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初中语文散文重要词汇积累

2023-03-29 09:49 作者:老谢语文堂 围观:

语文词语辨析看这100组就够了!中考必读干货,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老谢语文堂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中语文散文重要词汇积累1


B

【包含】里面含有(多用于抽象事物):这一成果包含着许多人的心血。【包涵】客套话,表示请求原谅:招待不周,请诸位多多包涵!

【暴发】①突然而猛然的发生:暴发传染病。②突然发财或得势:暴发户。【爆发】①火山内的岩浆、气体等突然猛烈冲出地表,向四外喷溢:火山爆发。②突然而猛烈地发生、发作:爆发革命。用法提示:“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必须】一定要;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冬泳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必需】一定得有;不可缺少:阳光为庄稼生长所必需。用法提示:“必须”是副词,强调某种事情一定得这样做;“必需”是动词,强调某种事物特别需要。

【标明】用文字或符号标记出来,让人知道:标明价格。【表明】标示清楚;明白地表示:表明立场。

【本义】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本”的本义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本意】原来的想法或打算:我本意是为他好,没想到他竟误会了。

【不齿】不与并列;不视为同类。表示极端瞧不起:为人所不齿。【不耻】指不以……为耻:不耻下问。


C

【长年】①整年:从年初到岁尾,他们长年坚守在边防哨卡上。②多年;长期:长年在外打工。【常年】①一般的年份:今年的产量比常年多。②一年到头;每年:守岛的官兵常年以岛为家。用法提示:“常年”表示年年;“长年”表示相对的时间段长。

【成规】现成的或沿袭下来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有成规可依。【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打破陈规。用法提示:“成规”是过去通行,现在仍使用的规章制度,中性词;“陈规”是旧的、过时的规章制度,贬义词。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故意改动或曲解(理论、政策等):篡改历史。【窜改】改动文字(多用于贬义):这份文件是经人窜改过的。用法提示:“篡改”的对象多是理论、政策、主张等重大的、抽象的事物,语意较重;“窜改”的对象多是文章、古籍、成语等具体的语言文字上的改动,语意较轻。

【出身】①指重要的学历或资历:他是黄埔出身。②由个人早期经历或家庭经济状况所决定的某种身份:贫农出身。③具有某种由个人早期经历或家庭经济状况决定的身份:他出身于贫农家庭。【出生】胎儿从母体中生出:他是哪年出生的?用法提示:“出生”侧重于自然属性,与生的时间、地点等相联系;“出身”侧重于社会属性,与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等有关,如“农民出身”“学生出身”。

【残败】(草木、景物等)残破衰败:秋风肃杀,草木残败。【惨败】惨重地失败:这次围棋对抗赛,对方惨败。


D

【大意】大概的或主要的意思:段落大意。【大义】正义;大道理:徇私情而忘大义。

【定金】履行合同的保证金。一方当事人为保证履行合同而先行付给对方的款项,具有法律效力,对收与付的双方都形成约束。(也说定钱。)【订金】预付的部分货款,有某种承诺的意思,但在法律上不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


E

【遏止】阻止:遏止病毒。【遏制】制止或控制:遏制通货膨胀。


F

【发奋】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奋向上。【发愤】痛下决心,积极努力:发愤苦读。

【法治】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式(跟“人治”相区别):实行法治。【法制】指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建立法制社会。

【反应】①有机体受到刺激而产生相应活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过敏反应。②事情发生后在人们中间引起的意见或行动:反应良好。【反映】①反照出人或物体的形象;比喻显现出客观事物的本质:湖面反映出宝塔的倒影。②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情况或问题:把群众的意见反映给市政府。

【妨碍】阻碍;干扰:妨碍交通。【妨害】损害;有害于:妨害团结。

【仿造】仿照已有的样式制造:按原样仿造。【仿照】模仿别人的做法或现成的样式(做):仿照执行。

【分辨】区分;辨别:分辨好人坏人。【分辩】为消除误会或指责而说明事实真相:不能只许你批评,不许别人分辩。

【伏法】罪犯依法被处决:抢劫杀人犯已于昨日伏法。【服法】服从法院的判决:罪犯表示服法,不再上诉。

【富裕】(财物)丰富;充裕:生活富裕。【富余】多余出来:富余两个人。


G

【工夫】①(做事)所耗费的时间或精力:白费工夫。②空闲时间:我没有工夫去看戏。③〈口〉一段时间;时候:我刚参加工作那工夫,社会经验很少。【功夫】本领,技能;特指武术方面的本领、技能:他的画很见功夫。

