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说说教材(说说教材为什么要进行混编)

2022-10-04 06:45 作者:中关村在线 围观:

不辜负两年的期待 qdc变色龙VX评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关村在线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说说教材(说说教材为什么要进行混编)1

qdc可以说是近两年国内音频圈最火的品牌了,因为过硬的产品素质快速成长,也收获了无数的粉丝和用户。笔者一直承认自己也是qdc品牌的粉丝,自己也是上一代旗舰产品8系列HiFi版的用户。

qdc在过去的两年动作并不少,推出了入门级好评如潮的单单元耳塞海王星,也推出了可以调调音的变色龙系列产品,而对于笔者这位真正的粉丝来说却也多多少少的为qdc这个品牌担忧,毕竟品牌旗舰8系列适合品牌一起诞生的,从诞生之初就得到了无数的好评和追捧,但是我们也知道真正优秀的产品是很难被超越的,在过去的两年里qdc也迟迟没有更新自己的旗舰耳塞,而笔者也一样期待的同时又在担心:8已经足够出色,如何才能推出让人觉得更优秀的产品呢?

在今年的9月,qdc终于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新旗舰不论在单元的数量上还是可玩性上,相比传统的旗舰8系列都有进步,而声音又如何呢?笔者拿到新旗舰产品也有大概两周左右的时间了,不论是调节还是煲机还是对声音的了解都已经足够,不妨就来说说这款让我打算再次购买的新旗舰耳塞——变色龙VX。

qdc 变色龙VX官方价格:13800元(公模) 15000元(私膜)

作为变色龙系列自然不用多说它的可调音设计,因为这个设计所以这个系列才得名变色龙,但是这条旗舰产品和我们之前评测过的V3与V6不同,它采用了三个可调节开关,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得到多达8种不同的声音,当然了厂商还是给出了官方的4种调音方式,用户可以简单的从四种开关搭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音风格,当然了你也可以跳出官方推荐折腾出属于自己喜欢的声音风格。

变色龙系列标志性的调节开关

而且从单元的数量上就不难理解VX这个后缀的含义了,变色龙VX采用了10动铁单元的设计,所以相比变色龙V3、V6来说,这个X自然也就代表罗马数字10了。并且产品在一些细节方面相比之前的qdc产品也有变化,比如公模版的导管部分变成了金属导管,笔者对这一设计的改变也咨询了厂商,除了极小一部分的声学原因之外,主要还是为了增强导管部分的强度和统一性所以改为了金属导管的设计。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变色龙VX耳塞腔体上的红蓝提示点实际是一个非常小巧的开窗设计,这也是因为多单元的低频声学设计原因,使得低频不会在腔体内行程共振过量的设计。

全新的金属导管设计

耳塞左右标识小巧的开窗设计

最后就是在配件方面,最近一直在包装、配件频繁升级的qdc自然不会错过在新旗舰产品上“秀肌肉”。新的旗舰产品又搭配了全新的耳机包,皮质的海蓝色外观非常漂亮,常规的配件还有6.3mm转接头、飞机插头、清洁刷和一共六对不同尺寸的耳套,而且耳套的模板做的非常精致。另外新的旗舰产品也搭载了全新升级的线材,采用8芯的铜银混编,铜银比例为4+4构成八芯,值得一提的是这根线相比曾经的qdc原配线材来说变得更加柔软,大大的减少了听诊器效应也带来了更加优秀的听感表现。笔者对比了自己曾经8HiFi版的原配线材,新的线材明显在信息量和声音的厚度方面有所提升,整体素质对比老线材还是有明显的进步的。

对于这款新的旗舰级耳塞来说,笔者也选用了一样优秀的前端产品来作为它的参考音源,主要选择了乐图刚刚上市不久的PAW GOLD TOUCH“墨菊”作为参考前端,因为原配线材使用3..5mm接口,所以主要使用3.5mm接口聆听。

在试音曲目方面笔者选择了一些比较熟悉的唱片作为主要的参考音乐。主要选择了明科夫斯基指挥的拉莫管弦乐序曲集、阿巴多指挥的罗西尼序曲集以及一些常规的流行音乐曲目作为参考对象,听感部分除人声以外主要的听感来自于古典音乐作为主要参考对象。

