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忠诚军人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2022-11-09 18:58 作者:光明网 围观:

聂海胜——矢志报国、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员,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忠诚军人的名人故事有哪些1

1996年,聂海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层层选拔、脱颖而出,1998年光荣成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24年来,他始终牢记“为祖国出征太空”的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听从召唤任挑选”的军人本色,坚持刻苦训练、时刻准备,先后3次受命备份、3次领命出征,圆满完成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用遨游太空的壮丽航迹书写对党的无限忠诚。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聂海胜位列首飞梯队,却与飞天梦擦肩而过。面对提上日程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他暗下决心:继续努力,绝不放弃!随后争分夺秒全身心地投入选拔训练,他几乎没有踏出过北京航天城,夜里12点前没有睡过觉,在模拟舱里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连周末和节假日都不放过,历经无数次训练,对成千上万个数据了如指掌,熟练掌握了所有飞行程序及操作规程。在备战任务的关键阶段,聂海胜母亲突发脑溢血昏迷,组织特批他回家探望,他仅去了3天就返回投入训练,用行动诠释了“宁可愧对家庭绝不愧对祖国”的大爱情怀。在不久后的单项考核中,聂海胜考出了整个考核中难得一见的满分,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舟六号乘组。2005年10月12日,聂海胜与同乘组航天员踏雪出征、首战太空,实现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

2011年聂海胜晋升少将军衔,此时的他早已获得众多殊荣,但他一次次将成绩清零、荣誉深藏,参加乘组选拔。他常说:“飞行是我的职业,我的使命。无论将军或士兵,都因使命而光荣。只要我还能飞,就要做好一切准备”。2013年6月,聂海胜凭借过硬的素质、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光荣入选神舟十号乘组、担任指令长,带领两名新战友再次出征太空,手动控制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交会对接,同乘组航天员开展太空授课,用航天人特有的方式让全国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两度飞天归来,初心始终如一。作为航天员队伍里最年长的聂海胜,正常情况下人的生理功能都在衰退,他却用坚定的信念和超常的训练对抗着“自然规律”,和其他年轻航天员一样参与着共同的训练科目,挑战着相同的训练难度,身穿160公斤左右的水下训练服在深水里一练就是6个多小时,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承受8倍于自身重量的压力,面部肌肉严重变形、呼吸异常困难,圆满完成以空间站基础理论、出舱操作、故障处置为重点的8大类100余项训练,在航天生理功能的骨骼代谢、心肺和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

2021年6月,57岁的聂海胜三入太空,面对空间站任务在轨飞行时间更长、操控难度更大、挑战考验更多的情况,他和乘组其他同志密切配合、精细操作,顺利完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任务,严密组织2次累计13小时空间出舱活动,在轨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在轨维修等空间站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夺取了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重大胜利。

聂海胜用24载造就了三度飞天的壮举,成为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以实际行动兑现了他“一心只为飞天,一生只为飞天”的庄严承诺!面对艰巨繁重的空间站运营阶段各项任务,他坚定表示“我的初心是出征太空,我的使命是圆满完成任务,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做好一切准备,随时接受挑选,为祖国出征太空”。

来源: 新华社

忠诚军人的名人故事有哪些2

开栏的话

奋斗成就伟大事业,奋斗彰显军人风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官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苦干实干,勇于攻坚克难,取得一个个辉煌成就,涌现出一大批标兵模范。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他们牢记初心使命、担当强军重任,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充分反映了人民军队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赤胆忠诚,是全军官兵学习的榜样。从即日起,本报开设“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专栏,讲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奋斗故事,激励广大官兵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某局参谋张泽斌——

紧盯战争之变能参善谋

■解放军报记者 康子湛 彭冰洁 通讯员 胡安东

张泽斌近照。 汪飞摄

担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某局参谋以来,张泽斌始终有种本领恐慌感。

10年前,初到军委机关任职,张泽斌倍感压力。工作往来的上下各级单位众多,自己的战位连接着陆地、空天、海洋各大演兵场,每一次标图、每一处落笔都关系到千军万马。

参与演习筹划,视野之“广”更令张泽斌大开眼界。着眼未来战争新形态,突出信息化战争背景,加强网络和空天力量运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成为重中之重。

善战者,求之于势。张泽斌意识到,唯有不断强化战略思维和能力素养,才能练就穿透未来战场迷雾的慧眼。

张泽斌加强军事理论研究,不断提升“谋”的水平——无论将校军官,还是专家学者,只要其工作与作战训练相关,他总是找机会请教;每当有国际重大安全事件、重大军事行动发生,他总是第一时间开展分析研究。

翻看张泽斌近年发表的军事理论研究论文和报告,一条从协同到联合、从有形战场到无形战场的军事研究脉络清晰呈现,视野越来越宽广,主题越来越聚焦。他的很多军事理论研究成果在工作中得到了实践检验。

仰望星空,离不开脚踏实地。一次演习中,张泽斌负责重要任务。意外情况出现,他连夜逐个重新设置。

“一名合格的军委机关参谋既要思维超前、视野开阔,更要踩实战役战术执行力的基点。”走下演习场,张泽斌沉下心来反思总结。此后,他更加注重对各军种作战力量、行动模式等情况的熟悉与掌握。

