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创新之路第一集观后感(创新之路第一集观后感窦立国)

2022-08-14 03:36 作者:新京报 围观:

青年榜样共话公益,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京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创新之路第一集观后感(创新之路第一集观后感窦立国)1

2月16日,2016年度“十大感动社区人物”出炉。在从事公益的道路上,这些获奖者不断创新形式,谈及公益感受,他们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爱心快递哥窦立国在颁奖台上说道,“我们喜欢用自豪的心情跟别人说,我们为这个社会做了很多事,希望各方多帮助我们这些草根的公益人”。

1 转身公益 乐趣有了附加值

转做失独老人公益项目时,伍华已是外人眼中的创业弄潮儿;接触残孤家庭患儿救助时,崔澜馨放弃了15万年薪的工作。老人,孩子,两个处在生命始末的特殊群体,成了伍华和崔澜馨今后的奋斗目标。

新京报:从职场转入公益事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伍华:三年前,我还是一名创业者,那时我也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但是转做公益后,这份乐趣有了附加值。虽然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公益项目让我找到了除乐趣之外,工作所能带来的价值肯定。这让我很享受。

崔澜馨:以前工作,单打独斗,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接触儿童救助的公益项目后,我身边多了很多可信赖的“战友”,大家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尽己所能去帮助有需求的孩子。公益这份事业让我逐渐认识到,除物质外,人更重要的是精神满足。

新京报:一路走来,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伍华:因为心安。公益项目你一旦开始做,就没办法停下来。眼看着,项目发展越来越好,参加的老人不断增加,我们竭尽所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帮助,感到踏实。失独、抑郁老人在国内是一个基数庞大的群体,探索防治体系任重道远,我们得把这份责任担起来。

崔澜馨:做公益会上瘾,我的心已经被孩子们偷走了。看起来,我们在救助患儿时付出很多,但我从中学到的要更多。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变化,身边的人也会被影响。物质看轻了,家人看重了,感动也慢慢多了起来。

2 乡村出身 用行动温暖乡村

窦立国老家在吉林农村,来北京工作后,他和志愿者们向全国各地捐赠衣物约20万件,修建了50多所乡村图书馆;做过三年村官的赵星,放弃去交通局事业单位工作的宝贵机会,创业后为乡村服务。同样是从乡村出发,窦立国和赵星用实际行动回到了为乡村服务中。

新京报:为什么将公益事业的方向投向乡村?

窦立国:以前觉得去农村做公益根本没什么意思,因为我从小就在那里生活。后来接触多了,就变得渐渐感兴趣,觉得乡村需要更多的帮助。以捐赠图书为例,很多图书放在城市里可能是过剩资源,但对于乡村来说确是稀缺的,将图书馆建到乡村,将更能发挥它们的作用,帮助更多人理解尊严和幸福的意义。

赵星:三年的大学生村官经历,让我了解到很多农民虽然离城区很近,但生活收入很低,开支也不比城里少多少。此外,也有很多乡村的老人,儿女在外打工,平常很难照顾到他们。所以,在我创业的过程中,希望给这些农民、老人和孩子更多的帮助。

新京报:多年来做公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窦立国:首先做公益是一件好事,跟别人讲我是一个公益人,我帮助过别人,我为这个社会做了很多事,我是有力量的。因为这个原因,家里人也很支持,这使我的家庭生活也变得更融洽更幸福。再一个,做公益事业会得到很多机会,让更多人知道你,所以能够一直坚持下来,收获颇多。

赵星:创业之后我和我的团队帮了很多人,我们也愿意去帮助他们,我觉得这使我变得很幸福。最大的收获就是人生高度不一样了,心胸变得越来越开阔,视野变得越来越大。我还要继续做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3 青年榜样 让更多人加入公益

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前,浦天龙曾是一名消防战士。消防情结始终萦绕,他带领学校师生,将消防安全知识送到千家万户。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米尔扎提·木莎在读书期间,为各类志愿岗培养输送大学生志愿者近千人次,他说,被需要的感觉让人幸福。

新京报:对未来有什么期许?

浦天龙:从消防战士到在校研究生,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于消防安全宣传的执著。我的团队目前已有一百多名志愿者,而且大多数为在校研究生,平均年龄为25岁,热情,参与度高。在2017年,我将联系相关部门,成立一个全国性质的“大学生消防志愿者联盟”,更多地注重跨学校、跨区域的志愿服务交流。

米尔扎提·木莎:以往的公益活动,做了很多”纯粹的、自发性的”活动,却显得缺乏技巧性。被评为“感动社区人物”,成为青年榜样,有些意外,但仍然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获得了认可,付出也有了回报。在接下来的一年,我将进行一些有组织有培训的公益活动尝试。

新京报:怎么定义“青年榜样”?

