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卡片说说图(说说卡片为什么显示不出来)

2022-10-15 05:16 作者:金梅煮酒珠江评论 围观:

3年亲历30城,发现行程卡取消星号的重大意义,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金梅煮酒珠江评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卡片说说图(说说卡片为什么显示不出来)1

最近全国人民最喜大普奔的事,必须是行程卡取消星号了。

喜讯一出,不但人民群众高兴,许多专家也纷纷分析,这是手机上的一小步,疫情防控的一大步。

作为行程卡上常年保持七八个行程的人,我今天用亲身体验告诉大家,这个操作到底有多神,所谓的专家们到底有多么不靠谱。

提到行程卡,不得不说这是中国防疫技术上的一大发明,在中国防疫的战斗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2020年2月起,行程卡已经相伴我们生活了两年多,我们已经习惯了到任何一个城市,要查看行程卡带不带星,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它对于精准防控的重要作用。

行程卡的基本功能,是显示每个人14天内到过哪些城市,如果这个城市有疫情传播,行程卡上就会标注星号,然后根据当地的防疫政策,可以对这部分人采取特殊管控措施。

有了行程卡,每个人无法再隐瞒行程,如果有星号,当地防疫人员也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不需要去记忆哪些城市有疫情。当然,全国各地的防疫政策差别很大,对待行程卡上有星号的人,每个地方也会有差别。

但是,行程卡把那些去过疫情城市的人标注为星号,某种意义上是把这部分人划为特殊人群,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过去三年中,我常年辗转全国各地出差,亲身体验了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差异,今天用亲自经历跟大家说说,行程卡摘星,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关于行程卡取消星号,官方的说明是这样表述的: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

很显然,一方面要继续精准防控,动态清零,另一方面也要方便广大用户出行。

过去两年多在全国各地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行程卡对出行的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各地人员流动,出入各大机场、高铁站,查验行程卡上是否带星,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是必经的流程。某些地方管控严一些,如果行程卡带星,可能无法购票。如果取消了行程卡带星,购票这件事无法再严格管控,无法再阻止人员流动。对于出入机场、高铁站,即使取消了行程卡带星,这个查验流程仍然是一样的,只不过需要查验人员记住疫情城市。

第二,入住酒店,行程卡上带星,有些城市会要求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甚至会要求落地报告结果出来以后,才能入住。如果取消了行程卡带星,对于数量庞大的酒店,管控力度会大大降低,最多只能指定几个疫情严重的城市采取特殊措施。

第三,出入写字楼、社区、商场,跟酒店一样数量更为庞大,管控力度也会大大降低。

总结起来看,行程卡取消星号,城市间的人员流动很难再阻挡,城市内的人员流动也会方便很多。

过去,行程卡带星号的人员被明确标注为特殊人群,这件事情不会再有了。全国的人员流程起来了,经济复苏和发展也就不可阻挡。

这就是行程卡取消星号的神奇之处。

卡片说说图(说说卡片为什么显示不出来)2

01 作家与卡片

昨日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个链接,是阳志平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纳博科夫的卡片》,主要讲述卡片作为一种工具在写作中具有很多神奇功效。

阳志平在文章中讲到,纳博科夫是最热爱卡片的作家,他会把自己的思路写在一张张卡片上,最后拼接成优秀的作品,通常他甚至不按小说顺序写作,而是打乱章节,先写有灵感的,就像卡片涂色一样随意地进行,直到涂满整张卡片。

钱钟书也热爱卡片,他一生积累读书笔记和卡片近十万张。根据记载,钱钟书是有名的大才子,他博闻强记,具有过目不忘的美誉,但他也钟爱卡片。

02 我与卡片的初识

我与卡片的渊源,要从做文书说起。那时我服务的老板喜欢卡片,他感兴趣的东西和知识,都要我整理在卡片上,方便他平时没事时拿出来翻看。所以我专门定做了一大箱12×8厘米的硬纸卡片,经常为他整理知识要点,这个工作持续了3年。

后来我离开原来岗位,由于之前定做的卡片很多,所以我带走了小半箱,这是我从工作岗位上带走的唯一东西。

中间有一年在外地学习,我每天晚上会到资料室查阅国外相关专业知识,用卡片摘录,用于记忆。后来,我又把卡片用来给小孩抄唐诗,方便孩子每天拿着卡片背诗。在开始写小说之后,我经常用卡片理思路、通情节,效果很好。

03 卡片的作用

阳志平把卡片在写作中的作用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卡片能帮助作家更好地记忆。根据认知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人类大脑存储与提取成负相关,也就是说,记得容易,用起来就难。用卡片作为工具,可以提高记忆的必要难度,从而使知识用起来更加方便。

二是卡片能帮助作家提高创意密度。小小一张卡片与一篇几千字的文档相比,空间更加紧密,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帮助作家将自己的才华与心力,压缩到方寸之间,凝聚精华、塑造模型、追逐根本。

