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原则的日常故事

2022-10-25 22:50 作者:小贝说房 围观:

「贝壳成都故事」遵守规则 对客户负责,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小贝说房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原则的日常故事1


满秋.陈秋梅
交易服务中心权证部

行走的价值观价值观感悟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

七月的一天晚上,在签约中心加班的满秋遇到了一笔正在进行签约的交易单。当谈到税费计算时,业主询问经纪人是否可以减免个税,经纪人回复可以按减免个税的情况去系统尝试,若有个税就退件回来。满秋听到后直接走过去,严厉制止了经纪人的行为,并再次告知签单双方减免个税的条件,最终这笔单子严格按照了签单规则进行。


平时满秋在房管局过户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门店经纪人为了“对客户好”,试图打政策的“擦边球”。曾经有一次在窗口指引客户签字确认契税时,当窗口工作人员问客户是否在其他地方有房,客户的回答闪躲不定,模棱两可。满秋听后立即把政策透彻地跟客户说明,客户也表示非常理解,最终严格按照税费政策进行税费申报。满秋这种行为杜绝了后期潜在纠纷的产生,践行了贝壳人诚实可信的价值观。

有原则的日常故事2

《元一拆书日记2022年第233篇》 2022年8月25日星期四


今天,我们拆解乔纳伯杰写的《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这本书的第六章:故事


通过阅读本章内容,我们主要聊一个话题:故事如何成为产品、思想的载体,助力产品、思想在公众进行广泛的传播。


我们先抛出结论:故事本身是传播的最佳载体,如果我们的产品、思想融合在故事中,那么通过故事的口口相传,间接地将产品、思想也会渗透到公众的心智阶梯中。


为什么呢?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叙述’从本质上讲比基本的事实更加生动。故事是最原始的娱乐形式,随着基因的遗传属性,那么爱听故事的基因也代代遗传,所以至今,故事依旧是所有人爱听的。真伪不重要,情节很诱人。众生不在乎真理真相,众生最在乎自己的好恶。


以上就是原因。提到故事思维,我们作为生意人,真的要好好反思,你有案例故事嘛?这个案例用目标细分思维,主要分为:创始人的创业故事、产品研发故事、生产质量故事、市场营销故事、客户见证故事、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褒奖的故事。公司企业文化的故事可以进而细分:使命的故事、价值观的故事、愿景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编撰,因为这些才是口口相传的素材。我们要想让公众进行传播,我们就要提供公众传播素材。


举个例子。新东方教育集团俞敏洪的创始故事,一个北大高材生,转折点是被北大记过处分,然后开始创业办培训班,后来不服输,创业成功了。创业过程中,被抢劫犯打了兽用麻醉剂,因为运气好,活下来了。因为竞争去请公安办事,喝了好几斤酒住院了。为了做市场,见到电线杆子就像刷糨糊,为了励志,一直号称自己很土鳖……


这些都是故事,真伪我们不用去验证,我们只需要学习、借鉴即可。为啥呢?因为它有用。因为这些事情公众不会关注真假,公众只会关注故事情节忽略客观事实的真伪。情节能够触发我们的情绪。引发我们会对这家公司的好感,进而消费,进而不自然的口口相传。


再举个例子,河南许昌这个四线城市,有个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神奇商业人物,那就是河南胖东来商贸集团的老板于东来。员工都亲切地称他:东来哥。这个人的传奇故事就太多了。网上一大把。个人起家通过贩卖烟酒,还进过局子。曾经赔光破产又借款创业。


因为曾经自己投机,所以再次创业改头换面,终于迎来了老百姓的喜欢。喜欢到什么程度?胖东来要关店,老百姓到政府要求不能关。一个老奶奶知道于东来困难了,要拿出养老钱帮助他东山再起。


因为得罪当地的流氓地痞,超市被一把大火烧光光。还波及周边宾馆,误伤了几条人命。这个事引发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政府扶持鼓励,消费者纷纷找他愿意给他钱,让他继续开店。


因为胖东来的存在,周边的不管是国内外的竞品,都纷纷不敌。只要他存在,其他竞品友商,都活不下去。后来联合友商做四方联采。帮助很多友商获得翻倍盈利。


因为胖东来的真性情,把员工的劳动价值与老板的资本价值首次对等,所以员工平均工资高出同行很多。他认为工资高的时候,会计成本最低。这个理念,让外界都认为海底捞工资高,待遇好。


因为员工的福利待遇好,所以员工服务到位,商场的卫生保洁阿姨工作比擦自己地板都认真。甚至跪在地上擦。门口的保安大哥你问个服务台,他能够从一楼直接带你到五楼服务总台办卡。因为你买家电,都说质保期一年,花钱延期三年到六年。胖东来直接推出,终生质保。直接推出:品牌商可能不在,胖东来服务一直存在。