浦天龙:青年作为社会的新兴力量,具有成长空间大,韧性强的特点。能够被评为“青年榜样”,我觉得担子很重。青年代表了年轻和活力,要有创新意识,而榜样则要做出成果,做出更多的探索。

米尔扎提·木莎:能够获得这次感动社区人物的荣誉,我觉得很惊喜,也很意外。在我看来所谓青年,意味着朝气蓬勃,而榜样的价值,则在于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所以,获得这一项荣誉之后,我将让更多的人加入公益活动中,这也是我从事这一事业的初心。

4 乐在其中 坚持并不费事

一位是从来不会对自己的生活设置限定、热爱自然的“任性”塔拉,一位是积极乐观、用心中光明照亮更多视障人士内心的“助盲女强人”。踏上公益的过程中,有困难,有沮丧,也有来自身边人的不理解。但因为她们内心的坚持,社区里的居民省下了20多万个塑料袋,更多的视障人士感悟到缤纷多彩的世界。

新京报:做公益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刘英雅:最多、最大的困难就是别人的不理解。比如去年做的盲人骑行活动,因为在策划方面不是很有经验,现场很多朋友反映等待时间太长之类的。因为我本身眼睛也不太好,为了举办活动花了很多心血,所以当时还是有点委屈的。不过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参加活动,也不希望出现太多问题。我现在特别有奔头,随着经验不断丰富,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塔拉:其实做公益,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我觉得大家都很“任性”,“任性”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农夫市集、二手袋、关注环保都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讲,没什么放弃不放弃的,因为它并不费事。我身边的朋友也有很多不理解我的,但我要做的就是先从自己做起,才能更好地去跟别人分享。

新京报: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刘英雅: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后,我就知道自己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之前我还在做推拿工作,那时做公益只是兼职,一周偶尔做几次,那段时间我真的很累。后来我决定辞掉工作。目前我作为一名公益人,能够向更多盲人描述这个多彩的世界,帮助他们融入现代生活。面对这个社会身份,我很快乐,并乐在其中,所以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塔拉:我大学时就做了一年的残障志愿者服务。对于我目前所做的工作来说,可能收入并不是那么高,但是收入并不等于收获。因为自己骨子里就是那种亲近自然、热爱自由的性格,所以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因为喜欢做环保,就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去集中做这方面的工作,而且会一直坚持下去。

5 凝聚力量 发挥最大价值

无论是成立社区儿童生活馆,为流动儿童提供快乐成长的空间;还是在“协作者”中,向来京打工者伸出援助之手,林岳和李涛都扎根在社区中,从服务好一个胡同里的居民开始,渐渐将善意播撒到整个京城。从对公益一无所知的上班族,转变为专业的公益人,他们依靠着坚定的信念,为新型社区的创建,提供了模板。

新京报:在组建团队过程中有什么经验?

林岳:为了扩充队伍,同时保证服务质量,我们注重社区的本地性,在本社区挖掘有兴趣和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来。但我感受最深的是,团队的核心人员多数还是从企业中转过来的人,他们发挥的能量更大。在团队成长到一定阶段,由之前每个人什么都做到有明确的分工,更多地应该挖掘每个人长处,发挥他最大的价值。

李涛:我认为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凝聚力,而凝聚力的关键就是文化。学习机制的建立也很必要。比如去年夏季和年底“协作者”都会专门分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经验,促进我们不断进步。每个社区的需求多元化,而我们扎根社区,为老服务、环境治理、居民调解等掌握得比较全面,可以通过调研和考察,把居民和志愿者牵引到一起。

新京报:家人对工作的影响或启发?

