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故事的两兄弟广场舞

2022-11-03 12:20 作者:光明网 围观:

《漫长的告白》:华语影坛久违的爱情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故事的两兄弟广场舞1

新片《漫长的告白》是张律在阔别华语影坛十多年后拍摄的首部华语电影。这位中国朝鲜族导演、编剧在39岁时突然发现自己对视觉和听觉的内容有些敏感,于是拍了第一部处女作短片《11岁》,入围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短片竞赛。随后,他同时在中文和韩语两个语境下开启了创作生涯,拍摄了包括《芒种》《豆满江》《沙漠之梦》《庆州》《春梦》《咏鹅》等十多部长片电影,在过去二十年先后入围柏林、戛纳、威尼斯、洛加诺、釜山等国际电影节。

《漫长的告白》原名《柳川》,讲述一对性格迥异的亲兄弟立春、立冬共游日本柳川,去寻找两人少年时代共同爱慕的女子,她也叫柳川。哥哥立春热情洒脱,话多且花心,弟弟立冬孤独忧郁,深沉且细腻。随着他们的再次相遇,很多过去故事的真相浮出水面。影片延续了张律一贯轻盈浪漫的美学风格,展现了成年人之间静水深流的细腻情感,过去与现在交融,记忆与想象重叠,如一首扑朔迷离、如梦似幻的情诗。

时空交集中的记忆与爱情

《漫长的告白》的创作灵感来自张律对于柳川的印象。柳川是日本福冈南部的一座城市,多条运河使它有了“水都”和“九州威尼斯”的美称,运河两岸杨柳依依,柳川的意思就是柳树下的河川。街道上人烟稀少,空阔而又寂寥。张律行经此处,来往共计十余载,与这里的朋友结下情感的纽带。在生活琐碎的片段、一张张具体的面孔与空间发生连接的时候,他站在河边,听到寂寞深处细微的声音变得强烈,凝神眺望,便产生出创作的欲望:如果这座城市迎来了一个与它同名的女孩子,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张律把中年人的生活洞悉与惆怅嗟叹放进电影中,让五十多岁的眼光透视十五岁的躯体,以上帝视角观看曾经的自己与他人,在进进出出的自由中,用影像呈现记忆与爱情的关系,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个散漫、随性又不失风趣的人物悉数登场,他们游走于北京、伦敦与柳川,追忆往事,心怀春梦,在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想象的混沌中,让观众的真情实感与电影空间发生化学反应,去感受符号指涉的深层美学意象。

《漫长的告白》对记忆、梦境与想象的表达,让人想起《小城之春》与《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小城之春》用五个演员表达了四角恋的纠缠与家国衰破的大时代格局,女主角周玉纹梦呓般的旁白,除了自诉心声和行动外,还有描写他人心声和行动以至景物的全知视点。《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用一种现实与记忆穿插的方式勾勒了男女主人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故事表面是一个男人在不停用他们曾经的恋情说服女人,实际上是男人用鬼魅般的独白询唤女人的回忆、潜意识和内心时间。张律影片中时间与空间的任意跳切是通过言语的交叉叙事实现的,碎片化的时间和记忆模糊了当下的时间,从而突出了人物的内心时间。和一个爱了很久的人在一起,在柳川,用一条河串起过去、现在与未来,这样的时刻恐怕就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时刻吧,因为幸福本就伴随着痛楚,立冬与阿川对此都感同身受。

影片的末尾,阿川回到北京去看逝去的立冬的卧室时,里面的东西已全部搬空,只留下一张木质床架,她蜷缩着躺在床上,陷入巨大的空白。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痕迹的立冬,最后还是在录音磁带上留下了阿川的歌声,那是她在后海、伦敦与柳川经常唱的歌曲。歌声把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让人物的情感在其中自然流动,我们发现在被建构起的情感空间中,两人从来就没有分开过。

《漫长的告白》把难以释怀、刻骨铭心却又无法表白的爱还原成生活的细节与常态,夹杂着幻想、回忆和梦境,有着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怅惘与无奈,是《庆州》《春梦》《咏鹅》半真半幻、亦轻亦重风格的延续,当然,也有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般的令人唏嘘。那些呢喃、那些絮语,那些歌声,那些废话,如同水上的波光点点,真真假假,如梦似幻,闪烁在水都的浮光掠影之中,清澈而又舒缓,给人一种唯美浪漫的情愫,在每个人的心中荡起涟漪,让人反观自身,回味无穷。时间如流水,《漫长的告白》则在水上留下痕迹,立冬和阿川之间横跨20多年深沉无言的爱情,一如太阳、月亮照耀下的一道白光,深挖下去,水的底部是一座迷宫,舒缓流畅之间,自有暗流汹涌。

