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王亦舒说说(王亦舒名字打分)

2022-10-08 21:28 作者:花吃了那女孩 围观:

不扯头花不抢男人,刘诗诗倪妮为什么会是评分最高的亦舒IP?,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花吃了那女孩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王亦舒说说(王亦舒名字打分)1

亦舒改编一直是影视圈的大难题。

从流量来看,最成功是《我的前半生》,捧红了雷佳音,让马伊琍焕发事业第二春,爆的程度算得上是当年的现象级,但是剧情其实已经和原著关系不大,很多原著粉也拒绝承认这是亦舒改编。

至于其他,大多口碑不好。

郭采洁的《喜宝》被骂到扑街,把亦舒演成郭敬明。



之前改编的,也没有特别好的经典。

亦舒自己做编剧1988版《喜宝》,5.9分。



周润发、张曼玉主演的《玫瑰的故事》,6.3分。



即便是被如今视为颜值金字塔顶端的张曼玉和钟楚红版《流金岁月》,也被诟病魔改,乱加感情线,让两位女主角都喜欢上同一个男人。


△1988版《流金岁月》


所以,当刘诗诗和倪妮的新版《流金岁月》播出的时候,大家也是不抱希望,首播只有不到0.8%收视率。


△之后《流金岁月》的收视有逐步上升,最高的时候破1%,但大部分舆论认为这个阵容只有1%左右的收视算是“扑了”。


不过,有时候剧的质量是和流量不成正比的。

带着好奇心追了十几集,发现整体素质比我预期要好。

造型好看(两位女主都很漂亮,《我的前半生》那样的红配绿灾难没有了),大部分演员演技在线,剧情虽然和原著有出入,时代背景也有牵强的部分,但是没有强加姐妹撕逼、扯头花、抢男人的情节。

让人惊喜的,是这版改编总算保住了亦舒小说的精神内核。(目前播出过半,豆瓣上3万多人评分还能保持在7.3,比1988版高出0.1分,是至今为止最高分的亦舒改编)

尽管不是100%还原,但刘诗诗和倪妮演的蒋南孙、朱锁锁,终于让人得以瞥见33年前原著里那些能够影响一代女孩成长的「亦舒价值观」。



女性形象

亦舒女郎总是「拎得清」


亦舒小说能够影响那么多人,第一点,就是有极其有个性的女主角。

仅仅漂亮、聪明是不够的,亦舒女郎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拎得清」。

《流金岁月》也一样,原著里的两位女主角——蒋南孙和朱锁锁,都是拎得清的女生。

蒋南孙虽然是大户人家出生的千金小姐,不愁吃穿,但是因为奶奶重男轻女根深蒂固,从小看奶奶脸色做人的她,练就了隐忍、坚韧的个性,即便后来家里出事,蒋南孙也没有被打倒,反而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朱锁锁的身世,则更为复杂一些。从小被父亲寄养在舅舅家,长得漂亮,为了生存,她很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也很清楚自己的幸福只有靠自己双手争取。

尽管家庭背景和性格不同,但是南孙和锁锁面对的困境是一样的,她们都要在夹缝中求生存,都要面对男权社会加诸的压力,而这也成为这两位女生的友谊羁绊。



而剧版,没有改动这两位女主角的基本人物设定。

尽管刘诗诗演的蒋南孙,在前几集和章安仁拍拖的时候,好像有点「恋爱脑」,什么都向着男朋友。

但关键时刻,她还是拎得清。

她知道如何守护自己的爱情。

章安仁的前女友出现的时候,她没有急着撕逼,而是调查清楚对方的目的,发现前女友不是想复合只是想在上海有更好的发展时,她私底下借钱帮对方报商务英语班,但条件是让对方不得再与章安仁联系。


△蒋南孙不动声色地送走了章安仁前女友


她也知道什么时候该结束自己的爱情。

当她看得出来,章安仁和她在一起,其实更在乎的是她的家庭背景和条件;当她感觉到章安仁已经把她破产的家庭当作负累的时候,蒋南孙就果断地离开了章安仁,并没有把他当成自己的救生圈。



蒋南孙在剧里的高光时刻,是当爸爸投资股票破产后,奶奶嫌弃家里没有男孙,没有一个救世主的时候。

她第一次,顶撞了奶奶——

“但是奶奶你要知道,造成今天这个状况的,不是我们任何一个女儿,而是你的儿子,这个家里,唯一的一个男人。”

