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姓韦说说(对姓杨的爱情说说)

2022-10-15 05:20 作者:语文360 围观:

百家姓----姓氏诗词奉上,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语文360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姓韦说说(对姓杨的爱情说说)1


01【王】

我姓王,“王师北定中原日”的“王”。

诗句出自陆游的《示儿》。


02【李】

我姓李,“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李”。

诗句出自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03【张】

我姓张,“屏风九叠云锦张”的“张”。

诗句出自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04【刘】

我姓刘,“刘郎已恨蓬山远”的“刘”。

诗句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05【陈】

我姓陈,“陈侯立身何坦荡”的“陈”。

诗句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06【杨】

我姓杨,“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杨”。

诗句出自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07【黄】

我姓黄,“黄沙百战穿金甲”的“黄”。

诗句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08【赵】

我姓赵,“燕赵多佳人”的“赵”。

诗句出自《东城高且长》。


09【吴】

我姓吴,“吴江水兮鲈正肥”的“吴”。

诗句出自张翰《思吴江歌》。


10【周】

我姓周,“三国周郎赤壁”的“周”。

诗句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1【徐】

我姓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徐”。

诗句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2【孙】

我姓孙,“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

诗句出自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3【马】

我姓马,“浅草才能没马蹄”的“马”。

诗句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14【朱】

我姓朱,“朱弦已为佳人绝”的“朱”。

诗句出自黄庭坚的《登快阁》。


15【胡】

我姓胡,“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胡”。

诗句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郭】

我姓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郭”。

诗句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17【何】

我姓何,“今宵酒醒何处”的“何”。

诗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


18【林】

我姓林,“羁鸟恋旧林”的“林”。

诗句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19【高】

我姓高,“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高”。

诗句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罗】

我姓罗,“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罗”。

诗句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21【郑】

我姓郑,“郑国游人未及家”的“郑”。

诗句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22【梁】

我姓梁,“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的“梁”。

诗句出自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


23【谢】

我姓谢,“梅花已谢杏花新”的“谢”。

诗句出自罗隐的《杏花》。


24【宋】

我姓宋,“学有南轩派,文仍二宋家”的“宋”。

诗句出自赵蕃的《呈宋伯潜》。


25【唐】

我姓唐,“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唐”。

诗句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6【许】

我姓许,“问渠那得清如许”的“许”。

诗句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


27【邓】

我姓邓,“自古高材出邓林”的“邓”。

诗句出自刘克庄的《次君畴洪卿韵送宗学赵优奏》。


28【韩】

我姓韩,“万户无封愿识韩”的“韩”。

诗句出自华岳的《呈锺子严》。


29【冯】

我姓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冯”。

诗句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30【曹】

我姓曹,“题诗寄与水曹郎”的“曹”。

诗句出自白居易的《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31【彭】

我姓彭,“回头望彭城”的“彭”。

诗句出自苏轼的《送顿起》。


32【曾】

我姓曾,“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曾”。 

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


33【肖】

我姓肖,“春风吹恨未曾肖”的“肖”。

诗句出自释斯植的《柳》。


34【田】

我姓田,“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田”。

