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数学故事的书名有哪些

2022-10-31 16:27 作者:数学的故事之柳木 围观:

数学家的故事:几部震撼人心的佳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数学的故事之柳木折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数学故事的书名有哪些1

美丽心灵

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Jr.John Forbes Nash)。一个反社会但聪明的数学家接受密码学的秘密工作,但这使他的生活成为一个活着的噩梦,引人入胜的剧情与一个完全不可预测的和令人满意的反转。

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美丽心灵》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生故事,是本世纪迄今为止最鼓舞人心的电影之一。

心灵捕手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麽。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未见过吧?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关于麻省理工学院清洁工的奇特男孩威尔·亨廷特的故事,他有数学天赋,但由于他的偏见,狂妄和自大,需要心理学家的帮助才能找到生活的方向。

测量世界

想要一睹幼时高斯1+2+3+……+100的故事吗?揭开山脉与星空的真相,需要的是一支笔还是一支船队?天才与顽童的冒险丈量,即将展开……18世纪末两位德国青年用着各自的方式在进行着“测量世界”,一位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天才高斯,仅在自家屋中即可证明空间为曲面的景况,年仅24岁便完成数论巨著Disquisitiones Arithmeticae;另一位是被誉为“哥伦布第二”的探险家洪堡,其足迹踏遍全世界,靠着仪器的测量和自然观测探索地球。时至1828年,同享学术盛誉的两人首次于柏林相见,一场精彩绝伦的天才顶尖对决,揭示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观点,在人性广大的渴望与脆弱之中,巧妙结合史实与丰富的想象力,哲思满载直抵内心深处。

知无涯者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拉马努金的亦师亦友哈代曾感慨道:“我们学习数学,拉马努金则发现并创造了数学。”他更喜欢公开声称的是,自己在数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拉马努金”,他甚至把拉马努金的天才比作至少与数学巨人欧拉(L. Euler)和雅可比(C. Jacobi)相当。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拉马努金在剑桥大学努力争取平等地位的故事,他遭受种族歧视,战争爆发,疾病爆发,远离家乡。拉马努金当时正努力找工作,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得到印度或英国人的认可,最后他给剑桥大学的哈代教授写了一封信,哈代教授起初认为这封信是他同事写的玩笑,当哈代意识到这位开创性数学家所做工作的重要性,他便被邀请去学习,并将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剑桥大学。

图灵传

这是一部精心制作的传记片,讲述图灵的一生,其人生中的高潮和低谷,追踪他非凡的成就,以及政府对他的迫害、逮捕、审判,直至他在1954年悲惨地撒手人寰。在他短暂生命的最后18个月里,图灵拜访了一位精神病学专家Dr. Franz Greenbaum,其试图帮助图灵,该片中的每一次治疗都是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图灵和Dr. Franz Greenbaum之间的对话探讨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并审视了可能导致他早逝的压力……艾伦·图灵是一个罕见的天才,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他的名字。

模仿游戏

电影的主人公是计算机之父图灵,在计算机的世界中,图灵声名赫赫,是大神级的存在,他被誉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之父,计算机界的最高奖“图灵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被称为计算机届的诺贝尔奖。

这是一部美丽的战争片,讲述了一个人真正改变了历史,但却无人知晓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灵成功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让希特勒的战争部署赤裸裸暴露在盟军面前,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提前了两年,拯救了一千四百万人的生命。影片主要就是讲述图灵在这个过程中的故事,非常震撼。

一个拿波里数学家之死

16岁才接触数学,17岁自学包括拉格朗日、欧拉、高斯等人的巨著,18岁解决了代数方程根式解的存在性的千古难题,之后又顺势创立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但21岁便命陨一场所谓“爱情与荣誉”的决斗,此人就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埃瓦里斯特·伽罗瓦,与尼尔斯·阿贝尔并称为现代群论的创始人,其用群论彻底解决了根式求解代数方程的问题,而且由此发展了一整套关于群和域的理论,人们称之为伽罗瓦理论,并把其创造的“群”叫作伽罗瓦群。

