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哪些有动物词语的故事

2022-10-26 08:41 作者:光明网 围观:

惨绿少年、空心汤圆、酒店猛狗……这些竟然都是成语?考考孩子,认识几个,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哪些有动物词语的故事1

孩子的书桌上

少不了一本《中华成语词典》

他们的脑袋里

也装满了一箩筐的成语素材

但正所谓“学海无涯”

还有不少“冷门”的四字成语

一般人闻所未闻、不知其意

甚至怀疑“这竟然也是个成语?”

不信就往下看

考考孩子认识几个? “食物”类

空心汤圆——空心的汤圆?哀梨蒸食——把伤心的梨蒸着吃?这些夹着食物字眼的成语,却和食物没多大关系。

擦擦嘴角的口水,打开你的脑洞,猜猜它们的意思吧!

/ 释义 /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 出处/

茅盾《“九一八”周年》

/ 释义 /

晋朝时期,金陵哀仲家种的梨味道鲜美,入口便化解了,如果蒸一下就会变了味道。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

/ 释义 /

商朝初年,商汤外出,见野外有人张四面网网动物,他对天而祷告:“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商汤笑着说:“可以了。”就命人去掉三面网,说:“想左就左,想右就右,一切都入网。”诸侯们听说后称赞商汤德行很高,能自动网罗一切。泛言普施仁德。

/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人物”类

面色惨绿?手捧荷花?瘦得像羊?这些带“人”的成语,描述的究竟是什么人?悄悄透露一句,“无肠公子”竟然指的是动物!

绿

/ 释义 /

惨绿:浅绿,指服色。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

/ 出处/

唐·张固《幽闲鼓吹》

指夏时衣着华美,冬季却因冬装价昂而无力置办冬装的人。

/ 出处/

清《冷眼观》

/ 释义 /

东汉光武帝刘秀对太学博士非常重视,每逢腊月三十,就特别下诏赏赐每位博士一只羊。有一年遇到分羊难题,众人争论不休时,博士甄宇径直牵走了其中最小最瘦的羊。因此,“瘦羊博士”形容能克己让人的人。

/ 出处/

南朝·范晔《后汉书·甄宇传》

/ 释义 /

指螃蟹。

/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登涉》

/ 释义 /

战国时期,晋国勇士冯妇敢赤手空拳打老虎,后来他宣布再也不打老虎从此专心读书。一天他与朋友去郊外玩,看见很多人在围攻一只老虎,但不敢上前。冯妇走上前去抓住老虎一摔就把老虎摔死了,他的朋友说:“你又重操旧业了。”因此,该成语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 出处/

战国《孟子·尽心上》

“动物”类

酒店里的猛狗,药店里的飞龙,夜哭的蛤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词典里缺少的。成语里的“动物世界”真令人摸不着头脑!

/ 释义 /

古时有一个卖酒的人,使用的器皿很清洁,挂出的招牌也很醒目,酒却因卖不出去而发酸,于是向附近邻里询问其中的原因。

邻居说:“您家的狗很凶,别人拿着酒器进入(您家的酒店),狗就迎上来咬他,这就是您家的酒会卖不出去而发酸的原因啊。”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猛狗”不远离,再好的“酒”都会变酸。人要注意“审择左右”,亲贤者远小人,以趋利避害。

/ 出处/

春秋时期《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 释义 /

烫猪,指杀死猪后用开水烫,以便去毛。比喻白出力,无效果。

/ 出处/

沙汀《淘金记》

/ 释义 /

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出处/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 释义 /

比喻人瘦骨嶙峋。

/ 出处/

南朝·宋·乐府《读曲歌》

鹿

鹿

形容平庸,无作为。

/ 出处/

清·陆陇其《答曹微之进士书》

/ 释义 /

蛤蟆于夜晚哭泣。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

/ 出处/

宋·苏轼《艾子杂说》

比喻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 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怪奇怪”类

冬日可爱——冬天为什么会“可爱”?灯火可亲——可以靠近的灯火?看似毫无关联的汉字组合,竟然是从古书中流传至今的成语。不过,它们的实际意义可就难猜喽~

/ 释义 /

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

/ 释义 /

指秋夜凉快,不觉灯火之热,为读书之好时节。

/ 释义 /

意思是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 出处/

唐·《晋书·郤诜传》

/ 释义 /

弄:玩耍。意思是年幼时不爱玩耍。

/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

/ 释义 /

旧时哀悼人去世的话。

/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

“不像成语”类

还有一些四字成语,我们明明成天挂在嘴边,却总把它们当作是口语表达。今天,就为它们好好证明一下“身份”!

出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下·旧说崔慎为瓦棺寺僧后身》。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出自汉·刘向《说苑·杂言》。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谨慎。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形容关系十分亲密。

意思是由于不像样、不中看或经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来。

见于汉·班固《白虎通·封公侯》。指出嫁的女儿心思朝外,向着丈夫。

西

指没有东西吃,空着肚子,只能喝着冬天寒冷的风度日。

比喻利用现成的条件办事。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等着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一溜看下来,你是不是也在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呢?毕竟,抛开成语们的含义不谈,只判断是否是成语,就可能耗尽我们毕生的力气和知识。

最后送上一个彩蛋,考考自己究竟掌握了几个有趣的冷门成语呢?

