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鲁班大师的绝学有哪些故事

2022-11-05 21:02 作者:敲着木鱼讲故事 围观:

民间故事:老木匠在山路上狂奔,被道士搭救,从此后远离鲁班术,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敲着木鱼讲故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鲁班大师的绝学有哪些故事1


唐朝开元年间,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人们安居乐业,大兴土木,木匠行当开始吃香。有一个姓乜的老木匠,干了几十年的木匠活,手艺相当不错,做出来的活让人赞不绝口,因此受到欢迎,但凡有人需要木匠干活,都会找他。

这一天,有一个姓敖的财主,家里打造一批新家具,找到乜老木匠。乜老木匠带着关门弟子欣然前往。他一生授徒十几人,都已经满师,自立门户。后来收了一个姓柴的小木匠,作为关门弟子,带在身边调教好几年了。

柴木匠长相英俊,手脚勤快,嘴巴子利索,深得乜老木匠的喜爱,像亲儿子一样看待,打算把平生绝学悉数传给他,绝不藏私。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因此,师父在传授徒弟手艺时,都会藏一手,不肯全教,只愿传给儿子。这也是好多古代绝学,渐渐失传的原因。

乜老木匠没有儿子,生了三个女儿,都已经出嫁,而且三个女婿都不愿意学木匠。他不愿平生绝学失传,因此收了关门弟子,好生调教,让他传承衣钵。

敖财主有一个小女儿,十四五岁年纪,还没有定亲,生得花容月貌,闺名小飘。那时候的社会风气还是比较开化的,家里来了干活的木匠,小飘也不避闲,经常来观看木匠干活。

有美女在侧,柴木匠不淡定了,他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对小飘充满好感,言语间很自然地流露出情意。小飘很是聪慧,自然听懂了柴木匠的话语,心思活泛起来,嘴角含春,眼角含俏。

柴木匠见有戏,便私下里对师父乜老木匠说了,让他去向敖财主提亲。乜老木匠不满地说:“我们出身低微,怎么高攀得上敖财主这样的高门大户?你这不是痴心妄想吗?”

无奈柴木匠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他从小父母双亡,吃住都是跟师父在一起,婚事自然需要乜老木匠做主。乜老木匠被他哀求不过,只好答应试一试。

哪知道乜老木匠找到敖财主,刚开口提及此事,敖财主便断然拒绝。他板着脸训斥了乜老木匠一顿,责怪他教徒无方,纵容徒弟胡思乱想,纯粹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狂妄无知!

被拒绝,是在乜老木匠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敖财主竟然一点情面也不给,特别是“狂妄无知”四个字,彻底地刺疼了他的自尊。乜老木匠咽不下这口气,心中暗自决定,想方设法要让徒弟娶上小飘,让敖财主的一张老脸,无处安放。

乜老木匠能有什么办法?自然是鲁班之术。当初师父临终之际,传授给他一些小法术,自称是祖师爷流传下来的鲁班之术。其实,那些小法术,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鲁班之术,也无从知晓。反正据传说,鲁班书里确实存在道术,但是后人很少有人见过鲁班书,反正流传下来许多害人不浅的小法术。或许,后来的木匠学了一些旁门左道之类的法术,假托鲁班之名,以讹传讹,也未可知。

乜老木匠会一种厌胜之术,等到木匠活完工之后,他雕刻两个小木人,分别写上柴木匠和小飘的名字,绑在一起,烧了符咒,将小木人埋在敖家附近。晚上,乜老木匠带着柴木匠蹲在敖家附近,等着小飘出来。

当天晚上半夜里,小飘睡梦中看见柴木匠向她招手,起身跟着他出门而去,被警觉的仆妇发现异常,赶紧将她拉住。幸好敖家是大户人家,小飘的屋外睡着丫环仆妇。要是小户人家,恐怕法术就会奏效了。

