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寿阳的故事有哪些传说

2022-10-29 19:34 作者:同城频道 围观:

地名故事 山西阳泉市桃河的神话传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同城频道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寿阳的故事有哪些传说1

小阳泉村北界紧临桃河,在长达5.8公里的村界上,世代以河为缘。桃河,相传在很古的时候叫扑猪河,主河源于山西省寿阳县的双岭山,又叫土径岭。河发时,从西向东飞流直下迅猛异常。有时虽烈日晴天,洪峰却突然泻下,别说过往行人防不胜防,就是气大如牛,奔跑迅疾的野猪,若碰上洪峰冲来也会被扑倒在波涛之中。因此,当地百姓把它叫做“四十里扑猪河”。

扑猪河是一条害河,平日里河中干枯无水,发水时吞没大片田地。因境内平潭至小阳泉有一条通商大道横跨河面,故有不少过往商客死于洪水。一年秋天,正是谷子熟了的时节。突然发洪水把岸边的庄稼和房屋都冲走了,还有一些无辜的百姓也丧了命。当人们从悲伤中清醒过来后,便想到治服扑猪害河。于是,他们开山凿石,修筑拦河大坝。整个冬春人流如潮,堆石如山,河坝建成了。可是第二年河水更大更猛,河坝被冲垮了,耕地村庄又被淹没了。但人们并没有灰心、害怕,继续凿岩取石筑坝抗水。谁想河坝年年加大,河水也年年猛增,河坝又屡屡被洪水冲垮。虽然这样,人们还是年复一年,子子孙孙不断筑坝拦河,后来终于筑起一条齐峰大坝。这个消息让上界管水的禹王爷知道后,很受感动。

有一天,禹王爷亲自下界来现场察看。不巧,正赶上一场倾盆大雨,又发下了特大洪水。岸边的人们冒雨爬到山顶观看大坝有无险情。河水涨得很快,波浪滚滚,直冲大坝。这时,几百壮士不顾危险,扛着巨石加高加固河坝,往返不停。见此情景,站在云端的禹王爷感慨万分,抬头向双岭山一望,山洪源源不断。看看天空,天雨如注,有增无减。再看齐峰大坝,已经摇摇欲坠。这时,禹王爷不慌不忙伸出五个指头,往河中央一挡,立即形成五道河湾,瞬间即减缓了河水的流速,减轻了河水的冲击力,保住了大坝,避免了一场洪水灾难。

翌日,风平雨止,山色复明。河水中出现了“五堵”的奇观壮景。人们纷纷奔走相告,大坝所在之地,好像赶集一般,热闹非凡。于是便在这里建起了村落,住上了村民,把这个地方起名叫“五堵”,后来又叫“五渡口”。这可能就是现在“五渡村”村名的起源吧!从此,桃河两岸的村落逐渐多了起来,“五堵”的下游,原来桃河水退后,在河北岸淤出一块沃土,人们便在那里筑屋居住,在沃土上耕作,因地而名,叫做“河坡”。

河坡以东、桃河南岸有条支流,大河退去,小溪不断,故名“小河”。“小河”以下,两河汇流,河床宽阔,又没有固定河道,洪水泻下到处乱流。人们便在河北岸上建起个村落,叫“乱流村”。因五堵上游淤下大片沙砾,故将此地叫“沙江口”。把洪水淤积的一处水洼叫做“平潭”。后来因为扑猪河被人们治服,河水变得清澈温顺,鱼虾成群,人们可以在河上撑舟打鱼了。之后,人们又在宽阔的地方建起了晒鱼场,那可能就是现在的“赛鱼村”吧。哪个再想看到扑猪河的翻滚波涛,只有长途跋涉到桃河上流的“坡头山庄”去了。

从那时开始,扑猪河两岸一派繁荣景象。特别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河面浮着花瓣,两岸飘香,风景宜人,因此人们就改扑猪河为桃香河,也叫桃花江。后来,不知在什么年代被人们称为“桃河”了。

寿阳的故事有哪些传说2

于玉生

翻遍《寿阳县志》,穷稽《寿阳村名考》,在寿星故里二千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村小庄名称中带有“僧”字的只有我的家乡——百僧庄。

本是凡夫俗子聚居的村庄大都以地形、姓氏、方位、传说等名之。用僧做村名必与佛教、寺庙一类相关,或多或少带有诸多神秘色彩。

据《寿阳村名考》记载,唐武宗会昌法难后,朝廷令僧尼还俗,无家可还的僧尼聚居于县西五十里的桃子山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渐成村庄,故名百僧庄。

确然,家乡百僧庄村庙多在方邻左近十里八村那是出了名的。听老人讲述村里古时有座大的庙宇气势恢宏,僧人众多,香火鼎盛,庙里的大钟一响百里之外的京城可以听的真真切切。斯言或许可信,村里有一地名就叫寺院,也许与此传闻有关吧。过去村里有多少庙宇无从考证,现在保留的还有大王庙为元代所建,三官庙为清代重修,老爷庙(关帝庙)遗址尚存,村中供奉灯山爷的旧址我们这一辈都能记得,村东南的文昌阁还有残留的痕迹。

最为奇特的是姜太公封神时各方神仙都有了归宿,作为众神之首的子牙却没能给自己留一方安身之所受人朝拜,只能在众生起房盖屋时房梁上名之“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可家乡人偏偏要给太公修座庙宇塑个金身,在村北三公里的桃子山上修了“太公庙”,此举不知惹恼了哪尊神仙,一场天火把太公庙烧的只剩石窑一孔,还连降冰雹报复村民。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言:百僧庄人真出巧,一心要盖太公庙,三年打了两雹的,哭的哭来笑的笑。传言毕竟是传言,可太公庙遗址至今还在桃子山顶的丛林里经受风雨的考验。

