呢?少年时进入社会,要学习很多知识和规则,是上进求学的阶段,是锻炼约束自己,成就社会栋梁之才的必要的磨砺。

在学生阶段,在职场,在官场,都要谨慎,这样才能虚怀若谷,学到更多,接纳更多。

但是如果人老了,退出了或者半退出社会舞台,就要学会保养身心,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活成真正的自己,回归生命的美好。尤其是老年人,此时要和朋友们多聚会,多运动。但是聚会不是在里面勾心斗角,是寻求友谊支撑,运动不是为了抢奇斗胜,而是因为能够锻炼身体。

而且老人乐观诙谐,能高能低,并不会有损你的尊严,反而会以一种亲切随和,获得更多的温情。

这是刘辰翁的老年的重阳节,他说,自己和去年一样身体尚健康,能够确定最近十天家里会还平静,没有大事发生,所以快快乐乐喝着重阳节的菊花酒,牵着老伴出门。

那破帽子上戴着茱萸,拉着老伴的手。一路上哼着歌曲,采着菊花。

那小孩子都惊讶看着我们这对老夫妻,但是,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是重阳节啊。

这才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人,都说宋朝男尊女卑,实际少年夫妻老来伴,真正有爱和感情的人,携手夕阳,怎么会计较别人的眼光。

我仿佛微笑着看着他们的背影,在乡间的路上。执子之手,菊花满头。


重阳节祝愿所有的老人长寿健康!

尊老敬老的诗歌3

善孝歌

常龙须整理

人生在世孝有三,

尊重父母是首选。

其次一定要记住,

不伤不辱父尊严。

为人说话讲分寸,

处事行为须检点。

第三要用实践验,

能否养老挑重担。

尽心尽力待父母,

生活快乐身心健。

父母在世不远游,

如若外出必详言。

爹娘年龄须知道,

生日行孝老心欢。

为老长寿而高兴,

让老快乐想法办。

早起先问父母好,

睡前向老道晚安。

外出向父打招呼,

回家给母报平安。

时时用心敬父母,

事事做好孝当先。

礼待父母你嫌烦,

谁信你的孝敬言。

回到家里孝爹娘,

外出定要听兄言。

好饭先请爹娘用,

好衣先让父母穿。

呼唤应声莫怠慢,

诚心诚意面带欢。

父母嘱托应牢记,

爸妈命令迅速干。

爹娘面前能尽孝,

孝顺就是好儿男。

翁婆身上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敬奉公婆似亲生,

友爱叔姑胜血缘。

劳苦莫教爹娘受,

忧愁不让爸妈担。

时时顺着爹娘意,

莫教爹娘心挂牵。

父母早晚应伺候,

仔细照顾不厌烦。

家庭贫困出孝子,

国家危难识忠奸。

不敬自己父母亲,

别人敬你难上难。

母子关系处不好,

做人怎能有脸面。

不能事事顺父母,

肯定不是好儿男。

尊敬兄长是仁义,

亲爱父母是孝贤。

人人各爱自双亲,

孝顺儿女美名传。

个个尊敬己长辈,

家庭和睦福满园。

妻子贤惠夫灾少,

子女孝顺父母安。

引经据典千千万,

百件善事孝为先。

父母爱我我孝顺,

知恩图报理当然。

父母厌我更要孝,

说明自已有缺点。

父母需求尽力办,

父母厌恶莫强免。

父母有错用心劝,

语调柔和笑满面。

孝敬父母为德始,

尊敬兄嫂是德延。

信用是德好量度,

忠诚是德方向盘。

做事谨慎要求精,

坚守诚信品行端。

孝顺还生孝顺子,

忤逆生儿必遗传。

你对别人常尊重,

别人敬你是报还。

羊有跪乳之恩情,

鸦有反哺之爱恋。

要问如何把亲孝,

孝亲不止吃喝穿。

多陪父母交心谈,

多伴爹娘度晚年。

工作繁忙挤时间,

打个电话多慰安。

只要空闲就回家,

下厨扫屋问冷暖。

一年碗筷勤洗涮,

四季衣被常添换。

节假日要全家回,

天伦之乐爷孙欢。

做人孝敬是满足,

养老付出福增添。

家有一老犹如宝,

敬老爱幼莫等闲。

行孝就从今天起,

莫待空悲烧纸钱。

二老生前要厚养,

死后薄葬无遗憾。

如若生前不赡养,

死后铺张是混蛋。

少年莫笑白头翁,

人人都有老那天。

常言百善孝为先,

尊老天地看得见。

扶老携幼美德扬,

尊老爱少文明传。

扶老养老家传久,

尊老敬老世长安。

作者简介:

常龙须,男,河南洛阳司马村人,退休教师,喜爱诗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