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九零后负债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5 20:58 作者:梦幻森林ar 围观:

“绝大多数”90后 00后都是负债?他们不想过无债一身轻的生活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梦幻森林ar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九零后负债的故事有哪些1

接下来我们直接进入正题,近年来,中国90 后 00后一代逐渐进入社会工作。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各种网络贷款产品的出现,中国90后00后一代普遍习惯于提前透支消费,可以说是中国最不爱存钱的一代年轻人。

现在是一个非常注重颜值的时代,很多人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漂亮,或者是更帅气,会很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尤其是对女孩子们来说,不光要穿的时髦漂亮,还要用很多的化妆品来修饰面容。 那么需要投入的金钱也是越来越多了,小到日常的衣服、鞋子、包包、彩妆、护肤品,大到医美整容,哪一样的花费都不是小数目儿。花钱容易挣钱难,自己挣的钱或者是家里给予的钱不够用的时候,就会忍不住选择贷款。

现在的年轻人的收入都用来干什么了呢,房租、饭费、交通费、衣服、包包、手机,这些都是大头。如果还要定期给父母一部分钱,那么还剩多少呢,至少是个月光吧。最怕的就是朋友扎堆结婚,份子钱不能少吧,现在的份子钱不可能给100吧,至少200打底,一个月遇上5个这个月就要啃馒头了吧。

其实生活的幸福感是靠自己挣来的,无债一身轻的安全感和踏实感,往往要比一时冲动的消费有更大的满足感。所以奉劝正在负债的九零后零零后们啊,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建立起储蓄和开源节流的意识,为自己建立更多的保障。

九零后负债的故事有哪些2

穷并不是现在年轻人的通病,假高配才是。

90后律师助理因无法偿还14张信用卡欠款而烧炭自尽;

29岁男子因妻子沉迷网购被逼到跳楼自杀;

90后女护士欠款几十万被赶出家门。

分期时有多爽,还款时就有多惨。

是谁在诱导我们消费?

年轻人是如何被欲望消费毁掉的?

我们又该如何逃离欲望消费的魔爪?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一类年轻人,他们薪水一般,有车有房,吃喝玩乐一样不落,朋友圈要么晒豪车名表,要么晒旅游健身,表面上过着一种神仙都羡慕的高配生活,背地里,身上却连几百块钱都拿不出手,还背上一身债。

你说他们真穷吧,但小日子却过得比谁都滋润。他们不是真的没钱,而是他们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他们花钱的速度而已,所以网络上对这类人有了一个新的定义,叫隐形贫困人口。

中国青年报曾发布过这样一个数据,有28.4%的年轻人是月光一族,有45.4%的人工作两三年了,都还得靠父母救济才活得下去。

这些隐形贫困人口知道物价高、房价高,社会竞争压力大,可就是抵挡不住物欲的诱惑,即便穷得叮当响,也要身先士卒,超前消费为拉动社会经济做贡献。

现在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应该比以前要低很多了,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不存在的。

中午吃韩国菜,晚上吃日本菜,宵夜是烤鱼小龙虾,什么披萨汉堡锅包肉、糖醋里脊木须肉,一周6天下馆子,剩下一天拿来睡觉,反正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如果工资不够用怎么办?向家里要,要多了不好意思怎么办?这时候信用卡就派上用场了。兜里没钱可以刷卡,一张不够可以刷两张,两张不够,我可以办四五张,分期还,循环套用。

这时候,饮食的意义再也不是因为饿了要补充能量,而在于满足口舌之欲。健身的目的也不再是塑形练出强劲体魄,而是满足朋友圈里晒照的虚荣心。

人民日报有过一个非常精辟的总结,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了,100块钱一张的前男友面膜,用起来一点也不心疼。

有女朋友的为女朋友剁手,没女朋友的为自己剁手,每年都发誓至少要存5万块,到年底了还差8万。

这种生活表面看着风光无限,一幅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豪迈,实则是透资未来,甚至会赔上自己的性命。因为超前消费负债累累被逼走绝路的案例比比皆是。

比如,广东珠海一位90后女律师助理,月收入仅3000,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办了14张信用卡,欠款高达87万元,最终无力偿还而烧炭自尽。

又比如,29岁男子因妻子沉迷网购,在网上买大牌包包、衣服,造成负债20万。家里情况本来就不好,每月收入只有几千元的他,好不容易把债还清。结果,妻子又因为网购刷爆了信用卡,借了各种贷款,变本加厉导致欠下30万的债务,最终男子承受不住压力跳楼轻生。

又又比如,90后女护士每天上下班只坐网约车,看到心仪的东西就买,想去哪儿就马上订机票,月薪8000,月消费3万,几年下来就背上了十几万的债务。母亲帮她偿还20多万债务后仍然偷偷借贷。最后母亲万念俱灰,拿出领养证将其赶出了家门。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

为什么年轻人如此热衷于超前消费?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叫《无节制消费的元凶》,里面揭秘了商家利用消费者心理进行营销设计的秘密。为什么年轻人如此热衷于超前消费?

