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潇湘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19:38 作者:湖南文轩社 围观:

零陵古城:历史沿革典故集(连载体),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湖南文轩社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潇湘的历史故事有哪些1

文图/陈胜利

【三】

零陵古城汉时为土城,宋代改建砖城,明清为砖石城。《永州府志》载:“今之城池,即汉零陵郡城。创建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宋绍兴中,赵善谧增修里城,开庆、咸淳增筑贰廓。元因其旧,洪武六年(1374),永州卫指挥更拓之,而形成城西以潇水为壕堑,由西南而东堤水为池,自东至北隅凿土为濠,自北至西隅联属为池之局,城墙围九里二十七步,高三丈,阔一丈四尺五寸。门七,曰: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太平、永安、潇湘,各建楼其上。”沿潇水东岸、东山山麓分布着一批以民居、店铺为主的建筑,形成两条空间轴线的城内大街和无数条纵横交错的街区小巷,从而构成了完整的山水古城风貌。正如民谚所说“两纵三横十八巷,青砖灰瓦马头墙,花格窗、石抱门,两山一水景潇湘”。历史风貌保存较完好的街区有:水晶巷、总督巷、外河街、内河街、文星街、三多坊、柳子街。老埠头古街横跨湘江东西岸,西岸街道长200米,宽4米,由青石板铺成,现有80余米街道两边保存7座清代至民国的商号、伙铺、作坊等建筑。老埠头兴起于唐代,五代设潇湘古镇,明代设湘口驿,清代称老埠头。现存有古码头、古道、古商铺、古桥梁。潇湘古镇至清代发展成街道绵延五里的商旅重镇。同时,老埠头也是“永(州)宝(庆)孔道,湘桂通津”,水陆交通发达。在此沿湘江及湘桂驿道通达广西,沿潇水及湘粤古道可至广东,沿湘江而下,可抵衡阳、长沙,是湘、粤、桂三省重要物质集散地和中转地。

附典故:古城周边的一些地名颇具传奇色彩,话说三国时张飞兵临城下,零陵上将刑道荣与张飞战不了几个回合,就逃回零陵城里,任凭张飞挑战,太守刘度闭城不出。零陵城三面是水,一面是山,易守难攻。张飞见攻城不下,便将兵马驻扎在离城20里的接里桥。一天傍晚,张飞带着十多个扮成渔民的士兵,悄悄来到西城脚下,沿着通往潇水河里的一条排水沟爬进城里,躲到了东山之上,迅速爬到山的最高峰鹞子岭,张飞把一只8斤重的靴子踢到了离城20里的营中,将士们一看铁靴,就知道张飞进了城,便火速赶来,与张飞里应外合,攻下了零陵城。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飞取零陵的功绩,在他爬过的那个水口修了一座桥,取名“水口桥”;在他踢落铁靴的那个地方取名“接履桥”;张飞攻取零陵后,在东门岭与南门之间建了一个点将台,每日调兵遣将,操练军士,准备再取桂阳(后孔明没有派张飞去,派赵云去取了桂阳),他驻兵的那个山现取名为“张飞岭”,岭下的“点将台”至今依稀可辨。零陵人见张飞练兵辛苦,特地酿制了一种好酒慰劳他。因为张飞一脸大胡子,有人就把这种酒叫“张飞酒”,也有叫“胡子酒”的。(待续……)

潇湘的历史故事有哪些2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思佳 卢小伟 王亚奇

近年来,湖南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潇湘红色故事集中宣讲活动,打造“潇湘红色故事汇”品牌,精心打磨了一批湘籍革命家、英雄烈士和先锋模范人物故事,并为每个故事量身打造主题视频,形成了强大的品牌传播效应。

2018年以来,潇湘红色故事宣讲团走进全省各地企业、机关、校园、社区、军营等,开展集中宣讲20余场次,网络直播4场次。数万名观众现场聆听,400万人通过微直播收听收看。

图书、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红色文艺作品,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讲述红色故事,成为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

韶山推出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利用夜幕与4D声光电技术,以沉浸式艺术体验,让观众领略伟人的一生。实景演出1500多场,有近200万人观看,荣获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演艺节目大奖。

