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个性有温度的学校故事

2022-10-26 08:48 作者:养羊联盟 围观:

办有温度的学校——记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校长刘红,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养羊联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个性有温度的学校故事1

在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以下简称“香山小学”),有这样一位教育人——她常说:“生命不能重来,童年只有一次,真正的教育应该让孩子成为学校主角,让学校成为孩子一起床就想来,放学后不愿走的地方。我们要做一群有教育情怀的人,一起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让孩子在学校找到精神家园,让生命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让我们的校园随处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她是香山小学校长刘红。

立足课程,做学校发展领头人

每位香山小学教师,都听过“25个孩子的第一节语文课”的故事,这是刘红的故事。

满怀着激情,做了最坏的打算,刘红开始了四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可是这群四环外的村里孩子到底情况怎么样?她心里没底。

“这是我从教满25年恰巧遇到的25个孩子吗?从来没有教过人数这么少的班级,可以放心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了。5个人一组,教室的布局简直太棒了。”刘红回忆说。

第一节课照例是要说说规矩的。一个帅气男孩子发言,他用地道河南话来了句:“老师,我不会说普通话。”刘红问孩子们喜欢看什么课外书,得到的回答是“只有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唉!一群生活在物质富裕新时代的可怜孩子呀!

怎样给孩子开启一场美好的课程之旅,去滋润那干涸的童心呢?

刘红思绪万千。她默默地承诺:要为这群可爱、质朴的香娃娃们打造独特的课程之旅。香山小学开启了“课程立校”的漫漫长路。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上什么?谁来上?怎么上?在哪儿上?面对教师资源紧缺、教师课程意识薄弱、学校硬件设施落后等现状,刘红牵头成立课程研发小组,开始了研发之路。当其他教师伴着月光离校时,课程研发室的灯光依旧亮着,小组成员们在探讨理念、查找资料、规划草图。从最初的一团乱麻到初具雏形,再到形成体系,最终确立了“四季课程”框架。完善的课程顶层设计,让教师带着一颗匠人之心去雕琢每块生命璞玉,让每个师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经过五年的沉淀与打磨,“四季课程”已成为香山小学的一张名片。“四季课程”以“四季主题+八大课程”为课程框架,包含“春之声”“夏之炫”“秋之美”“冬之韵”四个主题和“德育与生活”“四季诗词之旅”“节气与农耕”“艺术与审美”“节日与美食”“创意与科技”“运动与健康”“异域文化”八大课程体系,同时穿越四季,留香童年。

立足长远,做教师成长引路人

刘红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够遇见一个好老师,是他的幸运;一所学校能拥有一群好老师,是莫大的光荣。”她要做的是让每个香娃娃都能拥有这份幸运,让每位香山小学教师都能行走在教育的诗情画意中。

为实现这份期许,刘红帮助每位教师分析自己特性,制订成长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在香山小学,每位教师都有“走出去”的机会,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感受先进的教育成果。教师在学习、体验、交流、感受过程中拓展眼界、打开思路,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

2018年9月,我刚正式入职香山小学,就有幸外出培训,这件事让我深刻感受到刘红校长给予每位教师同等的发展机会。为期一周的培训中,我聆听了专家、学者关于校园文化、课程、教学、管理等主题的分享和报告,有醍醐灌顶之感,对学校的发展理念、课程设置、课堂改革等有了强烈认同,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刘红深知读书对教师的重要性。从走进香山小学起,她就告诉教师要勤读书、爱读书。为培养大家爱读书的习惯,她多次邀请中原名师宋君和《教育时报》主编等大咖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告诉大家如何读书、如何记录自己的生活。

在香山小学有个传统:每到一个学年即将结束时,全体教师会与校长书信沟通,和校长说说心里话,说说成长与感悟。在回信中,刘红会细说每位教师的变化与成长,叮嘱大家,多读一点书,读有香味的书,做有香味的人。2020年7月16日,她在《成长那些事》家书中写道:我为什么希望你多读一点书?我看到了大家备课时的吃力,设计教案单薄到不敢触摸。多读一本书,面对淘气孩子你会少流一次泪,面对无助家长你就是智者,面对课堂你会游刃有余,这就是书的魅力。只要你一接触它,它就会传染给你。

