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绵阳的诗歌(绵阳的诗歌小镇)

2022-10-27 15:51 作者:绵阳观察 围观:

绵州咏(诗三首),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绵阳观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绵阳的诗歌1

□方向明(绵阳)


青 莲 诗 林

匡山少年侠客行,青莲读书粪功名。

愚公移山挖不止,铁杵成针磨未停。

蜀道难挡鸿鹄志,将进酒添谪仙情。

醉卧长安终有梦,留得诗篇一碑林。

西 羌 九 皇

羌笛西来别商汤,大禹东去水龙慌。

咂酒清幽西斯古,沙朗粗犷尔玛邦。

猿王洞外情人桥,辛夷花下茱萸岗。

地崩山摧心愈坚,三春过后粮满仓。

白 马 风 情

王朗远上白马乡,陇南铁楼舞锅庄。

尊贵涂脸锅烟墨,亲切拽客腿筛糠。

摩天岭下跳曹盖,大窝凼里熊猫藏。

氐傩祈福牢全羊,腊肉酒歌伴红妆。

绵阳的诗歌2

四川日报

绵阳古称绵州,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西汉设置涪县以来,绵阳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州郡治所。

因为地处出入蜀中的通道,许多文人墨客曾在绵阳留下了诗篇,其中不乏李白、杜甫、陆游等人的名作。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为人熟知的、诗句中提到绵阳的,却是一位诗人途经绵阳与故人相逢所做的一首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罗隐,诗名——《魏城逢故人/绵谷回寄蔡氏昆仲》,其中点题之句正是“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罗隐(公元833年—909年),本名横,自号江东生,浙江人,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

晚唐期间,罗隐曾长时间在成都、罗江、绵阳等地居住游历,一路诗来一路歌,其中不乏佳作。在诸葛亮北伐曹魏时曾驻军的广元筹笔驿,他写下了“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怀古诗。

在绵阳,罗隐同样写下了佳作,《魏城逢故人/绵谷回寄蔡氏昆仲》全文如下: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当时,罗隐途经绵州魏城,计划离开蜀中,诗中对朋友、蜀中的眷恋,以及故友相逢的喜悦,都融入了绵州景色当中。这首诗前半篇写在蜀中的美好回忆,后半篇写离别,寓情于景之中,更表达出对离别好友、告别蜀中的不舍。

此后,途经魏城的诗人不乏唱和之作。例如,陆游在此写下了《绵州魏成县驿有罗江东诗云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戏用其韵》,罗江东即罗隐。清代诗人王士祯在《渡涪江》中化用其诗句——“涪江江水抱山流,不见唐家帝子楼。记得江东诗句好,淡烟乔木是绵州。”

可见,“淡烟乔木隔绵州”已成绵州的“城市形象名句”。

四川日报记者祖明远整理

绵阳的诗歌3

陈永乐(绵阳)

绵阳富乐山富乐堂山谷东头崖壁,有一块长1米、宽0.8米的题刻,题刻为七首七绝诗,作者黄炎培。1936年3月,黄炎培从成都赴剑门关游览经过绵阳,归来后应驻绵阳的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兼绵阳县县长鲜于英邀请,留宿于区署宋代文宗欧阳修的出生地六一堂,黄炎培写下七首七绝诗。这七首诗是:

“长路关心剑阁遥,出城五里便提桥。谁将竹实分蝼蚁,双翅云张凤岭骄。”

“鹿头自昔状元亭,云树蒙茸到眼青。子美南来吾北去,一编恰似我曾经。”

“六一堂留一宿缘,解装日夕念前贤。忍看表墓文章里,重忆呱呱堕地年。”

“绵州城外水萦纡,其地其地磊落俱。九百年间稽政绩,功名前后两鲜于。”

“一亭送险兼迎险,千里悲欢总为君。北八站连南八站,北贫南富此中分。”

“借得升粮百里趋,工艰粮尽一长吁。豪门东泽千夫瘁,民路功成万骨枯。”

“惟天设险剑门雄,一迳丸泥信可封。此去迢迢接秦岭,矗天万笏入云中。”

诗后题记:“民国纪元二十五年三月自成都至剑阁途中作,特生(鲜于英,字特生)先生长绵阳,书此寄赠。”第三首写作者住宿六一堂时,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欧阳修当年出生绵州的情景。第四首借用杜甫《越王楼歌》诗中“绵州州城何磊落”句,赞颂绵阳与绵阳人民,并将鲜于英与北宋熙宁中绵州知州、贤牧鲜于侁并列,赞颂鲜于英在绵政绩。第六首感慨修建川陕公路的艰辛,对民工为修路作出的牺牲深为同情。

当年冬,鲜于英将黄炎培的诗刻在富乐山山谷崖壁,并在诗后题刻跋语:“右诗为吴县黄炎培先生入蜀循川陕公路揽剑门还过左绵留赠并书。思民劳,述先典,有风人之旨……义务征工又以绵为始事,兴筑川陕公路,民焦灼应命,风雨载途,值播殖呼吁,侧然冒罚遣之,卒毕其私而完路。此于先子骏不取青苗钱之事,为近黄诗傥谓是耶!然绵于古有富乐之称,今国家多故,欲复于古而未遑也,刻黄诗于兹山以寄志云。丙子冬西充鲜于英题”。

鲜于英,字特生,四川西充人,1907年入顺庆中学,为张澜学生,后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杨森等同学。

1939年,鲜于英从南充专署专员任上卸任后,居重庆上清寺附近之特园,与在重庆的民主人士积极反蒋抗日,将特园借给中共和民主党派作为民主人士聚会的场所,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张澜、冯玉祥、郭沫若等常在特园聚会,共商国是。故特园又称“民主之家”。新中国成立后,鲜于英任首届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区军政委员会委员,1968年病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