“必须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设置险局、难局、危局,加快提升部队战场决策和指挥能力,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克敌制胜。”一次重大演习筹备中,张泽斌引用最新军情研究成果提出从难从新进行战局布势,得到导演部一致认可。演习中,红蓝双方频频使出“电磁新招”,各类新质作战力量和新作战模式倒逼部队创新战法,演训取得可喜成果。

对于张泽斌来说,打赢“明天的战争”不仅是一道考题,更是使命和职责。

这些年,瞄准“设计未来战争、打赢未来战争”的目标,张泽斌和战友们一起,在演训模式创新之路上不断攀登。他总结近年来组训的经验做法,研究提出一套“指挥+实兵”的对抗训练新模式,不仅在演练活动中得到实践运用,而且牵引带动了战区、军兵种、部队等各层次各领域的训练。

瞭望未来,张泽斌敏锐地意识到,传统模式已无法释放出战斗力体系的最大效能。“必须向科技要战斗力!”他与战友瞄准未来战场,将工程化、网络化、模拟化、对抗化等先进训练方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成果引入演训实践,着力打造推动部队训练体系转型的“助推器”。

子夜,办公楼灯火通明,在灯光映照下,“忠诚、谋战、联合、守正”标语格外醒目。刚打完一场“硬仗”,张泽斌和战友们向军事理论研究的高地发起新的冲锋……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忠诚军人的名人故事有哪些3

汶川地震十四年了,还记得他们吗?

小敏


汶川地震十四年,从不曾忘记人民解放军生死营救,冒着生命危险挺近汶川,那一年,我们似乎流干了所有的泪;那一年,我们看到了感天动地的悲壮;那么多的中国军人用生命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地震发生后至2008年9月11日,全军14.6万名部队官兵、7.5万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出动。


今天,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已经退役,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那次生死救援里,舍生忘死的英雄形象。是他们给伤痕累累的土地希望和新生,给绝望中的人们勇气和战胜灾难的信念。


”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倒下,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这是中国军人的声音。


还记得4999米高空的“惊天一跳”吗?


机上的15名首批伞降队员,没有人知道跳下去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然而,没有人犹豫,没有人当逃兵,他们从天而降的那一刻,正是神兵天降啊!


他们写下了等于是遗书的请战书:“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


人民解放军的到来,为惊慌失措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当地百姓跑向他们,颤抖地哭喊着:“我们终于有救了!”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那种在悲伤和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神情。在电视镜头前,我的泪一起流,我真的从来没有感受过如此的哀戚。眼前那一片片狼藉,那废墟里的人,那哭喊的人,多么让人撕心裂肺。


“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但是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这是中国军人的请求,流着血的手剥开泥石,高高托举一个又一个生命。即使累倒了,也还想着救人,多么让人感动,舍己为人,那是文字所诠释不出的伟大。


清楚地记得,陆航团邱光华机组734号直升机,在执行第六十四次救援任务时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和平年代的中国军人,用一种最忠诚的方式诉说对祖国对人民爱的深沉。



记得一位军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当兵,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但我要感谢我的祖国,没有给我牺牲的机会。”这就是中国军人,军装在身,使命在肩,用生命,诠释中国军人的信仰。



牺牲,奉献,是灾难的代名词,而哪里有灾难,哪里最危险,就有中国军人的身影。那么多中国军人听从祖国召唤,告别父母,妻儿,爱人,奔赴最危险的地方。那是他们的战场,那是和平年代最考验人的地方,中国军人用实际行动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合格满意答卷。证明了自己的血性和价值,这是一支敢打敢拼敢胜利的威武之师!


真的不想说多难兴邦,可是灾难来临,我们总能看到感动我们的人和事。那万众一心的中国力量,那兵贵神速的中国速度,那舍我其谁的中国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灾难的勇气和力量!


5.12注定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更是汶川人挥之不去的伤,而伤口只有时光去愈合,甚至一生都无法痊愈!


今天真的很想问一句:“参与救援的老兵们,你们还好吗?”从未忘记你,永远感谢你!还记得那一辆军车上鲜红的四个大字:“铁军来了”是啊,铁军来了,人们就有了主心骨。



今天,我们记忆那一天,请不要忘记为我们抵挡灾难的勇敢的人。那么多血泪纵横的日日夜夜,那么痛不欲生的时刻,是那些勇敢者的光芒照亮了汶川的上空,感动了整个国家。


今天,是重生,是新生,致敬所有坚强的生命,致敬奋不顾身的英雄们!那些英勇、眼泪、痛苦、和顽强的生命力永远成为了汶川记忆永不磨灭的一部分。


今天,我还想最后说一次今天,今天被救出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之中有带着对迷彩的敬意走近了军营,成为了保家卫国的共和国卫士。长大后就成为了你,这是多么美好的传承,传承的是军人本色,担当的是强军重任和为国奉献的使命。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