诗句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35【董】

我姓董,“佳人屡出董娇饶”的“董”。

诗句出自杜甫的《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36【潘】

我姓潘,“潘生若解吟”的“潘”。

诗句出自孟郊的《苦寒吟》。


37【袁】

我姓袁,“故人亦肯记袁安”的“袁”。

诗句出自方岳的《桂子白大监饷酒冰炭》。


38【蔡】

我姓蔡,“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的“蔡”。

诗句出自王维的《哭孟浩然》。


39【蒋】

我姓蒋,“蒋公三径知音少”的“蒋”。

诗句出自长筌子《烛影摇红·菊绽黄花》。


40【余】

我姓余,“江海寄余生”的“余”。

诗句出自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


41【于】

我姓于,“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于”。

诗句出自杜牧的《山行》。


42【杜】

我姓杜,“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杜”。

诗句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43【叶】

我姓叶,“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叶”。

诗句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4【程】

我姓程,“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的“程”。

诗句出自冯道的《天道》。


45【魏】

我姓魏,“柳条无力魏王堤”的“魏”。

诗句出自白居易的《魏王堤》。


46【苏】

我姓苏,“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苏”。

诗句出自王安石的《元日》。


47【吕】

我姓吕,“伯仲之间见伊吕”的“吕”。

诗句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


48【丁】

我姓丁,“丁香枝上千千结”的“丁”。

诗句出自赵长卿的《虞美人》。


49【任】

我姓任,“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任”。

诗句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50【卢】

我姓卢,“卢橘杨梅次第新”的“卢”。

诗句出自苏轼的《食荔枝》。


51【姚】

我姓姚,“只许姚黄独步”的“姚”。

诗句出自刘克庄的《昭君怨·牡丹》。


52【沈】

我姓沈,“夜来沈醉卸妆迟”中的“沈”。

诗句出自李清照的《诉衷情》。


53【钟】

我姓钟,“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

诗句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54【姜】

我姓姜,“蛮姜豆蔻相思味”的“姜”。

诗句出自吴文英的《杏花天·咏汤》。


55【崔】

我姓崔,“剑阁峥嵘而崔嵬”的“崔”。

诗句出自李白的《蜀道难》。


56【谭】

我姓谭,“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的“谭”。

诗句出自刘辰翁的《水调歌头》。


57【陆】

我姓陆,“似二陆初来俱少年”的“陆”。

诗句出自苏轼的《沁园春》。


58【范】

我姓范,“不妨何范尽诗家”的“范”。

诗句出自李商隐的《漫成三首》。


59【汪】

我姓汪,“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汪”。

诗句出自李白的《赠汪伦》。


60【廖】

我姓廖,“廖廓江天万里霜”的“廖”。

诗句出自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


61【石】

我姓石,“清泉石上流”的“石”。

诗句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


62【金】

我姓金,“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金”。

诗句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63【韦】

我姓韦,“功名将踵汉韦贤”的“韦”。

诗句出自王之道的《和张安国舍人》。


64【贾】

我姓贾,“贾生才调更无伦”的“贾”。

诗句出自李商隐的《贾生》。


65【夏】

我姓夏,“交情又见夏还秋”的“夏”。

诗句出自唐良骥的《赠金仁山》。


66【付】

我姓付,“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付”。

诗句出自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67【方】

我姓方,“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方”。

诗句出自颜真卿的《劝学》。


68【邹】

我姓邹,“应复召邹生”的“邹”。

诗句出自傅察的《雪》。


69【熊】

我姓熊,“已领熊罢好梦来”的“熊”。

诗句出自《减字木兰花·向来梅发》。 


70【白】

我姓白,“白日放歌须纵酒”的“白”。

诗句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1【孟】

我姓孟,“吾爱孟夫子”的“孟”。

诗句出自李白的《赠孟浩然》。


72【秦】

我姓秦,“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秦”。

诗句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73【邱】

我姓邱,“啸歌怀旧邱”的“邱”。

诗句出自孔武仲的《伏中作》。


74【侯】

我姓侯,“当年万里觅封侯”的“侯”。

诗句出自陆游的《诉衷情》。


75【江】

我姓江,“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江”。

诗句出自杜甫的《登高》。


76【尹】

我姓尹,“伊尹烹于庖厨”的“尹”。

诗句出自屈原的《惜往日》。


77【薛】

我姓薛,“幻出文君与薛涛”的“薛”。

诗句出自元稹的《寄赠薛涛》。


78【闫】

秀秀实在不知道......