主要采用默认标准调音作为参考声音表现

最后要说的就是毕竟这是一款内置了调音方式的耳塞,笔者也不可能针对每种调音都进行聆听,在搭配墨菊播放器的前提下笔者个人认为qdc官方的默认模式声音表现最为均衡和表现出色,所以本次的评测也主要采用默认模式作为聆听的参考。

再说新旗舰之前不妨先来说说之前的老旗舰,笔者作为使用老一代旗舰8HiFi版的用户来说,那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产品,在声音的细节、声场和结像方面的表现上可以说所有耳塞都无出其右者,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它并不是一个均衡的产品,在低频方面的量感上还是有一些缺憾,并且很多朋友都觉得这是一款“铁味”很重的耳塞产品,诚然笔者也是这样觉得的,不过对于它鲜明的特点和优秀的声音表现来说还是让人难以拒绝甚至可以忽略刚才说的那些缺点。

而新旗舰变色龙VX给你的第一感觉相比上一代旗舰来说并不是什么明显的进步,而是风格上的一些变化,就是前文中提到的那些不足都得到了明显的补强,成为了一只更加均衡的耳塞,而对于在中高频的那些特点来说依然保留,但是因为整体的均衡让那些特点不在那么凸显在你眼前,这是最明显的变化。所以有一些朋友知道我拿到了变色龙VX之后特意来找我蹭听,其中也有少部分人表示还是喜欢老一代旗舰8HiFi的声音表现,笔者也非常理解,毕竟均衡和有特点这两者,一直是HiFi发烧友们两个最大追求的分歧。

而对于笔者来说不得不说笔者更加喜欢变色龙VX的声音表现,高素质之下的均衡让这款产品的声音更加接近“完美”。不论是大编制的本就优秀的弦乐表现,还是变得更自然宽松具有包围感的低频表现都让这款产品是那种你几乎挑不出毛病的耳塞。而在人声方面的表现来说女声自然不用多说依然保持了上一代旗舰出色的结像与透明度,而对于男声来说变色龙VX的进步也同样明显,更厚实的中低频让男声也变得更加具有感情和低沉。

最后特意想说说的就是低频的部分,qdc变色龙VX的低频并不是我们曾经理解的很多动铁耳塞做出来的那种过量轰头的低频表现,而是保证了足够的下潜与量感的同时并不会影响中高频的优秀低频表现,低频在听小编制、独奏的时候并不会让你明显你的感觉比上一代产品有了提升,而只在大编制、流行音乐这些真正需要低频烘托氛围的部分才会表现出它的进步之处,这是笔者非常赞同的调音。相比市面中的很多产品依靠“闷”来让你觉得低频变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实在不敢认同。

qdc变色龙VX最终得分

总结:

在第一次听到上一代旗舰8HiFi的时候笔者就跟同事说这也许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耳塞,两年之后忐忑的等待迎来了新的旗舰变色龙VX,但也不得不说这两年耳塞市场风云突变高端产品比比皆是。但qdc为我们交出的这份答卷依然让我们满意甚至惊喜,变色龙vx对于它公模版13800元定制版15000元的售价来说在目前这个售价虚高的耳塞市场中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产品……笔者也敢说它依然是目前最好的耳塞产品之一。

APP商店搜索中关村在线,看2018年最新手机、笔记本评价排行

说说教材(说说教材为什么要进行混编)2


“北外附”的芳华岁月

本刊记者/鲍安琪

张永彪老师快85岁了。见面时,问他喝拿铁还是卡布奇诺,他没有反应,问他latte还是cappuccino,他马上说“latte就好”。

从1963年起,张永彪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调往该校附属的外国语学校,以大学英语系一年级教研组组长之材,“屈居”而任附校英语教研组组长,整整当了15年中学老师。

1963年,是中国外语教育面临重大调整的一年。

据北外附校顾问陈琳教授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俄语“一统天下”的时期。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一个小型外语教育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全国学俄语的状况不能继续下去了。英语是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今后很长时期还是要以学习英语为主,发展包括六种联合国官方语言在内的多语种。而且,外语教学要从儿童抓起,“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

