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送花灯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19:30 作者:陇上非遗 围观:

看点 ▏三仓灯戏里,藏着多个神奇的传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陇上非遗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送花灯的故事有哪些1

丑角:“今值新春佳节,到处热闹非凡,我和干妹约定,唱一唱,跳一跳,共度新春佳节。”旦角:“今值新春佳节,到处热闹非凡,我和干哥哥约定,唱一唱,跳一跳,共度新春佳节。”旦角和曲,丑角(穿衣)唱:“风飘飘来雨稀稀,高点明灯奴穿衣,上身穿红绸缎,下身穿宝裙,手上戴的金戒指,脚上穿的牡丹鞋……”

唱灯戏是武都区三仓乡一带农民一年中主要的娱乐活动和文化生活,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开始准备到次年正月十六结束。每年春节过后,元宵佳节临近,是三仓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时段,此时春播尚早,当地群众趁着祥和热闹的节日气氛,为祝愿祥瑞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心想事成就开始唱起了花灯戏,年年如此,没有例外。

三仓乡位于陇南市武都区南部,境内峰峦叠嶂,山川秀美,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在风景优美的三仓,花灯戏特色鲜明,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三仓灯戏”又名“三仓花灯戏”,其名与“迎灯”的习俗和戏台前所挂的两个大花灯颇有关联。关于三仓灯戏的渊源及传承在当地有两个传说,一种是“祖传香火”说,一种是“杨戬赶山”说。

“祖传香火”说:很久以前,当地天灾不断,人们生活窘困,只好以耍红灯、唱大戏的方式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里年年唱戏的习俗得以产生。三仓乡水沟坝元宵灯戏志有这样的记载:“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水沟坝元宵灯戏,自吾先祖创立十多世,吾等承嗣先祖基业,世代相传无绝矣。”

“杨戬赶山”说与第一种说法相比更具神秘色彩。相传很久以前,三仓一带群山环抱,土地贫瘠荒凉,百姓生活十分窘困,二郎神杨戬闻讯后,奏请玉帝将许多山峦赶至荒芜之地,于是就形成了8个近似小盆地的产粮区。根据其地域特征人们把它们叫“三仓”“五库”,喻义盛放粮食的地方,三仓一带的百姓从此衣食无忧。人们为感谢二郎神杨戬,大修庙宇,通过耍红灯、唱大戏的方式歌功颂德、庆祝太平盛世。

三仓灯戏的语言以武都方言为主,兼有四川、陕西、陇南文县等地方性语音特征。耍灯唱戏是以青壮年为骨干,全村老幼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的大事。闹花灯与演戏相结合,整个流程包括晒衣、议事、排演、搭台、迎灯、唱戏、送灯等民俗活动,有许多活动与“灯”“五谷神”有关,并形成一些独具特色的程式化表演。如“正戏”演出前“花折子”的固定表演,充分体现了三仓灯戏“插科打诨”的表演特色,整个活动呈现出“灯中有戏,戏中有灯”的特点。

三仓灯戏属曲牌体戏曲剧种。音乐以五声调式为主,其欢音类曲牌明快活泼、玲珑华美,哭音类曲牌缠绵凄楚、哀怨动人。伴奏乐器武乐类有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小鼓等,后来吸收了鼓板、小堂鼓、吊钹、碟子、碰铃、大小木鱼等乐器。文乐领奏乐器为自制二胡,近年来吸收了板胡、竹笛、唢呐等乐器。

三仓灯戏常见的曲目有十二花梅、颂寿元、怀胎歌、妹儿回娘家、送报条、献莲花、打彩、闹五更等。许多故事表演的内容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故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具是其主要的道具。村民们辈辈传承的传统剧目有:《草鞋》《孟姜女》《打彩》《闹五更》等。也有许多移植、改编的剧目,如《白蛇传》《铡美案》《老少换》《小姑贤》等。

虽然祖祖辈辈都在传唱,但三仓灯戏没有固定的文字剧本,故事脚本是当地“戏母子”或传承或编写的一些故事,演出时“戏母子”把这些故事给演员介绍出来后分配角色,演员们常按基本程式即兴表演。三仓灯戏不胜枚举的故事在无本唱戏的传承过程中代代承传,它既是“戏母子”口耳相传的结果,也是劳动人民自己的文化创造。

