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宁波的院士故事有哪些

2022-10-26 23:41 作者:浙江日报 围观:

宁波引进八位全职院士,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浙江日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宁波的院士故事有哪些1

2018-10-27 07:40 | 浙江教育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宁波籍中科院院士柴之芳正式加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担任核能材料工程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

去年年底,宁波大学率先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实现了甬籍院士全职回归零的突破。除此之外,该校还引进了中科院院士赵玉芬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朱志伟。朱志伟更是首位回甬工作的来自发达国家的甬籍院士。算上柴之芳,这已是宁波引进的第八位全职院士了。

记者了解到,宁波是我国赫赫有名的“院士之乡”,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也是宁波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两院院士中共有393人来自浙江,其中宁波籍更是多达115人,约占浙籍院士的三分之一。以前曾有不少人叩问:为何“院士之乡”难留院士?如今,这一尴尬的情况已悄然发生改变。

当前我省正围绕“两个高水平”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奋力推进创新强省、人才强省、高教强省建设。宁波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市之一,在实现“两个高水平”宏伟目标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在宁波市副市长许亚南看来,这是该市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标志性成果,是宁大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后引进高端人才推动的结果,同时还是宁波籍院士“回乡创业,服务家乡发展”的生动体现。

早在2011年,宁波就出台了“3315”计划,面向全球招揽高层次人才,最高资助可达2000万元;2016年出台深化实施意见,把最高资助升级到1亿元,建立人才发展持续扶持机制;今年2月,宁波再度出击,从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到民间资本引才,多方位全力打造高端人才荟萃、创新要素集聚、创业激情涌动的人才生态最优城市。

接下来,宁波还将出台院士引进相关新政,以吸引更多的院士助力宁波的高质量发展。

“2017年之前,学校面临最大的短板就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的稀缺,比如水产、力学等强势学科都还没有院士级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宁大副校长冯志敏感慨。而去年9月,宁大入围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这让引才工作有了新的动力与突破。

在高教强省战略下,“双一流”是机遇,功以才成是路径。“引进院士团队是落实浙江高教强省战略、宁波人才强市战略和加快宁大‘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要。”该校党委书记薛维海说,要以诚意聚才、以平台聚才、以宁波精神聚才、以乡情聚才,争取在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成果产出方面实现关键性突破。

在认清人才制约是“第一短板”,树立起人才工作这个“一号工程”后,宁大迎来了中科院院士、生命科学权威专家赵玉芬出任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全职担任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朱志伟成为海洋工程学院院长。

除此之外,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获批、甬江科创大走廊谋划建设、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这些引才聚智平台正在加速成型,都为宁波引进人才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营造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宁大、宁波材料所等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为院士及其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做好服务,为院士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出走、归来,是桑梓情深,是思乡心切。55岁的陈剑平院士是宁波鄞州人。故乡很小,小的只能容下“乡愁”两字,动人的牵绊是他决然回乡的原因之一。更因宁大未来发展目标清晰,宁波开放、包容的大格局,他在三四十家单位抛出的橄榄枝面前选择了加盟宁大。他说:“宁波大学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理念和工作,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引人先引心,这也正是感动我的地方。”

而柴之芳这些年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近年来,他多次访问宁波,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核领域相关技术成果在宁波的转化应用。此次入职,柴之芳还带来了一支年轻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材料团队,助推科技成果在甬落地转化。

工程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朱志伟院士也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在聘任仪式上,朱志伟说,希望能尽最大努力为学校在市政工程、流体力学和海洋工程等学科发展中作出贡献,并吸引更多的国际顶尖人才特别是“宁波帮”来甬工作。

(原标题《八位院士加盟,宁波做了什么 》,原作者 张乐琼 郑俊朋。编辑 俞吉吉)

宁波的院士故事有哪些2

据《光明日报》消息,6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肇元因病于北京逝世。

陈肇元,1931年出生,浙江宁波人,1949年考入上海中国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前身),1950年转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2年提前一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土木类学科评议组成员和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第五届专家组成员。因在防护工程和高强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绩,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肇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土木工程相关调查与研究工作,后期主要从事建筑结构安全性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的研究,为延长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使用寿命,主持编制了设计规范等多种指导性文件。先后撰写过论文和研究报告300余篇。

