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敬业奉献的党史故事有哪些

2022-11-05 21:05 作者:新华网 围观:

功勋模范丨志愿军老兵:谱写永远的英雄赞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敬业奉献的党史故事有哪些1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题:志愿军老兵:谱写永远的英雄赞歌

梅世雄、王琢舒

鸭绿江畔,天高云淡。

丹东英华山上,庄严圣洁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巍峨耸立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那一段悲壮而伟大的历史,致敬那一个个“最可爱的人”。

7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保家卫国的英雄赞歌。

72年后,山河已无恙,大地换新颜,英雄们写就的精神史诗,如明灯般,一直照亮着后人前行的路。

英雄无言

在英雄的城市丹东,“七一勋章”获得者、志愿军老兵孙景坤,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件平整的、缀有一排排军功章的志愿军军装挂在病房的墙面上。

志愿军老兵孙景坤在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的家中(2020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起时,98岁的孙景坤,右手下意识地微微向上抬了一下,似乎想要敬上一个军礼。

那一刻,记者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一个年轻的志愿军战士浴血沙场的英雄身影。

孙景坤曾先后在辽沈战役中立三等功、在平津战役和海南岛战役中分立二等功。老英雄一生中最难忘的,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那次惨烈战斗——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守卫161高地。那次战斗中,孙景坤和战友们一连击退敌人6次反扑,有力支援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孙景坤荣立一等功一次。

岁月无声,时光有痕。战争在孙景坤身上留下了20多处伤疤,他的腿上至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硝烟散去,孙景坤却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决定回乡做一名农民。

“有好处,他总是给别人。”二女儿孙美玲说。

在家乡务农的数十年间,孙景坤深藏功名,几个子女在考学、工作等人生的关键时刻没能沾到英雄父亲的一点光。

对于经历过生死的孙景坤来说,在和平年代活着,“是为了替逝去的战友看到太平盛世,是为了能为党和国家再尽一份力,而不是获一份利”。

英雄无畏

“祖国好啊,祖国强大了。”这由衷的赞叹,来自志愿军老兵宋良友。

志愿军老兵宋良友(右)在孙子宋辉的帮助下回想当年的战斗故事(2020年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东方 摄

94岁的宋良友曾两次荣立一等功。如今,年事已高、疾病缠身的宋良友已无法和别人正常交流。大女儿宋华和孙媳妇金玲用口头叙述、资料展示等方式,串联起了老英雄宋良友经历的那段烽火岁月。

1950年长津湖战役,宋良友的很多战友牺牲了,他也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这次战役的新兴里战斗中,宋良友所在连坚守的高地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在向敌人发起最后冲锋时,宋良友被美军炮弹掀翻,醒来后腰腹剧痛,一摸发现肠子被炸了出来。他拿上衣把伤口缠紧,攀着悬崖壁上的草藤返回部队。

3天3夜,宋良友和战友们创造了朝鲜战场上以劣势装备全歼美军一个加强团的范例。

战斗结束后,宋良友荣立个人一等功。

“爷爷的经历对身边人、对我们晚辈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金玲说。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高的致敬是奋进。作为一名教师,金玲也一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传承和发扬爷爷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

英雄无敌

锡伯族飞行员那启明,曾作为志愿军老兵代表,在2019年受邀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在辽宁省大连市,志愿军老兵那启明手持自己年轻时的照片(2020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当年,那启明是喊着“201发炮弹”走上抗美援朝空战战场的。

所谓“201发炮弹”,是指飞机上携带的200发炮弹打光后,飞行员和飞机就是最后一发炮弹,即第201发炮弹,就是撞也要把敌机撞下去。

1952年3月,年仅23岁的那启明只在航校学习了大半年,飞行时长100小时左右,就怀着满腔热血,驾驶战鹰升空迎敌。

3个月后的一天,朝鲜大同江上空,正在执行任务的那启明,与两架美国F-84战斗机遭遇。这是他第一次直面敌机。

那启明没有慌乱,更没有胆怯。在僚机的掩护下,那启明成功地“咬住”其中一架敌机,抵近、开火、第一次打偏,重新瞄准、开火……只听僚机在无线电里兴奋地高喊“打掉了”!

