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震撼的外国故事有哪些

2022-11-05 21:08 作者:历史君归去来兮 围观:

你知道曾经震撼世界、改变世界局势的经济大危机是怎样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历史君归去来兮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震撼的外国故事有哪些1

昨天在头条上看到了不少关于“世界经济危机”的文章,今天历史君与大家聊一聊1932年开始的那场席卷天下的“经济大危机”,它震撼了世界、改变了世界的局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战的爆发。

咱们提到“经济大危机”,就不得不提到“胡佛”二字。当然啦,我们现在提起第31任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这个名字,恐怕也只会想到他是“1932年经济大危机”的罪魁祸首,真的是这样吗?^0^

故事现在开始啦:1929 年 10 月股市崩盘了。胡佛,一名共和党人,拒绝干预。相反,他让自由市场自行解决,经济下行由此演变成灾难性的下跌。

好吧,股市的确在 1929 年崩盘了,随之而来的经济下行也确实导致了大萧条,但这并非因为胡佛和他的前任凯文·柯立芝一样是个小政府主义者。而是恰好相反。我的研究表明,正是胡佛持续不断的干预——而不是被误解的他什么也没做——引发了大萧条。

胡佛是一个本性宽宏大度的好人,他在从政以前是名成功的矿业工程师,他相信几乎所有事物都能规划设计,并把这套哲学用在了 1929 年经济危机中。结果证明,他是恰好错误时间的错误人选。首先,胡佛不信任自由市场,他明白自由竞争迫使企业降低价格;但是,他认为,低价格导致低工资。^0^

在 1929 年 11 月,股市大跌不久后,胡佛召集了美国工业巨头的CEO们,以福特汽车的亨利·福特、通用汽车的阿尔弗雷德·斯隆和杜邦化工的皮埃尔·杜邦为首与胡佛会面。

胡佛总统下达了一条非常清楚且前所未有的指示:无视疲软的经济,让工资维持在现有水平;减少裁员,如果必须减少人力,要通过工作分摊的方式——即是,让两个工人每人工作半天或隔天工作。

作为维持工资和分摊工作的回报,胡佛答应 CEO 们他会说服工人们不罢工也不要求额外的酬劳或福利。他遵守了承诺,工人答应了不罢工,工厂答应了不削减工资。事实上,大名鼎鼎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还提高了工资以示支持。≥▽≤

这位工程师,看起来设计了份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是它并不可行。^0^

随着 1930 年和 1931 年的到来,工业产品的价格下降了,原因之一是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带来的整体经济通货紧缩。人们根本没有钱购买商品或者投资公司。但另一个原因,也是重要原因,是胡佛又一作为的结果——他签署了 1930 年的史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令进口关税提高到了百年来的最高点,导致美国的贸易伙伴对美国商品征收关税作为反击。美国出口缩水了一半,美国工业产品的价格因此急剧下降。这也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遭受了重创,乞丐元首希特勒也借助这次危机逐渐崛起、掌控德国。

随着萧条加剧,企业请求胡佛允许削减工资,但胡佛拒绝了。“如果我们削减工资,工会会要了我们的命”,他说。≥▽≤

1931 年年底,经济已是一团糟,企业们打破了协议,削减工资并增加裁员。但要阻止跌势已经太迟了。企业接连倒闭。失业率从 1929 年的 3.2% 飙升至 1932 年的 23.6%。胡佛大幅增加政府支出作为应对,提出了九点计划,其中包括胡佛大坝和洛杉矶引水渠等大型公共工程项目。他将最高收入阶层的税率从 25% 提高到了 63%。他做了所有他能想到的规划设计以让经济复苏,除了或许能管用的一样——让自由市场自行恢复。

本来只是几年的艰难岁月,最终却变成了一场长达十年的灾难。

那为什么普遍观点认为胡佛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经济政策大相径庭呢?现在你能明白这个观点同样也是不准确的。胡佛和罗斯福都深信对经济进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是正确的。你怎么看呢?^0^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哦,我是历史君,更多好玩的内容请关注我呀≥▽≤)