主观上是因为他们不成熟,虚荣、冲动和不理性,源于人们内心普遍缺乏安全感。总是想通过用外在的,物化的依托,来确认自己生命的价值。

而客观上,商家正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设计出一系列的陷阱来对消费者进行收割。主要有四种手段。

第一种,攀比消费。商家会通过设计一种策略,让产品加速淘汰,消费者不断换新后衍生攀比心理,反过来促进商品销量。

比如在照明行业,原本灯泡的普遍寿命是2500小时,但是根据行业内披露的一项保密协议,灯泡的使用寿命被缩减为1000小时,哪个厂家敢擅自将自己生产的灯泡寿命延长,都会被处以重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缩短灯泡寿命,让消费者手里的产品快速过期,然后去买新产品。

又比如,纪录片中采访那些连夜排队抢IPhone5S的年轻人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抢5S,也分不清5S和5到底有什么区别,有的只是觉得颜色好看而已,但是他们仍然会为了抢新款手机而连夜排队,甚至有的不惜割肾。

包括现在汽车、手机电脑等这些产品的厂家都是用同样的套路。这样的策略一旦出来,消费者就会不停更换新产品,只要一看周围的人都换上了新产品,出于攀比,也得赶紧换掉手中的旧产品,但问题到底是这种淘汰式的消费引发了攀比行为,还是我们的攀比心理催生出了这么邪恶的消费模式?谁也没有答案。

第二种,焦虑消费。纪录片中主持人体验过一项美容项目,美容师先给他抽血,经过处理后再将血清注入到这个主持人的脸上,血清当中的生长因子,会让人看起来显得更加紧致年轻。虽然这项实验并没有得到严密的科学证实,但很多美容师依赖这种手术赚得盆满钵满。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看到这种美容项目或是接受治疗之前,根本不在意自己的皮肤是否变松弛了,直到看到这些广告,才开始发觉自己变老了。

老人怕死,小孩怕蠢,女人怕丑,男人怕不行,商家总是挖掘出我们消费者最恐惧的事情,对他们进行精准打击,让这些消费乖乖的为了缓解内心焦虑而掏钱,甚至在最后还要对他们给予所谓的帮助而感动不已。

第三种是冲动消费。很多人虽然已经成年,但在消费的时候还是像一个孩子一样,不加思考,只凭一时的冲动就掏钱了。

在英美国家,每年光是儿童消费,就做出了7000亿英镑的贡献。商家不仅要通过儿童向成年人的口袋里掏钱,还要让成年人像儿童一样喜欢掏钱。

罗克斯大学的教授本杰明说,成年消费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会在花钱的时候犹豫,看到一双非常喜欢的鞋,但是价格有点小贵,等下次有钱了再买。这是商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商家喜欢让成年人掏钱像小孩子一样豪爽,于是就想到了信用卡。

比起用现金支付,用信用卡支付显然没有多少心痛的感觉,于是刷卡消费、白条、花呗等这些产品应运而生。

你现在没钱,没关系,我们借给你,这时候消费者的购买力顿时上升了一个量级,数据显示,月均消费1000块钱以下的中低消费人群,在使用蚂蚁花呗以后,消费能力瞬间提升了百分之50。

商家给你洗脑,让你产生了一种现在买不起没关系,未来一定买得起的错觉。

第四种,洗脑消费。在商家的鼓吹下,消费主义大风盛行。

比如,女人一定要为自己活一次,所以在为自己花钱时不要吝啬。比如,钻石代表永恒,肯为你花钱的男人才是爱你的男人。

又比如,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这些洗脑式的消费观念正在蚕食年轻人脑海中仅存的那点理智。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甚至鼓吹借钱花能够逼着你有出息,会花钱才会赚钱。

