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刘伯温三兄弟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7 12:54 作者:汉周读书 围观:

徐达刘伯温是铁哥们 谁知百年后子孙却个个反目成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汉周读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刘伯温三兄弟的故事有哪些1

大明朝建立,不是朱元璋一个人在战斗,其中文臣有刘伯温、李善长等等,武将有徐达、汤和、常遇春等等,这些人堪称功不可没。

刘伯温博通经史,神机妙算,朱元璋评价他说:“学贯天人,才兼文武”,如张良、诸葛亮转世。

徐达有勇有谋,德才兼备,朱元璋称赞他:“才兼文武世无双。”

刘伯温和徐达长期共事,一个战壕里摸爬滚打,患难与共,称得上生死之交的铁杆哥们。

可是令二位想不到的是,一百多年后,他们的后代子孙却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维持大明帝国千秋万世,实行了影响大明二百余年的两项封爵制度:

一个是把诸皇子分封到全国各地为藩王,另一个就是把功臣封为公侯等爵位,这两种封爵制度都是世袭制,希冀代代相沿,永享富贵。

徐达在开国之初,被封为魏国公,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他们的后代子孙世袭爵位。

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年),徐达七世孙——徐鹏举承袭魏国公爵位,任职南京守备,掌管中军都督府。

徐鹏举还在娘胎的时候,他老爹徐奎璧做了一个怪梦,梦见岳飞转世投胎,于是孩子一出生,就取名徐鹏举。

徐鹏举本人毫无岳飞的英雄豪情,整个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徐鹏举在陪都南京供职的时候,刘伯温的后代有两代诚意伯也在南京,与徐鹏举是同僚,共事期间矛盾重重。

嘉靖十二年(1533年),中断多年的诚意伯爵位由刘伯温九世孙——刘瑜承袭。刘瑜任职南京前军都督府总管,掌管操练士兵。

刘瑜和徐鹏举都自恃为功臣后裔,相互之间不服气。

《明世宗实录》记载:嘉靖十八年(1539年)某日,南京前军都督府举行阅兵会操。徐鹏举和刘瑜因为座位主次争得面红耳赤。

盛怒之下,刘瑜不顾大局,竟带领部下扬长而去。

事后,徐鹏举不依不饶,上表弹劾刘瑜,致使刘瑜被罢官免职,两家从此结了仇,誓不两立。

若干年后,刘伯温十一世孙——刘世延承袭爵位,任职南京左府事都督。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振武营士卒发生哗变,主将徐鹏举非但不去制止,反而抱头鼠窜,吓得躲了起来。

刘世延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哗变士兵谈判,平息了事态,赢得朝廷的赞誉,徐鹏举遭到部将和朝臣的讥讽,被视为草包将军,颜面扫地。

由于徐刘两人积怨多年,意见不合,在上报奏章时,徐鹏举常常拒不签字。

刘世延年轻气盛,就替徐鹏举签了字。

事后,徐鹏举状告刘世延越俎代庖,冒名欺君,皇帝一生气,刘世延也被罢了官。

数年后刘世延官复原职,但是两家仇恨依旧无法化解。

刘伯温三兄弟的故事有哪些2

张琼,大名馆陶人,世为牙中军。牙中军又叫牙兵,即亲兵或卫兵。五代十国的牙兵是中唐以后节度使的私兵,是节度使专兵的产物。亲卫为什么称牙兵,这是从“牙旗”一词引申出来的,牙通衙,古代大将出镇,例建牙旗,仗节而行,因而他们的官署称牙,后作衙。唐朝节度使是独镇一方的将帅,他们出镇,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援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树之旗为牙旗,称所居之城为牙城,所居之屋为牙宅,称朝见主帅为牙参,称所亲之将为牙将,卫队为牙队,而亲兵则称牙兵。

这帮牙兵两个特点,一是骁勇善战,二是桀骜不驯。

琼少有勇力,善射,隶太祖帐下。周显德中,太祖从世宗南征,击十八里滩砦,为战舰所围,一人甲盾鼓噪而前,众莫敢当,太祖命琼射之,一发而踣,淮人遂却。

张琼是个神箭手。赵匡胤跟着柴荣打仗,被敌人危困,敌军一位勇士穿着盔甲带着盾牌上前就要手刃赵匡胤,一帮人手足无措。赵匡胤赶紧命令张射手,一箭将敌人射死,捡了一条命回来。

及攻寿春,太祖乘皮船入城壕。城上车弩遽发,矢大如椽,琼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琼股,死而复苏。

还有一次跟着赵匡胤打仗,敌军用车弩迎战。箭杆比房上的椽条还要粗,眼看老赵就要被乱箭射死,张琼舍身挡在老赵身前,成了肉盾牌,被一箭射中大腿,差点死掉,阎王殿捡了一条命回来。

