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因为读书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4 23:08 作者:西江月178 围观:

勤学小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西江月178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因为读书成功的故事有哪些1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奉行着勤学好问的传统,但凡一个人能够做到认真好学,不畏困难艰险,总有一天,他一定会出人头地,关于这句话,我自不必过多赘述,但是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有经历过,我们才有资格掌握自己的人生。

1、悬梁刺股:在东汉时候,有为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出名的勤奋好学,而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经常是废寝忘食。不仅如此,他读书时间长,即使劳累了,也不想休息。但是时间久了,疲倦却不听使唤地让他打瞌睡。为了不影响读书,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到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因此,悬梁的故事就此而来。刺骨的故事和悬梁也是一样,都是为了读书不打瞌睡,就用锥刺痛大腿。刺骨讲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2、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讲的是在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也买不起书。怎么办?只好借书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由于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于是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只有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通过这样刻苦地学习,匡衡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3、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时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了饱学之士。

4、闻鸡起舞:西晋末期政治黑暗,豪强纵横,社会矛盾急剧加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有个叫祖逖的人,他还有一个好友叫刘琨,二人同在司州当主簿。见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复兴晋国、建功立业就成了二人共同的理想。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可不吉利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不吉利的声音,这鸡叫可以提醒我们早点儿起床,我们不如以后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只见满天星斗,月光皎洁,于是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他们才汗流涔涔地收剑回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5、负薪挂角: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汉朝人物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隋朝人物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6、呕心沥血: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7、程门立雪: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8、画荻教子:欧阳修四岁那年,其父调任泰州判官,不久去世。因为其父为官清廉,致使他们家境贫寒,无钱供他上学读书。母亲郑氏只能通过她自己的记忆背诵和口授教欧阳修学习知识。有一天欧阳修跟随母亲到河边洗衣服时,郑氏看见被风吹折的芦苇杆在河沙上划出很多凌乱的道痕(似字非字),于是当即灵机一动,就拿起芦苇杆在沙子上面写字教欧阳修学习。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欧阳修非常刻苦勤奋,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专心读书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代文宗(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经学家等)。

9、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夜以继日):司马光幼年上学读书时,努力奋进(担心记忆力不如别人),于是迫使自己争分夺秒专心苦读,只到烂熟于心、背诵如流为止。于是学业突飞猛进,20多岁就高中进士。只到后来成为了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10、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于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许多遍,并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于是就把串连竹简的皮条磨断了很多次,每次磨断后不得不换上新的皮条再把书串编起来。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境地,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11、圆木警枕: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担任官职后,因为发现自古以来还没有一部较系统的编年体通史,所以决心挤出时间来完成这部巨著。为了抢时间,不让自己睡觉睡过头,他自己设计了一种圆木枕头――警枕。人在睡觉时,只要一翻身就会醒来,于是起来继续读书。

12、墨池洗砚: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他的幼年时期。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古代文人也称之为“墨池”。

13、江泌随月:南北朝时期齐国的江泌因家中贫寒。江泌小时很穷,白天靠制造木屐尾页江泌住在一间小西屋里,月亮一出,便在屋内窗下,坐在床沿读书。一会儿,月偏升到东南上空,江泌不畏深秋月夜寒凉,走出屋门外,斜倚着门框读书。夜静更深月西归,江泌爬上屋顶,追着月光看书。打瞌睡没坐稳从房顶掉到地上就再爬上去继续看书。