三仓灯戏是陇南三仓等地劳动人民在历史中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是老百姓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从21世纪初开始,随着政府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开展,当地文化部门投入专门经费,组织人力对三仓灯戏进行了普查调查,收集、记录了部分原始资料,对三仓灯戏的传统唱腔曲牌、传统剧目进行了记录、整理、存档。2011年,三仓灯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何瀚

投稿邮箱:343254522@qq.com

须知:非遗项目、图片、视频

送花灯的故事有哪些2

“正月十五大于年”,“三十儿的火,十五的灯”,这是豫南老家的古语。正月十五“送灯”上坟,这是豫南老家特有的习俗,已传承600余年。

正月十五给祖先“送灯”的习俗,传说起源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儿时的正月十五是最难忘的。晌饭后,全家换上新衣服。父亲重操多年未显身手的篾匠活儿,砍竹子、披竹条、削灯签、扎灯笼。最受欢迎的是摇头摆尾的鲤鱼灯、活灵活现的兔子灯。惟妙惟肖的狗狗灯照旧是弟弟最喜欢的,因为弟弟属狗。至于属猴的我,最大的愿望当然是能拥有一个猴子灯。可父亲的篾匠活儿技术实在不敢恭维,每每总是扎好了拆、拆了再扎,终究也不怎么像猴子。

母亲会拿出平日里总也舍不得吃的糖果、花生、芝麻封,摆上果盘。一边看着我和弟弟疯抢着果子,一边把芝麻封、饼干送到年迈的奶奶手中。

我和弟弟则帮着糊灯罩,与其说是帮忙,实则是捣乱。浆糊抹在脸上、衣服上、锅台上、母亲的围裙上、父亲做好的灯罩上、奶奶的灯芯绒帽子上。时不时父亲手里的竹条会不疼不痒地敲在头上,哭一阵、笑一阵。母亲心疼地摸着弟弟的头,嗔怒着父亲:“今天过十五,不能打骂孩子…”

那灯罩红的、黄的、绿的、蓝的…孩提时的记忆里,这是最绚丽的色彩,总也看不够、玩不够。

奶奶坐在火笼旁,烤着火,时而嘴里嘟噜着:老了,牙掉了,不中用了,芝麻封也吃不动了…

等一切收拾妥当,父亲便提着竹筐,装上灯罩、灯签,和香、蜡、纸、炮。我和弟弟两个跟屁虫带上心爱的狗狗灯、四不像的猴子灯,跟着父亲浩浩荡荡来到10几里以外的宗氏祠堂和祖坟。母亲则留在家准备晚上的吃食。

元宵节当天的午饭后,路上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送灯”人

宗氏祠堂和祖坟因为离家十几里,父亲有空时会来巡查一番,平日是由一户刘姓人家帮着照看的。每年来送灯时都会去他家拜年,想来是拜谢其帮助照看祖坟之谊,父亲则亲切地称呼其户主为“老表”。农村人朴实厚道,老家有句老话:“来的就是客”。父亲的“老表”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我和弟弟两个做“表侄儿”的照例奉上1斤白糖、1袋饼干等拜年的物事,照例会被问起诸如多大了、几年级了、考了多少分等无聊且不甚欢喜的话题。只含糊了几句,便逃之天天了。

给父亲的“老表”拜完年,终于来到祖坟旁。父亲变得严肃起来。第一件事,要考核我和弟弟是否记得清祖坟的位次,哪个是我的老太巴(父亲的太爷)、哪个是父亲的爷爷,总之相当的繁琐,记忆中只有父亲和姑奶奶能说得清。然而对于我和弟弟来说,这却是必修课。这是父亲对于我们最严厉的考试,没有之一。用父亲的话讲:“这是家族的根,任何时候也不能数典忘祖”。好在,儿时的我们记忆力尚好,都能对号入座把祖坟的位次说得清楚。淘气的弟弟偶尔会故意说错、张冠李戴一番,自然引来父亲一顿责骂。

每每这个时候,父亲的表情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庄重、严肃。而此时,敬畏祖先、敬畏历史、敬畏自然之情便在我们的心里油然而生。现在想来,孔夫子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大抵应如此吧。