其实商家是引用了哥伦比亚大学一个教授的观点,这位教授通过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相比于没有贷款,有贷款压力使美国年轻人更加勤奋,迫使他们更加追求自立,特别是因为每个月要还款,众多家庭开始注意理财,精心安排家庭的收支流水,并且催生出家庭财务规划这个职业,以保证每个月都能够按期交月供。

这个结论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美国很多年轻人从小就比很多年轻的中国孩子要独立,哪怕是上大学的钱,很多都是靠自己打工挣来的,而且他们从小就得到良好的财商教育。

但是中国的小年轻,小时候被宠惯了,长大了还要啃老,从小就缺乏财商教育,自制力不足。你让这样的孩子工作以后,把过度消费当成是他奋力拼搏,好好工作的动力,这跟你们家长既要禁止孩子早恋,一边又要毕业就结婚一样的荒唐。

综上所诉,虚荣、冲动和不理性是年轻人超前消费的主观因素,而商家利用了这些弱点,设计了一系列消费陷阱,让你为自己的买买买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最后把消费欲望的泡沫越吹越大。

那么,面对盛行的超前消费风暴。

我们该如何逃离超前消费的魔爪?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30岁以上还属于隐形贫困人口的话,那就是极端的不孝顺,你知道你父母在用什么样的手机吗?你拿着父亲搬砖赚的钱在KTV唱《父亲》的时候,你真的唱得出口吗?别再用父母的辛苦钱,去苦苦支撑你那不堪一击的虚荣心。

蚂蚁花呗曾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90后年轻一代是花呗的主力军,每4个90后就有1个在用花呗。

这时候,你别看你身边的年轻人大家都欠银行一堆钱,信用卡都透支了,花呗上都有一堆的债,不要觉得反正大家都一样,我也无所谓。恰恰是因为受这种心理影响,你才无法撕掉隐形贫困人口的标签。

如果要想撕掉隐形贫困人口的标签,一定要良性的消费观,要量入为出,学会记账,学会延迟满足,别被物欲所裹挟。

最本质的办法就是要把钱花在收益确定的东西上,对于收益不确定的东西,尽量不消费或少消费。比如,你办了一张九九八的健身年卡,但你一年可能去不到10次,那么这张健身年卡就是收益不确定的东西。

再比如,网络上几百集或几十个G的教程资料,虽然只卖九块九,但你千万不要去买,因为你根本就没时间去看。这些都是收益不确定的商品,根本没必要买。如果你能恪守住这一原则,你可以省掉生活上百分之90的无用消费。

最后,我想劝告身陷超前消费泥潭的年轻人:

不要羡慕那些虚假的繁荣,真正的满足应该是来自于精神世界的满足。

别再打肿脸充胖子了。

如果你的生活被超前消费撑成了一个大泡沫,没关系,与其被毁灭,不如大大方方地戳破它。

信用卡、花呗这些绝不是抹杀年轻人的那把刀子,真正把年轻人拉入泥潭的,是人性的欲望,信用卡、花呗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把人性的劣根性给放大了而已。

当你要想过上高配生活时,请一定先好好努力,让自己配得上那种高配。

大道至简,与君共勉。

我是一方,一个研究普通人如何变富的商业知识博主。

关注我,我们,下期见。

九零后负债的故事有哪些3

人穷七分寒彻骨

不知道多少个夜晚这样了,彷徨,无助,同时夹杂着心里的一些酸楚。

我是一个普通的九零后,大学毕业打工了一年,就下海创业,因为经验不足,过分相信市场,同时犯了一个大忌,和好朋友一起创业导致一地鸡毛。内部问题刚解决(说白了就是钱),就遇到了疫情,从19年-21年,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我负债达到了50w。这三年我过得很痛苦,内心的煎熬是我这辈子都挥之不去的噩梦。现在情况基本属于不停的套信用卡,倒账,网贷,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掉进这个自己挖出来的大坑,但是我一直在安慰自己会好的,会过去的,但是总会有些时候感觉自己不行了,有种顶不住了的感觉,也不能给朋友们,家人们诉说,所以我想到了一个方式,通过写出来,分享到网络上,大家素不相识,只看经历,分享自己的辛酸也挺好的,毕竟有很多还是朋友同是天涯沦落人。

我所做的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属于疫情影响下受创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所以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希望。每天把自己活的充满希望,但是其实内心很清楚,这个行业什么时候复苏,恢复正常谁都说不准。但是我的负债已经快要到极限了,属于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每天要装作很坚强,很充满希望的活下去。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我能一样,在最后一颗稻草压下来之前,还能继续坚持下去。

#2021城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