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深圳有故事感的地方

2022-10-27 15:48 作者:深圳晚报 围观:

镜像 | 到观澜听碉楼讲过去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深圳晚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深圳有故事感的地方1

人们提起深圳,大都会在脑海中闪过:前卫、新颖、年轻、开放、奇迹等关键词,以至于有人说,这座“一夜之间”长成的奇迹之城遗憾地缺乏了岁月的参与和时间的沉淀,崭新得犹如一片历史文化的荒原。

但也有人指出,在东晋时期宝安就已有了行政建制,在三百多年前深圳墟就已声名远播,“深圳”二字更是作为重要地名出现在距今约130多年前的地图上……说这座城市是文化荒原并不公平。那么,深圳究竟是怎样的呢?记者决定亲自去走、去看、去访她的过去,读她的现在。

位于观澜街道牛湖社区的牛湖村西碉楼。 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刘畅 摄

观澜片区的碉楼如今隐匿在街头巷尾,与蓝天绿树相映成趣。

城市的尽头有碉楼

常言道“棋在局外”,阅读深圳这部大书,我打算从它的边缘开始。于是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我来到位于城市北部的观澜老街,试图寻找深圳文脉。

初到观澜老街,记者感到一种疏离的“穿越感”。被树荫遮蔽的狭长街道、充满了上世纪末装饰风格的临街小店和用马赛克瓷砖装点外墙的低矮民房让人仿佛走进了一片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却又不见历史典籍中所描述的“东宝惠地区小香港”盛况。观澜河日夜向北,带着这片古墟的繁华之声渐行渐远,好在碉楼保存了下来,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为人们打开通往这片土地过往的大门。

成昌楼藏着过往的繁华

穿过静谧的观澜老街,拐入热闹的东门街,一抬眼就看到了久负盛名的“文昌楼”(后称“成昌楼”)。它曾是观澜古墟最高的建筑,高八层约24米,三合土夯筑的墙体历经上百年风雨而依然坚固。

据地方史志记载,成昌楼曾是诚昌票号的金库,此外,成昌楼附近的邮局碉楼、南门街18号碉楼也曾是当铺、票号等民间金融服务机构的金库。它们的肚子里曾经装满贵重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它们头顶的燕子窝看惯了古墟的繁华。

摘星楼见证文明的交流

从成昌楼出发,路过古墟旧址,一座编号为“围仔村140号”的炮楼安静地伫立在观澜河码头旁。碉楼上的铳斗刻有“摘星”之句,因此被命名为摘星楼。摘星楼被榕树如伞的树冠遮去一半,楼顶有精美的云纹状女儿墙和西洋式的阁楼铳斗,宛如一位藏在深闺的少女,轻易不肯露出她的芳容。

摘星楼上有精美的云纹状女儿墙和西洋式的阁楼铳斗。

楼的具体建成年代已不可考,但通过其西洋建筑元素的运用可以推断,这座楼应为清末到民国初期修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因受世界经济大萧条影响,大批从观澜走出、远赴重洋的华侨选择回乡置业,掀起了观澜河两岸建造中西合璧式碉楼的高潮。碉楼,曾像是一个个挺拔的哨兵,威严地耸立在观澜人的屋檐之上,机警地保卫着身下的围屋、商铺与祠堂。斗转星移,时间剥蚀了它的彩绘,斑驳了它的墙体,稚嫩的小树从它冷峻的炮眼里长出。老墟的居民搬走了,新来的人们盖起楼房和工厂,轻松压过它的势头,这些曾经的哨兵又变成了佝偻的老人,倚着村口的大榕树,默默注视着人来人往,沧海桑田。

深圳晚报记者 刘畅

深圳有故事感的地方2

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南方都市报社携手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出的“深圳文化口碑榜”评选活动已经进入到人气评选阶段。活动开幕以来一直受到深圳市民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与此同时,“深圳文化口碑榜深调研”系列走访也在持续进行中,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为深圳市民更深入展示各参评项目。

日前,深调研成员来到了位于罗湖东门老街口的深圳戏院。深圳戏院始于1960年,至今已横跨逾六十年。从对外文化宣传阵地到经典戏曲传承中心,从边陲小镇中的巍然独立隐入国际化大都市的林立楼宇,张张黑白照片中,深圳戏院守望特区,凝聚着鹏城人的独家记忆。历经多次重建,更新转型后的深圳戏院肩负传承中华戏曲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以全新的方式继续陪伴新一代特区人。

