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体现父亲陪伴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4 22:58 作者:上观新闻 围观:

郁惠莉:拉着父亲的手走过30个国家100多个城市,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上观新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体现父亲陪伴的故事有哪些1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过去,而孩子是父母的未来。可在郁惠莉看来,父母是一本大书,记录着她的过去,映照着现在,也期许着未来。10年中,她陪伴着父亲走过30个国家、上百座城市,用陪伴守护亲情。今年,郁惠莉被评为第五届长宁区道德模范。

2009年,郁惠莉父亲郁荣华右脚跟长了根骨刺,每每发作都痛苦难耐,这让原本习惯了锻炼的他只能终日躺在床上,天天唉声叹气。

看着父亲日渐消沉,性情也由温和变为暴躁,女儿郁惠莉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想法——带着父母去旅游。由于妈妈晕车不便出行,三人行最终成为了父女二人结伴。

郁惠莉清晰地记得,儿时,父亲曾多次告诉她,自己中学时代的老师曾说过,瑞士和意大利是很美的国家。于是,同父亲第一次的旅行,郁惠莉选择了瑞士和意大利。

出门前,郁惠莉最担心的就是父亲脚上的骨刺,可想不到第一次的旅游没有加重疼痛,反而让父亲更加愿意迈开步伐。

“虽然走路有时还会疼,但我慢慢走,还是可以忍受的,再加上一路欣赏美景,脚上的病痛也就渐渐被忽略了。”第一次的旅行,让郁荣华的脸上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笑容,也让他对之后的旅行充满信心和期待。

2009—2019的十年中,郁惠莉就这样拉着父亲的手一起走过30个国家,100多个城市,虽然花去了大把的积蓄,却赢回了父亲的笑脸和健康。

第一次旅游的一年半后,父亲郁荣华的脚痛痊愈了。

在旅行这件事上,郁荣华父女有一个共识:走自己喜欢的路,看自己喜欢的风景,不跟风,不盲从。

“走了那么多国家,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给我和爸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俩喜欢那里白色的沙滩,喜欢那里低调的内涵。”因为小而精致,更因为自己的喜欢,郁惠莉和父亲曾经故地重游,先后两次到立陶宛、拉脱维亚旅游。

而让父亲最难忘的,则是和女儿一起在冰岛看极光。

“我们倒了三次飞机,连续在飞机上坐了将近24个小时,下来时脚都是肿的。” 郁荣华告诉记者:“我和女儿站在那里等待极光,身上穿着羽绒服却冻得瑟瑟发抖,我跟她说,你不要动,爸爸抱着你,我就用羽绒服把她裹住抱在怀里。终于,天空慢慢‘裂’开了一条缝,缝隙越来越大,红色、黄色、绿色、紫色的极光开始在里面翻滚,有的像彩色纸带,有的像烟花,有的像弓,有的像窗帘,有的像炮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得无法言表。”说到那次看极光,郁荣华总会滔滔不绝,在他看来,这是他人生中最灿烂,最欣慰的时刻。

在华沙瞻仰埋葬了肖邦心脏的教堂;感受奥斯维辛带来的震撼;惊叹霍比特人村落木屋的小巧玲珑;雀跃着登上中途岛巨型航母……

偶尔的付出并不难,但执着的坚守却无比可贵。

当郁惠莉陪伴父亲的孝心故事被更多人所知晓,荣誉也接踵而来——程家桥街道2020年度道德模范(孝老爱亲);长宁区2020年度最美家庭;长宁第五届道德模范……

“陪伴父亲这件事上,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但无论何时何地,我和我的家人都愿意做一颗火种,因为再小的光芒也能带来温暖。”郁惠莉说。