老百姓买了个台洗衣机,用了20多年,坏了,打个电话试探下,胖东来是不是说到做到,胖东来客服说,你不用动,今天先给您送个新的,先用着,如果修好再换回来,修不好,直接用新的,不用花一分钱。我勒个去,就这个事情,让大家都知道,买电器还什么苏宁国美京东,统统一边去。


还有个传奇故事,就是一个客户买电视。胖东来亲自给送回去。这些传奇故事,就是我们前文说的那样,创始人的故事,创业故事,客户案例,服务案例,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公众不在乎真假,公众在乎的是你能否触发我的情绪。


最后,我们聊一下,具体的故事思维,在商业上怎么落地呢?谈三个点:


第一,故事不管是真伪,一定要指名道姓。你不要说,我们有个客户怎么怎么样 ,就说,我们有个客户叫王元一。今天多大,曾经啥样,因为啥事,怎么样了,后来怎么样了。结果怎么样了。


第二,故事表述切忌华丽,就说大白话。设计领域有个术语:防呆。啥意思呢?就是小白也能轻松操作。手机就是采用防呆设计的,你买个手机,现在还是看使用说明嘛?不用。那么你编撰故事的时候,也要这样,就是让童叟皆可明白地表述。


第三,故事的核心在于反差,反差的形成就是符合公众期待去把情节反转。比如浪子突然回头,比如乞丐变富翁,比如恶龙变好龙。有反差,才能调动公众情绪。如果你调动不了公众情绪的故事,还不如事实呢。情节才是公众关注的点,事实并不是。所以你的情节越新奇特,越有利用传播。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这么多。通过七天时间,我们把乔纳伯杰这本《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就拆解完了。主要聊疯传的六个原则:社交货币、诱因、情绪、公共性、实用价值、故事。我来帮伙伴们简单再汇总一下:


1、社交货币:谈起你的产品就能让人脉感觉自己更优秀,让公众成为自己,愿意为自己站台,愿意主动炫耀给别人。显得自己更有面子,更优秀,更好。豪车、奢侈品都自带社交货币属性。一个关键词:炫耀。要让公众能拿得出手去炫耀。


2、诱因:考虑下你产品的使用场景和关联场景。一定要让你的产品在客户日常出入的场所中有触发。能够把公众日常场景就关联起你产品。类似于:遇到节日就想到脑白金。一个关键词:提醒。要让公众能够关联想得起来产品。


3、情绪:产品文宣一定要调用公众的关心,唤起公众的生理触发。类似于咬牙切齿或滋滋称赞,生理唤醒的高低频是透视你产品符合情绪原则的标准之一。一个关键词:点燃。点燃公众内心的情绪火焰。


4、公共性:你的产品要在外化可视性下功夫。人们能否看得见别人使用你产品的场景决定了你产品公共可视性的高低。因为公众更相信‘眼见为实’,凡是不可视化,不可量化,不感知化,都不容易被口口相传。一个关键词:看得见。一切外化呈现给公众。


5、实用价值:你的产品是不是真的能够给客户创造价值,满足需求这是基础核心要素,一旦大家都能满足客户需求,都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你的核心点就是如何把实用价值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外化可视性。因为公众都有帮助别人来愉悦自己的天性,所以你要给公众一个帮助别人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你的产品的使用价值。一个关键词:有用。只有真的有用,你才被认同,被认可,被认购,被传播。


6、故事:你的产品是否塑造包装了各个方面的故事:创始人的故事,公司的质量故事、公司的服务故事、公司的研发故事、公司的使命故事、公司的价值观故事、公司的愿景故事。卖产品就是卖故事。所有案例都是故事。这样,才符合公众自愿口口相传的八卦,八卦的本质就是故事的添油加醋。一个关键词:嵌套。一定要把你要传播的产品、思想、行为嵌套到故事里,做个1.0版本。然后通过传播放大,公众会自发给你造出来2.0版本、3.0版本。


通过以上的六个原则,不管是全部应用,还是应用一个或几个,一定有注意你产品的推广传播。有没有用呢?我告诉你,百分百有用。之所以没用,是因为你没用。你敢用,肯定有效。


好了,这本书,今天为止,咱们就全部拆解完成了。

有原则的日常故事3

 基督用善良的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来说明真宗教的实质。他指明真的宗教信仰,不在于制度、信条或仪式;而在于仁爱的行为,在于为他人谋求最大的幸福,在于纯正的善良。

  正当基督教训人的时候,“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听众都屏息等候着耶稣的答覆。祭司和拉比们想藉着律法师所发的问题,来陷基督于困难之中。但救主没有进行辨论,却要发问的人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犹太人指摘耶稣轻看西奈山上所颁布的律法;而他则把得救的问题转到对上帝的诫命的遵守上去。