【雇用】出钱让人做事:雇用民工。【雇佣】出钱雇用劳动力等:雇佣兵。

【勾通】勾结串通:恶势力相互勾通,扰乱社会治安。【沟通】使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交流、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提高沟通。用法提示:“勾通”是贬义的,只用于人;“沟通”是中性的,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贯串】从头到尾地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贯串工作的全过程。【贯穿】穿过;连通:京广铁路贯穿大江南北。

【灌注】①把液体灌进(模具等):把铁水灌注到模型里。②比喻把心血、精力等集中投入某事业:恪尽职守,把全部精力灌注于本职工作。【贯注】①(精神、精力等)集中到一点上:全神贯注。②(说话或行文)连贯:一气呵成,前后贯注。


H

【涣然】比喻疑难或误会全部消除:涣然冰释。【焕然】形容有光彩:焕然一新。


J

【棘手】扎手,形容事情难办:治疗这种病,是医学界棘手的难题。【辣手】①狠毒的手段:他心地善良,不会用辣手整人。②形容事情难办;棘手:这会儿碰上了辣手的事。

【急流】速度很快的水流:急流勇进。【激流】水势猛、流速快的水流:激流险滩。

【简洁】简明扼要,干净利索:文字简洁,没有废话。【简捷】①(言行)直率,爽快:她为人爽快,说话也很简捷。②简便快捷:选一种简捷的办法。

【坚苦】坚忍刻苦:向恶势力作坚苦的抗争。【艰苦】艰难困苦:艰苦创业。用法提示:“坚苦”多指主观状态;“艰苦”多指客观环境。

【检察】考察;特指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检察案情。【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细心查看:检查卫生。

【间隙】未被利用的时间或空间:抓紧训练间隙学习文化。【间歇】(连续的动作或变化)每隔一定时间停顿一下:间歇性痉挛。

【娇气】性格脆弱,吃不得苦,受不得委屈:这孩子太娇气,说他两句就受不了。【骄气】骄傲的作风:骄气十足。

【截止】到某一时间之后不再继续:报名到30日截止。【截至】截到(某时限)为界:全市上网人数截至今年12月31日共89,216人。用法提示:“截止”表示事情到某一时间停止,不再继续;“截至”表示事情以某一时间为界,未必停止,还可继续。

【界限】不同事物之间的分界:划清敌我界限。【界线】两个地区之间分界的线:两国边境的界线是河流与航道的中心线。

【接收】收受;接纳;吸收:接收信号。【接受】领受;采纳:接受礼物。用法提示:①“接受”是应承他人所施予的行为或要求,对象多是抽象事物;“接收”一般是为了使用、管理等目的而收下,对象多是具体事物或人。②“接受”多带被动意味;“接收”所指的动作行为多带主动意味。

【经心】留意;放在心上:漫不经心。【精心】特别用心;非常小心:精心护理。用法提示:“经心”是动词,强调放在心上,“精心”是形容词,强调心细的程度。

【精致】精巧周密:精致的手表。【精制】精工制作:这是景德镇精制的瓷器。

【巨变】发生巨大的变化:山乡巨变。【剧变】剧烈变化:局势剧变。


K

【考察】①到现场观察了解:考察冰川。②深入推求研究:考察土地沙化的成因。【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查看评定:考查工作成绩。用法提示:“考察”侧重对事物的观察了解;“考查”侧重检查评定。

【宽待】宽厚对待;从宽处理:宽待俘虏。【宽贷】宽恕:对首恶分子,决不宽贷。

【连接】相互衔接:这两段文字连接得很紧凑。【联结】联系结合(在一起):把他们母子联结起来的是亲情。


L

【流连】舍不得离开:流连忘返。【留恋】舍不得离开;不忍舍弃:留恋故乡。用法提示:“流连”指受吸引而不愿返回,对象仅限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可供游乐观赏的处所、环境。“留恋”指心存依恋而不忍离去,对象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与自己的经历有过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


M

【蒙眬】①形容两眼半睁半闭,昏昏欲睡的样子:醉眼蒙眬。②形容景象模糊不清:眼前蒙眬一片。【朦胧】月光不明:月色朦胧。

【勉力】努力,尽量多地使出力气:勉力进取。【勉励】劝勉;鼓励:少批评,多勉励。

【牟取】谋取(多指不正当的):牟取暴利。【谋取】想办法取得:谋取幸福。用法提示:“牟取”是贬义词;“谋取”是中性词。


N

【年青】比喻充满活力和朝气:他有一颗年青的心。【年轻】指人年纪不大,也指国家、组织等成立不久;相比之下年纪小:他才20岁,很年轻。用法提示:“年青”和“年轻”的主要区别在于“年轻”可用于比较,而“年青”不可以。


