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河南公路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7 15:47 作者:金羊网 围观:

一条公路和一条铁路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金羊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河南公路的故事有哪些1

郭治南(右)在指导参与建设马尔卡至班古拉铁路项目的当地工人进行涵洞施工。

在南部非洲的内陆国家马拉维的恩桑杰地区,一条新建的柏油公路——恩桑杰-马尔卡公路于今年5月开通造福当地百姓。这条公路蜿蜒延伸至与邻国莫桑比克的边境地区。未来与之并行的,是一条即将投入建设的铁路线——马尔卡至班古拉铁路,建成后将与这条公路一起,成为联通莫桑比克贝拉港、促进马拉维对外贸易的重要交通要道,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不久前,恩桑杰-马尔卡公路项目的项目经理郭治南被任命为中铁二十局莫桑比克公司马拉维马尔卡至班古拉铁路项目经理。在这之前,他带领团队于今年5月提前50天完成了公路的施工任务。

郭治南还记得刚进入马拉维时的艰辛。2019年初,公司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恩桑杰-马尔卡公路,成功打开马拉维市场。参与了项目前期全线勘测、投标工作的郭治南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为公司在马拉维的第一个项目经理。

项目刚开工时,他带着10多名员工租住在当地村民家中,正值雨季,平均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从邻国莫桑比克启运的空调等物资还未到场,大家每天只能盼着快点天黑,才可以感受一点儿凉意。前期因资金短缺,只能靠把从莫桑比克来的同事带来的美元换成当地币,才能采购到食材保证大家日常生活……到项目中期建设时,又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更加大了项目建设的难度,但郭治南和同事们始终紧咬牙关、团结一致、努力坚持,全力以赴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

“中铁二十局修建的恩桑杰-马尔卡公路又快又好,马拉维人民感谢中国企业,我非常满意。”2021年9月24日,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视察该项目时对项目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良好履约为企业在当地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为企业在马拉维实现持续滚动发展奠定了基础。近4年的时间,公司陆续中标了马拉维利隆圭体育综合馆等10余个项目,其中马尔卡至班古拉铁路全长72公里,共4个车站,是中资企业在马拉维承建的规模最大的铁路项目。郭治南带领着参与公路建设的原班人马投入到新项目建设中。目前马尔卡至班古拉铁路项目已经完成项目临建工作,人员设备等已全部到位,正在进行梁场和轨枕厂的建设工作。

几天前,已连续4个国庆节奋战在海外施工一线的郭治南坐车驰行在自己参与建设的恩桑杰-马尔卡公路上。望着车窗外不远处正在建设中的铁路线,他心中暗下决心:从公路建设到铁路建设,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驻扎在恩桑杰这片土地,接续奋进,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当地交通事业继续贡献力量。

孙丽华 文/图

编辑:郑健龙

来源:海外网

河南公路的故事有哪些2

季节变换 坚守不变

作者:新郑市公安局新建路派出所 鲍秀娟


金叶知秋,暑去凉来。一个转身,夏天就成了故事;一个抬眸,秋天就映入了眼帘。对于广大交警蜀黍而言,岁月的更迭中,变换的是季节,不变的是坚守。

秋风起,送来了满城桂花的芬芳。你沐着花香,和着扬尘,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熟悉的街头。用真挚的微笑问候川流不息的人潮,用响亮的哨音提醒疾驰而过的车辆,用耐心的解说指引远道而来的游客,用有力的手势护航安全有序的交通。从霞光初现到薄暮余晖,从夏阳满山到秋韵染霜,一日日,一年年,你始终目光坚定,立如青松,以赤诚之心和浩然之气守护着脚下这方热爱的土地。

秋雨至,打湿了霜叶如花的红枫。零落成泥处,你步履匆匆。时而奔至路边清理窨井口周围的树枝杂物,确保排水通畅;时而闯进雨中协助车主推离抛锚汽车,防止因车辆聚集加剧道路拥堵;时而回到马路中央指挥交通,引导过往车辆控制车速缓慢通行。霎时间,清脆嘹亮的哨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淅淅沥沥的雨声,共同汇成一首响彻云霄的交通安全进行曲,警示着每一路过往行人谨慎慢行。

秋意浓,渲染了寒凉如水的夜色。当万家灯火点亮夜幕笼罩的苍穹,你不顾白天的劳累,披着星光,踏月而来。以酒吧街、闹市区和车流量较大的路段为重点,加强夜间巡逻,震慑各类违法犯罪;强化夜间检查,查纠“酒醉驾”等交通违章;夯实夜间宣传,提醒驾驶人安全文明出行,最大限度消除城市交通安全隐患。作为百姓的“守夜人”,你身上的荧光黄就是指引路人安全回家的灯塔,你头顶国徽麦穗里闪耀的光芒,就是照亮千家万户幸福的航线。

一朝着警服,终身从警路。这个秋天,你一如既往,将满腔的热血融入纵横的交通,用严谨的态度换来百姓的平安,以闪烁的警灯点亮城市的祥和。

光阴流转,但有初心不改;四季变换,仍有守护依旧。愿你用一线坚守,描绘藏蓝青春。

河南公路的故事有哪些3

大自然是一个喜怒无常的存在,很多时候,自然所带来的灾难是我们人类所无法抗衡的,因此带来了无数的悲剧。

就算是科技飞速进步的现在,我们可以移山填海,也难以预测并抵御大自然的怒火,刚刚过去的河南水灾就是一个例子,在这次悲剧里,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深居内陆的河南却遭受了洪灾。