车弩,古代战具,在战车上置弩,用以发箭。 唐李靖 《卫公兵法·攻守战具》:“其牙一发,诸箭齐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垒,无不摧陨,楼橹亦颠坠。谓之车弩。”

总之在这种高强度杀伤力武器面前人的武力值都是浮云。像电影英雄里面那些挡箭的大侠也就当神话看吧。

镞著髀骨,坚不可拔。琼索杯酒满饮,破骨出之,血流数升,神色自若。太祖壮之。

长箭射入大腿骨头里,取不出来。张琼喝了一碗酒,让医生把骨头凿开取了出来。面色如常,啥事没有。关公刮骨疗伤,也没有这猛吧。赵匡胤因此对他特别佩服。

及即位,擢典禁军。太祖曰:"殿前卫士如狼虎者不啻万人,非琼不能统制。"

赵匡胤当了皇帝,就让他管理禁军。这帮禁军就是跟着赵匡胤造反,把黄袍披在老赵身上的那批人。也就是曾经的牙军。除了张琼能镇住这帮孙子,别人都不行。

张琼性情暴烈,没有城府,常常欺负朝中大臣。骂赵匡胤两位亲信为巫婆老婊。二人切齿痛恨,于是向赵匡胤诬告张琼养了上百个奴仆,作威作福,图谋不轨,但是谁都不敢惹他。还说他跟赵光义勾结,想干点大事。赵光义是张琼的前任。

赵匡胤于是让有关部门审讯张琼,结果张琼不服,赵匡胤大怒,让亲信用铁杖当着老赵的面往死了打张琼,张琼不敢还手,被打的奄奄一息,拽了出去。张琼知道活不成了,就把自己的腰带解下来让人交给他的母亲。

狱具,赐死于城西井亭。

死了之后派人一抄家,发现家无余财,只有三个仆人,并不是一百多个。就问亲信,你不是说他有一百多个奴仆吗,在哪儿呢。亲信说,张琼家的奴仆,一个就抵一百个。

赵匡胤于是给了张琼家一些钱。完事。

都说岳飞死得冤,可是岳飞手下还有一票铁杆兄弟跟着,死的罪名是谋反(不是莫须有,莫须有是秦桧跟韩世忠说的私人话,不是官方结论)。张琼可以说比岳飞还冤,就因为家里养了三个仆人就被弄成谋反罪杀了。还说一个顶一百个。倒是派上三百御林军收拾这三个绝顶高手啊,看看能不能干趴下。

问题来了,赵匡胤为何要残酷无情的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下手,明知道他是冤枉的还是要搞死他。很简单,张琼作为赵匡胤嫡系,给赵匡赢披上黄袍马褂的得力人物,居然还掌握着兵权不放,要知道赵光义石守信等人都把兵权交了。赵匡胤是靠政变起家的,所以他看谁都像要搞他的样子。都说赵匡胤不杀功臣,其实都是胡扯。连自己的救命恩人都杀,更别说旁人。能活下来的都是高人。都说朱元璋杀戮功臣,但是没见朱元璋杀过自己的救命恩人。刘伯温救过朱元璋的命,所以朱元璋从没对刘伯温下过黑手。尉迟恭救过李世民的命,李世民从没对尉迟恭下过黑手。

张琼死不瞑目。

有个小说叫做飞龙传,说的是柴荣赵匡胤郑恩结拜三兄弟的故事,比刘关张还感人。最后赵二夺了柴大的江山,还把郑三杀了。结果郑三的老婆也是厉害人物,披麻戴孝拿着兵器上了朝堂就要杀死负心贼,赵二没办法当场给郑三媳妇认错,里面有句台词大家都熟悉,谁要说没听过我跟你急。

阿q哥哥最喜欢的一句: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

这里的郑恩历史上没有其人,他的原型就是张琼。

刘伯温三兄弟的故事有哪些3

朱元璋与徐达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成语,用在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身上,都是十分贴切的。朱元璋处处以刘邦为标杆,李善长于他如萧何,刘基于他如张良,还有各自的武将集团,十分类似。但是,相比刘邦,朱元璋就更加腹黑了,或者说心狠手辣。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他的刀子比刘邦更锋利。

这几天,《山河月明》正在热播中。看这类电视剧,虽然也知道不能当正史看,但只要不是穿越剧,相信许多主要人物的大致生平是不会差得太远的。因此,看着看着,你就会觉得——结局都知道了,瞬间有了种无力感。比如大将军徐达,电视剧没多久就是朱元璋和他攀亲家的剧情,家宴上的一盘菜,就是马皇后为他做的烤鹅。

