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合肥有故事的房子

2022-10-25 22:52 作者:辽宁旅游地质 围观:

合肥小区风云:曾是拥有1500人的药厂,如今是二环里的“城中村”,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辽宁旅游地质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合肥有故事的房子1

合肥已经是一座GDP突破万亿的大城市,城区里高楼大厦的景象,已经是我们司空见惯了的。但如果我们用心发现,还是能够找到很多记录了岁月痕迹的老建筑,他们背后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也记录了合肥的发展历程。在合肥市包河区南二环东流路与制药厂路交口,就有一片老旧的居民区,饱经风霜,却又色彩斑斓,让人忍不住要进去参观一下。

据《中国药学杂志》介绍,合肥制药厂始建于1957年,是在几个小型制药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这只是一家规模小,技术弱的小厂子,默默无闻,仅能生产酊水、糖浆、片剂。后来经过努力,逐步提高了生产能力,开始生产土霉素、四环素、灰黄霉素等原料药。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合肥制药厂的辉煌时期,在生产规模、产品种类、科学研究、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成为当时安徽省最大的以生产抗生素为主,兼有片剂、粉针及合成药的综合性制药企业。

合肥制药厂在鼎盛时期,曾有1500名职工,有五个生产车间,四个辅助车间,还有一个研究所,年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其生产的盐酸土霉素,多次被评为部优产品,远销海外,深受赞誉。这个技术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曾经为人民的医药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可惜的是,这家企业已经停产了,如今只剩下这片职工宿舍楼和老旧的街道,诉说着往事的风烟。

如今的制药厂,自然没有往日的辉煌,而老旧的房屋建筑,已有走过了60多年的光阴,红砖砌筑的楼体、暗红的招牌、锈红的铁架、枣红的木门、鲜红的衣裳……漫步于这里,我们仿若穿越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温暖的色调和充满年代感的气息,让人倍感熟悉,而留守在这里的人们,又演绎着最温情的生活。

留守在这个老旧的小区里的,是过去药厂的老职工,还是外地来的打工者?我们也不得而知,但行走在这个承载着制药厂人所有记忆的地方,我们并没有看到荒芜与落寞,生活固然艰辛,但人们依旧无比努力,也心怀阳光,将老旧的小区装点的绿意怏然,那一片片生机勃勃的花草,讲述的不正是最有内涵的生活故事吗?

不远处的现代化大厦,与这里的红砖楼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街之隔,如同两个世界。但对比大城市的繁华,这里却有最接地气的市井人生,车辆不会在这里奔驰,人们的脚步似乎也放慢了,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城市的另一面,如同城市的背影:繁华的背后,才是人间烟火。而最能够抚慰人心的,不正是这淳朴、真实的生活气息吗?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分享!如有侵权,删图致歉!)



合肥有故事的房子2

前情回顾:之前一篇文章里讲到小明、小红、小美和小强分别卖了自己第一套房子进行置换的故事。其中小美对小明很有好感,甚至在得知小明进行房屋置换以后,果断卖了自己三居室的房子去小明所在的楼盘买了一个二居室,以求能够经常看到小明。(前文:房价涨,对于仅一套房的人置换是好事还是坏事?班长用数据来说明 )

但是天真遇到现实,小美在看到小明一家人每天幸福的同进同出以后,和小红一起暗自伤神,明白了一个道理:爱一个人,就不要破坏他的家庭。恰好,这时小美的小学同学小刚知道小美还是单身便苦苦追求,最终打动了小美。2021年春节双方互见了父母,商议结婚的大事,不过小美提出了一个条件:小刚需要在合肥买一套房子才答应嫁给他。于是小刚便揣着自己的所有积蓄来到合肥购房,但是现实却让他苦不堪言。

小刚怀着对即将迎娶心爱之人的喜悦,怀揣100W现金自信满满地来到了合肥。其实小刚一直想到省会来发展,2020年初来合肥看过房子。因为老家很多人都在滨湖买的房子,小刚便看了滨湖的一些楼盘,但是当时没有买房的迫切需求也觉得房价要跌,就没有入手,后面也就没有关注合肥的楼市。

这次来到合肥,小刚还是把滨湖的楼盘作为首选,但是短短一年过去,小刚发现市场变了,原本遍布滨湖发单页的小蜜蜂、热情洋溢的置业顾问都不见了,脑海中只剩下“全款”两个大字在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

无奈之下,小刚听人说买房要买西南,便马不停蹄地去了经开、高新、蜀山、包河,但是迎接他的依然是“全款”或者“无房”,小刚受挫之余,不由得想到一句歌词: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你已不是去年对我热情洋溢的楼盘。

随着小刚不停地穿梭在合肥的各个楼盘,对合肥也越发的熟悉,对楼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发了狠,市区买不到我去买肥西!小刚踏上了去肥西看房的路程,于是北雁湖、上派和滨湖西都流下了伤心的泪。

剩下的只有去新站和瑶海了,但是小美在经开区上班,去新站和瑶海距离比较远,不同意小刚去那边购买,于是小刚只能在将目光投向了二手房。

小刚初看二手房时的逻辑和新房一样,先看滨湖,但是小刚敢保证上学时给心仪的女同学写情书都没有这么紧张和刺激。因为每一次看房和谈价都满怀期待,但往往经历频繁的调价和接到“房子不卖了”的通知。

小刚准备咬咬牙接受加价,但是静下心来算了一下以自己首付100万需要还1W+的月供,实在难以承受。在放弃了热门板块的二手房以后,小刚考虑到以后未来小孩的上学问题,了解了一档学区的价格后便准备去买一个非热门板块、靠近经开的二档学区房。但是现实再次无情地击碎了他的想法,因为随着房价的上涨,卖家普遍惜售,心理预期也比较高,毕竟卖家也在考虑一个问题:卖了以后还能不能买到房子?