由此,一批千挑万选的外语幼童走进了1963年在全国开办的外国语学校。

万里挑一的海选

1963年初夏,陈珊珊从中南海附近的丰盛学校三部六年级毕业,与父母商量报考哪所初中。

母亲张茜是文艺积极分子,曾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工作,希望女儿考解放军艺术学院。父亲陈毅却说,国家很需要外语人才,女孩子文静一点,学点外语不错。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是创办这批外校的主要推手之一。

根据周恩来、陈毅等的批示,1963年3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在全国筹建外国语学校。除已有的1959年开办的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和1960年开办的北京市外国语学校(俗称白堆子外国语学校)外,决定在上海、南京、长春、广州、重庆、西安6市各新建一所外国语学校(1964年天津、武汉和杭州各新办一所),实行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一贯制。原来只有高中的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增设初中部和小学部,改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

听了父亲的话,陈珊珊填报了北外附初中。

6月,崇文区天龙寺小学六年级学习尖子、大队委马志学被班主任喊去谈话。班主任告诉他,学校有一个推荐报考北外附的资格,校方希望他去考。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的马志学从未听说过什么“外附”,本来一心想报考26中,但因为老师做工作,还是不太情愿地填报了外附。

7月初,举行了北京市小升初统考,考语文和数学两门,总分200分。十几天后,马志学就得知了考试分数:199.5分(其他同学要8月下旬才知道)。同时,还收到口试通知。

7月中旬的一天,早上8点,北京市六个口试地点同时开放。马志学被指定去的是位于和平门外的外附本部。他到时,长龙已经排到了校门口。

口试时,考生被问及理想志向,还要当场走几步路,唱歌或朗诵。老师用多语种领读字母、单词、词组,要考生跟读。马志学记得,自己当时没能模仿出一种奇特的发音。日后他才知道,那是俄语和西班牙语里都有的大舌音。

传闻当年报考北外附的考生有好几万,张永彪的印象是一万来人。最终,该校1963年录取了小学三年级生151人、初一生160人、高一生97人。

“听说领先”

北外附位于北京宣武区南新华街2号。

北外附属于双重领导,既挂名北外,又隶属于外交部。开学典礼上,外交部教育司司长雷阳代表外交部讲话。马志学清楚地记得,他说,同学们进这所学校,以后就是要当外交官的。

入学后不久,大家便发现,几乎人人都是小学里的学生干部和学习尖子。一些同学的高干和名人家庭背景也逐渐流传开来。

刚开学时,实行语种混合编班,如初一(1)班由一个英语小班和一个法语小班组成。语文、代数、理化等科目是40人的大班上课,外语课是20人的小班上课,外教课则以10人一组的“小小班”为单位授课。

1964年9月,外交部任命时任总务司专员、基建处处长曾远辉兼任北外附校校长。之后,双语混编被改为按英、法、西、俄语种分班。

为了推行“环境教学法”,每一语种一座教学楼,各有自己的播音室,播放新闻、歌曲等,每天“轰炸”。凡进入教学楼,都被要求用外语交流。

教学实行“听说领先”,很少有写作课,更不要说语法了。老师要求学生模仿,背诵,直至脱口而出。

每个班都配备了两台录音机。学校还有专门的电教室,电教室里有若干间小录音室。每个同学的发音都被录下来,以此来校正发音。期中期末考试还有一对一的“口试”,作为总分的一部分。

在北外附,外语是当然的主科。有些课则被一些同学视作“副科”。

一天,由于课堂秩序不太好,一位“副科”老师“发飙”了。他用教鞭敲敲讲桌,指着黑板上方贴的八个红色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问谁能翻译一下。

教室一下安静下来,无人回答。地理老师得意地说,此句的翻译是: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全班震撼。那一节的后半堂,秩序出奇地好。

学校西南角的大礼堂期末有不同语种的文艺汇演。节目单一侧是中文,一侧是节目所用语言对应的外语名字。保留节目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进行的全体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和《国际歌》。

学校实行“一条龙”的直升,但不合格者随时淘汰。俄语班的王铁山记得,初一入学时,俄语方向有40名同学,到初三结束时只有36名,另外4名或被劝退,或被转学。

也有新同学转学而来,多来自其他城市的外国语学校。

1965年,因为父亲调动工作,张援援从西安外国语学校转入北外附,插入初三英语班。

还在他小学时,父亲就送了他一本英语读物,包的书皮上写着:送给援援的武器。父亲希望他可以掌握英语,日后在和西方打交道时熟练运用这个工具。

起初,北外附校担心他跟不上,打算让他进入初二英语班复读一年,他不服学校如此安排,坚持向学校申请仍然进入初三。陈珊珊回忆,张援援当时在班级学习很好,尤其说口语时非常自信。