林岳:我做社区生活馆的起因是受到孩子生活环境的启发。但事实上,真正开始从事这项事业后,我发现儿子没有直接从中受益。尤其在开始时,我有段时间不太顾家。反思后,我每次回家都会尝试和家人聊聊自己的工作。家人渐渐理解,也愿意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家人支持对我的重要性。现在反而家人参与得更多,生活和工作也更顺畅。家庭对我的工作有推动作用。

李涛:我赞同“家和万事兴”。大家印象里,好多公益人顾不上家。但这13年的工作中,我领悟,对待家人应该像对待合作者一样,有耐心和同理心,不然工作中的心情和状态也会受到影响。比如我和孩子相处中也会改变自己,能用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和视角去看待工作中的问题。我认为两者完全可以平衡。

创新之路第一集观后感(创新之路第一集观后感窦立国)2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时代”,它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了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与可能,它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感到充实与快乐,它是所有奋斗者追寻理想,绽放生命光彩的大舞台,而每一位奋斗者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守,对社会的奉献与担当,也让这个时代更加美好。

江苏卫视坚持“有品质,有温度,只引领,不跟随”的频道定位,在内容生产和创新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丰富营养,从真实情感中把握观众诉求,坚持节目内容的高品质、高品位。2018年3月21日起每周三21点10分,江苏卫视推出人文讲述类节目《美好时代》,以周播形式贯穿全年。

在节目开播一周年之际,回望满载着感动与力量的52期节目,那些在新时代中涌现出来的美好之人、闪光之事,无不指引着观众从细微处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人生的厚度,以及时代精神的鲜明烙印。

《美好时代》开播一周年

创新讲述个人与时代的故事,立体叙事织成一幅美好生活画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既是国家施政的重点,又关乎每个普通人真实具体的生活。

正是在全民共谱新时代美好篇章的大背景之下,江苏卫视推出大型人文讲述类节目《美好时代》,旨在展现和发掘这个时代中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美好之人、闪光之事,传播奋斗之美、友善之美、信念之美。

《美好时代》打破了文化综艺惯常的竞技、朗读等表现形式,通过“青年演讲”、“浸入式体验”、“人物访谈”这样的立体叙事营造出“围炉夜话”式的聊天氛围。节目中,每一位青年发现者都会走进故事主人公,去了解、去体验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在对平凡个体的深度访谈中,节目注重挖掘个人际遇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坚持有温度、有情感、有态度、有价值的讲述,突出人性光芒与时代关怀。

立体叙事织成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通过青年发现者和故事主人公的讲述与传递,让一个个梦想与坚持鲜活,也让“美好时代”成为落在实际且肉眼可见的存在,告诉观众“美好时代”正存在于每个人生活的细节中,存在于每个普通人不平凡的壮举中。




选题涵盖社会热点

52个故事聚焦普通人的“不平凡”,既有大情怀也有小感动

讲好中国故事,要着重体现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时代特征及主题。《美好时代》播出一年来,一共呈现了52期节目,选题涵盖大国青年、工匠精神、扶贫创业、公益救援等多个社会热点,深度挖掘美好时代下的暖心故事,发现故事背后普通人的不凡人生。

有一群人,他们凝聚奋斗力量,共筑时代梦想。从酒楼保安到纽交所敲钟人,“快递小哥”窦立国生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吸管大王”楼仲平跟随改革开放40年的脚步,把大家认为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小小的吸管做成义乌历史上第八件“中国驰名商标”;大山里走出来的刘伯敏站上全国创业大赛的领奖台,成为创收千万的连锁包子铺总经理,甚至登上了达沃斯论坛和总理合影。

有一群人,他们维护世界和平,践行大国担当。毅然踏上亚丁湾护航征程的北大女生宋玺,展现了强大的人民军队和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心;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用青春和热血托起对生命的渴望,一次次救援见证国家的一步步强大和崛起;中国援非医疗队奔赴异国他乡,诠释医者对职业和人类生命的神圣承诺,更用爱浇铸起友谊的桥梁,向非洲乃至全世界展示爱好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有一群人,他们彰显开放自信,吸引世界目光。这批科学追梦人在高精尖战场攻坚克难,让人们看到了科技兴国战略的鲜活实践;一家三代火车司机高铁梦的实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以胡旭东为代表的一群年轻航天人,折射出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与强劲实力。

细数《美好时代》讲述的52个动人故事,有大时代也有小日子,有大情怀又有小感动。虽然每一个人或每一个群体的故事、经历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奋斗的力量,切实体会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美好,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观众和主流媒体一致肯定

《人民日报》以“时代垂青奋斗者”为题点赞,总局表扬“既有价值又有温度”

“有的人为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在荒岛上待7年,有的人把青春留给祖国边陲的戈壁滩,有的人几年不能回家睡在水泥地上只为了鸟巢灯亮起来的那一天……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将喜欢的事情变成事业,并且一直为之努力吧。看了江苏卫视的《美好时代》,真的让人感触颇深,也许我们总说无私奉献、爱国爱家离自己太远,但是做好你从事的事情,便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意义了。”正如观众的点评,《美好时代》通过聚焦感动时代的先进人物,关注兢兢业业的劳动者以及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普通人,让大家从点滴故事中汲取能量,获得感悟。

