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古代关于聪明儿童的故事有

2022-11-30 12:09 作者:青春一去沧桑笑 围观:

通过下面几则小故事带你走进汉初顶级谋士张良的智慧人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青春一去沧桑笑zzh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关于聪明儿童的故事有1

斗智鸿门

前206年(汉高祖元年),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项羽的谋臣范增屡次举目示意项羽,又再三举起所佩玉块,暗示他速下决断杀死刘邦。项羽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只好又从帐外召来勇士项庄,授意他舞剑助兴,伺机杀掉刘邦。项伯看出破绽,拔剑对舞,时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刘邦。

张良一看情况不妙,赶快起身出帐去找樊哙,命其速去护驾,樊哙二话没说,持剑拥盾闯入军门,直奔帐下,两眼怒视项羽。大有万夫不挡之勇。

项羽不禁骇然,忙问:"这是什么人?"张良答道:"是沛公的随从卫士樊哙。"项羽说:“一条好汉,赏给他酒!"左右的侍从捧上一大杯酒,樊哙站着一饮而尽。

再劝再饮,并借题发挥地数落项羽道:“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接着,便厉声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忠义,指斥项羽疑心太重。

项羽一时竟被他慷慨激昂的言辞所震慑,无言以对,只是招呼樊哙说:"坐!"樊哙乘势坐在张良身边。过了一会儿,刘邦见情势已渐好转,便借口入厕,招呼樊哙出帐,张良随之而出。三人商量对策,决定由樊哙保护刘邦赶快脱身,张良留下来应付局面张良在这次生死攸关的斗争中,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帮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祸根。

暗度陈仓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讳背楚义帝“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刘邦建都南郑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

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岸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垫,建议刘邦待汉军讨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

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头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

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下邑奇谋

公元前205年,暗度陈仓,从汉中出军争夺天下的刘邦,连战连胜,大军很快达到56万,连连招降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昌、魏王豹和殷王印五个诸侯。趁着项羽集中力量攻打田荣的机会,直接攻打到了楚军的定都彭城。胜利来得太顺利和快速了,刘邦有点被胜利给冲昏了头脑,竟忘记该继续采取恰当的政治、经济措施,安抚人民,获得人心,反而得意忘形地大肆收集金银珠宝,整日沉溺在酒宴里。

结果项羽也因此而赢得了休整的时机,当他得知彭城失陷了,就率领三万精兵从小路赶回了彭城,急救彭城。情况很快就被逆转了,刘邦数十万乌合之师都沉迷在胜利的喜悦当中,不仅懒散没有军纪,不听从协调指挥,同时连粮饷都没有筹备好。

两军一交战,刘邦大军便遭到惨败了,几乎全军覆没了。

许多诸侯王见风使舵,纷纷偏向了项羽,而背弃了刘邦。他只好带张良等十几个大将赶紧逃跑了。狼狈不堪的刘邦逃到了下邑,靠在马鞍上,对张良说:"我想放弃函谷关以东的地方,用来封赏能人,为我建功立业。你看谁适合辅助我成就功名呢”。

张良道:九江王英布(因为曾受黥刑,又叫黥布,是秦末义军领袖之一先投项羽,后从刘邦),是楚国猛将,此人一向和项羽不和,可以拉拢。

另外,还有彭越(彭越也是秦末义军领袖之一,活跃在现在山东河北一带,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独独遗漏了他,因此彭越对项羽一直心怀怨恨),现在正联合齐国田荣,在梁地反楚这两人,都是地处项羽心腹地带,可以引为奇兵。而大王你的部下诸将,只有韩信足智多谋,可堪大用,足以委托大事。大王如果真要用关东地区封赏诸将,最应该赏赐这三人,如此,自能打败楚国。

刘邦听完精神为止振奋了起来,认为这确实是一个以弱制强的妙计,施行的话很有可能取胜。

于是就派遣善于辩论的名臣随何前往九江,在九江王英布耳边煽风点火,鼓动他造反,接着又遣使使者去联络彭越。与此同时,又委派韩信率兵攻打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再迂回包抄楚军。

虚抚韩彭

前203年(汉高祖四年),汉对楚已逐渐形成合围之势:韩信据齐地不断袭击楚军,彭越又屡次从梁地出兵,断绝楚军的粮道。

楚军兵疲粮竭,项羽无奈,终于送回了被扣押的刘邦的父亲与妻子儿女,与刘邦讲和。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立约解甲归国,各不相犯。项羽如约拔营东归,向彭城而去。刘邦也欲引兵西归汉中。