于是,小刚决定暂时不考虑学区了,因为现在不买房子婚都结不成,考虑上学太遥远。准备在经开区买一套地铁口的房子,这样离小美上班近,也算是以需求为导向的购房。

多年之前,小刚在合肥上大学时就经常来明珠广场,对这里很有感情,加上地铁7号线在修建,又新增了正大广场。所以便将目标放在了明珠广场,二手房价格和月供也在小刚的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就在小刚准备定房之时,又赶上了3月土拍,周边二手房纷纷提价,小刚看好的房子亦是如此。无奈之下,小刚接受了加价,在明珠广场买了一套小三室。

至此,小刚在合肥的买房路程暂时划上了句号。原本小刚初来合肥时,准备买到房子以后邀请在合肥的几位大学同学把酒言欢、庆祝一番,但是小刚现在完全没有了买到房子的快乐,只有深深的疲惫,终于解脱了的感觉。

最后,小刚带着小美和几位好友再次来到大学城和几位好友再次缅怀了一下青春,感慨了一番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并盛情的邀请了几位同学来参加他和小美的婚礼。

酒过三巡,一位好友问小刚:你接下来准备做什么?

小刚想了想,回来五个字:赚钱,再买房!

(本文纯属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合肥有故事的房子3

老合肥都知道,合肥庐阳区六安路269号的前身是安徽工学院,校门口的黑板上还定格在安徽工学院95级毕业典礼,当年的汽车拖拉机专业是相当不错。

合肥要壮大自己,培养接班人是第一要义。于是,在1997年安徽工业学院与合肥工业大学合并,成为合肥工业大学六安路校区,也称北校区,继续完成使命。

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合工大北区开始说起。

01记忆中的工大北区

六安路,自北向南连接着环城路和寿春路,没有蒙城路的拥堵,亦没有北一环的名气。

作为合肥最繁华的老城之一,工大北区旁边就是环城公园、杏花公园,坐公交车晃晃悠悠就到了古逍遥津、城隍庙,腿脚麻利的同学可以散步,走着走着就到了市中心。

工大北区门口清一色的梧桐树,也许这就是合肥与南京的心心相惜,载满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站在道路两旁,庞大的树冠把六安路尽头藏得恰到好处。

合工大北区的操场是无数人挥洒汗水的地方,当年的小男孩已经变成酷爱健身的大叔,当年的小丫头也朝气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围在一起闲话家常的小大姐。

学校的东南角有一排荒废的老房子,据说建国后,工大北区筹建第六步兵校,这老房子就是当年的简易营房,一直延续到2005年学校拆迁,尚有城墙砖盖平房几十间。

随着合肥大建设,合工大北区留下了古城墙的最后绝唱。

荒废的小红楼是当年兵团负责人办公的场所,如今红砖早已失色,透过破碎的玻璃窗,内部非常陈旧。据当地老人介绍,楼盖好了兵团还没入驻建制就撤销了,后面不是校长就是大官的住址。

校园内娘娘池大有来头,不仅是校区内一大风景,也是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庐州古迹,也藏着另一段故事。

今天的工大北区原是段家祠堂,其北边不远处,是段祺瑞家的后花园。其夫人常在池中洗澡,这就是“娘娘池”的由来。

空旷是学校的整体画风,合肥工业大学的门牌还带着历史的余温,像是诉说着心中的不快。


02 合工大菜市场

别看合工大北区静寂无声,它后面还藏着一个贩卖人间烟火的秘密花园——合工大菜市场。

在菜市场里转一圈,闻到鱼腥味、生鲜肉味,看到堆成山的水果,在熟悉的卤菜店斩半只烤鸭,就能找到妥帖安稳的归属感。

菜市场里整天充满浓浓的市井气息,不管他们来这里做什么,吃,一定是共同的话题。

“要qie什么?”

“来碗sha汤,一个米饺,一个油香”

“豆腐脑个有了?有来一碗”

“今天的小白菜新鲜了啊!你望望,鲜青的!”

“瞧一瞧啊,西瓜便宜卖了啊!”


人们买菜、闲聊,遛弯,赶集,甚至有些大爷大妈将这个菜市场作为自己的社交集散地。

不禁幻想着数年前,白天拎着鱼肉的大妈和年轻的学生在北门擦肩,也是一道奇景。

这就是属于六安路269号的记忆。

我最喜欢这里的三和早点,早上六七点,油锅里就开始了忙活,来个正宗的米饺和sha汤,再搞个鸡蛋饼,一顿丰富的早饭齐了。

03合肥全民健身中心

吃完早饭再往北边走,就到了合肥全民健身中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不仅是老城区居民锻炼的地方,同时还是合肥市竞技体育的青少年训练所在地。

从这里走上全国甚至是世界的竞技舞台,跳水奥运冠军李娜、击剑亚洲冠军兰明豪等一大批著名运动员,都曾在这里洒下过汗水,留下了记忆。

七十年的变迁,这里也经历着变化:过去铺炉渣灰,变为了塑胶跑道,露天泳池,改为室内馆。

随着人们对健身需求的重视,这个以免费、低价为特点的老城区居民锻炼的核心场所,瞬间超负荷了。

来这里锻炼,停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每次来找停车位像中彩票一样,有些车主停车都要走好远,而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是,多数场馆里没有空调。

万幸的是,现在全民健身是主流,合肥市全民健身中心这一次的改造,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脱胎换骨”

新建地下停车场、地铁轨道8号线换乘站点、体育商业,打造一个集市民休憩、体育健身、"P+ R"交通模式为一体的综合体育公园,所有场馆将采用新风系统,实现冬暖夏凉。

我是庐州拾光,一个说合肥故事的合肥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