解气。



朱锁锁线,不得不说,我可太喜欢倪妮演的锁锁了。

风情万种。

在原著里,锁锁的上海话因为在粤语里发音接近“骚骚”,所以外号就叫“骚骚”,她是女人中的女人,男人见了就被锁住的类型。

之前我总觉得这么漂亮的人,在现实中很难找原型。

嗯,但是看到穿着红色连衣裙的倪妮,我知道,就是她了。

美得移不开眼睛,我是女生也愿意为她倾倒。


△倪妮可太美了。


剧中的朱锁锁同样也是一个「拎得清」的人。

住在同一屋檐下的表哥爱慕她。

但她很清楚,自己不想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也不想困在这个小胡同里。



她深知美貌是她的武器。

但是她工作上也拼命。

即便在医院打点滴也不忘推销房子。

她的目标就是赚足够多的钱,拥有一个自己的家。



剧版的蒋南孙和朱锁锁,都是聪慧、漂亮、目标清晰的女生。

人设上没有出什么大差错,也没有「傻白甜化」,算是基本完成任务。

但是较真一点,和原著比起来,复杂度还是差了一点。

原著的蒋南孙是一个会以自己美貌作为手段,“恳求”教授帮她的女生;朱锁锁就更比剧版要邪乎很多,她做过舞女,也通过上流社会的男性完成阶层跃升。

亦舒的作品难改编,有一点就是因为她的人物尤其是女性角色,是反传统的,个性中往往带有叛逆的基因,有时还夹杂着人性的阴暗面。

这些东西如果改成偶像剧,很容易有尺度问题,就算审查可以过,估计拍出来也会被观众骂死,所以目前这种改动虽然会让人物变得单薄,但也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爱情观

“谁会笨得嫁给一个深爱的人”


亦舒小说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她描写的爱情观,相当现实。

她不像琼瑶,她的小说里,没有撕心裂肺的痴男怨女,也没有“山无棱、天地合”的山盟海誓,更多的,是带着利己主义色彩的爱情。

原著《流金岁月》里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当王永正第一次向蒋南孙求婚的时候,蒋南孙的回应是——“谁会笨得去嫁给一个深爱的人?”

微信读书上很多人标记了这句话,大多是表示不解。我个人理解是,当你太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被爱情冲昏头脑而看不清对方的品行,而婚姻,更重要是看能否和对方的缺点长期相处。

这种现实性,这种对盲目爱情的警惕,是亦舒的特色 。

剧版《流金岁月》也有所体现。


△虽然锁锁的感情线因为不符合“主流三观”而被大改,但现实性是被保留下来了,锁锁的第一段感情是一个伪装总裁的司机,对方表达好感的方式就是送她礼物,锁锁非常心安理得就收下来了,“人家送礼就是希望你能收嘛,你开心就是最好的回报”。


我目前看到18集,里面涉及的几段感情,都很现实。

章安仁对蒋南孙,是跳板,他看中南孙的家世背景,遇到南孙之后,就和青梅竹马的女友分手。

当南孙家出事之后,他第一反应也是和南孙家人撇清关系,不要惹祸上身。



南孙对章安仁,虽然纯粹一点,也是真心的。

但对南孙来说,与其说深爱章安仁,倒不如说她更喜欢章安仁的稳定,可以帮助她逃离原生家庭。



锁锁,就更现实了。

表哥爱她,爱到为她绝食。

可她就是硬了心肠,不给表哥一点机会,甚至鄙视表哥为爱情绝食的偏激行为。



剧里锁锁的第一个男朋友,是个为了追求锁锁,伪装总裁的司机。

锁锁喜欢他。

其实也是看中他的物质条件,以及那个可以带她离开胡同的机会。



这些带着现实的爱情,固然没有玛丽苏那么甜,大众的接受度可能也没有那么高。

不过也正因为现实,所以也不存在谁不离开谁。

当想清楚对方不是合适的人以后,就干净利索地分手。

锁锁被司机骗了,是很伤心,但她也没有因此而消沉多久,转过头就去精言(那个司机工作的公司)归还礼物并由此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说实话,我还蛮喜欢这清醒的感情态度,那些动不动就要生要死的爱情真的看腻了,成年人的感情观,还是要像亦舒所推崇的“姿态好看一点”。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赞同这种感情观,但承认自己择偶看物质条件,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啊。我反倒很欣赏这磊落的态度。


女性友谊

不为男人撕逼才是亦舒的精髓


而且,也正因为有如此清醒的爱情观,才会有原著《流金岁月》里最好看的部分——蒋南孙和朱锁锁的女性友谊。

两人在对方遭遇人生变故的时候都不离不弃,互相扶持,并且一起经历、成长,她们的感情比书里任何一段爱情都要打动人。

此前改编消息公布的时候,很多人都担心编剧会像1988版或者《我的前半生》一样安排两个闺蜜喜欢同一个男人的戏码。(毕竟剧版《流金岁月》和《前半生》是同一个编剧和导演)

但很庆幸,《流金岁月》在女性友谊方面还是基本贴合原著,目前18集播出,并没有交叉的感情线以及撕逼戏码。



为什么亦舒小说里没有“二女抢一男”的戏码?