这部影片所讲述的故事的原型正是伽罗瓦。

为人师表

一部以著名中学教师海梅斯·埃斯卡兰特的事迹改编的电影,在所有鼓舞人心的教师的电影中,这是最古老也是最好的一部。一位中学教师,通过其创造性教学方法和巨大热情,成功地激发了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的学生们的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使他们的成绩名列前茅,取得很大进步。主演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因生动塑造埃斯卡兰特而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奥莫斯说:“埃斯卡兰特为那么多人做了那么多事,并且他是那么仁厚并带有尊严地去做这些事。”

天才少女

一部很感人的电影,讲述一位智力过人的天才少女和舅舅之间的故事——一个年仅7岁的女孩,具有远超同龄人的智慧,这也正是她不平凡人生的开始。弗拉克对玛丽的付出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对于玛丽来说,什么事是最好的,理性的决定不一定是最通人情的,但在理性和感性之间的抉择是最难的。

《天才少女》的思考、表达实际都归泛泛。该片对于人生选择的困惑,一触即止。外婆错的厉害,舅舅之前的行为也未必经得起追问——究竟怎样活着才算正确,尤其对一个没有建设好自我的孩童来说,正确永远是相对论,而人生又偏偏经不起倒推假设。但对于中国那些过于“望子成龙”的家庭来说,该片还是有一点警醒意义的(《大众日报》评)。

旅行商

四个人在讨论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结果,一个非常沉重的对话驱动的电影,将吸引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书呆子。对于哪些对数学结果而不仅仅是数学内容感兴趣的人来说,《旅行商》值得一看,《旅行商》的数学家们都非常清楚他们的工作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而看着他们争论如何处理这些后果,则是一部比大多数人都要理智得多的惊悚小说。

数学故事的书名有哪些2

这是一本数学推理小说,将数学知识、逻辑推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小说中。

  1. 看小说,学数学。
  2. 逻辑推理思维脑力风暴。
  3. 一个有趣的,没有暴力虚构世界。
  4. 适合小学学生,既可增加阅读量,又可提升思维。


第一章:时间谜案

时间作弊 / 时间盗窃 / 时间大赛

社会实践单

艾小赛遇到难题时,总会翘起右边眉毛,左右两条眉毛像要折成z型。

现在艾小赛就是这样,手里拿着一张纸,脸上蹙着眉。这是一张社会实践单,上面就一个问句:用数学方法,表达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问我吗?大人真有意思,老问小孩大人问题。这问题大人们自己能说明白吗?来问小孩儿,哼!”

抱怨归抱怨,艾小赛还是凝神看着实践单,从他内心来说,也喜欢用数学的方式,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从哪里入手呢?”

“像老艾说的,第一步,是分解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问题:

第一,时间是什么?第二,时间有多少?花在哪儿了?

第二步,应用数学方法,尽量把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的问题。”

想到这,他拉了拉走在旁边的死党,头发微微卷曲,身形微胖的贾乙。

“贾乙,你说时间是什么?”

“啊?时间是什么?时间不就是时间,一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一旁贾乙一愣,显然被问懵了。但他能理解,他的同学兼死党脑洞就是这么不寻常,总有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已经习惯了。

“你说得对,不过应该还有别的答案,我们应该把所有答案了解一下,这样才能找到一件事物的全面认识。”

“你的意思就是,明天又去图书馆,是吧?”

贾乙呻吟了一声:”可本来说好了,去体育中心滑板玩啊?“

”图书馆离体育中心不远,我们早点去图书馆,查好资料再去玩滑板来得及!”