在这重大的转折之际,张良以一个政治谋略家的深邃眼光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捉襟见肘的处境。

便与陈平同谏汉王道:"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此时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此举。否则放楚东归,如放虎归山,必将遗患无穷”。

刘邦采纳的张良的意见,亲率大军追击项羽,并令韩信彭越合围项羽。

刘邦率大军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却迟迟没有等来韩信、彭越所率的援兵,结果惨遭失败。

刘邦躲在固陵的壁垒中,不胜焦躁,便问身边的张良:"他们为什么没有如期前来?"此时,张良对韩、彭的心思早已了然于心,对应之策已思谋成熟。

见刘邦询问,忙答道:"楚兵既将灭亡,韩信、彭越虽已受封为王,却没有确定的疆界。二人此次不来赴约,原因正在于此。陛下若能与之共分天下,当可立招二将。否则最终成败,尚不可知"

刘邦一心要解燃眉之急,便依张良计,把陈地以东至沿海的地盘划封齐王韩信;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盘划封给梁王彭越。

两个月后,韩、彭果然派兵来援。

劝都关中

一天,刘邦从阁道上看见诸将三三五五地坐在沙土上窃窃私语,就询问张良他们在谈论什么事,张良故意危言耸听地说:"他们在商议谋反!"刘邦大吃一惊,忙问:“天下初定,他们何故又要谋反”

张良答道:您起自布衣百姓,是利用这些人才争得了天下现在您做了天子,可是受封的都是您平时喜爱的人,而诛杀的都是平时您所仇怨的人。现在朝中正在统计战功。如果所有的人都分封,天下的士地毕竟有限。这些人怕您不能封赏他们,又怕您追究他们平常的过失,最后会被杀,因此,聚在一起商量造反!

刘邦忙问:“那该怎么办?”张良问道;"您平时最恨的,且为群臣共知的人是谁?"刘邦答道:“那就是雍齿了"张良说:"那您赶紧先封赏雍齿。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了,自然就会安心了。”干是,刘邦摆设酒席,欢宴群臣,并当场封雍齿为什邡侯,还催促丞相、御史们赶快定功行封。

群臣见状,皆大欢喜纷纷议论道:"像雍齿那样的人都能封侯,我们就更不用忧虑了”。

张良此举,不仅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循私行赏的弊端,而且轻而易举地缓和了矛盾,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他这种安一仇而坚众心的权术,也常常为后世政客们如法炮制。

功成身退

张良同样功高盖主,同样让刘邦放心不下,好在张良活得通透。主动放弃关于兵权的职位,做一个逍遥自在,无关紧要的留侯。从此,隐居封地,少问朝政,淡出人们的视野。家国大仇得报,心中再也没有遗憾。看着朝堂之上,众人的勾心斗角,争名夺利,尔虞我诈,张良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参与的必要。不如早早隐居归去,在山河田园之中找到自己的天地,寻得自己的逍遥快活!

后来汉惠帝刘盈继位,然而朝廷的实权其实掌握在吕后手中。吕后感激张良保护太子,希望他能为自己所用。张良不敢单方面直接去拒绝,只是推脱说自己要回家准备几日,然后再做答复。却没想到,他追寻仙人,销声匿迹。

  听说张良对道教十分痴迷,家国仇恨已经报了,个人恩怨已经了了。看着眼前的太平安定,不如踏出红尘,早早归隐。朝堂的明争暗斗,是永无止境的,与其被动地卷入朝堂政治纷争,不如自己归隐山川,不问世事来的逍遥痛快!张良的一生,有始有终,进退得当,不为高官厚禄,不为声名远扬,为的不过是心中的道义!






古代关于聪明儿童的故事有2

读国学经典故事,品百味人世浮沉。

今天众语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孟母断机”,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三字经》中就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记载”,它与“孟母三迁”相齐名,可见孟母教育艺术之高超,今时今日仍有借鉴之处。

“孟母断机”出自西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原文:孟母姓仉(zhǎ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孟母断机”故事梗概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

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教育孩子,方法用对,事半功倍

面对孟子逃学,孟母既没有骂,也没有打,而是用“断机”一事使孟子明白中断学业的危害,使之勤学不止,这种借助日常事物来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不想上学、厌学、逃学、不好好写作业、学习成绩不好,被父母打骂责罚,孩子或含泪报警,或离家出走,引发种种悲剧。