因为这是和独立女性的人设相背离的。

就像上面感情观说的,当一个女性足够清醒、足够聪明、足够独立,她就不会遵循“女性只有被男性爱上才有价值”的规则,她也不会把一段爱情看成自己生命的全部。

和好友抢男人?聪明的女性根本不会把友情和爱情都放到天秤上称量。

而且,其实更多时候,女性才更能和女性共情,女性之间才更能感同身受,女性的羁绊往往也比只有荷尔蒙吸引的关系更深刻。



就像原著里写的:

“锁锁是那种难得的全天候朋友,”也不管祖母听懂没有,“我成功,她不妒忌,我萎靡,她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即便遇到再难的事,只要有另一个人的陪伴,就不会觉得孤单。



男朋友也许会离开、背叛,但真正的朋友,是永远都会给你支持与帮助。


△南孙破产,章安仁不同意他们家搬过去住,是锁锁租了一间大房子接济她们(虽然这剧情设置得有点夸张,锁锁刚工作就开金手指欠下大单,但这种互相扶持的关系还是挺符合原著的)


记得我曾经和一位女性朋友讲过,我虽然单身,但我依然觉得很有安全感,是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无论我做什么都会找到人支持我。

而那个人,未必是我的爱人,但他一定是我的朋友。

这就是友情的可贵之处,它可以和爱情一样纯粹、真心、美丽。

所以,如果说这部剧有什么最让我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它愿意花那么多笔墨去书写两个女性的友情。

在去年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上,颜怡颜悦这对双胞胎曾经调侃过,国产剧里就没有不撕逼的闺蜜。

诺,这稀缺物种在2021年终于出现了,就这点还挺值得高兴。



总结一下,要给这部剧的质量以及还原度打分,目前豆瓣7.3分我认为合理。

情节改动,但内核保留,两位女主角还是能看到亦舒的影子,这比起之前改到“阿妈都唔认得”的改编,《流金岁月》算是一种进步和尝试。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没有魔改,《流金岁月》的收视还是不如理想?

两方面原因吧,一是亦舒的小说确实情节比较平淡,讲究“姿态好看”的她,不太会制造抓马的戏剧冲突,她吸引人的是犀利的语言,但这些无法通过画面呈现。

所以,比较贴合亦舒气质的《流金岁月》也有这个问题,就是看上去没啥爆点,前女友出现就是几句话劝退,远没有刮几巴掌有冲击力啊。


△有豆瓣小组的网友统计过,第18集的收视最高点就是谢宏祖的女友赵马琳来找锁锁撕逼的时候,大众还是更爱看抓马剧情


而另一方面,就是我一直说的,真的不是每部剧都需要以“爆”为卖点。

其实我看得出来《流金岁月》是想和《我的前半生》走不同的路子,如果想有话题度,把锁锁寄宿的舅舅一家改得有多坏就坏好了,一定会有人骂他们;还有重男轻女的奶奶,就把她拍得有多恶毒就有多恶毒好了,一定上热搜。

但是《流金岁月》都没有这样做,在锁锁被骗的时候,舅舅和舅妈会关心她是不是不开心;落魄的时候,奶奶也有慢慢扭转自己的心态。(这样的设置其实也更符合原著,小说最后就是南孙得到了奶奶的认可)

不为营造戏剧冲突而把人往坏里写,这也算是《流金岁月》的一点小坚持。(当然我现在的评价只针对前18集,别后面给我魔改)


△舅舅舅妈一家并不是坏人,他们对锁锁也有真心的时候。


最后,我最感叹的,其实还是亦舒构建的价值观。

33年前描写的女性以及女性情感、友谊,到33年后依然未过时,甚至她的眼界和格局还超越现在很多的都市剧。

如今还有人在拍亦舒,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地方是我们依然憧憬成为亦舒笔下“拎得清”的亦舒女郎。

而令人沮丧的,是这33年间,我们似乎还没找到更好的女性模板。

这断层,怕是比起《流金岁月》不火更值得深思。


王亦舒说说(王亦舒名字打分)2

近日,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热播,“原著亦舒”四个字引爆了茶余饭后的讨论。原著粉们纷纷抗议——女主角穿红着绿、内心俗气,高嚷着“教养是完全不值一提的东西”,这哪里是亦舒女郎该有的样子?毕竟,在那部同名小说中,亦舒的精髓可是“姿态好看”啊!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影视改编让这位神秘的香港“师太”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我的前半生》连同亦舒的其他作品,一起从幕后被推向台前。

谁是亦舒?《我的前半生》向前连结着对于鲁迅《伤逝》的致敬,向后开启了安妮宝贝的女性书写和烟花情结,亦舒在中间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从鲁迅到亦舒,再到安妮宝贝,他们笔下的女性幸福了吗?独立了吗?

