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古文断句的有趣故事有哪些

2022-11-05 15:19 作者:项城晓宇 围观:

王子猷断句(民间幽默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项城晓宇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文断句的有趣故事有哪些1

有一年,王子猷到安徽砀山县访问朋友,当他走到县衙时,看到衙门口围了好多人。几个衙役正用板子在打一位乡下老农,王子猷看老农被打得哭爹喊娘,就走上前问衙役为啥打老农。衙役说:“他不长眼看看,敢在县衙告示底下撒尿,我们老爷在告示上写的清清楚楚,谁在洒尿,就要罚款一百文,如果不交钱,挨板子二十。”王子猷看那告示上写道:“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看到这,王子猷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趁人乱之际,向旁边代写书信人借了一只笔,然后在告示上“得”字的后面加了一点儿,于是他便对衙役说道:“慢来,慢来!”衙役喝道:“大胆,你敢干涉公务吗!”王子猷说:“贵县是允许人在此小便的!”众人恍然不解,大眼瞪小眼,互相乱看。王子猷念道:“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他解释说:“你们知县理解老百姓的困难,尿憋着,等不得,在此可以小便。”如此一说,那些挨过打的人要报复,受过罚的人要退钱。衙役急忙跑到县衙告知县太爷,知县感觉到此非等闲之辈,但是碍着面子,他又不愿意罢休,立刻叫班头把那个管闲事的人传来。王子猷从容上堂,给知县施了常礼。知县看出此人来历不凡,谈吐间经过询问知道面前这位是王子猷进士,由于早闻他的大名,他连忙命人给王子猷搬把椅子让坐。知县说:“敝县偏僻,百姓混沌,打罚都是为了管教的需要,不是衙役故意欺侮黎民”。王子猷听了心里明白,这是知县找理由辩解,越听越生气,心想,你大街上不设公厕,衙役们按你的告示,打人、罚钱,你还好意思分辩?于是他就对砀山知县说:我到贵县以后,看到很多人喜欢喂狗,而狗都会摇尾乞怜,仗势欺人。谈话结束,王子猷告辞。知县越想越生气,觉得王子猷借狗骂人,但是又无可奈何,于是就写了几句话,叫人给王子猷送去,以解胸中之气,写的是:“王子猷,好大胆,跑到堂上骂知县,王八蛋。”王子猷看了微微一笑,把字条上点移到“骂”字后边,交给来人带回。知县一看那加点断句的字条,意思完全相反了,读起来是:“王子猷,好大胆,跑到堂上骂,知县王八旦。”知县看后,顿时哭笑不得,心里却很佩服王子猷才华出众,出口不凡。

清代县衙

古文断句的有趣故事有哪些2

《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虚词的用法”指的是虚词的词性、语法功能和在句中的关联关系(词法、句法)。

1.而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连词,表并列)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连词,表假设)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代词,通“尔”。你,你的)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连词,表转折)青于蓝。婉贞博学而(连词,表递进)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连词,表修饰)思也。众应之。既而(复音词,不久,一会儿),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连词,表承接)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其行,乃巾帼英杰也。

译文:

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只是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应她。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

“徐公何(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也?其所据何(代词,做宾语,什么)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其大也!然何(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人能忘情耶?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这样说)本来是错误的,但他的妻子这样说,为什么呢?她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爱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谬误多么大啊!但是什么人能够忘情呢拿什么消除这种弊端,希望您能教给我(一个)好办法,怎么样?

3.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介词,相当于“于”,“在”)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好乐者也。臣之驽钝,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译文:

大王喜欢音乐太投入了,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但是我曾经看到一个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这件事上,却仍然做这件事不停下来,问他原因,(他)说:“(捕蛇)可以应付赋税啊。”哎,赋税的危害真是比毒蛇还厉害啊!然而大王您为什么还如此沉溺于音乐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国事上专心致志,一定会游刃有余的,(这样的话)大王的作为真是比耽溺于音乐强百倍啊。为臣愚钝,所说的话难免有误,大王能原谅我吗?

4.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副词,表承接,于是)读之。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翁”一句,大为感佩,乃(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无乃(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自高耳。

译文:

曾经听说陆放翁的节操气节,全都表现在《示儿》这首诗里,于是读了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深深地受到感动并佩服他,(陆放翁)(真是)忠诚正直的臣子啊!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说;“这只是沽名钓誉罢了。”大家向他询问道理,他无话可说,才不得不道歉。推究他说的话,恐怕是炒作来抬高自己(的名气)吧。

5.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鲜乎!君其(连词,表假设,如果)有意,叼其(指示代词,其中的)一而啖之,得饱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口福。”狼曰:“其(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第三人称代词,它们)嬉逐,愿为一雪其(10指示代词,那种)耻。君其(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译文:

狐狸对狼说:“羊肉真鲜美啊!”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狼说:“那如何对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羊好多次说你坏话,他们说的话不堪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这耻辱全部洗刷掉。希望您答应我!”猛犬笑着说:“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道路很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与狼就离开了。

6.且

“存者且(副词,暂且、姑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副词,将要)亡,必矣。且夫(复音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进一步议论,况且,再说)志士且如(复音词,就像)河水清且(连词,表并列关系,又)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

译文:

“活着的人姑且苟活着吧,死去的人就永远逝去了。”这难道只是石壕一个地方的现象吗?中晚唐王朝全都这样啊。(国家治理得都)像这个样子(了),皇帝仍然每天玩乐,而且把朝政委托给奸佞的人,因此李唐将要灭亡,(是)一定的了。再说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样清澈见底,在这样的世道上就没有入仕做官报效国家的道路了。纵使他有“连死都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拒绝”的勇气,(却)没有用武之地,又有什么用呢?

古文断句的有趣故事有哪些3

公鸡大腿鲤鱼腰

长贵在南洼暴毙的消息像长了腿一样,迅速的传遍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纷纷朝南洼跑去,由于慌不择路的乡亲们直接穿过一片芝麻地,正在开花的芝麻已长得齐腰深,白色的花朵附在秸秆上,一串串的,像一只只白色的蝴蝶似的。

长贵躺在田头那棵老榆树下的荫凉地里,极度地痛苦定格在他的脸上,双眼圆睁,眼珠突出,嘴角、鼻孔流着黑血,身边柳条篮子里还有两个烙饼,外面地上三只碗里是吃剩的红烧肉、鸡腿、清炖鲤鱼腰,两根荆芥的秸秆上面还粘着鱼肉。

不远处是一片树林,大片的荆芥秸秆高挑,长势繁茂,紫色的花朵正处在盛花期,远远地望去,林子下面像铺了一条条紫色的绒毯,不知名的小鸟在林子间婉转的浅唱。长贵的媳妇王氏附在长贵的身上大放悲声。不谙世事的一双儿女,牵着母亲的衣服,怯生生的坐在母亲身边,用惊恐的目光望着周围的一切。

长贵的家人已经报官。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县官带着捕快、仵作来到现场。经过现场勘验,断定长贵系中毒而亡,但是在饭菜中却未查验出毒物的种类。亲属们一口咬定是王氏谋害亲夫,县官只好将王氏锁拿到县衙,关押在大牢女监,篮子、食物等相关证物一并由官家扣押。

翌日,县官和一名随从扮成货郎,来到长贵家、王氏娘家所在的村庄,借行商之名查访长贵和王氏的素日为人和行为,籍以判定长贵死亡的原因,推断王氏是否存在谋害亲夫的缘由和动机。从村民的口中未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有用信息。大家更多的是称赞长贵勤劳能干肯吃苦,王氏贤惠善良能持家,两个人恩恩爱爱相敬如宾。

三天后,县官回到县衙后堂已是晌午吃饭的时间。夫人做的清蒸螃蟹,看到丈夫风尘扑扑的从外面回来,心里甚是心疼,担心他在外面安全和健康。待县官丈夫和公婆坐定后,她起身冲了三杯蜂蜜茶,分别端到他们的面前。

公爹看一眼面前的茶水,用探寻的口吻问儿媳:“什么茶水?”

儿媳答道:“蜂蜜水。”儿媳一边给大家分螃蟹,一边继续说:“天热了,喝些蜂蜜水败败火。”

“饭不能随便吃,水也不能随便喝,弄不好会要命的。”公爹吩咐人将茶水撤掉,安排准备一些姜茶。又郑重其事地对儿媳说:“吃螃蟹拌蜂蜜极易中毒,轻的损伤肠胃,重的小命不保。”

老父亲的话给县官指出了一条断案的思路,王氏一案会不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呢。

傍晚,他差人请来本县最有名的高大夫到县衙叙话,仵作将王氏丈夫长贵中毒死亡一案的情形进行描述。县官请高大夫从医者的角度帮助分析。

高大夫禀告县官,鸡大腿、鲤鱼腰、红烧肉这三种食品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无论如何也不会吃死人的。之所以出现吃饭喝水死人的现象,除了自身疾病的因素,更多的是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

听大夫这么一说,县官增加了破解王氏一案的信心。邀请高大夫明天到县衙协助审案。

次日,日上三竿,命令击鼓升堂,县官撩袍缎带端坐在龙书案后,背后的墙壁上是一幅“日出东海”壁画。壁画上面悬挂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的牌匾。

三班衙役手执水火大棍,表情严肃地站立两厢。高大夫则被安排在大堂一边的侧室之内。

大堂外面早已站满了人,既有长贵的亲属、邻居,也有王氏娘家的亲人,再就是他们的一双儿女,其余的人则是城里各界的士绅、名流、贤达。

王氏被带进堂内,一双儿女看到母亲便要跑到母亲的身边,但被衙役挡在一边。

进得堂来,王氏跪倒在地,高呼“冤枉啊,青天大老爷!”