三是卡片用于修改作品可以改善作家的远距离联想能力。普通人写文章,是用词汇和句子,好比用水泥和砖头盖房子,是干粗活;而纳博科夫则是用卡片拼接,好比直接用预制件盖房子,当然更快更稳。人类大脑天然具备模式处理能力(按套路处理事情),但创意却需要远距离联想能力,而从词汇跳跃到卡片,可以进一步激发远距离联想的可能。

04 我的体会

我根据自己使用卡片的体会,感觉卡片有以下好处:

一是能强化记忆。卡片帮助记忆,不是由于提升了必要难度,而是记录整理卡片的过程,需要对知识进行凝练、提取、总结,把书本知识变成了自己理解的知识,完成了知识重构,同时经常翻看卡片,可以不断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记忆,这符合人类认知科学。

二是方便整理思路。写作时,刚开始思路往往存在于大脑中,只是一个概略想法,很多环节没有完全打通,思路还不是很清晰。这时候在卡片上写写画画,先把要素和闪光点写下来,再启发自己加入更多的元素和要素,最后形成完整的思路链条和图形模式,可以是结构图、拓扑图、框架图、流程图、要素图,等等。

三是能激发灵感。写作过程,经常会遇到困难而卡壳,也经常会迸发出一个个灵感因子,这时候需要迅速把这些“小天使”记录在卡片上,完成灵感的记录、补充、拓展和优化。卡片相比文档,其优势在于随手可写、随手可画、随手可改,可以最直接最简便地把大脑所想所思刻画在纸上,解放大脑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完整描画出的灵感会形成新的组块,组块积累多了,又会启发作者产生新的联想和联系,从而一方面迸发更多灵感,另一方面把已有的灵感组装起来,形成作品的基本骨架和闪光图谱。

总结下来,卡片在写作方面主要有两个具体应用:一个是摘录知识点第二个是记录写作思路和灵感。前者是整理和抄写,后者是随手写写画画。

卡片说说图(说说卡片为什么显示不出来)3

现代社会,需要用到写作的地方越来越多,大到写论文、总结材料、项目报告,小到想个标语,编辑个微信,发个工作邮件都跟写作有关。并非要求文笔有多好,至少要说清楚讲明白。

一个人,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理解别人,表达自己,学会写作,都应该是一个基础能力,写作能力好的人,相当于手里握着一张王牌。

那么,人人都需要的写作技能,你的真的会么?

我们通常情况下,想法很多,却写不出来。很多人哪怕是特意去报写作培训班,也还是:一听就会,一写就废。

其实,也没有那么麻烦,掌握真正高效写作方法,你也能完成小白到高手的逆袭。

比如,每天写6张卡片笔记,一年就完成博士论文,这就是20 世纪德国殿堂级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亲身经历。他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一生中写了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被称为“当代黑格尔”。

而今天要说的这本由申克·阿伦斯写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就系统介绍了如何将卢曼盒卡片法应用到写作当中。这不单单是一本讲写作方法的书,更详细地介绍了卢曼从阅读到记笔记再到写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及其背后的认知原理。

运用卡片笔记写作法,能大大提高写作效率;掌握卡片笔记思维,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库,从而获得终身成长的认知复利。

下面我们就来打开卡片笔记法的盒子,看看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卢曼完成酿酒师儿子到殿堂级社会学家的逆袭。

01避开写作误区,解决写作困扰

在介绍卡片笔记法之前,先说说写作学习的时候通常存在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写作从零开始。

很多人想写一些东西,往往不知从何写起,打开文档,一片空白:才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关键时刻搜肠刮肚,也吐不出多少有用内容。

但真相是:写作,从来就不是从零开始;它应该在你动笔前就准备好了的。

试想,如果我们平日里的所读所想都已经被记录,众多的想法集群再经过长期的迭代,甚至都已经孵化出了文章的雏形,写作时候还会怕没有素材么?

优秀的笔记是我们的写作宝库,如果我们有自己的素材库,就不用拼命地用大脑记住所有东西,从而集中精力去思考重要的东西,才能完全沉浸在“心流”状态,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误区二:写作是一个线性过程,需要耗时耗力

很多人认为,写作先是要选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去搜集资料,再不断拓展延伸,费了“九九八十一难,”脱层皮才罢休。

其实这样反而本末倒置,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临时收集信息上,而且还不能确保收集出资料的准确性,存在很大的随机性。

事实上,写作其实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只要我们运用好了卡片笔记法,所有收集素材、整理想法的的工作都在平时完成了,那么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那么,是不是平时做好笔记,就是学会了么?其实不然。

误区三:误将“记住了”当成“学会了”,笔记都成“乱葬岗”还占内存。

传统做笔记方法,一般觉得重点的内容,就划线;看见喜欢的句子,就大段大段地摘抄;平时有什么想法也记录下来。

这种方法,看似很努力,但从来不对自己摘取的知识加工,深入思考,也不复盘,久而久之,就成了知识的“坟墓”。

如果将人的大脑粗陋地比作一块硬盘,假设你的每次记忆都是往这块硬盘中写入内容,那么,可以近似地将记忆想象成无限的内容,但硬盘上的这些信息会相互争夺空间。

殊不知,人的大脑内存只有这么多,要放新东西进来,就要腾出旧的,杂乱无章的想法知识点放多了,反而变得没有重点,不仅占用内存,还让我们总是处在一个高负荷运转状态,反而不利于认知转化和升级。

事实上,记笔记不是最关键,思考、阅读、理解和提出想法才是,笔记只是他们的具体成果。

既然,常规的笔记法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反而还增加了负担,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呢?