香港有亦舒

亦舒是谁?也许你并不熟悉她的生平简介和著作列表,但你一定听过一两句她的名言金句,比如“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再比如“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亦舒,原名倪亦舒,5岁随父母移居香港,自幼善读能写。亦舒的二哥是著名作家倪匡,与金庸、蔡澜、黄霑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16岁那年,亦舒把第一篇习作拿给哥哥倪匡,倪匡大为惊奇。此后50年,亦舒笔耕不辍,写出了300余部作品,除《我的前半生》之外,还有《玫瑰的故事》《喜宝》《家明与玫瑰》《她比烟花寂寞》《流金岁月》等代表作。

张国荣说“他特别钟情亦舒的小说”,蔡澜说“拿到手里就放不下来,非一口气读完不可”,林夕说“读她的文字性价比最高,一翻一字金句”。可以说,亦舒是曾经的畅销王,也是几代人的回忆杀。

亦舒的小说数量庞大,但基本都与“女性独立”的思考相关。她自称“负责把所有愁眉苦面、伤春悲秋的女孩子带到乐观坚强的平原去”,文中一再展现的也是这类经历困苦、学会独立的都市女性。她一直试图回答,在钢铁丛林中现代女性如何活得“姿态好看”。正因如此,亦舒被粉丝们亲昵地称作“师太”,将她的作品奉为“都市白领女性教科书”。

在香港,亦舒小说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己经相当流行。对于香港的年轻人来说,乘坐地铁或轮渡上班时,如果不手持一本亦舒小说,会被认为是个落伍者。亦舒一旦回港,连银行职员都会互相转告:“亦舒回来了!”在英国,她动辄会被人拦路问:“你是写小说的亦舒吧?”亦舒之畅销和知名,可见一斑。

对此,哥哥倪匡大方称赞,甚至专门写了一本《我看亦舒小说》来赞扬妹妹:“亦舒的小说是极佳的文学作品。她的小说中社会意识之浓,比起一般枯燥乏味、名词堆砌、美其名曰严肃文学、自命正宗的那些作品来,不知真实强烈多少。”

以小说《我的前半生》为例,小说用故事新编的形式改写了鲁迅的《伤逝》,以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重新讲述了“结婚生子、遭夫遗弃,然后苦苦挣扎为生”的故事,可被看作是《伤逝》的同人系列。30多年后,这部小说被搬上荧屏,依然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在播出未到一半时,仅豆瓣上就有近2万人参与评分。可见,亦舒对婚姻的思考至今仍是时代症结。离开家庭庇护的子君向何处去,是一则未完待续的命题。

亦舒与鲁迅:两个子君,两种结局

亦舒与鲁迅渊源颇深,亦舒自己也承认,鲁迅对自己的创作影响极深:“我一直喜欢看鲁迅的小说,喜欢到这种地步。有人说他很刻薄,很刁钻,我一点也不觉得,我只觉得他好。我只看《红楼梦》与鲁迅,我竟不知道还有其他的书”,“最钟爱的小说,却是鲁迅的《伤逝》……这故事的悲剧在不停地重复”。

鲁迅的子君活在五四时期,是受启蒙而产生独立意识的新女性。涓生的爱情给予子君逃出父亲之家的勇气,她坚定地宣称“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然而,子君的觉醒仅是浮于表面,她看到了女性独立的权利,却无力承担背后沉重的现实。婚后,子君相夫教子,终日“喂阿随,饲油鸡”,“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涓生感到子君越来越乏味,不到三个星期“就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和灵魂”。最终,失业后的涓生选择抛弃子君,子君被迫回到父亲的家,不久便郁郁而终。

亦舒在《我的前半生》中直接使用了涓生和子君的名字,向鲁迅致敬之意显而易见。在小说一开篇,读者便看到涓生说出了那句“我要离婚”,不禁为生活在安乐窝里13年、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子君捏了一把汗。不过在亦舒的版本中,子君在闺蜜唐晶的帮助下,重新就业,专攻陶艺,获得了经济和精神的双重独立,并且觅得“钻石王老五”翟有道,重新回到了“安全的日子”。