P

【旁征】广泛地搜集:旁征博引。【旁证】直接证据以外的其他证据:提供旁证。


Q

【期望】等待和希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母亲期望游子早日归来。【希望】盼着所想的成为现实:希望小王能来。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这一切启示我们,艺术贵在创新。【启事】一种应用文体,为了说明某事而公开发表的文字,多采用登报或张贴等方式:寻人启事。

【权力】①政治方面的强制力量:权力机关。②(个人或机构)在职责范围内的领导和支配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的权力。【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跟“义务”相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用法提示:“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利益;“权力”是国家、公众或上级赋予的职权、强制力。


R

【溶化】(固体)溶解在液体里:用水将小苏打溶化。【熔化】熔解,固态物质吸热到一定程度最终由固态变为液态:铁熔化为铁水。【融化】(冰、雪等)受热变为液体:河里的冰开始融化了。用法提示:三者适用对象不同。“溶化”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融化”指冰雪受热化成液体;“熔化”指金属、石蜡等固体受热而变成液体状态或胶体状态。


S

【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擅长绘画。【善于】(在某方面)擅长: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用法提示:“擅长”仅指有某种技能;“善于”的适用范围较宽泛。

【声明】公开表明态度或说明事实真相:声明我方立场。【申明】郑重地陈述和说明:申明我方立场。用法提示:声明”侧重于公开宣布;“申明”侧重于申说解释。

【什物】泛指家庭日用的各种器物:什物架。【实物】①(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的物品:送钱还不如送点儿实物。②真实而具体的东西:陈列许多实物和照片。

【实足】确实;足数的:实足睡了8个小时。【十足】十分充足:勇气十足。用法提示:“十足”强调“充分”“充足”。

【实行】用行动去实现:实行计划生育。【施行】①法令、规章制度等公布后生效;执行:自公布之日起施行。②按照某种办法或方式去实行:施行扶贫措施。用法提示:“施行”着重于执行,强调严格按照要求去实施,较严肃、庄重;“实行”着重于实现,强调把谋划好的东西变为现实。

【侍候】伺候;照料:侍候公婆。【伺候】供人使唤;照料:伺候主人。用法提示:“伺候”的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侍候”的对象是人。

【熟悉】清楚地知道:我熟悉这个人。【熟习】熟练掌握(某项业务或技术):熟习行政工作。

【授奖】颁发奖品、奖金或奖状:授奖大会。【受奖】受到奖励:因功受奖。

【收集】收拢聚集:收集素材。【搜集】搜寻汇集:搜集资料。用法提示:“收集”侧重指将分散的东西收在一起;“搜集”侧重指将难以找到的东西收在一起。

【树立】建立:树立良好形象。【竖立】把长形物体垂直地立在地上或把其中一段埋在地下:把柱子竖立起来。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没外人,大家随意吧。【遂意】遂心:生活很不遂意。


T

【停止】不再进行或不再实行:停止供电。【停滞】因受阻而不继续前进: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推脱】推卸;开脱:推脱罪责。【推托】借故拒绝或推辞:他推托有事,不来了。用法提示:“推托”的对象是指别人请求的事,一般跟拒绝或推辞的理由相搭配;“推脱”的对象是跟自己有关的事,一般跟“责任”“错误”等搭配。

【题材】文艺作品所描写的社会、历史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体裁】文章或文学作品的形式类别。如文章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应用文等;文学作品可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W

【委曲】勉强迁就:委曲求全。【委屈】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或指责而心中难受:奖金被扣,她感到委屈。用法提示:“委屈”表示一种心情;“委曲”是一种对人对事的态度。

【违反】不遵守或不符合(原则、规章、制度等):违反客观规律。【违犯】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违犯治安管理条例。

【侮蔑】侮辱,蔑视:受人侮蔑。【诬蔑】捏造事实,诋毁他人的声誉:造谣生事,诬蔑他人。


X

【鲜明】①(色彩)鲜亮醒目:颜色鲜明。②明确;毫不含糊:态度鲜明。【显明】清楚明白;显而易见:对比显明。

【心酸】因悲痛而内心酸楚:令人心酸。【辛酸】又辣又酸。比喻痛苦和悲伤:一部辛酸的近代史。

【效力】①效劳:为国效力。②事物产生的积极作用:这番话很有效力。【效率】获得的劳动效果与所消耗的劳动量的比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生产效率。