”好吧,好吧。每次都是这样,我认了”

贾乙认识的艾小赛总是这样,有自己的主见。

约好时间,两个小伙伴一路说说笑笑得各自回了家。

时间是什么

周六8:30,艾小赛和连连哈欠的贾乙已经到了市图书馆门口,两人轻车熟路进了馆。艾小赛最喜欢市图的自然科学区,里面有种类丰富的科学书籍。

关于时间话题,艾小赛记得以前看过大名鼎鼎的霍金时间试验。这位物理学家为了证明,时间就像河流一样不可逆,做了有趣的时间试验。

他在剑桥大学的某天早上9点举行了一场宴会,事先没告诉任何人,这次宴会的目的。等到10点宴会结束后,再发出一份特殊材料的请帖,邀请未来如果能够穿越时空的人来参加他刚刚9点举行的宴会。很显然,没有任何来自未来的人,参加他的时间试验宴会,从而证明了时间不可逆。

看起来科学家脑洞也很大啊。艾小赛一边想着,目光在一排排的书上穿梭。

翻了一个多小时的书,主要内容分3类。

第一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代表的科学派,总的来说,他们认为时间就像一条一直往前淌的河流,不会倒流。

第二敦敦教导派,认为时间是一种珍稀资源,劝大家要珍惜时间。特别是青少年,似乎他们的时间特别珍贵:“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艾小赛心想,从科学角度来说,对于个人,时间是没有特征的,对谁都是一样。100岁老爷爷和11岁艾小赛,在每一刻时间上并不会有任何区别。所以要珍惜也是大伙儿都珍惜。

“嗯,下次老多让我写作业,自己刷手机时,就这么说。”

第三方法派,主要是一些人自己总结出来,怎样安排工作日程,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方法。

艾小赛正想去找那本霍金《时间简史》来看,书架对面响起贾乙压低的声音。

“小赛,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是不是该走了?”

艾小赛抬手一看,10点了,是该去了。放好手里的书,和贾乙结伴去了体育中心,在那痛痛快快玩了近2小时后,艾小赛和贾乙骑着车,各自回了家。

下午做完作业,艾小赛翻出那张实践单,想起前年爸爸买过一本少儿版《时间简史》。那时年纪太小,看不下去,这本书也是讲时间的,兴许对这项作业有帮助呢?

想到这,艾小赛来到书架前,目光在排得整整齐齐的各类书籍搜索起来。很快就找到自己要找那本书。放得真高啊,艾小赛踮起脚尖,费力地抽出那本书。没想到随之掉下来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捡起来一看,是一本黄色封面的小册子。翻开扉页,上面寥寥印着几行字:

数学小特工营前手册

仅限4-6年级同学,需独立解开本书的谜题,方可参加。

这本书非常薄,看起来就像学校发的作业本似的。内容总共也就三小节:

第一节:时间作弊案

第二节:时间盗窃案

第三节:时间大赛

“看起来有点意思”,艾小赛觉得又古怪又好奇,翻开下一页。

第一个故事:时间作弊案

有一个叫爱学习王国,最近陷入了一场空前危机。

爱学习是一个精灵国家,这个国家不大,却受到整个精灵世界的尊敬,因为爱学习特产“知识能量”。

具体来说,在爱学习,大伙儿主要工作是学习,而工作成果就是:知识能量。学习生产出来的知识能量,被装到一个透明小玻璃瓶里,这种瓶子就叫“知识能量瓶”,知识能量受到很多精灵国的欢迎。

爱学习国民专心学习1小时可以产生1毫升知识能量,卖给商人可以获得1个银币。请注意,只有专心学习才可以输出知识能量,假如学习过程中不专心,走神了,那么学习时间只能按照实际时间计算。例如学习1小时,走神15分钟,那么实际学习时间就只有45分钟,那么就只能输出0.75毫升知识能量,获得0.75个银币。

不知哪个人发现了一个秘密,。可以让人在不专心学习的时候,也能输出无用、虚假的知识。让知识能量瓶,就和专心学习的人一样多。

这个秘密导致了一场危机。

发现这个作弊小秘密的人,开始只是觉得好玩,为了炫耀告诉了朋友,但他的朋友又告诉了自己的朋友,用的人多了,其他专心学习的人觉得不公平,慢慢开始效仿,导致越来越多人开始作弊。

消息传到爱学习滴答国王那,滴答国王意识到问题非常严重,爱学习国家之所以受到尊重,是因为知识能量瓶能让人从中受益,如果因为某些人作弊造成知识能量瓶效果降低,甚至完全失效,那么爱学习国家就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这将是对爱学习王国毁灭性的打击。