小飘惊醒过来,讲了梦中情景。仆妇对夫人讲了,夫人怀疑遇见不干净的东西了,天色一亮,就和敖财主商量好,然后唤来管家,去尼姑庵里把老尼请来。敖家每一年都会向尼姑庵里捐赠许多香火钱,夫人和老尼相熟。老尼自然不敢马虎,当即跟着管家来到敖家。

老尼很有一些道行,在敖家附近找到了埋在地下的木人,上面有柴木匠的名字,真相大白。敖财主很生气,打算拿着证据,到官府衙门去上告,被老尼制止。老尼解释,这种事情传扬出去,会有损敖家的名声,让反噬之术惩罚乜老木匠吧。老尼当即念动咒语,烧了木人。

这一天,老木匠带着柴木匠,去邻村干活。走到半路上,忽然遇见一个妖怪,手持狼牙棒,向他劈下来。老木匠大惊,急忙躲闪开,喝问道:“何方妖怪?为何打我?”只听妖怪厉声说道:“你的法术失败,要承担后果,我来索命。”说罢,又是一棒子打下来。

柴木匠看不见妖怪,只见师父嘴里说着胡话,又蹦又跳的,惊问怎么啦?乜老木匠对他说:“快拿墨斗盒出来,有妖怪!”柴木匠赶紧放下工具箱,拿出墨斗盒,乜老木匠扯着墨线,往妖怪身上缠绕,无奈妖怪不惧怕,一把扯断了墨线。

乜老木匠又高喊:“快拿凿子和锤子出来。”柴木匠递过来锤子和凿子,乜老木匠接过来,一手拿锤子,一手拿凿子,对着妖怪敲起来。但是,这一招对妖怪也没有用。

无奈之下,乜老木匠转身在山路上狂奔起来,妖怪举着狼牙棒在后面紧紧地追赶。乜老木匠气喘吁吁,口吐白沫,却不敢停下,眼看随时都会倒下。

这时,迎面走来一位道士,瞧出端倪,伸手往前一指,喝声“定”,乜老木匠猛地定在当地,不能动弹。道士口念咒语,又往妖怪一指,妖怪消失不见。

道士帮乜老木匠化解了反噬之术,叮嘱他,不要再使用厌胜之术害人,最终会害了自己。这一次要不是遇见了道士,他恐怕在劫难逃。

乜老木匠经此一事,再也不敢使用所谓的鲁班之术了。他把平生绝学都传给了柴木匠,唯独鲁班之术却只字未提。临终之时,他把所有徒弟都叫到身边,讲了此次亲身经历,叮嘱他们远离鲁班之术,也不准向其他木匠讨教这些法术。

古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害人终将害己。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安分守已,不抱妄念,不存非分之想,自然会远离灾祸。本故事采用了鲁班之术的元素,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不可起害人之心,与封建迷信毫无关联。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推荐评论,你的支持,就是我坚持的动力源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鲁班大师的绝学有哪些故事2

春秋时期相传鲁国奇匠鲁班写了一本书,就是《鲁班书》。这本书还有一个称号,叫做《缺一门》。据说常人根本看不懂,而要学这本书上的绝学,必须缺一门。这缺一门说的是什么呢?鳏、寡、孤、独、残,随便选一样,但也必须选一样。

被列为中国的禁书的鲁班书,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册主要记载的是一些工匠技艺和一些求雨等推演测算之类的小法术,而下册则记载的是一些害人的毒药以及一些害人的法术。鲁班书也由此被称之为善恶之书,而里边就记载着一个很多三国迷都熟悉的神奇的续命之术------七星灯。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擅长推演测算的神人,他的锦囊妙计总是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在赤壁之战上,他巧借东风,把曹操大军打得落花流水。

北伐中原之时,诸葛亮还发明了便于运输粮草的木牛流马,而他的这一身本领,据说都是从鲁班书中学来的。

在诸葛亮晚年的时候,由于日夜操劳,军中大小事都由他管,身体已经耗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尽管如此,复兴汉室的大任还没完成,诸葛亮知道,在完成大业前自己还不能死,于是,他便准备用鲁班书上记载的七星灯之术来给自己续命,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法术最后的关键时刻,却被突然闯进来的魏延给弄砸了。




