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武隆的红色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19:39 作者:中国双拥杂志 围观:

重庆市武隆区 参战老兵讲党史 红色基因代代传,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双拥杂志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武隆的红色故事有哪些1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2021年6月23日,重庆市武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邀请参战老兵秦大田、彭小兵,退役军人雷元儒、陈紫淼4人在区示范幼儿园开展“童心永向党 参战老兵讲党史 红色基因进校园”活动。

参战老兵彭小兵在区芙蓉街道中山社区给党员代表们讲党史

活动中,在庄严的国旗下,孩子们参加了升旗仪式,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革命歌曲。参战老兵秦大田、彭小兵结合自己的从军经历,向小朋友们分别讲述了当年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故事,并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为现场师生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同时勉励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从小树立“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思想,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区示范幼儿园全体师生高唱《歌唱祖国》

在演讲过程中,孩子们认真聆听老一辈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在孩子们的心灵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点燃了他们的英雄梦想。孩子们纷纷表示,以后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区示范幼儿园大班向老兵们送花

演讲结束后,退役军人陈紫淼组织孩子们军事训练,体验手榴弹投掷、迫击炮模拟射击等军事训练器材,切实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部队的战斗生活,提升了孩子们对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长大后投身军营、献身国防的热情。

退役军人在区示范幼儿园教小朋友射击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袁杰表示,下一步,还将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开展参战老兵讲党史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等,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切实为退役军人办实事、做好事,积极营造拥军崇军的良好社会氛围。

武隆的红色故事有哪些2

在龙河镇岩塝村白岩子

有一座烈士墓

长眠着林材清等4名解放军战士

烈士墓

丰都解放不久,县境内仍有许多国民党残匪以“刀儿教”的形式组织起来,与新生的红色政权作对,在丰都南岸各乡形成了以武隆人唐云武、丰都人王云峰为首的两股势力,在龙河、武平、栗子等地作乱。

1950年4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营张连长和侯指导员带领约80人进驻白岩子,将一张姓绅士的3层楼房作为营房,在屋侧巨石和房屋周围修起了岗楼和战壕。

2600名匪徒趁大部队进丰都县城搬运物资之时,于4月18日扑向白岩子,留守的14名战士与2600多名“刀儿教”匪徒展开浴血奋战,以少胜多,打垮匪徒猖狂进攻,取得重大胜利。

但是,林材清等4名战士的鲜血却永远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1955年4月上旬,当时的茶元区公所在白岩子修建烈士墓,并以丰都县人民政府名义竖有简易墓碑一块。

后来,龙河镇党委、政府筹资,于1993年8月1日建军节重修墓园。现在,已成为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墓面积约108平方米,全部用青条石砌成,背靠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青松苍翠挺拔,翠竹笑傲寒霜,象征着烈士威武不屈、勇敢顽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高大雄伟的墓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庄严肃穆,碑座上记载着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墓园建设情况。

金秋时节,墓园两侧的桂花树花正开放,散发出一阵阵浓郁的花香,黄色的花瓣随风飘撒在烈士墓上。

烈士长眠白岩子,不朽丰碑激后人!

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冉启萌

编辑:李玉婷

责编:段 敏

审核:李永生 李贤文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丰都县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请标明来源:丰都县融媒体中心重庆丰都。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武隆的红色故事有哪些3

如果你来到重庆市武隆区火炉镇木水村一个叫胜利口的地方,一座矗立纪念碑——火炉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定会让你感到震撼。这座竣工于2011年的石碑,守护着19名烈士的英魂,铭记着一段峥嵘历史。直到现在,碑下时常出现的一束束鲜花,偶尔驻足浏览石碑刻字的人群,都代表着人们未曾遗忘。

(火炉人民英雄纪念碑)

46岁的肖龙是土生土长的胜利口人,从他记事起,就常听父辈讲起胜利口的这场战役,当记者向他询问起这段历史,这位一生务农的农民语速忽然放慢,开始向记者讲述起这个他早已烂熟于心的红色故事……

1949年11月7日,国民党宋希濂率领的集团军防布于湘鄂西的西南防线全线崩溃,8日西撤至彭水龚滩一线布防。14日,解放军攻占龚滩。16日,二野11军和四野47军攻占彭水县城。

彭水战后,敌军溃逃至白马山一线布防。11月19日,追击至此的我军在土地坳遭遇敌军阻击。此时,据守在土地坳上作困兽之斗的是宋希濂残部的两个排。有重机枪两挺、轻机枪六挺、82炮两门,任务是在此阻击,以掩护其主力向涪陵方向溃逃。而尾随其后紧追不舍的则是二野11军王连长(未留下全名)所率的先头连。我军追至坳口,遭到坳上敌军疯狂阻击,敌军凭借有利地形和精良的武器打退了我军两次冲锋。冲锋中,四个战士倒下了,我军果断决定,留下二三排作正面佯攻,一排的一、二班从右边的左家湾、石梁子迂回包抄,另一个班则从左边的狮子岩迂回。

坳上敌军被两个排强大的火力吸引,无暇注意我军的迂回包抄。半小时后,二十余枚手榴弹在敌军战壕爆炸,敌军血肉横飞,鬼哭狼嚎。王连长挥动驳壳枪带领我军呐喊着“缴枪不杀”,勇猛地冲上坳来,战壕中的顽敌却将一颗罪恶的子弹射向了冲在最前面的王连长……据当地村民讲述,王连长在中弹后用最后一丝力气要求战士们把他埋在这个地方,因为他要守着这块土地,想亲眼看到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能在解放后过上新生活。王连长叫什么名字,至今无人知道。

硝烟散尽,19位烈士忠骨永埋于此,有名烈士9位,无名烈士10位。他们的浴血牺牲,最终如愿换来了解放的新中国。

解放后,为纪念这场壮烈的胜利,土地坳改名为胜利口。后人为19位先烈忠魂筑起石碑,将战斗的一幕幕情景用文字和雕刻重现、铭记。如今,随着胜利口红色故事的流传,这里也成为了一个红色旅游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英烈们的传奇故事在这里世代相传,永垂不朽。

(纪念碑下刻画的战争场景)

肖龙是亲眼见证胜利口从杂草丛生的破败战乱之地变成了如今的平坦马路,十字路口高高矗立着纪念碑,他由衷感慨道:“我们现在和平稳定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多亏那19位烈士保护了胜利口,保护了我们老百姓!这个纪念碑也立得好,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应该来给烈士们扫墓!”

其实,给胜利口攻坚战战亡烈士扫墓从2011年纪念碑落成开始,就已经成了火炉镇许多人的习惯。火炉镇民政办杨建川主任告诉记者,从纪念碑竣工那年开始,每年火炉镇上所有的政府机关、中小学校等单位都会组织至少一次扫墓。

“用扫墓的方式缅怀烈士是我们后人唯一能为他们做的事情了,我虽然不是本地人,但从2008年开始来火炉镇工作也有十多年了,我能感受到烈士们的精神给这个地方的人民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绝对不能忘记这段红色历史!”杨建川主任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