震撼的外国故事有哪些2

8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境外社交网站“脸书”上转发重庆人民在山火中铸成“长城”的图片。

评论中是满满的关心和鼓劲。有中文简体,有中文繁体,有英文,不同的地域,共同的情感。

来源:“脸书”评论区截图

“都觉得自己比任何人更有理由站出来”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以《重庆发生林火大批志愿者骑电单车支援灭火行动》为题的报道称:

“他们有的是专业路试员

有的是摩托车爱好者

有的是外卖员

有的是刚成年的学生

虽然来自四面八方,素不相识,

但是都觉得

自己比任何人更有理由站出来。”

国外视频网站“油管”上,在《南华早报》关于重庆志愿者骑着摩托车支援消防官兵的视频报道下面,人们向这些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致敬,向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致敬。

“如果灾难面前

高科技的设备无法进入现场

那么就用团结和信念

踏出一条前进之路”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群众动员力”

“油管”上有网友评论

“重庆政府和人民

在应对山火中齐心协力

合作得非常好”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群众动员力

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抗击疫情……面前

我总是惊讶于中国人不屈的斗争精神”

“想想燃烧了200多天的澳大利亚山火

只有在中国

才会出现大家齐心协力灭火的场景”

“和加利福尼亚山火对比一下……”

当有人表达

“这样各方参与救援、

市民奋不顾身地提供帮助的场景

只可能在中国出现”时

也有人质疑:

“这是不是政府的‘宣传’?”

但立即有网友回应:

“没人被收买

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行动方式”

“在中国

消防官兵、警察和军队

都冠以‘人民’二字

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

除了对救援的关注,也有网友为引发自然灾害的气候问题感到忧虑:

来源:“脸书”评论区截图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全球同此凉热

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无论身处哪里

谢谢每一位为灾难中的人们祈福和提供帮助的你

中国新闻社(CNS1952)综合《联合早报》网站、社交网站等

来源: 中国新闻社

震撼的外国故事有哪些3

作者:徐雪霏

日前,由天津人艺老中青三代戏剧人合力打造的三幕世态喜剧《油漆未干》在天津人艺实验剧场上演。该剧改编自法国作家勒内·福舒瓦所著戏剧《油漆未干》,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医生家庭,因为几幅画而被卷入了一场金钱游戏,在一天里他们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在欲望的驱使下做出了很多荒唐的行为,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此次,导演张昕将《油漆未干》再次复排搬上舞台,并使用中青年演员阵容,力求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剧体验。目前,演出门票全部售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当外国经典戏剧遇上“津味儿”改编,会发生哪些奇妙的变化?

“世态喜剧”再登舞台

现实主义题材带来深刻思考

戏剧《油漆未干》是法国作家勒内·福舒瓦以梵高为原型创作的作品,后经英国剧作家艾琳·威廉改编。上世纪30年代,我国话剧奠基人之一欧阳予倩先生将这部经典话剧引进中国,几十年间《油漆未干》被演绎成多个版本,深受观众喜爱。2014年,天津人艺又将此剧进行了本土化改编,将天津特色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一部带有城市文化标签的“津味儿话剧”。

津版《油漆未干》在保留原著戏剧内核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创作,将故事背景和人物都移到了20世纪40年代的天津,导演和编剧希望可以将这部传世之作用天津的人、天津的故事重新演绎,使其更加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天津人艺的演出风格。

故事讲述了一位无名画家李宾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寄宿在一位葛医生家里,生活困苦又病痛缠身的他晚景凄凉地离开了人世。在那个艺术不被理解和看重的年代,这位画家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他的一生,可谁能想到,在他离世后,他的画作居然被卖出了天价。一时间嗅到财富气味的造假者和艺术商顺藤摸瓜,找到了葛医生,也打破了葛医生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在金钱的诱惑下,葛医生一步步掉入商人设计好的圈套,欲望侵蚀了他最后的理智,就在他以为自己可以收获无尽的财富时,一盆冷水浇醒了他,原来家中善良的女仆关妮早已和画家私订终身,而这些被标以天价的画作,在关妮看来却是她与画家情感的寄托,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最终,关妮离开了这个令她伤心的地方,也带走了她与画家所有的美好回忆。