张援援觉得,与西安外附相比,北外附的政治气氛更浓。周六回家前,都要听教导主任训话后才能离开。

老师们

外附的外语老师是从北外调配来的,以教大学的师资来教中小学生,可谓“大”材“小”用。

当时几乎每天都有听写。一听到张永彪用他标准的伦敦音说“Let’s have a dictation”,大家就知道,听写又来了。

刚开始教这些零基础的初一英语班孩子时,张永彪需要一遍一遍地纠正他们的发音。他让每位学生都备一面小镜子,对着镜子检查口型。

英语中的/e/这个音,中国北方语系中没有,很多学生一开始发不准确,而上海话中有这个音,因此上海人说英语就占了一些“便宜”。英语的双元音,例如/ai/、/ei/,涉及两个元音的滑动变换,学生也很难掌握。“th”更是发音难点,舌尖与牙齿有个很快的摩擦过程。张永彪编了绕口令让大家反复念:“Then they think that they can see the train.”

当时教育部编写了一套初中英语试教本,从1963年秋季开始在有条件的全日制中学初一使用。但这套教材并不适合课时多、听说领先的外附,只能自编教材。张永彪作为英语教研组长,牵头负责了这一工作。他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教材以及国外的文章中选取适合的文章或段落,编为课文,这就是同学们印象中的油印的“篇子”(单张教材)。

陈珊珊对张永彪上课讲的“lady first”印象深刻。她觉得这是一个贴心的原则,尽管班上的男孩子们下课后并不注意,总是一溜烟争抢着跑出去了。

63法语班被称为“老三法”,老师是司徒双。司徒老师个子不高,短发,很精干的样子,脸上总是带笑。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父亲是著名画家司徒乔,先生完永祥曾任驻摩洛哥王国大使。她本人曾就读巴黎大学,获艺术史博士学位,曾是多所大学的艺术史教授。1963年北外法语系领导找她谈话时,讲好的是三年轮换回系里,但15年后,她才回到北外。

法语有“小舌音”,就是小舌头振动发声,有点像蝈蝈叫时颤动尾羽。老师教同学们早上刷牙时含着水练,以体会那种“水音”。

在外附,每个语种都有两名或两名以上外教,当时被称为“外国专家”。这种条件,当年很多大学的外语院系都还不具备。

每天早上,“胜利20”“伏尔加”小轿车一辆辆开进南新华街的校门,把外教从友谊宾馆接来,上完课再送回去。当时中国教师每人每月工资56元,而据一位校友回忆,外教薪水高达四五百元。

外教每周给每个小小班上一到两节课,主要教口语课,从语音语调开始,到对话朗读。中国老师是按照教材上课的,但外教就不受约束了,常常天马行空。

英语班先后有三位英国外教,都讲一口标准伦敦音。其中一位叫亨特(当时译作“汉德”)。

吴吉星记得,有一次,亨特说,让我来告诉你们我是怎么坐飞机从伦敦到中国来的。他说,“第一步,我走上飞机的舷梯”,边说边一步登上了椅子。再走到桌子上,说“第二步,我走进飞机了”。接着做出关门的动作,说“然后机舱门关上了,飞机就飞了”。每句话都放慢语速,连说好几遍。那节课,吴吉星记住了跟坐飞机有关的许多单词和句型,还学到了护照等知识。

西语班的蔡润国记得,当时他们班的外教是两位女老师,一位叫埃琳娜,另外一位叫玛露哈。埃琳娜是哥伦比亚人,发音很正。来自于中上层家庭的她,一头深棕色大卷发,冬天常穿一身驼色呢子大衣,在人群中非常显眼。