14、铁杵磨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特别顽劣,他不喜欢读书,父亲送他去学堂,他常常在上学的路上开溜,跑到山上去玩耍。学堂的夫子为此十分头疼,他找到李白父亲,对他说道:“李白天资聪颖,如果肯好好用功,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可是他现在这么贪玩,荒废大好时光,是在耽误自己的前途啊。”李白的父亲连忙向夫子赔礼道歉:“是我管教不周,平日对他太过宠爱,今后一定对他严加管教。”夫子走后,李白父亲便在家门口等李白。李白在野外玩儿了一天,蹦蹦跳跳地回到家来,看到父亲脸色铁青地站在门口。“父亲,你在等谁呀?”李白小心翼翼地问道。李白父亲问道:“你今天去学堂了吗?”李白不知道夫子来过家中,他点头说道:“去了呀,夫子今天还叫我起来回答问题,他还夸我聪明呢。”“是吗?你小小年纪不学好,逃学不说,还学会撒谎了,看我怎么收拾你!”李白父亲十分生气,拿起藤条打李白的掌心。被父亲教训了一顿之后,李白还是顽劣不改,他更加讨厌去学堂了,夫子布置的作业,也不认真完成了。有一天,李白放学后,溜去河边玩耍,看到一个白头发的老婆婆坐在河边,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杵。“老婆婆,你在干什么呀?”李白很好奇。老婆婆头也不抬地回答:“我家里的绣花针丢了,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看着那根又粗又长的铁杵,对老婆婆说道:“绣花针丢了,再买一根不就好了吗?再说这么粗的铁杵,何年何月才能磨成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看着李白:“我自己做的绣花针,用得更顺手。铁杵磨针可能是费时费力一些,但只要我坚持下去,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把铁杵磨成绣花针。”看着老婆婆弓着腰,头也不抬地用力磨着铁杵,李白心里想,这个老婆婆可真傻,为什么要做这么费力的事情呢?后来,李白每次来河边,都能看到老婆婆在河边磨铁杵。几个月之后,李白路过河边,老婆婆喊他过去,将铁杵给他看,问道:“你看,是不是变细了很多?”李白认真看了看,铁杵果然变细了,但是比起绣花针来,还是粗很多。“老婆婆,你还没有放弃吗?”李白看到老婆婆的手都磨出了茧子。老婆婆回答:“只要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你也看到了,之前那么粗的铁杵,现在变得这么细,只要我坚持下去,早晚会磨成绣花针,我为什么要放弃?”听了老婆婆的话,李白若有所思,他想起了父亲和夫子对自己的那些谆谆教诲,顿时明白了他们的一片苦心。从此之后李白不再贪玩,而是刻苦读书,坚持学习,最终成了著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

15、下帷读书: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 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16、三余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6、挟策读书: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博 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17、高凤流麦: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 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18、温舒编蒲: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19、带经而锄: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20、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 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21、十年窗下: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 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 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22、学富五车: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 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23、三十乘书: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 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24、枕中秘宝: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 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 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25、开卷有益: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 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26、读书种子: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 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 (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27、束之高阁: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 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 阁”、“束置高阁”。

28、三坟五典: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 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9、寻章摘句: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 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30、断章取义: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 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 (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31、梦笔生花: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

32、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33、著述等身: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 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34、一字千金: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35、洛阳纸贵: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 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 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 《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36、藏之名山: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

因为读书成功的故事有哪些2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通讯员 吴卿 梁文婷) 一个乐于助人,做事有规划;一个爱看《猫和老鼠》,还坐坏了训练室3把椅子……近日,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2023年第一批次入围认定结果公布,湖南省共3位同学入选,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竞赛组唐熠果、袁子实位列其中。

乐于助人的他做事很有规划

戴着黑框眼镜,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10月27日,在湖南师大附中的办公室内,唐熠果正等待着记者的采访,就在前几天,他入围了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明年即将踏入清华大学的大门。

“乐于助人”“有规划性”是唐熠果的班主任刘婧对她的评价,“记得有一次,学校开展运动,熠果虽然没有比赛项目,可是他从头到尾都坚守在比赛场上。”刘婧说,班上有同学参加长跑,他担心同学跑完后会身体会出现不舒服的状态,便拿着水一直守候在跑道旁边。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听到刘婧的评价,唐熠果开始有点不好意思。

“他可是我们数学竞赛组的卫生组长呢。”教练汤礼达告诉记者,唐熠果做事非常有规划,也非常细心,每次交给他的任务,他都会很好地完成。“唐熠果不仅要就准备高考,还要准备数学竞赛和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的备考,‘三条路’一起走就需要他有很好的时间规划能力。”

据悉,数学竞赛和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是两种不同的方向,难度也各不相同。进入丘班需要通过初评、数学一试、数理二试、心理测试、面试、体质测试等层层选拔。丘成桐班数学“0试”考察范围包括中学数学全部内容,以及微积分、线性代数、群与群作用的基本概念等。简单地说,考试内容相当于(数学专业)大学一年级的水平。笔试测试采用的是现学现考形式,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快速学习能力和数学研究能力。汤礼达说,正是因为唐熠果能很好地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才能让他自己顺利进入清华大学。

“不管做什么我觉得‘规划’二字很重要,学习当然也不例外。”唐熠果说,自己没有参加过课外补习班,但是每天都会有自己的时间安排表,并会将事情在所安排的时间内做完。“虽然已经通过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但还是不能有丝毫懈怠,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数学研究者。”

爱看《猫和老鼠》的他坐坏训练室3把椅子

“他从12岁跟着我开始进行训练,每次一进训练室就会摆‘大’字样地坐在椅子上,到现在已经坐坏训练室3把椅子了。”聊到袁子实,总教练苏林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