由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创演的民族歌剧《英·雄》,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及其丈夫何孟雄艰苦奋斗、坚强不屈、勇于牺牲的故事。2018年1月首演以来,演出近60场,曾获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湖南以革命历史人物、英烈为主题创作了70余部舞台艺术作品,推出《恰同学少年》《秋收起义》《共产党人刘少奇》等红色题材电视剧(片)60余部,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等;出品红色影片30余部,其中《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刘少奇的44天》《秋收起义》《十八洞村》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十八洞村》《国歌》获得华表奖。

湘潭大学副校长刘建平认为,新时代大力发扬红色传统,要坚持正本清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把握红色传统的革命性与人民性的深度融合中,在历史性与现实性的交互共生中发扬好红色传统,为时代发展注入红色传统的精神动力。

“新时代长征路上,我们绝不会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汝城县沙洲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飞说,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更需要“半条被子”精神指引,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带领百姓在家门口奔小康。

长沙县开慧镇近日入选2020年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据了解,每年春节,开慧镇的干部群众都自发前往陵园祭拜杨开慧烈士。近年来,开慧镇积极推动红色文化遗存和革命遗址挂牌立碑工作,有历史积淀、地方底蕴、鲜明特色的红色故事被更多人熟知。该镇党委书记李坤明说,下一步开慧镇将以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通过产业发展增强红色传统的生机和活力,让红色传统可观、可感、可体验、可传扬。

潇湘的历史故事有哪些3

作者:蒋祖烜(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走进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开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

近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殷殷嘱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自觉担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和革命文物集中的优势,着力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做到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用理想信念立根固本,让红色潇湘薪火相传。通过着力讲好“半条被子”故事,建好“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实现沙洲“红色”与“绿色”、“古色”资源的有机融合,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中助推沙洲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深化新时代条件下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借鉴。

珍视红色资源,着力挖掘其承载的思想内涵

红色资源凝结着革命先辈的艰辛探索、赤胆忠诚和奋斗牺牲,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鲜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的第一站就到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沙洲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半条被子”故事承载的光荣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以及其体现出来的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和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半条被子”故事让人民群众真正认识了共产党,真正把党当成自己人,在群众心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意义重大而深远。

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更加珍视珍爱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红色资源,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湖南坚持深入挖掘和阐释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使每一处红色纪念地都成为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在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中不忘初心使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把这片红色热土孕育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崇高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建好用好红色阵地,彰显丰富红色资源优势

湖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圣地,留下了“半条被子”的鱼水情深和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怀激烈。拥有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80多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8处,国家级示范基地29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8处。

近年来,湖南坚持保护优先、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红色阵地的建设管理使用,推动全省红色纪念地修缮保护持续向好、周边环境持续改善、教育功能不断加强。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依托红色资源和讲解员队伍,在全省广泛开展“潇湘红色故事汇”宣讲,创新打造红色宣讲品牌活动,推出《半条被子的温暖》等红色故事,在全省集中巡回宣讲200余场次,数十万名观众现场聆听,500余万人收听收看,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通过精心设置红色主题书籍、画册、音像制品陈列区,全面充分展示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事迹、爱国情怀和革命思想,着力深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了解。结合“9·30”、“七一”、清明等节点,持续举行省会各界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进行缅怀祭扫、重温誓词等宣传教育活动,将一处处红色纪念地打造成为激活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打响“锦绣潇湘”红色旅游品牌

依托“半条被子”故事地这一品牌,沙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村落”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可赏可游的别致乡村景观,集中打造参观线路,提升沙洲景区讲解接待水平,带动沙洲村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使之成为脱贫、富民、兴业的重要引擎。

湖南牢牢抓住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这一契机,充分发挥韶山作为全省红色旅游的龙头作用,带动形成了“伟人将帅故里”“工农运动热土”“红军光辉史迹”“长征壮丽篇章”等四大红色旅游主题板块,推动红色旅游资源连点成线、集线成面。

通过持续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积极筹办2020红色旅游博览会,创建革命文化园区、湘赣边红色旅游创新示范区和大湘东平汝沿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高标准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规划》,推动湖南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丰富的红色资源真正变成当地脱贫、富民、兴业的致富产业。2019年,全省红色旅游区(点)接待旅游者1.4亿多人次,带动红色旅游直接就业25万人。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6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