引领时代,精品演出见证深圳历史

“始于1960”。伫于东门繁华街景中的深圳戏院,一个古色古香的LOGO下简单的这几个字,轻描淡写里风云已过。

深圳戏院的故事说起来比特区的年岁还要久远。据《深圳文史第十四辑 宝安的文化建设与深港文化交流》资料显示,1960年,驻宝安的中央部属单位外贸、边检、海关、中旅社集资100多万元,完成了深圳戏院的建造工程。而彼时,宝安全县全年财政收人只有40多万元。

作为当时深圳唯一的剧场,深圳戏院是深圳重要的对外窗口和文化纽带,肩负着宣传文化的重任。深圳戏院开幕演出邀请粤剧大师马师曾、红线女演绎经典剧目《搜书院》,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座无虚席,广泛的好评声中,鹏城重要的文化发源地就此诞生。得益于深圳戏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戏院的精品演出也始终受到港澳同胞的广泛关注,吸引大量香港同胞前来观演,成为连接港澳的文化纽带。

“全国第一家有空调的戏院”、“深圳第一家文化艺术场馆”、“深圳最大的新型影剧院”……无数首创头衔共同书写着深圳戏院的光荣和骄傲。据资料显示,广东粤剧院、中央乐团、上海越剧院、新疆歌舞团、北京京剧团、广州粤剧团等知名艺术团体到深圳戏院进行演出;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马思聪与夫人王慕理女士在这里举行独奏音乐会,还筹得了一台依巴赫牌钢琴为音乐会伴奏。而这台钢琴也被称为“深圳第一琴”……

“这是我小时候可以看电影唯一的地方。”“抢不到两块钱的原价票,硬着头皮在黄牛手上加了一块钱才买到票。那时候工资才八十块,但是觉得值!去深圳戏院看表演就是那时我们最憧憬的娱乐活动。”提及深圳戏院,这是一代深圳人的集体回忆。

1997年,经过合建翻新,深圳戏院重新开业,迎来上海芭蕾舞团《白毛女》、北京人艺《古玩》、辽宁歌剧院《苍原》等国内外知名剧团剧目,连台好戏又一次汇聚国内外目光,延续深圳文化地标。

发展中,深圳戏院在始终保持自身老字号优势和特色的同时,亦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需求不断革新。历经改制更新,如今,深圳戏院已逐步完成影城向戏院的转型,观照历史,与时俱进,探索出自己独有的发展新方向。

1960年3月5日戏院开幕首演《搜书院》主演红线女。

1965年马思聪深圳小提琴演奏会。

深耕曲艺,丰富活动传承中华文化

深圳戏院始终传承中国特色文化,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立院之初,深圳戏院通过中华经典剧目的演出向外展示中华的璀璨文明,如今则深耕民族经典,不断助力戏剧经典的普及和焕新。

作为深圳唯一一家国有影剧院,深圳戏院在不断尝试中明确“以戏立院”的发展方向,以“剧场运营”为主体,“演出业务”和“影视业务”为辅,在发展多元演出形式的语境下深耕经典曲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

以助力戏曲艺术发展为宗旨,多年来,深圳剧院举办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成功打造了六大公益项目,年均公益惠民演出近200场:“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荟聚名家名剧,旨在为戏迷带来顶尖艺术享受;“深戏民乐演出季”在传统节日奏响经典民乐曲目,打造民族节日仪式感;“戏曲早茶”唤醒周末,讲赏结合丰富观戏体验;“粤剧在周末”粤剧连台开锣韵味十足,传承中华戏曲情怀;“少儿演出季”甄选优秀儿童剧目,激发少儿艺术热情;“深圳市中老年歌手大赛”为市民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致力于引领全民文艺风潮。精彩好戏覆盖多年龄段,长期受到广泛欢迎,保持着超过85%的极高平均上座率。

另一方面,作为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基地,深圳剧院以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为主要媒介,持续举办精选红色影片展播、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展览、红色交流沙龙、特色党建活动、关爱未成年人电影展播活动等活动。深圳戏院、深圳粤剧团总经理周昊介绍:“我们希望将艺术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通过戏院这一特殊传播场所,借助文艺作品,更好地展示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开放,多元陪伴沉淀深圳精神

深圳戏院发展的脚步中始终体现着创新开放的特区精神。面对网络时代浪潮,深圳戏院锐意创新,打造深戏“戏播”直播平台,积极开拓“互联网+”新模式,通过数字化工具拓宽传播渠道和受众范围,模式创新与内容经典相结合,打造“越经典越流行”新局面。据介绍,自2019年深圳戏院“戏播”直播平台开播以来,合计直播场次150余场,合计点击量约1800万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观众欣赏中华优秀曲艺提供更多机会。这一创新打破时空限制,为经典传承提供有力支持,无疑是特区精神的极佳注脚。