“闲笔”中的吟咏者

张律是一个善用“闲笔”来调节视听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时间与增加情趣的导演。

《漫长的告白》中的女主角是倪妮饰演的柳川,男主角是张鲁一饰演的立冬与辛柏青饰演的立春,但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作为“闲笔”对剧情的催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野良子饰演的居酒屋老妪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池松壮亮饰演的中山大树对自己为女儿犯下的过错耿耿于怀;中山大树的十五岁女儿是阿川的歌迷,与阿川有着非同寻常的友情。这三个角色好像一条条绵密的暗线,织就远超两个小时之外的时空之网。阿川是中山大树的“她”乡,也是故乡,是中山引领阿川来到了柳川,之后立冬、立春两兄弟才闻“川”而来。三个女性角色构成少年、中年与老年的女人镜像,一如老妪所说,每个年龄段都有着各自的可爱与美丽,少年叛逆、中年彷徨、老年笃定。女性就是“地母”,承载着乡愁,她的特质是善良、包容、隐忍、坚强。十五岁少女的经历也是阿川的经历,父亲缺失,漂泊流离,而她们最后都会像老妪那样,变得不再孤独、寂寞,与大地连为一体,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影片的声音运用异常丰富,对白与台词包括中文、日语、韩语和英语,突出了影片的在地感、流动性与人物的情感内驱力。阿川虽然在日本,却不大说日语,反而是立冬,在北京学过两年日语,居然可以带着哥哥去日本寻爱,为了阿川“再也不说北京话”,时隔二十年再见,他仍立刻听得出她“口音变了,声音没变”,而韩国游人的一句“爱亦梅花,吾将离去”则道尽立冬的悲欢情愫,可视为他命运的注脚。主题曲《秋柳》歌词来源于李叔同的诗,与《送别》有异曲同工之妙,“想当日,绿茵茵,春光好”,婉转的旋律响起,阿川与立冬、立春二十年后的重逢如梦一般飘渺,而“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像是对旧人旧事的一丝眷恋,也像是对苍凉岁月的一声叹息。《月亮代表我的心》《南屏晚钟》与列侬的《Oh my love》等歌曲,作为影片的有机整体,照亮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如同《咏鹅》《春梦》,《漫长的告白》中也加入了倪妮的舞蹈,舞蹈好像一种仪式,调控着电影内外的情绪,让人们随着剧中人物进入时空穿梭的境地。

与张律以往的作品相比,《漫长的告白》弱化了原来的“蔫坏”与锐度,有从关注现实到关注个人情感的转变,但是导演还是力图在温润与绵柔中加入对社会的反思,如影片中反复提及列侬与小野洋子,用导游的讲解说起柳川是小野洋子的故乡,列侬是柳川的女婿,列侬与洋子代表的就是先锋、叛逆、爱情与和平。而多次被片中人物谈论的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擅长写那些在遗忘和回忆之间挣扎的个体,试图从迷雾中辨别这个世界的轮廓,在理性匮乏的时代找到写作的能量,在社会大变局中从情感层面为创作带来新的视角。这些符号性的人物体现了导演的意图,为影片增添了别样的力度。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 孙萌)

来源: 文汇报

有故事的两兄弟广场舞2

在群山环绕下的山东青州市庙子镇七庄小学(以下简称“七庄小学”),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

阅读课内容的是著名艺术家安东尼·布朗创作的儿童绘本《朱家故事》:朱家的爸爸和两兄弟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在一天晚上,任劳任怨、辛勤顾家的妈妈突然消失。只剩一纸留言:“你们是猪”表明了妈妈对朱家父子的不满和失望。

妈妈的留言仿佛诅咒,朱家父子变成猪。为了生存,他们勉强学会了做家务,妈妈也在这个时候回到了家中,故事停留在了朱家妈妈修车的画面上。

在绘本和老师的引导下,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强的思考深度。

不一样的绘本课

参与这堂阅读课的,是七庄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初看绘本,朱家妈妈辛勤做家务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聊聊对这幅画面的看法,一个小男孩发言:“这体现了朱家父子对妈妈的压迫”。课后,这个男孩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说到“压迫”这个词,是因为他联想到了隔壁邻居,那也是个妈妈任劳任怨,但却得不到尊重的家庭。

