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哪些故事有深刻的道理

2022-10-26 08:46 作者:光明网 围观:

一个守护中华文化的中国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哪些故事有深刻的道理1

【读书者说】

作者: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

2021年春节,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告诉我她写了一本童书《敦煌灵犬》,在这本书中她想象了一个守护中华文化的灵犬世界,主人公是一只敦煌守护犬。我知道她三年前完成《我心归处是敦煌》之后,马不停蹄,笔耕不辍,在美学和艺术学的领域出版和发表了不少优秀的学术成果。她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写一本童书呢?

顾老师告诉我,就在写《我心归处是敦煌》的过程中,她搜集了许多有关于敦煌的材料,发现敦煌壁画里有很多动物的元素,不仅有飞鸟、神兽,还有现在我们常见的狗。敦煌艺术中有一个充满生意的灵性动物世界,它和中国古老的神话和历史有关。所以她一直想着怎么把这些神话和历史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做到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结合,写出少年儿童喜欢的书,在孩子们的心中植入一颗守护中华文化的种子。

乐乐乘着青鸟回家陈汉煜绘图片选自《敦煌灵犬》

这本书的主人公乐乐是以敦煌研究院收养的中华田园犬乐乐为原型的,顾老师数次到敦煌考察,早已认识乐乐,乐乐也熟悉顾老师。2021年10月,顾老师又到敦煌,再次与乐乐相遇,好像老朋友重逢,尤为高兴。想不到顾老师回到北京后,以丰富的想象力,超常的睿智、广博的学术和见识,创作了一本主人公以莫高窟乐乐为原型的少儿文学作品《敦煌灵犬》。

可爱的小狗乐乐生在莫高窟,长在莫高窟。他五岁那年,曾被送到敦煌城里,但乐乐心里始终忘不了莫高窟。一天,他独自离开敦煌城,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徒步约25公里,从城里走回了莫高窟。这时的乐乐,身上已经沾满了污泥和尘土,脚掌被磨得血肉模糊。莫高窟人见此情景,都为乐乐的行为而感动流泪。

从此以后,乐乐就一直生活在莫高窟。

乐乐特别有灵气,非常勤快。莫高窟人和游客们都非常喜欢它。一次,有客人要来看我和老彭,乐乐就带着客人到我们的宿舍来。我与老彭同客人们聊天,他就安静地躺在门口等着客人。有的游客要求去莫高窟崖顶做草方格固沙,只要讲解员跟他说:“乐乐,你带游客去崖顶上种草方格。”它就会引领游客爬上山崖,到崖顶做草方格的地方。他自己就在一旁耐心等候,然后再把游客领回来。

渐渐地,乐乐在游客中出名了。很多游客来莫高窟除了看洞窟,还要特意找乐乐拍照合影。游客们还给它送衣服,送食品,即便离开莫高窟后还经常挂念他,给乐乐寄礼物,打电话问候乐乐。他们还给他封了一个“莫高乐乐大王”的名号。

我是长期工作和生活在莫高窟的80后老读者。我看《敦煌灵犬》,起初抱着好奇心,想了解书中的乐乐究竟怎么守护敦煌莫高窟?谁知拿起了书,越看越有趣,竟放不下了。这本书构思立意巧妙,内容充实有趣、情节引人入胜、情感真挚动人,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我一连看了几遍,有的地方读来催人泪下,有的地方令人捧腹大笑,有的地方不得不拍案叫绝。

大家都知道乐乐有几岁,书中他以守护犬乐乐的形象出现,令人耳目一新。他经历了幼年、少年,成年,最终成为勇敢的、英雄的守护犬乐乐。书中作为守护犬的乐乐,不是一般的犬族,他的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世界,耳朵能听到以前听不到的声音,还能听懂人语、鸟语,这本书写出了乐乐的“灵性”。正是这种超常的“灵性”让他可以担当守护莫高窟的使命。虽然,书中的乐乐是在真实原型基础上虚构的,但是给人感觉书里所讲的乐乐的故事是真实的,乐乐经历的那些不可思议的奇遇也是真实发生过的,只是我们人类不知道而已,灵犬世界的守护使者理所当然应该具有那样的神奇,没有什么不妥。

灵犬世界的守护盟约陈汉煜绘图片选自《敦煌灵犬》

提到莫高窟,少儿朋友一定会有许多问题要问,如莫高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在敦煌?它与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莫高窟有多长历史?石窟有多大?它有什么好看的内容?还有藏经洞是怎么发现的?里面藏了什么宝物等等问题。这是《敦煌灵犬》作品必然要涉及的内容,而且还要实事求是地准确书写。这本书中涉及敦煌学的许多基本知识,该写的都写了,该回答的都回答了,可以说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回答这么多问题,书里不是干巴巴地介绍,也不是说教,而是结合主人公乐乐的经历,采用多种方式,使用通俗、精巧、生动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如乐乐居然看到洞窟中的壁画动起来了,眼前显现出壁画中斑斓瑰丽的世界;他的耳朵可以听到壁画里传出的美妙音乐以及雨点般的鼓乐节奏;他在画册看到了像蜂房那么密集的莫高窟洞窟的全景;他做梦梦见了发现藏经洞的王道士,偷盗藏经洞宝藏的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敦煌县令汪宗翰等人物,还听到了这些历史人物的争论,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藏经洞是怎么发现的?藏经洞被偷盗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谜团……