【消失】隐去,失踪;事物或事物的功能不再存在:飞机消失在云层里。【消逝】(时间)过去;(事物)消失:激情在逐渐消逝。

【协调】和谐适宜:各部门的工作很协调。【谐调】和谐;协调:谐调的舞步。

【须要】一定要;必须要:做这种大手术须要特别细心。【需要】①要求得到;应该有:需要经费。②对事物的欲望、要求:满足需要。用法提示:“须要”只能用在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语之前,没有名词性用法;“需要”可带名词性、动词性宾语,有名词性用法。如“我需要她帮忙”“这是出于工作的需要”“这正是我需要的东西”都不能换用“须要”。

【喧腾】喧闹沸腾:喜讯一宣布,整个大礼堂一片喧腾。【暄腾】松软:瞧这发糕多暄腾!

【玄乎】虚幻不实;捉摸不透:他越说越玄乎,没人信。【悬乎】不牢靠;危险:这门亲事有点儿悬乎。

【学历】求学的经历,多指最终毕业或肄业于哪一级的学校:大学本科学历。【学力】指实际达到的文化程度或学术造诣:同等学力。


Y

【压制】强力限制或制止;抑制:不能压制公平竞争。【抑制】压抑;控制:抑制自己的感情。

【一班】一群:一班人马。【一斑】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事物中很小的一部分:厂家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一齐】表示不同主体同时发出一致的行为或同一主体同时发出几种不同的行为:产量和质量一齐抓。【一起】①同一处所;一块儿:你们两个站在一起。②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同一地点或合到一处:我们一起学习了四年。用法提示:“一起”侧重表示空间上的“一同、一块儿”,如“大家一起想办法”;“一齐”侧重表示时间上的“同时”,如“一齐高呼”。

【一身】①浑身上下:一身武艺。②一个人:孑然一身。【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时间;有时夸张地表示生命途程中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生坎坷。

【预定】预先确定或约定:这件事预定下个月开会研究。【预订】预先订购或订租:预订火车票。

【义气】看重情谊而替人担当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重义气。【意气】①志向、趣味和性情:意气相投。②意志和气概:直抒胸中意气。③偏激、冲动的情绪:纯属个人意气。


Z

【振动】物理学指物体以某一空间位置为中心不断往复运动,如钟摆、音叉、琴弦等的运动。【震动】①受外力的影响而颤动:窗户震动了一下。②(重大事情)引起强烈反响:这场海啸震动了全世界。

【蒸气】液体汽化或某些固体升华而成的气态物质。【蒸汽】水蒸气。用法提示:“蒸汽”只指水蒸气;“蒸气”包括水蒸气、汞蒸气、碘蒸气等多种。

【直接】不经过中间环节的(跟“间接”相对):直接办理。【直截】干脆爽快:直截了当。

【治服】治理使驯服:治服沙尘暴。【制服】用强力压制使驯顺或服从:烈马被制服了。

【制订】创制;拟订:制订计划。【制定】确定(方针、政策、法律、制度等):制定方针政策。用法提示:“制订”侧重于拟制的过程,“制定”侧重于最终确定。

【质疑】提出疑问,要求解答:这个规定的合法性遭到质疑。【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毋庸置疑。

【置备】备办;购置:置备原材料。【制备】工业上指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制造并取得:制备试剂。

【衷心】发自内心的:衷心祝愿。【忠心】忠诚的心:忠心耿耿。

【终身】①一辈子;一生:终身受益。②指婚姻大事:私订终身。【终生】一辈子;从生到死:终生相爱。用法提示:“终身”强调直至生命结束,多指生活方面的事情,如“终身受益”“终身大事”;“终生”指一辈子,多指事业或工作,如“终生从教”“奋斗终生”。

【中止】事情没有完成就中途停止:中止谈判。【终止】结束;停止:裁判终止了比赛。用法提示:“中止”是指事情进行中因故停止;“终止”是指事情终了或结束后停止。

【坠落】落下;掉下:汽车坠落山谷。【堕落】思想、品质、行为等变坏:思想堕落。

【作客】①到亲友家拜访:到朋友家作客。②寄居异地:异乡作客多年。【做客】也指到亲友家拜访,现一般写作“作客”。

初中语文散文重要词汇积累2

课文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短文,也是一首诗歌,一则寓言。文章通过河流和池子的对话告诉我们:人要勤劳,不能懒惰,天才不利用是要被磨灭的,它会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当它被懒惰所支配时,它的事业就无法恢复起来了。
作者介绍: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代表作有《大炮和风帆》《剃刀》《鹰与鸡》《快乐歌声》《受宠的象》等。他通过将寓言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实的语言风格使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了讽刺的利器。他通过寓言这一体裁将俄罗斯民间的生动朴实的语言引入俄罗斯文学,为俄罗斯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音字:

应yìng(答应) yīng(应该)

难nán (困难) nàn (苦难)

近义词

疲劳—疲惫 安闲—安逸 清闲—悠闲 衰退—衰弱 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反义词:疲劳一轻松 蜿蜒一笔直 安闲一忙碌 清闲一繁忙 遵循一违背 衰退一旺盛 无忧无虑一忧心忡( chōng)忡

理解词语: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本课指河流每天劳作的生活。

贯穿:过;连通。遵循:遵从,依照。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蜿蜒:曲折延伸。本课指河流贯穿全国样子。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本课指池子的日子悠闲。

词语积累:ABAC式的词语
无忧无虑 无影无踪 自言自语 若隐若现 不知不觉 任劳任怨 患得患失 自暴自弃 大摇大摆

AABC式的词语

念念不忘 津津有味 亭亭玉立 欣欣向荣 井井有条 默默无闻

问题归纳: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活?因为池子觉得“河流”的生活太累,负重太多。时时都要背着沉重的货船、木筏、小船、小艇、大船,不能享受平静安逸的生活。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才是舒服,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看起来很辛苦的生活。

2、池水认为的“哲理”是什么?不求出名,不要忙碌,只要生活安逸、悠闲就是好命运。

3、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水要流动了才能够保持清洁。也就是说流水不腐——激荡变化充满挑战的生活才能让生命力更加顽强!

4、“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课文主题:

这首诗歌通过写池子懒惰,安于现状,最后干枯;河流勤奋付出,奔流不息,得到尊重的故事,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歌想要告诉我们:人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勤劳和懒惰的名言警句:

(1)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2)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3) 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4) 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可为。——克雷洛夫

(5)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况

(6)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初中语文散文重要词汇积累3

【考情简述】

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就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语句。“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这些语句通常包括以下几类语句: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结构复杂句、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设问方式】

(1)(2019北京卷)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题干中往往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有“分析”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北京的“大”与“深”》)

(2)(2018浙江卷)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汴京的星河》)

(3)(2017全国卷I)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我们的裁缝店》)

【解题思路】

1.审题定向

“赏析”“解释”等作答动词和“含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

(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

(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

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分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意的分析,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语句的含意常在其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就有表述,答题时,或者直接引用原句,或者理解后进行转述。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我们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看句子的位置。

就重要句子来说,揭示段意的,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结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

(5)辨析修辞,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文中的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6)抓句子主干和句间关系,关注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对较为复杂的单句,可通过理清文句的主干和枝叶,来达到理解文句句意的目的;对复句来说,要分析层次,明确层次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条进行叙述。


典型例题

【题目】

(2022·湖南新宁崀山实验学校高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父亲的树

陈忠实

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

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是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

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

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

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选自《陈忠实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其中一个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把在城里的很多丧气的烦乱事统统抛掉,不必去想。

B.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是一闲笔,其目的无非是说明他们之间共同的语言不多,只是兄弟之情还非常浓烈。

C.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

D.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椿树迷人的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能看到这美好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悔恨之情。

2.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综合鉴赏能力。B项,“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是一闲笔”说法错误,不是闲笔,是要表明兄弟间关系平淡又真实,同时还有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与倒数第二段构成照应的关系。C项,“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说法错误,从原文看,父亲栽树出于爱好,之外还可补贴家用。D项,作者没能回老家不免惋惜,但“悔恨”一词太重。

2.①实写蜂鸣的祥和轻柔以及花香的清新。②暗含着作者老家村庄具有朴素、清新、宁静、祥和的乡味,没有“官商”、没有“肥瘦”的“浮尘”。③表达了作者对老家村庄的热爱和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赏析语段,首先指出语段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语段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句子“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中“嗡嗡嘤嘤”这一象声词表现蜜蜂低而细微的蜂鸣,句子“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中“撒”“弥漫”表现花香柔和四溢的情致,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写椿树,充分表达出他对椿树花香的沉醉留恋,使全文在一幅柔美而有诗意的画面中结尾,引人遐想与回味,暗含着作者老家村庄具有朴素、清新、宁静、祥和的乡味,椿树是作者与父亲和村庄联系的纽带,表达了作者对老家村庄的热爱和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3.示例一:我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①文章中叙述的父亲的确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和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既勤劳又善良纯朴。②文章选取的事例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父亲种树。父亲种树的原因:一是种树是他的业余爱好,二是种树可以补贴家用。③在这些平凡的小事的叙述中,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更深沉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同身受。