绘本结尾,妈妈回到家中,做的第一件事是修理起了家里的汽车。当老师再次让孩子们对这幅图发表看法,不同的孩子们却对结局做出了不同的解读。

有孩子认为,这是妈妈终于原谅了朱家父子,决定回来和他们在一起好好生活;也有孩子认为,这是妈妈在看到朱家父子学会做家务后,决心离开他们,修好汽车去环游世界。

老师并没有对大家的看法进行矫正与评判,这或许也是绘本课程的魅力所在,不同的孩子眼里,对同一个绘本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读,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并没有标准答案,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则在讨论中得到了提升。

课程结束后,老师拿出了《朱家故事》的绘本,放在了教室的图书角上,让感兴趣的孩子可以拿来再次进行阅读。

七庄小学的阅读课

虽是一所乡村学校,七庄小学的学生却表现出对阅读浓厚的兴趣。每个班级都有图书角、流动书箱,走廊里也有装满童书的图书架,小小一间学校还有高度利用的图书室、阅览室。这离不开七庄小学的阅读推广活动。

据了解,七庄小学是公益机构满天星公益行业支持的合作项目点之一,满天星的童书乐捐和流动书箱项目均在这所学校得到了落地。

群山环抱的七庄小学,实际上仅有101名学生和22位教师——而这已经是撤点并校后的成果,该校还有学生是刚从全校只有6名学生的偏远村小转来。

七庄小学的老师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当地的留守儿童并不多,但大多数学生家长以务农为主,“家长们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也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们沟通”。在与满天星开展合作后,七庄小学每周都会开展两次阅读课,并大力推广绘本阅读,绘本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也增强了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能力。

阅读的力量

七庄小学的王振凤老师自1997年起,便一直在当地的乡村小学教书,执教二十余年的她也是阅读课最积极的执行人之一。

王振凤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早些年她想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但苦于硬件条件不足,便经常给孩子们讲当地口口相传的童话故事。在绘本进入了校园后,她终于有了纸质图书,可以直接给孩子们讲书上的故事。

王振凤提到,阅读课开展后,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词汇量都有了显著增长。曾有孩子在课上不假思索地用到了“化石”“滔滔不绝”这类孩子们平时接触不到的词语,在问及是从哪里学到的时候,孩子都说是从绘本上,这也让王振凤感到十分惊喜。

王振凤在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

阅读在孩子们身上的影响也正在逐渐生根发芽。七庄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刘云正透露,对她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我的妈妈是精灵》,因为这本书她爱上了阅读。虽然年纪不大,刘云正已经通过阅读有了深刻的自我觉察能力。她认为过去的自己内向、不爱表达,因为看书,她学会了与人更好地交流。

刘云正的父母都在青州市区工作,她则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七庄。阅读填补了许多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刻,到了青州市区,她最常去的也是青州市的图书馆。

更重要的是,阅读也让孩子们认识到了更大的世界。刘云正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她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潍坊,而她最向往的地方是北京天安门,这是她从电视和图书中了解到的目的地;另一个她向往的地方则是省会济南,这是她从童书中知道的。

七庄小学三年级的赵俊豪则是通过阅读,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他最喜欢的图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在提起这套书时,他侃侃而谈,“家里有一个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到学校后发现还有一个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才知道有好多完全不一样的《十万个为什么》,我想把所有版本的这个书都看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书中提到的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比如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窗户下面——因为热空气向上流通;他还喜欢那些神秘的动植物学,通过图书,他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存在能吃动物的植物”。

虽然年纪不大,赵俊豪却对阅读有一番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脾气变好——“一旦看书,我就忘记生气了”。不单是赵俊豪受到了阅读的影响,在他看来更多的同学也在被阅读影响着,“我们班上没有人不爱读书”。

刘云正喜欢看小说,赵俊豪喜欢看科学,虽然年纪、性别不一样,两人却都表达了一个意思——“书不够看”。赵俊豪甚至是按照一天一本的速度,如饥似渴地“消化着”学校里的书籍。

为了提供给学校师生充足的文化学习资料,近期南方都市报、拼多多携手满天星公益童书乐捐与沃岭助学等多方单位,为庙子镇上的四所小学捐赠了价值十万元的优质图书共计4000余册。

南方都市报携手拼多多、满天星公益童书乐捐为七庄小学送来新书。摄影:陈东晖 叶钧廷

在新书到校后,七庄小学的语文老师李福奎也来到成堆的新书前,一本本翻阅新书。在李福奎看来,乡村小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源越来越少,而教师的年纪越来越大,当地的家长不重视教育,放养型的家庭偏多,而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缺憾。

“种子老师”

像王振凤这样致力于阅读推广的教师,被满天星称为“种子老师”——阅读推广就像播种,通过这些种子老师,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乡村师生。