空战,在分秒间胜负已决。“只要一上天,脑袋瓜里根本就没有怕不怕、死不死的想法。”那启明说,“在空中,就是考虑怎么把敌机打下来。”

1个多月后,在一次任务返航途中,那启明又成功击中两架敌机。返航以后,地面人员根据冲洗出来的胶片判断,那启明两次向敌机开火的距离,分别只有260米和100米。

抗美援朝战场上,那启明两次荣立二等功,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今年93岁的那启明,身体硬朗,笔耕不辍,当年那份面对强敌的铁血豪情,在岁月的沉淀中,历久弥新。

英雄无言、英雄无畏、英雄无敌……

近年来,记者走近过数十位志愿军老兵——魏巍笔下的“活烈士”胡传久大半辈子做着“隐藏的英雄”;志愿军老飞行员施光礼面对敌人发出豪言壮语“打掉我飞机的子弹,美国人还没造出来呢”;“时代楷模”抗美援朝老战士徐振明退伍不褪色,用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守护杨靖宇将军的英魂……

不老的英雄赞歌,永远的家国情怀。70多年过去了,一个个志愿军老兵的背影渐行渐远,但他们谱写的英雄赞歌,却永远激励着后来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向着新的胜利再冲锋!

敬业奉献的党史故事有哪些2

新四军与上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全面抗战时期,上海是新四军筹划组建的孕育之地、人员物资的重要供给地,地下交通站、情报收集地、接受国际援助的转运地和宣传的重要渠道窗口。与此同时,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也是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和广大人民抗日救亡斗争的坚强后盾。近日,杨浦区图书馆“静思讲坛”携手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从抗日烽火到新时代——新四军老战士的百年征程”主题讲座,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原会长刘苏闽为读者分享新四军老战士的百年征程。

“你们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期颐之年仍心系党史宣传教育,深厚的爱党之情令人感佩。”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的回信中这样写道。围绕“学习总书记给百岁新四军老战士回信”“学习新四军老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铭记初心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三大主题,刘苏闽讲述了多位百岁新四军战士的故事。他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宣传百岁新四军老战士这一典型集体,有利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有利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也有利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是新四军老战士最宝贵的政治品格。112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党龄84年,是目前全国健在的年龄最大的新四军老战士。他说:“我这一生经过军阀混战时代,经过蒋介石统治时代,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过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建设,所以我敢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是新四军老战士最重要的英雄本色。老战士徐克,上海宝山人,1921年3月生。1937年,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疯狂烧杀抢掠,他家的房子被炸毁,全家四处逃难。1939年,徐克和同村三名青年一起参加了新四军。1940年,徐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9年参加新四军到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徐克参加过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包括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是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他的脑内至今残留着3枚淮海战役的弹片。

活到老,学到老,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体现了新四军老战士顽强的进取精神。107岁的老战士程亚西,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后担任老干部宣讲团团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顾问、党风党纪调研员等,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年近九旬仍坚持上老干部大学学习,离休后撰写回忆文章和学习体会100多篇。85岁时,程亚西患膀胱癌,他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离休不褪色、奉献有作为,是百岁老战士的共同追求。新四军老战士夏征农(1904-2008),1926年入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8年参加新四军。2002年,夏征农以98岁高龄出任《大辞海》主编,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的大型辞书主编,103岁出版8卷本《夏征农文集》。

据悉,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抗日烽火到新时代》由十篇人物传记组成,分别介绍了新四军百岁老战士施平、程亚西、顾海楼、宫芝、徐克、王湘、黎明、黎鲁、胡友庭、石丽,记述了他们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奋勇杀敌的英勇事迹,以及期颐之年心系党史宣传教育的爱党之情,反映了新四军老战士的信仰之光和理想之火。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施晨露

敬业奉献的党史故事有哪些3

在许多人的第一印象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的彭德怀,是一个出身贫寒,粗通文墨,打仗勇猛,脾气暴躁,爱骂人训人的“武夫”形象!

然而这仅仅只是他的“表面”而已,并不是真实的彭德怀,在此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彭德怀元帅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全面地认识一下这位伟人!