说到这里,郁惠莉讲述了一件爸爸的故事。

近3年来的疫情,让以前迎面不识的邻居们变成了熟人,住在郁惠莉家隔壁楼栋的独居老人张阿婆就是如此。

平日里,在楼下遇到张阿婆,爸爸郁荣华总会打个招呼,闲聊上几句,可今年8月份的一天,下楼参加核酸大筛的郁荣华却没有看到张阿婆。

“那几天特别热,气温直冲40度,爸爸担心阿婆身体不适,就给她打电话,可一直没人接,又跑到上楼去敲门,还是没有人应,情急之下找到了居委会,最终通过居委会的联系才知道张阿婆是在屋中睡觉,直到这一刻,爸爸悬着的心才放下。”郁惠莉说,疫情之下,她看到了很多温暖,也愿意成为传递温暖的那个人。

一次,一位多年不见的初中同学联系到郁惠莉,希望她能想想办法,给自己果园里积压过剩的砂糖橘找找“出路”。于是,郁惠莉第一时间联络到班级里的同学,希望大家一起帮一把。

话虽少,但句句含善念;人虽轻,但处处显真情。

新冠疫情暴发后,郁惠莉和爸爸的旅行也按下了暂停键。

“只要有我陪伴在身边,父母就是幸福的。”郁惠莉说,由于疫情和工作的调整,她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虽然爸妈不说,但能感觉到他们心中的“小确幸”。

虽然不能远行,但在郁惠莉的眼中,处处都是风景。

“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爸爸一起去离家不远的中新泾公园晨练。”说到这里,郁惠莉的脸上闪耀着光芒,“这里太美了,每次来,都像旅游一样。”

沿着哈密路河边的塑胶步道一直走到中新泾公园,闻花香,听虫鸣,感受园中那朵白莲花雕塑带来的宁静,欣赏徽派建筑青瓦白墙的朴素淡雅,体会人们的激情与活力,生生不息……

这便是郁惠莉眼中的幸福生活。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字:赵 立

编辑:毕扬静

体现父亲陪伴的故事有哪些2

凌晨四点,天还灰蒙蒙地没有大亮,小镇上的人还在睡梦中,街道上没有半个人影。隐约听见远处有摩托车的声音,接着照来了两束光,近了才看清,是一个中年的男人骑着车在陪一个小女孩跑步。

女孩叫郑国花是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高一的学生,旁边骑车的那位是她的父亲。每天的凌晨4点,父女俩都会准时出现在察素齐镇的街道上,学校跑道上、体育馆里都有父女俩的身影,从郑国花上小学六年级开始,父女俩就一直坚持风雨无阻,如今已经有五个年头了!

有人笑称这是一个“丧偶式育儿”的时代,如今大多数都是四二一家庭,工作的繁重,生活的重担让人无暇顾及孩子,尤其是让父爱如山的形象更显得无比隐身透明。

而俩父女的故事打破了这个说法。郑国花父女俩练习的场景被人拍成了视频发到了网上,引起了大批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中央电视台也报道了父女俩的故事。不少的网友都为郑国花点赞,并说到就是父爱的力量,网友形象地将父女俩的故事称为中国版摔跤吧爸爸!

偶然发现运动天赋

郑爸爸发现女儿有运动天赋纯属偶然。从小,郑国花的身体状况就很差,和同龄人相比食量小得可怜,身板儿瘦弱。退伍的郑爸爸,计划着要想些办法帮女儿强身健体。

开始,郑爸爸就带小国花跑步,为了女儿的安全,他会全程紧跟女儿,为女儿护航。第一次接触到了中长跑。很快,郑国花就爱上了跑步,她甚至比一些男孩跑得还快。郑爸爸陪国花跑了一个月,一共跑了一千二百多米,发现女儿的呼吸基本上能保持稳定。

郑爸爸想着,那女儿是不是可以向着体育的方向发展呢?萌生了这个想法以后,爸爸第一时间就和女儿商量,并和女儿再三强调如果选择了体育,那这条路将会十分的艰辛,要付出的可能是她无法想象的,但另郑爸爸意外的是女儿同意了。

当记者采访已经上高中的郑国花,并问她最累的时候有没有抱怨过?郑国花是这样回答的:“一天三练每天都累,但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值得。

