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教育意义的少儿故事

2022-10-25 06:10 作者:中国教育报 围观:

在教育中追寻生命的意义——领读《活出生命的意义》随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教育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教育意义的少儿故事1

关于生命意义的探寻,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而言,从来不是新题。然而,人类生命的意义,却是由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意志汇聚而成,因此,对于每个鲜活的个体而言,这是一道生命的必答题。

当“中国教育报读书会”邀请我担任“领读者”,和全国教师读者一起,用21天时间共读一本书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书中向人们讲述自己在纳粹集中营的痛苦遭遇,对此的心理分析,使读者领悟活着的意义。他的生命简直是奇迹,他从未放弃对未来的渴望、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最后获释出狱,生活重回平静,回顾这段经历,他写道:“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条途径:一是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21天、700多人集体共读,“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条途径”,在我和读友们眼前越发清晰。甚至在我看来,共读本身,就是在这三条路径上一路播撒。生命的意义是需要一辈子追问、追寻、追求的,而追问、追寻、追求的过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或者说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教育工作的意义:

助每个孩子成长、成功、成才

共读打卡分享中,读友“四方木”说:“我认为我工作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就是希望我工作的某一个瞬间或者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行为能像一束光一样照亮学生心灵的某个角落,让积蓄在那里的种子由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努力成为光,是我不变的方向。”危东辉说:“对于工作于我的意义,我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更有了不同的认知:能工作,被需要,无可替代,是件多么幸运的事。”许禧娜说:“在最后一节课上,有个女生跑上来和我说:‘老师,我真舍不得结束这门课,我觉得太有意义了。’原来,我在课堂上带领他们感受别人的意义的同时,他们不但发现了别人的意义,也发现了我的意义。”……

的确是这样,人生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社会需要你,你就有做不完的事业;他人需要你,你就有交不完的朋友;亲朋需要你,你就有享不尽的欢乐。被需要,是因为拥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一种能力,可以是一种担当,可以是一颗炽热而乐观的心。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需求满足,也不是精神快乐,而应该是价值体现。价值体现层面的幸福,才是终极的幸福,才是恒久的幸福。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他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教师在享受教育的过程中要追求“新成功主义”。或许是平常一堂课的出彩,或许是网上一条帖的共鸣,或许是一回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时自我的提升,或许是一次教育沙龙或学术研讨时内在的彰显……教师的“新成功主义”,是对教育充分的、活跃的、忘我的、集中精力的、全神贯注的体验,是对教育环境“积极的适应”。

我在领读中分享了一段我在贵州支教的经历和感悟。我们支教的学校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教师办公室没有电脑,更不用说人手一台了。教师们要做课件、出试卷,得去行政办公室或教务处。每个年级组办公室都有一张铁制的方桌,中间一个煤炉子,冬天就用它来取暖。1400多名学生,521名是国家登记在册的贫困家庭学生,他们中住得远的每天要走一小时的山路来上学……虽然条件艰苦,但师生状态很好。学校校长和我说:“我们的条件真的非常艰苦,但我们的老师很用心。我经常告诉我的老师,我们生在大山、工作在大山,但我们要用自己的百倍努力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大山。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我们的教风: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次教育机会,以一位母亲的胸怀关心、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和他们一道描绘未来的精彩人生!”正是在这样一种明晰的目标激励下,这所学校“一年改变形象,两年打好基础,三年结出成果,四年走入前列”,从四年前的中考垫底,到四年后全县拔取头筹。我想说,这些大山里的教师,用他们百倍的努力和用心,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教育工作的真谛:

让每个孩子得到爱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曾经这样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孩子的爱心可以使教师变得聪明起来。”爱心当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教育的真正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他还指出,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坐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很错误的。建立跟儿童的友谊,这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与情感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从来不给小学的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儿童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他就说:“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儿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数,你再努点儿力,就一定能得到好分数。要是你有哪一道题不懂,明天上课前到学校里来,咱们一起想一想。”上课前的半小时,是他跟学生一起进行最有趣的脑力劳动的时间,同时也是他跟学生的心灵相互交往的幸福时刻。在这半小时里,儿童是带着苦恼来找他的。要知道,儿童不会做功课,没有收获,是真正的痛苦。清晨,在校园里一棵繁花盛开的苹果树下,苏霍姆林斯基跟三年级学生尤拉坐在一起。他们面前有一道应用题,必须把它解答出来。苏霍姆林斯基帮助尤拉随时拨正思路航向。终于,尤拉发现了真理,内心充满了喜悦,觉得在认识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尤拉感到很幸福,苦恼消失了。

21天共读,我们远不止读了一本书。在我每天差不多半个小时的语音领读中,经常会引入一些这样的书籍和故事来佐证我的观点,引起读友的拓展阅读和思考。共读中我们形成共识:其实,无论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山村,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充满期待的家庭,乃至家族;每个家庭乃至家族,都希望他们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教师的,做得好,可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做得不好,也可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罪人”。我们一辈子都在寻找知己,我们有没有想过,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知己。我们要把我们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引领孩子的成长、助推孩子的成功上,我们要成为孩子一辈子遇到的最棒的老师。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功。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当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用这样的心态面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时,教育就变得温暖起来。

当然,领读中我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让每一个孩子得到爱”中的“每一个”,当然也包括教师自己的孩子。

教育工作的韧性:

克服困难的勇气

21天共读中,我们荣幸邀请到了两位伴读嘉宾,一位是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一位是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梁艺。