包容开放也是深圳戏院的一大特色。作为粤剧艺术的重要演出交流场所,深圳戏院亦持续策划京剧、昆曲、评剧、豫剧、川剧、黄梅戏、花灯戏等经典戏曲演出,汇聚多地域剧目精华,旨在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爱好者提供更多元的艺术享受。

除此之外,深圳戏院在运营中格外注重与观众的情感联结。“戏院二号厅舞台和观众席距离非常近,观看表演时观众能够与名家近距离接触,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演出时的隔阂。”周昊表示,这也和戏院的服务宗旨相吻合,“观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我们希望打造‘亲情式’的服务氛围。”

风雨六十载,深圳戏院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已经成为与深圳的文化标本。“我们将不忘初心,立足市民迅速增长的对传统文化的需求,继续做好优秀文化艺术的推广传承工作。”周昊说。在未来,深圳戏院也将始终秉承特区精神,积淀文化厚度,以接地气的姿态致力于浸润特区生活点滴,以自己的方式,陪伴守望一代又一代的深圳人。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实习生 王小天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

视频加载中...

深圳有故事感的地方3

文/陈云强 李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深圳宝安门前这片海,曾是700年前南宋丞相文天祥在力抗元朝军队失败后,孤身被押解,留下千古传诵的诗篇《过零丁洋》的地方。文天祥为国尽忠的气节让历史第一次记住了这片海;300多前,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通道,樯桅毗连、商船云集;180多年前,这里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开端——鸦片战争的战场,风雨如晦、暗夜如磐;40多年前,这里变身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破冰前行、乘风破浪;3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宝安依其区位优势,风帆高张、生机勃勃;1年前,宝安82.75平方公里城区纳入前海合作区实施范围,成为了国家战略的主阵地,天高云阔、繁花似锦。

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一湾环抱,形成了当今中国开放程度最高、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白天,这里能触摸到最强劲的发展脉动,夜晚,卫星图看下去星光璀璨。拥有50公里海岸线的深圳市宝安区,占据了珠江口海域东部岸线的一半,地处临湾核心片区。近日,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的“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在新的理念中,在深圳“双区”建设、强化“西协”力度的大背景下,坐拥机遇、产业、营商环境、交通枢纽等优势的宝安,在打造“黄金内湾”中将肩负起新的使命和担当。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数百年来,宝安门前这片海上演了一出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目睹了国运的由衰而盛。如今伶仃洋涛声依旧,海、湾、宝安之间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将越发精彩。

历史可鉴:从贸易到战争从割地到回归、共融

位于珠江口东岸的深圳市宝安区,面对着烟波浩渺的伶仃洋。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南中国大门上的一道防线,亦是中西文化交汇、国际贸易的前沿。2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航。300年前,一艘艘外国商船从这里驶入广州,将丝绸,陶器、茶叶等中国顶级商品运往世界各地,在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持续近两百年的“中国热”。从1757年至1842年,清政府仅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清代十三行成为朝廷特许的对欧美的海上贸易区。据档案记载,高峰时期进入这片海域的洋船每年多达200多艘。当时,站在宝安西乡的固戍码头,几乎每天都可见洋船从海上飘过,从宝安北上到广州黄埔,其中最多的是英国商船。

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后,为了倾销其商品,完成殖民扩张,解决对清政府的贸易逆差,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伶仃洋面就是鸦片战争的战场。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前后逼迫清政府签订3个不平等条约,永久割让了隶属新安县(宝安县)管辖香港和九龙半岛尖端,并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英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回归祖国后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香港新的历史使命,确立香港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使其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加速推进,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的“一小时生活圈”已初步形成。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软联通”不断深化。

时代使命:战略叠加赋予宝安星光大道

伶仃洋潮起潮落,时代潮流浩浩荡荡。44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42年前,党中央设立经济特区,历史选择了深圳。依托着政策优势和比邻香港的地缘优势,经过一代又一代开拓者的劈波逐浪,深圳这个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发展为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作为深港文化之源的宝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成为伶仃洋畔的一方热土:建立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诞生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农地入市”全国第一拍在此落槌,全国首创工业控制线……在40多年的发展之路上,宝安诞生了多项“全国第一”。