诸葛亮也不由得感叹,这或许就是天意吧。

然而,另外一个人就施展成功了,这个人就是刘伯温。



刘伯温在我国历史上也以其神机妙算著称,他由于常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身体留下了不少暗疾,他在一次征战之中病倒后,就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了。

可是,此时朱元璋的事业正处于关键时刻,如果他一死,朱元璋的将缺少一个十分重要的倚靠。

同样情况下,刘伯温也计划用七星灯来给自己续命,其实他在尝试时也没报太大希望,没成想却成功向天借来了十二年的寿命。

刘伯温的成功,让很多人开始真正的相信了鲁班书所言非虚,那么为什么这本书还会被称为禁书呢?而历史上关于它的记载却如此少呢?



原来因为这本书的开篇就写了一句:欲学此术,必先绝后。也就是说,学过这本书的人下场都不会很好。

不过,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最早的鲁班书已佚,如今大家所看到的基本都是明朝时期的复刻版。

至于鲁班书里记载的内容以及关于七星灯的传说,也难以够得到验证了......




本文资料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历史生活人文,品史闻事见时, 众推风云榜与你畅聊风云变幻,共推精彩见闻~

鲁班大师的绝学有哪些故事3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这年头想做“网红”的人数不尽,

不想做“网红”的人却成了“网红”。

鲁班凳、世博会中国馆、小猪佩奇......这些木制品都出自于63岁的油管名人“阿木爷爷”之手。几块木头,拼拼凑凑,单凭木块间的凹槽,也可以结合的天衣无缝。

记录他木匠生活的视频,在国内的西瓜视频平台上收获了250万的粉丝,在海外更是拥有近 2亿 次的播放量,不少网友称他为“中国鲁班”,甚至有留言这样称:“阿木爷爷仅用钢丝锯和铅笔,就战胜了CAD工业。”

讲真,以时下对短视频的主流审美来看,阿木爷爷的视频可以说是另类,粗糙的剪辑、安静的旁白,甚至配乐都是有点过时的老歌,但它就是火了。

无论是李子柒,还是阿木爷爷,从这些网红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润物细无声”。没有旁白,也没有解说词,甚至没有一个英文字母,但却圈粉很多海外粉丝,有一位海外粉丝这样评价阿木爷爷:他就像是油管上的一股清流,能让人宁静下来。

他不矫情、不粉饰,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会费尽心思地表演,更不是哗众取宠的另类。

一切,尽在不言中。

从热点中来,到手艺中去

青山绿水,斗笠板凳,古稀之年,布衣锯头。这是阿木爷爷视频中最常出现的画面。这个从事木匠行业五十余年的老人,带着一口浓浓山东口音的普通话,突如其来地闯入不少人的生活。

阿木爷爷,原名王德文,山东聊城人。多数人印象中的他,停留在流量与热度中——在短短几天内,接连登上知乎、微博、今日头条等多家平台热搜榜。但褪去网红的外衣,这个“木头痴迷者”却格外真实,他认为自己依然还是个普通工匠。

阿木爷爷

谈起木匠这个职业,最初带来的不全是美好的回忆。对于他而言,这门手艺在幼时是“吃饭的家伙儿”。

9岁那年,父亲意外身亡,母亲身体抱恙,一家老小的生活压力全压在他稚嫩的肩膀上。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中请木匠修锅盖,才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可传统木匠学徒三年“零收入”,让这份职业对年幼的阿木爷爷变成“可遇而不可求”。

他开始通过打杂的方式偷师。谈起自己学习木工的经历,他很感慨,五十多年和木头打交道,到头来没真正拜过一个师父,只记得每日跟着不同的前辈打杂。甚至木工必须的工具,都是在市场上买到次等材料,自己手作积攒的。