鲁迅与亦舒笔下的子君遭遇了相似的变故,却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走向了不同的结局,这种差异首先与两位作家的性别和视点有关。在《伤逝》中,鲁迅用涓生的视角讲述整个故事,这种手记体的内容形式造成了两人关系的不平等,以及子君这一主体的失语。在涓生的眼中,子君婚后不思进取、乏味无趣,就像那只叫“阿随”的狗,只会攀住主人的衣角。至于子君在此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读者只能透过涓生之眼猜想一二,但大体上,子君的形象是扁平的、沉默的、无力的。相反,亦舒从她惯用的女性视点出发,将子君被抛弃后的惊慌、重新工作的焦虑、重获爱情的欣喜描写得细致入微,给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以极强的代入感,使子君成为了典型的亦舒女郎。

此外,两个子君结局不同也与时代的变迁密切相关。五四时期,以鲁迅、胡适为代表的文化旗手都发表过针对“娜拉走后怎样”的观点,鲁迅还借《伤逝》直接道出了“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真理。逃出父亲家门的子君们,很难经济独立,要么堕落世间,要么回归起点。于是,当懦弱的涓生企图用“我不爱你了”来激发子君走向独立时,无异于将不会游泳的人推向洪流,结局必然是子君的“溺亡”。

而在亦舒的时代,香港经济腾飞,女权之声兴起,越来越多的香港女性拥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亦舒笔下的子君也是如此。她毕业于名校外文系,曾就职于知名外企,本身就具有谋生的能力,只是被13年养尊处优的阔太生活磨平了心志。离婚后,子君在唐晶的帮助下重返职场,还意外发现了自己做陶艺设计的天才。经济无忧,精神自足,再加上唐晶不离不弃的姐妹情谊,子君方能幸运地走出离婚的困局。

与鲁迅相比,亦舒并没有打算解决“女性独立”的世纪难题,她更多地是出于对女性处境的体谅和关怀,设置了花好月圆的理想结局。虽然难逃迎合读者的畅销书套路,但她对于 “女性经济独立是第一位的”的强调,潜移默化地以“亦舒式”套路影响了万千读者和青年作家。

亦舒与安妮宝贝:两代人的烟花情结

亦舒创作最旺盛的时期是上世纪70、80年代,风靡大陆则是90年代的事情。亦舒作品在大陆的热销,为她赢得了大批忠实拥趸,也悄然影响了年青一代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作家安妮宝贝(现名庆山)当属其中的佼佼者。在小说的审美观、人物设置和情绪基调等方面,亦舒对安妮宝贝的影响都格外明显。

从审美倾向来看,亦舒曾有一句振聋发聩之语“美则美矣,毫无灵魂”,表达了对皮相之美的蔑视。师太笔下的白领女性,总是白衬衫配卡其裤,优雅干练。夏日一身细麻或真丝,冬天换上开司米披肩,装扮简约清爽,具有高级感。到了安妮宝贝这里,亦舒式的低调奢华演变得更加自然朴素,她们往往穿着棉麻长裙,手腕上套着骨镯,一头海藻般的长发随风飘扬,从里到外透露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

不仅如此,亦舒笔下典型的“中产阶级之子”,也多次在安妮宝贝的小说中复现。在《我的前半生》中,西医史涓生优秀却软弱,亦舒索性为这群性格特质相似的男性起一个了固定的名字——家明,如《喜宝》中的宋家明、《家明与玫瑰》中的家明,以及《人淡如菊》中的张家明等等。这一类人物被安妮宝贝借鉴,移植到了自己的小说当中。如去年热映的电影《七月与安生》,就改编自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其中的主人公苏家明便是这一谱系的衍生形象。在安妮宝贝笔下,苏家明们自私又懦弱,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之间摇摆不定,在自我和本我的斗争中无法解脱。最终,他们往往会用自我压制本我,回归现实、牺牲爱情,给深爱自己的女孩们致命一击。可以说,安妮宝贝笔下的“家明”深得亦舒精髓,写出了中产阶级男性的焦虑、彷徨和脆弱。

此外,亦舒与安妮宝贝都有明确的“烟花情结”,即一种寂寞、暗淡、认为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情绪。亦舒有《开到荼蘼》《她比烟花寂寞》,安妮宝贝有《冷眼看烟花》《一场上海烟花》《风中的烟火》;亦舒说“我似乎是个寂寞专家,从十五岁开始便觉得寂寞”,安妮宝贝说“喜欢亦舒的文字……我在想她是否也喜欢烟花。那种绚烂之后的沉寂,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体会。仅仅因为如此。我喜欢她写的文字”;在亦舒笔下,喜宝、姚晶等女性人前艳光四射,人后孤枕难眠;在安妮宝贝笔下,有一类叫“安”的女孩子,如《告别薇安》中的薇安、《二三事》中的莲安和《七月与安生》中的安生,永远漂泊,永不安生。她们与生活执拗对抗,用碰撞和死亡诠释烟花般的灿烂。