示例二:我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①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的爱似淡实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实浓。②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人结合,意蕴深刻。③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沉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想想内容及情感意蕴的能力。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 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文本内容述自己的见解。本题要求探究的内容是有人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见解。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明理由,如,我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然后分析情感真挚和意蕴丰富的理由,意蕴注意从手法和语言的角度分析,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的爱似淡实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实浓;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是极其普通寻常的,父亲也是最平凡普通的,二者有相似点,树人结合意蕴深刻,平凡的父亲,于儿子眼里是永生难忘的浓的化不开的深厚情谊,“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深的爱,“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可见感情真挚,意蕴深厚。

如果认为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从父亲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和世间的所有的父亲都一样,文中所写的关于父亲的事情——种树,也是平凡小事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可见叙述特点是平凡的父亲、平凡的小事。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作答,答题时一定要先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阐述理由时,注意一定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


【对点练习】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晚秋的胡杨

史建新

一道又一道沙梁上,胡杨高高低低前前后后散散地耸立着。近看空旷,远望一片苍茫,落落寞寞,却是另一番景致,而那一树的叶片,呈现着的金黄色已是金碧辉煌了。

走走停停,我们在荒无人烟的胡杨林踯躅,一行四人,被这无与伦比的美景陶醉,竟忘了还要去办的正事了。

逶逶迤迤的一道沙梁,梁顶上痴痴地立着几棵胡杨,叶片团团簇簇。树干足有合抱粗,树顶却稀稀地散着一树的黄叶。四周没有一丝风,静静的心里便生出一份感动。同伴都在各自心仪的树旁拍照,我却望着眼前的金黄色愣怔在了那里。

条条树枝硬硬地向上挺立着。一年到头它们要经历多少风沙,可树枝却是向上的,迎着风的。叶片,金黄金黄的。金戒指、金项链,那种黄只是小里小气的一点或一串,而这里却是一树一树,成片成片的金黄啊,站在这里,就像一个人面对一座豁然打开的金山了。

我惊喜着,感叹着,轻轻抚摸着这高贵的颜色和这让人无法相信的树木。虽然已是深秋,树下却没有一片落叶,片片黄黄亮亮的叶,在枝杆上轻轻地摇着头,仿佛在轻轻地诉说着什么。每棵树上都奇怪地生长着三角形、柳叶形和椭圆形三种叶片。三角形的叶片厚实,叶面布着点点伤痕;柳叶形的单薄,却片片金光闪闪。

胡杨的这种黄,与沙土的土黄有着天壤之别,沙土的黄是那种让人看了心里生腻,让人心生苍凉的黄。那是病态,是冷漠,是恐怖,是死亡的象征。而胡杨呈现的却是一种高贵,是雍容,是皇家的颜色,皇家的专利,皇家的象征。

沙漠里的植物原本是那样的稀少,这里却因了太多的金色到处呈现出不可思议的生命的海洋。从一棵棵树的背面向着太阳望去,我被笼罩在金黄里,我的周身煌煌地不可思议地反射着胡杨的叶色,在这一刻我的五腹六脏,我的毛孔,我的皮肤,我的一切被这种颜色蒸腾。我站在那里微微仰着头,闭着眼,我感觉自己飘浮了起来,像驾着一片祥云在金黄色的世界里翱翔。

千百年来,黄色在人间被神化,人们固执地认为,只有皇族才配披上这黄色,可胡杨却毫不谦逊。每年的深秋,它都以这样一种壮大的形象展示在人间。

苦难深重的胡杨,最后时刻却演绎成了这种人间少见的形态,演绎出这样一种令人敬畏的灿烂啊。世界有哪一种树如这般苦难,把生命绽放到这般极致呢。许是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才在这一刻爆发;许是有了那深深扎在沙漠的根,才让叶那样的坚韧;许是烈日的毒辣,它才这样昂扬着;许是没日没夜狂风沙粒的吹打,才让它最后这样高贵……