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阿木爷爷在16岁完成自己第一件木工作品。至今他依旧记得清清楚楚,“一个直径70厘米的锅盖”。

这份工作顺理成章地进行了下去,一干就是大半辈子,也给他的生活留下了不少“印记”。2007年冬天,为了不伤到邻居家玩耍的孩子,阿木爷爷在制作木器的过程中分了神,右手中指血流不止。虽然他自称当时并没有大碍,但医院治疗后,这根手指依旧短了一厘米,成为永久印记。

除此之外,阿木爷爷的腰椎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在他看来,活干得好,这些都不算什么。

干活嘛,总归有点磕磕碰碰。

至于木工以外的,对他而言,好像也没有那么重要。

“我不知道啥叫热搜”

回忆起自己拍的第一个视频,最早是在2018年。那时的账号还是“功食道”,一个以特效美食和农村生活为主的视频账号。阿木爷爷在视频里的“人设”是一位宴请好友的主人,利用各类食材自制美食。但显然,这并没有掀起水花。直到阿木爷爷主动要求,专门拍摄“鲁班凳”的视频才忽然爆火:相较原来几千的浏览量,这次足足到了几十万。

谈起自己“火”了,阿木爷爷有点没有真实感。他知道自己的视频有不少人看,却没有确切感受,只在蜂拥而至的媒体采访中窥见一丝现状。当被问及今日又上微博热搜有何感受,他显得有些茫然,

我不知道什么是微博热搜,既然上了,总归是好的吧。

在纷纷扰扰的网络舆论下,年龄带给他的不只是沉稳,还有谦虚与自省。

采访过程中,他数次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木匠。在中国,高超技艺的匠人不在少数,自己只是被看到了而已。在他的观念里,好的木匠不应只是做生活用品,更应该深入传统,继承老一辈人建筑上的手艺。

阿木爷爷制作的“世博会中国馆”模型

木头工艺,对他而言是把兴趣和工作结合在一起。在钻研一件新作品的过程中,他精益求精,甚至都到了家人不得不叫停的地步。阿木爷爷的儿子阿成描述道,老爷子的体力甚至比年轻人还好,他做不动了,阿木爷爷还没有半点疲态。这种专注和投入,可见一斑。

工作中的阿木爷爷

生活里很健谈的他,在视频里却很少说话。拍摄对于阿木爷爷来说并不简单,但属于匠人的那份坚持依旧不变。在一次拍摄的过程中,阿木爷爷撑着竹筏顺流而下,却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控制不住平衡。

当时一个不稳就翻下去了,水直接淹到头顶。

这直接吓了儿子阿成一大跳,但幸而,老爷子会水,挣扎几下后爬上了岸。还没休息几分钟,又主动要求继续完成这个镜头。

7月15日,“阿木爷爷最满意的作品”又一次上了热搜。那么,他最满意的作品到底是哪个?阿木爷爷告诉晨报记者,他最满意的作品是使用榫卯工艺的鲁班凳。

尽管拍摄时长只有两三天,但这背后是数年功底的积累,更是对年轻时追求技巧的回望。做图纸、凿卯画榫、锯刨磨抠、下料打蜡,这些手上的“活”,看似简单,最见功底。

在他看来,自己的技术并没有多神奇,只不过是几十年的坚持。至于全部用手作的方式,也是老木匠一点小小的坚持。

父与子

看过阿木爷爷视频的人,大多会被这样一个工具吸引:两根竹子,一根麻绳,转动之间,完成打孔的工作。虽说费时费力,却格外有老一辈匠人的巧思。

这是阿木爷爷的想法。儿子阿成一开始却不太理解,他担心老人的身体,希望他可以适当使用现代工具,甚至还差点和父亲吵起来。但后来他也明白了阿木爷爷的固执,

很多新的设备不是学不会,只不过有自己的习惯,对他而言,还是挺难改变的。

在阿成眼里,父亲一直是个挺固执的人,但格外地吃苦能干。在他小的时候,家里有个木匠是件光荣的事,几乎等同于“铁饭碗”。可随着时光的流逝,执着于木匠的父亲就被现代化的潮流冲到了后方。可他依旧端坐在那张小木凳旁边,没有赶上时光。