  律法师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那律法师原来不满意法利赛人的态度和行为。他曾怀着追求明白经文真谛的心去研究圣经。他极关注这件事,所以诚恳地问:“我该作什么?”在他自己的回答里,他对于律法的要求,没有一堆仪文和仪式的教条。他认为这都是没有价值的。他只提出一切律法和先知所凭藉的两条大纲。这个为基督所称赞的回答,使救主在拉比们面前占了优势。他们不能凭耶稣赞同一个律法师所说的话,而定他的罪。

  耶稣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他说明律法是一个神圣的整体,并教训我们不能守这一条而犯那一条;因为有一个原则将每一条都连贯在一起。人的终局,必根据他是否服从全部律法来决定。以爱上帝为至上,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这就是必须实现在生活上的原则。

  律法师感觉自己是个犯法的人。他因基督锐利的话语而自觉有罪。他自称明白律法的公义,但没有实行。他没有向他的同胞实施爱心,他必须悔改;但他非但没悔改,反倒想显明自己有理。非但没有承认真理,反倒想指出诫命是何等难以实行。这样,他希望一方面能避免良心的责备,一方面在众人面前为自己申辩。救主的话已证明律法师的问题是多余的,因为他自己已能回答。他便又提个问题,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这个问题在犹太人中常引起无休止的辩论。异邦人和撒玛利亚人,不能算为邻舍,这在他们是没问题的;因为这些是外乡人,是仇敌。但在犹太人自己的民族和社会不同的阶层中,应怎样划分界线呢?祭司、拉比、长老,该把谁当作邻舍呢?他们终身在仪式上兜圈子,实行自洁。他们又教训人说,和无知粗鲁的庶民接触必沾染污秽,以后要费很多麻烦才能除去。他们能否把“不洁净的人”当作邻舍呢?

  这次,耶稣还是不让人把他拖入辩论的旋涡。他不谴责那些窥探他,要定他罪的人的偏执。他只用个简单的故事,使听众看到一幅流露着来自天上的慈爱的图景,从而感动了众人的心,那律法师也不得不承认其中的真理。

  驱散黑暗的方法,就是让光明透进来;打击谬误的诀窍,就是展现真理。惟有上帝之爱的启示,才能暴露自私心理的丑态和罪恶。

  耶稣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这并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一件真事。而且大家都知道,耶稣所讲的与事情的经过完全相符。故事中所讲的从那边过去的祭司和利未人,这时也恰好在基督的听众之中。

  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必须经过犹太地的一段旷野。路经之处,是空旷、多石的深谷,经常有强盗出没,剪径打劫过往行人。那人就在这里遇难,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抢劫一空,还被打个半死,丢在路旁。那时,有个祭司从这条路上过来,只向受伤的人看一眼。随后又来一个利未人,他好奇地要知道出了什么事,就站住看一看遭难的人。他知道自己应该作什么,但这是劳心费事的职责。他真希望自己没走这条路,就不至于看见这个受伤的人。但他终于决定事不关己不劳神,掉头而去。

  这二人都担任圣职,并自认是熟悉圣经的。他们是被特选在民中作上帝代表的,应当“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来5:2),以便领他们明白上帝对人类的大爱。他们蒙召来作的工,就是耶稣说自己所要作的工。他说:“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路4:18)

  天上的众使者,看到地上上帝家里的人遭遇苦难,已经准备与人合作,来解除他们所受的压迫和痛苦。上帝曾按自己的旨意,使祭司和利未人经过那受伤者躺卧的地方,要叫他们看出那人需要怜恤和帮助。天庭都在注意观看,这两个人对同胞是否怀有恻隐之心。古时在旷野教导希伯来人的,原是救主耶稣。他从云柱和火柱中发出的教训,与现在人们从祭司和教师所领受的,大不相同。那时律法仁慈的条文,甚至把不能用言语表达需求和痛苦的低级动物,也包括在内。上帝曾晓谕摩西指示以色列人说:“若遇见你仇敌的牛或驴失迷了路,总要牵回来交给他。若看见恨你人的驴压卧在重驮之下,不可走开,务要和驴主一同抬开重驮。”(出23:4,5)但是,耶稣讲述的这个被强盗打伤的人,却是一个遭难的弟兄。祭司和利未人对于弟兄,岂不应比对负重的牲畜,更有恻隐之心吗?上帝藉摩西传给他们的信息,说明他们的耶和华上帝是“至大的上帝,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他为孤儿寡妇伸冤,又怜爱寄居的。”故此他吩咐:“所以你们要怜爱寄居的。”“要爱他如己。”(申10:17-19;利19:34)