在赢得观众好口碑的同时,《美好时代》获得主流媒体肯定。2018年4月2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以“时代垂青奋斗者”为主题的评论文章,称《美好时代》将着眼点放在个人故事、情感与时代的勾连,是节目最特别之处,“节目选取的故事主人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用平凡而真挚的故事语言凝聚社会不同群体的心声。”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美好时代》紧扣时代主题,展现了奋斗姿态在新时代幸福美好的现实模样。”2018年5月,《美好时代》获得总局表扬,称赞节目紧扣时代,传递奋斗正能量,“江苏卫视《美好时代》弘扬新时代精神,传颂新时代故事,用奋斗与坚守、励志与激情鼓舞人、感染人、打动人,使得节目既有价值又有温度,既有态度又有情感,人文气息浓厚,艺术感染力独特,是电视节目实现‘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自主创新的一次积极探索。”同时,《美好时代》还获得广电总局2018年第二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的嘉奖。

记录美好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一周年是一次总结,更是新的起点,江苏卫视《美好时代》将继续展现和发掘这个时代中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美好之人、闪光之事,以“小切口”彰显“大意义”,唱响时代强音,讴歌美好时代。

创新之路第一集观后感(创新之路第一集观后感窦立国)3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 杨月)“我们快递员日常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上厕所和喝水,以前上厕所只能找大商场、肯德基,喝水就是每到一个大楼先找地方接一瓶子水,挺不方便的。现在包括建设银行‘劳动者港湾’在内的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就像一场‘及时雨’!”4月24日,全国总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劳动者港湾”授牌暨金融行业推进服务资源开放共享工作启动仪式上,户外劳动者代表、快递小哥、北京申通快递公司房山分公司的窦立国说,“我们真切感受到各级工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爱护。我们一定会爱护站点的公共设施,在使用的同时也为维护服务站点的良好环境尽心出力。”

劳动者代表们了解建行便民服务区的设施用法。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全国各级工会采取各种方式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22万个,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服务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外劳动者群体300多万人。近日,为进一步规范和做好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全总下发文件,明确提出,以标识互挂互认等方式协同社会资源,深化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同时号召各级工会学习金融工会借助爱心企业资源共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成功经验。

在全总带动下,中国建设银行等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也积极投入站点建设,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在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此次授牌的中国建设银行“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劳动者港湾”是全国首个正式挂牌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共建品牌。

中国建设银行自2018年起在全行范围建设“劳动者港湾”,旨在服务于美好家园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有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用金融力量关爱民生、建设美好生活的情怀。“劳动者港湾”结合建设银行网点服务国家标准和行业评优标准,对网点惠民设施进行升级完善,统一提供饮水机、休息桌椅、Wi-Fi、手机充电器、图书、老花镜等基础服务设施,以及雨具、急救箱等应急服务设施。有条件的网点开放了卫生间,提供轮椅、无障碍坡道等服务设施,以及母婴室、婴儿车、微波炉等人文关爱设施,以更好地服务特殊群体。为方便广大劳动者使用“劳动者港湾”服务,推出了“劳动者港湾”手机APP,实现附近港湾自动推送,服务资源快速获取、精准定位和智能导航。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魏地春在启动仪式上指出,近年来,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依托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帮扶站点,发动学校、医院、餐馆、超市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力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体系建设。

“这些站点虽然设施简单、投资不大,但成效显著,为广大户外劳动者解决了‘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魏地春说,站点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参与,在全总带动下,金融系统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代表的爱心企业通过“劳动者港湾”项目,开放网点资源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在活动现场,中国金融工会协同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向金融行业各单位及广大金融职工发出倡议,倡议更多金融机构不忘为民初心,勇担社会责任,践行开放共享、责任担当的善意之事和利民之举,主动以金融行业的力量和金融职工的行动解决社会难点问题,有效发挥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众多、直面客户群众的天然优势,在做好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全社会广大劳动者特别是户外劳动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温暖关爱成为行业共识、形成行业新风。

“公益服务不仅需要硬件资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凝聚和细节服务的投入,才能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延续性。”中国金融工会常务副主席梅志翔表示,在金融系统率先开展这项工作,体现了金融业勇担社会责任和服务大众的能力,彰显了新时代新金融的人文关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