40多年来,宝安一直以加速度的姿态奋勇向前。1992年,宝安撤县建区,城市发展由深圳经济特区的郊县成为深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至宝安。宝安驶入强建设、大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生态、人文、民生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环境与经济同步前进,城市化的进程向深度和均衡化发展。

时代眷顾了宝安。近年来,宝安的发展更是遇到了战略叠加的机遇期,成为多重战略的交汇地。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让屹立在珠江东岸,与澳门、珠海、中山、广州南沙隔海相望的宝安成为了天然的湾区之心。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印发,要求深圳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2020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发布主要内容,改革开放桥头堡的深圳再度肩负重任。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前海“扩区”。从此宝安1/5 的范围加入前海,前海2/3 的范围落在宝安,宝安首次成为国家战略的主战场。202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地处湾区核心的宝安成为了深圳参与湾区竞合发展的弄潮儿。连续4年里,4个重大机遇落在了深圳,垂青了宝安。乘着时代和城区发展的巨大洋流,宝安逐浪新时代无畏前行。

继往开来:身居湾区之心挺立湾区之巅

“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是近些年宝安人亲身的感受。 经历40多年发展,从伶仃洋边的一个边陲农业县,蝶变为深圳的经济大区、人口大区、文化大区,宝安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随着深圳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强化‘西协’力度,优化西部向湾格局,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要求,宝安40年积累的“势能”,正在快速转化成为发展的“动能”。

革故鼎新,得宝而安。397平方公里,570万常驻人口的宝安,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2亿元,同比增长11.3%,2014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量突破575亿元,超出过去3年增量总和。以制造业为立区之本的宝安,去年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接连突破8000亿元、9000亿元两个大关,达9027亿元。去年,宝安的科技创新实力也实现“飞跃式”突破,荣获“赛迪创新百强区全国第二位”,创造了一年进步6位的奇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6759家,连续五年居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发展之路上,宝安形成了体系完整、链条完备、配套齐全、生态优越、创新动能强劲的产业链体系。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就有21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就有3个是宝安造。今年6月,深圳发展壮大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8个未来产业系列政策措施重磅发布,全市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宝安区的有15个,数量位居第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宝安有9个集群增加值全市第一,作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力军的地位凸显。

去年召开的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为宝安未来规划了建设“三城”的目标: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今年1月举行的宝安区委七届二次全会上,“422133”工作主框架首次被提出,涵盖了“推进四大制造业片区、建设两大总部‘根据地’、做强两大中心区‘主引擎’、推动市政化改造107国道、打造三大‘新名片’、夯实三大民生‘硬底板’”六个方面,“攻坚422133,塑造‘三城’新优势”成为宝安的工作主线。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未来的宝安将不仅是宝安人的宝安,也是深圳西协“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资源配置中心、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和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依托足够的发展纵深、充足的腾挪空间、雄厚的产业基础,宝安正加快从数量追赶向质量引领、从集聚化向集群化发展转变。随着“黄金内湾”的概念的提出,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宝安的区域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不断增强,将更好服务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更强助力深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

手记:这片海,黄金内湾承载未来

很少有一片海域像宝安门前的伶仃洋这样,在百年时空流转中气象万千,目击了一个国家强势崛起的恢宏之势。同一片伶仃洋,曾是文天祥笔下充满了充满了一腔悲愤的凄苦之地,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历史的背景,现在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是充满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内海”。

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浮现,再一次赋予珠江口两岸融合新的发展机遇,也是广东纵深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一个“突破口”,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充入新的活力,新的动能。如今的宝安,时与势将其推向最前沿。

在改革开放再出发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时刻,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黄金内湾”的提出,也标志着我们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深圳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上,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代表表示,宝安是落实前海战略“主力区”,也是大湾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极,具有联通世界的“六位一体”交通枢纽,必须承担起参与湾区竞合、共建“黄金内湾”的重任。宝安将在努力当好前海发展“服务员”的基础上,立足制造业优势,在前海新扩范围内的会展东片区规划建设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专门承接落地对港合作项目,推动实现深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为进一步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我们站在珠江两岸凭栏眺望,依旧可感受到文天祥留下的那股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也能体验到珠江两岸满目繁华。在这里时间让我们治愈,也让我们满怀憧憬。待2024年,深中通道“一桥飞架伶仃洋”之时,这里应该更适合文天祥的另一首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存乎天地之间,靠这种正气,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勇向前。

在同一片伶仃洋上,曾经充满了悲壮与慨叹;今天满载着希望和未来……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