  约伯曾说:“从来我没有容客旅在街上住宿,却开门迎接行路的人。”罗得见了两个扮作常人模样的天使到了所多玛,便脸伏于地下拜,说:“我主啊,请你们到仆人家里洗洗脚,住一夜。”(伯31:32;创19:2) 这些教训,祭司和利未人是熟悉的,但他们没把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既受过带有民族偏见的教育,就养成自私狭隘和排外的心理。所以当他们看见那受伤者时,因不能确定他是自己的同族,就想他或许是个撒玛利亚人,因此就转身走开了。

  基督所叙述的祭司和利未人的行为,在律法师看来,与他所学的律法规条并没什么相抵触的地方。但这时另有一幅景象摆在他面前:

  有个撒玛利亚人路过那里,看见那受伤的人就动了慈心。他没有问那陌生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他很明白,如果当时二人的处境颠倒过来受伤的是他自己,而行路的是那个犹太人,那么,那犹太人必会吐唾沫在他脸上,然后会轻蔑地走开的。但他并不因此而踌躇,也不考虑自己留在那里会有被劫的危险。他只看见在他面前的,是个受苦需要救助的人,此外他就无暇顾及了。他脱下自己的外衣,替他盖上;拿自己路上准备用的油和酒,来医治受伤的人使他清醒。他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一步一步地跟着慢慢行走,免得他因颠簸而增加痛苦。他把他带到客店里,无微不至地照应他一夜。次日早晨,撒玛利亚人看那人有了起色,才放心赶自己的路。但在未走之前,他把那人托给店主照应,付了账,又拿一些钱存在店里,供他使用。可是连这样他还怕不周到,于是再给他作了准备,对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于是,耶稣定睛看律法师,好像看透了他的内心似的,说:“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这时,律法师还不愿从他口中说出撒玛利亚人这个名字;他只回答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谁是我的邻舍呢?”这个问题从此就彻底解决了。基督已经说明,我们的邻舍不只是与我们在同一个教会,有同一个信仰的人。邻舍是不论种族、肤色或阶级的。凡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凡被仇敌蹂躏打伤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每一个属于上帝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

  耶稣用善良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来描述自己和自己的使命。人已经受了撒但的欺骗、伤害、抢劫、败坏,被丢在路旁,任其死亡,但救主对我们可怜的景况动了慈心。他放弃他的荣耀来拯救我们。他看见我们将要死亡,就自愿为我们的生命负责。他医治了我们的创伤,用他的义袍遮盖我们,为我们开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亲自付出代价为我们安排一切。他舍去生命救赎我们。他指着自己的榜样对他的门徒说:“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15:17;13:34)

  律法师向耶稣所发的问题是“我该作什么?”耶稣承认爱上帝和爱人为公义的总纲,便说:“你这样做,就必得永生。”那撒玛利亚人服从了慈悲仁爱之心的驱使,证明他是个遵行律法的人。基督吩咐律法师说:“你去照样做吧!”可见所求于上帝儿女的,是实行而不是空谈。“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约壹2:6)

  今日的世界和耶稣的时代一样,同样需要这个教训。自私和冷淡的形式主义,几乎熄灭了爱的火焰,破坏了那使人的品格放出芬芳的美德。许多承认主名的人忘记了基督徒的责任是代表基督。我们若不在家庭中、邻里间、教会里或无论什么地方,能在实际行动上舍己为人,那么无论我们口里怎样表白,总不能算是基督徒。

  基督很关心世人,他要我们在拯救人类的事上与他联合。他说:“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太10:8) 罪为一切痛苦患难之源,所以我们的责任是怜爱并帮助犯罪的人。许多犯过错误的人,自觉羞愧、自知愚昧,渴望听到几句勉励的话。他们的眼光盯着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被逼到几乎绝望的地步。我们不可忽视这等人。如果我们是基督徒,就不应当从他们旁边过去,不应当躲避那些最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当我们看见别人因患难或罪恶而受苦时,万不可说,这事与我无关。

  “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加6:1)要藉信心和祈祷,击退仇敌的势力;要说有信心和勇气的话,使受创伤的人听了如瘀伤敷上药膏一般。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人生的大斗争中已经灰心丧胆,只要有人向他们说一句仁爱勉励的话,就能坚固他们,使他们得胜。我们不可忽略用上帝所赐的安慰,去安慰每个受苦的人。

  这一切都能成全律法的原则。这原则在善良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中,已经说明;这也是在耶稣的生活中所显示的。他的品格表明了律法的真义,并显明爱邻如己意味着什么。当上帝的儿女向一切人表露怜悯、仁爱和爱心时,他们就是为上天的律例的真义作见证。他们证明“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诗19:7)无论何人,若在表现这爱上失败,就是破坏了他自称尊崇的律法。因为我们向弟兄表现的精神,说明我们对待上帝的精神。那使我们爱邻舍的唯一原动力,是有上帝的爱在我们心中。“人若说,‘我爱上帝’,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怎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呢?”亲爱的,“我们若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约壹4:20,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