在另一所乡村学校青州尧王学校,南都湾财社记者见到了另一个“种子老师”李娟。从最初的家庭故事会,到2015-2017年连续举办三年的“微笑公益广场故事会”,李娟将阅读推广从学生家长影响到了当地的村民。在被广场舞大妈们占据的广场上,李娟拉起横幅,利用公益机构捐助的童书,每周风雨无阻地开展读书分享会,有家长甚至不远二十多公里来参加活动。

提起乡村学校的阅读,在李娟看来,盗版书泛滥是和城市最大的区别之一。在学校的图书跳蚤市场上,李娟看到有不少孩子拿来的是盗版书,“很多书都是在当地的集市上买的,家长们不知道在哪里能买到正版书,观念的不同也导致了盗版书的泛滥”。在和满天星公益童书乐捐计划合作后,也极大地补充了适合孩子们的正版好书。

正如培养种子老师的理念——通过种子老师,滴灌式渗透家长,也有家长在李娟的影响下参与到了阅读推广的行动中来。李娟教授过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家长,在参与了李娟举办的故事会后,将自家车库改造成了一个图书室,承接了来自满天星童书乐捐项目捐赠的书籍,给周围的孩子们提供借阅服务,每周也会定期举办故事会活动——不仅要求孩子们参与,也要求孩子的家长一起参与。

作为车库的主人,这位家长介绍,女儿曾与她交流过自己的想法,“我长大了要当一个慈善家,要挣很多很多的钱,给那些需要的人,像袁隆平一样穿几十块钱的衣服也一样很伟大。”在家长看来,“这书读得起作用了”。她还将这些故事,以美篇的形式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与她一样的学生家长,让更多人看到阅读对孩子的改变。

120多期的故事,被一篇篇分享不断记录和传递,也成为“种子老师”最有成就感的“业绩”,构成了童书乐捐计划最温暖的成果。

公益改变阅读

在童书乐捐计划中,最重要也最受孩子欢迎的图书类目,就是绘本。满天星童书乐捐计划项目负责人唐琴透露,目前满天星公益定期会对受助的学校教师进行培训,让老师们利用绘本,展开阅读推广活动,开启“绘本故事会”等活动;此外,满天星公益也正在招募志愿者录制视频的阅读课程,通过视频类绘本课程,也可以减轻乡村小学教师开展阅读课的负担。

据了解,童书乐捐计划由公益机构满天星公益发起,面向城市为欠发达地区乡村小学开展童书回收和新书善款募集的公益活动。活动连接各大公共图书馆、企业、学校、社区和媒体共同参与,希望将城市家庭里闲置的优质阅读资源通过捐赠的方式流通到乡村学校,让阅读资源价值最大化。

满天星公益的官网显示,童书乐捐计划每年都会发布相关报告。自2015年开始,截至2021年12月31日满天星累计募集有效图书57.3万本,受益学校1024间次,受益师生超过45.6万人次。

唐琴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2018年起,童书乐捐上线了线上捐书平台,捐助人可以直接看到各个学校捐书的进度,并点对点选择捐书的学校,直接通过线上平台填写捐书信息,预约京东快递员上门取走图书。

童书乐捐线上平台

一位老家在河南的爱书人士透露,她曾专门找了项目点中河南的乡村学校进行捐赠,“我可以随时看到项目的进度和学校的相关情况,这种透明度让我很放心,也希望可以尽可能支持家乡的乡村小学”。

在线上捐书平台,童书乐捐也对捐书的类型、出版社做出限制,唐琴透露,在捐书的过程中,数据库会对不适合捐赠的图书进行提示,希望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书籍给学校,“目前我们系统里有三十多万条数据,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备注不适合捐赠的书籍,对捐赠书籍的要求比较高”。

为了赋能乡村学校,满天星也将其图书管理系统“阅多纷”提供给了其项目点学校,教师通过该系统就能一键管理书籍。

今年99公益日期间,腾讯的小红花系统也和童书乐捐线上平台首次打通,除了答题、捐步之外,用户也可以通过捐书积攒小红花,这进一步让捐书进入大众视野。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汪陈晨 黄培

统筹:甄芹

执行:马金雄 陈青海

摄影:陈东晖 叶钧廷 汪陈晨

有故事的两兄弟广场舞3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奔向美好生活)“有学上”还得“上好学”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 题:“有学上”还得“上好学”

新华社记者徐壮、谭畅、白佳丽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里,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强调“有学上”到追求“上好学”,从鼓励“人人努力成才”到展望“人人尽展其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巩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职业教育为更多人提供学习进步的平台。