至于村里十字路口供奉土地爷的五道庙在此就不必赘述了。

伴随庙宇文化的是村里古戏台多,这大概是神仙们都有雅兴爱好听戏吧。我记得村中央有一大戏台,平时村里演电影就在这里,年年春节,村里的文艺宣传队每每在此献艺,村里经济条件好时也在此唱过好多戏。这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后来戏台经过两次翻新修葺,变得大了也现代了,可我每临此地却总觉得失去了以往的那种庄重与敬畏。大王庙和三官庙都各有戏台,我记得还有二月台、四月台等,有的遗迹仍在,隐没在荒草之中了。

神秘可近的村庄庙多、戏台多,传说也很美丽。

村北三公里许的桃子山传说是当年大闹天宫的弼马温在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时随手把吃剩的桃核一扔落到了荒芜的山间,慢慢的这座山就变得桃花烂漫,果实飘香,以至于惹得神仙都择此安居,桃子山阳坡半山腰处就有神仙洞。村人辈辈相传,说是有一年,一名和善的村民上桃子山打柴,本是寒冬腊月了可他在山上却看见两个白发老者在下棋,爱好下棋的他就默默的在旁边观阵,棋盘旁的石板上放着一盘令人垂涎的蟠桃,下棋的老者无意间把一个桃子递给他,他受宠若惊的接过桃子一口就吃了下去,顿时觉得浑身舒服爽朗,轻飘若仙。眨眼功夫一看,下棋老者已不知去向,回首时砍柴的斧头木把已经烂了,只有铁斧头锈迹斑斑的在地上,恍然的他才想起回家,等回到村里一问没有一个人认识他,村里的老人传说中大约几百年前,村里一个后生上山砍柴就再也没有回来,也不知哪里去了,反正活没见人死没见尸。山上一直留有仙人下棋的棋盘,村人至此把棋盘所在地名之曰棋盘掌沟。这类故事各地都有,但我觉得只有家乡百僧庄桃子山的美丽传说与之吻合,更何况古书记载的那个烂柯人就是晋人王质,可能是天缘巧合吧。

百僧庄村位于平头镇东北三公里,出县城西向二十五公里307国道北一公里即可抵达。古村古韵古遗风千古悠悠,新风新俗新时尚蔚然成风。而今崭新的村道、亮丽的小景点、卓然的行道树打扮的村美人美环境美,倒写的人字河东西环绕,穆穆的桃子山仙气缭绕,村南的凤凰坡松翠鸟鸣,实乃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二零一九年七月二日草

寿阳的故事有哪些传说3

寿阳背棍,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背铁棍产生于明代,传入寿阳在明末清初,主要在平头、太安驿一带盛行,尤以太安驿背棍表演精湛,所以在当地也叫太安驿背棍,已成为全县的保留节目。

经过历朝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吸取欧美芭蕾舞“托举”、东北秧歌“群舞”、民间高跷“凌空”之优点,形成了集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惊险之玄妙,“绘画”色彩之缤纷于一体的独特的民间艺术。

背棍要挑选俊秀男女孩童,精心化妆打扮后,绑在铁棍上端,下端绑在强壮男子背上的。背棍者在行走中,根据背上的孩童扮演的戏剧故事及人物,配合锣鼓点,迈出各种舞蹈步伐,使孩童摇摆表演。如此下扭上摆,飘逸潇洒,给人以美的享受。

耍叉也是寿阳一种以惊险刺激见称的民间文艺,是在武术活动中诞生的一种民间杂技表演形式。表演者十至五十人,赤背赤膊上下滚动着铁叉,时而铁叉离体翻腾空中,铁叉的铁环不时发出阵阵响声,围观者拍手叫好。还有一种小铁叉,长仅二尺,它较大铁叉易于掌握,它由两手持两根尺余短棍,上下翻动,甚是别致。

寿阳耍叉的道具有四尺长铁叉每人一根,一端为铁叉,另一端为梭枪、红缨、铁环,分大、小两种。表演时铁叉在手臂、肩背、脖胯、腋膝、腰臀、腕髁、头等全身部位,不停转动,上下飞舞,铁环哗响,高超惊险,深受欢迎。

“爱社”傩舞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舞蹈,现今仅流传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寿阳县境内,被称为寿阳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发源于远古时期黄河河流域中部,是黄河文化发祥地极为古老和原始的民间舞蹈形式。

上古时代黄帝为了战胜蚩尤部落,命令将士打扮成“二十四家魂头鬼”迷惑蚩尤,获胜后,为了表彰将士们爱社稷的英勇行为,就把这种傩舞称之为“爱社”。鼓一响,站在中间的六个“大鬼”开始表演,其舞蹈有软势、猴势、抱势、推门等动作以及珍珠倒卷帘等组合。整场演出节奏平稳,气氛沉闷,呈现出一种古朴、单调、森严的神秘色彩……

傩舞借助于“鬼”傩的形式表现了“轩辕大战蚩尤”的创世传说,表现了远古人类狩猎时代神鬼崇拜中的一种“鬼”图腾和中华民族勇于斗争、勤劳勇敢的古老民族精神。寿西沟北村“爱社”已于2007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赏田园风光,品乡村美食。关注品乡村,时刻与家乡零距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