接受完父亲的考核,就开始正式地送灯了。先压坟头纸,再依次插蜡烛、插灯签、插灯罩、点蜡烛。点鞭炮,这是孩子们最喜欢而又有点害怕的差事。弟弟貌似胆大一些,捂着耳朵,点着了鞭炮,再点着烟花,烟花是必须有的。老家的风俗,鞭炮越长、震得越响,意味着后继有人、人丁兴旺。如今,由于环保部门的要求越来越严,逢年过节已经不允许放鞭炮了。

在热烈的鞭炮声、烟花声中,父亲虔诚地双腿跪地,在祖坟前挨个点燃纸钱。父亲嘴中念念有词:“老祖先,老太爷,老太奶,他爷,他奶,今天过正月十五,来给你们送灯。希望你们在天之灵,保佑全家老小健健康康、长命百岁、喷嚏不打一个…保佑挣钱的四季发财,出门的平平安安,上学的学业有成,在家的万事如意,保佑…”父亲在每个坟头多添些纸钱,又唠叨几句,再添些纸钱,再唠叨几句。

按家乡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给娘家的祖坟送灯的,只有儿子、媳妇儿才可以送灯

终于来到我爷爷奶奶的坟前,“恳求保佑”之类的话说完后,父亲用几乎命令、不容商量的语气嘱咐道:“他爷,他奶,你们要保佑全家平安、健康,保佑你们的孙子孙女、重孙重孙女顺顺利利、一切如意!”此类的“重话”,父亲要重复N多遍。料想,爷爷奶奶在世时,父亲是万万不敢用这种语气的。说完,父亲严肃的眼神望着远方,很久。那眼神里,分明是虔诚,是希望,是责任,更是慈爱…

父亲嘱咐完爷爷奶奶,恭敬地磕上几个头,并监督我和弟弟磕头。小时候调皮,磕头时姿势不严格、数量不够、态度不严肃、嬉皮笑脸,这些都会成为父亲训诫的由头。长大后,给祖先磕头已成为我和弟弟的自觉行动,且每次都有磕不够的感觉。想必,恳求祖先多多保佑,这种传统思想,已经在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祖坟有人送灯,意味着“后继有人”

至此,隆重的送灯仪式终于结束。回去的路上,父亲意犹未尽,讲起了本家祖上的传奇故事:“当年,本家的一世祖如何拖家带口从外地逃荒而来,如何如何在饱受本地人欺负后终于立足,在打洋人(抗击日本鬼子)时宗氏族人如何如何英勇顽强献出了几十条人命,三年自然灾害时本家祖上连续饿死多人,当年祖上的七兄弟如何如何团结一致、威振四方等等..."至于宗氏“忠厚传家永,嗣贤如文光"的宗派字,则是父亲每次都会提问的内容,也是我和弟弟无论如何也不敢忘却的。

此时的我和弟弟,经历了送灯仪式上思想和灵魂的洗礼,仿佛突然长大懂事一般,已然收起孩童的调皮淘气,变得规规矩矩,和父亲一样庄重严肃,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从心底升华。

如今,我和弟弟已长大成人,有了子女。迫于生计我一直漂泊在遥远的西藏,能和家人一起过正月十五团聚的时候屈指可数。弟弟也因为工作原因无法经常侍奉在父母身边。可无论如何,每年过元宵节,我都会让儿子、侄女留在家里,跟着老父亲一起送灯、上坟,听他讲宗氏祖先的传奇故事。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在电话里嘱咐父亲对他的孙辈们严加管教,督促孩子们牢记祖训。

老家正月十五给祖先“送灯”的习俗,就这样从祖辈那里一代代传承。关于宗氏祠堂、本家祖先的传奇故事,也就这样一直口耳相传。儿时的记忆是那样的深刻,对于远在他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有根可依。这份乡愁,也越发的浓烈…

正月十五给祖先“送灯”上坟,是精神的寄托,是亲情的呼唤,是对乡土的眷念,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的归宿

(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

送花灯的故事有哪些3

郭子仪是大唐中兴的名将,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甚是有趣。

  那一年郭子仪刚刚满二十岁,便四处的游历增长见识,这一天他来到了芒砀山,见天色已晚就准备找一家客栈住下。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客栈中几乎是人满为患,实在没有什么空房间。

  见跑堂伙计满脸为难的样子,郭子仪便找到了店家讲道:“店家,我也不是多么讲究的人,只要有一间房子遮风避雨就可以了,你看能不能给我安排一下?”