有时有同学上课开小差,外教会走到这个同学跟前,问今天是几号、星期几。数字是外语听力中比较困难的部分,同学们就得集中注意力了。

有时外教教大家唱歌,有时就是聊天,问今天天气好不好、小鸟叫了吗、今天吃了什么等等,每个人都要站起来说一通。

住校生活

外附实行寄宿制。1964年年初,经陈毅批准,外交部拨款70万元,在校园南侧建起了一幢兼有教学、住宿功能的小学综合楼,和一个学生食堂。

学生每月交9元的伙食费。刚进校时,三年困难时期刚过。为了改善学生伙食,外交部副部长耿飚曾通过总参弄到一些在内蒙古捕猎的黄羊,分发给了外附的食堂。那段时间,食堂几乎天天变着法子做黄羊肉,每个人直到今天都还犹记各种不同做法的羊肉的滋味。

中学部的男女生都住“潇湘楼”。每间宿舍大小不同,从七八人到一二十人不等。要求被子叠成豆腐块,毛巾叠成小豆腐块挂在绳子上,毛巾、脸盆、鞋子一条线。

陈珊珊是班上的“标志性”人物,谁都知道她是谁,大家对她的印象都是艰苦朴素。她穿的许多衣服都是哥哥们穿剩下的,有时还带着补丁。她曾把家里的一辆旧自行车拿到学校来,许多同学都是用这辆车学会了骑车。

陈珊珊的宿舍一共10个女生,她按年龄大小为大家安上名号。她是老七,是“七仙女”;吴吉星是老八,叫“杨八姐”。吴吉星翻出当年的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1963年的贺卡,背面写着“杨八姐,新年快乐”,署名是“七仙女”。

学生家长一般不能进入学生宿舍探视。一日,陈珊珊急匆匆跑进宿舍,催促大家赶紧起身,把床单整理平整,生活用具摆整齐。

很快,张茜进来了。她问陈珊珊的床是哪一张,上下审视后提醒她,洗脸和洗脚的盆要分开(那时大家都只有一个盆)。她对大家说,女孩子要爱干净,宿舍应该更整洁些。在场的女生们觉得她很严肃。

廖承志的女儿廖汀汀也是个公众人物。由于家庭的海外关系,她的穿着一看就不是“大陆货”。全班去陶然亭公园的泳池游泳,女生们大都穿普通的泡泡纱泳衣,只有她身着大红色尼龙紧身泳衣。

四肢修长的廖汀汀是个运动健将,篮球、乒乓球、游泳、田径样样在行,还会跳芭蕾舞。一天在宿舍时,廖汀汀问大家,你们看过《天鹅湖》吗?没有人应声。于是,她伸长手臂,双手相搭,摆了一个pose,然后哼起“四小天鹅”的音乐,自顾自跳了起来。没一会儿,铃声响起,要集合了,大家纷纷出门,她却像没听见一样,依然沉浸在舞蹈中。

廖汀汀一到年龄就写了入团申请书,心情特别迫切。初三那年,她每周写周记,周一交给团支部。日记里不断地用当时的标准自我批评、反思,内心十分矛盾。

在当时的团支部委员霍秀珍看来,廖汀汀的家庭有双重背景,一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二是海外关系众多,这两种特点在她身上都有集中反映。“坦诚地说,是她的行为方式不能被当时的人们完全接纳。”

最终,廖汀汀在学校也没能入团。后来,她因病英年早逝,大家聚时提起,总是唏嘘怀念。

“特招生”风流云散

1966年6月,学生们如常准备着期末考试。对于63级初中生来说,这也是初中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了。同学们反复翻看习题,两两抽背单词。

一天,学校突然通知,期末考试取消了,全校提前放暑假!大家都欢呼雀跃。

按原计划,他们应于当年9月进入高中部,但文化大革命来了。一切都被打乱。1967年夏季,学校开始部分恢复上课,实行半天上课和走读。

10月的一天,一位陌生人在军训排长陪同下走进初三法语班,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外交部礼宾司的干部。

被挑出来的二十余名同学每人发给两本法文版《毛主席语录》,要求第二天去机场迎接毛里塔尼亚总统达达赫。

第二日,同学们按要求上身穿绿军装,下身蓝裤子,左臂戴红袖章,胸前佩戴毛主席纪念章,乘坐外交部派来的大客车到达首都机场,在停机坪上列队。

参加欢迎仪式的董津义记得,周恩来总理到后,微笑着用法语和同学们打招呼,问大家知不知道croissant,大家摇头说不知道。他笑着解释说,croissant就是牛角面包,月牙儿型,他在法国时每天就靠吃它度日。