立足真心,做教师发展服务者

研课磨课是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在香山小学,总能在磨课议课团队中看到刘红的身影。遇有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她总是一句句地说课,一遍遍帮助参赛教师调整教学流程、示范教态和课堂语言,常常工作到深夜。当参赛教师载誉而归时,她说:“这是我教育生涯中最珍贵的礼物。”

我亲身经历了刘红的辅导。2018年8月,我作为一名政府购买岗位的教师,参加了入编考试并顺利通过笔试。我擅长理论,面试是大挑战。挂掉面试通知电话后,我有点蒙:明天就要面试了,可我什么都没有准备,甚至连教材都没有翻过一遍。正不知所措时,我接到了刘红校长的电话,叮嘱我尽快赶到学校。等我匆匆忙忙赶到教室时,她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已在等候了。那天晚上,刚做了手术的英语教研组长一直陪着我,帮我修改试讲稿,纠正语音语调、教态、表情。辅导过程中,我总找不到状态,刘红一直鼓励我、点拨我,直到我找到并进入状态,她才放心离开,那时已临近深夜12点。一位校长,对一位非正式教师如此用心,我真心觉得选择香山小学从教,是自己做出的最正确选择。

在刘红心中,香山小学的教师没有在编与非在编区别,只要在香山小学就是一家人。最终,我没有辜负她的希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帮助,顺利成为在职教师中的一员。

坚守初心,做无私奉献好模范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这个被迫延长的寒假里,在寂静沉默的香山小学校园里,刘红一直坚守着。

从1月25日到5月10日,刘红每天到校查看学校防疫情况,查阅全校师生疫情统计数据,了解每个师生的动向和身体状况。我值班时亲历了刘红校长的认真与细心。她一到校就开始巡视校园,确保一切正常,和值班教师、门卫师傅一起给校园消毒。忙完后来不及休息,她又开始给外地师生打电话,询问他们和家人的身体状况,提醒他们防疫注意事项。

临近开学,各科教师纷纷返回郑州。居家隔离期间,刘红每天都会询问每位教师身体状态,问大家生活上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生活用品是否充足。她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一定要确保每位老师都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帮助他们安然度过隔离期,早日回到我们的大家庭。”整整107天,她一直坚守在学校,直到迎来了久违的教师和香娃娃。

有教师曾说:“刘红校长,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大大的能量,你永远看不到她疲倦的状态。”每天早上,她总是第一个到学校,捡起校门口垃圾,疏通校门外“堵点”,巡视校园;每天晚上,她总是伴着灯火最后一个离开。她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教师中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她怀揣梦想,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让环境带着美感泛起涟漪,让课程追着四季慢慢绽放,一生只做一件事,和教育结一段旷世情缘!

有个性有温度的学校故事2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

阳光讯(记者 刘杰 梁永飞)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陕西“三个课堂”及西安好课堂,2022年9月18日下午,上海世外教育沣东新城第一初级中学隆重举行主题为“聚焦新课标下“新”教学,实施师生幸福“新”课堂”启动仪式。陕西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亚军、西咸新区教科院副院长刘旖洁等领导及各学科专家参加启动仪式。

世外沣东一中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陈健代表学校发表讲话并提出,当前义务教育课程指向核心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实践育人,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世外沣东一中在启明课程、旭日课程、阳光课程、彩虹课程、云舟课程等幸福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135幸福课堂”,从情境的创设、精妙的问题、良好的活动、情感与价值出发,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幸福、生活的幸福、交往的幸福、成长的幸福,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提升奉献幸福的人格、体验幸福的境界、创造幸福的能力、理解幸福的思维、察觉幸福的感知,从而使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使教育成为师生共同的幸福之旅。全校教职工要聚焦学校中心工作,共同唱好幸福课堂大合唱,讲好幸福课堂故事。

世外沣东一中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光玮主任宣读《构建“135师生幸福课堂”实施方案》,“135师生幸福课堂”是世外沣东一中在新课标指引下,实施“师生百年幸福名校”目标的具体实践,它的意义在于提升师生幸福感,努力追求学生幸福的教育作为,改变传统课堂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与成长的幸福。