徐妙云

这就是为徐达的结局埋下了伏笔,谁不知道徐达是吃了朱元璋派人送来的烤鹅后,发病身亡的?徐达的大女儿,后来成为是明成祖朱棣皇后的徐妙云,(出场的)有两兄弟,徐辉祖、徐增寿。这两人结局如何?在靖难之役中,徐辉祖是建文忠臣,朱棣杀过来了,他倒是淡定,拿出了朱元璋当年给他家的丹书铁券,朱棣才没奈他何。

徐增寿

事实上,朱棣也确实不会拿他怎样。徐辉祖,是他的大舅子,徐皇后的亲弟弟。且不说私交了,朱棣要是砍了他,怎么向死了的老丈人徐达叔交代啊?还有一点,小舅子徐增寿当时在南京城里给他通风报信,被建文帝发现,恼怒之下,一刀给砍了。因此,不管怎么说,朱棣也不会真杀了徐辉祖,后来就禁锢了,四十多岁时病逝(一说自尽)。

蓝玉

蓝玉在片里是个狠角色,在历史上也确实如此。虽非开国元勋,但他是徐达、常遇春之后明廷的军方头号人物。《明史》中说,“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但这类人有个共同点,居功自傲,嚣张跋扈。这有点像后世清雍正朝的年羹尧大将军,但蓝玉很明显比年羹尧高几个档次。于是,“蓝玉案”后,他死得彻底、迅速,没有翻起一朵水花。

李善长

胡惟庸就不说了,死有余辜,历史上对他评价也不高。清代官方修订的《明史》里,把胡惟庸列入《奸臣传》,可没有将蓝玉介入其中。胡惟庸死后,轮到当初提携他的李善长了。这个淮西勋贵集团的大佬人,曾是洪武三年文臣中唯一被封公爵者,位在徐达、常遇春之前,可见其江湖地位、资历和功劳。然而,他终究不是萧何,朱元璋也不是刘邦。

看到在徐达帐下劳苦功高的傅友德,就会想起朱元璋曾经对他的评价:“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但御赐的丹书铁券都只是个吉祥物,谁还真把老朱的口头表扬当回事。和其他老兄弟相比,傅友德死得有些憋屈,或者说不公。虽然因儿子之事被朱元璋治罪,但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的傅友德选择拎了两儿子的头来见他,并当众自刎,场面血腥,令人叹惋。

李文忠

还有曹国公李文忠,那是朱元璋的外甥,功臣榜上排第四的大将,战功卓著。他可不是靠抱皇帝舅舅的大腿混上去,而是真刀真枪在死人堆里干出来的。据史载,李文忠作战异常勇敢,“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屡建奇功;更兼不但能武,而且能文,以儒将鸣于当世。然而,他被释去兵权后,忧国忧民,偶有劝谏之语,为朱元璋不爽,病卒。

刘基,也就是刘伯温,几乎是诸葛亮之后有一个多智近乎妖的人物,被后世评书和影视作品反复演绎。他是朱元璋的首席参谋,智囊团团长,厥功至伟的开国功臣。然而,一直和胡惟庸不对付的他,最终还是被后者抓住了机会,狠狠地参了一本,弄得朱元璋对其“另眼相看”。病后,朱元璋却派死对头胡惟庸来探望,送来了一种药,“居一月而卒”。

廖永忠,和胡惟庸一样的背锅侠,于洪武八年被朱元璋赐死。周德兴,那个与朱元璋“少相得”的小伙伴,“并坐诛死”。还有冯胜,赐死……在讲这群老弟兄都杀得差不多之后,朱元璋终于可以高枕无忧地将班交给孙子朱允炆了。说句题外话,如果下面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朱元璋再想扯旗造反,那些识于微时的老兄弟们,还会忠心耿耿地跟着他吗。

伯颜帖木儿

所以,现在看着《山河月明》,因为结局已知,就好像看到一具具活着的尸体在驰骋沙场、御前斗法。唯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明军抓获的俘虏中,一个叫伯颜帖木儿的男孩的镜头一扫而过。这让人疑惑:该不是数十年后和明英宗朱祁镇(朱棣的重孙)“北狩”时称兄道弟的那位吧。让人想起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对,这个故事很舒适。

土木之变后,朱祁镇被也先所扣,在草原上九死一生。然而,朱祁镇是个有人格魅力的年轻皇帝,竟然结识了不少豪爽的草原汉子。比如,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对朱祁镇就十分恭敬,曾经向来访的明朝使臣提出了哭笑不得的要求——朱祁镇回去后,朱祁钰必须把皇位还给他!朱祁镇南归,伯颜帖木儿护送千里,直到大明边陲,惜别之时泪如雨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