达达赫总统走下飞机后,同学们向外宾献上“红宝书”,齐声用法语朗诵毛主席语录:“Les peuples du monde, unissons-nous.”(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

后来,老师告诉他们,周恩来总理说,外附学生是国家培养的外语人才,不能让学生把外语丢了,所以想办法找机会让学生们去读语录吧。

英语班部分同学曾去参加迎接东南亚领导人访华的欢迎仪式,用英语朗读《毛主席语录》。陈珊珊记得,读的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等句。

1968年,63级学生被分配了。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是最大一批,有60人,其他还有留在北京的、插队的、当兵的。一代“特招生”就此风流云散了。

父亲曾悄悄对陈珊珊说:“国家迟早还是需要外语人才的,你就留在家里学外语吧。”陈珊珊哭笑不得,心想,全国学校都停课了,所有学生都被要求不能留在城里空着双手吃闲饭,我怎么可能在家里学外语呢。她明白,这是父亲不放心她一个人去山西插队。

后来,陈珊珊去了北京军区部队当护士,把名字改成了丛军。

这前后,廖汀汀改名为廖青,张援援改名为张援远,吴吉星改名吴军,霍秀珍改名霍红斌。

初心与后来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破冰,中国与多个西方国家建交,国家急需外语人才。这时候,外语附校的人才储备开始发挥应急作用。

外交部在选派出国留学人员时,首先想到了这批学生。他们找到当年的老师推荐学生,参加外交部举办的学习班入学考试。

蔡润国回忆,他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后,他的老师、教西班牙语的李德恩还与他保持着联系,鼓励他不要放弃外语学习。这时,李老师积极推荐了他和其他一些同学。他参加了面试并通过了,但由于家庭原因,没能通过政审。

最后,外交部录取了五十余人,主要来自63年全国新建的外语学校,其中包括北外附英语班的张援远,法语班的董津义、马志学。后来陆续选派出国的还有丛军等人。

蔡润国与西语班同学李仲良一起,于1973年北外招生时进入大学。俄语班的王铁山通过外文局被选派出国。

63级初中班中,英语班的丛军后来出任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张援远曾任驻新西兰和比利时大使、外交部翻译室主任;法语班的董津义曾任驻意大利和瑞士大使、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马志学曾任驻科特迪瓦、卢森堡等国大使;西语班的蔡润国曾任驻厄瓜多尔大使,李仲良曾任驻赤道几内亚和乌拉圭大使;俄语班的王铁山曾任驻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总领事。

此外,还有多位同学进入外交口工作。吴吉星在新闻出版总署外事司工作,后在中国驻巴西圣保罗总领事馆工作。

其他城市的外语附校,也出了大批外语人才。以上海外国语学校为例,仅63级初中英语班,就出了8位外交官,包括政治局委员、外交部原部长杨洁篪,外交部原副部长王光亚,现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

更多的学生虽然没有进入外交口,但仍从事着与外语有关的工作,如霍红斌曾在北京皇城根小学做英语教师。

霍红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历史原因,这些附校远没有达到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的初衷和期望,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实现了当外交官的梦想。但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同学,无论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后来大部分都成了所在行业的骨干和精英。因为附校给予他们的不只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稀缺的外语能力,还有更高的起点和志向,以及在国门打开之前比其他人早一步接触多元文化的眼界和熏陶。

张永彪于1978年离开外附,去往教育部工作,曾任教育部中学司副司长,后出任过国家督学和处理督学事宜的督导办副主任。

1983年的一天,当时任中学司教学处副处长的张永彪从司里接到一份部里交办的文书,内容是北外申请停办附校的报告。他觉得难过和遗憾,但也能理解,很多老师在附校奉献了多年,希望能回到北外,并且,改革开放之后,这种举国家之力、不计成本的高投入模式也不再适应形势了。

1988年10月,这所学校停办。

进入21世纪后,北京外国语大学采取国有民办的办学模式,举办了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2018年12月后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新校址位于北京西二旗。

不过,在很多老校友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他们心中永远的老北外附,尤其是“文革”前那个位于和平门外的青青校园。有位校友曾这样描述:

和平门南边有个学校,八十多年前叫做国立女子师专,是鲁迅和周作人教过书的地方。校园不大,建筑全是洋式,有木地板和拱廊。楼与楼之间的花园也是洋式的,竖着方尖碑和六角型的石柱,还竖着一座钟架子。石碑上刻了很多姓名,是烈士还是捐钱的就不得而知了。校园里有无数燕子和蝙蝠,不知来自何处。有一回,我钻到楼顶的保温层玩耍,摸到一手鸟粪,算是有了答案,而那些倒挂着的黑鸟也确系蝙蝠无疑了。

写下这些回忆文字的,是作家刘恒。他也是1963年入校的,读的是小三俄语班,当时的名字叫刘冠军。

说说教材(说说教材为什么要进行混编)3

【错误类型】

1 曲解词义

解析

对策

以转述中误释词义来设置错点。

要细辨原文中的字词在进入中选项后是否发生释义错误,要找到原句,运用语境推断法进行推敲,有时还可灵活运用常见的成语联系法,互文现义法,结构推断法等协助辩析。


2 无中生有

解析

对策

在概括中添枝加叶来设置错点。

要细审选项中的每一个信息点在原文中是否有相关点表述,要留意相关的细节,关注选项中自行添加二其实原文中并未出现的信息,这是一种查文无据,无中生有的错误。


3 错位嫁接

解析

对策

以概括中混淆错位来设置错点。

要梳理清楚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并清除前后顺序与经过,留意相关的信息进入选项后是否存在错位,从而出现人事混淆,顺序倒置,张冠李戴等错误。


4 偷换概念

解析

对策

以分析中内容的混淆偷换来设置错点。

要对文段中所述的相关内容进行仔细核对,尤其是涉及原因,是非之处,注意内容偷换,是非颠倒,强加因果等错误。


5 评析失当

解析

对策

以分析中对人物事理的错误评析来设置错点。

要整体把握选段中的人物形象与文章的感情倾向,斟酌选项中对人物,事件,道理的评析是否符合原文意图,注意评述无据或评述过度的错误。


6 对象错位

解析

将有些“人物”与“事件”故意进行错位搭配,巧设移花接木的错项。


7 时序倒置

解析

人物传记类文章通常是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而这几件事在文段之中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命题人有时便在错项设计时故意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


8事件杂糅

解析

讲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地杂糅混编,让考生难以分辨正误,难以理清头绪。


9 表达失度

解析

对事件的叙述有详略之分,对原因的分析有主次之分,对人物的行事有缓急之分,对人物的评价有轻重之分,而命题人在错项设计时常常故意颠倒其详略,主次,缓急,轻重,这就犯了表述失度的错误。

【比对办法】

一、比对关键词语

设误方式

曲解文意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比对方法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二、比对人物

设误方式

误解形象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张冠李戴

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的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的结果。

比对方法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三、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设误方式

无中生有

故意添加原文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以偏概全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型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

比对方法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文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


四、比对时间、地点

设误方式

时序颠倒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空间错位

把不同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颠倒地点的位置关系。

比对方法

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五、比对句间关系

设误方式

改变因果

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

事件杂糅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使考生难以理清头绪。

比对方法

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

【考题对接】

《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淮南王安与宾客左吴等日夜为反谋,按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

王召中郎伍被与谋反事,被曰∶"王安得此亡国之言乎?臣见宫中生荆棘,露露衣也。"王怒,系伍被父母,囚之。三月,复召问之,被曰∶"昔秦为无道,穷奢极虐,百姓思乱者十家而六七。高皇帝起于行陈之中,立为天子,此所谓蹈瑕候间,因秦之亡而动者也。今大王见高皇帝得天下之易也,独不观近世之昊、楚乎!夫吴王王四郡,国富民众,计定谋成,举兵而西; 然破于大梁,奔走而东,身死祀绝者何?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方今大王之兵,众不能十分昊、楚之一,而天下安宁万倍吴、楚之时,大王不从臣之计,今见大王弃千乘之君,赐绝命之书,为群臣先死于东宫也。"王涕泣而起。