县官将醒目一拍,高声断喝:“王氏你可知罪!”

王氏在堂下叩头如捣蒜般的回道:“民妇不知何罪之有。”

县官呵斥道:“大胆刁妇,速将你害死长贵的事情从实招来!”

王氏高呼:“青天大老爷,民妇冤枉啊!民妇的丈夫长贵是我家的顶梁柱,如今死了,民妇家犹如塌了天一般,我怎能加害自己的丈夫呢!”

县官又问:“王氏,我来问你,那天你给长贵送的是些什么饭食?”

王氏哭诉回答:“那一日,我给她做的卤煮鸡腿,清蒸鲤鱼腰,红烧肉,六张烙饼,我用俺家的柳条篮子送到坡里给长贵的吃的。”稍作停顿,王氏擦了一把眼泪继续说道:“那日饭做得晚了,两个孩子只得和我一起送饭,原打算长贵吃饱后,剩下让孩子们吃。”

“哦”县官沉吟一声,继续问道:“那你把那天的情形说给老爷我听一听。”

听县官这样说,王氏止住悲声,断断续续的讲起那天的情景。

那天是七月初一,杨公忌,按说是不能做事情的,长贵不听,非要到南洼那块地里除草,连带着放放牛。她拗不过他,也就任他去了。

她去镇里割了一块猪肉,称了一条鲤鱼,又把家里的大公鸡杀了,准备好好做一顿饭,犒劳一下全家老小。

做中(土话:熟了的意思)菜,又烙了十张饼。看着天不早了,就把饭菜装进篮子里,领着两个孩子急急忙忙地去送饭。

她提着篮子,领着孩子穿过一片正开着花的芝麻地,来到地头。

放下篮子,才发现,由于自己走的匆忙,篮子上面没有蒙包袱,白色的芝麻花落在烙饼上面和盛满菜的碗里。到了吃饭的时候,又发现忘记拿筷子,原本她准备再回家拿筷子的,可长贵嫌麻烦,自己起身到树林里,掐了两棵荆芥杆权做筷子。

不多一会,长贵已吃完三张烙饼,第四张烙饼没有吃完,便说肚子痛,头疼,随后跪倒在地上,两只手用力地扣着身边的泥土,口鼻出血,不省人事,最后仰面朝天暴毙而亡。

说到这里,王氏又一阵嚎啕,哭诉不止。

这时,衙役将一张纸条放在县官面前的书案之上。县官看了一眼,便又问道:“王氏,你在哪里做的饭?用的是谁家的案板,谁家的刀?”

王氏答道:“在俺家锅屋里做的饭,用的是俺们自家的案板、自家的刀。”

县官又问:“什么样的案板,又是什么样的刀?”

王氏答道:“案板是椿木做的,刀是生锈的刀。”

这时,高大夫从侧室缓缓走出,来到县官近前,耳语了几句。

县官和高大夫来到后堂,高大夫禀告县官道:“启禀太爷,这个案子之所以发生,完全是个寸劲,是芝麻掉进针鼻里--巧了。”

“高先生,你说说看,怎么个巧法?”县官盯着高大夫问道。

“公鸡大腿、鲤鱼腰、红烧肉怎么吃也不会吃死人的。可是,事情就出在用的是椿木案板,生了锈的刀,这还不算,王氏因走得急忘了拿筷子,才导致长贵用荆芥秸秆当筷子用,才酿成这样的祸事。”说到这里,高大夫呷了一口茶水,轻轻的咳嗽一声,继续说道:“公鸡大腿鲤鱼腰,椿木案板,生锈的刀,就怕用荆棒叨一叨。还有猪肉反芝麻花。正应了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

高大夫建议县官,派人到王氏家中将那些家什取来查验。同时,再查验当时扣押的食物。

不大一会的功夫,捕头带人取来了王氏家锅屋里的案板和刀,再次查验、核实,刀身上锈迹斑斑还粘着几片鱼鳞,案板是椿木的确定无疑,切肉、剁鱼、砍鸡的痕迹清晰可见。

取出当日扣押的篮子及食物,三个碗中芝麻花虽然已经被油渍浸透,但是依然清晰可辩。

经高大夫现场辨析,长贵中毒死亡纯属意外。县官老爷当堂判定,王氏谋害亲夫一案,证据不足,无罪释放。

注:文章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即删除

壹点号 沂河飞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