于是,滴答国王派出自己得力干将—0011探长,去查清楚危机的来龙去脉,并寻找解决办法。

0011探长来到爱学习王国的知识大街,想要从这里找到一些线索。但见往日热闹非凡的知识大街,今天人流稀少。0011探长随意走进一家知识铺子,只见架子上摆着琳琅满目的知识瓶子,但一个顾客也没有,店主人正愁眉苦脸地坐在柜子里,看见0011进来,蹭地站起来,热情地说到。

“尊敬的客人,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的”。

“我是国王陛下委派的0011探长”

“您好,探长,我是安德烈∙米勒,想必你是为了知识能量瓶的事儿来的?”

“正是,你有什么看法吗?”

“这可真是糟透了,敝店从早上到现在,一个客人都没有。知识能量瓶作弊的情况,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来的客人都小心谨慎,要非常熟悉的老主顾才愿意相信我们,我们也小心谨慎地进货,只敢找可靠的老朋友收购知识能量瓶。生意变得难多了“

连知识商人都这么说的话,作弊十有八九是存在的。听了安德烈的絮叨,0011心里已经有了初步判断。

“米勒先生,非常抱歉,让你处在这么艰难的处境。我正是为了解决此事而来的。”

“现在我想从知识能量瓶收购这一头入手调查,希望你能帮助提供一点有用的线索。”

“乐意为你效劳。”

”传闻发生后,你可有发现,有没有一些异常行为的知识商人,例如说,在这样一个时期,还能大量收购、供货?又或者被大量顾客投诉的知识商人?”

“啊,你这么一提的话,我还真想起有这样特殊的情况。前两天听另一个知识商人,我的朋友彼得说到,城西的乔治双胞胎兄弟,虽然刚刚入行,但最近生意做得红火。在这样的一个坏行情,还能把生意做好,着实不容易啊。”

“正是我感兴趣的消息,那么米勒先生,我先告辞了,我得抓紧时间赶去城西乔治兄弟家。了解下相关情况,再见!”

“再见,探长!但愿能有好消息。”

出了安德烈的知识铺子,0011沿着知识大街往西走,经过两个不大的路口,右拐了一次,再走了差不多10分钟,就到了城西乔治兄弟家。这是一幢棕色公寓,看得出有些年头了,但商铺却是临时改造的,甚至连橱窗都没有,只是在原来的公寓大门挂了块:“乔治兄弟的知识商铺”。

推门进去,店里已经有一个顾客,看见0011进来,站在柜台后的红发年轻人警觉地看了一眼。随后恢复常态,对0011说:“亲爱的朋友,欢迎光临敝店,抱歉!得请你等等,我和这位先生的交易很快就能完成了!”

0011抬帽示意,随后就像别的顾客一样随意走动着。

店主显然想要提前结束和前一个顾客的谈话,开口说道:“那么先生,你和你的朋友,都可以按照今天的价格,送到我这边来。”

年轻顾客高兴地说:“太好了,那就这么说定了,以后每月我也是这个时候来。怀特说的没错,说你这里是最通情达理的。合作愉快!”

“先生,很高兴为你效劳!这话在这里说说就好,千万可别再说出去。一定要非常可靠的朋友,我们才能交易。这事儿咱们还是谨慎点好”

“好的,明白了,先生。那么告辞了”

年轻顾客兴冲冲地走了。店主乔治转向0011:“先生,抱歉让你久等了。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的?”