79【段】

我姓段,“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段”。

诗句出自卢梅坡的《雪梅》。


80【雷】

我姓雷,“砯崖转石万壑雷”的“雷”。

诗句出自李白的《蜀道难》。


81【龙】

我姓龙,“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龙”。

诗句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82【黎】

我姓黎,“半醒半醉问诸黎”的“黎”。

诗句出自苏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


83【史】

我姓史,“御史府中乌夜啼”的“史”。

诗句出自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84【陶】

我姓陶,“秋丛绕舍似陶家”的“陶”。

诗句出自元稹的《菊花》。


85【贺】

我姓贺,“天子受贺登高楼”的“贺”。

诗句出自刘禹锡的《平蔡州》。


86【毛】

我姓毛,“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毛”。

诗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87【郝】

我姓郝,“岂识郝公藏万卷”的“郝”。

诗句出自毛滂的《石校书》。


88【顾】

我姓顾,“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顾”。

诗句出自李延年的《李延年歌》。


89【龚】

我姓龚,“为问龚黄辈”的“龚”。

诗句出自元稹的《代杭人作使君一朝去》。


90【邵】

我姓邵,“妙得吟窝邵子心”的“邵”。

诗句出自方回的《次韵邵君以客名斋》。


91【万】

我姓万,“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万”。

诗句出自朱熹的《春日》。


92【覃】

我姓覃,“彼直天性厚,或以上泽覃”的“覃”。

诗句出自程珌的《揭富阳孝子门》。


93【武】

我姓武,“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的“武”。

诗句出自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94【钱】

我姓钱,“玉盘珍羞直万钱”的“钱”。

诗句出自李白的《行路难》。


95【戴】

我姓戴,“暂时花戴雪”的“戴”。

诗句出自杜甫的《蒹葭》。


96【严】

我姓严,“皎月初照严城”的“严”。

诗句出自柳永的《长相思》。


97【欧】

我姓欧,“一尊时复酹欧翁”的“欧”。

诗句出自赵善括的《平山堂》。


98【莫】

我姓莫,“莫愁前路无知己”的“莫”。

诗句出自高适的《别董大》。


99【孔】

我姓孔,“孔雀东南飞”的“孔”。

诗句出自《孔雀东南飞》。


100【向】

我姓向,“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向”。


诗句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百家姓》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时间,自公年十世纪宋朝时期起在中国广泛流传。

南宋(公元1125—1210年)知名的爱国志士陆游最开始在他的诗《秋天毛毛雨》中提及百家姓。作家在注解中指出他的设计灵感源于两本,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说《百家姓》。从而人们能够 看得出,《百家姓》早就在宋代之前就刚开始流传了。

宋代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信‘孙’是宋代皇族妻室的姓氏,‘李’是南唐的执政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说《百家姓》的开场词“赵钱孙李”顺序的来历。

现阶段发觉的最开始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年十四新世纪初)出版发行的,它依据中国汉字和蒙古字的视频语音、字的笔画相匹配而成。可是元朝的版本号并不是详细,流传许久的《百家姓》直至明代才算检索详细。它一共纪录了438个姓氏,在其中408个是康熙年里修定的“御指百家姓”,清代咸丰年里(公年1851-1861)由丁延修定的“百家姓三编”。


这种改动后的百家姓在主要表现文件格式上花了许多时间,每本都各有特色。即便如此,他们還是没法替代纸稿,这最能体现纸稿对之后写作的深刻影响。《百家姓》不但只在汉人中广泛流传,其中译本也在与汉人拥有友好关系的少数名族中散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不难看出百家姓的深刻影响水平。

在中华姓氏文化艺术中,《百家姓》是在我国时兴最多,流传较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内容。它的成册和普及化要先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宋朝年间钱塘江(杭州)的一个秀才所编写的蒙学读本,将普遍的姓氏编出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尽管它的內容沒有文科理科,但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好记。

姓韦说说(对姓杨的爱情说说)2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只有中国,把“国”叫做“国家”。国家,是我们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千言万语,诉不尽我们对家国的归属依恋。这些传颂至今的诗句,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是遍及九州的旋律共鸣。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唐】杜甫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南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病起书怀

【南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望阙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对酒

【清】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自题小像

【近现代】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沁园春·雪

【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慕振东)

姓韦说说(对姓杨的爱情说说)3

殷璠于开元末编选《丹阳集》,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序》中称其“止录吴人”。古代书目记载殷璠及《丹阳集》极简略,今人陈尚君先生《殷璠〈丹阳集〉辑考》网罗宏备,考证细密,然仍未解“止录吴人”之谜。殷璠为何只选录润州五县诗人之诗,仍有结合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探讨之必要。