  店家见郭子仪身材健壮,手持宝剑,就知道这不是寻常人,他想了一下讲道:“客官如果不嫌弃的话,我隔壁倒是有两间空房,平日里堆放杂物的地方,让伙计稍微打扫一下,倒是能够安排一张床榻!”

  郭子仪虽然不惧风霜雨露,有一间房子遮风避雨倒也是不错的,何况店家也比较实在,没要多少银子。

  很快,小伙计就带着郭子仪来到了隔壁的房子中,正如店家所说,这里的确有些简陋陈旧,满屋子都是一些杂物,只有角落中安放了一张床榻,上面的被褥倒是整洁。

  “客官,待会儿我给您收拾出一张桌案,那里有灯盏,加上我手中的灯笼,屋里也亮堂!”小伙计说着从角落中拿出了一只油灯放在桌案上。

  郭子仪也是走了一天的路,有些劳累,就坐在那里饶有兴趣的看着桌案上的油灯,这盏油灯看起来不像是新做出来的,倒是有几分古朴的意思,上面雕刻着不少繁冗的夔文。

  “伙计,你这油灯有点儿年头了吧?”郭子仪笑着问道。

  小伙计同样笑着回答:“客官说得没错,这油灯是有些年头了,我们掌柜的祖上接手房子的手就有了,看起来不错,就是有个缺点!”

  “缺点?什么缺点?”郭子仪有些奇怪。

  “比较耗油!满满的灯油点上一夜的话,第二天就见底了,原来我们掌柜还以为是有耗子偷油吃呢!”说起这事儿小伙计倒是觉得有趣。

  “这倒不是什么毛病!”郭子仪也没有觉得什么。

  很快,小伙计就为郭子仪端来了一些菜肴,虽然都是一些山野寻常菜,倒也比较精致,郭子仪又让小伙计送来了一壶酒,走了这么长时间的山路,小酌一下解解乏。

  小伙计把酒菜送完之后,临走之前讲道:“客官,现在已经有些晚了,您用完饭菜之后就歇息吧,这些东西我明日一早过来收拾!”

  郭子仪挥挥手让小伙计离开,自己就在那里慢慢地自斟自饮,倒也有些无趣。

  突然,桌案上的油灯猛然地忽闪了一下,郭子仪抬头看了一眼门窗,都关得好好地,没有什么夜风吹来啊!

  他心想:“这恐怕是灯油里有什么东西被点着了吧!”

  正想着,郭子仪恍惚中似乎看到油灯的火焰中有一双手伸出来了,有道是艺高人胆大,郭子仪从小练武,有超乎寻常的胆量,他睁开微醺的眼睛望了一眼那双手,没有丝毫的惧意,反倒是感觉到一丝有趣。

  “你这是跟我要吃的吗?”郭子仪笑着讲道,“也罢,反正我这么些东西也吃不完!”

  说完,郭子仪就夹起一块肉放到了油灯伸出来的手掌中,令郭子仪惊奇的事情发生了,那双手竟然收回了油灯之中,连带着刚才的肉一起!

  我这是做梦吗?郭子仪感到非常的惊讶,看着伸出来的手,再次夹起一块肉放在了上面。

  这一次手掌又收回去了,而且似乎还能够听到咀嚼声,只是不知道声音发生在什么地方。

  一连几次,郭子仪发现这双手也不是来者不拒的,这家伙光吃肉不吃菜,如果是青菜放在手中的话,就会立即翻个儿,把菜扔到了桌案上。

  “你倒是个挑食的家伙!”郭子仪觉得反正自己一个人,有这么个家伙相伴也不错,就问道,“喝酒吗?”

  那双手立即勾了勾手指,郭子仪倒满了一杯酒送到了手中,这酒杯立即被收回了油灯之后,转眼间就又送回来了,虽然是从灯火中出来,却看不到任何灼烧的痕迹。

  就这样,郭子仪就跟油灯里面的家伙开始你一杯我一杯地在那里喝酒吃菜,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两个好友在那里推杯换盏呢,谁也没想到是郭子仪在那里自斟自饮。

  酒过三巡之后,那一坛子酒已经见底了,郭子仪喝了不少,不过油灯中的家伙喝得更多。

  郭子仪打了个酒嗝:“好了,咱也酒足饭饱该休息了,等明天再喝!”