“听说你们这也收购知识能量瓶子?我是邓普先生介绍来的。”0011想了下,杜撰了个介绍人。

店主人乔治听0011这么一说,迟疑了一下,显然是在脑海里搜索邓普这个人。最后略有点生硬地说到:“啊,先生!我想你搞错了,我不认识邓普先生。知识能量瓶子我们是有收购的,只是目前外面有传闻说出现了一批作弊的知识能量瓶,为了避免出差池,我们只做熟客生意。”

“没别的办法了吗?”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或者你愿意将知识能量瓶放在我们这代售,我们只能等顾客用过之后,并没有投诉,才付你银币。等的时间可有点长,很多人都不愿意。”

“不过我想,你也有熟悉的知识能量瓶商人,你卖给他,或者更合适。”

乔治越发严肃地说着这一切,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这样的话,我只好再找其他法子了。谢谢你!先生。”

0011也不再强求,顺势作别乔治。

但从0011这番探查中,0011判断乔治兄弟确实是有问题。

当天0011回到警局,就申请了正式搜查令,带了两个探员,并请了税务官一起再次来到乔治兄弟知识铺子。乔治一看去而复返的0011出示了搜查令,瞬间就明白了。于是也不再隐瞒,一五一十地承认了事情来龙去脉。

——未完待续——

数学故事的书名有哪些3

主题:洞见木兰:非虚构写作中的女性力量与真实人生

时间:2021年11月13日

地点:上海·朵云书院旗舰店

嘉宾:胡卉 《木兰结婚》作者,澎湃“镜相”专栏作者

梁永安 人文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怡微 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主持:林子尧 澎湃“镜相”专栏编辑

相信美好事物依然存在

即使我们看到人性复杂

主持人:本期分享会我们聊聊胡卉的新书《木兰结婚》。胡卉老师是澎湃“镜像”栏目的优质作者,毕业于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今天我们也邀请到了创意写作专业的两位老师,分别是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老师,以及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青年作家张怡微。

《木兰结婚》收录了15位女性的真实故事,她们年幼、老去、婚恋、单身,在处理自我与世界环境时,面临种种意想不到的挑战。她们的故事仿若发生在我们身边,又离奇得仿若杜撰。这些单独的女性故事并不具有连续性,但把她们联系在一起来看,却仿佛一个女人的一生,显示出内部轨迹的神奇之处——即使她身陷孤绝,与男性、与后代都无法再产生亲密的联系,但她生命本身还是可以发光发热。而胡卉的一支笔让我们相信美好的事物可能依然存在着,即使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接下来问一下胡卉姐,为什么这本书要叫《木兰结婚》?

胡卉:《木兰结婚》中这个木兰,不是古代的花木兰,而是一个叫庞木兰的现代女子。为什么选这一篇的标题作为书名?因为它与其他篇有所不同——它有一种力量感,还有一种欢乐和自由的感觉。跟其他那些悲伤的、可能无法超越自己的故事有所不同,代表着我对女性的一种祝愿吧。它讲的是现代女孩如何在面临婚姻的时候做一个选择。一个人做选择的时候,她依据的不只是当下的判断,而是有自己的一个来路,有自己的个人记忆。这个木兰做选择时,其实背负着母亲自杀这么一个沉重的个人记忆。她如何去解除一个旧世界的束缚?在找不到一个新的典范去模仿的时候,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很勇敢、很独立的人格。像木兰这样的人,应该不是多数吧,她可能是没有一个普遍的代表性,但正是因为这样,她反而可能代表了一种理想。这是我自己的思考。

还有一个,是出版社的董虹老师,她觉得选这个为书名,有一种对读者更加友好的意思。就是我们听到“木兰”,马上会想到花木兰,花木兰会不会结婚?她结婚之后会怎么样?到了今天,其实像花木兰那样个性和能力都非常突出的女子并不少见。当她们去做这样一个选择时,是怎么想的?我觉得董老师的考虑也非常周到,所以我们就商量下来选了这个书名。

主持人:想问一下梁老师和张老师,这本书读下来,你们印象最深或者最有感触的故事分别是哪一个?