身着元帅军服的彭德怀

一、铁血柔肠,坎坷的感情之路

彭德怀一生经历过三段感情,但让人感慨的是这三段感情由于各种原因竟没有一段是圆满的。

第一段感情是和他表妹周瑞莲的恋情

周瑞莲是他舅舅的养女,两人青梅竹马,情同手足。并且在彭德怀离家投军,去寻找“穷人的道理”之前,他的舅舅就为他们定下了婚约,算得上是他的未婚妻了。

彭德怀去投军离家时,周瑞莲还曾送给彭德怀一双绣有“同心结”的鞋子,希望彭德怀不要忘了她,盼望他早点回来迎娶她。不想这一别竟然是这对恋人的永别。

彭德怀投入湘军后,英勇作战,屡立战功,深得上级赏识,仅三年时间就被连续提拔成为了代理连长。在这期间他省吃俭用,已攒下了一笔钱准备返乡与表妹周瑞莲成婚。

突然,家乡传来了噩耗———地主向他舅舅逼债,舅舅被逼身亡,狠心的地主竟然要他的表妹周瑞莲做抵债品,周瑞莲宁死不从,最终跳崖自杀。

得知噩耗后的彭德怀虽万分悲痛,但身在军中,官小身微的他,对此也无能为力。不过这巨大的悲痛,也让他反对旧社会阶级压迫,解救贫苦人民于水火的信念更加坚定。

身着湘军军服的青年时期的彭德怀

第二段感情是和刘坤模的婚姻

表妹周瑞莲死去后很久,彭德怀都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经常在夜里或是没人的时候号啕大哭。

直到1922年,在亲友们的撮合下,当时已是24岁的湘军军官彭德怀,才娶了尚不满12周岁的货郎之女刘细妹为妻。

结婚后,由于刘细妹当时年龄还很小,彭德怀就给她改名刘坤模——“女中模范”之意,让她放足,还亲自教她读书写字,甚至还送她去学校上学。二人感情一直很好,如果不是彭德怀参加革命后的许多变故,想必二人的婚姻也会白头偕老。

1928年彭德怀准备发动平江起义前,为解除后顾之忧,他让刘坤模回家去等他,并答应革命胜利后去接她,不料从此二人便失去了联系。刘坤模以“匪属”之身,漂泊辗转,历尽艰辛,走投无路之下,由陶铸的母亲搭线,在汉口另嫁他人,生有一女。

关于彭德怀领导发动的平江起义的情景油画

而率领红军部队转战在各地的彭德怀,每逢闲暇的时候总会想起他的妻子刘坤模。甚至多次派人去打探刘坤模的下落,结果都是毫无音讯。不过他并没有死心,他一直都在苦苦等待着她的再次出现。

直到1937年9月,八路军出师抗日取得“平型关大捷”后,刘坤模终于从报纸上得知彭德怀已经是八路军副总指挥,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书信一封,信封上写“平型关彭德怀收”。

奇迹的是彭德怀竟然收到了她的信,不久便派人接她到了延安,还给她安排了工作,但二人已然不能破镜重圆了。后来刘坤模嫁给了陕甘宁银行的一位处长、山西老红军任楚轩。

第三段感情是和浦安修的婚姻

1938年双十节,在众人的极力撮合之下,40岁的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在延安娶了北师大著名的浦氏三姐妹(洁修、熙修、安修)中的小妹——20岁的嘉定姑娘浦安修,婚后虽然无子女,但是共度战争岁月,夫妻感情一直很好。

彭德怀和他的妻子浦安修

然而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开始受到了各种错误的评判和斗争,作为妻子的浦安修也受到牵连,几经斟酌,最终与彭德怀在60年代脱离关系,这段看似美好的婚姻也没能走到最后。

以上即是彭德怀一生中的三段感情(婚姻),无一例外都是起初美好无比,结果都是因为种种原因,半路而终,加上无儿无女,晚年的他无疑是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的!

二、抚养了多个烈士子女,并给予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彭德怀一生虽然有过两段婚姻,但可惜的是都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但是他却抚养了多个烈士的子女。

仅有明文记载的,被他抚养过的烈士子女就有他两个弟弟(彭金华和彭荣华)的八个儿女,以及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和左权的女儿左太北,这十个烈士子女。

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的重要助手(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烈士)

他不光是花钱供他们上学,还经常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思想上引导和教育他们。

而他的侄女彭钢是他抚养的众多烈士子女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在他身边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

据她后来的回忆,彭德怀给予她的关怀和照顾甚至是许多亲生父亲也望尘莫及的!

她和彭老总一起生活的后期,当时彭德怀已经赋闲居住在京郊的挂甲屯,哪里的生活条件很不好,没有热水洗澡。

彭老总为了让彭钢能洗上一个热水澡,竟然找来几个盆子端来水放在太阳底下晒热后,让彭钢洗澡。

每天早上彭钢去上学,彭老总都会亲自把她送上车后才离开,放学总是会提前就到车站去接她。

甚至于后来她结婚后,生完孩子坐月子时也是彭老总亲自护理照顾的她。

彭德怀最小的一个侄女彭钢

三、过人的经济才能

1937年秋,已身为八路军副总指挥兼前敌总指挥的彭德怀,率领八路军大部队进入山西境内开展抗日战争,但是他的目光并不局限于战场,还时刻关注着山西的经济状态。

通过观察他发现,很多老百姓在战争环境下,纷纷将手中的物资换成现金后逃难;商人也是先把货品转移到山区乡村保存想暂时躲避一下,结果发现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不断南撤,没法只得争相抛售,所以当时山西的物价反而比战前还低,货源也比战前更加充足。