正如作家张辛欣所说:“我们在感情生活里,从本质上永远不可能完全‘独立’,永远渴望和要求着一个归宿。”从鲁迅到亦舒再到安妮宝贝,他们结合自己的时代尝试给出答案,但小说终究只是现实的折射,子君走后如何独立能否幸福,仍是一个值得你我深思的问题。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原标题:从鲁迅到安妮宝贝:亦舒小说的前世今生】

王亦舒说说(王亦舒名字打分)3

说起章小蕙,她的感情史大家一直备受关注。据了解章小蕙在和前富商男友陈曜旻分手后,她一手交往过五个外籍男友,自己上访谈节目时还大方称之为“联合国男友团”,但始终没有一人能和她开始一段稳定的关系。

情场上一波多折,章小蕙的事业也陷于停滞。原本她很会穿搭买衫,一直有帮圈内好友们买奢侈品然后抽成,但后来却因此得罪了著名的主持人兼演员郑裕玲。

当时郑裕玲说她专门赚熟人的钱,两人因此闹得人尽皆知,章小蕙的买手生意也因此江河日下,最终这个尚算稳定的收入来源也黄了。

曾经的天王嫂娇娇女,在人生正当年的时候坠入了谷底,还被港媒“吐槽”了很多年,据悉,原因与当年的“钟生破产”有着不解的渊源。

01.一种泡沫,美梦幻灭

1997年,香港房产泡沫兼有亚洲金融危机,大波炒楼客一夜赔光全部身家,跳楼者有之,借高利贷者也有之。然而,这其中还有像章小蕙、钟镇涛、陈曜旻一样“半死不活”的。

自称身家所剩无几的钟生,面对传媒每次说起这事的口气就很哀怨,表示“我百分百相信我的家人(章小蕙),觉得做艺人不可做到老,所以才炒楼赚钱”。

但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原本因消费观念和出身越来越说不到一起的夫妻俩,就此开始了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生活。

撑不下去的钟镇涛在2002年8月13日正式宣布破产,以此“逃避”高达2.5亿港元的共同债务,交换条件则是四年内的消费水平不得超过破产期最高限制。

就在对方快要同意章的还款计划,觉得万一章小蕙也宣布破产,连250万都收不回来时,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此事让裕泰兴公司的主理人十分不爽,一口回绝了章,顺便暗讽了她和钟镇涛面对破产的两种态度。

由于章小蕙极爱扮靓,还讲“做人不管什么时候姿态要好看”。所以在打官司期间她都拎着名牌手袋搭配大牌新款连衣裙,丝毫不见落魄仓皇的样子。

这种靓衫豪车的配置便是让公司方面很生气,于是干脆不考虑之前的还款计划,一边继续追债,一边在媒体上暗讽章小蕙。

当时裕泰兴的扛把子叫罗守耀,他在2002年7月30日的时候接受访问,表示“钟镇涛虽然宣布了破产,但处理方式值得大家参考”。罗守耀还附赠人生格言,强调“钱财身外物,福自在人心”,以此来暗讽了一把章小蕙的做派。

可是对章小蕙来说,申请破产就意味着被迫降低生活水准,头等舱和五星酒店也都没有了,而这是她绝对不能接受的“下下策”。

于是此后的一年内,章小蕙如同上紧了发条,开始不停地打官司跑法庭,打到人尽皆知,竟然打出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2.5亿的债务被免除了绝大多数。

当年一直小数额还款的钟镇涛,突然申请破产,是不是也等于向外界宣告:我不管了,这两亿多外债,你章小蕙自己想办法吧。

人生风光时赢取白富美是鲜花着锦,可感情和事业双双遭受重击时,曾经的天王就要想想能否弥合彼此之间尖锐的矛盾和差异了。

无论如何,章小蕙的前半生是千宠万爱的娇娇女,第一段婚姻初期也是正牌天王嫂。但她的人生下半场却有波峰有谷底,反而活出了人间真实的意味:凡事都靠自己的双手。

“从二十多岁到三十五岁这段时间,感觉自己就像摆在别人旁边的一个美丽娃娃,所以,离婚以后我好像报仇一样地拼命工作,可能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离婚后的章小蕙这么回忆自己的前半生。