教育的路上,面对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果父母经常采用打骂或者极端的方式责罚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父母,但是会停止爱自己,从而向内攻击自己,认为自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会忽视自己的感受,习惯性怪罪、打压自己,变得很抑郁,对孩子心理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再者,长期的暴力教育,会导致孩子对家长产生恐惧和不信任感,在遇到问题,面对困难的时候,拒绝向家长寻求帮助,而长期缺乏家长支持和帮助的孩子,极易被挫折和困境打到。

为人父母者,都“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出发点是好的,但并不一定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种种教育问题,空洞的说教,大而无物,孩子似懂非懂,严厉的责罚,伤身伤心,孩子逆而反之,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向孟母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对孩子进行引导启发,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从心底反思自己的行为,当机立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学无止境,持之以恒,方能成才

“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面对孟母的教诲,孟子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才能有所收获,无论大小学问都要钻研,丝毫不可放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学习上都有畏难情绪,遇到难解的题,不会的知识点,得过且过,蒙混过关,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一定要抓住有效课堂,边学边思,举一反三,课后勤加练习,才能融会贯通,掌握知识要点。

古往今来,凡是学业有成的人,都是刻苦学习、珍惜时间、终身勤勉,既利用白天,又利用晚间休息时间,一年四季,长期坚持不懈,如西汉匡衡“凿壁借光”、《一定要争气》中主人公童第周在路灯下、在厕所里读书,抓住一切能够抓住的时间,勤奋向学,而那些把业余时间用在消遣玩乐的人,在学业上多半一事无成,正如韩愈在《进学解》所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读国学经典故事,品百味人世浮沉。愿每对父母在育儿的路上,不慌不忙,方法得当,让孩子健康成长,愿每个孩子在学习的路上,勤奋好学,持之以恒,学有所成。

Wetalk众语国际致力于将国学文化智慧以更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大众,为中华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联系

古代关于聪明儿童的故事有3

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是中国古代四位最著名的谋略家,他们都是集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都是在乱世之中协助主公制定并实施最顶级的谋略和战略,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道,并协助建立国家、立下丰功伟业,是智慧的化身,是伟大的英雄,有的达到了半人半神的境界。他们功高不自傲,能以德治国、以德服人,任贤尚能,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所崇拜。


姜尚姜子牙,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一本《封神演义》让姜子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也奠定了其半人半神仙的地位。姜子牙年七十学成出山、渭水直钩钓鱼愿者上钩、辅佐文王伐纣、斩将封神等故事也在民间流传深远。他是实际上周军的军事统帅,帮助奠定周朝800年江山,厥功致伟。灭商后受封于营丘(后称临淄),为齐国开国之君,在政治上推行德政、实行尊贤尚功的政策。后世对其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其著作《六韬》提出的军事思想一直都是后代军人研究学习的教材。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


张良张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他深明韬略、文武兼备,是足智多谋的“智囊”,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帮助刘邦在秦末乱世当中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找到了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张良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400年江山。古博浪沙张良刺秦、黄石公赐书《太公兵法》、鸿门宴上帮助刘邦巧脱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故事闻名遐迩。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论功行封时,按级班爵,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故称为留侯。张良功成身退,退隐黄袍山。颇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仙风道骨。


诸葛亮字孔明,一本《三国演义》让诸葛亮在中国世俗社会无人不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人物,成为了智慧的化身,成为了上同天文下知地理智慧百出的军神。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提出“隆中对”、实战群儒、借东风、三气周瑜、东吴吊孝、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等众多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几乎是耳熟能详。诸葛亮在战略上制定了“东联孙吴、北伐中原”的策略,在具体战役上用兵如神百战百胜,帮助刘备集团建立了蜀汉政权。在先主走后继为蜀汉丞相主持朝政,对后主忠心耿耿;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留下一篇千古传颂的《出师表》,让其永垂青史。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刘基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夺得大明300年江山。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元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战略,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并建议自立势力,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共同抗元。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刘基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四人不仅是战略谋划的奇才,军事指挥的统帅,也是治国理政的高手。他们在辅助君王建立国家后,同样辅助君主施德政,得民心,为战后生产恢复、百姓生活提升谋划,具有很高的私人品德,具有早期的民本思想。为完善国家治理也在同样做出了伟大贡献,为时代百姓所敬仰崇拜!


孙本忠 2022年11月24日

相关文章