“他在网上征集民意,为中国教育仗义执言;他在网下开展实验,为素质教育探寻新路。他自费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成为中国最大的‘网上教师培训学院';他主持开展的新教育实验被誉为中国的‘新希望工程’。他带领志愿者每年赴西部义务支教,他几乎每个双休日都在全国奔走‘传道’。他是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也是理想教育的践行人。”这是当年中央电视台对“感动中国”候选人朱永新老师的介绍。如今的朱老师身份变了,但他的“新教育之梦”仍在继续。朱老师用自己对“新教育”20年不懈追求的故事,再一次点燃了参与共读教师的理想与激情,让大家知道,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教师原来可以如此生活。

出生于1979年的湖南卫视主持人梁艺,讲述了她生命坚韧的亲身经历。人生前半程,她顺风顺水,学习优异,工作光鲜,成为著名电视台星光熠熠的主持人。但22岁那年,上天和她开了个玩笑,让她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她在轮椅上学习,考上研究生;在轮椅上工作,成为中国首位轮椅上的女主播;在轮椅上做公益,帮助像她一样的残障人士。她自信开朗,被冠以“阳光梁艺”的称号,获得“全球热爱生命奖”。梁艺用她的故事,和弗兰克尔在书中讲述的纳粹集中营中的故事交相辉映,启发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在人生至暗时刻,多坚持一会儿,勇敢地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苦难;启发我们,与其悲观叹息,不如用歌声去面对人生的苦难。事实上,教育工作中,并没有那么多苦难,而困难挫折在所难免。这些困难挫折,在真正的苦难面前,都可以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诚如读友刘娟所说:“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我认为就是我们要能够学会转化苦难。弗兰克尔说当痛苦被赋予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是啊,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创伤对人的负面影响,还要看到实际上人是有积极应对创伤的能力和智慧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用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与学生分享。一切的遭遇都可以被转化,一切的经历都有价值和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希望通过这21天的共读,我和700多位读友老师都能够更加牢固地将“好读书、读好书”作为一名教师的良好习惯。教师理应成为读书人,甚至只做读书人还不够,还要做领读者。因为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个走进学校的读书郎。真知总在书中,忽微忽著;精神永存行间,时隐时现。如果有人问我从教32年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我还算得上是一个读书人。

[作者:袁卫星 系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党委书记、校长]

有教育意义的少儿故事2

以下5部动画片是我筛选过很不错的,有计划地陪孩子看看,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学会爱自己、悦纳自己、保护自己!

①《“丁丁豆豆”成长故事》

国内最全面的儿童性教育动画短片,由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出品。针对6-12岁儿童成长所需,涵盖了出生教育、身体教育、自我保护、预防侵害和性别教育等问题,画风可爱温暖,科普深入浅出。

②《给孩子的第一堂性教育课》

由看鉴和保护豆豆共同开发的儿童性教育视频,主要针对7-14岁儿童,分为给男孩的性教育课和给女孩的性教育课,分别10集,每集8-10分钟左右,从性别教育,性生理知识,性心理问题,异性人际关系,性自我保护五大板块来讲解。

③《AMAZE性教育动画视频》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开发的,主要面向10-14岁的孩子,共有140余个视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选取了其中62个视频进行了中文改编,每个时长在3-5分钟,涵盖了青春期、怀孕和生殖、性传播疾、知情同意、关系、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等多个主题。

④《这样做,不可以》

童学365出品的儿童性教育动画片,非常适合3-12岁的孩子进行性启蒙,一共7集,一集10分钟左右,画风可爱,情景温馨。

⑤《小威向前冲》

小威是一个小精子,他和三亿个朋友一起住在布朗先生的身体里。游泳大赛的日子一天天地近了,小威每天都在努力地练习。他知道他必须要游得非常快,才能赢得一个美丽的卵子。比赛结束时,发生了一件又神奇、又美妙的事!小威最后去了哪儿呢?这是一本有趣、温馨、可爱的图画书,它的视频版也很有趣哦!

有教育意义的少儿故事3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因疫情防控原因,读者进馆需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1.蹒跚起步来看书【第334期】《把坏脾气收起来》

小老虎的脾气很大!

如果事情没按他的想法来,他就会发脾气。

“快去洗澡,小老虎别忘了把尾巴洗干净。”

“现在不行!”小老虎不耐烦的说

如果妈妈再催他,他就会大叫......

《把坏脾气收起来》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绘本,是一本关于儿童情绪控制的书籍。作者是美国童书作家拉申·凯里耶,她出版的童书曾获过美国儿童选择奖、儿童读物指南媒体奖等奖项。书中大胆采用明亮的颜色:红色、蓝色、黄色等等,极具视觉冲击力,呈现了惟妙惟肖的小老虎,以及它发脾气时愤怒的情绪,令人印象深刻。这本书不仅有趣,而且很有教育意义,还可以用来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愤怒情绪。

2.聪聪故事汇【第335期】《爷爷一定有办法》

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

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

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

“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

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

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毯子......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加)菲比·吉尔曼。该书入选2021小学版亲近母语分级阅读书目,获选中国教育部评选推荐为全国优秀幼儿读物。书中图画则细腻地描绘出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不管是人们丰富的表情,还是家具、物品,都非常的生动、传神。画面下方的老鼠家庭更带来意想不到的阅读乐趣。本周,一起跟随聪聪来看看吧!

公益活动,免费参加

准时入场,席满为止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威海市图书馆。

文旅威海微信公众号送福利啦~

本周福利:

威海文旅文创U盘 内赠城市礼遇视频《威海旅游》

参与方式:

2.“留言”获得

越多,获赠机会越大。

注意事项:

1.本周发放5个。

3.每人限领一份,请至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领取,奖品自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有效,赶紧参与哦~

来源:威海市图书馆爱悦读

审核:李思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