  说完郭子仪就倒在床上呼呼入睡了。

  睡到半夜的时候,郭子仪被一阵说话声惊醒,他顿时警觉起来,微微地睁开眼睛。

  周围没有半个人影,只有桌案上的灯盏忽闪忽闪的,他立即侧耳倾听到底是什么人,说了些什么。

  只听到一个男人讲道:“老兄,走吧,十里外的张财主家里烧七,正好可以趁机吃一顿!”

  另外一个声音讲道:“不了,我刚刚吃了一顿酒菜,早就饱饱的了!”

  “吃饱了?平日里供奉的酒菜咱们得费好大的力气才能够吃饱,你这在什么地方吃的。我怎么不知道?”

  “看到没有,床上躺着的那个家伙,就是他给我送的酒菜,还给我酒喝,我几百年来还没这么痛快的吃喝呢!”

  “原来是这样,你小子真有福气,既然不去的话,我自己去了!”说完屋子里无风而动,似乎有什么东西消失了。

  很快,油灯也自己熄灭了,郭子仪心中有些疑惑,不过醉意上来,他还是呼呼入睡了。

  第二天清晨,小伙计前来收拾餐具,顺便给郭子仪送来了早餐。

  “客官,这外面下雨了,掌柜让我过来问您,是要继续赶路呢,还是要在这里再住上一天!”

  郭子仪一听,这是下雨天留客啊,昨天也发生的事情有些蹊跷,这油灯肯定有问题,正好趁机再试试!

  他立即讲道:“这样吧,我再住上两天,你再给我准备一份酒菜,另外准备一些灯油,这灯的确比较耗油!”

  小伙计立即笑着讲道:“是啊,我跟您说过的,您的酒菜什么时间要,我也好给您送来!”

  “今天我准备出去访客,还是晚上吧!”郭子仪觉得再试试油灯。

  雨天访客倒是别有一番味道,只是临近傍晚的时候,友人见外面的雨势不停便邀请郭子仪留下,郭子仪心里想着油灯的事情,便婉言谢绝回到了客栈之中。

  小伙计见郭子仪回来了,赶忙讲道:“客官,您总算回来了,我还以为您要在外面留宿呢,这酒菜都预备好了,现在就给您送到屋里去?”

  “送去吧!”郭子仪点点头,扔过去一串大钱,“另外给我把油灯点亮!”

  “没问题!”小伙计非常乐意地把大钱接了过去。

  郭子仪再一次坐在桌案前,面前摆放着刚刚准备好的酒菜,等到小伙计离开之后,郭子仪就盯着油灯看,然后举着酒杯冲着油灯对饮。

  果然,没过多一会儿,油灯猛然闪亮了一下,一支手影伸了出来。

  郭子仪就将酒菜一一放在对方的手中,这一次他竟然听到了非常清晰的咀嚼声,似乎油灯之中有一个人正在大快朵颐一般。

  这一次郭子仪更加觉得有趣了,索性将桌子上的酒菜一股脑的都给了手影。

  就这样一连三天,郭子仪要了三桌酒菜,他自己倒是没怎么吃,全部都给了手影,这倒是让客栈的小伙计有些纳闷,虽然说郭子仪是个练武出身的,可这么一大桌子酒菜竟然一点儿都不剩,真是有些奇怪。

  不过郭子仪并没有缺客栈什么钱财,这事儿也就这么过去了。

  三天后,连阴了几天终于放晴了,郭子仪也打算离开这里,准备继续游历。

  这天夜里,郭子仪端着酒杯对油灯讲道:“您老好好的吃吧,我明日就要离开了,恐怕今后不能相见!”

  谁知此时油灯突然闪亮了一下,一个声音从里面传出来:“哎呀,这几百年来都没有这么好好的吃喝了!”

  这个声音把郭子仪吓了一跳,他立即拔出了身旁的宝剑厉声大吼。

  “你到底是什么妖孽!”

  “小哥莫要惊慌,我本是佛前油灯,只因饱受佛恩,故而有了神智,不会伤害你的!”

  郭子仪回想起那晚的对话,他有些好奇的问道:“那天晚上来找你赴宴的又是什么呢?”

  “他啊,他是本地的一个灵物,跟我一样没有灵体,只能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吃一点儿人家的供品!”

  “原来是这样!”郭子仪叹了口气,“那跟乞丐没有什么区别嘛!”