除去儿子这个身份,阿成也是账号“阿木爷爷”的主要运营者,是父亲的“同事”。作为一个短视频制作者,他曾在西瓜视频开设账号,但无奈播放不佳。后来是阿木爷爷自告奋勇,才拍摄了第一支以木工为主要内容的视频——制作“鲁班凳”。出乎意料的,这支视频火了。

阿成完全没有意料到,一支试水视频打开了自己的困境局面。他开始在此基础上,拍摄一系列木工视频。谈起制作“小猪佩奇”的视频,阿成坦然受到了微电影《啥是佩奇》的启发。看到朋友圈中转发的视频,他猛然觉得和自己的老爸和儿子格外相似。于是,有了视频的雏形。

阿木爷爷和他的孙子,他亲切地称呼孙子为“小”

对于不少网友好奇的团队问题,阿成很无奈,

哪里有什么团队呢?一开始只有我和我老爸两个人,策划、文案、拍摄、剪辑都是我自己做的。

至于和父亲一起工作是什么感受,阿成觉得还挺奇妙的。工作中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和争执,但对于父子而言更容易解决:父子哪有隔夜仇呢?互相理解,互相迁就。没想到在自己长大了,和父亲的关系反而更近了。

在时代的洪流中看见自己

出圈之后的生活还在继续。阿木爷爷依旧住在绿水青山中,琢磨着下一个作品的诞生。阿成也在努力,寻找父亲想要的材料,尽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但平静中总有波澜。就在前两日,阿成进入竹林为父亲砍竹子,却没想到一刀下去捅了马蜂窝,开启一场“人蜂大战”。黑泱泱的蜜蜂追在身后,阿成也被迫受伤,手臂上、腿上满是红肿。提起这件事,阿木爷爷话里满是心疼,念叨着下次一定要更加小心。

但这不过是一次拍摄背后的缩影,类似这种“意外”并不少见。甚至当记者提问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时,阿成都难以回忆起来。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大家只看到视频表面的光鲜,但我们是下了苦工的。

显然,这不是个例。

慢节奏的视频创作者并不多见,而其中绝大多数都如同阿木爷爷一样执着。

正在建设中的阿木爷爷小院

在过去,这些老手艺人大多淹没在时光里,惊才艳艳的绝学也后继无人。但互联网无疑成为新的“支撑”。传统手艺开始通过数据出现在人们眼前。而类似西瓜视频的平台,也改变了不少传统技艺的命运。

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也是田园与城市的碰撞,更多的人选择踏入时代的洪流,看到别人的同时也渴望看到自己。

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从未经历的挑战和质疑。可就像阿成说的,

他们说些什么并不重要,只要这份手艺是真的,不就够了吗?

️ 记者手记

坦白说,我已经很久没去看十几分钟的短视频了。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慢”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无论是慢下来读书、品茶、还是看视频,谁都渴望过一种“慢”生活。于是,以《向往的生活》为代表的的一批慢综艺持续走红,并带领我们走入镜头里的田园,进入在都市丛林无法体会的乌托邦。

看阿木爷爷的视频,总有种时光静止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群山环绕、蝉鸣蛙叫,小河流水,悠然入梦的夏天。

1970年,安迪沃霍尔曾预言:未来,每个人可能在15分钟内成名。当我们拼命想缩短这个时间,有人甚至想过15秒成名,63岁的阿木爷爷却用了几个“15年”的时间慢慢成名,让成名变成一种水到渠成,也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先做好自己,再去影响世界,这才是我们对外输出文化应有的态度。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阿木爷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