郑国花说,自己也有想放弃的时候,那时候就会用爸爸的座右铭鼓励自己:“只有付出超人的代价,才会有超人的收获。”

爸爸制作的健身房

日常训练量都已经达到了,但没有健身的器械和设备。因为给奶奶治病买药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父亲拿不出600百元让女儿去健身房训练,所以父亲就自己制作了一个健身房。

这个健身房被网友称为看过的健身房中最土健身房,因为健身房里的所有制作的“器械”的材料,都是父亲一件一件捡来的。他用捡来的木头和铁丝,制作成了一个牵引;用铺上垫子的板凳,作为跳跃运动训练的器械。当郑国花第一次走进爸爸做的健身房里,满眼的不可思议和惊喜。

女儿的奔跑速度,一天天的不断提升。郑爸爸为了跟得上女儿,三次更换“坐骑”。先是自行车,后是三轮车,最后换成了摩托车。并且在车的前后都放上灯,为了在晨跑时能让女儿看清路,他在自己的头上也带了一个灯。

那几束光,每次都把女儿前面的路照得亮亮的。光不但照亮了女儿脚下的路,也照进了女儿的心,成为了指引郑国花前行路上的灯塔。

是教练但也是朋友

郑爸爸以前是运动员,再后来当有过兵,所以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不专业,但也算是个业余教练,郑爸爸就试着给女儿郑国花制定的每周训练表。如果郑国花第二天有比赛,父亲自己会比郑国花还要紧张,一整晚都睡不着,第二天早早地起床,为女儿准备好一切。

女儿比赛的时候父亲也会陪同,在比赛之前,帮女儿捶捶腿,揉揉手臂。口中和女儿说着不要紧张,其实自己心里却一直在敲着鼓。

郑国花每次在训练之前或在做热身活动的时候,郑爸爸都会先把跑道检查几遍,看看有没有石子。每次早晨都会提前起床把跑步用的东西都准备好,为的就是让女儿多睡一会,每次看到熟睡的女儿都会不忍心叫醒,但又不得不这样做。

所以父亲不仅是郑国花的“魔鬼教练”,也是她努力路上一直陪在她身边的朋友

郑国花也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姑娘,郑爸爸在采访时说到,每次起床最多叫女儿两声,女儿也从来没有和自己抱怨过,没有喊过一声累,说过一句放弃,这让自己很欣慰,感觉自己为了孩子能考个好大学,付出点也值得。郑爸爸每一句话里都是对女儿满满的骄傲和爱。

女儿没有辜负父亲的期盼和自己的付出,体育成绩十分突出,屡破学校纪录,也在全市、全国的比赛中拿到过前三名。

初一的时候,同学们都开玩笑地叫郑国花‘体霸’。“人家有学霸,我是体霸,这个昵称也一直在激励着我,以后的目标就是希望可以考到北京体育大学。”郑国花笑着和记者说。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冰心

都说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最不求回报的,我们用一生都无以为报,但是我们真的能不回报吗?当然不,当我们渐渐长大,去追求幸福,去奋斗的时候,做出成绩来,可能就是最好的回报。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一般深沉,所以大多数的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都是不善言辞,有的会十分严格,也不喜欢向孩子表达爱,可能每次你过生日,一个说生日快乐是妈妈,爸爸总是第二个或最后一个。父亲会选择将更多的爱付诸于行动,选择无声的表达,所以有时候不说并不意味着忘记,也不代表他不在意。

如果说上帝给过这个郑国花什么最好的东西,那可能就是她的父亲,亦或者是父亲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告诉孩子,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它也让郑国花明白,即使是追梦的路上,也不会感到孤单,因为她从来不是一个人。

体现父亲陪伴的故事有哪些3

■李国涛 孙梁

中秋节这天,杜俊、李合兰、杜富国与在西藏服役的杜富强视频通话。黄海 摄

今年7月27日,杜富国荣获“八一勋章”。他的父亲杜俊采摘完茶叶回到家后,才得知这个喜讯。

2018年10月,得知杜富国在扫雷过程中受伤的消息,杜俊带着家人第一时间赶赴驻地看望。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外,看着杜富国双手截肢,脸上包裹着厚厚的纱布,杜俊心如刀绞。