  “乞丐?我们比乞丐还差远呢,乞丐好歹也是重生为人,我们只能虚幻飘渺,我好歹还有个油灯寄身,他们那些家伙只能随风而走!”话语中油灯似乎有无尽的悲苦。

  “原来是这样,要不我向店家掌柜说一下,出钱买下你这盏油灯,到时候我天天给你酒菜,如何?”

  油灯一听,顿时大喜,不过随即语气沉重地讲道:“算了吧,我本来深受佛缘,如果离开此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奇缘,你还是不用这么麻烦了,不过你这几天给了我不少的酒菜,我无以回报,只能送你一句话,可保你身家安全!”

  “哦?那还请赐教!”郭子仪有些奇怪,难道这个油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如果天晴遇水而止!”油灯说完了,灯盏中的灯油急速消失,很快就熄灭了。

  郭子仪听着这句话有些不太明白,不过既然油灯不愿意跟自己离开,就由着他吧。

  第二天,郭子仪就上路了,走了半天的时间,临近中午的时候,正好到了一处渡口,一艘渡船正在载客。

  郭子仪准备登船到对岸去,他抬头看了一眼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想起了油灯所说的话。

  天晴遇水而止,这是不让自己渡船啊!

  难道这船有问题?郭子仪打量着船夫和船上的客人,都是非常普通的人,渡船的还有不少妇孺,并没有面目凶恶之人啊!

  “客官,你可要渡河?”船夫向郭子仪问道。

  郭子仪皱着眉头望着渡船没有说话,船夫见状就没有再说什么,就解开缆绳准备离开。

  就在此时,郭子仪突然喊道:“船家,等一下开船!”

  船夫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有些不解的问道:“客官,这是为何?如果你要上船的话,还请赶紧上来,船上这么多人都在等着呢!”

  郭子仪愈发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立即从兜里掏出了一锭银子,“船家,等半个时辰再开船!”

  郭子仪的这个举动惹怒了船上正在等着过河的人们,大家纷纷七嘴八舌地喊道:“有银子了不起啊,我们也都是花了钱的,凭什么要听你的指挥!”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在郭子仪的耳边响起来。

  “你真是多管闲事儿!让你一个人脱离险境已经是我泄露天机了,再说这些人也不领你的情啊!”说话的正是那个油灯。

  郭子仪立即循着声音望过去,并没有看到油灯的踪影。

  “你不用找了,我这是最后一次跟你说话,要是被发现我泄露天机的话,我这好不容易修来的佛缘就没了!”

  船夫见郭子仪举着银子在那里一动不动,认为他是在戏弄自己,顿时有些不悦,刚准备说什么,就听到一声惊呼响起。

  只见在平静的河面上,竟然突然刮起了大风,狂涛骇浪瞬间陡然而起,甚至连岸边的小渔船都被掀翻在那里,渡船上的人们见状纷纷逃离到岸边上,惊魂未定的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巨浪。

  船夫也面如死灰一样,如果不是郭子仪耽误自己出发的话,这一船人恐怕就要葬身水下了,这可是天大的救命恩人啊!

  这风浪来的突然,消失的也迅速,很快河面上就平静如常了。

  郭子仪见状就准备回到客栈去找油灯问个明白,刚刚走了几步就看到一座庙门出现在眼前,他记得之前没有这么一座小庙啊!

  此时,庙门打开,从从里面走出来一个魁梧大汉,他冲着郭子仪深施一礼。

  “小哥,请受我再三礼拜!”

  郭子仪一听就知道这就是那个油灯,他不是说不再相见了吗?

  “你怎么在这里?”

  “小哥,只因你刚才的善举,救了一船的性命,这个功德竟然也分了不少给我,让我立即大圆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重生为人了!”

  “那太好了!恭喜啊!”郭子仪知道这是对方几百年来的夙愿。

  “这件事情要多亏你的,我这里有一件宝贝,乃是当初太公留下来的兵书,你本就有将军之材,精读此书之后会有更大的前程!”

  没等郭子仪反应过来,眼前的小庙就消失了,而他手中就多了一部《太公兵书》,仅仅是粗略翻看就觉得里面精妙无穷。

  郭子仪立即放弃了游历,回到了家乡练习武艺精读兵书,后来平定安史之乱,数次收复长安,单骑退回鹘,最终成为大唐中兴重臣,被唐德宗尊为“尚父”。


  原创不易,还请诸位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感谢诸位的厚爱,您的举手之劳是我前进的动力,希望以后能够更多的为大家提供丰富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