在章小蕙最消沉的时候,身边不是没有密友陪伴,例如彼时已经是大作家的亦舒,还有人称“时装教母”的黎坚惠,三人互相开导密聊后,章小蕙心口反而冒出一个“勇”字。

于是以前那个刷卡没够,一挥手买齐所有颜色香奈儿外套的章小蕙,就跌跌撞撞地开始自力更生赚取生活费了。

02.一种态度,打碎重组

同钟生分开后,章小蕙带着毛豆、眉豆一双儿女生活。没房子就算了,以前全职做天王嫂的她现在才想起来,自己好像也没有正式工作。

那时有不少仰慕者或是多年结交的朋友想“帮助”章小蕙,更有甚者直接让马仔找上门,给她空白支票,金额随便填写,简直是读做“帮助”,写做“包养”。

章小蕙思忖良久找人要来神秘男士的电话,拨通后表示你借钱给我,就当是入股我开的服装店如何,谁料对方一句“你好复杂”就不耐烦地挂断了电话。

如果章小蕙就此沦陷,传媒同行的报端会多一个像李嘉欣、关之琳一样恃靓行凶的争宠达人,从而少一个品味在线,受人追捧的时尚专栏作家。

如同章小蕙对自我的认知,有工作且自食其力,就像扮靓一样重要。

但周围的大环境并非如此,章小蕙讲当年周围的人都很没有安全感,势利之余开始崇拜那些嫁给富商的女星,好像就此高贵了起来。

于是写手章小蕙就此登场,她从1999年开始便用手写后再给编辑转录的方式,为一些报刊开专栏写稿,以此赚取生活费。

后来章小蕙讲起这段日子,感慨一向散漫的自己那时在飞国外的机舱里都有在写稿,下飞机后请求编辑让自己睡3小时,然后立刻起来工作。

在做时尚编辑期间,章小蕙对自己的定位很准,自认比不得大家气度,也跟不上潮流,那便做自己就好。

属于章小蕙的专栏里因此就有一股独特的淑女风范,有读书笔记,时尚心得,甚至还会有私物推荐,但绝少讲从前丈夫的坏话,活脱一个鼻祖级的时尚博主。

巧合的是,当年亦舒、林燕妮、章小蕙三人的版面还同时出现在一张报纸上,章小蕙的小框框在亦舒之下,而旁边就是林燕妮的文字。

期间还有一个小八卦,讲的是章小蕙其人对于“品味”的执念。她离婚后要搬离旧居,但手头不宽裕,幸得有父亲资助一笔供她租房子。

章小蕙左挑右选后选了一栋很有殖民地风格的小洋楼,旁人问为何,她答曰“这里从窗外看去有很美丽的绿草坪”,定下住处后她便精心布置,整间房子倒比作家还像作家。

写作的收入趋于稳定后,章小蕙预支了一部分酬劳,在中环租赁了一个店面,继续做起了她最熟练的买衫扮靓生意。

刚翻过身的章小蕙手头没余钱进货,自然也没钱搞店铺装修,但事事要风光的她还是想出了办法。没钱进货就卖自己的二手衫,亲自挑选过的私物让城中名流趋之若鹜。

阔太们一边骂章小蕙,一边连夜叫人找她的同款,或是涌入店里挑美衣美物,甚至疯到连章小蕙身上正在穿的衣服都想买回去。

至于没钱装修,章小蕙就直接从家里抬来一盏维多利亚时期的水晶灯,堪堪放在店中央,吸睛之余还让人忽略了店内陈设的“简陋”。

然而这种披肩十分不环保,取材自藏羚羊不说,价格也十分高昂。天生会买衫的章小蕙便联系印度纺织世家的朋友,做起了更环保的披肩生意。

当时有章的朋友去店里做客,说各色披肩堆得如同浴巾一样,来客必买一条回去,伊就在堆到接近天花板的披肩里谈笑风生,章小蕙也靠这堆美貌的织物,一口气赚足了四百万港元。

在生意步入正轨后,章小蕙第一年的收入是2700万港元,第二年的收入略有下降,可是也上了2000万。简单一算,1999~2003这四年的服装生意,让章小蕙赚够了6400万港元,后来之所以清算生意,倒不是别的原因作梗,只因碰上了SARS外加经济下行。

不可否认,章女士的人生前半场充满了夺人眼球的元素:插刀闺蜜、20出头就闪婚......

