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职业操守的故事

2022-10-25 22:45 作者:光明网 围观:

电视剧《青山不墨》:三代林业工人的无悔青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职业操守的故事1

作者:刘金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近日,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青山不墨》,客观追寻我国最大林区建设、改革和转型的发展轨迹,形象展现了几代林区人创业创新的精神旅程,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

《青山不墨》以普通林业工人、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事迹为主要原型和基本素材,精心塑造了马永祥、郑毅、魏建中、华青等林业人的英雄群像,真实演绎了林业工人不畏艰难、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传奇故事,将时代英雄马永顺精神通过荧屏传递给当代观众。

作为一部礼赞绿色发展的重要影视作品,《青山不墨》对林业工人进行了生动状绘与真切刻画。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和家园,林业工人是护佑森林的忠诚卫士。随着森林资源日渐减少甚至呈现枯竭态势,林区伐木号子开始隐遁和消失。当林区完成支援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林业工人逐步转入护林造林的转型发展阶段。发明“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和“安全伐木法”的一代英模马永顺,以卓越智慧提高伐木产量、以超前思维孕育造林思想,马永顺犹如一棵经历风雪、巍然挺立的红松,展示出一种奋拔进取的昂扬状态和刚毅果决的铮铮风骨;马永顺精神以创造奇迹、报效国家、恩泽后代为主旨,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埋头苦干、尽忠竭智为基本内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正是马永顺精神点绘了林区青山不墨的历史画卷,谱写了林业永续发展的时代篇章。

《青山不墨》通过铺陈和疏解以马永祥为代表的林业人的奇绝经历和如磐初心,不仅展现了林业人坚韧不屈、愈挫愈勇的坚毅品性,而且阐释了马永顺精神生发、传承和赓续的社会根基;不仅再现了伐木工种所在的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植树尤为艰难的社会氛围,而且刻画了林业人无怨无悔的职业操守和敦厚朴实的精神品性,体现出历史纵深感和时代张力,成为一部叙说中国林业生动故事、传递中国林业强劲声音、展现中国林业工人豪迈形象的重要影像文本。

《青山不墨》运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伊春林区由伐林到护林再到育林的浴火涅槃,复盘了林业工人将曾被原始森林覆盖的荒山野岭建成我国人工林的“绿色奇迹”,体现了林区人民再造秀美山川、守护自然生态的决心。这部作品将林区绿色崛起作为思想主旨和审美意蕴,通过理念与实践相融汇、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艺术表达,真挚追忆了三代林业人生命不息、植树不止、薪火相传的心路历程。

主旋律电视剧既要以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撑,还要采用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手法。《青山不墨》主题叙事并非锁定某一时间节点,而是定位于新中国成立后林区演变的全过程,讲述的故事跨越了大半个世纪,且作品以追求写真的纪实笔法加以呈现,因而剧作的年代感和现场感比较强烈,很多场面具有代入感和共情性,特别是巍峨连绵的山脉、莽莽苍苍的林海、高门大嗓的林业工人、响彻云霄的“顺山倒”伐木号子等,这些葆有较强艺术性和一定美感的场景和细节,显露出一种雄浑气势和野性气场……在行歌如板的时光旋律和在纵横交错的峰岭莽林中,林业工人把青春、终身和子孙奉献给伐林、护林、植林的神圣事业,执着坚定地投身于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信度、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该剧成为一部为林业英雄树碑立传的时代史诗。电视剧究其根本是人学,展示人物的特殊命运、刻画人物卓异个性,是任何一部电视剧讲好故事的重点与关键。

《青山不墨》的主创人员聚焦创造绿色奇迹的马永祥等林业工人的精神世界和心路历程,精微描绘林业工人的生活细节,充分展现代际间和代际内的性格矛盾和价值冲突。全剧虽然只有34集,但完整再现了三代林业人生生不息的绿色传承,使观众了解林业工人为开发建设、二次创业、生态保护和转型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在历史认知中净化灵魂,在情感共鸣中彰显人间真情。