于是彭德怀马上指示八路军各部赶紧抓住机会,囤积大量物资于深山之中,正是这一举措也为后来八路军能够在山西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和朱德、邓小平等八路军将领的合影

1939年,抗日战争已进入了相持阶段,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总负责人的彭德怀,通过观察发现根据地内的货币市场十分混乱,除了国民党的四大银行(中国、中央、交通、农民)发行的法币之外,还有山西、河北两省发行的省钞、县钞,以及地方银号、商号甚至当铺发行的纸币。各色各样的钞票不仅纸质低劣,信用更是没法保证,老百姓不敢使用。

华北汉奸银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联银券”于是便乘机抢占市场。日军一方面用伪币吸收法币,进而套取外汇;一方面用伪币购买根据地的粮食、土产和棉花。国民党中央军也通过太行山区大量走私日伪货物。以上种种直接影响了抗日根据地经济的正常发展。

为了保护根据地的经济,彭德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地方本位币没有外汇,敌人不能利用它套取外汇;如果根据地内禁止使用法币,敌人就不能再吸收根据地的法币了,外汇就不会再丧失了。但是为了保证老百姓的利益不受损失,个人的法币可以去银行进行兑换。

在根据地里,只允许单一的本位币流通,就能够有效控制发行数,平抑物价;同时还可以用本位币发放低利贷款,用以发展根据地的经济。

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中在前沿指挥战斗的彭德怀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彭德怀于1939年2月向毛主席建议成立冀南银行,发行冀钞作为太行和冀南地区的本位币。经过一番策划准备后,当年10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根据地成立了冀南银行,发行了冀钞。

冀钞发行后,彭德怀提出将根据地内的粮食进行统制,用粮食这一战争中的根本物资来和冀钞挂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以粮食为本位的币制,冀钞因此得以长期保持稳定。

从此也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内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良好稳定的势头。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乃至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由此可见彭德怀不光是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有过人的经济天赋。而且其过人的经济天赋不止是在抗日战争中展现过,在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中都有所展现。

甚至有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如果让彭德怀去接受专业的经济学培训后,肯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经济学家。

四、出色的文学水平

说起彭德怀的学历,的确是很低,只读过两年的私塾,后来在湘军当兵期间去读过一年的湖南讲武堂,满打满算只读过三年书。假如放到今天来看就是一个小学未毕业的学历。

但是他一直喜欢看书学习,只要一有闲暇就书不离手,通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和积累,他的知识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以至于后来的他,不仅能写诗填词,还发表过一些军事论文,甚至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还能清醒地写出一本类似自传的《彭德怀自述》,其文学功底之深由此也可见一斑。

红军时期的彭德怀

而他的诗词作品也犹如他的性格一样,直抒胸臆,发自真情,脱口成章;不事文字雕琢,大致押韵,不受近体诗歌格律拘束,近似于民间诗歌和古体诗,粗旷、豪放,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他的几首诗词作品:

跃上井冈旗帜新

求知心切去黄埔,夜梦依依我不然。

“马日事变”教调大,革命必须有武装。

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

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

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利用周磐办随校,谨慎争取两年时。


团村战斗

猛虎扑群羊,硝烟弥漫。

人海翻腾,杀声冲霄汉。

地动山摇天亦惊,疟疾立消遁。

狼奔豕突,尘埃冲天。

大哥未到,让尔逃生。


新中国成立后和毛主席在一起的彭德怀

颂攀枝花

天帐地床意志强,

渡口无限好风光。

江水滔滔流不息,

大山重重尽宝藏。

悬岩险绝通铁道,

巍山恶水齐变样。

党给人民无穷力,

众志成城心向党。

以上即是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不朽功勋的彭德怀元帅,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也只有了解了他的另一面,我们才算是真正认识了彭德怀元帅,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他的伟大之处!

难得一见的彭德怀笑容

本期关于党史揭秘故事之开国元帅彭德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讲解到此就结束了!在此也真诚地邀请广大读者朋友们前来评论交流,指出不足之处。也敬请各位喜欢了解历史人物事件的朋友们来关注我,提问我,我是史学大咖,我会持续推出更多更精彩有趣的内容喔!你们想看的,想了解的就是我创作的灵感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