但人称名牌精的她,身处人生谷底时也有积极正面的举动,比如始于中环的服装生意。

就这样,离婚后的章女士似乎无意中触发了另外的人生副本:靠不大的一双手,姿态得体把生活重新拼好。

03.一种选择,一部影片

十五年前,章小蕙已过不惑之年。在她下半程的人生里,看似不会有波澜起伏的变数,但就在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再次轻轻地冲撞了章小蕙的人生轨迹。

2004年,章小蕙在街头闲逛,遇到了当年给她和钟生拍婚纱照的友人,导演杨凡。对方邀她来参演自己的影片,不过事先讲明了里面会有情欲戏。

当时杨凡执导了影片《美少年之恋》和《游园惊梦》,在圈子里名气不低,品味也不错。

章小蕙想到自己需要工作机会,杨凡在旁督阵也不会低级到哪里去,便一口答应了这个邀约,遂出演了影片《桃色》。

尽管杨凡本人品味不错,但《桃色》的尺度仍然超乎了章小蕙的预期。随着拍摄的推进,章小蕙一度有点抵触摄影机,所幸仍坚持拍完了整部电影。

再往后,杨凡带着《桃色》四处参展,一路打到好莱坞,影片里穿着内衣,性感到不像话的章小蕙也因此提名了2005金像奖的最佳新人。

可惜当年的章小蕙没能借该电影成名,原因有二:当时她和陈曜旻还没断干净,男方家人跳出来喷她是祸水,外加最擅长嘴臭的港媒还对她进行文字“羞辱”。

身处风暴中心的章小蕙没生气也没跳脚,只是说“没办法,如果你的思想很混沌,即便人家穿件高领毛衣,你看到的也是色情;如果你很单纯,即便人家穿三点式,也不会看出色情”。

时值2005,四十有二的章小蕙有点累了,影片拍了生意做了,似乎到了该前往美国和父母生活,然后退隐江湖的地步。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章小蕙赴美前,还发生过两件大事,第一便是一场恶疾,第二则是短暂地北上发展,还签进了央视旗下的公司。

2003年时,一直顺风顺水的章小蕙突然被查出身患宫颈癌,手术过后又大出血,情况之惨让她悄悄立下了遗嘱。

来到北京后,章小蕙签了央视的国际电视总公司,成了旗下第一位港台艺人,后来还和崔健、高晓松、张亚东合作了一部评分不高的电影,《故事无双》。

暂居美国时,章小蕙一边照顾在此地念书的儿子钟嘉浚,一边在洛杉矶疯狂进修,又念话剧又读书,还放言将来要闯入好莱坞做演员。

尽管做演员这事再无下文,章小蕙倒没少参与幕后制作,顺带积累了不少业内人脉,有时候她还会出现在顶尖的影展上,比如戛纳之流。

就这样,手头小有人脉的章小蕙靠着熟练的英文,在中西影坛之间牵线搭桥,把好莱坞的资源介绍回中国的香港和大陆,直接做起了电影掮客。

于是从前的贵妇章小蕙就此脱胎换骨,用另一种方式入了行,还促成了英皇投资奥利弗·斯通的电影《小布什传》。

不过就在章小蕙事业焕发第二春的同时,她和一向听话的儿子毛豆却爆发了不小的冲突。我们前面有说章女士和钟生有一对儿女毛豆和眉豆,大儿子毛豆本名钟嘉浚,次女眉豆则叫钟嘉晴。

​那时章小蕙来美国小住,看似和睦得不得了,拼事业同时还能照顾在美国读书的毛豆。但谁也没想到毛豆突然和母亲爆发大冲突。

后来毛豆直接中断学业回港,甚至在社交软件上大骂章小蕙,至于母子交恶的原因,坊间则说是因为《桃色》这部电影,令毛豆觉得十分丢人。

现如今,当年被亦舒用《风满楼》中人物取名的兄妹俩,一个28岁一个23岁,生母章小蕙也到了知天命之年,似乎所有当事人都到了能心平气和回头看的年岁。就像当初章小蕙在鬼门关徘徊时所想,以往总想活成传奇,却不知平淡又充实的日子更难得。

56年的起起伏伏造就了一个难以被界定的章小蕙,外界说她一代妖女,拖垮富豪,但她曾努力负担过家用;传媒说她浅薄拜金,可她又极有文采,懂画懂乐理。

师奶们说她只顾扮靓,对子女疏离得很,却不知章小蕙当初不光付了儿子的学费,还一学期飞美国五次照顾他。在钟生破产之后,种种污名更是接踵而至,似乎所有的看官都等不及要把章小蕙批判一番,说她是荡妇,是白虎星......

的确,章小蕙一路走下来未必百分百正确,单是开放式婚姻的往事就够老派的上流社会们腹诽很久。但她也的确像密友亦舒所说的那样,靠自己的一双手,重新拼好了生活的碎片。

章小蕙一路走来便是这样,用小小一双手,把所有没有的东西变为有,把粉碎的东西再次拼好。

更多娱乐八卦,都在会火

黄海波妻子近照曝光,37岁身型窈窕有致,不输身旁影后秦海璐

31岁释小龙近照曝光,发际线后移额头光亮,网友:童年男神老了

草根歌手出身,现为数十亿票房电影作曲,小人物赵英俊逆袭大明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