作为一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电视剧,《青山不墨》在以影视反映时代精神、以荧屏拓展大众美学视域、以全新人物形象丰富主旋律作品内涵等方面,给影视界带来诸多启示和思考。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5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有职业操守的故事2

□何智凡、黄金水

6月4日上午,贵广线榕江站D2809次列车撞上泥石流发生脱线事故,列车司机殉职前在5秒内紧急制动。据了解,事故造成1名司机不幸殉职、1名列车员与7名旅客受伤。事故发生后,值乘司机及1名列车员、7名旅客被迅速送至榕江县医院进行全力救治,列车员和旅客没有生命危险;列车上其他136名旅客已安排大巴到从江站转运。

惊闻噩耗,笔者不禁泪垂满襟。因为列车司机在5秒钟内,做出生死一刻的抉择,在5秒钟内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这一举动挽救了一车人的生命,而他却不幸身亡。他以一己之力挽回136条生命,保全了136个家庭不因天灾人祸而破碎,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他就是杨勇。

此次事件中,杨勇同志在看到泥石流把铁轨埋后,就是在最紧急的关头,做出了最准确和最勇敢的判断。这短短的5秒,是一个充满勇气且冷静的5秒。或许在5秒的快速反应,目睹“死神”之前,他完全可以放开制动手刹,跑出驾驶舱冲到后面的客厢,这样他可能不会殉职。如果司机真的选择本能逃跑,那么这136条生命也许会“共赴黄泉”。但在生死关头,他没有丝毫犹豫,他死死保持制动动作,在千钧一发的5秒内,尽最大努力去降速。

如果没有司机的急刹车,列车在高速前冲时再脱轨,后果不堪设想。但这整车人都是幸运的,面对危机,杨勇同志沉着冷静,在危急时刻果断停车,撂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把闸,拼尽全力救下了一车的人,保障了车上旅客的安全。虽然他不幸身亡,但他光荣殉职的勇敢精神将被人们铭记。

这位平凡的动车司机,在生命尽头拼尽全力完成紧急制动、停车,守护了一车乘客的安全,而他的生命却永远地定格。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什么是无私忘我的精神。他在生命的尽头,以超常的勇气和毅力,演绎了不平凡的壮举,是名副其实的平凡英雄。不仅乘客会对他怀感激之心,笔者和公众同样对他肃然起敬。

据了解,此次事发地榕江县曾连发过暴雨、雷电、大雾等7条天气预警信息,其中包括一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在天灾面前,一切力量都变得苍白无力。但在生死攸关的最后5秒,杨勇同志用自己的生命,营救了更多生命,把灾难伤害降至最低。这是列车司机的专业素养,也是中国人的本能善良。而这种善良的本能也体现在抢救工作中。在抢救时让人感动的一幕就是,当地月寨村村支书,带着村里村民参与了抢修工作,可见中国人都很勇敢善良,在最危难的时刻,总有勇敢善良的中国人在保护中国人。

而D2809次司机也战斗到最后一刻,做出了正确而伟大的选择。杨勇同志在生命最后一刻救下一车人,这不仅是他的职业本能、职业操守,还彰显了他在危难时刻忠于职守、心里想着他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向英雄致敬!

有职业操守的故事3

今年年初于韩国上映的喜剧电影《极限职业》起初并不为业界所重视,没想到该片上映不到两个月,就以近1370亿韩元的总票房收入,将历史题材巨作《鸣梁海战》挑落马下,成为韩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作品。从投资回报比来看,该片更是仅仅依靠95亿韩元的成本获得了14倍的收益,即使是在擅长以小搏大的喜剧片阵营中也属翘楚。

《极限职业》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极限职业》这一小成本逆袭之作,其原剧本是从2015年“中·韩故事共同开发项目”中脱颖而出的;该项目也即观众所熟知的“一本两拍”——中韩两国制作班底在共有剧本设定与结构的基础上各自进行本土化改编与拍摄。与《极限职业》对应的国内作品为《龙虾刑警》,但后者在去年夏天上映后,口碑与票房均表现一般。