莫高窟守护犬的天职是保护莫高窟,不能使洞窟遭到任何破坏。为此,乐乐的父亲朝歌和母亲妙羽与企图毁灭莫高窟壁画的祸斗、沙艴为代表的黑暗世界的恶犬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乐乐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冒险和奇遇,他从不愿意回到莫高窟到重返莫高窟,从不知为何守护莫高窟到明白守护莫高窟的意义。他最终经受了厄运的考验,关键时刻能分辨正邪善恶,从幼稚到成熟,从懦弱到勇敢,最终成长为莫高窟真正的守护犬。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乐乐的成长过程,是特别人性化的,我从中读出了青少年成长中必然会经历的恐惧、迷茫和叛逆。正因如此,乐乐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如此浑然天成、真实感人。

《敦煌灵犬》顾春芳著译林出版社

写好童书,一定要有一颗童心。如果站在成年人的立场想问题,如果在儿童文学中说教,这样的童书或许不会受小读者的喜爱。顾春芳老师创作了不同以往、别具一格的敦煌守护记——《敦煌灵犬》,这是一部面向少年儿童的优秀的作品。阅读这本书最深的感受是作者引领小读者进入千年莫高的幻想之旅与文化之旅,也带领小读者踏上关于中华文化的寻根之路。在漫漫归家的旅程中,描写了成长、亲情、友谊,也描写了自然、爱、生态保护以及正义和勇敢。作者把深刻的人生哲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水乳交融地编织在精彩纷呈的故事中,读来令人感到兴味盎然,欲罢不能。《敦煌灵犬》以儿童文学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故事,讲述了文化守护对一个民族的重要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青少年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无论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参加的工作,都要了解并珍惜我们自己的文化。文化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承载并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我相信,读了《敦煌灵犬》这本书的广大青少年朋友们,一定会喜欢莫高窟守护犬乐乐,我也希望他们和乐乐一样,永远关心、热爱、守护敦煌莫高窟,永远关心、热爱、守护祖国的文化遗产。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3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有哪些故事有深刻的道理2


1

买碗

有个年轻人去店里买碗。他拿起一只碗依次与其他碗轻轻相碰,碗与碗之间发出沉闷而浑浊的声音,他失望的摇摇头,继续去试。

然而,直到老板呈上碗中珍品却仍是被嫌弃。

正在老板疑惑不解间,他道出挑碗的诀窍,当用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击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的,就一定是好碗。

老板恍然大悟,拿起一只碗递给他,说:“那你拿这只碗试试。”

他依言行事,发现这只碗与每只碗相碰都发出清脆的声音。

他感到很惊讶,这时,老板微微笑道:

“道理很简单,你之前拿的那只碗本身就是次品,你用它试碗声音必然浑浊,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得保证自己拿到的也是一只好碗。”

感悟: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品质上乘的碗才会与同样精致的碗相撞而鸣,优秀的人也只会与同样出色的人并肩前行。

余生,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最好的别人。

2

过桥

有一处地势险峻的峡谷,谷底是湍急的水流,而想要过去只能依靠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的几根铁索。一行四人,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以及两个耳聪目明的正常人,他们来到峡谷前准备过桥。

他们依次抓住铁索,凌空前进。

结果如何呢?

盲人过去了,聋子过去了,一个耳聪目明的正常人也过去了,而另一个则掉下悬崖摔的粉身碎骨。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一个正常人还比不过盲人和聋子吗?

虽然结果很出人意料,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盲人说:“我看不见陡峭的悬崖,所以我能心平气和的过桥。”

聋子说:“我听不见底下奔腾的水流,所以我能不带恐惧的过桥。”

正常人说:“我过我的桥,悬崖陡峭,河流湍急,又与我何干?我只要脚踏实地稳稳的前进就可以了。”

而那个掉下悬崖的人临死前还在想:“悬崖这么陡,水流这么急,我掉下去一定会死的。”

感悟:

有的时候,我们不是被困难打败,而是被自己吓死的。

遭遇困境,别总是无限放大他原有的难度。

埋头过坎,历事练心,反而更容易抵达成功。

3

秀才赶考

古时候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客栈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想想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就赶紧去找算命先生解梦。

算命先生一听,连拍大腿说道:“我看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便心灰意冷,回客栈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客栈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解释了一番,客栈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

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

秀才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结果居然中了个探花。

感悟:

遇到事情,不要急着下定论,换个角度,又是另一番见解。

人生的高度有时就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

4

农夫种地

以前有一位农夫,做事总爱瞻前顾后。

春天的时候,有人问农夫:“春天到了,你种麦子了吗?”