袁子实,思沁学校一名初三学生,刚刚被丘成桐班顺利录取,成为今年湖南首位年仅14岁就被清华大学丘班录取的幸运儿。

苏林告诉记者,他和子实是在北京认识的,当时12岁的子实正跟着爸爸参观清华大学,“偶然的机会和他吃了一次饭,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他的思维特别活跃,回校后就联系上他开始训练。”

“大家都觉得数学学起来很枯燥,但是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袁子实说,从小自己就对数学感兴趣,数学成绩也一直靠前,因此他会提前学习一些初中高中的内容,“每当做出一道难题,同学都投来赞许目光的时候,我就特别开心,正因为这样我就越喜爱数学了。”

“作为竞赛组中年龄较小的学生,备赛的时候会不会感觉到一定的压力。”记者问。袁子实笑了笑答:“还行”。他告诉记者,竞赛组的学长们对他照顾,当他有不懂的问题时,大家都会一起讨论,如果感觉到累时,自己就会看看《猫和老鼠》,“这个动画片太滑稽了。”

“清华大学是国内顶尖学府,我从小就想在这里上学,没想到梦想这么快就实现了。”回忆起当时的考试场景,袁子实仍然记忆犹新。他说,面试大概进行了十多分钟,没有自我介绍,只问了一些学术方面的知识,“面试完后,我心里超级没底,等待的这一个月简直相当难熬,不过现在知道被录取了,我又感觉活在梦中一样。”因为按照袁子实给自己的规划,应该是“高一通过竞赛获得保送清华大学的资格。”

“离去清华大学上学还有5个多月时间,自己准备利用这段时间把高中物理再好好复习一遍,并且提前预习一下大学的相关内容。”袁子实告诉记者。

(一审:黄京 二审:袁欣 三审:周文博)

[责编:薛琳]

[来源:三湘都市报]

因为读书成功的故事有哪些3

一提及父爱母爱及子女亲情[玫瑰]我(郭 磊)就觉得自己的语言文字苍白[捂脸]深情似海,厚重如山[心][谢谢]

《 阅读时代杂志》选编于“诗词天地”的“5个小故事,感悟太深,最后一个看得人眼眶发红”[赞][心][谢谢]果然如标题所言——平常小事,聊聊数语,显示着深厚而博大的真情挚爱[谢谢][心][作揖]

高宗如 摄制

汤华中 摄影

01、《散步》

一女在违背父亲意愿下结婚,离婚,父女反目,生活贫困并携一子。

其母心慈,劝女儿趁其父散步的空闲带着儿子回家吃顿热饭,于是便常带着儿子刻意避开父亲回娘家吃饭。

直到一日下雨,父女两人在社区偶然相遇回避不及,父亲尴尬道:以后回家吃饭就别躲躲藏藏的,害得我下大雨都得出来!

——父亲,总是为你默默付出的那一个,无论你做错了什么,他都会无条件原谅你。

02、《墙下》

一男生高中时沉迷网路,时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

一日他照例翻墙,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归,面色古怪,问之不语。从此认真读书,不再上网,学校盛传他见鬼了。

后来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学问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说:那天父亲来送生活费,父亲舍不得住旅馆,在墙下坐了一夜。

——拥有了亲情,就拥有了努力向上的动力。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希望所有的子女都能知道父母的辛劳。

03、《染发》

今天爸爸在家自己染头。我就问他:爸,你都快60了还染头发干嘛啊,还想有桃花运啊?

爸说:“每次我回老家前都把头发染黑,那样你奶奶看见就会以为我还年轻,她也不老了。”

——关心子女,照顾孙辈,但也别忘了在家里的老父母们!

04、《追到》

族中一爷爷辈人,七十多了,竟然在大门外跟几个五六岁小屁孩坐泥地上打弹珠,还大呼小叫耍赖。

被祖奶奶听到了,拄着拐棍出来就要揍他,他起身就跑。

结果还是被追上,结结实实挨了一棍子。事后他微笑地说:“要不是怕我妈摔倒,她是追不到我的……”

——无论多大年纪,妈妈总是那个最温暖的存在,总是我们花一辈子去呵护关心的人。

05、《功夫》

爸爸:儿子你觉得爸爸壮吗?儿:嗯。

爸爸:你觉得少林功夫厉害吗?儿子:厉害。

爸爸:如果我剃成光头,练少林功夫好吗?儿子拍手:太好了!

第二天,儿子看到光头的爸爸,高兴地说:“爸爸加油,一定要练成高手。”

那天,是爸爸化疗的前一天。

——玩笑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我们不要光看表现,还要看到事情的本质。

这5个小故事,不仅有趣,还富有哲理,特别是最后一个,看得我心头一紧,眼眶发红。

其实,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为子女无私奉献着!

于仁和 摄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