张怡微:我看到其实是比较晚的,胡卉当时已经拿过澎湃的一个“非虚构文学奖”,这本书中的《罪与罚》拿了三等奖。那个故事我读到时其实很受震动,因为故事很复杂,涉及到经济大变化的时代,原本很能干的男性没办法发挥自己的能量,衰弱的男性开始出现了;家庭当中有家暴,还有重男轻女,有了弟弟时旁边人会提醒女主人公说“你好日子到头了”,大致就是这样一些民间的秩序会投射给她一些暗示,暗示中有一些生活的伦理、生活的警训。

文学真的是在随着历史往前走

跟上了历史的变化

张怡微:后来我再看胡卉写的其他故事就更是如此了,它们可能没有我们以往看的女性犯罪故事比如《红蜘蛛》这些刺激,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会知道这些故事都不好写。胡卉是一个非常认真去做实地采访的人,每一个故事背后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她讲故事的过程中是有修辞的,比方说她很喜欢写一些河流、一些地理的形貌,她很努力地想要烘托一个情景中人。中国太大了,她必须告诉我们故事中的女孩子,她的来历是什么。她再普通,也是一个有来历的人。她最后可能是活得很辛苦,可能也没活好——她没活好有很多原因,有的是有人有意害了她,有的是被无意伤害——她好像就是那样的命,但胡卉还是很努力地给她“人间来过一次”的从头到尾的情景。

这让我突然感到,胡卉有很强的同情心——当她看这些人的时候,其实她早就看懂了,有一些人是不太好的,她经历的一些事情是不太好的,甚至是非常非常严酷的一些事情。但她在操作的时候,在做这个文学的选材的时候,她保留了一些东西,删去了一些东西,她还创造了一些东西。可能那些有着各种各样疾病的女孩子,自己不管是疯癫也好,阿斯伯格症也好,她们的智识是不足认识到自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但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作者,她还原了那些她不认识的、很多很有力量跟温度的人的来历,我觉得这是我很喜欢的地方。

主持人:梁老师要分享一下吗?

梁永安:我觉得胡卉的写作里面有一种东西,她把写小说的一些叙事方式、表达方式、语言方式,放到这样实录性的访谈里面去。这个时候就要将我们自己的心情、自身对世界的态度,或者说是一种想象,融入其中。这里面饱含着她自己对人性不断扩大、不断拓展的体会。你看着就会感觉一下子,在文学的换代里面,她变成强有力的一员。在上海,看到像张怡微、胡卉她们出版的书,就经常会感觉到,文学真的是在随着历史往前走,跟上了历史的变化。

这种写作的价值体现在,特别有一种女性生存的自我表达,而且这个表达很有勇气。读这本书,没有几页能让人感受到传统阅读女性题材时惯常的那种喜悦。生存总是很艰难,每一篇章里,每个女孩子你看她的起点都是非常好的,非常有一种上进、温暖的期待,但是往前走的路都太崎岖了。就是今天这个社会在发展的时候,还顾不上很细致地去体会女性。我觉得这个时代对女性,真的比对男性严峻得多。把这种严峻性写出来,不管是生孩子那种身体的痛感,还是好不容易构建出来一个生活然后又分离,都很需要勇气。

所以我觉得胡卉的写作很“沉底”,就是真实、原质化。然后在这个上面,去给我们一个时代感,而不是说用一个更诗化的东西,去渲染一种要去追求的生活,所以这个分量就比较沉重。但这个沉重不给人绝望。沉重不被意识到的话,那就很绝望。而通过一种女性写作最后把它释放出来,这个是特别让人感动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胡卉的语言能力是很强的,而且非常适合所写的这种女性生活。我觉得她从自己的创作个性和风格出发,找到了一种语言。我读起来的时候,感觉这种语言是不断受到阻击的,也有创伤,叙事里面饱含了作者对于这种女性生命,一种深切的带有一点点伤感的顽强,表达出很有张力的一种叙事。

消化他人的痛苦是一件需要天赋、勇气

也需要巨大精力的事

主持人:我读下来最喜欢的故事也是《罪与罚》。如同刚刚梁老师说的,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勇敢的书,胡卉毫不避讳地去消化他人的痛苦。消化他人的痛苦是一件需要天赋、勇气,也需要巨大精力的事情。把别人的痛苦裁剪去呈现,也是对写作这门手艺的一种考验。想问问胡卉老师,采访别人然后消化别人的苦难,是一件需要巨大力量的事吗?你怎么去面对书里面提到的那些满目疮痍的痛苦?