该剧以艺术为依托,揭露了在欲望面前,人心的摇摆不定。正与邪、善与恶一时间交织在一起,令人难以取舍,而无论周遭多么黑暗,人性中的那抹真诚与善良却永远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一抹光亮。

津版《油漆未干》艺术总监、天津人艺院长钟海介绍道,之所以将该剧定名为“世态喜剧”,原因在于──在笑声中深刻地揭示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的“世态”是该剧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这个“世态”也包含了多种含义: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对待金钱以及艺术的各种错综复杂的观念与态度,“主人公在短短的一天之内,便经历了一场金钱的诱惑与破灭,在当今这个物欲甚嚣尘上的社会,这个崇高的主题足以让我们震撼并产生思考和共鸣!”

曾任第一版天津人艺津味儿话剧《油漆未干》制作人的张昕,此次身份发生了转变,作为复排导演,他表示自己对这部话剧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油漆未干》是一部有着深远现实意义的作品,它深刻地揭露了在面对诱惑的时候,人性的弱点会被真实地展露出来,而不同的人也因心性不同,会做出不同选择。这是一部有着灰色幽默色彩的喜剧,因此我们在创作时也在把握这个核心,希望让观众在笑过后还能产生一些对于人生的思考。”

几代戏剧人倾情打造

好看的是故事,难懂的是人心

时隔多年,津版《油漆未干》能够再次被搬上舞台,这令张昕十分兴奋,但对他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此次张昕启用了天津人艺的中青年演员,将第一版中的九人演员阵容更换了六位,这样的“大换血”无异于是对话剧的二次创作,但留给他们的排练时间却不足一个月,这对导演和演员的功力都是极大考验。

剧中扮演葛医生的国家二级演员胡敬佩在接到这次的演出任务后非常高兴,此前,他在看天津人艺前辈演员演绎的《油漆未干》时,就十分喜欢葛医生这个角色:“葛医生这个人物其实很真实,他身上映射出的行为和心理模式就是普罗大众的样子。他是一位医生,平日里救死扶伤,这样的职业使得他心中还总是保留有一丝善念;但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为了家庭和生计四处奔忙的他,也会对‘毫无用处’的艺术嗤之以鼻。因此在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时,在一次次的价钱加码下,葛医生从起初的犹豫不决,到最后的迷失自我,心理上的左右摇摆是这个人物最难把握的地方。”

当谈及对这部剧的理解时,胡敬佩用了剧中一句台词:“这人一旦沾了钱,就鬼迷心窍,进去了就出不来了。在欲望面前,人们应该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生活不只有纸醉金迷,还有诗和远方。”

而剧中的另一个角色关妮,与葛医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她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化身,在她身上观众可以感受到在欲望的裹挟下,总还是会有人坚守住自己心中那份美好信念的。

关妮是葛医生家的女仆,在穷苦画家李宾人生的最后阶段,她是照进他昏暗人生的唯一一束光。关妮只是一个普通的乡下女人,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更不懂什么艺术,但她却十分喜欢李宾的画。在他的画中,关妮看到了这个缤纷的世界,也只有她,才会将这个穷画家的画当做至宝。

李宾死后,关妮瞒着主人偷偷将他的画都精心地保存了下来,他为她画的那幅画像也摆放在她的床头。在关妮看来,这些画承载着他们之间难忘的回忆,也寄托了她对他的思念。即使在李宾的画被那些精明又贪婪的商人炒到天价时,心地善良的关妮也不曾有过一丝动摇,因为在她心里多少钱也买不走她的爱人曾带给她的这份美好。

剧中关妮的扮演者是天津人艺青年演员姜志华,虽然此前也出演过不少话剧,但关妮这个角色还是让她觉得难度非常大:“关妮是集合中国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完美女人,就像坠入凡间的天使,她用一生守护对李宾的爱。她没有什么快乐,唯一的快乐就是和李宾的这段回忆。这个角色的难度在于,她的内心压抑,背负着太多悲伤和对往事的回忆,那种忧郁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但她还总是把快乐和包容带给别人。”

姜志华表示,虽然排练时间很紧迫,但导演和演员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部经典话剧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次能有幸饰演关妮这个角色,无论在生活中和表演上都给我带来许多感悟,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演绎,给观众带来更多启迪。人生最大的财富并不是物质上的富有,而是精神上的富有。我们在欲望面前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不要迷失自我,才会永远快乐!”