学有所教、学有优教,教育正改变无数人的命运,帮助实现无数人的梦想。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

——习近平

【故事】

这个暑期,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芙蓉学校(文明瑶族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朱子优有了新的娱乐项目——在学校刚搭建好的充气式泳池内,和小伙伴们畅游嬉戏,尽享夏日清凉。

去年9月,沙洲芙蓉学校正式启用。学校总建筑面积超1.3万平方米,设有24个教学班,学位上千个,可为沙洲、韩田、秀水、五一、新东等周边村的小学生提供正规教育。

朱子优正是从附近小学转到新校园的学生之一。“这么大的操场,这么美的环境,学习起来也很有动力。”她兴奋地说。

在沙洲芙蓉学校的教室里,无尘磁性黑板、交互式教学一体机、饮水机、护眼灯等设备一应俱全。每间学生宿舍均配备卫生间、淋浴间和盥洗室。

“现在农村孩子的上学条件不比城里孩子差。”从教20多年的沙洲芙蓉学校校长钟华平感慨地说。

2017年开始,湖南省重点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建设了10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并统一命名为“芙蓉学校”。

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湖南省通过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国培计划”等项目的倾斜支持,给学校配备优质教师队伍。每所芙蓉学校还配了一所优质学校作为结对帮扶单位。

目前,这些芙蓉学校已全部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4.6万个,正为农村地区的孩子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发挥重要作用。

【数说十年变化】

十年来,我国更好保障了人民受教育机会,有效缓解了群众十分关心的教育问题。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比十年前提高3.6%。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99.8%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学校面貌有了根本改观,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和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芙蓉学校,学生在食堂吃午餐(2022年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让更多农村地区学生圆大学梦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习近平

【故事】

从贵州的大山走出,双胞胎兄弟何忠豪、何忠杰期待到广东看看大海。

他们来自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云雾镇铁厂村。今年9月,兄弟俩离开家乡,来到广州中山大学报到。

山里娃的求学路像山路一样崎岖。初中一年级时,忠豪、忠杰的父母决定外出打工供兄弟俩读书。小小少年,从此学习生活只能互相扶持照顾。

共同干活、共同做题、共同打篮球、共用一台手机……六年苦学终得回报。兄弟俩分别以理科608分、理科596分的高考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成为当地美谈。

忠豪、忠杰得以圆梦,除了勤学苦读,还有政策支持,得益于国家专项计划。

许多中西部农村学生曾面临这样的困境——无论如何努力,上大学、特别是上好大学的机会总是“先天不足”。

2012年,我国开始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中山大学正是专项招生规模最大的“双一流”高校之一。

在专项计划护航下,越来越多像何忠豪、何忠杰兄弟一样的农村学生拥有了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机会。

【数说十年变化】

十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在学总规模增加1100余万人,毛入学率提高27.8%,高等教育实现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通过改进高考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区域城乡入学机会更加公平: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22年的13.1万人,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哈保屯,11岁的蒙秋艳在悬崖边休息,这一处约300米长的半山悬崖,是她读小学期间每天都要走的路(2012年9月5日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下图为:已经实现大学梦想的蒙秋艳,就读于广西医科大学,这是她在学校的语音室学习(新华社发,2022年9月5日韦婷婷摄)。新华社发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习近平

【故事】

成为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教师的这些年,何琳锋见证了职业教育的无数高光时刻。

14年前,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何琳锋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奖。2011年,本科毕业后他回到母校,成为一名实训教师。

何琳锋还记得,刚当老师时,学校里的实训设备不仅数量少,而且更新换代滞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现在可不一样啦!”何琳锋骄傲地说,学校为每个专业配备符合就业需求的先进实训设备,学生们完全可以“毕业即上手”。

更令何琳锋欣慰的,是人的变化。

他提起自己的得意门生张博——不久前,二人携手葡萄牙队友组成联合赛队,获得了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银牌。

靠着“世界水平”的技术,张博迅速被天津一家制造业企业录用。

“只有让学生所学真正符合产业所需,才能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维园介绍,该校2022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九成。

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2012年以来,天津市中职和高职院校毕业人数达95万人,同时为中西部地区19省份培训万余名师资。

在天津举行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参赛选手在实训沙盘前操作机器人设备(2022年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数说十年变化】

十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高职(专科)招生552.6万人,是十年前的1.8倍;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年均增长8.6%;中高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为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供给了70%以上的新增从业人员。如今,全国基本实现了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中职、每个地市至少有一所高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