来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

来源: 湖南教育网

有哪些有动物词语的故事2

“黔驴技穷”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出自柳宗元的《黔之驴》,但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与《黔之驴》同属于一组的还有两篇寓言故事,分别为《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

这三篇文章都出自柳宗元的《三戒》,虽然各自独立,但主题却有很强的关联性。


《三戒》中的故事短小精深,鹿、驴和鼠各有特点

《三戒》中第一则寓言名为《临江之麋》。

是说临江县有个人在打猎的时候,捕获了一只幼小的麋鹿,想要蓄养。家中一群猎犬见到之后,表现出了垂涎之意,结果被主人呵斥。群犬畏惧主人,只能忍受着肚里的馋虫,与之嬉戏。

就这样,麋鹿逐渐长大了,甚至它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以为所见之猎犬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于是越发放肆,猎犬们惧怕主人,只能虚与委蛇。

三年之后,麋鹿外出见到了其他的猎犬,以为它们与自己所见者是同类事物,走过去想要与之嬉戏,结果被群犬猎杀分食。

柳宗元在这则故事的结尾并没有发表议论,只是简单地说“麋至死不悟”,它到死都没想明白发生了什么。


第二则寓言就是《黔之驴》,这篇文章与“黔驴技穷”的成语其实还是有些出入的,主题并不在此。

驴子因为体型较大,老虎见到它最初也感到畏惧,甚至听到它的叫声便落荒而逃,但在发现除了声音奇怪之外并没有什么别的影响,再次试探的时候,驴子怒了,开始尥蹶子。老虎这才发现,原来是个外强中干的家伙。

柳宗元在这则寓言后面有一个议论:

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是说,这个驴子体型、声音都足以唬人,如果最后不把自己的技艺亮出来,老虎最终也不敢去招惹它。

表面上是为驴子感到惋惜,但实际上是对它进行嘲讽,这个驴子的形象是有所指的。


第三则寓言名为《永某氏之鼠》。

话说,永州有一个人非常迷信,生怕犯了忌讳,因为生肖属鼠,所以就不愿意伤害老鼠。于是乎他家里的一切用具都被老鼠破坏了。

非但如此,老鼠之间还互相转告,将这个人的家当成了乐园,以至于衣服被老鼠损坏,吃的东西也都是老鼠吃剩的。甚至这些老鼠在白日里就敢公然聚会,互相打闹。

几年之后,这个房子换了主人,但老鼠依然把这里当成乐园。新主人见此感到很疑惑,为什么老鼠敢这么猖獗呢?于是就出了狠招,找了几只猫,同时也雇人灭鼠,除此之外还密闭房屋,用水将老鼠洞封死,最终将它们赶尽杀绝。

在文章的结尾处,柳宗元以嘲弄的口吻说道:这些老鼠还真以为能一直吃饱了便胡作非为吗?

柳宗元为什么要将这三则故事放在一起组成《三戒》呢?他在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三类人。


麋鹿、驴子和老鼠都各有所指,柳宗元很明确地阐明了对象

在《三戒》文章的开头,柳宗元明确表露了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而这也往往是被后来人学习的时候所忽略的。

柳宗元写道:

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很明显,柳宗元用这三个动物的故事讽刺了三类人,而这三类人的形象并非我们今天所认知的那样,他们的出现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不能完全以现在的观念来推敲。


那只被猎犬分食的麋鹿,指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者。

猎犬出于本能想要吃掉麋鹿,之所以没有行动是因为惧怕主人。也就是说,麋鹿之所以任性妄为,敢于冒犯猎犬,是因为受到了主人的庇护。

柳宗元表示,那些倚仗他人势力胡作非为者,一旦失去庇护,下场便会极为凄惨。就像今天的“熊孩子”,家长舍不得教育,社会便让他成长。


那只被老虎吃掉的驴子,指的是“出技以怒强”者,这个指向性比较明确。

柳宗元在写作这三则寓言的时候,正是其被贬谪永州之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斗争,所以这则《黔之驴》很大可能是影射敌对势力的。

讽刺的是那些外强中干的“叫驴”式人物,自身无才无能,偏偏还要逞“能”炫耀,结果难免原形毕露。其所指的自然就是那些尸位素餐者,能力不足,却爱指手画脚。


那群被消灭的老鼠,指的就是“窃时以肆暴”者。

这群老鼠之所以能如此放肆,是因为遇到了一个迷信的房主,这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情,但老鼠却将之视为“机会”。

可见,这篇寓言讽刺的就是当时社会上的那些猖獗一时的丑类,柳宗元认为这些人的好日子只不过是运气罢了,一旦条件稍有变化,他们必然不会有好下场。毕竟贪恋“饱食无祸为可恒”,只是痴心妄想罢了。


值得注意的是,柳宗元《三戒》里提到的这三种弊病,并非不能集于一人之身,他们之间往往是有交集的,只不过在寓言里被单独放大了某一方面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柳宗元会将这三个故事统一在一篇文章之中,并为之统一作序的缘由。也意在提醒读者,时刻以此为戒。

所以后人评价其为“鸡人早唱,晨钟夜警,说其解颐,忘其猛醒。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有哪些有动物词语的故事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