农夫回道:“没,我担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

农夫又回道:“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感悟:

我们总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

顾虑重重只会束手束脚,一事无成。

生活永远充满不确定,有时放手一搏,大胆尝试,方能有所收获。

5

扫阳光

有两个兄弟,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

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

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

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簸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

等到他们把簸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已经没有了。

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

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感悟:

有时候,我们觉得生活糟糕,可能只是我们关上了心门。

往后余生,学会敞开心门,所见之处,便会皆是光明。

6

窗子上的污垢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

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感悟:

窗户脏了,所以看到的一切都是有污点的。

我们习惯于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别人,却忽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遇事先别急着苛求别人,反求诸己,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是解决问题更好的方式。

7

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

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遍地碎石,硌得他的脚疼痛难忍。

回到王宫后,他下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不够铺路。

此时,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议:“国王啊!为什么您要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

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改采这个建议。

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感悟:

萧伯纳曾说:“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让世界适应自己。”

改变世界很难,但改变自己却很容易。

当你改变以后,你眼中的世界也会跟着改变。

8

救妻子还是救孩子

有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而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后,也感到疑惑: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妻子当时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感悟:

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事情无所谓对错,只关乎选择。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选择,能够抓得住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9

用短为长

两个老板碰面交流经营心得。其中一个老板抱怨自己公司的三名员工不成才。

另一个老板询问原因。

老板答道:

“他们一个吹毛求疵,整天嫌这嫌那;

一个杞人忧天,总为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担忧;而另一个游手好闲,喜欢在外面瞎逛乱混。”

另一个老板想了想,说:“干脆让他们三人到我的公司上班吧,这样也省了你解雇他们的麻烦。”第一个老板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天,这三人到新公司报到,新老板早已为他们安排好了工作:

爱吹毛求疵的一位负责质量监督;

杞人忧天的一位负责安全保卫;

而喜欢闲逛的负责出外做宣传和调查。

一段时间过后,这三人在各自的工作上做出了优秀的业绩,那个老板的公司也因此迅速发展起来。

感悟: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蠢材,只有没放对位置的天才。

唯有知人善用,才能人尽其才。

#故事#​#逆向思维#​

有哪些故事有深刻的道理3

谁都不喜欢被教导,包括孩子。


在分享之前还是给大家去讲两个小故事,一个小故事是关于有一次,董宇辉在直播间连麦樊登老师,问


他有没有焦虑?樊登老师回答说是有的。在2000年初的时候,他刚买了房子,但那时候他的工作特别的不稳定,


因为只有有节目的时候才有钱,他那段时间特别的焦虑。再次去问樊老师,为什么像他这样的人还会有焦虑的时候?樊老师回答说,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都会有焦虑的。那我们都是可以找方法去解决它,那他自己的办法就是读《论语》。


现在给大家讲第2个故事,是我们青创繁星CEO雪瓶老师的,在她工作4年的时候买了房子的事情,雪瓶老师毕业之后就在上海工作,第4年的时候因为不想再搬家了,


于是决定买房子,买房子一开始其实是特别幸福的,起码在一定程度上去证明了自己,而且有一个家的感觉特别的好,但是很快她就开始焦虑了。


为什么?因为那时候是13年,听到一个师姐讲到会有经济不景气,那会不会导致企业缩减员工,那会不会波及到自己,波及到自己的话会不会因此导致没钱还房贷,而房子被收回?


这个还是一部分,另外还把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都付之一炬,那一年她都是特别的焦虑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自己同公司的很多人也买了房子,他们的工资还没有自己的高。那当时的他们怎么办?


当然那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后来雪瓶是怎么解决的?


看书!


看《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并且是反复看一遍。一边看一边去践行书里面去讲到的内容,是不是书中给到她自己答案,她说并不完全是。


但是就是因为一边看书一边在不断去践行,慢慢开始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那时候出现的焦虑就是因为内心的不够自信,觉得自己被开除之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但是知道这个问题之后,那开始去思考,大不了找到更普通一点的工作,那应该是可以找得到的。因为在你的核心的竞争力还没有的时候,你是没有选择自由的,那接受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听到雪瓶老师讲这一段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一直这么平庸的原因。就是我一直没有去突破舒适圈,一直做舒适圈的事,也就是一年的工作经验用10年。


继续雪瓶老师讲到这个倾听内心的声音,这个可以很快找到答案吗?也不一定,有一些一天、两天就可以找得到,有一些一个月、两个月可以找得到,还有一些要一年两年三年才可以找得到。


这个和外界的一些原因,还有自身的一些原因,它是相关的,都离不开不断去学习持续去精进,而你一定是可以找得到的。


就像为什么要去看书一样的,看不懂肯定会很崩溃,那为什么还要去看?是因为你看到这里就是你的卡点,你不懂的时候你去践行了,践行了,你才能够去找到方法解决它。


所以不管是我们去看病也好,还是我们要找到自己身上的,焦虑产生压力的原因等,我们都是要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找到问题的根源,只有真正找到根源了,才能对症下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