谈及成绩,陈肇元曾谦虚表示:“我在科研中能够取得些微成绩,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大概在于工作中愿意尽量多花力气,能够紧跟工程建设的发展需求并预计到需求的所在;从事工程技术而非单纯从事理论探索的人,还是更要紧跟所处时代的需求。”

1931年10月1日,陈肇元出生在宁波城里。他的童年、小学、中学时代,都是在宁波度过的。

陈肇元在自传中回忆,他家住在早先的彩虹路17号的弄堂底端,弄堂出口有条小河,河的北端是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张斌桥,南端接当时的百丈路终端卖席桥。家里厨房与百丈路上的七塔寺厨房只隔着一道墙,每当七塔寺开饭时敲木鱼,家里也能隐约听见。

童年时代,陈肇元先后在当时的忠介小学、四眼碶小学就读。1945年抗战胜利,他转到了战后复校的宁波私立效实中学,从初中三年级一直读到高中毕业。

“效实中学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使我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和求实的作风,对于我这样一辈子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1949年,陈肇元高中毕业,正值宁波解放。那时宁波没有高校,陈肇元告别宁波老家,辗转上海、北京求学。

直到晚年,陈肇元依旧是石骨铁硬的宁波口音。

宁波的院士故事有哪些3

6月29日,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发布讣告称,我国毫米波技术领域杰出专家和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孙忠良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6月29日3时24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我国又痛失一名杰出院士。

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发现,孙忠良1936年8月26日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鄞县。1960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留校任教。多年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3年至今担任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学科负责人,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什么是毫米波?它其实就是一种电磁波,通常将30~300GHz的频域(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称为毫米波,它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比如,带宽宽、波束窄、传播受气候影响小、毫米波元器件尺寸小,毫米波系统小型化更容易等。但是毫米波也有缺点,主要是大气中传播衰减严重,对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

毫米波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雷达、制导、通信、遥感、仪器仪表等领域。作为我国毫米波技术领域的专家,孙忠良解决了该领域中的一系列难题。他曾完成毫米波体效应振荡器系列等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了许多有影响的重大成果;他提出的体效应谐波模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接受和推广,介质谐振器基波稳频谐波输出集成震荡器、三毫米谐波功率合成电路、毫米波分谐波注入锁定等技术,突破八毫米混合集成前端的电磁理论、电路设计和结构工艺等关键。

1991年,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经国家计委批准在东南大学成立。作为毫米波研究领域唯一一支“国家队”领头人,孙忠良带领同事们在毫米波电路和网络、毫米波传输和辐射、毫米波系统和应用、新型毫米波器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先后承担60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出版专著近十部,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此外还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孙忠良和同事们注重解决经济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他们利用低噪声放大技术和锁相源技术,研制成先进的小型卫星云图接收机。这种卫星云图接收机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靠,接收天线直径由3米缩短到06米后,仍可清晰地收到GMS-4气象卫星发来的云图。他们还为熊猫集团研制了通信设备样机;为上海天文台的氢原子钟,研制了倍频器和混频组件;为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研制了分频数字锁相电路等。

为了推动我国毫米波技术的发展,孙忠良从未停止过开拓创新的脚步。“对毫米波资源,人类还处于开发阶段,还有更多的工作在等待着科技工作者去探索完成。”2009年,接受东南大学报采访时,孙忠良这样说。

值得一提的是,毫米波技术跟时下很火的5G也有关系。毫米波通信技术的关键优势之一是可用的大量频谱带宽。以往,基于sub 6GHz频段的4G LTE蜂窝系统可以使用的最大带宽是100MHz,数据速率不超过1Gbps。而在毫米波频段,移动应用可以使用的最大带宽是400MHz,数据速率高达10Gbps甚至更多。可以说,毫米波技术研究对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新闻+】

2019年逝世的宁波籍院士:

3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沈自尹逝世,原籍浙江镇海;

6月29日,毫米波技术领域杰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忠良逝世,原籍浙江鄞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