我们也要面对一个悲痛的事实,历史会不断重演,这也不是河南历史上第一次承受洪水所带来的灾害。

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里,河南驻马店在1975年8月爆发洪灾,这次灾害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2.6万同胞遇难,受灾人数达1100万人,造成的高达上百亿的经济损失。

暴雨溃堤

1975年8月份,在连日的暴雨下,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两座大型水库(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两座中型水库以及58座小型水库在数小时内相继溃堤。

水库内积蓄的57亿立方米的水化作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驻马店附近的十个县镇,连带着临近的许昌、周口、南阳都受灾严重,受灾人数达1100万,官方统计数据中的死亡人数为2.6万。这就是“75.8”溃堤事件,被称为世界第三大水灾。

当时担任水利电力部部长的钱正英总结道,这是自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受灾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惨烈水灾,是我们水利工作中的悲痛教训。

“75.8”暴雨由三次大的降水组成,8月5日14时的第一场暴雨持续了10个小时,当时,该地区雨量站测出的日降雨为448.1毫米,每小时降雨峰值为142.8毫米,可是当地的水库按照能抵御“千年一遇”洪水的标准修建,预测收蓄的最大日降水量为306毫米,所以,降雨区内的板桥水库水位极速上升到107.9米,接近最高蓄水位。

第三场暴雨是最大的一场暴雨,当时已经是8月7日的12时,板桥水库附近地区的林庄6小时降雨853毫米,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

接连不断的降雨使板桥水库超负荷运作,河南省水利局总工程师陈惺评估局势,建议炸掉板桥水库的副泄洪道,尽快放水,避免溃堤,可是因为连日的暴雨切断了电话线路,当时板桥水库和外界失去联系,成为孤岛。

8月8日零点30分,集水面积230平方公里的石漫滩水库率先垮坝,一个小时后,暴雨停止了,但板桥水库的大坝也不堪重负发生垮塌,水库内的水流涌出,5个小时后水库就见底了。

之后,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以及58座小型水库也步了后尘,相继溃堤,约8.1亿立方米的洪流奔袭而来,使村庄乡镇在波涛滚滚中毁于一旦。

洪流的浪涛高达10米,更可怕的是,板桥水库底海拔高度为120米,其下游的遂平县城海拔高度仅为65米。

有了地势的帮助,洪水一小时就冲到了45里外的遂平,50吨的货运车厢被冲出5公里,落水者更是来不及逃离就被冲到几十里开外,京广铁路受到池鱼之灾,共有103公里长的铁路被冲毁,中断运行长达18天。

惨烈结果

这次洪灾波及很广,河南省内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都被淹没,其中1100万亩农田受到深度伤害,长时间内难以耕种。

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河南受灾民众有1100万人,约2.6万人不幸遇难被洪水冲垮的房屋有596万间,家畜有百万万头在洪水中被冲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上百亿之巨。

据亲历者回忆,洪水退去后,人畜的尸体随处可见,这些尸体在随后的烈日下腐烂,放出气体,使各地都笼罩着一层令人不寒而栗的雾,而漯河至信阳的公路两侧,密密麻麻的苍蝇趴在树枝上,活生生把大树给压弯了。

并且,洪水退去,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结束,洪水摧毁了农田,更带走了人们的口粮,造成了食物的短缺,受饥饿折磨的人们忘记了不能吃被洪水浸泡过食物的原则,因此造成食物中毒。

大水之后就是大疫,大量的尸体腐烂致使传染病流行,又夺走了一部分灾民的生命,很多人在家乡活不下去,只好背井离乡,前往外地讨生活。

背后原因

“75.8”暴雨引发严重洪灾的原因一是此处的“7503”号台风不按常理出牌,行踪成谜。一般台风都是在沿海登陆,很少有到达内陆还保有强大实力的例子。

可是“7503”号台风在内陆也释放了大量的能量,打破了人们的一贯认知,使我们猝不及防,二是缺乏预警,当时毕竟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气象科学没有发展成熟,缺乏经验,仍旧沿用那一套陈旧的模式,各地基层气象站的设备也没有跟上需求,造成观测手段落后。

而且,水库水坝的建立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各大水库建立后,人们自信石漫滩水库可以轻松驾驭5 年一遇的洪水;板桥水库可以控制100年一遇的洪水,碰上1000年一遇的洪水也无需担心。

这听起来让人安心,但是人们忽略了这一套思路的一个漏洞,那就是所谓“千年一遇”洪水的数据都不是精准的,而是我们从有限的历史资料里估算出来的。

于是等到1975年8月,暴雨来袭,这次的雨量比所谓的“千年一遇”涉及标准足足高出了一倍。

小结:

缅怀历史,是为了铭记教训,以此指导未来,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自然灾害终究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不过幸运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和预见力也逐步上升。

也许在并不遥远的未来,我们能精准地预知灾害,防御躲避灾害,到那时我们就可以规避危险,使无数人幸福的生活不被打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