西咸新区教科院副院长刘旖洁发表讲话并表示了对于幸福课堂价值体系与实施路径、思路的肯定,她指出,“135幸福课堂”充分结合学校“创建师生幸福的百年名校”目标,对深化教育改革目标、构建“135幸福课堂”教学范式构想的具体实施。刘院长表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新的课堂模式;教师要践行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学校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安排。刘院长对我校“135”幸福课堂构建工作表示期待,希望大家做有深度的教师,讲有温度的教育故事,培养有高度的新时代人才,为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陕西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亚军对世外沣东一中建校两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指出“135幸福课堂”建设是基于师生幸福所建立的先进、科学、全面、规范,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优秀建设方案。同时鼓励沣东一中全体教师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幸福课堂价值体系与实施路径。

教师们对领导专家们的发言内容感触颇深,反复整理思考自己的会议笔记,反思过去,汲取新知,意犹未尽。

世外沣东一中数学、生物学科教研组长宣读学科实施方案。主会场内容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与各科教师交流研讨。教师们抓住与专家面对面的机会,积极发表对教学问题的思考和对幸福课堂建设具体实施内容的理解与疑惑,专家为教师们悉心解惑,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今后教学开拓了新的思路。教师们表示,会将今日所学的所有内容,积极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全力以赴为学校幸福课堂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学生的幸福学习不懈奋斗。

伴随着秋日的细雨,本次启动仪式圆满落下帷幕,仪式的结束标志着新征程的启航,“幸福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将作为沣东一中今后2-3年的重点工作。世外沣东一中所有教师将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不断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真正做到减负增效,使“幸福课堂”成为高效课堂、优质课堂、理想课堂,成为沣东一中最亮眼的明信片。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世外沣东一中将大胆实践、勇于探索,让想得到教育成为看得见的风景,踏星挽浪,在幸福课堂改革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本文来自【阳光报•阳光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有个性有温度的学校故事3

“斯老师说,她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而自豪。而我们一辈子为曾经做斯老师的学生感到自豪,为曾经在南师大附小接受启蒙教育感到自豪”……今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近日,学校1963级2班的部分校友回到母校,在珍藏着童年记忆的四牌楼4号,回忆起59年前的温暖岁月。

公开课有100多人观摩

还有扛着摄像机的老外来采访

“我们当年一年级的教室就在杜威院一楼,教室窗前有两棵枇杷树,长得特别好,小时候经常摘枇杷吃。”59年,时光匆匆流逝,但1963级2班同学们关于母校的一切却一直记忆犹新。1963级2班是南师大附小招收的第二届5年制教育实验班,班主任是以“童心母爱”教育理念闻名全国的斯霞老师。

1958年夏开学前夕,斯霞接受了江苏省教育厅在附小进行小学五年制学制改革试验的任务。在无教材、无大纲的情况下,斯霞和实验班的其他老师自己编写教材,自己用钢板、蜡纸和油墨刻印,挑起了这份改革重担。1963年,王蓓杰、黄亦如、董化新、孙小伟、姚福荣、邓为民、陆萍等学生进入了斯霞老师的第二届5年制教育实验班。

“斯老师语文教学很细,为我们打下了特别好的基础。”王蓓杰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现在六七十岁了,但要是比拼音,可能我的孙辈都读不过我。”回忆起斯老师的课堂,校友们滔滔不绝。校友们回忆,当年上斯老师的课,第一件事就是把字典拿出来读。从一年级开始,斯老师班上的学生就熟练掌握查字典、预习课文、阅读课文等学习方法。到二三年级时,同学们就开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欧阳海之歌》等名著了。

在校友董化新心中,斯霞老师的教育不是灌输式的,而是启发式的。“她教我们方法,让我们学会思考。我印象特别深,有一次写作文,我写春节游玩时用了‘鸟语花香’这个成语。斯老师说,花还没开,鸟还没叫,这个词用得不对。从那之后我写文章,看到生词就会查一查,不再照葫芦画瓢,或者为了用词华丽而随便使用。”