后来,杜俊和小儿子杜富强受邀前往杜富国所在部队。那段日子,在杜富国战友的带领下,他们实地参观了扫雷现场。在参观老山作战纪念馆时,当听到讲解员说“一位参加边境自卫作战的领导亲自把儿子送上战场,儿子牺牲后,又把女儿送上战场”,一阵酸涩涌上杜俊的心头。

2010年12月,杜俊送大儿子杜富国参军入伍。6年后,杜俊又见证了小儿子杜富强的光荣入伍时刻。杜富国先后1000余次进出边境雷场,累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20余起。杜富强的选择同样艰险,踏上雪域边关,30余次出征生死巡逻路。疫情发生后,女儿杜富佳和儿子杜富民又冲锋在抗疫一线。这些年,儿女都奋战在各自的“战场”,杜俊心里既牵挂,又自豪。

杜富国受伤后,杜俊表现得异常坚强,他希望以此安慰儿子。只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会一言不发地抽着闷烟。陪伴儿子康复治疗的那段日子漫长煎熬,不知多少个夜里,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近4年时间过去了,杜俊心里渐渐平静了下来。老家的两亩“湄潭翠芽”成为他的寄托。他像对待子女一般悉心呵护,因为“绿色代表希望、代表新生”。

闲暇时光,杜俊会翻看手机里儿女们的照片。如今,杜富国重新坚强,杜富佳、杜富民立业成家,远在西藏边防的小儿子杜富强让他最为牵挂。

入伍前,杜富强没少让杜俊头疼。上高中时,杜富强逃学上网打游戏被杜俊发现,杜俊很严厉地教训了他。事后,杜俊不禁后悔自己下手太重,不住地叹气。

杜俊的手机里存着杜富国、杜富强所在单位领导的手机号码,偶尔会打电话询问儿子的近况,兄弟俩对此都不知道。杜富国当兵后,杜俊不止一次赶去驻地探望。杜富强新兵下连后,杜俊和妻子驱车上高原,历经4天的舟车劳顿才抵达杜富强所在连队。

那次探访雪域边关,父子关系缓和了不少,杜俊也被一群边防军人感动着。当年,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贵荣将军勘察边防道路时,突发心脏病,拉着马尾巴以身殉职;巡逻途中,副班长古怒为救战友,壮烈牺牲;那条称为“魔鬼之域”的阿相比拉巡逻路,悬挂在绝壁之上,战士们需要负重攀行3天2夜,途经10余条冰河……这些故事也让杜俊更加理解了门楣上那块“光荣之家”牌匾所蕴藏的家国责任。

杜俊结束边关之行不久,杜富强的爷爷突然病逝。直到老人入土为安时,杜俊才将这个消息告诉杜富强。“家里人都是为我好,怕我分心。”杜富强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去年9月,下士服役期满,杜富强选择留队。平常父子俩的沟通里,杜富强一句“爸,我这几天要去爬山,山里没有信号,不用担心”,杜俊便心领神会,这是小儿子又巡逻执勤去了。有一次,杜俊一连20天都无法联系到杜富强,十分着急。后来他才知道,是因为连队的通信基站受损,再加上连日大雨导致道路大面积塌方,维修人员无法赶来。道路抢通、基站修复后,父子俩才再次亲情连线。

杜富国、杜富强参军后,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机会很难得。今年7月,杜俊50岁生日那天,尽管只有杜富佳、杜富民陪伴在他身边,但简单的生日宴不失仪式感。这天,杜富国早早打来电话送上祝福。傍晚时分,杜富强巡逻归来,用手机给杜俊发了一个微信红包,杜俊忍不住“责怪”杜富强破费,心里却倍感欣慰。

入夜,杜俊回味着孩子们的生日祝福,想到儿女们在各自岗位成长成才,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来源: 解放军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