胡卉:对于“消化别人的苦难”,我们会有不同的表达,有时候我们说是同情心、同理心。我最近在读日本作家的书,他们好像是会把它放在一个想象力的范畴,就是对别人痛苦的想象。有时候我想,这样是不是说非虚构写作也跟科学、数学,还有物理等等一样,是需要想象力的,就是对别人痛苦的一种想象和体察。

这个好像笼统地讲很难表达清楚。举一个例子,书里有一篇叫《消逝的女友》。其实从文本来说,它不一定是我花了很多心思和时间的,它写得很快,甚至相对其他篇章来说有点粗糙,但我记得它当时主要是从情感层面给我冲击非常大。因为主人公是我从小的朋友,上一次见她,她还住在我们家,跟我睡在同一张床上,每天开开心心地笑,笑起来很明朗。后来因为我们各自在外地求学工作,就分开了。等我再见到她,就是在我们那个小城市的精神病院,两个人隔着一张桌子坐着,她已经不认识我了。

我记得那些天,我通过她家人去了解她身体跟精神被毁灭的原因,每天晚上做梦都是她的脸,看不清楚。我就觉得像这样一种命运,其实完全有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因为我也跟她一样,去城市里求学,会一个人要面对一些事情,会工作受挫,甚至也有可能被拐卖,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这种时候就更加有一种确实的难过。

怎么去消化这些东西?慢慢地我自己的方法,就还是通过阅读。通过看书,我感觉其实人类的文明像一条长河一样,我们可以在里面放松自己,也可以从里面看到自己的倒影。无论你是哪一种处境,你都能够从书里面找到一些启发。

我记得当时去精神病院,那是我第一次去,见到了很多她的病友,还有医生的工作环境。那个对我的冲击都比较大。但后来我看到摄影师吕楠的《被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院生存实录》,他拍摄了中国38家精神病院和上百个病患家庭。通过他的工作,我慢慢地了解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其实不是你需要去害怕的人,他们还有正常人的感受和情感。这样你就有更好的平等的心去看待他们。在这个看的过程中,我慢慢也会看到一些前辈的工作方式,学习到一些工作方法。

吕楠后来又去拍摄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拍了9年。我记得他说他其实每天都在质疑自己的工作,所以他需要通过阅读去审视,就是在思考中检验自己的做法,然后在做之中又检验自己的想法,用这么一种工作方式帮助他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他还讲到,他为什么老是在看歌德、马丁·布伯和普鲁斯特的书,因为他想给自己树立一个精神的高度,然后也找到一些呼应。我从这些人身上也学到一点工作方法,以支撑自己去把这个事情完成。

这得是一个很勇敢,甚至要有一点天真的人

才能够做的工作

主持人:我也经常读张怡薇老师的散文和小说,其中涉及到的情感,包括他人的痛苦,可能不是这么大体量、大质量的,但也是一些更细微、琐碎,更深入人心的他人的痛苦。想问问张老师,同样处理他人故事、他人痛苦,写作散文或小说跟胡卉写非虚构,处理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它们各自可以有怎样的力量?

张怡微:这个很难说。胡卉曾到我的课上做过一堂讲座,讲得非常好,也是给我很大冲击。因为我写作多年,很多情感是靠推理的——就是觉得到了这里他应该要感动了,或者应该要怎么样了;或者说这个故事本身就很奇特,它能够调动我们一种很陌生的感觉,所以我会把它写下来。而胡卉面对的情况比我要残酷,我记得她讲了一句话,她说她“把所有的心碎,都在写作这些故事时用掉了”。她就是站在很多破败的、心碎的现场,我相信这一定得是一个很勇敢,甚至要有一点天真的人,才能够做的工作。因为如果是我这样的人,可能会回避掉,会技巧性地把一些太残忍的东西,选择不去看。所以我很感恩当老师这个命运给我的任务,因为当老师,有些东西你不得不看、不得不评,所以才逼迫我变得越来越勇敢一点。