除了常规上课,1963级2班的同学们还经常上公开课,全国各地的老师来到南师大附小校园里进行学习观摩。“我们那个时候很忙的,别的班放学了,我们的课刚刚开始。每次公开课都有一百多号人,还有扛着摄像机的外国记者来采访我们。”校友孙小伟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

八平米的宿舍放了2张床

很多学生在这里睡过午觉

1963年5月30日,《人民日报》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在2版显著位置刊发了记者徐文、古平的通讯《斯霞和孩子》,这篇报道在全国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报道的作者之一徐文当时是新华社江苏分社文教组组长,而徐文的儿子孙小伟也是斯霞第二届5年制教育实验班上的一名学生。

孙小伟回忆说,斯霞老师当时住在主教学楼的阁楼里,只有8个平方,放了2张床。“我们很多同学都在这张床上睡过午觉。”当年,学校没有学生食堂,更没有学生宿舍。很多家离得远的孩子从家里带饭菜来,然后在很小的老师食堂里,把饭盒放笼屉里热一热,解决了午饭。但是午饭之后,孩子们还是没地方去。斯老师就把不能回家的、家比较远的同学都带到自己的宿舍午休。

“不少人都在那两张床上睡过午觉,我更特殊一点,我对床的印象更深,因为那张床有一段时间是我的。我不仅午睡,而且晚上也睡在那里,一周只回家一次。”孙小伟说,因为母亲从事新闻工作比较忙碌,经常不在家,斯霞老师就承担起照顾孙小伟的担子。那时,孙小伟成了学校唯一的“住校生”,但这个“宿舍”却是斯霞老师那只有八平米的小房间。“斯老师在这么小的一个家腾出了一张床给我。而这张床夜里是我的,白天是大家的。所以我们都说斯老师的教育理念是有温度的,是我们都能感受到的温度。”

在附小埋下“体育梦”

关于四牌楼4号的记忆太多太多……

“我从小爱跑爱跳好动,在程老师的鼓励下,更是玩到了极致。课间的‘双杠追逐擂台赛’,我永远是同龄人中的霸主。程老师把我选拔到学校体操队,后来又把我推荐到中山东路体校的市体操队。体育后来也成了我的终身职业。”在文章《我与程濯秀老师》中,黄亦如分享了自己人生的“伯乐”程濯秀老师。

黄亦如是1963级2班的体育健将,而时任附小低年级体育老师的程濯秀将黄亦如带上了专业体育的道路。“程老师一头干练的短发,那时就已经花白,一天到晚脖子间挂着一只哨子,在操场上巡视,她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飒爽英姿的模样、清脆有力的口令,令我至今难忘。”1963年,黄亦如入校后的体育课、课间广播操及课后活动课,都由程老师组织、教学。

“学校主教学楼后面有一个平房,是一间体育室。当年,我们经常到体育室里训练。老师教我们翻腾、跳跃。有一次翻跟头幅度太大,我一屁股坐到磅秤上的钩子上,屁股被划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淌,程老师立即帮我止血消毒,然后送我去医院缝了几针。”回忆起附小里的童年,黄亦如感到很温暖,而且她还在这里埋下了一颗“体育梦”的种子。“从小被程老师培养挖掘出来的兴趣,像一颗种子被种下,然后发芽、开花、结果。我后来成为专业运动员,退役后又成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管理者,可以说,程老师和附小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

关于南师大附小,关于母校的老师们,校友们还有说不完的回忆。今年,为迎接建校120周年,南师大附小与少年志融媒平台特别策划推出融媒交互产品“童年记忆博物馆”,吸引了广大校友争相发来关于母校的温暖记忆。你和南师大附小还有怎样的温暖记忆或动人故事?赶紧扫码进入“童年记忆博物馆”发送你的童年老照片,或者发至公共邮箱:xyxxdj1902@163.com(以“姓名+毕业时间+联系方式”命名),一起重温在南师大附小的求学年代吧。

通讯员 孙权

见习记者 顾茜敏 宋依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照片由学校提供

校对 陶善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