《龙虾刑警》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共有剧本固然优秀,但它恰如相同规格的毛坯房,而正是本土化改编的“装修”差异,成为了《极限职业》的制胜法宝。

《极限职业》讲的是一个警察小队为抓毒贩而假扮成炸鸡店老板与员工卖炸鸡的故事。其基本设定杂糅了“小人物咸鱼翻身”、“组团打怪”等喜剧片常用元素;还辅以动作、飞车等已被用到泛滥的技术戏份,以吸引对视觉有一定要求的观众。但老梗开新花,靠的是电影中无处不在的错位与反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喜剧是将情理之中的事情进行结构重组,以一种颠覆性的手法表现出来,以达到令人意料之外的效果。在颠覆过程中,观众对于故事情境的感知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因而错位感和反差感是其中最重要的笑点担当与张力来源,错位与反差的程度越高,戏剧效果就越强。

《极限职业》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对照到《极限职业》中,威严高傲的警察变成向顾客陪笑脸的生意人,前一秒还在拿枪的手下一秒就往鸡腿上抹面包糠,怀着视死如归的心情给毒贩送炸鸡却扑了一场空,本想好好监视毒贩却误打误撞将炸鸡店经营成网红店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剧情已让人眼前一亮,环环相扣水到渠成的情节发展更是令人捧腹不禁。不仅如此,每一个桥段基本保持着10-15分钟的节奏,在尽最大可能保证笑点密集度与情节信息量的情况下,又能持续地使观众保持新鲜感,编剧做线索梳理与桥段填充的“装修”功力可见一斑。

如果说营造错位与反差氛围是《极限职业》在叙事性方面的优势所在,那么另一出彩之处——台词,则是电影影像化成功的另一关键因素。文本与声音是拓展电影影像空间的重要形式,就喜剧电影来说,台词尤其能够渲染故事情境,表现人物性格,在营造笑点与阐释电影内核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审美功能。很多拙劣的喜剧电影台词,在于其有形无神点到为止,而《极限职业》的台词则平衡了趣味与深度,拿捏精准。

《极限职业》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一方面,《极限职业》通过台词成功地塑造了一群背景各异但在系统内郁郁不得志的警察,再由人物之口抖出符合其身份的包袱,使得人物形象与文本声音相辅相成。柳承龙饰演的队长纠结于同侪攀比与家庭关系,从他口中说出的对于“职位晋升”与“夫妻相处之道”的台词,在合情合理的同时又能让观众生发共鸣;同理,作为泰拳冠军的女警与棒球队出身的警队老幺在台词中则更多地展现了年轻热血的一面,同时又藉二人之口表达了对于韩国“全抛世代”年轻人生活与社会关系的见解。

另一方面,《极限职业》的台词切实地贯彻了“有趣”、“有味”、“有刺”的喜剧精神,包袱质量不流俗,有着喜剧难得一见的高级感。例如影片开头通过警察小分队各人对于警察职业操守的一番探讨,像是一场小型脱口秀,其中既包含了对于辛苦工作的甘之如饴,对于职业发展现实的接受与抗争,更引发了观众对社会大环境的深入思考,在饱含笑料的趣味性与紧贴时代的幽默性背后,平添难能可贵的批判性。这种台词处理方法与国内一众仍然依靠“地图炮”、“性别差异”来抖低级包袱的喜剧电影相比,高下立判。

《极限职业》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虽说《极限职业》在部分桥段的逻辑衔接等层面仍有瑕疵,但是它尊重了类型片的规律,更尊重了观众的审美趣味,整体来说不啻为优秀的工业化喜剧作品。它能成为票房冠军固然有运气成分所在,但其在本土化制作上所体现出的专业性与用心态度,仍然值得国内的喜剧电影借鉴与学习。

□沈持盈(影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陆爱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