殷璠《丹阳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崇文书目》《遂初堂书目》均有著录。《新唐书·艺文志》四:“殷璠《丹阳集》一卷。”又别集类“包融诗”下注曰:“(包融)润州延陵人,历大理司直……融与储光羲皆延陵人。曲阿有余杭尉丁仙芝、缑氏主簿蔡隐丘、监察御史蔡希周、渭南尉蔡希寂、处士张彦雄、张潮、校书郎张晕、吏部常选周瑀、长洲尉谈戭,句容有忠王府仓曹参军殷遥、硖石主簿樊光、横阳主簿沈如筠。江宁有右拾遗孙处玄、处士徐延寿,丹徒有江都主簿马挺、武进尉申堂构,十八人皆有诗名。殷璠汇次其诗,为《丹阳集》者。”高仲武訾议《丹阳集》狭于收选,并历诋“《英华》失于浮游,《玉台》陷于淫靡,《珠英》但纪朝士”。《英华》即僧慧静所编《续古今诗苑英华》。《大唐新语》卷九称慧静“有藻识”,慧静自言汇编此书“作之非难,鉴之为贵。吾所收拣,亦《诗》三百篇之次矣”。可知慧静有编选宗旨。《玉台》即李康成编《玉台后集》,是集专收梁陈至唐女性题材诗歌,以闺怨和爱情题材为主。从诗歌反映社会诸方面生活和读者分层角度看,称之“淫靡”似有过之。可见高氏对二书之评并非定论。唯“《珠英》但纪朝士,《丹阳》止录吴人”之说属实。

殷璠之前的断代唐诗选本,所收多限范围。孙翌《正声集》为后人推重,但宋后亡佚,不得窥见全貌。其他如高正臣编《高氏三宴诗集》,仅收三次宴饮之诗,与宴者多为高官达人。《翰林学士集》所收,皆太宗与上官仪、长孙无忌等君臣宴饮唱和之作,歌颂盛世祥瑞和帝王功德,且均标诗人官职,如首篇标许敬宗为“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行太子右庶子弘文馆学士高阳县开国男臣许敬宗”。虽是诗选,实为借此立言垂世之举。崔融编《珠英集》,“集武后时修《三教珠英》学士李峤、张说等诗”(《新唐书·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二十:“右唐武后朝诏武三思等修《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预修书者凡四十七人,崔融编集其所赋诗,各题爵里,以官班为次。融为之序。”入选者皆为朝士。《搜玉小集》未标官班,但选诗标准模糊,难窥编选意图。所收三十四人,除五人籍贯不详,江左诗人只有常州许景先和江宁余延寿。下层诗人难以进入庙堂高官所编选本,尤其江左诗人不被编选者青睐,反映了当时编选唐诗选本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隋唐承南北朝重门阀传统,崇尚世族门第。唐朝是官僚社会,新权贵又借重修《氏族志》以抬高自己姓氏地位而成新门阀,门阀优越和官位荣耀集于一身,以及由此带来的地域歧视观念,都对编选唐诗产生了影响。唐柳芳作《姓系论》,列举中世五大门阀系统:“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全唐文》卷三七二)这种情形一直延至唐朝。崔湜门第高贵,又居相位,自比王导、谢安之家,称“吾之一门及出身历官,未尝不为第一”(《旧唐书》卷七十四《崔湜传》)。陇西李氏亦为望族,李揆自诩“门户第一,文学第一,官职第一”(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肃宗羡爱赏叹,称其“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新唐书·李揆列传》),时称三绝。这种社会现象,自然会对寒门士子造成压抑。王泠然《论荐书》云:“仆窃谓今之得举者,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未必能鸣鼓四科,而裹粮三道。其不得举者,无媒无党,有行有才,处卑位之间,仄陋之下,吞声饮气,何足算哉!”(《全唐文》卷二九四)所论是指科考,其实编选唐诗也是如此。殷璠《河岳英灵集叙》称:“大同至于天宝,把笔者近千人,除势要及贿赂者,中间灼然可尚者,五分无二,岂得逢诗纂集,往往盈帙。”对权贵和贿赂涉入诗歌编选极为不满。崇冠冕、尚门阀之外,还有自上而下的地域歧视。《旧唐书》卷七十八《张行成传》载:“太宗尝言及山东、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正侍宴,跪而奏曰:‘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若如是,则示人以益陋。’太宗善其言。”