王有孽子不害,最长,王弗爱,王后、太子皆不以为子、冗数。不害有子建,常怨望太子,阴使人告太子谋杀汉中尉事,武帝下廷尉治。

王患之,欲发,复问伍被。被曰∶"必不得已,被有愚计。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可伪为丞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高赀于朔方,益发甲卒,急其会日;又伪为诏狱书,逮诸侯太子、幸臣。如此,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之,傥可侥幸什得一乎!"王曰∶ "此可也。虽然,吾不至若此。"

会廷尉逮捕淮南太子,淮南王闻之,与太子谋,召相、二千石,欲杀而发兵。召相,相至,内史、中尉皆不至。王念,独杀相无益也,即罢相。王犹豫,计未决。太子即自到,不殊。

伍被自诣吏,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史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之美,欲勿诛。延尉汤曰;"被首为王画反计,罪不可赦。"乃诛被。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伍被性情耿介,卓有见识。淮南王刘安想让伍被参与谋反,伍被表示反对,他直言谋反将会造成身死国灭的凄惨后果。

B.伍被通古达今,直言敢谏。他将汉高祖刘邦起义和吴楚作乱的情况进行对比,告诚淮南王要顺势应时,不能逆天行事。

C.伍被迫不得已,勉力谋划。他建议淮南王激起诸侯百姓的怨恨为谋反造势,如此即使再能言善道的人也挽救不了时局。

D.伍被主动认罪,仍然被杀。伍被平时言谈中虽有很多赞美朝廷的话,事发后也主动交代了谋反详情,但仍免不了被杀。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

B.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

C.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

D.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千乘,兵车干辆,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战国时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

B.孽子,古称妾媵所生之子,本文取此意;又因"孽"有忤逆之义,故现常指不孝之子。

C.廷尉,古代官名,为九卿之一,是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后亦称大理。

D.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而有此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高皇帝起于行陈之中,立为天子,此所谓蹈取候间,因秦之亡而动者也。(4分)

(2)不害有子建,常怨望太子,阴使人告太子谋杀汉中尉事,武帝下廷尉治。(4分)

5.伍被在反对淮南王谋反时陈述了哪些理由? (3 分)

参考答案:

1.(3 分)C(“即使再能言善道的人也挽救不了时局”理解错误,原文意思是“立即派遣能言善道之人到各地游说,或许可以侥幸有十分之一成功的希望吧”。)

2.(3 分)B

3.(3 分)C(廷尉职责为管理天下刑狱,是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是太尉。)

4.(8 分)

(1)(4 分)高皇帝(刘邦)在行伍(或:军队)中崛起,登位做天子,这就是所说的利用对方的过失等候时机,趁(或:顺应)秦朝将亡之时而起兵。(注意“行陈”“蹈瑕”“候间”“因”的翻译。)

(2)(4 分)刘不害有个儿子叫刘建,一直对太子心怀怨恨,暗中派人告发太子谋杀朝廷中尉的事,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廷尉处理(或:惩办)。(注意“怨望”“阴”“下”“治”的翻译。)

5.(3 分)①汉朝国力强盛,民心稳定,难以撼动;(1 分)②吴、楚作乱的失败犹在眼前,实乃前车之鉴;(1 分)③自身实力不足,谋反无疑是以卵击石。(1 分)

二、《宋史•欧阳修传(节选)》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日“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匆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令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谢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日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家贫苦读。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学习,家里贫穷,所以只能以芦获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B.欧阳修结交文友。考中进士任官后,欧阳修与尹洙结交,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

C.欧阳修谴责权贵。欧阳修著文指陈时弊,高若讷认为应当贬黜他,欧阳修就此事写信谴责高若讷。

D.欧阳修受到器重。每次进见,仁宗都询问他治国执政之事;仁宗勉励他大胆说话,赐给他五品官服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B.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C.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D.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常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老而无子称为“独”。

B.疏,文中指我国古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

C.左迁,降低官职。我国古代某些时期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同义词还有“致事”“解褐”“休致”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2)其群皆怨怒,谐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三、《宋史•欧阳修传(节选)》

1.C

2.A

3.D

4.(1)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凭借文章天下闻名。(2)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

【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1043) ,兼掌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大肆攻讦。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 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 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到任二年又徙迁扬州、颍州。恢复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司事。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升迁翰林学士,让他修撰《唐书》。欧阳修熙宁五年去世,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 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