百年经典本土化

既是创新,也是传承

上世纪初,欧阳予倩先生在巴黎和伦敦看到了话剧《油漆未干》,这部剧在他心里种下了根。几年后,欧阳予倩将这部剧译成了中文版本,并搬上了中国的舞台,他曾说:“如果将这部作品本土化,其喜剧色彩会更加浓郁。”自1933年,话剧《油漆未干》第一次登上中国的舞台,近百年来,这部话剧被演绎成多个版本,进行了各种本土化的处理,也带给观众无尽感动与反思。

张昕最早接触到这部话剧,是因为曾执导电视剧《末代皇帝》的著名导演周寰。21世纪初,话剧《油漆未干》被改编为电影版,由周寰担任导演,张昕担任副导演,欧阳予倩之子欧阳山尊改编,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江南古镇。张昕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我还记得当年欧阳山尊先生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我父亲将这部剧命名为《油漆未干》吗?因为他曾说过,油漆会干,但人心中的那抹油漆(欲望)永远不会干。”

电影拍摄结束后,周寰向张昕表达了自己一直希望能导演一部话剧的梦想,二人一拍即合,津版话剧《油漆未干》由此诞生。“当年我将电影的剧本拿给演员们看时,大家一致认为,这样一部好戏以天津的味道呈现一定会很有意思。因此在保留了原著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对这部剧进行了本土化改编,增加了天津的风土人情。”张昕回忆道。

这次,周寰和张昕将《油漆未干》的故事搬进了天津洋楼葛医生的家,剧中画家李宾的画中景物变成了租界、万国桥、法国大教堂,剧中人物性格也注入了天津人独有的诙谐幽默,在台词中加入了天津方言及民俗俚语,整部剧都被浓厚的天津色彩所包围。张昕认为,将这部话剧的背景移植到天津是再合适不过的,“天津这座城市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天津你可以看到各个国家留在这里的印迹,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都说近代百年看天津,在天津这座有着独特历史文化魅力的城市,东西方文明在此碰撞与交融,在这里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也是很合理的。”

但在张昕看来,戏剧的本土化改编并不是改几句台词、说两句方言那么简单,成功的本土化,需要从整台戏的中心思想考虑,让舞台上的所有要素全部融入本土文化中。除了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的改变,在舞美设计上主创团队也是下足了功夫。作为一部典型的“三一律”(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范本剧作,全剧唯一的场景就是葛医生家的客厅,因此在布景上,主创团队尽可能地还原了上世纪40年代天津中产阶级家庭的装潢摆设,大到沙发、桌椅,小到一部电话、几副碗筷,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只为向观众展现最真实的天津。

在音响设计上,主创团队也别出心裁地使用了津味儿鼓曲,当音乐响起,人们的思绪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那个年代,舞台上偶尔传来的几声鸟叫,更是增添了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是一部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话剧,因此我希望可以把它做到尽可能地真实,这个‘真实’包含了情节的真实,人物行为逻辑的真实,也包括舞台呈现的真实。我希望能为观众展现出一个‘真实’的家庭里所发生的故事。”张昕说。

如何将外国的经典剧作进行合理地本土化“改造”,使其更能被中国的观众所理解和接受?这个问题也是张昕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从《一仆二主》到《油漆未干》,张昕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外国经典话剧本土化,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这样的改编也实属不易。张昕感慨道:“我从15岁进入天津人艺,到今天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看着前辈演员们一个个地离开,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如果我不把这些好的剧目传承下去,那以后观众们还能看得到吗?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将天津人艺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让全国的观众都能感受到天津戏剧的魅力。”(徐雪霏)

来源: 天津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