即如张九龄在朝为相,面对玄宗讥讽“卿有何阀阅”,亦自卑“臣岭海孤贱,不如仙客生于中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二载:“卢肇初举,先达或问所来,肇曰:‘某袁民也。’或曰:‘袁州出举人耶?’肇曰:‘袁州出举人,亦由沅江出龟甲,九肋者盖稀矣。’”袁州在唐时属江南西道,治宜春,并不偏远,先达讥讽卢肇,轻蔑袁州,明显带有地域歧视色彩。润州唐时属江南东道,虽偏近海隅,却有丰厚人文底蕴。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二“古扬州下”,“今置郡府二十七”,含润州、袁州。《通典》称扬州“永嘉之后,帝室东迁,衣冠避难,多所萃止,艺文儒术,斯之为盛。今虽闾阎贱品,处力役之际,吟咏不辍,盖因颜、谢、徐、庾之风扇焉”。《姓系论》称“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其智可与也”。祝穆《方舆胜览》卷三“镇江府(丹徒丹阳金坛)”“风俗”亦称此地有“六代之风流”,并引徐镕《甘露寺记》:“人物综萃于斯。”才调秀出却身处下僚,是当时普遍现象,江左文人感受更深。殷璠《丹阳集》所录十八人,除包融、储光羲未列官职,其余十六人,张彦雄、涨潮、余延寿为处士,其余虽仕而官职卑微,诸如参军、尉、主簿、校书郎等,皆为八品九品。殷璠列诗人官职,看似依当时选本惯例而未能免俗,实际寓意深焉。润州诗人,虽人微官卑,诗歌却不同凡响。如沈如筠“早岁驰声,白首一尉”,丁仙芝诗“婉丽清新,迥出凡俗”,张彦雄虽为处士,其诗“‘云壑凝寒阴,岩泉激幽响’,亦非凡俗之所能至也”。殷遥“苦家贫,死不能葬”,却“工诗,词彩不群,而多警句,杜甫尝称许之”(《唐才子传》卷三)。他们用创作展示了润州的文学风貌。殷璠《丹阳集序》云:“建安末,气骨弥高,太康中体调尤峻,元嘉筋骨仍在,永明规矩已失,梁、陈、周、隋,厥道全丧。盖时运推变,俗异风革,信乎人文化成天下。”殷璠为何如此自信,因为他从润州诗人开元时期的创作中看到了诗歌展露的新气象。他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审视并加以品藻。如评蔡隐丘“殊多骨气”,张潮诗“委曲怨切,颇多悲凉”,“风骨”重现;张晕诗“务在规矩”,蔡希周诗“殊得风规”,已失的“规矩”又得以恢复发扬。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品藻中屡次强调的“奇”,《丹阳集》已有鲜明体现。如蔡隐丘诗“往往惊奇”,包融诗“情幽语奇”,周瑀诗“务为奇巧”。这是“时运推变,俗异风革”的反映,也是“人文化成”力量的体现。殷璠通过《丹阳集》透出的气息预示了诗歌发展高潮的到来。天宝末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眼界从润州转向整个诗坛,开元末的自信得到充分验证:“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从《丹阳集》到《河岳英灵集》,所收诗人出现重大变化,前者只有储光羲重新入选,但《丹阳集》中许多诗学观点却在《河岳英灵集》中得到延续。如前者评储光羲“纵逸”,后者评李白“纵逸”;前者评丁仙芝“婉丽”、余延寿“婉娈”,后者评崔国辅“婉娈”;前者评包融“情幽”,后者评刘昚虚“情幽”;前者评谈戭“古雅”、殷遥“闲雅”,后者评王维“调雅”;前有张晕、蔡希周的“规矩”“风规”,后有李嶷的“鲜净有规矩”等等,都是一脉相承。陈尚君称“《河》是《丹》的继续和发展”,确为至言。

殷璠编《丹阳集》虽“止录吴人”,却非眼界狭隘封闭。他面对的是权贵选本和贿赂涉入,或虽非权贵贿赂,却无编选宗旨意图。殷璠固然有为润州诗人鸣不平、光大张扬润州之意,但深层意义则在于他感受到了诗坛吹拂的新风,人文化成天下终将取代选本编选的权贵贿赂涉入或随心所欲。窥一斑见全豹,尝一脔知全镬。殷璠举丹阳一隅而展河岳全貌,昭示诗歌新气象,其价值与意义远非《高氏三宴诗集》《翰林学士集》《珠英集》可比。若说狭于收选,这几种才是名副其实。《丹阳集》之后,仍有选家按地域编辑选本。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列“一方人士诗”,《丹阳集》之外,尚有《池阳境内诗》一卷、《江夏古今录》一卷、《宜阳集》六卷、《泉山秀句集》三十卷。不过,这些选本只是汇编一地之诗而已,无宗旨意图,以致后世湮没无闻,与《丹阳集》不可同日而语。

(作者:任文京,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