我张着嘴,痴痴地在林中呆愣着。

城里的杨树叶也发黄。可那是一种凋零,一种衰败。轻轻的抚摸,便飘落手心,颜色寡黄淡白。一遇风,叶片便急不可耐地落了。胡杨金黄色的叶却是不轻易落下的,在这里,它将金黄留到深冬。它只有到来年春天,新的一代开始萌动时才肯离去。

我在美轮美奂的金黄色中漫步,四周是金黄色,头顶是金黄色,满天都是金黄色啊!我多想躺在这里,与它们共生共死。可是我不能、我不配。在它们面前,我只是世间一只可怜的蚂蚁,而焕发着满天金色的胡杨,却携带着浩气,生发出让人耀眼的光芒。灿灿的悬在大漠的天空映照着沙海,映照着西天,映照着无言的天穹。

这不是它的一生,这只是它的一年;这不是它的全部,这只是它的一季;这不是它的全貌啊!这只是它三千年中的一瞬。可这一瞬却映照的那么耀眼,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我的心灵,永远定格在塔克拉玛干的上空。

滚滚塔河东流去,带走片片真情,茫茫巨龙下东海铸就生命的永恒。固身在这里,坚守在这里,坚守着生命的理想、原始的本真、永恒的贞操……

它不似香山红叶般受万众瞩目,更不如峨眉松柏让人称颂。它没有名花贵树的地位,连草原都被宠爱着、唱颂着,成了北方人的母亲,而它却没有……但,正是有了它们的寂寞,才使我们欢歌笑语地镇守住了多少城镇、村庄,镇守住了我们的暖暖的家园了啊!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所描写的胡杨树,生长在一个空旷、苍茫、落寞、有强劲风暴的沙漠环境中。

B.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象征,沙漠中的胡杨树象征了西北人民执着、顽强、坚贞不屈的品格。

C.晚秋的胡杨树的特点是树枝硬硬地向上迎风挺立着,叶片金黄金黄的,一树树,构成了成片的金黄灿烂。

D.本篇散文极尽烘托渲染之能事,把胡杨树金碧辉煌而壮大的形象充分展现了出来,为后面浓郁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一段中加点的“另一番景致”在文中指什么?写此有何作用?

(2)文中画线句子“我张着嘴,痴痴地在林中呆愣着”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3.本文除了“象征”手法之外,作者还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简要赏析。




【题目二】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①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混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③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④钱锺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更多的是进出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有人拥有一扇用于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用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⑤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有的只有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⑥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锺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⑦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⑧窗是房屋的眼睛,书窗则是心灵的明眸。刘熙《释名》中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重要的?

⑨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首段“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以反问开篇,引人深思,该句在结构上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B.作者将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缝隙中的月光比作受污染的水,是为了表现月光的昏黄及对城市月光的厌恶之情。

C.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意思是月光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因为城市拒绝月光。

D.作者认为精明的现代人之所以将读书视为苦事,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文凭、职称、职位压得他们喘不气来,因而无法找到读书的乐趣。

E.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全文语言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行文上富于变化,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结合上下文,解释“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这句话的意思。

3.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锺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②作者把这二者对举有什么用意?

4.文章结尾说:“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繁华”中“诗意栖居”?


【答案】

一、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和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B项,“象征了西北人民”错误,此处的理解不应当为地域所限,应该是象征了所有执着、顽强、坚贞不屈的人们。

2.(1)“另一番景致”指胡杨树叶片呈现出金碧辉煌的金黄色。起到统领下文的作用。照应下文,“我却望着……愣怔在了那里”。

(2)照应前文“我却望着眼前的金黄色愣怔在了那里”,承上启下。写出作者被胡杨金黄色景致所震撼,增强作者对晚秋胡杨的赞美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根据前文“近看空旷,远望一片苍茫,落落寞寞”和后文“而那一树的叶片,呈现着的金黄色已是金碧辉煌了”可知,与前文“苍茫”对比,“另一番景致”指胡杨树叶片呈现出金碧辉煌的金黄色。本句在文章开头,且下文都在描写胡杨的金黄色,因此结构上起到统领下文的作用。同时,正因为胡杨的金黄色的壮丽之景,照应了下文“我却望着眼前的金黄色愣怔在了那里”。

(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看到眼前景色,想到“苦难深重的胡杨,最后时刻却演绎成了这种人间少见的形态,演绎出这样一种令人敬畏的灿烂啊”,因此“我张着嘴,痴痴地在林中呆愣着”,照应了上文“我却望着眼前的金黄色愣怔在了那里”。这句话在文章中间,还起到了呈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作者眼中所见的胡杨的金黄色景致,下文写“我”对胡杨的思考,对胡杨的赞美之情。