而胡卉写这些故事,她会去到现场,问认识这些女孩子的可能二十个人,她们曾经去过的小卖部、学校,她们曾经认识的其他同学,问出一些好的事情,也问出了一些很不堪的事情来,比方说很多非常残酷的事情。胡卉的行文当中经常会有这种东西,作为一个逻辑的点,把故事变成立体的画面。

我不知道胡卉自己怎么看待这种方式。她选择的那些女孩子可能有一半是没有办法表达她们经过的事情的,胡卉的方式是自己去感受,她听说了这些事情,她把一些她觉得比较重要的事,作为写作的很重要的材料,放到她非虚构的作品中。我们知道非虚构写作的伦理就是你不能编、不能虚构,所以这些事情就是她听说的、她知道的,她只是做了一个前后次序的调整,或者说逻辑链的排列组合。她接受的信息应该是非常琐碎,别人东说一句,西说一句的。

她的故事开头都很温暖——我们出去问一个人的成长,街坊邻居都会有一个很温暖的开头,她哪一年生的,有很多好事,小姑娘长得漂漂亮亮,看起来很聪明,都是这样的开头——后来怎么就突然走到绝境里面去了?而且她有些故事是有后记的,她补充说这个女孩子现在在干什么,很多就是赤着脚在铁道上走,再也没人管她了,她就被抛弃了。她是一个有温柔开场的人,然后经过了一些看起来好像也不是什么事情,但如果把它挑选出来做一个逻辑链的整理的话,会能够看出悲剧的种子很早就埋下了。就像《红楼梦》里面,警幻仙子是没有办法点化这些女孩子的,没有办法改她们的命。就好像她不是走到这条偏差的路上就是走到那条路上,有些是基因决定的,你也怪不到外部社会的秩序,她可能天生就有这个病,她早晚要爆发的,可能结婚爆发,不结婚也会爆发的。那这些没有办法逃脱的命运,我们活着的人、看到的人还能做什么?这是给我很大冲击的。

女性应该秉承

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独立性

主持人:《木兰结婚》这本书体现了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困境。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明明知道生命应该一去不返地流向另一条河流,但就是束手无策,无论是对自己的生命,还是去旁观他人的生命。联合国妇女署发表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新冠疫情期间,女性在清洁、育儿、烹饪、购物等每一项家庭劳动指标中承担的比例都比男性高。不仅如此,在疫情压力下女性遭受的家暴也普遍增加。

梁老师一直对女性的生存状况非常感兴趣关注。结合这本书中体现的一些女性困境,想问梁老师,女性对自身生命的价值应该从何着手,或者说怎么找到自己生命的创造力?

梁永安:这个问题特别大。其实有时候我会想,比如看这本书,一看思路就会蹿出去,想到一个女性她没遇到一个男性,可能过得还蛮好,遇到以后从此就开始坎坷了。但是转换一个视角来看,其实男性活得也特别不容易。这个时代在变化,很多生活的困境都细化、下沉到每个人手上,没有像以前的那种继承性——以前一代一代过着差不多的生活,现在都处于一种比较新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什么东西都是飘忽不定的。

时代现在就变成一种叫什么呢?自顾不暇。都在这种漂流里面,都很破碎,相互之间没有农业社会那种完整性了。女性生存里维持了几千年的那种心理需要改变,需要去打破。从这个书里可以看到,女性不缺力量,但是特别缺对自己人生权利的一种清晰的认识,以及去维护它、坚持它的意识。

我觉得现在社会正向一个双螺旋时代转变。以前是男性转女性不转,女性加入到男性的旋转里面去,以他为中心来转。但今天应该是女性也在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螺旋,然后去寻找自己的生活。看《木兰结婚》,我往往会感叹,这里面的女性们,如果拿出自己的自转能力,把自己的生命也看作有自己的主轴,可能也能带动男性改变,甚至也可以带动社会改变。归根到底,女性应该秉承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独立性,不依靠一个男人,建立起自己跟世界直接的联系,用自己方方面面的力量,去建设自己的生活。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女人要相信,没有男人我也可以过得很好,也可以过出自己充满丰富性的一生来,我觉得那个是非常需要的。

(整理/雨驿)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