答案就是: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

02打开笔记魔盒,搞定写作素材

美国宇航局,曾想办法制造一只能在太空书写的圆珠笔,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发了一款不受重力影响的笔,而俄罗斯人只用一支铅笔就解决了。

这个故事说明,解决问题,我们要从思维上改变,而不是工具的复杂化。

如果我们有一天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费时费力地找出笔记也是一个麻烦的过程,工具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通常来说,人的记忆有两种基本机制:存储与提取。如果存进去很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比如,我们的常识是应该在课堂上记笔记。但现在很多研究提出,别在课堂上记笔记,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你会听得太明白,写入太容易,但大脑这块硬盘未来会不易提取出来,过些日子,多数内容会被遗忘。

反之,如果我们略微增加写入难度,比如晚上回到宿舍或者第二天再写笔记,这样未来提取会更容易。即你有些困难地存入,会记得更好并真正学会。

要掌握记笔记的内在原理,才能真正地为我们所用。

而卢曼卡片笔记的核心,就是在传统笔记法上增加一个盒子,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并注意信息和信息之间的链接,索引,越积累越有价值。

简单来说,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记录主要有三种笔记: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最终能保存在卡片盒里面的只有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

第一种:闪念笔记

我们平时思考的灵光一现的想法,类似一个备忘录,形式不限,方便及时记录即可,这部分笔记要及时整理,有些会转化成永久笔记。

第二种:文献笔记

阅读记下的用自己话简短概括转述的内容,要真正理解其中含义,不能随便抄写。

第三种:永久笔记

在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基础上产生的新思考或者新链接总结,最好一两天一次,这些新想法要重新整理到卡片上形成永久笔记。

当积累一定数量卡片后,就可以在写文章时按需调取,按线性顺序排列成文了。

学习时候,我们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解构书中的原理,运用的时候,我们则需要像故宫修文物一样,分多次,分层的复原书中的原理。

笔记是为产出新的思想服务的,而写作则是你新思想的最终形式。

很多人喜欢大段摘抄,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不要一字不漏地照抄或引用,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原汁原味的原文内容。

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证明你理解了,这样才能把别人的思想转化为新的、属于自己的东西。

掌握这套方法,如果你是学生或科研工作者,不会再为写论文发愁,如果你是知识工作者,不需要再为明天的更新写什么而发愁,也不需要为在自己和热点之间寻找结合点而焦虑,因为你平日里的输入就是在输出,最后写出来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03打造知识网络,完成人生逆袭

其实,如果仅仅是写作方法,作者用不着一本书去介绍,这其实是一整套的工作流程,而不仅仅是几个工具这么简单。

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我们可以不定期地提取先前的想法和事实,并将它们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这正是专家们推荐的学习方式。

而利用卢曼卡片笔记法,不仅可以提升写作技巧,更是用整套的思维系统打造自己的知识网络,通过知识复利,推动认知升级。

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就说到一个知识复利的概念:

你掌握一个知识点,你就仅仅是掌握了一个知识点;但当你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联结成知识网后,你每掌握1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会被缝合在那张网上,这个知识点会和其它100个知识点碰撞,产生新的100个知识,让这个网越来越来密、越来越大。

这就是知识的复利效应。

从本质上讲:卡片笔记法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个存储和组织知识,扩展记忆,生成新连接和想法的系统。

用运用好这个系统,会给人来带正向的激励,就好比化学上的吸热反应,一旦触发,就会走向一个积极的循环,可以自行继续,甚至释放能量,工作上也会变成一个正向的循环,让工作本身成为我们激励的一部分,驱动我们终身成长。

写在最后:

一个人不会数学,还有办法避免矛盾,可以报考文科专业从此远离。比如丘吉尔,四则运算都搞不清楚,照样当英国的财政大臣和首相。但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差,不会输出的人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这个短板会跟着人一辈子,这不仅仅是没有文采的问题,会更大大增加一个人融入社会的难度。他不仅不能很好表达自己,也难以真正理解别人。这方面的缺失,会让人担任管理工作的时候出现硬伤,甚至限制在很窄的领域,无法跨界拓展。

相反,现在我们羡慕那些行业大牛,还有所谓的斜杠青年,多数都是写作输出能力很强的人。因为你只有持续不断输出你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才能让别人明白你要表达的东西,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形成自己一套方法论,甚至做到跨界融合。

同时,掌握这套卡片写作方法,就相当于拥有一个产生复利效应、受用终身的知识库,就不愁不会写作。

如果你也有写作方面的烦恼,也梦想完成从小白到大神的逆袭,那么建议你读一读《卡片笔记写作法》,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