3.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一体两面对比,将城里的杨树叶与胡杨的叶片对比,写出胡杨叶片的金黄、不易脱落、孕育新一代生命的责任。两体对比:将胡杨的金黄色与金戒指、金项链、沙土等的黄色对比,凸显胡杨金黄色的“大气”“高贵”。将各种名花贵树与胡杨对比, 写出胡杨耐住寂寞,镇守村庄、城镇,甘于奉献的精神。将胡杨树与“我”对比,以“我”的渺小,突出胡杨的浩然之气。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写作手法的能力。一体两面对比:“城里的杨树叶也发黄。可那是一种凋零,一种衰败。轻轻的抚摸,便飘落手心,颜色寡黄淡白。一遇风,叶片便急不可耐地落了。胡杨金黄色的叶却是不轻易落下的,在这里,它将金黄留到深冬。它只有到来年春天,新的一代开始萌动时才肯离去”将城里的杨树叶和胡杨进行对比,通过城里杨树叶的发黄、凋零、脱落,衬托胡杨叶片的金黄、不易脱落、孕育新一代生命的责任。

两体对比:“条条树枝硬硬地向上挺立着。一年到头它们要经历多少风沙,可树枝却是向上的,迎着风的。叶片,金黄金黄的。金戒指、金项链,那种黄只是小里小气的一点或一串,而这里却是一树一树,成片成片的金黄啊,站在这里,就像一个人面对一座豁然打开的金山了”将胡杨的金黄色与介质、项链的金黄色进行对比,表现胡杨的高贵。

“胡杨的这种黄,与沙土的土黄有着天壤之别,沙土的黄是那种让人看了心里生腻,让人心生苍凉的黄。那是病态,是冷漠,是恐怖,是死亡的象征。而胡杨呈现的却是一种高贵,是雍容,是皇家的颜色,皇家的专利,皇家的象征”将胡杨的金黄色与沙土的黄色进行对比,表现胡杨的高贵、雍容。

“它不似香山红叶般受万众瞩目,更不如峨眉松柏让人称颂。它没有名花贵树的地位,连草原都被宠爱着、唱颂着,成了北方人的母亲,而它却没有……但,正是有了它们的寂寞,才使我们欢歌笑语地镇守住了多少城镇、村庄,镇守住了我们的暖暖的家园了啊”将各种名花贵树与胡杨对比,通过名花贵树的地位、草原的被宠爱,衬托胡杨耐住寂寞,镇守村庄、城镇,甘于奉献的精神。

“我多想躺在这里,与它们共生共死。可是我不能、我不配。在它们面前,我只是世间一只可怜的蚂蚁,而焕发着满天金色的胡杨,却携带着浩气,生发出让人耀眼的光芒”将“我”与胡杨树对比,写“我”只是天地间一只可怜的蚂蚁,通过“我”的渺小,衬托胡杨的浩然之气。

二、1.AE【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是为了表现月光的昏黄及对城市月光的厌恶之情”错误,作者并无厌恶之情,而是感叹城市离月光越来越远。C项,“意思是月光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因为城市拒绝月光”错误,“城市拒绝月光”表述太绝对,原文只是说“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并非所有的都市人都拒绝月光。D项, “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文凭、职称、职位压得他们喘不气来,因而无法找到读书的乐趣”错误,是“因为现代人只重名利”。

2.画线句的意思是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此处“楼房”、“月亮”用的是比喻(或象征)手法。“楼房”代表物质文明,“月亮”代表精神文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抓住句中关键词“楼房越高”、“距离越远”,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在第②段,结合上文“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可知,“楼房”“月亮”用的是比喻(或象征)手法,代表物质文明;“月亮”代表精神文明。因此,画线句的意思是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

3.①“窗”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门”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②二者形成一种对比(反衬)关系,旨在突出现代人注重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的现状。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和词语含义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并重点阅读与题干相关的段落,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词语含义。

根据“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钱锺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更多的是进出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有人拥有一扇用于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用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可知,窗子是享受,用于心灵的眺望,用来洗涤心灵的尘垢,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门”代表着生活,代表着追求,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作者将二者对比,意在表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一味追求楼的高度,门的华丽,注重物质生活,却忘了洗涤心灵,忽视了精神追求。

4.①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②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丰富的安静”。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根据“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重要的”可知,在“繁华”中“诗意栖居”需要淡去功名之心,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